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重一致性判别的并网光伏系统故障快速辨识
1
作者 李景顺 甘丽芳 +4 位作者 覃宗涛 杨勤 卿华 李幸双 高峰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63,共8页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降低碳排放、减少化石燃料依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电能质量。以并网光伏系统输出的电流信号为输入,开发了一种故障辨识框架。为了提高故障检测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多重...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降低碳排放、减少化石燃料依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电能质量。以并网光伏系统输出的电流信号为输入,开发了一种故障辨识框架。为了提高故障检测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多重一致性判别方法对直接故障检测的结果进行修正。进一步通过引入分段聚合近似算法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降维,并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实现故障类型的高效准确识别。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的广泛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可以显著减少错误告警,具有优异的故障辨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光伏系统 故障检测 故障辨识 随机森林 分段聚合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性的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鲁棒优化能量调度 被引量:23
2
作者 戴璐平 吴薇 黄蓓雯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5,共8页
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是太阳能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量优化调度模型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系统中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对其采取区间形式表示。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计及系统功率平衡约束等多项必要约束条件,建立分布式... 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是太阳能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量优化调度模型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系统中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对其采取区间形式表示。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计及系统功率平衡约束等多项必要约束条件,建立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的能量优化基本模型。通过鲁棒优化框架将能量优化调度基本模型中含不确定变量的约束条件转化为确定性约束,从而建立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鲁棒优化能量调度模型。采用改进萤火虫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算例表明,所建立模型得到的系统运行方案能够在实际运行中具备良好的鲁棒性,降低系统经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 不确定性 鲁棒优化 能量调度 萤火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被引量:8
3
作者 原亚宁 李琳 周博文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3,共7页
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是太阳能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调度模型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计及光伏出力和负荷水平不确定性,采用Maximax形式的随机机会约束规划建立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满足一定置信度下... 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是太阳能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调度模型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计及光伏出力和负荷水平不确定性,采用Maximax形式的随机机会约束规划建立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满足一定置信度下的运行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计及功率平衡约束、储能相关约束以及与外网购售电功率约束等约束条件,采用混合智能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建立的模型可计及不确定性,适用于求解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的优化调度问题,并可充分保证优化调度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约束规划 并网光伏系统 优化调度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控制的三相SVPWM并网光伏系统
4
作者 苏海滨 程志冲 邢珂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A01期53-56,共4页
为了实现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输出和并网运行并改善其输出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SVPWM调制的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双闭环控制,以光伏阵列输出的最大功率作为逆变器功率外环的参考输入量,实现最大功率注入电网;逆变器控制内环为电... 为了实现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输出和并网运行并改善其输出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SVPWM调制的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双闭环控制,以光伏阵列输出的最大功率作为逆变器功率外环的参考输入量,实现最大功率注入电网;逆变器控制内环为电流环,用于控制系统注入主电网的电流品质,同时实现对逆变电路的电流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优良,具有功率跟踪精度高、电流畸变小的特点,能够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功率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系统 功率控制 dq变换 SV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次同步模态能量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诱因判别方法研究
5
作者 吴熙 周金宇 +1 位作者 陈曦 廖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80-5491,I0013,共13页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光伏电站所诱发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愈发频繁,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光伏电站引发的SSO可能具有不同诱因,其应对措施也完全不同。因此,准确判别...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光伏电站所诱发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愈发频繁,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光伏电站引发的SSO可能具有不同诱因,其应对措施也完全不同。因此,准确判别振荡诱因对制定解决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次同步模态能量(sub-synchronous modal energy,SSME)的光伏并网系统振荡诱因判别方法。首先,基于广义哈密顿模型,建立光伏并网系统内部子模块SSME平衡方程,给出内部子模块及其受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s,PLL)影响SSME计算方法。其次,提出基于SSME的光伏振荡诱因辨别判据,通过对光伏内部各子模块SSME的分析,找出其中主导光伏振荡的子模块,并判别振荡是否与PLL有关。接着,构造4种光伏并网系统的SSO场景以验证所提振荡诱因判别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采用现有阻抗分析法与该文所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系统 次同步振荡 次同步模态能量 振荡诱因判别 广义哈密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3算法的光伏电站参与电力系统频率控制策略
6
作者 张建华 陶莹 赵思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9,共8页
针对光伏电力输出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对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构成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快速频率调节方法,该方法无须依赖特定的机理模型,适用于解决与光伏发电相关的强不确定性问题。首先,构建了一个简... 针对光伏电力输出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对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构成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快速频率调节方法,该方法无须依赖特定的机理模型,适用于解决与光伏发电相关的强不确定性问题。首先,构建了一个简化的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其次,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设计了一种新型频率控制器;最后,将所提控制策略与传统下垂控制、滑模控制及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分别施加负荷单次阶跃扰动和负荷连续阶跃扰动的两种场景中,基于所提控制策略的频率偏差均明显低于其他3种控制算法,时间乘绝对误差积分准则比性能最差的下垂控制分别减小了41.7%和31.8%,充分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调频过程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系统 一次调频 深度强化学习 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 控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光伏并网系统自适应等效建模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姝 陈豪 肖先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6,共10页
针对广义负荷建模中的光伏并网系统模型难以适应不同逆变器控制和频率扰动的动态响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光伏并网系统自适应等效建模方法。首先,建立了光伏并网逆变器不同控制策略响应... 针对广义负荷建模中的光伏并网系统模型难以适应不同逆变器控制和频率扰动的动态响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光伏并网系统自适应等效建模方法。首先,建立了光伏并网逆变器不同控制策略响应波形的检测判据。然后,构建了以电压-频率扰动为输入,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输出的光伏并网系统RBF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光伏并网系统模型,并将其接入IEEE14节点配电网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光伏并网自适应等效模型能够有效辨识电压频率给定控制、有功无功给定控制、下垂控制策略类型,能够准确反映光伏并网系统在不同电压、频率扰动下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系统 等效建模 逆变器控制 电压-频率扰动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强迫低频振荡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龚振 沈汉铭 +3 位作者 谢小荣 张浙波 杨磊 步弋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29,共12页
光伏并网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会在直流侧电压中引入大量间谐波,可能引发强迫振荡。传统研究重点关注扰动源频率与系统固有弱阻尼模式频率的关系,较少关注变换器控制特征对加剧强迫振荡的效果。文中以虚拟同步机(VSG)控制为... 光伏并网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会在直流侧电压中引入大量间谐波,可能引发强迫振荡。传统研究重点关注扰动源频率与系统固有弱阻尼模式频率的关系,较少关注变换器控制特征对加剧强迫振荡的效果。文中以虚拟同步机(VSG)控制为例,构建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功率输入输出频域闭环传递函数模型,指出了MPPT控制引入的间谐波会导致基于VSG控制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发生强迫低频振荡。与基于传统二阶时域微分方程的强迫振荡分析方法进行对比,论证了所提闭环传递函数与传统二阶微分方程的等价性,从而便于从频域输入-输出关系角度更直观地分析扰动源和变换器控制特征对强迫振荡的影响。最后,分析了VSG超调效应和有功、无功功率动态耦合效应对强迫振荡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仿真算例验证了VSG控制超调和功率耦合对加剧强迫振荡的影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系统 间谐波 强迫振荡 虚拟同步机 超调效应 功率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伏动态电流参考值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文飞 赖辉 +2 位作者 杨勇 牛浩明 苗虹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7,共13页
随着光伏接入容量的不断提升,电网电压跌落时光伏脱网会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因此光伏系统应具备低电压穿越(LVRT)能力。然而,目前常用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LVRT控制策略存在光伏动态响应慢及控制效果受限于光伏P–U特性曲线的数学模型精... 随着光伏接入容量的不断提升,电网电压跌落时光伏脱网会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因此光伏系统应具备低电压穿越(LVRT)能力。然而,目前常用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LVRT控制策略存在光伏动态响应慢及控制效果受限于光伏P–U特性曲线的数学模型精度等问题,且未考虑局部阴影条件下的适用性。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光伏动态电流参考值的LVRT控制策略。首先,在建立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及光伏电池P–U特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目前常用的基于定直流母线电压和基于光伏P–U特性曲线的LVRT控制的原理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前级boost电路的控制构造了具有自适应收敛特性的光伏输出电流动态参考值以对光伏工作点进行直接调整。该策略无需对光伏P–U特性曲线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避免求解误差的同时加快了光伏动态响应速度。此外,在最大功率跟踪(MPPT)算法中引入故障解耦模块,在电网低电压故障期间对MPPT输出电压参考值进行锁定,避免MPPT无效运算带来的电压参考值偏移,使系统在故障结束时能以最快速度恢复至最大功率点。最后,通过仿真将所提策略与目前常用的基于定直流母线电压和基于光伏P–U特性曲线的LVRT控制策略在多种环境条件下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与定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策略相比,所提策略下光伏动态响应快;与现有基于光伏P–U特性曲线的控制策略相比,所提策略不受P–U特性误差的影响,在辐照度变化尤其局部阴影条件下均能很好地实现低电压穿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式并网系统 低电压穿越 局部阴影 动态电流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不平衡光伏并网系统间谐波电流产生机理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代杰 奚鑫泽 +1 位作者 高贯斌 郭成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5-2103,共9页
光伏并网系统中存在的间谐波将会直接影响电网电能质量,且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间谐波现象的产生还极有可能诱发电力系统的失稳。为此,分别针对三相不平衡故障的光伏并网系统间谐波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直... 光伏并网系统中存在的间谐波将会直接影响电网电能质量,且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间谐波现象的产生还极有可能诱发电力系统的失稳。为此,分别针对三相不平衡故障的光伏并网系统间谐波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电压扰动的逆变器间谐波电流数学模型,并对不同扰动频率下的间谐波分量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在电网发生三相不平衡故障时,进一步探究有功功率二倍频分量与直流母线电压高频波动的关系。同时,对该工况下并网电流间谐波分量的来源进行分析,并采用有功功率致稳控制实现对间谐波电流的抑制。最终,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间谐波产生机理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系统 间谐波电流 直流母线电压波动 间谐波抑制 输出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超级电容储能并网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控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科 文贤馗 +3 位作者 邓彤天 张俊玮 张子昊 杨铎烔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5,62,共10页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因太阳能的周期性和间歇性会对电网造成扰动,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双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直流母线侧增加超级电容储能可以平抑光伏发电功率的波动。从控制功能的角度,将光伏发电-超级电容储能并网系统分为...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因太阳能的周期性和间歇性会对电网造成扰动,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双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直流母线侧增加超级电容储能可以平抑光伏发电功率的波动。从控制功能的角度,将光伏发电-超级电容储能并网系统分为光伏发电、逆变器和超级电容储能3个功能独立的子系统;建立了各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各子系统分别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恒功率控制和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控制的具体方案;针对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控制,提出一种基于鲁棒渐近跟踪控制的方法。通过模拟不同辐照强度,不同电网有功-无功功率需求等多种工况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功能划分合理,控制方法有效且兼有较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系统 超级电容 储能系统 直流母线 电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光伏并网系统建模与间谐波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明轩 李鹏燕 +1 位作者 许钊 陈思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039-8048,I0010,共11页
为探究车辆阴影在路面光伏并网系统中导致并网电流出现间谐波的问题,提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路面光伏并网系统动态模型。该文针对车辆阴影引起间谐波的现象,结合元胞自动机车辆模型,建立车辆阴影下路面光伏阵列模型,阐述光伏板串并联输出... 为探究车辆阴影在路面光伏并网系统中导致并网电流出现间谐波的问题,提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路面光伏并网系统动态模型。该文针对车辆阴影引起间谐波的现象,结合元胞自动机车辆模型,建立车辆阴影下路面光伏阵列模型,阐述光伏板串并联输出特性。然后,对路面光伏并网系统进行小信号建模,建立车辆阴影下路面光伏并网系统动态模型,分析动态随机车辆阴影下路面光伏并网系统间谐波与传统光伏的区别,通过多工况下的仿真,揭示车辆慢化概率和遮荫程度两个参数对间谐波幅频的变化规律。最后,搭建路面光伏发电系统平台,结果验证路面光伏系统间谐波的特性,为后续抑制车辆阴影带来的间谐波电流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并网系统 车辆阴影 间谐波电流 慢化概率 遮荫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侧故障下光伏直流并网系统不平衡功率快速平抑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俊涛 贾科 +1 位作者 董学正 毕天姝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0-1351,共12页
网侧故障下,光伏直流并网系统的并网变流器将根据电网电压变化实时控制输出功率,而直流侧光伏单元需接收系统功率指令后控制有功输出,两者间无法实现有功功率的快速平衡,导致直流电压持续偏移。传统方法通过投入耗能装置消耗盈余有功功... 网侧故障下,光伏直流并网系统的并网变流器将根据电网电压变化实时控制输出功率,而直流侧光伏单元需接收系统功率指令后控制有功输出,两者间无法实现有功功率的快速平衡,导致直流电压持续偏移。传统方法通过投入耗能装置消耗盈余有功功率,以抑制直流电压抬升,但投资成本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网侧故障下系统不平衡功率快速平抑方法,在分析故障期间电网电压幅值变化趋势基础上,构建并网变流器内部计算电压变化轨迹算式。该方法利用故障初期内部计算电压数据,计算带权邻近度以求解电压变化轨迹算式关键项系数,进而求得所需系统功率指令。所提方法的优点在于有效地缩短了盈余功率持续时间,减少了对耗能装置的依赖,并且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维持直流电压在安全范围内,为系统低电压穿越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并网系统 低电压穿越 电压变化轨迹 功率指令 带权邻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直流并网系统外部故障切除后有功恢复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俊涛 贾科 +2 位作者 董学正 杨彬 毕天姝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2-1090,共9页
光伏直流并网系统的集控信号局部丢失时,光伏单元难以在交流电网线路故障切除后恢复原有控制模式。为此,在分析恢复过程直流电压变化特性基础上,提出一种光伏直流并网系统外部故障切除后有功恢复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直流电压阈值以及... 光伏直流并网系统的集控信号局部丢失时,光伏单元难以在交流电网线路故障切除后恢复原有控制模式。为此,在分析恢复过程直流电压变化特性基础上,提出一种光伏直流并网系统外部故障切除后有功恢复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直流电压阈值以及变流器固有动态响应时间,构成控制模式切换综合判据,以实现不同电网电压跌落程度下光伏单元控制模式的可靠切换。所提方法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变流器固有响应时间,不受交流故障过渡电阻影响,且无需改变变流器的控制器结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电网电压跌落下,均可有效实现故障清除后光伏单元控制模式的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并网系统 集控信号丢失 本地电压 动态响应时间 恢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地区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防雷技术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绍震 杨春凤 李莹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295-297,共3页
针对沿海地区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雷电防护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概述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防雷装置,介绍了防雷装置被腐蚀、引下线裸露及雷电流经线路侵入等三大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与防护措施,旨在提升沿海地区并... 针对沿海地区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雷电防护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概述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防雷装置,介绍了防雷装置被腐蚀、引下线裸露及雷电流经线路侵入等三大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与防护措施,旨在提升沿海地区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雷电防护能力,保障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建设与安全生产运营,减少雷电灾害对系统性能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发电系统 防雷技术 沿海地区 外部防雷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技术 被引量:18
16
作者 赵飞 梁志瑞 王宁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8,共5页
孤岛检测是光伏系统并网必需的功能,要求既能快速检测出孤岛状态,同时又能尽量减少对电网的不良影响。介绍孤岛状态产生原理及其带来的负面效应。阐述并网逆变器侧本地检测技术中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并就每种方法的检测盲区、适用范围... 孤岛检测是光伏系统并网必需的功能,要求既能快速检测出孤岛状态,同时又能尽量减少对电网的不良影响。介绍孤岛状态产生原理及其带来的负面效应。阐述并网逆变器侧本地检测技术中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并就每种方法的检测盲区、适用范围、对系统电能质量及暂态响应的影响等进行论述。指出在减少对系统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减小或消除检测盲区以及将基于不同原理的孤岛检测方法组合使用,将是今后孤岛检测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光伏系统 孤岛检测 检测盲区 并网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时电价/阶梯电价下家庭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运行优化调度 被引量:32
17
作者 马霖 张世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9-825,共7页
电价是影响家庭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经济收益的重要因素。针对峰谷分时电价和阶梯电价2种主流购电政策,计及用户卖电收益、买电成本和政府补贴等因素,建立了以余电分配比例为优化变量,以用户收益为目标函数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运行优化调度... 电价是影响家庭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经济收益的重要因素。针对峰谷分时电价和阶梯电价2种主流购电政策,计及用户卖电收益、买电成本和政府补贴等因素,建立了以余电分配比例为优化变量,以用户收益为目标函数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运行优化调度模型,并分析了各种约束条件。研究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问题求解过程。以典型家庭光伏发电系统的日运行调度为算例,分别获得了2种电价政策下的最优运行调度指令,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优化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光伏系统 分时电价 阶梯电价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研究
18
作者 伍珀苇 王子涵 +2 位作者 李庚银 蔡德福 孙冠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9-357,共9页
随着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规模化光伏并网会引入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光伏并网系统存在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为解决其潜在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建立考虑逆变器控制延时... 随着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规模化光伏并网会引入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光伏并网系统存在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为解决其潜在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建立考虑逆变器控制延时的光伏并网系统小信号分析模型,采用参与因子分析法选取具有良好可观性和可控性的模型预测控制信号。其次,建立合适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通过模型预测控制器求解光伏并网系统的最优输入序列,使系统输出达到期望值,从而抑制系统振荡。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抑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控制器设计 并网系统 次同步振荡 小信号模型 参与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配条件下集中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莹 李明 +2 位作者 张子扬 阮永宝 高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12-2518,共7页
为分析光伏系统在失配条件下的运行性能,首先对阴影遮挡下的集中式光伏阵列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其次采用PVsyst仿真软件仿真石林地区500kW光伏系统在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下倾角、方位角和阴影遮挡对全年发电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石林... 为分析光伏系统在失配条件下的运行性能,首先对阴影遮挡下的集中式光伏阵列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其次采用PVsyst仿真软件仿真石林地区500kW光伏系统在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下倾角、方位角和阴影遮挡对全年发电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石林光伏系统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并提出优化方案。结合理论模型分析进行的仿真结果显示,无阴影遮挡时,在倾角等于纬度角、方位角等于0°时,光伏系统年发电量最大,为704MWh,性能比高达80.1%。而在相同线性阴影遮挡下,随倾角变化,系统性能比降幅范围为1.0%~24.9%。实测结果表明,无阴影遮挡下,实际系统发电量与平均气象参数下的仿真系统相比下降20%,有阴影遮挡时下降17%;而相同气象数据下,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误差仅为0.01~0.30。集中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GCPVS)性能在合理安装倾角、方位角下能有效降低系统失配损失,而多云、阴影遮挡等辐照度不均匀会增加集中式拓扑结构下光伏系统的失配损失,需通过优化系统配置或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 集中式并网光伏系统 仿真与实验 倾角 方位角 阴影 系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路模式能量的含光伏电网小干扰稳定灵敏度分析及应用
20
作者 刘铖 韩子杨 +1 位作者 刁硕 张宇驰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114,共8页
为了分析光伏不同接入位置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的影响并避免复杂建模,以网络能量作为研究手段,将光伏并网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产生的影响映射于网络中,通过关键支路的模式能量特性表征电网的低频振荡特性。基于此,找出多处光伏并网场景... 为了分析光伏不同接入位置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的影响并避免复杂建模,以网络能量作为研究手段,将光伏并网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产生的影响映射于网络中,通过关键支路的模式能量特性表征电网的低频振荡特性。基于此,找出多处光伏并网场景下系统振荡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取网络能量中与每台光伏强相关的状态变量以形成能量光伏分量,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构建的基于模式能量的光伏灵敏度指标,对灵敏度指标进行排序,得到光伏接入系统不同位置对系统振荡关键环节的影响,并提出光伏增装配置策略。以IEEE 3机9节点系统和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小干扰稳定计算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系统 支路模式能量 分量 小干扰稳定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