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热力学平衡常数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勤 陈建新 张治纯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57-62,共6页
利用化学势的概念 ,导出气相。
关键词 平衡常数 化学势 热力学平衡 化学反应 气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_(0.8)Cd_(0.2)Te晶体低温热处理时的热力学平衡常数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庆林 《红外技术》 CSCD 1993年第2期24-26,共3页
在研究低温热处理对HgCdTe电学性质的影响时,在只考虑Hg间隙、Hg空位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对大量的、可靠的Hg_(0.8)Cd_(0.2)Te晶体低温热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热力学平衡常数关系式中的常数,从而获得热力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明确解析表... 在研究低温热处理对HgCdTe电学性质的影响时,在只考虑Hg间隙、Hg空位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对大量的、可靠的Hg_(0.8)Cd_(0.2)Te晶体低温热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热力学平衡常数关系式中的常数,从而获得热力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明确解析表达式。实验结果与所得表达式的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0.8Cd0.2Te晶体 低温热处理 热力学平衡常数 碲镉汞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休克尔分子轨道模型及其热力学平衡常数的研究
3
作者 刘宗林 彭义交 姜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8,共3页
儿茶素属于多酚类的一种,其中以茶叶的含量最多。它是由四种异构体组成,运用休克尔分子图形理论对其分子轨道进行设计,并且根据分子微扰理论求出相应波函数及本征值,并根据本征值推出其热力学平衡常数。
关键词 儿茶素 休克尔分子轨道模型 热力学平衡常数 分了微扰理论 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乙基金属卟啉的轴向配位反应及热力学常数测定
4
作者 张秀风 张英 欧忠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1-684,共4页
利用微量光谱滴定法研究了八乙基锌、铁、锰卟啉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吡啶(Py)等碱性溶剂在CH2Cl2中的轴向配位反应。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溶液中反应生成了五配位或六配位的配合物。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下(283~298K... 利用微量光谱滴定法研究了八乙基锌、铁、锰卟啉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吡啶(Py)等碱性溶剂在CH2Cl2中的轴向配位反应。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溶液中反应生成了五配位或六配位的配合物。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下(283~298K)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logβn)以及焓变(△r Hθm)、熵变(△r Sθm)和吉布斯自由能变(△r Gθm)等热力学常数,讨论了配位溶剂、中心金属离子以及温度等对平衡常数和热力学常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乙基金属卟啉 轴向配位反应 微量光度法 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白藜芦醇光致异构化动力学与平衡常数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瑶 陈静雅 +4 位作者 吴玉兰 韩疏影 郁红礼 吴皓 池玉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3-787,共5页
反式白藜芦醇有多种生理活性,自然资源丰富,但存在光不稳定现象。以光致异构平衡对照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同时测定顺、反异构体浓度的方法。方法学考察显示符合含量测定要求,反式异构体在1.5~60μmol/L、顺式异构体在1.5... 反式白藜芦醇有多种生理活性,自然资源丰富,但存在光不稳定现象。以光致异构平衡对照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同时测定顺、反异构体浓度的方法。方法学考察显示符合含量测定要求,反式异构体在1.5~60μmol/L、顺式异构体在1.5~55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达0.999。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光致异构化动力学及平衡常数,结果显示反式白藜芦醇在室温避光条件下中性、偏酸性及乙醇介质中稳定;25℃时在50%( v/v)乙醇介质中的光异构平衡常数为11.7±0.3。以光致异构平衡液制作标准曲线的策略简单方便,具有可操作性;反式白藜芦醇的稳定性与介质有关,在 pH〈7的溶液中光致异构化为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光致异构化 白藜芦醇 力学 平衡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卵磷脂有序体中的两个热力学常数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松年 曹连欣 潘东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13-718,共6页
卵磷脂(PC)是一种两亲性分子,在水中当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以后,呈现一种既有流动性又有有序性的溶致液晶态.它又是脂类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生物物理工作者也常用卵磷脂与水等形成的有序体作为模拟生物膜来研究生物膜的性质.ATP 在... 卵磷脂(PC)是一种两亲性分子,在水中当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以后,呈现一种既有流动性又有有序性的溶致液晶态.它又是脂类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生物物理工作者也常用卵磷脂与水等形成的有序体作为模拟生物膜来研究生物膜的性质.ATP 在生物体中是十分重要的能量传递者,能与许多金属离子结合.Ca<sup>2+</sup>通过“钙泵”实现跨膜输运.体内碳酸钙等含钙物质的过剩积累会产生各种结石病.了解Ca<sup>2+</sup>-ATP 在水-卵磷脂有序体中的生成常数K 的变化无疑是有意义的.Mohan 和Rechnitz 已报导了在水溶液中Ca-ATP 生成常数的测定.Amin 等人阐述了胶束中化学反应对生物学的重要意义.Fendler 等人对胶束催化作用有详细沦述.但是前人都未报导当卵磷脂在水中形成有序体时对Ca-A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体 卵磷脂 热力学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氯配合物高温热力学常数研究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生 柳少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84-185,共2页
金氯配合物高温热力学常数研究现状张生,柳少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金氯配合物,溶解度实验,平衡常数金的溶解度实验提示,在富还原硫和氯的热液中金分别形成硫氢配合物和氯配合物,二者为理解... 金氯配合物高温热力学常数研究现状张生,柳少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金氯配合物,溶解度实验,平衡常数金的溶解度实验提示,在富还原硫和氯的热液中金分别形成硫氢配合物和氯配合物,二者为理解和分析金在热液成矿过程中的迁移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氯配合物 溶解度实验 平衡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铁酸锶的K_(SP)~○常数和热力学函数 被引量:1
8
作者 孟祥茹 贾汉东 +2 位作者 杨新玲 刘学军 徐晓龙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66-69,共4页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 Sr2 + (aq) 与 Fe O24 (aq) 的平衡浓度,计算出 Sr Fe O4 在298 K 时的 K○sp 常数和热力学函数Δ H○f ,Δ G○f , S○ 分别为2 .02 ×10 - 10 ,- 106...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 Sr2 + (aq) 与 Fe O24 (aq) 的平衡浓度,计算出 Sr Fe O4 在298 K 时的 K○sp 常数和热力学函数Δ H○f ,Δ G○f , S○ 分别为2 .02 ×10 - 10 ,- 1067 .78k J mol- 1 ,- 936 .48k Jmol- 1 ,51 .90 Jmol- 1· K- 1 .用 Sr S O4 作参比,对所用方法的可靠性作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锶 溶度积常数 热力学函数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水溶性卟啉一级解离常数及其热力学函数值的测定
9
作者 刘玉文 王杏乔 +2 位作者 王立波 詹传森 曹锡章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采用pH电位滴定-联机处理法测定了四种水溶性卟啉的一级解离常数,同时求得了这一过程的热力学函数值△G,△H和△S。
关键词 卟啉 一级解离常数 热力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镉的K_(SP)~O常数和热力学函数的测定
10
作者 孟祥茹 贾汉东 +1 位作者 鲍改玲 王文英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5-67,共3页
借助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 Cd2 + (aq)与 Fe O2 - 4 (aq)的平衡浓度 ,计算出 Cd Fe O4在 2 98K时的 KOSP常数和热力学函数 Δ HOf,ΔGOf,S0 分别为 9.16× 10 - 1 0 ,- 5 96 .81k J· m ol- 1 ,- 45 1.31k J· m ol- ... 借助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 Cd2 + (aq)与 Fe O2 - 4 (aq)的平衡浓度 ,计算出 Cd Fe O4在 2 98K时的 KOSP常数和热力学函数 Δ HOf,ΔGOf,S0 分别为 9.16× 10 - 1 0 ,- 5 96 .81k J· m ol- 1 ,- 45 1.31k J· m ol- 1 ,15 .6 2J· m ol- 1· K-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镉 溶度积常数 热力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取代铁卟啉的轴向配位反应及热力学常数测定
11
作者 侯月平 王丽萍 +2 位作者 房媛媛 黄广凤 欧忠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8-432,共5页
本文研究了4种多取代铁卟啉在三氯甲烷溶剂中与咪唑(Im)、四甲基咪唑(4-MeIm)以及四甲基吡啶(4-MePy)3种含氮碱的轴向配位反应,采用微量光谱滴定法,测定了不同温度(283~308K)下的配位反应平衡常数(logβn)以及标准摩尔焓变(ΔrHm^θ)、... 本文研究了4种多取代铁卟啉在三氯甲烷溶剂中与咪唑(Im)、四甲基咪唑(4-MeIm)以及四甲基吡啶(4-MePy)3种含氮碱的轴向配位反应,采用微量光谱滴定法,测定了不同温度(283~308K)下的配位反应平衡常数(logβn)以及标准摩尔焓变(ΔrHm^θ)、标准摩尔熵变(ΔrSm^θ)和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ΔrGm^θ)等热力学常数。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每种铁卟啉均可以与含氮碱反应生成稳定的含有一个或两个轴向含氮碱配体的配合物,卟啉大环上的取代基以及含氮碱的种类对轴向配体的数目及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具有较大的影响。铁卟啉与含氮碱的轴向配位反应均为自发的放热反应,降低体系的温度有利于生成稳定的轴向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取代铁卟啉 光谱滴定 轴向配位反应 平衡常数 热力学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条件下方解石热力学平衡及其在塔河油田埋藏岩溶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阮壮 于炳松 +1 位作者 李朝晖 朱筱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0-1027,共8页
方解石在成岩环境中的溶解度与地下水化学特征、温度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CaCO3溶解沉淀反应平衡以及地下水中的Ca2+活度可以确定不同温压的地下水条件下方解石的溶解趋势。地下水溶液的pH值和温度是方解石溶解度最直接的控制因... 方解石在成岩环境中的溶解度与地下水化学特征、温度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CaCO3溶解沉淀反应平衡以及地下水中的Ca2+活度可以确定不同温压的地下水条件下方解石的溶解趋势。地下水溶液的pH值和温度是方解石溶解度最直接的控制因素。方解石溶解趋势可以通过CaCO3电离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ΔG)来判断:ΔG<0时,反应向溶解方向进行;ΔG>0时,反应向沉淀方向进行。根据方解石的水岩反应理论,对塔河油田34口井的奥陶系地层水进行了ΔG的统计计算。结果显示:塔河油田现今地下水条件有利于方解石的溶解,西部地区较东部溶解趋势强,北部地区溶解趋势相对较弱。这为定量了解塔河地区埋藏岩溶趋势及该地区的储层评价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布斯自由能 平衡常数 溶解趋势 方解石 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及其盐的研究(Ⅻ)—氟离子与硅酸的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荣三 柳海澄 +1 位作者 王金晞 戴安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2年第1期19-27,共9页
在酸性范围内,在不同F/SiO_(2)值及不同硅酸浓度的溶液中,用氟电极法测得氟和硅酸的结合量,并求得反应式:Si(OH)_(4)+HF■[Si(OH)_(3)F]+H_(2)O其平衡常数β_(1)=1.7×10^(2)。从而验证了在酸性含氟硅酸溶液中主要存在着这种初始反... 在酸性范围内,在不同F/SiO_(2)值及不同硅酸浓度的溶液中,用氟电极法测得氟和硅酸的结合量,并求得反应式:Si(OH)_(4)+HF■[Si(OH)_(3)F]+H_(2)O其平衡常数β_(1)=1.7×10^(2)。从而验证了在酸性含氟硅酸溶液中主要存在着这种初始反应。同时求算了六氟硅酸的总形成常数β_(6)=2×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常数 形成常数 氟离子 硅酸 氟电极法 初始反应 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对纳米氧化镍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仪 薛永强 +1 位作者 崔子祥 王肖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5-348,共4页
以纳米氧化镍与硫酸氢钠溶液为反应体系,研究了纳米氧化镍的粒度对其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平衡常数与粒度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对纳米氧化镍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纳米氧化镍粒度的减小,... 以纳米氧化镍与硫酸氢钠溶液为反应体系,研究了纳米氧化镍的粒度对其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平衡常数与粒度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对纳米氧化镍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纳米氧化镍粒度的减小,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并且其平衡常数的对数与其粒径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实验结果与热力学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镍 平衡常数 粒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与硅酸、硅胶表面硅羟基的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瑞延 王金晞 +1 位作者 郭腊梅 陈荣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用铜电极法研究 Cu2 +和硅酸、硅胶表面硅羟基的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结果是 :Cu2 ++H3 Si O4-Cu H3 Si O+4      K1 =5.0× 1 0 3Cu2 ++2 H3 Si O4-Cu(H3 Si O4) 2    β2 =6.1× 1 0 8Cu2 ++Sis- OH Sis- OCu++H+  K... 本文用铜电极法研究 Cu2 +和硅酸、硅胶表面硅羟基的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结果是 :Cu2 ++H3 Si O4-Cu H3 Si O+4      K1 =5.0× 1 0 3Cu2 ++2 H3 Si O4-Cu(H3 Si O4) 2    β2 =6.1× 1 0 8Cu2 ++Sis- OH Sis- OCu++H+  Ks1 =2 .0× 1 0 -6Cu2 ++2 Sis- OH ((Sis- O) 2 Cu+2 H+ βs2 =2 .5× 1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硅酸 硅胶 硅羟基 平衡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介孔氧化硅表面酸碱平衡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卫民 杨振东 +1 位作者 刘嘉 孙中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09-2114,共6页
采用自动电位酸碱滴定技术研究了水化介孔氧化硅的表面脱质子反应.基于悬浮液的酸碱滴定数据,用Gran图法计算得到了介孔氧化硅表面氢离子键位点浓度.利用FITEQL4.0软件,采用双电层恒电容模型计算得到了相应的表面酸碱平衡常数.结果表明... 采用自动电位酸碱滴定技术研究了水化介孔氧化硅的表面脱质子反应.基于悬浮液的酸碱滴定数据,用Gran图法计算得到了介孔氧化硅表面氢离子键位点浓度.利用FITEQL4.0软件,采用双电层恒电容模型计算得到了相应的表面酸碱平衡常数.结果表明,与无定形氧化硅不同,介孔氧化硅表面存在对应于双齿表面硅羟基≡Si2OH和单齿表面硅羟基≡SiOH的两个脱质子常数,分别为pKa1=6.78±0.15,pKa2=10.25±0.22.根据测定得出的介孔氧化硅表面脱质子常数,构建了不同pH条件下,介孔氧化硅表面优势组分分布图,并讨论了表面电容预赋值对氧化硅表面组分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常数 介孔氧化硅 表面 酸碱反应 恒电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组分相平衡常数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7
作者 仲卫涛 陈曦 钱积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33,共5页
以抚顺石油二厂乙苯车间的精馏工段为背景,以相平衡常数的简化计算公式为依据,利用多层前馈网络(MNN)和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相平衡常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网络训练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以抚顺石油二厂乙苯车间的精馏工段为背景,以相平衡常数的简化计算公式为依据,利用多层前馈网络(MNN)和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相平衡常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网络训练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将预测结果与PRO/Ⅱ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常数 精馏 分离 神经网络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平衡常数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得军 闫长领 +2 位作者 王公轲 杨海燕 卢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铜离子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位点数 结合平衡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馏分油气-液相平衡常数的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文军 雷群芳 林瑞森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实沸点蒸馏原油获得燃料馏分油。采用拟静态法测定不同沸程的22种燃料馏分油在系列温度下的泡点蒸气压,用Antoine方程关联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在泡点压力分别为10kPa、30kPa、50kPa、80kPa和101 325kPa时,按虚拟组分处理法计算了燃料... 实沸点蒸馏原油获得燃料馏分油。采用拟静态法测定不同沸程的22种燃料馏分油在系列温度下的泡点蒸气压,用Antoine方程关联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在泡点压力分别为10kPa、30kPa、50kPa、80kPa和101 325kPa时,按虚拟组分处理法计算了燃料宽馏分油中各虚拟组分的气 液相平衡常数,关联了气 液相平衡常数与虚拟组分的沸点以及相平衡温度、压力的关系,得到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常压沸点范围在348 15K至623 15K间燃料宽馏分油的气 液相平衡常数,经180个数据点回归检验,平均误差为4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燃料 馏分 泡点 蒸气压 拟静态法 气-液相平衡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物粒度对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永强 杜建平 +1 位作者 朱利伟 王志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9-611,614,共4页
在纳米颗粒化学反应热力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纳米氧化铜与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应体系为例,研究了纳米氧化铜颗粒的粒度对其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氧化铜作为反应物的高分散多相反应体系中,平衡常数不仅是温度... 在纳米颗粒化学反应热力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纳米氧化铜与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应体系为例,研究了纳米氧化铜颗粒的粒度对其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氧化铜作为反应物的高分散多相反应体系中,平衡常数不仅是温度的函数,而且还与反应物(或产物)分散相的粒度有关;以纳米氧化铜颗粒为反应物,其粒度对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有很大影响,即随着反应物颗粒的粒度减小,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平衡常数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