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血管平滑肌瘤及其钙化亚型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毛荣军 房惠琼 +1 位作者 杨克非 李启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 探讨体表性血管平滑肌瘤(cutaneous angioleiomyoma,CAL)及其钙化亚型(cutaneous calcified angioleiomyoma,CCA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61例CAL(包括4例CCA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多见,... 目的 探讨体表性血管平滑肌瘤(cutaneous angioleiomyoma,CAL)及其钙化亚型(cutaneous calcified angioleiomyoma,CCA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61例CAL(包括4例CCA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多见,占60.66%(37/61),就诊年龄10~87岁,平均43.08岁,以20~69岁居多,占85.25%(52/61).4例CCAL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3.75岁.所有病例中以下肢受累最为多见,占75.41%(46/61).临床表现为局部真皮深层或皮下缓慢性生长的多于半数伴有疼痛(35/61,57.38%)的孤立性结节,局部皮肤稍隆起,偶尔呈息肉样外观.肿瘤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其显示病变为真皮深层或皮下孤立性结节,少数病变可伴有程度不等的钙化.大体示肿瘤结节质硬,界清,有纤薄的假包膜,直径为0.5~3.5 cm,圆形或卵圆形.镜下肿瘤实质由丰富的血管和增生的平滑肌混合而成.根据主要组织学结构分为3型:实性型、静脉型和海绵型.少数病变可伴发玻璃样变、钙化、黏液样变、脂肪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出血及脉管内血栓机化等改变.CCAL病变中钙化灶呈沙粒状、斑块状或无定型团块状,钙化显著者可占据肿瘤实质的绝大部分区域,仅残留少量难于识别的平滑肌组织.免疫组化检查显示病变组织中平滑肌细胞表达vimentin、desmin、MSA、α-SMA、calponin及caldemon,而HMB45及CD34均阴性.结论 CAL是一种发生于体表的、可有疼痛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内,影像学无特征性改变,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增生的平滑肌束围绕在血管周围呈肿瘤性的生长.少数病例可伴发程度不等的钙化,诊断时需与肿瘤性钙盐沉积症、钙化上皮瘤、钙化性纤维性假瘤以及其他继发性皮肤钙盐沉积症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肿瘤 血管平滑肌瘤 钙化性血管平滑肌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血管平滑肌瘤的超声特点与病理学对照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明 赵新美 +1 位作者 吴春燕 吴鹏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02-1405,共4页
目的探讨体表血管平滑肌瘤(CAL)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CAL,分析病变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等超声征象,CDFI观察包块内部血流分布情况,并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体表血管平滑肌瘤(CAL)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CAL,分析病变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等超声征象,CDFI观察包块内部血流分布情况,并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超声检查发现,CAL以下肢最多见(17/25,68.00%)。超声表现为位于皮下组织或真皮深层内的椭圆形、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以低回声为主(23/25,92.00%)。17例(17/25,68.00%)肿块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以AlderⅢ级者为主(10/17,58.82%);Alder 0级者,以实体型为主(6/8,75.00%)。结论 CAL为好发于肢体皮下边界清晰的实性低回声肿块,多伴较丰富的血流信号。CAL声像图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瘤 病理组织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玉玉 高玮红 +2 位作者 盛伟琪 陆洪芬 张廷璆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4-357,共4页
背景与目的:文献报道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仅20例左右,该瘤一般发生于具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妇女,在远离子宫的部位出现良性平滑肌瘤,以肺部转移为多见。应首先免疫组化证实为平滑肌来源,其次还应追踪原发肿瘤是否属良性肿瘤,若有粘液样... 背景与目的:文献报道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仅20例左右,该瘤一般发生于具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妇女,在远离子宫的部位出现良性平滑肌瘤,以肺部转移为多见。应首先免疫组化证实为平滑肌来源,其次还应追踪原发肿瘤是否属良性肿瘤,若有粘液样改变,必须与粘液型平滑肌肉瘤鉴别。现报道一例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分析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其免疫组化表型,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结果:病变发生在42岁女性,子宫平滑肌瘤术后5年余发生肺部转移。复查子宫手术后切片证实为良性平滑肌瘤,肺部肿瘤手术活检病理检查组织形态类似原子宫肿瘤,诊断为良性平滑肌瘤。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原发及转移瘤均表达雌、孕激素受体。肺部活检术后服用中药,未做其它治疗,随访至今7个月,双肺肿瘤无明显增多或增大。结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妇女,表现为在远离子宫的部位出现组织学良性的平滑肌瘤,激素依赖,病程缓慢,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 组织病理 激素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潜能未定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文超 李春明(综述) 周坚红(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8-542,共5页
恶性潜能未定子宫平滑肌瘤(STUMP)是罕见的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其诊断主要基于组织病理学,但有时难以与子宫平滑肌肉瘤(LMS)及其他子宫平滑肌瘤(LM)鉴别诊断,病理形态学的诊断标准也无法完全统一。随着近几年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尤其... 恶性潜能未定子宫平滑肌瘤(STUMP)是罕见的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其诊断主要基于组织病理学,但有时难以与子宫平滑肌肉瘤(LMS)及其他子宫平滑肌瘤(LM)鉴别诊断,病理形态学的诊断标准也无法完全统一。随着近几年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及下一代测序的应用,使得对STUMP的研究从基因改变、基因组指数及拷贝数变异再到表观遗传学改变,有了长足的进步,加深了对STUMP发生过程的认知,同时传统免疫标志物的深入挖掘及潜在标志物的新发现也提高了STUMP诊断的准确性,降低了漏诊、误诊,对疾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本文将对STUMP的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最新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STUMP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潜能未定子宫平滑肌瘤 病理特征 分子遗传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52例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超声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雁来 朱勤 +1 位作者 赵蔚 任芸芸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3-737,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声像图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超声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手术并病理证实的52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与普通子宫...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声像图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超声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手术并病理证实的52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与普通子宫肌瘤相似,主诉为盆腹腔包块25例(48.1%);月经改变16例(30.8%);下腹坠胀感或疼痛9例(17.3%);白带增多2例(3.8%)。术前超声正确诊断3例(5.8%);误诊为子宫肌瘤29例(55.8%);子宫肌瘤伴变性11例(21.1%);子宫肌瘤伴肌腺症5例(9.6%),子宫肌腺症3例(5.8%),卵巢肿瘤1例(1.9%)。23例(44.2%)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3例(5.8%)行全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术;20例(38.5%)行全子宫切除术;6例(11.5%)行肌瘤剥除术。其中3例肌瘤剥除术患者因再次出现子宫增大,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缺乏特异性声像图,是影响超声检查准确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静脉内平滑肌瘤 超声检查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被引量:25
6
作者 黄志勇 章宜芬 +2 位作者 张华勇 聂进军 吴鸿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 :探讨复发性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复习 40例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资料 ,选择复发的 10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观察 ,并选用actin、desmin、ER、PR、PCNA、p5 3、c erbB 2和bcl 2 8种抗体采用LSAB法进行... 目的 :探讨复发性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复习 40例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资料 ,选择复发的 10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观察 ,并选用actin、desmin、ER、PR、PCNA、p5 3、c erbB 2和bcl 2 8种抗体采用LSAB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复发性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多 ,瘤组织的异型性显著 ,核分裂象增多 ,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 ,并见黏液变性和肿瘤性凝固性坏死区。复发 3次以上的 4例均为肉瘤变 ,ER和PR检测与肌瘤分化呈正相关 ,PCNA和 p5 3检测则与肌瘤分化呈负相关 ,与复发次数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第 1次复发时应给予重视。出现第 2次复发时 ,治疗必须到位 ,应常规进行ER、PR、PCNA和 p5 3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例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玉红 黄向华 +1 位作者 王振海 张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4,I0003,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CUL)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CUL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全部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CUL病理特点为瘤细胞丰富,细胞大小形态... 目的:分析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CUL)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CUL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全部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CUL病理特点为瘤细胞丰富,细胞大小形态尚一致,核分裂相0~4个/10HPF;临床表现以月经改变为主;超声检查以低回声多见。行肌瘤剔除术患者复发率为22.8%。结论:CUL的临床表现与普通子宫平滑肌瘤相似,治疗应酌情选择全子宫切除或肌瘤剔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 临床病理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6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瑞皎 郭芳芳 +3 位作者 高英兰 赵跃武 孔令非 吴凯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93-1294,1297,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子宫IV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35~54岁,中位年龄45.5岁。3例以胸闷、胸痛、...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子宫IV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35~54岁,中位年龄45.5岁。3例以胸闷、胸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3例表现为盆腔包块伴月经异常。术中见子宫肌壁间结节状肿块,呈蠕虫状、条索样延伸到肌壁间静脉内,部分累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切面实性,灰白色,质软,部分胶冻样。镜下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间质血管丰富,伴明显水肿、黏液样变及玻璃样变。瘤细胞中SMA、desmin和H-Caldesmon均呈强阳性,不同程度表达ER和PR,不表达CD10、CD34、CD31和S-100蛋白;Ki-67增殖指数除1例为30%,其他约1%。结论 子宫IVL是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可累及心脏的良性疾病,具有特定的大体表现和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心脏肿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4
9
作者 向锦 冯沿芬 +3 位作者 张梅芳 梁建中 匡亚玲 吴秋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探讨其病变性质及发病机制。方法:对2例BML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两名育龄期女性患者,均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5~8... 目的:分析子宫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探讨其病变性质及发病机制。方法:对2例BML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两名育龄期女性患者,均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5~8年后发生肺部多发性结节,其中例2同时伴有腹壁结节及腹腔播撒性结节。术后所有结节病理检验显示为良性平滑肌瘤,且都呈ER和PR阳性,提示其激素依赖性及子宫平滑肌来源。结论:BML是一种罕见却临床经过比较缓和的疾病,多发生在育龄妇女,常有子宫平滑肌瘤切除术病史,几乎都向肺部转移,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支持良性平滑肌瘤及子宫平滑肌来源,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或内分泌治疗,患者常可缓解或治愈,很少再次继发转移或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病理 临床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平滑肌瘤2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涌 李圆圆 徐元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起源及生长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2 6例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的组织中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S 10 0蛋白、CD34、雌激素受体 (ER)和表皮... 目的 :探讨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起源及生长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 2 6例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的组织中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S 10 0蛋白、CD34、雌激素受体 (E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及状态。结果 :阴道平滑肌瘤患者年龄 30~ 5 2岁 ,平均 4 4 .5岁 ,常为单发 ,临床症状与肿瘤的大小及部位有关 ,形态学与子宫平滑肌瘤相似 ,免疫组化标记所有 2 6例肿瘤SMA强阳性表达 ,S 10 0蛋白、CD34全为阴性表达。ER和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8.5 % (10 / 2 6 )和34.6 % (9/ 2 6 ) ,且ER与EGFR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P =0 .0 0 2 3,r =0 .75 )。有效治疗方法为阴道平滑肌瘤切除术。肿瘤偶有复发、出现交界性病变甚至恶变。结论 :阴道平滑肌瘤为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 ,可能起自于阴道组织中间叶干细胞向平滑肌分化 ,雌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病理 平滑肌瘤 解剖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蔚青 陈晓端 陈建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 (epithelioidleiomyoma ,E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方法 收集 14例子宫EL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机抽取同期 10例子宫低度恶性间质细胞肉瘤作为对照 .。采用二步法进行actin、Des、EMA和CD10免疫... 目的 探讨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 (epithelioidleiomyoma ,E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方法 收集 14例子宫EL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机抽取同期 10例子宫低度恶性间质细胞肉瘤作为对照 .。采用二步法进行actin、Des、EMA和CD1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子宫EL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显示肿瘤细胞呈类似上皮细胞样的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 ,核呈圆形或卵圆形 ,胞质嗜伊红染色或部分伴空泡化改变似核周晕 ,也可表现为富含糖原的透明细胞。平均核分裂象 0~ 1个 /10HPF。 14例EL的actin、Des全部阳性表达 ,EMA9例阳性 ,CD10有 2例呈弱阳性。 10例子宫低度恶性间质细胞肉瘤actin、Des、EMA和CD10分别有 5例、3例、2例和 7例阳性表达。结论 子宫EL有特殊的病理形态特征 ;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上皮样平滑肌瘤 临床症状 病理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平滑肌瘤43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婷 童咏花 +2 位作者 张凌云 吴士迪 黄长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1989年6月-2019年6月经组织病理确诊的43例皮肤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43例患者中男17例,女26例,其中25~60岁者最多见,占79.1%;病程>20年者8例(18.... 目的:探讨皮肤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1989年6月-2019年6月经组织病理确诊的43例皮肤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43例患者中男17例,女26例,其中25~60岁者最多见,占79.1%;病程>20年者8例(18.6%);皮损位于下肢者最多见;伴疼痛者21例(48.8%)。所有样本中毛发平滑肌瘤16例(37.2%),血管平滑肌瘤22例(51.2%),生殖器平滑肌瘤5例(11.6%),术前正确诊断率为25.6%。结论:皮肤平滑肌瘤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多发者常见于躯干,单发者常见于下肢,误诊率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是唯一确诊手段。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可作为诊断潜在恶性肿瘤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皮肤 平滑肌瘤 毛发 平滑肌瘤 血管 平滑肌瘤 生殖器 组织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欧玉荣 刘德纯 +2 位作者 李涤臣 谢群 承泽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10例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光镜下见淋巴结部分结构保存,部分间质胶原化,内见厚壁血管及小血管增生,外... 目的探讨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10例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光镜下见淋巴结部分结构保存,部分间质胶原化,内见厚壁血管及小血管增生,外周为不规则增生的平滑肌束,层次多少不等,平滑肌细胞分化良好,未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表型显示平滑肌细胞SMA、desmin阳性,HMB45、ER、PR均阴性。结论淋巴结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较为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依据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可作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瘤性错构瘤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利敏 江若霞 +3 位作者 李姗 桂秋萍 王志永 杨元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B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65岁,均有子... 目的探讨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B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65岁,均有子宫肌瘤手术史;5例为肺转移,其中伴腹壁转移、伴脊柱转移各1例,另1例为腹股沟转移;镜下为梭形细胞肿瘤,部分病例富于细胞,细胞异型性小,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表型:SMA、SM-MHC、desmin、vimentin、ER、PR均阳性,S-100、CD117、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小于5%;随访患者3例带瘤生存、3例无瘤生存,分别随访18、28、40、31、36、80个月。结论 BML多发于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的女性患者,肺是其常见转移部位,常同时伴其它部位的转移,病情进展较缓慢,大多数患者生存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转移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组织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超声与临床病理表现对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小剑 徐荣全 +2 位作者 鄢磊 许翔 陈晓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21例患者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应用全自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估算病理图像中脂肪细胞的含量。并将声像图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21例患者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应用全自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估算病理图像中脂肪细胞的含量。并将声像图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1例子宫脂肪平滑肌瘤患者共25个肿瘤,病灶位于子宫体肌壁间17个,浆膜下5个,黏膜下2个,宫颈部1个;瘤内呈致密高回声13个,呈高、低相间回声9个,呈低回声3个;瘤内血流信号Adler血流半定量分级为0级8个病灶,Ⅰ级13个病灶,Ⅱ级3个病灶,Ⅲ级1个病灶。瘤内脂肪细胞含量10%~95%;脂肪细胞呈点状、簇状、片状分布,与平滑肌细胞相间排列。结论子宫脂肪平滑肌瘤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以致密高回声为主。致密高回声提示病理组织中脂肪细胞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平滑肌瘤 超声检查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临床病理特征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向蕾 丁华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pulmonary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 )组织学、免疫组化及预后特点。 方法 对 2例PLAM经支气管肺活检组织 ,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 ,并复习文献进行研究。结果  2例PLAM均为育龄期女性。...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pulmonary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 )组织学、免疫组化及预后特点。 方法 对 2例PLAM经支气管肺活检组织 ,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 ,并复习文献进行研究。结果  2例PLAM均为育龄期女性。本病具有一定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 ,肺淋巴管、血管和小气道周围异常平滑肌细胞弥漫性增生 ,分两种类型 :囊肿为主型和平滑肌为主型。 2例组织形态学相似 ,异常平滑肌细胞呈梭形、多边形及上皮样 ,核大 ,不规则多形性 ,可见核仁和核内包涵体 ,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梭形、多边形及上皮样细胞表达HMB4 5、SMA、actin和ER、PR阳性。结论 PLAM是罕见的肺慢性进行性恶化的肿瘤性疾病。PLAM病理组织学评分 (LAMhistologicscore,LHS)是评价PLAM预后的指标。依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 病理特征 发病特点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艳花 宋建明 +2 位作者 许美权 温文 关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87-2790,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和分析1例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hTERT蛋白表达和EBERs基因表达。结果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肿...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和分析1例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hTERT蛋白表达和EBERs基因表达。结果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肿瘤细胞较小,呈上皮样,为圆形、卵圆形,细胞排列呈巢片状或簇状,细胞质弱嗜酸性或呈透明状;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分裂(2~4)个/50HPF,细胞无异型。间质黏液样变、胶原样变明显。肿瘤内可见巨菊形团,巨菊形团中央为嗜伊红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波形蛋白(V imen-tin)、结蛋白(Desm in)、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TERT均阳性;原位杂交EBERs基因表达阴性。结论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类型肿瘤,倾向于良性,局部手术切除多能治愈。肿瘤细胞hTERT阳性,提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端粒酶的激活有一定的相关性。肿瘤细胞EBERs基因阴性表达,提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感染无关。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高表达,说明该肿瘤可能对雌激素、孕激素有比较高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平滑肌瘤 上皮样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平滑肌瘤2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梅新 肖文华 +2 位作者 刘俊茹 王晓萌 盛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平滑肌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190例病理学观察
19
作者 富克远 余永伟 +8 位作者 詹磋洲 马大烈 郑青渝 李全华 黄玲 赵慧娟 严胜林 孙秀英 黄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研究消化道平滑肌瘤(LA)和平滑肌肉瘤(LS)的鉴别。方法:采用肉眼,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对消化道190例LA和LS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LA平均直径3.3cm,表面光滑,质地坚韧,壁间型... 目的:研究消化道平滑肌瘤(LA)和平滑肌肉瘤(LS)的鉴别。方法:采用肉眼,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对消化道190例LA和LS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LA平均直径3.3cm,表面光滑,质地坚韧,壁间型、腔内型多见。细胞富裕1~2级多,细胞形态梭形或上皮样,细胞分化程度高,细胞核多为细棒状,肥胖形,核分裂计数平均0.47/25HPF,无核分裂占75%。LS平均直径8.6cm,质地鱼肉样,哑铃型多见。细胞富裕2~3级多,细胞多形性,细胞核多不规则,巨核、多核,核分裂平均计数20/25HPF,细胞分化程度低。应用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技术鉴别组织来源。结论:核分裂计数是诊断LA和分辨低度、中度、高度恶性LS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消化系统肿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空间多组学图谱揭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平滑肌表型转化与代谢重编程
20
作者 王中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37,共1页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平滑肌细胞(SMCs)表型转化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键机制。随着空间多组学和单细胞技术的发展,基于组织切片的二维空间结构可实现纳米级基因表达检测,深入揭示疾病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机制...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平滑肌细胞(SMCs)表型转化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键机制。随着空间多组学和单细胞技术的发展,基于组织切片的二维空间结构可实现纳米级基因表达检测,深入揭示疾病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机制。有鉴于此,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王中群教授团队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进行了空间转录组、空间代谢组和单细胞测序的系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大学附属医院 表型转化 平滑肌细胞 多组学 代谢组 组织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