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昊 音大为 +3 位作者 袁姝娅 宋潇鹏 汤润宇 刘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0-705,共6页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脑疾病患者,在5.0T MR下完成头部轴向T2-FLAIR、ss EPI DWI和msEPI DW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图像质量,测量畸变位移,比较信噪比、病灶-正常组织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和表观扩散系数。结果 msEPI序列的几何形变、磁敏感伪影、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ss EPI序列(Z=5.728、4.197、5.766、5.777,P<0.001)。定量分析显示,ms EPI序列的畸变位移较ss EPI序列显著降低[前额叶:(5.91±1.41)mm比(15.63±2.21)mm,t=34.050,P<0.001;前颞叶:(4.17±0.78)mm比(7.18±1.87)mm,t=12.263,P<0.001;后颞叶:(4.76±1.36)mm比(8.38±2.01)mm,t=21.336,P<0.001;脑直径:(4.37±1.65)mm比(12.74±2.84)mm,t=23.255,P<0.001;脑干直径:(0.80±0.63)mm比(1.98±1.63)mm,t=7.092,P<0.001];两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0.638)。ms EPI序列的病变-正常组织对比度显著高于ssEPI序列[221(131,311)比150(90,240),Z=3.89,P<0.001]。结论 对于5.0T MRI,ms EPI DWI序列较ss EPI DWI序列在诊断脑部疾病方面具有优异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扩散加权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诊断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及与病理分级分组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鹏 李艳 +1 位作者 徐洁 景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2,89,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ADC值对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high-risk prostate cancer,hPCa)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ADC值对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high-risk prostate cancer,hPCa)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前列腺癌分级分组(grading group,GG)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移行带前列腺癌患者的双参数MRI资料,分别测量移行带癌灶和基质型增生结节的平均ADC(mean ADC,ADC_(mean))值和最小ADC(minimum ADC,ADC_(min))值,并计算移行带癌灶与基质型增生结节ADC比值的相对ADC_(mean)(relative ADC_(mean),rADC_(mean))值和相对ADC_(min)(relative ADC_(min),rADC_(min))值。比较hPCa组与低危前列腺癌(low-risk prostate cancer,lPCa)组之间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DC各参数对移行带hPCa的诊断效能,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ADC各参数与ISUP G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PCa组的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均低于lPCa组(P均<0.05)。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鉴别诊断移行带hPCa的AUC分别为0.77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15~0.892]、0.879(95%CI:0.736~0.960)、0.751(95%CI:0.589~0.874)和0.914(95%CI:0.782~0.979),rADC_(min)的AUC最大。rADC_(min)与ADC_(mean)和rADC_(mean)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ADC_(min)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rADC_(min)最佳截断值取0.664×10^(-3)mm^(2)/s,约登指数最大(0.783),诊断移行带hPC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78.26%。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与ISUP GG均呈负相关[r=-0.486(95%CI:-0.755~-0.151)、-0.613(95%CI:-0.769~-0.365)、-0.553(95%CI:-0.745~-0.260)、-0.678(95%CI:-0.810~-0.474),P均≤0.001]。结论rADC_(min)鉴别诊断移行带hPCa的效能高,并且能够无创预测移行带PCa的ISUP GG,有助于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移行带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分级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及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在预测高级别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袁鹏翾 高阳 +2 位作者 吴琼 张华鹏 王少彧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1,共7页
目的 探讨应用平均表观传播子MRI(mean apparent propagato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AP-MRI)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预测3、4级胶质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 目的 探讨应用平均表观传播子MRI(mean apparent propagato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AP-MRI)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预测3、4级胶质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 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本院自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4例MGMT启动子甲基化和17例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胶质瘤患者,进行了术前常规MRI、DCE-MRI及MAP-MRI扫描。通过手动勾画肿瘤实质区域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并提取ROI定量参数特征,测量DCE-MRI参数及MAP-MRI参数。参数与MGMT甲基化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所有参数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DCE-MRI和MAP-MRI对预测3、4级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诊断效能。进一步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以DeLong检验比较DCE-MRI参数、MAP-MRI参数与多参数联合模型预测MGMT甲基化的诊断效果。结果 DCE-MRI参数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fractional volume of the extravascular-extracellular space, Ve)以及MAP-MRI参数非高斯(non-Gaussianity, NG)、非高斯轴向(non-Gaussianity axial, NGAx)、Q空间逆方差(Q-space inverse variance,QIV)、返回原点概率(return to the origin probability, RTOP)、返回轴线概率(return to the axis probability,RTAP)与MGMT启动子甲基化间呈中等相关性,对预测3、4级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非甲基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03、0.815、0.807、0.803、0.765、0.790、0.739。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Ve是预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最佳预测因子,其准确性最高,AUC为0.815(95%CI:0.659~0.971),比值比(odds ratio, OR)为0.891(95%CI:0.815~0.975)。DeLong检验结果表明DCE-MRI和MAP-MRI多参数联合后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92。结论 DCE-MRI和MAP-MRI对于预测高级别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应用两者联合诊断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平均表观传播磁共振成像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评估——不同测量方法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武春雪 王霄英 +2 位作者 秦乃姗 蒋学祥 孙晓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36-2039,共4页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NAC)前后乳腺癌灶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NAC病理反应性的评估效能。方法36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反应性结果(Miller&Payne分级)分为MHR与NMHR两组,采用最小ADC值法于b=1000s/mm2图像上测量癌灶的ADC值。对每...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NAC)前后乳腺癌灶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NAC病理反应性的评估效能。方法36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反应性结果(Miller&Payne分级)分为MHR与NMHR两组,采用最小ADC值法于b=1000s/mm2图像上测量癌灶的ADC值。对每个病理组癌灶及正常腺体的ADC值、两组NAC前、NAC第2周期后、NAC第4周期后MR测量的癌灶最小ADC值及其变化率(△ADC%)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ROC曲线评估癌灶最小ADC值对NAC病理反应性。结果NAC第2周期后,MHR组癌灶最小ADC值[(1.19±0.18)×10-3mm2/s]及△ADC1%[中位21.18%,(范围4.27%~50.00%)]分别与NMHR组最小ADC值[(0.98±0.16)×10-3mm2/s]及△ADC1%[中位8.53%,(范围-24.52%~64.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第4周期后,最小ADC值[(1.45±0.22)×10-3mm2/s]及△ADC2%[中位1.04%,范围1.71%~117.24%]均显著高于NMHR组[(1.06±0.19)×10-3mm2/s、中位16.84%,(范围7.68%~6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第2周期后癌灶最小ADC值及△ADC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82。NAC第4周期后癌灶最小ADC值及△ADC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89。结论最小ADC值法比平均ADC值法能更早期评估进展期乳腺癌NAC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化疗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预后因子表达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谢宗玉 程流泉 杨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DWI扫描(b=1000 s/mm2),测定病灶的最小ADC值。病灶切除后取相应标...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DWI扫描(b=1000 s/mm2),测定病灶的最小ADC值。病灶切除后取相应标本,记录肿瘤传统预后因子(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分级)及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To Po-IIα、P53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并与病灶的ADC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传统预后因子和生物学预后因子病灶的平均ADC值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病灶内平均ADC值与传统预后因子和生物学预后因子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肿瘤病理分级与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To Po-II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尚不能指导其预后的评估,然而生物学预后因子Ki-67和To PoII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对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预后 KI-67抗原 DNA拓扑异构酶类 II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在肺癌组织学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希彤 么金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并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来探索肺癌的组织学特征。方法对32名肺癌患者施行DWI检查,计算出ADC值。采用图像处理软件WinRoof得出肿瘤细胞密度及肿瘤细胞数,通过数据分析ADC与肺癌病...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并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来探索肺癌的组织学特征。方法对32名肺癌患者施行DWI检查,计算出ADC值。采用图像处理软件WinRoof得出肿瘤细胞密度及肿瘤细胞数,通过数据分析ADC与肺癌病理型、肿瘤细胞密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ADC值分别为(1.325±0.200)×10-3mm2/sec和(1.102±0.231)×10-3mm2/sec。腺癌ADC值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密度分别为(0.354±0.066)和(0.609±0.113),腺癌肿瘤细胞密度明显低于鳞状细胞癌(P<0.000 1)。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细胞数分别为(795.0±254.1)和(989.3±337.5),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数似乎高于腺癌,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之间有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r=0.568),但未发现与肿瘤细胞数有相关。肺癌有无坏死,其ADC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是评价肺癌组织类型的有效方法,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代表肿瘤细胞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肿瘤细胞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在膀胱癌术前病理分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兴华 常玲玉 +4 位作者 吴广太 程连华 李淑祎 王芳 王青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102,共6页
目的研究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膀胱癌术前组织学分级评估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 目的研究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膀胱癌术前组织学分级评估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接受了MRI检查。MRI扫描除常规序列外,另外包括APT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测量病灶的APT及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肿瘤的各参数值之间的差异。然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DeLong检验分析APT、ADC及两者联合(APT+ADC)使用的诊断性能。结果低级别膀胱癌的APT值(1.42%±0.75%)低于高级别膀胱癌(2.99%±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级别膀胱癌的ADC值[(1.44±0.27)×10^(-3)mm^(2)/s]高于高级别膀胱癌[(1.17±0.3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值、ADC值及两者联合鉴别低级别膀胱癌和高级别膀胱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0.76、0.94,ATP、ADC的AUC值与两者联合的AUC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和ADC可作为膀胱癌术前预测组织学分级的指标,APT与ADC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功能磁共振成像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尚柳彤 杨家斐 +6 位作者 卢晶 王婷婷 周颖 邢新博 王鑫坤 杨淑辉 胡明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5种分子亚型及其生物学预后因子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6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69个肿块型病灶)的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分子亚型间平均ADC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5种分子亚型及其生物学预后因子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6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69个肿块型病灶)的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分子亚型间平均ADC值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的表达的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5种分子亚型间ADC值无显著差异(P>0.05);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阴性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ER2阳性组平均ADC值高于阴性组;Ki-67阳性、阴性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阴性组ADC值明显高于阳性组,ADC值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9)。结论 ADC不能鉴别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5种分子亚型,但与浸润性乳腺癌预后因子Ki-67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预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扩散加权成像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张晏华 郁仁强 +5 位作者 郁斌 吴治伟 赵春刚 万露 万承鑫 张志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s,NEX)为2和1时常规重建(c2-DWI,c1-DWI)与DLR(DL2-DWI,DL1-DWI)4组图像的质量差异,比较灰质、白质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病灶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整体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磁敏感伪影分别使用5分法评分。结果DLR序列灰质和白质的SNR、CNR均高于常规重建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在病变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R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噪声水平评分均高于常规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磁敏感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R可显著提升DWI图像SNR、CNR及主观评分,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在NEX减半,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虽对磁敏感伪影改善有限,但不影响ADC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激励次数 深度学习重建 颅内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评价直肠癌肿瘤出芽等级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云霞 徐文翔 +4 位作者 何雨琪 孙赟 李飞翔 蔡玮 黄刚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73,共7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等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等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TB计数进行分组,分为中-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对比两组间APT值及ADC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对观察者间所测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测。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整体输入法分析变量与直肠癌TB等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以及其联合后的评估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其95%置信区间,以及对应的阈值、敏感度、特异度。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AU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来分析各参数与TB的相关性。结果121例直肠癌患者中中-低级别组69例,高级别组52例。2位医师测量的APT值及ADC值结果一致性良好(ICC分别为0.925、0.877)。中-低级别直肠癌TB组的APT值(2.068%±0.588%)低于高级别TB组(3.167%±0.592%)(P<0.001);中-低级别直肠癌TB组的ADC值[(1.064±0.131)×10^(-3)mm^(2)/s]高于高级别TB组[(0.903±0.138)×10^(-3)mm^(2)/s]。在多变量分析中,APT值[比值比:15.079(95%CI:4.822~47.154)]和ADC值[比值比:0.004(95%CI:0.001~0.228)]是预测TB等级的独立危险因素。APT、ADC及两者联合评估直肠癌TB等级的AUC分别为0.916、0.821、0.918。DeLong检验结果显示ADC值与APT值、两者联合后评估TB等级的AU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4)。决策曲线显示两者联合后较单独使用APT及ADC值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APT值与TB等级呈中度正相关(r=0.713,P<0.001),ADC值与TB等级呈中度负相关(r=-0.550,P<0.001)。结论APT和ADC值均能够术前有效评估直肠癌的TB等级,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肿瘤出芽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及IDH基因型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驰 高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9-154,共6页
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治疗及预后明显不同。随着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分类的更新,更加强调了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的作用,IDH是胶质瘤遗传学特征中的一个重要分子指标,IDH... 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治疗及预后明显不同。随着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分类的更新,更加强调了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的作用,IDH是胶质瘤遗传学特征中的一个重要分子指标,IDH的不同状态对于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多模态MRI的发展,多种功能成像技术已被临床用于评估胶质瘤分级、预测基因分型、评估预后等,其准确率与实用性较为可观。本文主要对不同磁共振扩散成像(diffusion MRI,dMRI)技术(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神经突定向扩散和密度成像、平均表观传播扩散MRI)在胶质瘤分级及分子基因型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揭示胶质瘤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后续诊疗过程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基因分型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扩散成像 神经突定向扩散和密度成像 平均表观传播扩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测量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7
12
作者 刘妍 夏黎明 +1 位作者 邹明丽 王承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0-73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30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6例为恶性肿瘤,14例为良...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30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6例为恶性肿瘤,14例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使用体线圈行SE-EPI 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6个b值扫描.DWI扫描时间40~52 s.分析30例病例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在DWI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恶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为(0.849±0.197)×10^-3 mm^2/s,良性淋巴结组为(1.598±0.218)×10^-3 mm^2/s,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对于鉴别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 被引量:16
13
作者 马跃 任莹 +3 位作者 富西湖 石喻 乞文旭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41-164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正常胰腺组织ADC值及其差值(DADC值)变化情况,探讨用于鉴别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最适b值。方法对15例胰腺癌(Ⅰ组)、4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Ⅱ组)及15名胰腺正常的志愿者(Ⅲ组)行...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与正常胰腺组织ADC值及其差值(DADC值)变化情况,探讨用于鉴别胰腺癌、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最适b值。方法对15例胰腺癌(Ⅰ组)、4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Ⅱ组)及15名胰腺正常的志愿者(Ⅲ组)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分别为333、667、1000s/mm2。测量各b值下癌区、慢性炎症区和正常胰腺区的ADC值,并对不同b值时三种组织ADC值及不同组织间DADC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相同b值时胰腺癌区ADC值低于慢性炎症肿块区和正常胰头区。不同b值时各组内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b值增大,三组的ADC值均有下降,其中胰腺癌区平均下降率最低(15.66%和5.19%)。b=333和667s/mm2时,胰腺癌区与慢性炎症肿块区、胰腺癌区与正常胰头区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时,胰腺癌区与慢性炎症肿块区、胰腺癌区与正常胰头区两配对组组内的D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333s/mm2时各配对组组内的DADC值最大。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小b值有助于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炎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值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刘再毅 陈鑫 +3 位作者 颜丽芬 潘丹 黄燕琪 梁长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研究b值大小及数量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小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39例健康志愿者行肝脏DWI扫描,使用膈肌导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扫描2次,分别生成b值为(0、100)、(0、500)、(0、800)、(... 目的研究b值大小及数量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小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39例健康志愿者行肝脏DWI扫描,使用膈肌导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扫描2次,分别生成b值为(0、100)、(0、500)、(0、800)、(0、100、500)和(0、100、500、800)s/mm2的ADC图像。分别在左、右肝选取3个层面,然后在每个层面各选3个圆形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分别以左、右肝9个ROI的平均ADC值代表左、右肝的ADC值。结果 b值相同时,左肝ADC值大于右肝(P<0.001)。b=0、100s/mm2时ADC值最大;b=0、100、500、800s/mm2时ADC值最小。Bland-Altman分析显示,b=0、100、500、800s/mm2时可重复性最好(右肝:LOA=10.5%;左肝:LOA=13.9%)。结论 b值越小,ADC值越大;使用多个b值计算的ADC值可重复性最高,在临床中测量肝脏DWI的ADC值时使用多个b值计算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人骨髓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贤 马林 +2 位作者 安宁豫 蔡幼铨 刘新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1-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骨髓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B-DWI)定量参数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08名不同年龄组的健康成年受试者行WB-DWI扫描,并于扫描前后48h内测量其...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骨髓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B-DWI)定量参数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08名不同年龄组的健康成年受试者行WB-DWI扫描,并于扫描前后48h内测量其中60名受试者的雌二醇及孕酮水平。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骨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信噪比(SNR)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价60名受试者骨骼系统ADC值和SNR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雌二醇及孕酮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女性受试者骨骼系统ADC值和SNR显著大于男性(P<0.01);不同年龄组骨骼系统ADC值和SNR有显著差异(P<0.01)。骨骼系统ADC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642,P<0.01),与雌二醇、孕酮水平呈低正相关(r=0.278、0.271,P<0.05);SNR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709,P<0.01),与雌二醇水平呈低正相关(r=0.293,P<0.05);ADC值和SNR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骨骼系统ADC值和SNR受到性别、年龄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健康成人骨骼系统WB-DWI表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孙丽娜 李前程 +2 位作者 程凯亮 张孟超 刘云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文献进行汇总复习,定量分析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以"DWI、prostate、cancer、carcinoma、hyperplasia、扩... 目的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文献进行汇总复习,定量分析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以"DWI、prostate、cancer、carcinoma、hyperplasia、扩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为检索词,检索2000~2011年ElsevierScience、PubMed、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Medline及CNKI中收录的相关文献,按照统一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出相关参数及ADC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Stata1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英文4篇,中文3篇。应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文献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前列腺癌患者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标准均数差为-1.357,95%CI为-1.604~-1.109,P=0.000)。Egger's检验显示纳入的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用于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被引量:45
17
作者 杨正汉 谢敬霞 +1 位作者 章跃武 胡碧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907-909,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水分子扩散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对 5 9例志愿者及 47例肝硬化病人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肝脏ADC值。DWI序列A的b值分别为 3 0、3 0 0、110 0s/mm2 ;序列B分别为 1.6和 5 5s/mm2 。序列A分别用b1和b3 (ADC1)及b2 和b... 目的 探讨肝硬化水分子扩散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对 5 9例志愿者及 47例肝硬化病人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肝脏ADC值。DWI序列A的b值分别为 3 0、3 0 0、110 0s/mm2 ;序列B分别为 1.6和 5 5s/mm2 。序列A分别用b1和b3 (ADC1)及b2 和b3 (ADC2 )计算ADC值 ,序列B用b1和b2 (ADC3 )计算。结果 ChildB、C级肝硬化平均ADC3 明显低于正常肝脏 ,平均ADC1低于正常肝脏 ,平均ADC2 与正常肝脏无差别。结论 肝硬化ADC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为肝实质内血流灌注的减少而非纤维化限制了水分子的热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肝内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不同b值表观扩散系数值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及分子分型相关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悦 刘万花 +1 位作者 王瑞 叶媛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8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行不同b... 目的对比分析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8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行不同b值(b=0、400、800、1000 s/mm2)DWI扫描,所有病灶行ADC值测量并计算平均值。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获得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及Ki-67的表达状态,并将其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4种分子亚型,其中Luminal B型又分为B1型和B2型。根据不同的数据资料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除b=400 s/mm^2时,ER分别表达阴阳性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在不同b值下,不同表达状态的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除b=400 s/mm2时,ADC值与ER阳性表达无相关性外,余不同b值下ADC值与ER、PR的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且当b=800、1000 s/mm^2时,各预后因子阳性表达与ADC值间相关系数较高;Ki-67表达程度与各b值下ADC值均无相关性。(3)在不同b值下,各分子分型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Luminal A型及Luminal B型的ADC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乳腺癌部分预后因子表达状态及不同分子亚型具有相关性,且行乳腺DWI检查时b值选择800 s/mm^2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预后因子 分子分型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颈髓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参数的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魏梁锋 王守森 +3 位作者 郑兆聪 田君 马明 肖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测定健康人群颈髓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的正常值,分析其分布特征、变异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招募36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行颈椎MR常规序列及颈髓矢状位DTI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数据采集和影像重建,测定各个颈髓水平各向异性分... 目的测定健康人群颈髓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的正常值,分析其分布特征、变异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招募36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行颈椎MR常规序列及颈髓矢状位DTI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数据采集和影像重建,测定各个颈髓水平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重建白质纤维束,观察纤维束走行及完整性。结果 DTT可清晰显示呈现头尾方向的颈髓内白质纤维束结构,且T2WI证实为正常颈髓的纤维束具有饱满、完整结构。全颈髓FA、ADC值与性别无关(P>0.05),但FA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801,P<0.001),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426,P<0.05)。不同颈髓水平的FA值、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能够用于颈髓的定量分析,并可直观地显示白质纤维束结构,可作为常规MRI的重要补充。FA和ADC是DTI的敏感参数,用于定量分析时要注意年龄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颈椎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侃 欧阳汉 +1 位作者 周纯武 陶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中的诊断价值及颈部扩散加权成像适宜的b值。方法对50例拟诊鼻咽癌患者及20例志愿者行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分别使用4组b值(600、800、1000、1200)扫描,将鼻咽癌原发灶与转移...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中的诊断价值及颈部扩散加权成像适宜的b值。方法对50例拟诊鼻咽癌患者及20例志愿者行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分别使用4组b值(600、800、1000、1200)扫描,将鼻咽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鼻咽癌与转移淋巴结各组ADC值差异无显著性,但转移淋巴结ADC值显著低于相应良性淋巴结组(P<0.05);当b值取800时,既能兼顾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得到较准确的测量数值。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原发病变及转移淋巴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