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干涉条纹的目标方位估计校正方法
1
作者 陈新华 张龙恩 +2 位作者 郑恩明 申昇 韩莹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2-1355,共14页
针对深海海底反射工作方式下,目标方位估计出现的估计偏差和方位分裂现象,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涉条纹的目标方位估计校正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海底反射声线与海底-海面反射声线时延差在波束域信号干涉条纹的映射,建立了干涉条纹间隔与... 针对深海海底反射工作方式下,目标方位估计出现的估计偏差和方位分裂现象,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涉条纹的目标方位估计校正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海底反射声线与海底-海面反射声线时延差在波束域信号干涉条纹的映射,建立了干涉条纹间隔与到达俯仰角关系;然后依据俯仰角估计结果和水平线阵测量结果,对近水面目标方位角估计结果实现了校正;最后采用数值仿真对不同情况下的目标方位校正情况进行了验证分析。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仿真条件下,目标位水平线阵20 km、0°~15°时,方位角估计误差由19.62°减小为2.59°,目标位水平线阵15°~90°时,方位角估计误差由6.14°减小为0.42°。该方法有效提升了水平线阵在不同探测模式下目标方位角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方位估计 深海 海底反射 干涉条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晶结的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研制
2
作者 钟青 孙永 +4 位作者 徐达 陈建 陈晴 李劲劲 王雪深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1-1096,共6页
基于高温超导约瑟夫森结的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工作在液氮温区、运行成本低,可应用于生物磁测、地球物理勘测、材料无损评估、磁性粒子探测等方面的微弱磁场测量。所述SQUID是在钛酸锶(SrTiO_(3))双晶衬底上生长钇钡铜氧(YBCO)/金(... 基于高温超导约瑟夫森结的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工作在液氮温区、运行成本低,可应用于生物磁测、地球物理勘测、材料无损评估、磁性粒子探测等方面的微弱磁场测量。所述SQUID是在钛酸锶(SrTiO_(3))双晶衬底上生长钇钡铜氧(YBCO)/金(Au)双层膜,通过紫外光刻、离子束刻蚀等技术制备的。在液氮温区测量了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的电压-电流(V-I)特性曲线,磁通电压特性曲线(Φ-V)和频率-磁通噪声曲线。器件的磁通电压转换系数为83.1μV/Φ_(0)(Φ_(0)为磁通量子),器件的有效面积达到0.45 mm^(2),在10 kHz频率处,磁通噪声和磁场噪声分别为37.0×10^(-6)Φ_(0)·Hz^(-1/2)和168.9 fT·Hz^(-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计量 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件 双晶结 钇钡铜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帆助航船舶双元素翼帆多帆干涉特性的数值研究
3
作者 李臣 王宏明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8-1088,共11页
为了研究风帆助航船舶在航行中多组翼帆之间的干涉特性,本文首先基于相对风向角设计了双元素翼帆相邻布置方案,并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在定常工况下进行数值仿真,以分析双元素翼帆的气动干涉特性,针对多帆干涉引起的失速问题,提出了一... 为了研究风帆助航船舶在航行中多组翼帆之间的干涉特性,本文首先基于相对风向角设计了双元素翼帆相邻布置方案,并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在定常工况下进行数值仿真,以分析双元素翼帆的气动干涉特性,针对多帆干涉引起的失速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双元素翼帆攻角和襟翼偏转角的方案,并据此获得了翼帆级间干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排布置方案中,当相对风向角为30°、90°和120°时,最佳间距均为1.5c,但当相对风向角为90°和120°时,级间干涉显著增强从而引起翼帆失速,经优化后,双元素翼帆系统的助推力系数可提升5.2%以上,下游翼帆的流动分离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帆助航船舶 双元素翼帆 多组翼帆 干涉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二号干涉仪系统噪声与指标分解
4
作者 刘河山 王娟 +5 位作者 高瑞弘 齐克奇 王少鑫 李磐 高雪荣 罗子人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7-1057,共11页
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是中国科学院发起的mHz频段引力波探测任务,由围绕太阳旋转的三颗卫星组成等边三角形,星间距3×10^(6)km,通过激光差分干涉方法实现卫星间pm级位移波动测量.作为太极计划“三步走”战略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是中国科学院发起的mHz频段引力波探测任务,由围绕太阳旋转的三颗卫星组成等边三角形,星间距3×10^(6)km,通过激光差分干涉方法实现卫星间pm级位移波动测量.作为太极计划“三步走”战略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太极二号将全面验证太极计划的各项关键技术.太极二号卫星构型与太极三号相同,激光干涉系统作为核心测量手段,需达到30 pm·Hz^(-1/2)的噪声水平.本文从顶层指标出发,逐步分解各子系统噪声指标及关键参数,包括激光器、干涉仪光学平台、相位计、望远镜、呼吸角补偿机构等.研究结果可为太极二号后续工程任务的指标划分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 激光干涉系统 噪声分解 干涉仪光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马赫-曾德尔分振幅干涉仪设计与应用
5
作者 秦哲 郭迪智 +5 位作者 谭智元 李梦欣 梁舒畅 谭宇豪 余化涛 胡雪兰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6-224,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迈克尔逊分振幅干涉仪在实验多样性和灵活性方面的限制,基于马赫-曾德尔分振幅干涉技术自主设计了一款多功能干涉仪。该仪器突破传统装置在可拓展性与光路空间上的局限,通过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案,实现了相干条件验证、干涉条... 为了解决传统迈克尔逊分振幅干涉仪在实验多样性和灵活性方面的限制,基于马赫-曾德尔分振幅干涉技术自主设计了一款多功能干涉仪。该仪器突破传统装置在可拓展性与光路空间上的局限,通过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案,实现了相干条件验证、干涉条纹对比度研究两项定性实验,以及薄膜折射率测定和空气折射率测定两项定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测量精度高,测得的薄膜折射率为1.509,相对误差仅为0.4%;测得空气折射率的平均值为1.000 16,相对误差仅为0.01%。与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相比,该仪器具有集成度高、重量轻、成本低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曾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国家级三等奖,适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和薄膜光学研究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赫-曾德尔干涉 分振幅干涉 相干条件 薄膜折射率 空气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模凹弧面高度对干涉配合铆接质量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侯红玲 黄涛 +2 位作者 张丽蓉 吴浪 赵永强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1-1289,共9页
铆接顶模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顶模凹弧面由于多次冲击磨损而变大。为了研究铆接顶模凹弧面高度因损伤增大对铆接质量的影响,通过改变凹弧面高度不改变凹弧面半径近似模拟因损伤造成缺陷的凹弧面,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的方式,揭示了顶... 铆接顶模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顶模凹弧面由于多次冲击磨损而变大。为了研究铆接顶模凹弧面高度因损伤增大对铆接质量的影响,通过改变凹弧面高度不改变凹弧面半径近似模拟因损伤造成缺陷的凹弧面,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的方式,揭示了顶模凹弧面高度对干涉配合铆接质量的影响规律。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铆接和剪切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且通过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顶模凹弧面高度的增加,镦头直径呈现增大的趋势,镦头高度呈现减小的趋势,接头的剪切强度逐渐增大;当顶模凹弧面高度不大于铆钉半圆头半径时,平均干涉量比顶模凹弧面高度大于铆钉半圆头半径时高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模 干涉 镦头尺寸 铆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涉条纹区域生长算法的平板玻璃平行度测量
7
作者 王明军 黄一凡 +6 位作者 刘世杰 李梁玮 李蓬勃 李俊达 吴福林 徐学科 邵竹锋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15-1523,共9页
为了实现平板玻璃平行度高精度、快速测量,提出了一种利用区域生长算法对干涉条纹图进行分割处理的测量新方法。采用菲索干涉仪采集平板玻璃前后表面反射产生的自干涉条纹,利用区域生长算法对采集的自干涉条纹进行区域分割,提取出自干... 为了实现平板玻璃平行度高精度、快速测量,提出了一种利用区域生长算法对干涉条纹图进行分割处理的测量新方法。采用菲索干涉仪采集平板玻璃前后表面反射产生的自干涉条纹,利用区域生长算法对采集的自干涉条纹进行区域分割,提取出自干涉条纹,统计出测量口径内的干涉条纹明条纹数目,从而实现平行度的测量。将区域生长算法与Sobel算法对比后发现,区域生长算法在干涉条纹提取方面表现更优。利用该算法对不同类型的干涉条纹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ZYGO的测量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基于区域生长算法的平行度测量误差小于1″。利用该图像处理的干涉测量方法,可以方便快速地对平板玻璃的平行度进行测量,提高了平板玻璃的检测效率,同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玻璃 平行度 区域生长 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VR的剪切散斑干涉系统
8
作者 彭智勇 陈辰 +4 位作者 曾启林 于霄翊 熊显名 杜浩 赵嘉浩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7,共8页
激光剪切散斑干涉术具有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相移器(LCVR)的新型剪切散斑干涉系统。该系统利用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效应,能够准确、连续的引入相移。通过两面反射... 激光剪切散斑干涉术具有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相移器(LCVR)的新型剪切散斑干涉系统。该系统利用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效应,能够准确、连续的引入相移。通过两面反射镜可以自由调节剪切量。介绍了LCVR剪切成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无缺陷铝板进行检测并与微偏振片阵列相移技术进行对比实验,证明了该光学系统的性能。通过对含有缺陷的碳纤维层压复合板测试,平均检出率为90%,可检测出的最小缺陷为Φ3 mm,证明了该系统可以应用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散斑干涉 液晶可变延迟器 相移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月球形貌数据的SAR干涉图像仿真
9
作者 张昊 靳国旺 +1 位作者 叶豪 秦永志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了利用现有数据掌握月表SAR成像特点并辅助用于绕月SAR成像观测系统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月球形貌数据的月表SAR干涉图像仿真方案。该方案在给定绕月飞行轨道和基线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月表DEM数据,按照设置的SAR成像观测参数计算相... 为了利用现有数据掌握月表SAR成像特点并辅助用于绕月SAR成像观测系统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月球形貌数据的月表SAR干涉图像仿真方案。该方案在给定绕月飞行轨道和基线参数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月表DEM数据,按照设置的SAR成像观测参数计算相应的侧视角度,从而逐点计算对应月表的局部入射角,依据RD几何构像模型和干涉测高原理,按照设定的后向散射系数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仿真的SAR幅度图像和干涉相位。采用格网间距为118 m的LOLA DEM进行了不同基线情况下的月表SAR干涉图像仿真,验证了仿真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SAR干涉图像仿真 月球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策略对剪切散斑干涉无损检测影响研究
10
作者 王永红 郑子华 +1 位作者 刘向玮 姚彦峰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6,共11页
对于不同的复合材料,不同的加载方式和强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测效果。针对此问题,采用最常见的热加载和真空加载的方式,对多种复合材料进行定量加载,采用剪切散斑干涉技术获取缺陷相位图,并使用YOLOv9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自动识别,以评... 对于不同的复合材料,不同的加载方式和强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测效果。针对此问题,采用最常见的热加载和真空加载的方式,对多种复合材料进行定量加载,采用剪切散斑干涉技术获取缺陷相位图,并使用YOLOv9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自动识别,以评估检测效果,并提高检测率。结果表明:对于导热性好的复合材料,如金属复合材料,宜采用真空加载的方式,而对于导热性差、刚度大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宜采用热加载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散斑干涉 复合材料 缺陷检测 加载策略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暴云对量子干涉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秀再 赵宇婕 张薇薇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2-732,共11页
为研究雷暴云中大气带电粒子对量子干涉雷达(QIR)探测性能的影响,基于带电粒子模型,分析了带电粒子复折射率与表面电荷密度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带电粒子的衰减模型,对粒子的质量浓度、传输距离与链路衰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建立... 为研究雷暴云中大气带电粒子对量子干涉雷达(QIR)探测性能的影响,基于带电粒子模型,分析了带电粒子复折射率与表面电荷密度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带电粒子的衰减模型,对粒子的质量浓度、传输距离与链路衰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发射光子数下的粒子的质量浓度、表面电荷密度与QIR系统灵敏度、分辨率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发射端脉冲光子数一定时,QIR系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会随着粒子的质量浓度和表面电荷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粒子的质量浓度下,QIR系统的分辨率会随光子数的增加而增大,而灵敏度却相应减小。本研究证实了雷暴云中带电粒子的散射特性对QIR系统的探测性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干涉雷达 雷暴云 大气带电粒子 灵敏度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小波变换的空间外差干涉图误差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方原 李晓静 +2 位作者 叶松 李树 王新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SHS)是一种应用于微弱物质探测、行星勘探以及大气遥感等领域的超光谱分析技术。受实验环境复杂及被测目标信号微弱等因素的影响,空间外差光谱仪的测量结果易出现干涉条纹倾斜、干涉图有斑点噪声等情况,从而最终影响...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SHS)是一种应用于微弱物质探测、行星勘探以及大气遥感等领域的超光谱分析技术。受实验环境复杂及被测目标信号微弱等因素的影响,空间外差光谱仪的测量结果易出现干涉条纹倾斜、干涉图有斑点噪声等情况,从而最终影响测量光谱的精度。为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干涉图误差分析方法,对干涉图的斑点噪声水平和条纹倾斜误差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为后续误差校正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对无误差的钾灯仿真干涉图加入不同标准差的高斯噪声,利用小波分解提取复小波系数,采用三种噪声估计法对干涉图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空域相关小波变换法噪声估计结果与真实值偏差最小,而Donoho估计法在修正截距后与真实值具有更好的吻合度。随后采用Db2小波对噪声水平不同的仿真钾灯干涉图进行一层小波分解并提取水平、对角及垂直三个方向的细节系数,采用Donoho估计法对干涉图进行二维噪声分析,有效表征了三幅干涉图各方向上的噪声水平特征。最后对仿真连续光干涉图进行小波分解并提取系数分析,研究了干涉条纹倾斜角度与小波分解系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方向的小波细节系数估值变化分别在分解到不同层数时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小波细节系数估值与条纹倾斜方向和小波细节系数的所属方向的夹角成反比,条纹倾斜方向与该小波细节系数的方向夹角越小,估值越大,反之则越小,且水平方向分解到第一层、对角方向分解到第二层、垂直方向分解到第三层符合变化规律。该研究是利用小波分解进行空间外差光谱误差分析的有益尝试,也为后续干涉图条纹倾斜误差的校正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 噪声标准差估计 干涉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泵用内啮合无干涉齿廓副设计新方法
13
作者 李云峰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5,共7页
为简化齿轮泵用内啮合无干涉齿廓副设计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由无干涉主动齿廓直接得到复杂的无干涉从动齿廓设计新方法。以共轭距和传动角为设计参数,建立内共轭齿廓副的通用坐标方程,通过分析齿廓干涉和干涉处坐标异向变动关系,提出零... 为简化齿轮泵用内啮合无干涉齿廓副设计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由无干涉主动齿廓直接得到复杂的无干涉从动齿廓设计新方法。以共轭距和传动角为设计参数,建立内共轭齿廓副的通用坐标方程,通过分析齿廓干涉和干涉处坐标异向变动关系,提出零坐标导数及无干涉最小啮合角创新方法,通过渐开线和直线齿廓设计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无量纲共轭距和传动角为重合度、啮合角和主动轮齿数的函数式,函数式可由主动齿廓的曲线类型确定;零坐标导数法等价于零曲率半径法,最小啮合角仅为重合度和主动轮齿数的函数式;主、从动轮齿数为6,9,重合度为1.04,标准压力角(20°)和标准齿顶高系数(1.0)时,渐开线内啮合齿廓副的无干涉最小啮合角为28.57º;主、从动轮齿数为9,12,重合度为1.3时,直线内啮合齿廓副的无干涉最小啮合角为42º。研究得出零坐标导数方法简单,啮合角设计理论正确可靠,能适用于任何内啮合齿廓副的无干涉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齿廓副 干涉齿廓设计 零坐标导数 最小啮合角 零曲率半径 渐开线齿轮 直线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载体递送系统介导的豌豆蚜四个基因RNA干涉条件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琨 郭士刚 +3 位作者 常美玲 余明玉 阚云超 李丹丹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735,共8页
【目的】评估纳米载体递送系统介导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基因的RNA干涉条件。【方法】选择豌豆蚜表皮发育相关基因几丁质合成酶2(chitin synthase 2,CHS2)基因,代谢相关酶液泡型H^(+)-ATP酶AC39(vacuolar H^(+)ATPase AC39,VhaAC39... 【目的】评估纳米载体递送系统介导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基因的RNA干涉条件。【方法】选择豌豆蚜表皮发育相关基因几丁质合成酶2(chitin synthase 2,CHS2)基因,代谢相关酶液泡型H^(+)-ATP酶AC39(vacuolar H^(+)ATPase AC39,VhaAC39)基因、水通道蛋白(water-specific aquaporin,Wsa)基因和N6-甲基腺苷(N6 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关键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14,METTL14)基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纳米载体递送系统在豌豆蚜4龄若蚜中分别注射上述4个基因不同浓度(10~5000 ng/μL,5~250 ng/头)的dsRNA,注射后48 h时利用qRT-PCR检测这上述4个基因的表达量,筛选dsRNA最适浓度;将这4个基因的dsRNA以最适浓度通过纳米载体递送系统注射豌豆蚜4龄若蚜后12,24,36,48,60和72 h时qRT-PCR检测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筛选纳米载体递送系统介导RNA干涉的最佳时间。【结果】与注射dsEGFP的对照组相比,豌豆蚜4龄若蚜注射50 ng/μL(25 ng/头)dsCHS2后48 h时,CHS2表达量显著下降47.5%;豌豆蚜4龄若蚜注射50~200 ng/μL(25~100 ng/头)dsMETTL14后48 h时METTL14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呈剂量依赖效应;豌豆蚜4龄若蚜注射50 ng/μL(25 ng/头)dsVhaAC39后48 h时VhaAC39表达量显著下降53.4%,而注射dsWsa后48 h时Wsa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与注射dsEGFP的对照组相比,CHS2,METTL14和VhaAC39表达量均在注射靶基因dsRNA后48 h时下降最显著,Wsa在注射dsWsa后60 h时下降最显著。【结论】对豌豆蚜使用纳米载体介导的RNA干涉的dsRNA的最佳浓度约为50 ng/μL(25 ng/头),干涉效果较好的时间段为处理后48-60 h时,该研究为使用纳米递送系统实现蚜虫RNA干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DSRNA RNA干涉 纳米载体递送系统 RNA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乙炔气体光热干涉多谐波信号联合检测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兴亚 汪超 +2 位作者 邵建伟 周阳 乔锐勋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乙炔作为油浸式变压器故障诊断的主要特征气体,其在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浓度能够反映变压器的绝缘状态,光热光谱气体检测技术是可用于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的新方法。文中在光热干涉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2+4次谐波联合分析、2+4+6次谐波联... 乙炔作为油浸式变压器故障诊断的主要特征气体,其在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浓度能够反映变压器的绝缘状态,光热光谱气体检测技术是可用于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的新方法。文中在光热干涉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2+4次谐波联合分析、2+4+6次谐波联合分析的多谐波痕量乙炔气体检测方法,对不同谐波检测方法的调制深度进行了优化,并基于空芯光纤构建的法布里—珀罗干涉仪进行实验验证。相比于单2次谐波分析法,多谐波在0.5 h内的联合信号波动幅度低于1%,线性拟合优度R2均高于0.999,且2+4次谐波联合分析法与单2次谐波分析法的检测极限均约为125 ppb(1 ppb=1×10^(-9))。结果表明多谐波信号联合分析用于痕量乙炔气体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稳定性和线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变压器 光热干涉 法布里—珀罗干涉 多谐波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介质VSP数据地震干涉成像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泽政 曲英铭 +1 位作者 李振春 任一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2-509,共8页
高陡构造及盐下构造成像是当前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采用地表激发竖直井接收的数据采集方式可获取高陡构造信息。此外,井间地震数据包含的有关高陡构造的信息更为丰富,但是在实际采集中井间地震成本较高。为实现复杂各向异性... 高陡构造及盐下构造成像是当前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采用地表激发竖直井接收的数据采集方式可获取高陡构造信息。此外,井间地震数据包含的有关高陡构造的信息更为丰富,但是在实际采集中井间地震成本较高。为实现复杂各向异性介质高陡构造的精确成像,首先基于互易定理推导了VTI介质下的垂直地震剖面干涉公式,然后根据互相关原理去除两个炮记录中传播路径重合的地震波,得到虚拟源数据,使观测系统更接近成像目标、高陡构造信息更丰富,再将虚拟源数据与井中激发井中接收的地震数据进行比对,以验证虚拟源数据的正确性,最后将地震干涉得到的虚拟源数据作为逆时偏移的输入炮记录,完成地震数据成像处理。对比基于各向异性介质和各向同性介质假设的逆时偏移成像结果发现,考虑介质的各向异性时,虚拟源数据对高陡构造的成像更连续,成像结果噪声更少,证明了干涉成像方法在VTI介质的可行性,可以有效提升高陡构造及盐下构造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介质 VSP 互相关 地震干涉 虚拟源数据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干涉曝光系统中双频激光干涉测量误差建模与分析
17
作者 王新宇 李文昊 +4 位作者 王玮 刘兆武 姜珊 周文渊 巴音贺希格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扫描干涉场曝光技术(SBIL)是制作单体大面积高精度光栅的有效途径,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反馈工作台位置进行干涉条纹的精确拼接,会不可避免地引入光栅刻线误差,导致光栅衍射波前质量降低。针对工作台的位移测量误差,分析了激光干涉仪自身... 扫描干涉场曝光技术(SBIL)是制作单体大面积高精度光栅的有效途径,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反馈工作台位置进行干涉条纹的精确拼接,会不可避免地引入光栅刻线误差,导致光栅衍射波前质量降低。针对工作台的位移测量误差,分析了激光干涉仪自身结构因素引起的本征误差,提出了复杂环境下激光干涉仪本征误差的指标评价方法。建立了实际工况与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死程误差和测量光程变化误差理论模型。通过构建平移和旋转算子,推导了工作台任意点旋转和平移之间的耦合关系,模拟了不同工作台姿态滚转角下的测量误差。进行了位移误差实验和光栅扫描曝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位移误差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制作200 mm×200 mm光栅的衍射波前为0.278λ@632.8 nm。本文分析方法贯通了光栅衍射波前与测量误差的传递链路,为制作米级尺寸纳米精度全息光栅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干涉场曝光系统 衍射波前 工作台位移测量 双频激光干涉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精细度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位移测量模型分析
18
作者 张靖 王建波 +4 位作者 殷聪 金涛 毕文文 刘璐 孔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1-303,共13页
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在光纤位移传感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潜力。文中分析了四种典型构型的低精细度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在位移测量中的性能表现、干涉信号特性以及影响规律,为新型传感器头的设... 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在光纤位移传感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潜力。文中分析了四种典型构型的低精细度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在位移测量中的性能表现、干涉信号特性以及影响规律,为新型传感器头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与实验支撑。研究结合准直和聚焦两种位移传感模式,评估工作距离、目标反射物的反射率与倾斜角度对不同构型传感器头性能的影响。采用1550 nm激光器,结合仿真与实验,评估不同构型传感器头的干涉信号质量、角度容限及测量范围,重点探讨了目标反射物的反射率、倾斜角和工作距离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准直模式下,高反射率目标可通过自对准机制实现超过±0.5°的角度容限,测量范围超60 mm;低反射率目标对倾斜角变化高度敏感,倾斜角超过0.1°时,对比度降至0.2。聚焦模式对目标倾斜角度容限较高,对低反射率目标的角度容限可达±0.75°,工作距离内对比度保持在0.9以上。高反射率目标在散焦模式下,对比度峰值约为1.0。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小于5%,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调整传感器头结构,可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为新型传感器头的设计和测试流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计量学 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 位移测量 光纤传感 干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调制的长基线恒星光干涉相位检测方法研究
19
作者 魏炜 徐腾 +1 位作者 侯永辉 孙越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8,共7页
在大气等晕角内,同时测量科学目标与跟踪目标的干涉条纹,可通过精密测定两段干涉条纹之间的光程差来获得微角秒级的天体测量精度.面向长基线恒星光干涉高精度天体测量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调制的相位测量方法,通过偏振调制实现同步移相,可... 在大气等晕角内,同时测量科学目标与跟踪目标的干涉条纹,可通过精密测定两段干涉条纹之间的光程差来获得微角秒级的天体测量精度.面向长基线恒星光干涉高精度天体测量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调制的相位测量方法,通过偏振调制实现同步移相,可实现相位级的光程差测量,通过多次测量统计平均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光程差检测精度.通过数值仿真与实验论证了上述相位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检测精度优于1/18波长,光程差统计测量精度优于5 nm,进一步通过环境扰动的测量分析了误差来源,为我国在建的百米级长基线天文光干涉阵列实现既定科学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干涉 仪器:高角分辨率 技术:干涉测量 技术:相位检测 方法:空间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干涉陀螺研究进展及展望
20
作者 王雨潇 胡镜 +4 位作者 顾楠 张燚 汪之国 罗晖 谭中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共23页
作为新一代陀螺仪的代表,原子陀螺凭借其理论上的超高精度、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小型化集成化的巨大潜力,已成为高精度惯性导航领域的研究焦点。其中,原子干涉陀螺作为原子陀螺的一种,引起了惯导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原子干... 作为新一代陀螺仪的代表,原子陀螺凭借其理论上的超高精度、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小型化集成化的巨大潜力,已成为高精度惯性导航领域的研究焦点。其中,原子干涉陀螺作为原子陀螺的一种,引起了惯导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原子干涉陀螺技术发展脉络,从基本原理出发,阐释原子源制备、干涉环路构建及相位解算等关键技术环节,分析灵敏度、极限精度等关键参数的内在关联与制约机制,并揭示了数据更新率受限、动态范围窄等工程化瓶颈的物理本质。最后,指出原子干涉陀螺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聚焦于:解决外部干扰问题以提升精度、改进芯片工艺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优化组合惯性传感器、提升数据更新率以及探索扩大动态范围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干涉陀螺 原子干涉 灵敏度 极限精度 测量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