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斌凤 高兴 +3 位作者 孙乃岩 仇亚伟 张金秋 苗晋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418,共9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为S.aureus引起的乳腺炎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EpH4-Ev)...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为S.aureus引起的乳腺炎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EpH4-Ev)和S.aureus(ATCC 29213)为研究对象,细胞试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STING抑制剂C-176单独处理和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单独处理)、感染组(S.aureus)和2个处理组(C-176+S.aureus和Mdivi-1+S.aureus)。分别检测乳腺上皮细胞中STING通路的激活、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线粒体活性氧(m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MP)以及线粒体形态的变化等。动物试验分为对照组(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C57BL/6 STING基因敲除ΔSTING小鼠)、感染组(WT+S.aureus和ΔSTING+S.aureus),分别检测肝脏组织和乳腺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NAGase)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等生化指标。[结果]S.aureus感染乳腺上皮细胞导致STING通路激活,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Ser616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on 1,MFN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on 2,MFN2)表达量降低(P<0.05);而C-176和Mdivi-1处理均降低了DRP1 Ser616的磷酸化水平(P<0.01),恢复了MFN1和MFN2的表达量(P<0.05),缓解S.aureus引起的线粒体碎片化;同时,C-176和Mdivi-1处理均显著抑制S.aureus感染诱导的乳腺上皮细胞中mROS水平升高和MMP的异常下降(P<0.05),以及mtDNA拷贝数的下降(P<0.05)。此外,缺失STING基因可以恢复S.aureus感染引起的小鼠肝脏和乳腺中T-AOC水平(P<0.01),降低NAGase活性与MDA含量(P<0.05)。[结论]抑制STING可以改善S.aureus感染乳腺上皮细胞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缺失STING基因可以缓解S.aureus感染引起小鼠肝脏和乳腺的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通过增强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SRE)活性诱导HepG2细胞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凯 潘颖 +4 位作者 刘萍 宇芙蓉 魏晓康 张发苏 王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4-709,共6页
目的研究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对HepG2细胞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pcDNA3.1-Flag-MxA转染HepG2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xA蛋白在HepG2细胞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MxA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对HepG2细胞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pcDNA3.1-Flag-MxA转染HepG2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xA蛋白在HepG2细胞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MxA蛋白表达;采用MxA小干涉RNA(si-MxA)转染HepG2细胞并以α干扰素(IFN-α)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epG2细胞黏液病毒抗性蛋白A(MxA)、蛋白激酶R(PKR)和寡聚腺苷酸合成酶(OAS)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xA、PKR、OAS、细胞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磷酸化的STAT1(p-STAT1)、STAT2、p-STAT2和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的蛋白表达。此外,pcDNA3.1-Flag-MxA与pISRE-TA-luc分别共转染至HepG2和HepG2.2.15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SRE)活性。结果MxA蛋白在HepG2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表达且细胞质表达量高于胞核。敲低HepG2细胞中MxA表达虽不影响IFN-α诱导的STAT1、p-STAT1、STAT2、p-STAT2和IRF9蛋白的表达,但显著降低抗病毒蛋白PKR和OAS的表达。过表达MxA的HepG2细胞ISRE活性增强且PKR和OAS蛋白表达增高,但这种效应却在HepG2.2.15细胞中被抑制。结论MxA通过增强JAK/STAT信号通路ISRE活性诱导抗病毒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 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SRE) 干扰素刺激基因(i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LMH细胞后干扰素刺激基因在转录水平表达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万丽军 王盛 +12 位作者 谢芝勋 任红玉 谢丽基 范晴 罗思思 李孟 张艳芳 曾婷婷 黄娇玲 张民秀 谢志勤 李小凤 韦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81-2090,共10页
【目的】了解鸡肝癌细胞(LMH)感染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后干扰素(IFN)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表达量变化,为研究FAdV-4与ISGs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将FAdV-4感染LMH细胞,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病变,并收集感染0、12、2... 【目的】了解鸡肝癌细胞(LMH)感染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后干扰素(IFN)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表达量变化,为研究FAdV-4与ISGs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将FAdV-4感染LMH细胞,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病变,并收集感染0、12、24、36、48、60、72、84和96 h的细胞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感染病毒后不同时间点IFN-α和IFN-β及ISGs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LMH细胞感染FAdV-448 h时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在感染12 h后,FAdV-4快速增殖,60 h时达到峰值;感染病毒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IFN-α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12和24 h,IFN-β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在36 h时迅速上调表达至峰值(P<0.05),在48 h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之后时间点的表达量有所下降且趋于稳定,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G 12、IFIT 5及DDIT 4基因在感染前期变化不大,在感染后36 h时迅速上调,在感染后96 h达到峰值(P<0.05);ZFP 313、IFITM 3及Viperin基因在感染前期表达量变化不大,随后在36 h迅速上调表达至峰值(P<0.05),在48 h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之后时间点的表达量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CD 47、OAS和PKR基因均呈现下调表达。【结论】在FAdV-4感染LMH细胞后,IFN及多种ISGs在转录水平呈现规律性变化,与病毒在LMH细胞中复制存在一定的联系,表明这些天然免疫因子可能在抗FAdV-4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 LMH细胞 干扰素 干扰素刺激基因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对db/db小鼠肾组织超微结构及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贺彤彤 靳晓飞 +4 位作者 左春月 周晓红 高钰 陈香美 高维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74-2080,共7页
目的:观察盐酸青藤碱对db/db小鼠肾组织超微结构和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12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model)组和盐酸青藤碱(SIN)组,每组8只,并设8只野生型(WT)小鼠8只小鼠为正常(control)组。盐... 目的:观察盐酸青藤碱对db/db小鼠肾组织超微结构和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12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model)组和盐酸青藤碱(SIN)组,每组8只,并设8只野生型(WT)小鼠8只小鼠为正常(control)组。盐酸青藤碱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在20周末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处理。每周检测各组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ALB)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STING蛋白以及核因子NF-κB的亚基P65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STING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功能指标BUN、ALB和SCr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毛细血管内可见白细胞附壁,炎症细胞浸润,系膜外基质增多;足突融合明显呈线状且排列紊乱,基底膜增厚;STING蛋白和mRNA以及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盐酸青藤碱组小鼠肾功能指标BUN、SCr和ALB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毛细血管内白细胞附壁减少,炎症细胞和系膜外基质减少;足突融合现象显著减轻,基底膜厚度变薄;STING蛋白和mRNA以及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盐酸青藤碱可以减轻db/db小鼠肾组织损伤,改善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抑制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下调STING蛋白和mRNA表达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盐酸青藤碱 炎症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和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亚敏 吕转 +4 位作者 陈露露 安雨琦 高静 张钰涵 冯晓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其特征是局部脑血流暂时或永久减少,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不良预后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迄今为止,治疗急性IS的方法主要是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然而由于重组组织型...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其特征是局部脑血流暂时或永久减少,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不良预后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迄今为止,治疗急性IS的方法主要是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然而由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治疗窗口狭窄,只有少数患者接受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免疫系统 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洲 范启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14-417,共4页
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是干扰素作用机制研究的核心内容。干扰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号转换,激活胞浆转录调控因子与ISGs调控序列上的cis元件结合而诱导基因表达。
关键词 干扰素 干扰素刺激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刺激基因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洋 刘永亮 葛胜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4-459,共6页
干扰素(Interferon,IFN)作用于靶细胞表面受体后,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激活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具有抗病毒、免疫调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干扰素发挥功能的重要效应分子... 干扰素(Interferon,IFN)作用于靶细胞表面受体后,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激活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具有抗病毒、免疫调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干扰素发挥功能的重要效应分子,同时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众多国内外研究发现ISGs对Ⅰ型干扰素临床抗病毒效果具有预测意义,同时可能成为某些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诊断的新靶标以及作为一些肿瘤治疗药物新靶点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将从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诱导产生、抗病毒等生物学功能以及潜在临床意义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 抗病毒效应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刺激基因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雏鸡气管黏膜中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谢智文 曹艳杰 +6 位作者 何怡宁 李和鸣 戴锦龙 张志鹏 韦平 韦天超 磨美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4,共6页
为了解鸡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雏鸡气管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BV M41株感染SPF鸡后不同时相气管黏膜中β干扰素(I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IBV病毒载量变化。结... 为了解鸡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雏鸡气管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BV M41株感染SPF鸡后不同时相气管黏膜中β干扰素(I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IBV病毒载量变化。结果显示,鸡气管黏膜中I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后(DPI)第1~14天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调,且均在5DPI达到峰值;鸡气管黏膜中IBV病毒载量在1DPI急剧升高,在5DPI达到峰值,14DPI病毒载量急剧下降。结果表明,IFN-β、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mRNA转录水平与IBV病毒载量变化趋势一致,提示IFN-β、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在抵御IBV入侵、抑制IBV复制、增殖以及病毒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结果丰富了宿主抗IBV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机制,为IBV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气管黏膜 干扰素刺激基因 Β干扰素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DF1细胞后干扰素刺激基因在转录水平表达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盛 万丽军 +9 位作者 谢芝勋 谢丽基 罗思思 范晴 张艳芳 曾婷婷 黄娇玲 张民秀 谢志勤 邓显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3-1430,共8页
为了解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干扰素刺激基因在禽呼肠孤病毒(ARV)感染DF1细胞后的表达情况,试验将ARV病毒感染DF1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收集感染后0、6、12、24、36、48、72、96 h的细胞样品,抽提反转录成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为了解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干扰素刺激基因在禽呼肠孤病毒(ARV)感染DF1细胞后的表达情况,试验将ARV病毒感染DF1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收集感染后0、6、12、24、36、48、72、96 h的细胞样品,抽提反转录成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干扰素IFN-α和IFN-β及9种禽源常见干扰素刺激基因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在转录水平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ARV感染DF1细胞后,DF1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感染后12 h病毒开始快速增殖,在36~96 h维持在较高的水平;IFN-α和IFN-β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在感染后均表现为显著下调(P<0.05;P<0.01);IFI6、OAS、IFIT5、ISG12在转录水平表达量变化规律相似,均呈现显著上调表达(P<0.05;P<0.01),在感染后96 h达到峰值;其中IFIT5的上调幅度最大,感染后96 h的表达量是0 h的19.62倍(P<0.01);而Mx、IFITM3、PKR、Viperin、ZAP的表达量变化规律相似,均表现为显著下调表达(P<0.05;P<0.01),其中Mx、IFITM3、Viperin的下调幅度较大,PKR和ZAP下调幅度很小。说明在ARV感染DF1细胞后,干扰素及多种干扰素刺激基因在转录水平呈现规律性变化,与病毒在DF1细胞中复制存在一定的联系。结果表明,ARV感染后可以诱导多种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这些干扰素刺激基因在抵御ARV病毒的入侵,抑制ARV的复制、释放及病毒的清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今后深入研究ARV的致病机理和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ARV) DF1细胞 干扰素 干扰素刺激基因 转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倩 陈南南 +1 位作者 尤启冬 徐晓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是机体自身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分子。鉴于STING被激活后可活化CD8+T细胞的作用机制,STING激动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STING激动剂的结构类型、作用模式和结构修饰研...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是机体自身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分子。鉴于STING被激活后可活化CD8+T细胞的作用机制,STING激动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STING激动剂的结构类型、作用模式和结构修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该类激动剂的研发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激动剂 肿瘤免疫疗法 结构修饰 作用模式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猪干扰素α1融合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11
作者 胡涛 何志远 +2 位作者 张文昌 赵俊 王明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9-583,共5页
为可溶性表达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GM-CSF)与猪干扰素α1(PoIFNα1)融合蛋白,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分别提取鸡、猪肝脏细胞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ChGM-CSF和PoIFNα1基因,经linker连接上述两种基因后将其克隆于p... 为可溶性表达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GM-CSF)与猪干扰素α1(PoIFNα1)融合蛋白,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分别提取鸡、猪肝脏细胞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ChGM-CSF和PoIFNα1基因,经linker连接上述两种基因后将其克隆于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DE3)菌株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在ST细胞/VSV病毒测定系统以细胞病变抑制法滴定该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同时用MTT法检测其对鸡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PCR扩增并融合后的ChGM-CSF和PoIFNα1融合基因约为1000bp,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后,诱导表达的rChGM-CSF-PoIFNα1融合蛋白分子量约55ku,主要存在于破碎菌体的上清中,表达量较高。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分别能够与ChGM-CSF多抗和PoIFNα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其抗病毒比活性约为1.1×10^6IU/mg,并且具有促进鸡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本研究为rChGM-CSF-PoIFNα1重组融合蛋白的研制及其相关活性的测定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GM-CSF) 干扰素α1(PoIFNα1) 融合基因 可溶性表达 促淋巴细胞增殖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雪 李曼 +4 位作者 张鑫 孙学华 朱晓骏 高亚婷 高月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8-1152,共5页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是调节肝脏内环境的一种重要先天胞质环状二核苷酸传感器,主要通过天然免疫应答,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和自噬等激活干扰素调节因子(IRF) 3/IRF7,抑制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等慢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是调节肝脏内环境的一种重要先天胞质环状二核苷酸传感器,主要通过天然免疫应答,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和自噬等激活干扰素调节因子(IRF) 3/IRF7,抑制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等慢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介绍了STING的分布、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信号通路及其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旨在阐述STING在干预慢性肝病中的作用,从而在研究治疗中取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 肝疾病 信号传导 免疫 天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刺激基因15抗病毒免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改丽 呼延含蓉 +5 位作者 李昱洁 刘沂霖 孙艺学 丁世杰 程世鹏 程荣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114,共4页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蛋白是由干扰素或病原体刺激产生的泛素样蛋白。ISG15能够通过酶促级联反应与靶蛋白共价结合形成ISGylation,称为ISG化。ISG15在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ISG15对多种病毒均具...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蛋白是由干扰素或病原体刺激产生的泛素样蛋白。ISG15能够通过酶促级联反应与靶蛋白共价结合形成ISGylation,称为ISG化。ISG15在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ISG15对多种病毒均具有抗病毒活性。此外,ISG15在细胞自噬、宿主损伤、DNA修复、蛋白翻译等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ISG15类泛素修饰系统、抗病毒免疫分子机制以及ISG15单体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SG15抗病毒免疫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15 靶蛋白 抗病毒特性 isg15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刺激基因15抗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井玉 杜汉宇 +6 位作者 贾楠楠 汤傲星 刘春草 朱杰 孟春春 李传峰 刘光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176,共7页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干扰素诱导产生的一种大小为15 kDa的泛素样蛋白。在干扰素诱导的数百个干扰素刺激基因中,ISG15是诱导最强烈、最快的ISG蛋白之一。研究表明,ISG15对多种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此外,ISG15在调节...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干扰素诱导产生的一种大小为15 kDa的泛素样蛋白。在干扰素诱导的数百个干扰素刺激基因中,ISG15是诱导最强烈、最快的ISG蛋白之一。研究表明,ISG15对多种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此外,ISG15在调节宿主损伤、DNA修复,调节信号通路及抗原递呈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ISG15的概况,并阐述了近年来ISG15在抗病毒、免疫调节和调节宿主信号通路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15 抗病毒作用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AXL影响新城疫病毒复制及干扰素刺激基因产生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丘璠 黄美珍 +8 位作者 黄新月 仇旭升 孙英杰 廖瑛 宋翠萍 刘炜玮 丁铲 谭磊 任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99-1305,共7页
受体酪氨酸激酶AXL是TAM家族(由TYRO3、AXL和MERTK组成)的成员之一,在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AXL对新城疫病毒(NDV)复制及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设计了2条AXL的sgRNA和1条... 受体酪氨酸激酶AXL是TAM家族(由TYRO3、AXL和MERTK组成)的成员之一,在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AXL对新城疫病毒(NDV)复制及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设计了2条AXL的sgRNA和1条阴性对照sgRNA,并分别插入LentiCRISPRv2中构建LentiCRISPRv2-AXL-1、LentiCRISPRv2-AXL-2及阴性对照质粒LentiCRISPRv2-AXL-control,并经菌液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与pSPAX2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相应重组慢病毒,分别命名为rLenti-AXL1、rLentiAXL2和rLenti-control。同时筛选药物Puromycin对DF-1细胞的最佳使用浓度;将上述慢病毒分别感染DF-1细胞,48 h后利用qPCR检测sgRNA的敲低效果;将敲低效率较高的重组慢病毒感染DF-1细胞,并经最适浓度的Puromycin筛选和亚克隆纯化后获得的细胞分别经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XL基因及其蛋白水平;将获得的细胞连续传10代后分别取第2、4、6、8、10代细胞经qPCR检测其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2.5μg/mL为Puromycin的最适筛选浓度;qPCR结果显示,rLenti-AXL1和rLenti-AXL2均能敲低DF-1细胞中的AXL基因水平,但后者的敲低效率较高,因此选择rLenti-AXL2进行后续试验;经Puromycin筛选细胞3次后经亚克隆纯化,获得了3株敲低AXL基因的细胞;细胞的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株细胞中AXL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各代细胞中AXL基因的转录水平仍然较低。上述结果表明,获得了敲低AXL基因表达的DF-1细胞系,命名为AXL-KD DF-1细胞。将MOI 1的NDV分别感染DF-1和AXL-KD DF-1细胞后,分别经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x1和IFIT5基因的转录水平及细胞中NDV NP蛋白水平。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感染NDV,AXL-KD DF-1细胞中Mx1和IFIT5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1倍左右(p<0.05);且相比于DF-1细胞,感染NDV的AXL-KD DF-1细胞中NP蛋白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001)。综上结果表明,敲低细胞中的AXL基因后能够抑制NDV复制并且促进Mx1和IFIT5转录水平的显著上调,本研究为了解NDV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AXL基因 干扰素刺激基因 新城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吉力扬 郝婧 +1 位作者 王国成 谢唯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新的研究热点。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细胞免疫疗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外,小分子免疫疗法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作为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关键信号转导分子,在防御病毒及...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新的研究热点。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细胞免疫疗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外,小分子免疫疗法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作为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关键信号转导分子,在防御病毒及胞内细菌感染、介导Ⅰ型干扰素产生和调节体内自发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本文简要介绍了STING信号通路的生物学机制,按结构分类综述了STING激动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STING激动剂类药物的设计和发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肿瘤免疫治疗 激动剂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侯璐 王一 +9 位作者 张爽 李国利 曾磊 郭玉堃 翟云云 于朋伟 王棋 王春凤 杜永坤 万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73-2282,共10页
研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猪肺巨噬细胞系(3D4/21)的STING基因,用T7核酸酶检测靶基因敲除效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基因敲除细胞的活力,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 研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猪肺巨噬细胞系(3D4/21)的STING基因,用T7核酸酶检测靶基因敲除效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基因敲除细胞的活力,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病毒PRV-GFP感染基因敲除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细胞的荧光强度,用定量RT-PCR检测PRV的gB、TK基因表达及其感染细胞的IL-1β、IFN-β、ISG15基因转录,用Western blot检测PRV gE蛋白表达水平,用病毒滴定法测定子代病毒滴度。结果显示:设计的3个STING基因外显子2特异sgRNA均能切割3D4/21细胞的靶序列,其中sgRNA3的基因编辑效率最高;对sgRNA1介导STING基因敲除系进行克隆化,获得基因敲除细胞系3株,基因敲除对细胞活力无影响;亲本细胞培养的PRV-GFP感染阳性细胞占80.77%,STING基因敲除细胞培养的PRV-GFP感染阳性细胞占95.55%;STING基因敲除对PRV基因表达具有促进作用,亲本3D4/21细胞的病毒滴度为106.2 TCID50·0.1 mL^-1,STING基因敲除细胞的病毒滴度为108.3TCID50·0.1 mL^-1,病毒感染细胞的IL-1β、IFN-β和ISG15转录下调明显。STING基因敲除能促进PRV在3D4/21细胞中复制,可能与感染细胞的IL-β、IFN-β和ISG15表达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猪肺巨噬细胞 伪狂犬病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刺激基因抗HBV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练韵文 郑杏容 +3 位作者 吴和维 高志良 陈希瑶 谢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0-186,共7页
HBV感染与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等不良事件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聚乙二醇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可或缺的药物,干扰素刺激基因与多种病毒感染相关,但与乙型肝炎的关系及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后的预测作用仍较少被提及。介绍了... HBV感染与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等不良事件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聚乙二醇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可或缺的药物,干扰素刺激基因与多种病毒感染相关,但与乙型肝炎的关系及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后的预测作用仍较少被提及。介绍了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的预测因素,总结了干扰素刺激基因与乙型肝炎的关系及其预测作用,为临床工作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干扰素 干扰素刺激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与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华祥 芮海英 +4 位作者 韩子琦 李若川 刘路路 薛丽 陈玉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1-667,共7页
作为胞质中的DNA感受器,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能够识别细胞质内的异常DNA,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近年研究发现在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该通路可通过促进Ⅰ型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 作为胞质中的DNA感受器,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能够识别细胞质内的异常DNA,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近年研究发现在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该通路可通过促进Ⅰ型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本文就cGAS-STING通路在多个系统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的激活与调控及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其在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相关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胞质DNA cGAMP 炎症 非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和自噬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昱 姚人骐 +1 位作者 戴新贵 姚咏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71-1881,共11页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是病毒DNA或自身DNA激活免疫系统的关键蛋白质和重要感受器。自噬(autophagy)是降解细胞质成分、蛋白质聚集体和/或细胞器的一种生理过程。STING和自噬在细胞、组织和机体稳...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是病毒DNA或自身DNA激活免疫系统的关键蛋白质和重要感受器。自噬(autophagy)是降解细胞质成分、蛋白质聚集体和/或细胞器的一种生理过程。STING和自噬在细胞、组织和机体稳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证实,STING或自噬功能紊乱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诸多研究提示,STING与自噬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本文总结了最新关于STING与自噬相互调节的机制及其与人类重大疾病的关系,并深入讨论其对疾病治疗的潜在影响和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自噬 相互作用 人类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