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在治疗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许英民 《家禽科学》 2007年第3期29-30,共2页
在使用球虫药时,应避免使用对肾脏刺激性比较大的磺胺类药物。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其中一个主要血清型。每年的冬春季节时有发生,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因此给养鸡户造... 在使用球虫药时,应避免使用对肾脏刺激性比较大的磺胺类药物。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其中一个主要血清型。每年的冬春季节时有发生,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因此给养鸡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肾传染性支气管炎 干扰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应用 治疗 接触性传染病 磺胺类药物 冬春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在治疗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上的应用
2
作者 常凤瑞 《养殖技术顾问》 2007年第6期78-79,共2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其中一个主要血清型。在肉鸡饲养中,每年的冬春季节时有发生,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快,给养鸡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筛选了干扰素治疗肉鸡肾型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其中一个主要血清型。在肉鸡饲养中,每年的冬春季节时有发生,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快,给养鸡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筛选了干扰素治疗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肾传染性支气管炎 肉鸡饲养 干扰素 治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应用 接触性传染病 冬春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儿童复发性单纯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斌 韦祝 +1 位作者 汤建萍 曾迎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疱疹 单纯/药物疗法 干扰素ⅱ型/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干扰素治疗犬瘟热效果好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佩伏 《北方牧业》 2007年第12期27-27,共1页
犬瘟热是由犬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可归纳为四个类型:呼吸道型(肺炎型)、消化道型(胃肠炎型)、神经型和混合型。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病死率较高。实践表明:中、前期采取治疗,使用基... 犬瘟热是由犬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可归纳为四个类型:呼吸道型(肺炎型)、消化道型(胃肠炎型)、神经型和混合型。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病死率较高。实践表明:中、前期采取治疗,使用基因重组人工干扰素,再配合对症和支持疗法,本人通过跟踪调查进行比较,认为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 干扰素 治疗 应用 呼吸道 临床症状 特效疗法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普外科主任微创新技术应用与保胆取石、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研讨会通知
5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706-706,共1页
关键词 新技术应用 糖尿病 手术治疗 保胆取石 科主任 微创 中国医师协会 外科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与支气管结核治疗效果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梁莉 乐军 +5 位作者 刘丽蓉 沙巍 方勇 蒋瑞华 唐神结 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中γ干扰素(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与支气管结核(EBTB)治疗效果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78例EBTB患者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中IFN-γ和TGF-β... 目的探讨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中γ干扰素(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与支气管结核(EBTB)治疗效果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78例EBTB患者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中IFN-γ和TGF-β的水平,以及50名健康对照血清中IFN-γ和TGF-β的水平。EBTB患者被分成2组:一组治疗后表现为支气管狭窄,另一组治疗后未表现为支气管狭窄。结果研究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EBTB患者组支气管灌洗液中IFN-γ和TGF-β水平升高。(2)78例EBTB患者治疗后,27例患者显示有支气管的纤维狭窄,51例患者没有支气管狭窄。支气管狭窄组治疗前血清TGF-β水平[(783.21±478.67)pg/ml]比无支气管狭窄组[(1258.60±573.29)pg/ml]低(U=3.8905,P<0.01),而支气管灌洗液中TGF-β[(1219.54±439.27)pg/ml]和IFN-γ[(2152±1594.33)pg/ml]水平明显高于无狭窄组[(779.24±395.91)pg/ml,(1006.30±752.57)pg/ml](U值分别为4.3553和3.5315,P值均<0.01)。结论 (1)EBTB患者支气管灌洗液中IFN-γ和TGF-β水平升高可能与支气管结核发病机制有关。(2)初始血清TGF-β低水平和支气管灌洗液IFN-γ和TGF-β高水平与治疗后支气管纤维狭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治疗 缩窄 病理性 干扰素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干扰素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剑锋 王立贤 +1 位作者 张沅 苏振环 《北方牧业》 2007年第5期8-8,共1页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在进行鸡胚细胞流感病毒感染试验中首次发现-类能干扰和抑制病毒复制的可溶性细胞分泌物,故取名为干扰素。Wheelock与Green分别于1965年和1969年相继发现免疫活性细胞经丝裂原或抗原刺激后,产生一类对酸敏感...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在进行鸡胚细胞流感病毒感染试验中首次发现-类能干扰和抑制病毒复制的可溶性细胞分泌物,故取名为干扰素。Wheelock与Green分别于1965年和1969年相继发现免疫活性细胞经丝裂原或抗原刺激后,产生一类对酸敏感的干扰素,称为免疫干扰素。目前依据干扰素对酸的敏感性通常分为Ⅰ型干扰素(酸敏感型)和Ⅱ型干扰素(耐酸型)两类。几乎所有脊椎动物均可产生这两类干扰素,根据产生干扰素细胞种类不同.I型干扰素至今已发现INF—α、β,ω、κ、τ、δ等6种类型,而Ⅱ型干扰素迄今为止仅发现INF-γ一种。由于干扰素具广谱、高效抗病毒功能,及其对免疫系统起关键调节作用,因此成为当今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基因 抗病育种 免疫活性细胞 干扰素 展望 应用 Green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在Ⅱ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欢丽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6期363-364,共2页
罗格列酮是一种新型胰岛素增敏药 ,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 γ)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缓解胰岛素抵抗 ,降低血糖。它能缓解脂代谢紊乱 ,对Ⅱ型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有防治作用。罗格列酮副作用较小 ,低血糖发生率低 ... 罗格列酮是一种新型胰岛素增敏药 ,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 γ)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缓解胰岛素抵抗 ,降低血糖。它能缓解脂代谢紊乱 ,对Ⅱ型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有防治作用。罗格列酮副作用较小 ,低血糖发生率低 ,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少。不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均十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糖尿病 胰岛素增敏药 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配合相关抗菌药物防治猪高热病 被引量:3
9
作者 姜天童 《湖北畜牧兽医》 2009年第4期21-23,共3页
自2006年夏季江西发生猪的高热病以来,该病席卷全国南北十几个省市(区)的大中型养猪企业以及农村的大小养猪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惨重。当前猪传染性疫病流行的新特点表现为:疫病发生为多重感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临床上呈现... 自2006年夏季江西发生猪的高热病以来,该病席卷全国南北十几个省市(区)的大中型养猪企业以及农村的大小养猪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惨重。当前猪传染性疫病流行的新特点表现为:疫病发生为多重感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临床上呈现病原体的多元化,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毒力不断增强,导致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出栏率低的“两高一低”的局面。所谓高热病,主要是免疫抑制性病毒猪蓝耳病毒和Ⅱ型猪圆环病毒感染后,猪机体的免疫系统被破坏,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抵抗力降低后,多种病毒和细菌或原虫乘虚而入而引起的多病原高热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白细胞干扰素 高热病 药物防治 猪圆环病毒感染 免疫抑制性病毒 抗菌 应用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重度糜烂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丘利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222-1222,共1页
关键词 宫颈重度糜烂 干扰素 治疗 临床观察 微波 单纯疱疹病毒- 盆腔结缔组织炎 联合 人乳头状病毒 宫颈糜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患者合并感染基因1和4型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四海 刘恩岐 +2 位作者 成大欣 薛欣 楚雍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HIV患者罹患丙型肝炎后,尤其是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后的治疗方案。结果:Medline文献检索结果命中88篇文献,其中6篇符合纳入标准,共提取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1 131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所获得的持续病毒反应率是26%,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反应率(8%)。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也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26%vs 13%)。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在基因2型或3型HCV感染的HIV患者可获得55%的持续病毒反应率。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和停药率相似。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时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 重叠感染/免疫学 干扰素-α2a/治疗应用 聚乙烯二醇类/治疗应用 利巴韦林/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转染增加免疫低下大鼠肺内γ-干扰素水平的研究
12
作者 马壮 钱桂生 黄桂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探讨肺内基因转染、补充肺内IFN γ水平的可行性。构建重组大鼠IFN γ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免疫低下大鼠肺内。鉴定外源性质粒 ,并检测BALF和血清中IFN γ浓度和活性。结果发现 :构建的重组载体中IFN γ的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大鼠的IFN ... 探讨肺内基因转染、补充肺内IFN γ水平的可行性。构建重组大鼠IFN γ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免疫低下大鼠肺内。鉴定外源性质粒 ,并检测BALF和血清中IFN γ浓度和活性。结果发现 :构建的重组载体中IFN γ的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大鼠的IFN γcDNA序列相同。转染后BALF中细胞基因组DNA的PCR产物电泳可见转染的基因片段条带 ,转染后 2 1天仍可见其表达。pLXSN IFN载体组BALF中大鼠IFN γ浓度和活性显著高于pLXSN空载体组。血清中IFN γ浓度和活性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提示本研究构建的重组大鼠IFN γ真核表达载体可成功地转染大鼠肺内 ,整合入基因组DNA ,分泌有活性的IFN γ ,并较长期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免疫减低宿主 基因治疗 基因转染 呼吸道感染 大鼠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癌细胞γ-干扰素基因的转染及特性分析
13
作者 于晓虹 刘祥麟 马洁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建立转基因 A5 49细胞株 ,从特性上进行分析 ,探讨其作为抗肿瘤瘤苗的可能性。方法 :将 p L XSN质粒与人 IFN-γ基因体外重组 ,转染入人肺腺癌细胞株 A5 49中 ,经筛选获得稳定表达γ-干扰素的 A5 49- IFN-γ细胞株 ,对其生长特性... 目的 :建立转基因 A5 49细胞株 ,从特性上进行分析 ,探讨其作为抗肿瘤瘤苗的可能性。方法 :将 p L XSN质粒与人 IFN-γ基因体外重组 ,转染入人肺腺癌细胞株 A5 49中 ,经筛选获得稳定表达γ-干扰素的 A5 49- IFN-γ细胞株 ,对其生长特性、细胞表面 MHC分子表达变化、IFN-γ的分泌量及致瘤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 :转基因细胞株与原细胞株相比较 ,生长状态没有明显的变化 ,转基因细胞株可稳定表达并向细胞外分泌γ-干扰素 ;而且其细胞表面 MHC- 和 MHC- 分子表达明显增加 ,提示其免疫原性增强 ;裸鼠实验表明其致瘤性下降。结论 :该转基因细胞株有可能成为治疗肺癌的转基因瘤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型/遗传学 肺肿瘤/治疗 γ-干扰素/pLXSN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人肺腺癌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血管活性肠肽基因质粒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利群 沈建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03-410,共8页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活性肠肽(pcDNA 3.1+/V IP)质粒治疗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C IA)对血清TNFα-、IL-2、IL-4表达的影响和病理变化,探讨V IP基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以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作为C IA模型,重...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活性肠肽(pcDNA 3.1+/V IP)质粒治疗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C IA)对血清TNFα-、IL-2、IL-4表达的影响和病理变化,探讨V IP基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以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作为C IA模型,重组血管活性肠肽质粒关节腔内注射治疗C IA,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 ISA)检测血清TNFα-、IL-2和IL-4的表达,观察病理变化和整体疗效。结果:①病理切片显示C IA模型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并存在骨和软骨破坏,V IP治疗组可显著减轻关节炎性病理改变;②细胞因子测定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各对照组血清TNFα-、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水平减低(P<0.05);与各对照组相比,各重组V IP质粒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4表达则升高(P<0.05)。结论:血管活性肠肽基因质粒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大鼠C IA具有显著的疗效,有望成为RA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病理学 关节炎 实验性 血管活性肠肽/治疗应用 胶原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L-2、TNF-α、IFN-γ与抗CD3-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的协同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楼美清 卢亦成 +5 位作者 王文仲 沈茜 黄强 朱诚 杨仕民 陆丽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 r IL-2、TNF-α、IFN-γ对抗 CD3 -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 (双抗 )的协同作用 ,进一步提高双抗对人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 :以人脑胶质瘤细胞株 SHG-4 4为靶细胞 ,健康人或胶质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 r IL-2、TNF-α、IFN-γ对抗 CD3 -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 (双抗 )的协同作用 ,进一步提高双抗对人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 :以人脑胶质瘤细胞株 SHG-4 4为靶细胞 ,健康人或胶质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为效应细胞 ,以 1 8h3 H-Td R掺入释放法测定细胞毒活性 ,采用单比实验和联合作用等对比分析方法 ,分析各细胞因子 ( r IL-2、TNF-α、IFN-γ)对双抗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结果 :r IL-2、TNF-α、IFN-γ均可协同提高双抗对人脑胶质瘤的细胞毒作用 ( P<0 .0 5)。来源于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效应细胞活性较正常人低 ,r IL-2与双抗可协同增强其活性。结论 :细胞因子 r IL -2、TNF-α、IFN-γ可协同提高双抗对效应细胞的活化 ,充分激活效应细胞 ,增强抗肿瘤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神经胶质瘤 细胞毒性 RIL-2 TNF-Α IFN-Γ 干扰素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质粒pIRESEgr-IFNγ的构建及其在Lewis肺癌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
16
作者 杨巍 孙婷 +2 位作者 龚平生 李修义 龚守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0-793,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Egr-IFNγ并检测其在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Egr-1启动子的IFNγ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体外转染Lewis肺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0、2、5和10Gy X... 目的: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Egr-IFNγ并检测其在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Egr-1启动子的IFNγ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体外转染Lewis肺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0、2、5和10Gy X射线诱导IFNγ表达的量效和时程关系。结果:酶切鉴定证实,Egr-1启动子和IFNγ基因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1neo;2、5和10Gy X射线照射转染该重组质粒的Lewis肺癌细胞,上清中IFNγ表达量明显高于假照组(P<0.001),其中5Gy照射后表达量最高,为假照组的4.39倍。5Gy照射后2、6、12和36h上清中IFNγ表达量逐渐增加(P<0.001),照射后36h表达量为照射前的6.27倍。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IRESEgr-IFNγ,该质粒具有辐射诱导基因表达增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R-1 干扰素 Lewis肺/治疗 X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基因修饰对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致瘤性及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岳志健 洪波 +3 位作者 曹雪涛 雷虹 周晓平 王文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21-723,共3页
目的 :观察鼠干扰素 -γ( m IFN-γ)基因修饰的小鼠 G4 2 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致瘤性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重组腺病毒以 m IFN-γ基因转染 G4 2 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 ,采用 4 h5 1Cr释放法检测... 目的 :观察鼠干扰素 -γ( m IFN-γ)基因修饰的小鼠 G4 2 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致瘤性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重组腺病毒以 m IFN-γ基因转染 G4 2 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 ,采用 4 h5 1Cr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诱导的 NK、LAK、CTL的杀伤活性 ,对治疗后的肿瘤进行常规病理分析。结果 :m IFN-γ基因修饰的 G4 2 2小鼠胶质母细胞瘤体内致瘤生长明显抑制 ( P<0 .0 1 ) ,其荷瘤小鼠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 ( P<0 .0 1 )。m IFN-γ组小鼠脾细胞的 LAK、CTL杀伤活性显著增强 ,肿瘤组织有灶性坏死 ,炎细胞浸润。 结论 :m IFN-γ基因对胶质细胞瘤有一定治疗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增强了宿主的局部和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腺病毒科 干扰素 细胞毒性 免疫功能 基因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