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胱抑素C水平与我国中老年人帕金森病发病风险关系的纵向队列研究
1
作者 梁肖 万丹 +5 位作者 杜轲 郭妮 张少颖 贺改霞 杨岚 李宗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2,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对我国中老年人群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年基线调查数据,收集基...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对我国中老年人群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年基线调查数据,收集基线调查时未患PD的参与者,追踪参与者随访至2020年PD发病情况,根据是否新发PD将参与者分为PD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基线血清CysC水平对PD发病风险的影响;采用亚组和交互作用分析检测年龄、性别、抑郁症状等的修饰效应;此外,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评估不同亚组人群中血清CysC水平与PD发病风险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联。结果本研究基线调查时共纳入3339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95例(44.77%);女性1844例(55.23%);随访至2020年时,参与者中新发PD 32例,发病率为0.96%,PD组年龄中位数为63.00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是PD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CysC与PD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OR=2.34,95%CI:1.14~4.82,P=0.02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70,95%CI:1.30~5.58,P=0.007)和年龄≥60岁(OR=5.29,95%CI:1.69~16.53,P=0.004)人群中CysC与PD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更为显著;RCS分析显示,女性(Ptotal=0.018,Pnon-linear=0.062)和年龄≥60岁(Ptotal=0.024,Pnon-linear=0.379)人群中CysC水平与PD发病风险呈线性关联。结论CysC水平升高可能增加我国中老年人群PD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在女性和60岁及以上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CysC) 帕金森病(pd)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eg平衡量表评估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的有效性
2
作者 王辰 田闪 +2 位作者 王卫宁 李策 朱玉连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目的以平衡仪为标准,分析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在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评估中的适用性,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的186例帕金森病患者,使用平... 目的以平衡仪为标准,分析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在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评估中的适用性,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的186例帕金森病患者,使用平衡仪评估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并根据Berg平衡量表、左旋多巴等效药物剂量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药物剂量不影响平衡仪得分;BBS与平衡仪之间的相关性较好,量表得分越高,平衡仪得分越低(r=-0.333,P<0.001);BBS总分21~40分的患者左旋多巴等效剂量与BBS第11项之间正相关(r=0.715,P=0.046),BBS总分51~56分的患者左旋多巴等效剂量与BBS第6项之间显著负相关(r=-0.300,P=0.001)。BBS失分最多的项目依次为:(14)无支持单腿站立(134人)、(13)无支持双足前后站立(122人)、(11)原地转身360度(75人)、(8)站立位双上肢前伸并向前移动(70人)和(12)双足交替踏台阶/踏板(56人)。结论在缺少专业设备的情况下,BBS评估PD患者的平衡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且可根据失分项目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pd) Berg平衡量表(BBS) 平衡仪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帕金森病(PD)模型的建立及对其的行为学和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邓苙 邬继兰 +1 位作者 戴萍 李劲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建立树鼩的帕金森病(PD)模型,用行为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应用三种方法制备树鼩PD模型,通过行为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予以验证。结果:MPTP组树鼩的旱迷宫全天总反应时间、错误反应次数分别比6-OHD... 目的:建立树鼩的帕金森病(PD)模型,用行为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应用三种方法制备树鼩PD模型,通过行为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予以验证。结果:MPTP组树鼩的旱迷宫全天总反应时间、错误反应次数分别比6-OHDA组和罗滕酮组显著增高(P<0.05);MPTP组树鼩的爬杆实验所用时间分别较6-OHDA组和罗滕酮组显著增长(P<0.05)。与树鼩中脑腹侧的对照侧相比,6-OHDA组注射侧和罗滕酮组注射侧中脑腹侧的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而MPTP组双侧中脑腹侧的TH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减少(对照侧为P<0.01,注射侧为P<0.05)。结论:腹腔注射MPTP制作的树鼩PD模型为较理想的模型,值得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pd) 动物模型 行为学 形态学 树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帕金森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夏颜舟 汪惠丽 +1 位作者 叶赟妍 刘志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3-538,569,共7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铁代谢异常。文章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利用Uas-Ga14系统靶向突变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A)中PINK 1基因构建果蝇帕金森病模...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铁代谢异常。文章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利用Uas-Ga14系统靶向突变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A)中PINK 1基因构建果蝇帕金森病模型。通过检测对照组(W^(1118))、模型组(PINK1^(B 9))和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干预组(PINK1^(B 9)-Fer-1)3组果蝇的运动能力、脑中铁水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脂质过氧化水平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以探究铁死亡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模型组果蝇运动能力下降,脑内铁质量浓度增多,ROS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上升,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下降;通过Fer-1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运动表型,并降低ROS及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综上所述,通过突变PINK 1基因构建的帕金森病模型中存在细胞铁死亡,Fer-1治疗可以挽救相关症状。该文为后续研究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pd) 铁死亡 活性氧(ROS) 脂质过氧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内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涛 纪超 +2 位作者 黎青 张清俊 左萍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的氧化应激指标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大鼠右侧纹状体内注入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帕金森病模型,4周后观察行为学改变,5周后检测正常对照、假手术和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内的氧化应激指标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大鼠右侧纹状体内注入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帕金森病模型,4周后观察行为学改变,5周后检测正常对照、假手术和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Western方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在成功筛选的10只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右侧纹状体中,与自身对侧、正常对照及假手术组同侧相比,其SOD、GSH-Px活性,GSH含量均下降,而MDA含量升高(均P<0.05);与正常对照及假手术组同侧相比,其Bax蛋白表达增高,而Bcl-2蛋白表达下降。结论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而Bax和Bcl-2蛋白参与了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pd) 6-羟基多巴胺 纹状体 氧化应激 凋亡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帕金森病语音诊断的非监督两步式卷积稀疏迁移学习算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小恒 张馨月 +2 位作者 李勇明 王品 刘玉川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7-184,共8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语音诊断存在小样本问题,如果借助相关语音数据集进行迁移学习,容易加重训练集和测试集之间的分布差异,影响分类准确率.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问题,本文提出了两步式稀疏迁移学习算法.该算法分为两大步:第...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语音诊断存在小样本问题,如果借助相关语音数据集进行迁移学习,容易加重训练集和测试集之间的分布差异,影响分类准确率.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问题,本文提出了两步式稀疏迁移学习算法.该算法分为两大步:第一步算法为语音段特征同时优选的快速卷积稀疏编码算法,构造卷积稀疏编码算子用于快速学习公共语音数据集的结构信息,然后将其迁移到PD语音目标集以弥补后者样本信息的不足,接着再同时对语音段和特征进行同时优选以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第二步算法为联合局部结构信息分布对齐算法,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域适应,在保持各自样本结构信息的同时,最小化分布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中每一步迁移学习算法均有效;与相关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准确率显著较高,达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诊断 帕金森症(pd) 两步式稀疏迁移学习 卷积稀疏迁移学习 域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提取物对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郑梅竹 范亚军 +4 位作者 时东方 张语迟 刘春明 王乐奇 任浚萁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2960-2963,共4页
为了探讨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对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致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试验采用不同剂量的白芍提取物(0.75、1.50、3.00 g生药/kg体重)灌喂小鼠,每日一次,连续15 d。第八天起所有小鼠每日腹腔注射... 为了探讨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对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致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试验采用不同剂量的白芍提取物(0.75、1.50、3.00 g生药/kg体重)灌喂小鼠,每日一次,连续15 d。第八天起所有小鼠每日腹腔注射MPTP 1次共8次,建立小鼠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通过检测小鼠的自主活动、爬杆能力、滚轴能力及悬挂能力等行为学表现,同时检测小鼠脑黑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来评价白芍提取物对PD小鼠的影响。结果显示,经MPTP诱导的小鼠,其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爬杆时间差值显著增加、附着能力评分显著降低;经高剂量白芍提取物预处理后能显著(P<0.05)增加小鼠在测试时间内的自发站立次数,显著(P<0.05)缩短爬杆时间差值,显著(P<0.05)提高附着能力分值,极显著(P<0.01)提高小鼠脑内SOD、GSH-Px水平,MDA水平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 帕金森病(pd) 小鼠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柏玉 周宇杰 王玉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498,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残留的神经元胞浆中有Lewy小体形成。由于多巴胺含量显著不足,导致乙酰胆碱(Ach)递质功能处于相...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残留的神经元胞浆中有Lewy小体形成。由于多巴胺含量显著不足,导致乙酰胆碱(Ach)递质功能处于相对优势,从而引起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症状^[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PD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pd) 多巴胺(DA)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炎性体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程芯育 钟海凤 +3 位作者 王俊锋 农林琳 徐绍业 邵晓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5-568,共4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典型的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目前,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神经炎症引起神经元死亡被广泛关注。我们总结了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在PD中的活化方式以及对神经的...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典型的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目前,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神经炎症引起神经元死亡被广泛关注。我们总结了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在PD中的活化方式以及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和对PD发展的影响。此外,对调控NLRP3影响PD的相关靶点,包括活性氧(ROS)、钙离子与钾离子、微小RNA(microRNA)、泛素以及NLRP3单核酸多态性也进行了总结,以期为PD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 炎性体 中枢神经系统 帕金森病(pd)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ha-synuclein自身抗体用作帕金森病抗体治疗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车环宇 赵凌志 +2 位作者 倪雪 滕国生 车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911-2915,共5页
目的:通过从外周血中分离B细胞并进行培养,对外周血中存在的alpha-synuclein(α-syn)自身抗体进行分析,以探索用α-syn自身抗体开发治疗帕金森病(PD)抗体药物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健康捐赠人的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B细胞进行培养,对B细胞... 目的:通过从外周血中分离B细胞并进行培养,对外周血中存在的alpha-synuclein(α-syn)自身抗体进行分析,以探索用α-syn自身抗体开发治疗帕金森病(PD)抗体药物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健康捐赠人的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B细胞进行培养,对B细胞培养上清进行ELISA结合活性分析,并用硫黄素T(ThT)法检测B细胞培养上清中α-syn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结果:细胞培养13 d后,镜检发现B细胞扩增孔数可以达到90%以上,表明B细胞在实验条件下生长良好并能维持抗体分泌能力。ELISA结果表明检测的10530个样品中有48个可以和α-syn单体结合(OD 450>0.5),其中36个可以同时结合α-syn单体和聚合体(OD 450>0.5),并且该36个样品和α-syn家族蛋白β-synuclein以及γ-synuclein无交叉反应,具有α-syn结合特异性。用硫黄素T(ThT)法对该组样品进行的抑制聚合活性检测,结果表明36个样品中有9个样品能够显著性地抑制α-syn单体聚合,并且其中两个样品25G07和55F02的抑制率可以达到50%。结论:可以通过分离培养外周血B细胞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α-syn自身抗体,用作治疗帕金森病的抗体药物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ha-synuclein(α-syn) B细胞 自身抗体 帕金森病(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帕金森状态闭环调节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斐 王红 +2 位作者 祖林禄 王江 刘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73-280,共8页
针对帕金森疾病(Parkinson’s Disease,PD)开环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疗法存在能耗过多而引起副作用的问题,提出根据患者临床状态变化实时调节刺激参数的自适应闭环DBS方案。选取与临床状态密切相关的内侧苍白球β频段... 针对帕金森疾病(Parkinson’s Disease,PD)开环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疗法存在能耗过多而引起副作用的问题,提出根据患者临床状态变化实时调节刺激参数的自适应闭环DBS方案。选取与临床状态密切相关的内侧苍白球β频段(13~35 Hz)振荡功率作为反馈信号,定义随运动状态动态变化的β功率值作为参考信号;选取鲁棒性强的模糊控制算法实时求解DBS参数并与传统比例-积分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比较;应用皮层-基底核-丘脑网络生理模型验证所设计自适应闭环DBS方案的可行性。将开环130 Hz DBS产生的β功率作为期望值时,模糊控制器在成功跟踪期望功率的同时将平均刺激频率降为108.77 Hz,能够降低刺激能耗。在不改变刺激参数的情况下,改变期望的β功率值,均能实现成功跟踪,证明了模糊控制器的鲁棒性。设计的基于模糊控制的帕金森状态β频段振荡抑制的闭环DBS方案能够根据β频段振荡功率变化进行实时跟踪,通过降低开环刺激能耗减少副作用,为临床闭环DBS优化PD疗法提供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pd) 闭环深部脑刺激 模糊控制 反馈信号 β频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oferrin过表达对鱼藤酮暴露下PD模型果蝇的影响
12
作者 马雪凯 肖桂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线粒体铁蛋白(mitoferrin)与线粒体功能联系密切,而线粒体功能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密切相关。为研究mitoferrin对帕金森疾病的影响,文章采用模式生物果蝇进行实验发现:鱼藤酮暴露下的PD模型果蝇寿命、运动能力受到显著... 线粒体铁蛋白(mitoferrin)与线粒体功能联系密切,而线粒体功能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密切相关。为研究mitoferrin对帕金森疾病的影响,文章采用模式生物果蝇进行实验发现:鱼藤酮暴露下的PD模型果蝇寿命、运动能力受到显著影响,且PD模型果蝇的大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强度升高、腺苷三磷酸(ATP)水平降低;多巴胺能神经元mitoferrin OE转基因果蝇在鱼藤酮暴露下的寿命、运动能力、ROS积累等均有显著改善。结果表明,多巴胺能神经元mitoferrin OE可以通过恢复大脑线粒体产能降低大脑的ROS积累挽救鱼藤酮暴露导致的果蝇PD表型。该研究为探究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ferrin蛋白 帕金森病(pd) 果蝇 腺苷三磷酸(ATP) 活性氧(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损伤的小鼠PD模型的制作与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许耀刚 庞晓峰 汲娟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14-1018,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动物模型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损伤的机制,进而探索针对这种损伤的神经保护方法或治疗方法.由神经毒素MPTP损伤的小鼠PD模型,广泛应用于散发性PD的研究中.根据注射总剂量、两次注射间...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动物模型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损伤的机制,进而探索针对这种损伤的神经保护方法或治疗方法.由神经毒素MPTP损伤的小鼠PD模型,广泛应用于散发性PD的研究中.根据注射总剂量、两次注射间隔时间、注射方式的不同,制成了适合于不同研究目的的各种小鼠PD模型.关于MPTP导致的PD模型动物神经损伤的评价方式也是多层面、多指标并存的.对MPTP动物模型的起源和MPTP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途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并对MPTP小鼠PD模型的制作方法与评价指标进行较为详细的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pd) MPTP 小鼠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锥菊中烷基酰胺抗神经炎症活性研究
14
作者 邓少欢 刘婕 +3 位作者 王敬赫 张文成 程耀波 惠爱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111,共8页
为了探究天然植物紫锥菊中烷基酰胺(AAD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神经炎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文章以紫锥菊醇水粗提物为原料,通过石油醚萃取、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分离纯化获得AADs;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 为了探究天然植物紫锥菊中烷基酰胺(AAD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神经炎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文章以紫锥菊醇水粗提物为原料,通过石油醚萃取、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分离纯化获得AADs;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1周构建PD神经炎症小鼠模型,研究灌胃给予AADs(0.75、3.00 mg/kg)或多巴胺片(3.00 mg/kg,阳性药)3周后对小鼠3种行为学、血清多巴胺和炎症因子质量浓度、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比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纯化物中的AADs质量比较醇水粗提物提高了36.3倍,达到(5.30±0.25)mg/g;AADs给药(3.00 mg/kg)7 d使PD神经炎症小鼠爬杆时长缩短、悬挂和游泳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1);与给药7 d相比,延长给药周期(21 d)可进一步改善小鼠行为学指标;AADs给药(3.00 mg/kg)21 d,小鼠血清中多巴胺质量浓度提高了43.9%;而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4种炎症因子水平分别降低了12.3%、10.9%、15.3%、17.8%;纹状体内TH阳性细胞比率增加了94.1%。总之,AADs能够显著改善PD神经炎症小鼠的运动灵敏性、握力和协调性,该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维持多巴胺正常水平、增加TH阳性细胞比率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 烷基酰胺(AADs) 神经炎症 帕金森病(pd)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毁损灶体积与近红外光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丽冬 钱志余 +1 位作者 陶振玉 杨天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3-410,共8页
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达90%以上,但手术过程中毁损体积的量化问题研究得不多,通过控制毁损温度和时间来确定毁损灶的范围是有效的,但其量化关系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建立了体外蛋清射频毁损灶和活体内大鼠脑射频毁损灶模型,... 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达90%以上,但手术过程中毁损体积的量化问题研究得不多,通过控制毁损温度和时间来确定毁损灶的范围是有效的,但其量化关系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建立了体外蛋清射频毁损灶和活体内大鼠脑射频毁损灶模型,探讨毁损体积随毁损温度及时间两个参数变化的规律,利用1stOpt数学拟合工具拟合了相关度较高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一关系就能够根据预毁损体积选择相应的温度和时间,提高毁损术效果;使用特制的内置四光纤探头测量了大鼠脑靶点处的生物组织光学参数优化散射系数μs’。实验数据表明,μs'的变化规律与相应毁损温度时间下的毁损体积变化规律相似,证明了其与射频毁损灶体积有很好的相关性。建立了毁损体积与优化散射系数之间的关系模型,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射频毁损手术实时监控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病理学检测证明了实验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帕金森病射频毁损手术实时监控中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毁损 帕金森病(pd) 近红外光谱 优化散射系数(μ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潜在神经保护作用浅谈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楠 《福建茶叶》 2022年第1期15-17,共3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一种重要的茶叶提取物,近来有有研究表明这种天然成分是茶叶中对身体有益的主要成分之一。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它们的主要特征是通过致病蛋...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一种重要的茶叶提取物,近来有有研究表明这种天然成分是茶叶中对身体有益的主要成分之一。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它们的主要特征是通过致病蛋白的积累和聚集,从而进一步触发炎症、氧化应激、兴奋毒性和信号通路的调节等生物反应。尽管在过去十年人们开发了一些以症状为导向的治疗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药物能够逆转疾病的发生。因此,有必要确定一种能够逆转神经损伤并防止进一步神经死亡的药物。因此,本综述通过阐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生物学、药理、抗氧化等特性来评估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阿尔兹海默症(AD) 帕金森症(pd) 抗氧化剂 细胞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阳离子转运体3(OCT3)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相关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
17
作者 韩思达 崔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894,共6页
有机阳离子转运体3(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 3,OCT3)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脑内的低亲和力单胺类递质转运体,也可以转运各类有机阳离子物质,最重要的特点是多在高亲和力单胺类递质转运体(即经典单胺类递质转运体)饱和或功能障碍时发挥代... 有机阳离子转运体3(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 3,OCT3)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脑内的低亲和力单胺类递质转运体,也可以转运各类有机阳离子物质,最重要的特点是多在高亲和力单胺类递质转运体(即经典单胺类递质转运体)饱和或功能障碍时发挥代偿性的转运作用。OCT3可以在经典单胺类转运体功能障碍或数量减少时改变细胞内外单胺递质的水平,调节多种药物的代谢、疗效、不良反应,影响多种神经毒物的致病性和毒品的成瘾效应。该转运体的相关基因突变也影响了宿主对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的易感性。本文先概述OCT3的蛋白分子结构、在脑内的分布、编码该分子的基因结构及翻译后调节的方式,再分别阐述该转运体底物的类型及转运机制,进而围绕OCT3的转运机制阐述其在抑郁症、应激相关性成瘾以及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阳离子转运体3(OCT3) 抑郁症 应激 成瘾 帕金森病(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