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墨写意 破晓啼莺——希纳斯特拉两首《大提琴协奏曲》的“渲染”与“马尔可夫链”创作技法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郝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7,71,共9页
文章分析了希纳斯特拉"新表现主义"风格的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作品借鉴了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渲染"绘画技法,形成了视觉与听觉相连觉的配器效果。同时,作品乐章内部与乐章之间均体现了一种类似"...
文章分析了希纳斯特拉"新表现主义"风格的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作品借鉴了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渲染"绘画技法,形成了视觉与听觉相连觉的配器效果。同时,作品乐章内部与乐章之间均体现了一种类似"马尔可夫链"形态的曲式结构,引领着全曲由黑暗走向黎明,最终达到破晓啼莺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纳斯特拉
大提琴协奏曲
新表现主义
渲染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想象与重塑:希纳斯特拉《普内纳二号》的立意、内涵与技法研究
2
作者
张一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94,共10页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始,出于对创作个性的追索和母语文化的关注,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特拉从具有抽象意味的先锋音乐风格转向所谓“最后的综合”的音乐风格。1976年创作于瑞士日内瓦的无伴奏大提琴独奏曲《普内纳二号》,其作品构思和音...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始,出于对创作个性的追索和母语文化的关注,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特拉从具有抽象意味的先锋音乐风格转向所谓“最后的综合”的音乐风格。1976年创作于瑞士日内瓦的无伴奏大提琴独奏曲《普内纳二号》,其作品构思和音乐素材均来自流行于阿根廷北部的安第斯音乐传统,作曲家以纯熟的笔法、自由的表达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凝结在以现代意识建构的富有独创性的音乐作品中。文章尝试以音乐理解为目的,从创作和接受的角度展开相关的技术阐释,以期呈现这位深受多元创作语境影响的现代作曲家对于本土文化的独特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纳斯特拉
普内纳二号
立意
创作技法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墨写意 破晓啼莺——希纳斯特拉两首《大提琴协奏曲》的“渲染”与“马尔可夫链”创作技法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郝梦
机构
闽江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7,71,共9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2014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水墨写意破晓啼莺"--希纳斯特拉〈大提琴协奏曲〉中的"新表现主义"时期"Sfumato"音乐观念与Markov chain"创作技法研究">成果(编号:JBS14123)
文摘
文章分析了希纳斯特拉"新表现主义"风格的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作品借鉴了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渲染"绘画技法,形成了视觉与听觉相连觉的配器效果。同时,作品乐章内部与乐章之间均体现了一种类似"马尔可夫链"形态的曲式结构,引领着全曲由黑暗走向黎明,最终达到破晓啼莺的意境。
关键词
希纳斯特拉
大提琴协奏曲
新表现主义
渲染
马尔可夫链
Keywords
Alberto Ginastera (1916- 1983)
cello concerto
neo- Expressionism
Sfumato
Markov chain
分类号
J614.5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想象与重塑:希纳斯特拉《普内纳二号》的立意、内涵与技法研究
2
作者
张一
机构
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94,共10页
基金
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希纳斯特拉器乐作品中的地域文化表现方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K183)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第二层次成果
文摘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始,出于对创作个性的追索和母语文化的关注,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特拉从具有抽象意味的先锋音乐风格转向所谓“最后的综合”的音乐风格。1976年创作于瑞士日内瓦的无伴奏大提琴独奏曲《普内纳二号》,其作品构思和音乐素材均来自流行于阿根廷北部的安第斯音乐传统,作曲家以纯熟的笔法、自由的表达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凝结在以现代意识建构的富有独创性的音乐作品中。文章尝试以音乐理解为目的,从创作和接受的角度展开相关的技术阐释,以期呈现这位深受多元创作语境影响的现代作曲家对于本土文化的独特领悟。
关键词
希纳斯特拉
普内纳二号
立意
创作技法
重塑
分类号
J614.5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墨写意 破晓啼莺——希纳斯特拉两首《大提琴协奏曲》的“渲染”与“马尔可夫链”创作技法研究
郝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想象与重塑:希纳斯特拉《普内纳二号》的立意、内涵与技法研究
张一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