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防治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单丽沈 侯萍 +3 位作者 王植嘉 陈宁 蔡栩栩 尚云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8,63,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boulardii)散剂对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68例急性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分为布拉氏酵母茵干预组(n=233)及空白对照组(n=235),进行为期2周的临... 目的探讨口服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boulardii)散剂对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68例急性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分为布拉氏酵母茵干预组(n=233)及空白对照组(n=235),进行为期2周的临床观察。2组均给予针对原发病的标准静脉抗生素治疗。布拉氏酵母茵干预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布拉氏酵母菌250mg日2次口服。对照组在出现继发性腹泻后又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分为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组和无干预组。结果布拉氏酵母茵组患AAD的风险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19/233(8.2%)VS63/235(26.8%),RR:0.304,95%CI:0.188~0.492],尤其是降低了头孢呋辛[5/79(6.3%)vs24/83(28.9%),RR:0.219,95%CI:0.088~0.545]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86(8.1%)VS32/91(35.2%),RR:0.231,95%CI:0.108~0.496]治疗中腹泻的风险。空白对照组出现AAD患儿中,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组治疗3d及5d的好转率均显著高于无干预组(3d:81-3%VS19-4%,P〈0.001;5d:93.8%VS22.6%,P〈0.05)。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结论布拉氏酵母茵可有效降低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AAD发生率,并对AA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 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对菌群失调樱桃谷肉鸭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常超 马治敏 伍金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7-631,共5页
为了研究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对菌群失调樱桃谷肉鸭的修复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选取25只25日龄的健康樱桃谷肉鸭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正常对照组自由饮水,抗生素组按200 mL/只饮用添加氨苄青霉素(30... 为了研究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对菌群失调樱桃谷肉鸭的修复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选取25只25日龄的健康樱桃谷肉鸭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正常对照组自由饮水,抗生素组按200 mL/只饮用添加氨苄青霉素(300 mg/L)的水10 d,成功建立菌群失调模型。对菌群失调组按不同剂量饲喂布拉氏酵母菌,连续饲喂15 d,观察粪便中的菌群及血液学和免疫器官指数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布拉氏酵母菌能成功修复菌群失调樱桃谷肉鸭肠道中的大肠菌群、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并可使其血液学指标和免疫器官指数恢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 菌群失调 血液学指标 免疫器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高源 赵玉霞 梅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0-221,239,共3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亿活,Bloflor)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肺炎患儿265例,分为预防组150例,对照组115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预防组在治疗的同时加用亿活。对两组继发腹泻的发病率、疗效,腹泻总疗程以及止...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亿活,Bloflor)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肺炎患儿265例,分为预防组150例,对照组115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预防组在治疗的同时加用亿活。对两组继发腹泻的发病率、疗效,腹泻总疗程以及止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33例,发病率为22.00%,对照组腹泻41例,发病率为35.65%(χ2=6.03,P<0.05)。预防组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止泻时间、腹泻总疗程亦明显短于对照组(t=5.71、6.54,P均<0.05)。结论亿活能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病率,预防性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防治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被引量:11
4
作者 白淑霞 付宇 +3 位作者 丁希伟 张曼 李智慧 王金堂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5-607,共3页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防治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因支气管肺炎需使用抗生素的120例婴幼儿分为两组各60例。预防组给予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同时服用布拉氏酵母菌,出现腹泻后加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对照组出现腹泻后...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防治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因支气管肺炎需使用抗生素的120例婴幼儿分为两组各60例。预防组给予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同时服用布拉氏酵母菌,出现腹泻后加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对照组出现腹泻后加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比较两组腹泻患儿所占比例、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和疗效。结果预防组腹泻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53.3%,P<0.05),预防组患儿腹泻持续(3.2±1.0)d,对照组(5.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现腹泻后第3,5天便次比较,预防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能有利于减少婴幼儿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早期应用可能有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和腹泻次数,利于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婴幼儿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乾 王园园 张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97-1999,共3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患者早期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将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患者早期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将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且两组患者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94.25±18.2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125.63±22.58)μmol/L,且观察组日均下降值(39.16±4.2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均下降值(25.47±6.9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4.45±1.82)d与光疗时间(36.89±17.11)h明显少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6.99±2.84)d与光疗时间(52.47±12.69)h;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2.92%)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的效果显著,可以加快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明显减少了治疗所需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布拉氏酵母菌 茵栀黄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乾 王园园 张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医院儿科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新生儿,对照组新生儿使用...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医院儿科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新生儿,对照组新生儿使用对照组新生儿使用蓝光照射加布拉氏酵母菌散进行治疗,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的转铁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9,0.179,0.014,0.968,0.139,0.125,0.211,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儿的转铁蛋白均高于治疗前,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低于治疗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69,15.439,9.882,13.640,5.836,14.934,19.752,14.071,13.238,47.049,32.510,29.480,54.550,41.650,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的转铁蛋白高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29,4.612,7.226,7.867,16.696,42.066,37.776,P<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5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0,P<0.05),两个组别治疗效果分级的数据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z=8.271,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布拉氏酵母菌辅助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显著降低黄疸的程度,使转铁蛋白,心肌酶谱和血清胆红素的指标明显改善,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口服液 布拉氏酵母菌 新生儿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生物发光法检测布拉氏酵母菌总数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凌 伍金娥 +2 位作者 常超 马治敏 张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30-332,369,共4页
利用ATP生物发光法建立了布拉氏酵母菌与相对发光值的定量线性模型,对比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苯扎溴铵(BAB)两种提取剂在不同的浓度、提取时间下对酵母菌相对发光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015%CTAB作用时间4min的提取... 利用ATP生物发光法建立了布拉氏酵母菌与相对发光值的定量线性模型,对比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苯扎溴铵(BAB)两种提取剂在不同的浓度、提取时间下对酵母菌相对发光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015%CTAB作用时间4min的提取效果最好。同时,对检出的RLU值的对数值与菌落总数的对数值作统计学线性相关分析发现,R^2=0.9919,具有统计学意义。ATP生物发光法对布拉氏酵母菌的最低检测限是10~3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生物发光法 布拉氏酵母菌 提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祥 赵赛 +3 位作者 杨丽娟 程怀平 潘成林 田兆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新生儿科预防性应用SB防治NE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新生儿科预防性应用SB防治NE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评估预防性使用微生态制剂SB在降低早产儿NEC发病率方面的作用。选取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新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且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早产患儿共计25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喂以SB,每天1次,持续30 d(或至出院),对照组喂以安慰剂。患儿分组情况对于临床医生设盲。观察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及早产儿NEC发病率(按Bell分级≥2级)。结果:共239例早产患儿被纳入研究队列,2组患儿例数及相关参数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组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为(16.5±6.7)d,对照组为(19.1±6.2)d,治疗组患儿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例治疗组中确诊为NEC者1例,发病率0.83%;118例对照组中确诊为NEC 6例,发病率5.08%。治疗组早产儿NEC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SB可缩短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降低NEC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9
作者 肖智辉 李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119-3120,共2页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小于5岁的病毒性腹泻患儿3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组(常规治疗+布拉氏酵母菌,n=92)、双歧杆菌三联活...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小于5岁的病毒性腹泻患儿3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组(常规治疗+布拉氏酵母菌,n=92)、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组(常规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n=113)、联合用药组(常规治疗+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n=114)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63),治疗72 h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4组患者治疗72 h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3.843,P=0.000),其中联合用药组与布拉氏酵母菌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拉氏组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两药治疗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疗效相近,两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儿童 学龄前 布拉氏酵母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春松 张伶俐 +2 位作者 张思思 杨亚亚 朱彩蓉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1期1211-1219,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Cochrane对照试验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目的系统评价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Cochrane对照试验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A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3项研究(患者3 939例),其中22项研究为空白对照,1项为安慰药。21项研究(患者3 534例)采用腹泻发生率作为结局指标进行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预防AAD发生率的疗效优于空白对照[RR=0.47,95%CI(0.42,0.53),I^2=0%]。7项研究(患者523例)采用有效率作为结局指标进行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预防AAD有效率优于空白对照[RR=1.34,95%CI(1.22,1.47),I2=0%]。共12项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ADR),其中9项研究报道无ADR,3项报道了具体ADR,最常见的ADR为皮疹、口干、胃肠道不适和抗菌药物迟发型过敏。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提示,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预防儿童AAD,且不良反应少。但因研究质量及研究样本的局限,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远期高质量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腹泻 抗菌药物相关性/儿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儿童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布拉氏酵母菌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佩红 陈啸洪 +1 位作者 陈冰蓉 李华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儿童哮喘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90例,观察组(布拉氏酵母菌)94例。两组均按GINA方案治疗。观察组联合布拉氏酵母菌1.0/次,每日2次口服,连用4周。采用ELISA法检...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儿童哮喘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90例,观察组(布拉氏酵母菌)94例。两组均按GINA方案治疗。观察组联合布拉氏酵母菌1.0/次,每日2次口服,连用4周。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3组(另设健康组80例)及治疗后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白介素-5(IL-5)、干扰素-γ(IFN-γ)水平。观察其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及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中IL-17、IL-5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及IL-10、IFN-γ水平低于健康组;治疗后两组IL-17、IL-5均下降(P<0.01,P<0.05),IFN-γ、IL-10上升(P<0.01,P<0.05),但观察组上升或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IL-10、IFN-γ与IL-17、IL-5浓度成负相关。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治疗儿童哮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l/Th2细胞因子的偏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细胞因子 布拉氏酵母菌 免疫调节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与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5-1256,共2页
目的分析真菌类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6例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患儿自开始使用抗生素起口服布拉氏酵... 目的分析真菌类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6例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患儿自开始使用抗生素起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250 mg次/,2次/d;对照组仅使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后两组患儿均加用蒙脱石散剂和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AAD发生率、大便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3例(13.04%)患儿发生AAD,对照组9例(34.62%)患儿发生AAD,两组患儿AA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第4 d治疗组日平均大便次数(3.01±0.72)次,对照组(3.84±1.1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AD患儿腹泻持续时间(2.7±1.3)d,对照组AAD患儿腹泻持续时间(4.1±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预防AAD,但临床上规范抗生素的应用,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和补充微生态制剂,是预防和控制AAD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特异性丙酮酸激酶M2基因敲除小鼠研究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步楠 范彦秋 赵春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28-1633,共6页
目的基于肠道特异性丙酮酸激酶M2(PKM2)基因敲除小鼠研究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野生型C57BL/6J小鼠并随机分为PKM2-WT组、PKM2-WT+UC组、PKM2-WT+UC+布拉氏酵母菌组,选择肠道特异性... 目的基于肠道特异性丙酮酸激酶M2(PKM2)基因敲除小鼠研究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野生型C57BL/6J小鼠并随机分为PKM2-WT组、PKM2-WT+UC组、PKM2-WT+UC+布拉氏酵母菌组,选择肠道特异性PKM2基因敲除小鼠并随机分为PKM2-KO组、PKM2-KO+UC组、PKM2-KO+UC+布拉氏酵母菌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UC模型,给予布拉氏酵母菌灌胃干预.比较各组间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肠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及D-乳酸含量、肠黏膜中炎症因子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结果PKM2-WT+UC组的DAI指数、肠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及D-乳酸含量、肠黏膜中TNF-α及IL-1β含量均高于PKM2-WT组,肠黏膜中PKM2、ZO-1、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量低于PKM2-WT组;PKM2-WT+UC+布拉氏酵母菌组的DAI指数、肠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及D-乳酸含量、肠黏膜中TNF-α及IL-1β含量均低于PKM2-WT+UC组,肠黏膜中PKM2、ZO-1、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量高于PKM2-WT+UC组;PKM2-KO+UC+布拉氏酵母菌组肠黏膜中PKM2不表达,DAI指数、肠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及D-乳酸含量、肠黏膜中TNF-α及IL-1β含量均高于PKM2-WT+UC+布拉氏酵母菌组,肠黏膜中ZO-1、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量PKM2-WT+UC+布拉氏酵母菌组.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治疗DSS诱导UC小鼠能够改善肠黏膜病理改变、减轻炎症反应及黏膜屏障损伤,且这一作用与增加PKM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布拉氏酵母菌 丙酮酸激酶M2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对于急性腹泻小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安静 赵正阳 刘丽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究布拉氏酵母菌对急性腹泻小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腹泻小儿,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经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 目的探究布拉氏酵母菌对急性腹泻小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腹泻小儿,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经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d观察组大便次数为(2.74±1.25)次/d,大便性状评分为(1.21±0.38)分,对照组大便次数为(3.61±1.33)次/d,大便性状评分为(1.74±0.63)分;治疗后7d观察组大便次数为(1.79±1.20)次/d,大便性状评分为(0.58±0.20)分,对照组大便次数为(1.90±1.02)次/d,大便性状评分为(0.62±0.18)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3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止泻时间为(75.84±20.03)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止泻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CD3为(63.82±3.19)%,CD4为(41.93±6.83)%,CD8为(30.48±1.57)%,CD4/CD8为(1.53±0.77)与治疗前相比(P>0.05);观察组CD3为(67.87±2.75)%,CD4为(47.39±4.51)%,CD4/CD8为(1.82±0.4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CD8为(26.85±1.93)%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腹泻小儿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可有效减少大便次数,缩短腹泻时间,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急性腹泻小儿 细胞免疫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晓颖 李杨 +1 位作者 王静 谷巍 《广东饲料》 2013年第5期32-34,共3页
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是酿酒酵母的亚种,临床研究证明,其制剂对急性腹泻、抗生素引起的腹泻等疾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对布拉酵母菌作用的作用机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作用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威 李金平 赵宗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8-641,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致病作用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目前已明确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属于I类致癌原。Hp感染不仅可以造成胃十二指肠的疾病,其中高毒...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致病作用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目前已明确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属于I类致癌原。Hp感染不仅可以造成胃十二指肠的疾病,其中高毒力株Hp还有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风险增高[1]。人们对根治Hp越来越重视,但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规范的Hp根治过程,Hp的耐药现象越来越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25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董善增 刘耀婷 +2 位作者 张娟娟 辛凯明 任顺平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987-989,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四联疗法加入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Hp感染患者2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4)和治疗组(n=125)。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胶体果胶铋胶囊100 mg,tid,po;呋喃唑酮片0.1 g,bid,po... 目的探讨标准四联疗法加入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Hp感染患者2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4)和治疗组(n=125)。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胶体果胶铋胶囊100 mg,tid,po;呋喃唑酮片0.1 g,bid,po;阿莫西林胶囊1 g,bid,po;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qd,po。治疗组在同时服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0.25 g,bid,po。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及符合方案集(PP)分析两种方法综合评价两组用药对Hp根除率的影响。结果 ITT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Hp感染根除率分别为89.52%,96.00%;PP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Hp感染根除率分别为90.00%,97.39%。两种分析结果均表明,治疗组比对照组Hp根除率均显著提高(均P<0.05)。治疗组恶心、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或P<0.01)。结论四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能够提高Hp根除率,减少恶心、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四联疗法 感染 幽门螺杆菌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方国兴 胡国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4284-4288,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RRI患儿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两组患儿均接受RRI常规治疗,对...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RRI患儿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两组患儿均接受RRI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维生素D滴剂,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维生素D滴剂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以及随访1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gG、Ig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25-(OH)D_3、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_3、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99,P=0.005)。结论在RRI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维生素D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能有效提高RRI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患儿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儿童 维生素D 布拉氏酵母菌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业军 康淑红 +1 位作者 王萌萌 徐元芹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究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18例RRTI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18例RRTI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及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持续3个月。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口服,持续6周。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水平变化,记录患儿随访1年期间呼吸道感染次数、症状消失时间,评价两种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IgG和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_均<0.05),且观察组患儿血清IgG和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血清IgM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期间,观察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抗生素使用时间、咳嗽时间、发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_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用药依从性良好。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RRTI的安全性较好,可有效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RRTI发作频次,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布拉氏酵母菌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瑞安吉口服液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宋翠领 曹锦芬 +2 位作者 张晓 李丽 张慧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3期3275-3277,3281,共4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瑞安吉口服液对轮状病毒肠炎(RVE)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RVE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儿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病毒...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瑞安吉口服液对轮状病毒肠炎(RVE)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RVE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儿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病毒、补液等治疗,对照组给予瑞安吉口服液,5~12个月5mL/次,2次/d;>12个月5mL/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12个月0.125g/次,1次/d,>12个月0.25g/次,2次/d,温开水冲服,2组均治疗1周后对比评价。2组均采集治疗前后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流式细胞仪测定CD_3^+、CD_4^+、CD_8^+,计算CD_4^+/CD_8^+;采用免疫单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G(IgA、G)。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IL-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_4^+、CD_4^+/CD_8^+高于对照组,CD_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瑞安口服液能够抑制RVE患儿机体炎性因子的表达,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瑞安口服液 轮状病毒肠炎 小儿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