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平台何以赋能市域社会治理——“需求—回应”框架的组织机制分析
1
作者 李忠汉 王文浩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117,共11页
超越平台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单一技术逻辑而深入到组织机制层面,是数字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需求—回应”解释框架,依托典型案例对政府平台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组织机制、效能逻辑及其功能边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为不同... 超越平台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单一技术逻辑而深入到组织机制层面,是数字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需求—回应”解释框架,依托典型案例对政府平台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组织机制、效能逻辑及其功能边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为不同于单一科层制的组织形态,平台赋能市域社会治理呈现出敏锐化感知识别、整体性治理、精准化监督考核的组织机制和“层级优势+平台驱动”的效能逻辑。在此基础上,将市域多层级政府吸纳和归并至一个统一管理的平台组织框架内,通过标准化的“输入—过程—输出”来强化横向部门协作与纵向层级控制,突破科层政府回应迟滞与不足的困境,能够有效提升对复杂市域社会治理环境的回应性。需要注意的是,平台组织并非完全独立的存在,其有效运作依赖于科层组织和制度安排。因此,需要在平台逻辑和科层逻辑的互构中长效化提升平台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平台 市域社会治理 “需求—回应” 组织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的拓扑模式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文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数字时代催生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拓扑模式。数字的拓扑性和不断走向拓扑化,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拓扑性市域社会,在尝试探索市域社会的善治时,注定不能忽视与拓扑性市域社会现实情境相符的拓扑模式。在拓扑模式下,拓扑既为数字的特性,又为治... 数字时代催生了市域社会治理的拓扑模式。数字的拓扑性和不断走向拓扑化,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拓扑性市域社会,在尝试探索市域社会的善治时,注定不能忽视与拓扑性市域社会现实情境相符的拓扑模式。在拓扑模式下,拓扑既为数字的特性,又为治理的工具,同时亦将数字看作治理本体并视之为人性化的有机生命体。拓扑模式的治理逻辑线由“数字的拓扑性”、由此衍生的“拓扑性市域社会”以及二者关联之下的“拓扑的物理性质和作为治理工具(理念)”共同生成。拓扑模式治理以数字本体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遵从数字本体的本质特性变化而及时调整,旨在从根本上克服治理模式经常滞后于社会变化的结构性矛盾,建构与数字化市域社会形态高度匹配的变迁式社会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市域社会治理 拓扑性 共同体 本体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的宏观分析框架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波 周其鑫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1,共8页
市域治理作为省域治理与县域治理之间的枢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承上启下功能。“TOE-SC”框架在“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的基础之上融入了党建引领与制度规范双重因素,从而形成更具本土性的分析框架,以从宏观层面... 市域治理作为省域治理与县域治理之间的枢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承上启下功能。“TOE-SC”框架在“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的基础之上融入了党建引领与制度规范双重因素,从而形成更具本土性的分析框架,以从宏观层面上把握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的整体逻辑。在此框架之下,党建引领、生态重塑、技术赋能、组织优化与制度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场域相互耦合的知识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TOE-SC 党建引领 制度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功能定位、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阿力木·沙塔尔 林星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立法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各地对于市域社会治理的立法还在探索之中,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存有功能定位不确定、立法模式尚未形成共识的问题。从现实需求和基础理论出发,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应选择促进型,... 立法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各地对于市域社会治理的立法还在探索之中,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存有功能定位不确定、立法模式尚未形成共识的问题。从现实需求和基础理论出发,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应选择促进型,构筑“全域综合性立法为主,单域集合性立法为辅”的复合型立法模式,以地方特色与共性经验相融合的立法路径,实现更高效引领和保障市域社会治理的目标,为市域社会治理地方立法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地方立法 促进型法 地方特色与共性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人工智能+”市域社会治理应用场景创新工作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元竹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7,共16页
基于当前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状况以及人类历史技术进步基础上的城市演化与社会治理创新规律,我国需要在市域社会治理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创新。当前,推动数字变革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需加快创新人工智能在市域... 基于当前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状况以及人类历史技术进步基础上的城市演化与社会治理创新规律,我国需要在市域社会治理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创新。当前,推动数字变革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需加快创新人工智能在市域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场景及相关数据和算力研究,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大模型开发,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技术引领。尤其是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开发适合于市域社会治理的垂直模型,使“人工智能+”落地市域社会治理领域,进一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人工智能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希晖 吕林 邢祥娟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8-114,共7页
市域社会治理是衔接国家治理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枢纽。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国家审计通过鉴证、评价、揭示、问责、整改、公开、建议、预警八项机制,协同发挥“经济体检”作... 市域社会治理是衔接国家治理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枢纽。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国家审计通过鉴证、评价、揭示、问责、整改、公开、建议、预警八项机制,协同发挥“经济体检”作用,可以维护民主法治、防范治理风险,影响治理体制现代化、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这三个子层面,进而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水平与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作用机制 作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逻辑、挑战与实践路径
7
作者 邢源恒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0,共10页
社会信用治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探寻信用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为信用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社会信用治理将突破传统市域社会治理的治理结构分散、长效治理机制缺失以及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等困... 社会信用治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探寻信用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为信用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社会信用治理将突破传统市域社会治理的治理结构分散、长效治理机制缺失以及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等困境。面对社会信用制度保障不健全、权利保护不到位以及平台标准有待完善的挑战,提出加强信用治理联动机制建设、积极转换社会信用治理方式、打造市域社会信用治理平台等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11
8
作者 陈成文 陈静 陈建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50,I0003,共11页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积极探索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径,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提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市域社...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积极探索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径,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提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种以设区的城市区域为空间范围,以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公民为社会治理主体,以党建、法律、道德、心理、科技、民规民约为社会治理手段,以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内容,以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行动目标,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制度目标的整体性社会发展过程。在实践层面上,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践行市域社会治理的理念、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就必须践行"铸魂""民本""协同""融合""服务""创新"六大理念。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一建五治",坚持党建引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心治与智治并举。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提升风险防控、舆论导控、群众工作、破解难题、资源整合、信息处理等六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自治 法治 德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热点及展望
9
作者 王守强 冉鑫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市域社会治理”为篇名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借助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对目前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研究热点包括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政治引领...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市域社会治理”为篇名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借助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对目前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研究热点包括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政治引领、参与主体、法治保障和智能化。在未来研究中,需要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深化理论研究,加强跨界交流和丰富研究方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CITESPACE 热点及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域社会治理的风险防控能力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成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0,共6页
市域社会治理的风险防控能力是指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在风险事件发生前,通过收集、研判、识别各类风险信息及时干预、消除风险因素,规避风险事件发生的防范能力,以及在风险事件发生后,通过筛选、整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及时预警、化解风险... 市域社会治理的风险防控能力是指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在风险事件发生前,通过收集、研判、识别各类风险信息及时干预、消除风险因素,规避风险事件发生的防范能力,以及在风险事件发生后,通过筛选、整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及时预警、化解风险事件,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的预测、预防、预警与控制能力。它具体包括风险预测能力、风险预防能力、风险预警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是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科学构建市域社会治理风险防控能力的测量指标体系,是坚持社会治理效果导向的必然要求。要科学构建市域社会治理风险防控能力的测量指标体系,就必须考虑风险防控效果测量指标设计的科学化程度、风险防控系统建设的完备化程度、风险防控人才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要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风险防控能力,就必须做到"三个注重":一是要注重完善市域社会治理风险防控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注重加强市域社会治理风险防控的主体能力建设;三是要注重打造市域社会治理风险防控的责任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风险防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的问题导向、结构功能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84
11
作者 杨磊 许晓东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9,共11页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呈现理念升华、体系完善、能力提升、工具创新与效能增加的总体特征,实现了基层政权稳定性和治理有效性的统一。随着国家治理的演进和城乡社会的转型,基层社会治理既需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客观需要,又要突破"低组织...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呈现理念升华、体系完善、能力提升、工具创新与效能增加的总体特征,实现了基层政权稳定性和治理有效性的统一。随着国家治理的演进和城乡社会的转型,基层社会治理既需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客观需要,又要突破"低组织化""碎片化""悬浮化""内卷化"等困境。市域社会治理是以设区的市为治理单元,覆盖农村、联结城乡的一种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态,包含纵横协调的治理体制、以城市为依托的治理界面以及新技术支撑的治理工具等结构,具有以城带乡和基层再组织化、驱动"决策-执行"统一、弥合治理碎片化张力的基本功能。市域社会治理应处理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协调、治理层级提升和治理重心下移以及党政统合和多元共治等三组关系,以市的较强统筹能力建立纵向秩序贯通和横向秩序扩展机制,赋予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治理机制,以法治化、智能化激发社会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治理能力 多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结构优势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阳 熊万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87,共7页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对解决当前基层治理实践中存在的结构短板问题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是对宏观国...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对解决当前基层治理实践中存在的结构短板问题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是对宏观国家治理与微观基层治理之间存在的治理枢纽的补强。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结构性优势、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性优势以及协调区域发展的整体性优势,对于破解县域治理和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困境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构建连续贯通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市域视野下的新型市县关系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治理 治理现代化 治理体系中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机制研究--来自中国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试验 被引量:26
13
作者 楚尔鸣 唐茜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基于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准自然试验,在综合测度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指数的基础上,运用2005—2020年2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多期DID实证分析,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与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关系。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升市域的社... 基于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准自然试验,在综合测度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指数的基础上,运用2005—2020年2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多期DID实证分析,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与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关系。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升市域的社会治理能力,与非试点城市相比,试点城市的社会治理能力在平均意义上提升了102%;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信息处理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来提升市域的社会治理能力;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规模大、经济发展好、对外开放水平高的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更为显著。由此,提出了拓展智慧城市应用领域、疏通传导渠道、注重因地制宜、强化信息安全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建设 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信息技术 资源配置 多期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 被引量:27
14
作者 陈成文 陈建平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30,共9页
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就必须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组织有助于推动科学决策、完善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公民自治。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困... 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就必须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组织有助于推动科学决策、完善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公民自治。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困境在于“契合度偏差”,即与社会组织发展息息相关的价值认知、运行监管、组织能力和资源支持尚未能很好地契合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需求。要走出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契合度偏差”困境,就必须优化制度环境,从价值认知、监管制度、能力建设、资源支持等方面下功夫,使社会组织成为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充满活力的市域社会治理参与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市域社会治理 实践困境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0
15
作者 谢小芹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4,共9页
"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县域是链接中央和地方、国家和社会的关键环节,县域治理在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郡县治,天下安"的传... "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县域是链接中央和地方、国家和社会的关键环节,县域治理在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郡县治,天下安"的传统命题遭遇解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命题的提出恰逢其时。当前社会治理中市域逐渐替代县域,成为中央和地方的"链接链"和"稳固带",市域社会治理在领域治理、跨域治理的基础上实现了统筹治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始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城市大脑"。基于宏观、中观和微观思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可以在理念、目标、机制和手段等层面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构建出一幅"村(社区)域-镇(乡、街道)域—县域—市域—省域—国家域"的迭代治理谱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韧性治理 社会矛盾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建构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0
16
作者 许晓东 芮跃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131,共7页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体现。市域社会治理从概念提出到试点推进的时间非常短暂,它既存在理论支撑薄弱问题,又存在实践探索缺乏经验借鉴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市域社会...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体现。市域社会治理从概念提出到试点推进的时间非常短暂,它既存在理论支撑薄弱问题,又存在实践探索缺乏经验借鉴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市域社会治理的主体构成与功能定位、工作布局与职责界定、方式融合与技术支撑三个方面,试图弄清楚"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三个结构性问题。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理顺主体间关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二是聚焦解决突出问题,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三是增强"智治"支撑,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 国家治理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的行动逻辑与思维转向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陈成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63,共8页
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来看,在市域社会治理中,党组织、政权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等行动主体通过“转译链接”所呈现的动态过程即是市域社会治理的主体结构关系。在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各行动主体在主体结构... 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来看,在市域社会治理中,党组织、政权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等行动主体通过“转译链接”所呈现的动态过程即是市域社会治理的主体结构关系。在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各行动主体在主体结构中的位置及其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决定了它们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不同行动逻辑:党组织的行动逻辑是意识形态机制;政权组织的行动逻辑是权力机制;群团组织的行动逻辑是协商机制;经济组织的行动逻辑是交换机制;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是自组织机制;自治组织的行动逻辑是认同机制。从不同行动主体的行动逻辑来看,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格局,关键在于实现从“主客体关系”到“主体间性关系”的市域社会治理思维转向,这种思维转向必然要求市域社会治理必须牢固树立“协同”这一核心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行动逻辑 思维转向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嘉兴市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吴结兵 崔曼菲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51,共9页
城市化叠加数字化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现实背景。城市治理规模的扩大、人口的集聚性和异质性,对市域社会治理统筹协调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社会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数字化改革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现实路... 城市化叠加数字化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现实背景。城市治理规模的扩大、人口的集聚性和异质性,对市域社会治理统筹协调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社会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数字化改革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现实路径。论文基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挑战,剖析数字化改革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统筹协调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社会整合能力的内在逻辑,并以嘉兴市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化改革赋能市域社会治理实践成效,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市域社会治理的二元性能力特征,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数字化 治理能力 科技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志立 刘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1,共9页
数字化改革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引入技术嵌入理论与数字治理理论构建分析框架,探寻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实现数字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理论准备。要突破数字技术嵌入市域社会治理在制度安排... 数字化改革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引入技术嵌入理论与数字治理理论构建分析框架,探寻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实现数字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理论准备。要突破数字技术嵌入市域社会治理在制度安排、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干部能力、部门协作、应用场景等领域面临的现实梗阻,应在数字技术与市域社会治理有效融合的实践中,坚持党建引领改革,打造多元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立数字治理制度,健全数字化改革标准规范体系;完善改革运行机制,做好全过程评价监督推广保障;培养数字思维理念,全方位提升干部数字治理能力;加大改革系统集成,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完善多跨场景应用,建立民意回应的综合平台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数字化改革 数字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共治策略研究--基于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植民 毛胜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71,共8页
多元共治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前提和基础。福克斯和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与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共治不仅具有较高的契合性,而且对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后现代... 多元共治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前提和基础。福克斯和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与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共治不仅具有较高的契合性,而且对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视角来看,当前市域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仍存在公共能量场发育不完全、话语形式选择偏差和话语的正当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借鉴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推动并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可以从通过赋权赋能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共治的公共能量场、根据政策情境选择好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共治的话语形式、在互信的基础上坚守话语的正当性等方面进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多元共治 话语理论 公共能量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