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联合硫鸟嘌呤核苷酸血药浓度监测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夏泉 黄燕 +5 位作者 汪燕燕 许杜娟 胡乃中 胡静 梅俏 陈飞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02-308,共7页
目的: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联合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血药浓度监测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采用PCR扩增、焦磷... 目的: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联合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血药浓度监测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采用PCR扩增、焦磷酸基因测序法技术检测其TPMT基因第7外显子G460A和第10外显子A719G的2个多态性位点;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红细胞(RBC)中6-TGNs浓度。结果:15例患者TPMT*3基因均为野生型,未发现突变;首次检测的6-TGNs浓度为 147.31~875.26 pmol/L(8×10^8)RBC,服用相同剂量的患者个体差异较大。结论:TPMT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预测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骨髓毒副作用,6TGNs浓度测定有助于药物剂量的调整,两者联合应用可为接受硫唑嘌呤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 硫鸟核苷酸血药浓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MP治疗个体化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葛健 夏瑞祥 +3 位作者 杨明珍 夏海龙 王永庆 曾庆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基因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TPMT酶活性,对使用6-MP和甲氨蝶呤(MTX)维持化疗的69例成人ALL患者,监测化疗药物的临床和血液学毒性。结果 69例成人ALL患者中有4例酶活性较低的TPMT*1/*3C杂合子,未发现TPMT*2、TPMT*3A、TPMT*3B。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后,TPMT酶活性较治疗前上升。TPMT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观察到的临床药物毒性反应相近,但前者维持治疗期间6-MP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后者[42.17 mg/(m2·d)和69.36 mg/(m2·d),P<0.01]。结论 TPMT基因多态性对6-MP治疗的药物毒性有实质性影响。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前监测TPMT基因型和活性,有助于减少6-MP药物不良反应,实现临床治疗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 基因多态性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葛健 夏瑞祥 +5 位作者 卜丽佳 左艳 左莉 周青 汪渊 曾庆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及健康汉族人群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方法从78例成人ALL患者和154例健康汉族人外周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 目的研究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及健康汉族人群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方法从78例成人ALL患者和154例健康汉族人外周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TPMT2、TPMT3A、TPMT3B和TPMT3C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在成人ALL患者和健康汉族人中仅检测到6例TPMT3C杂合子,没有检到TPMT2、TPMT3A和TPMT3B。成人ALL患者TPMT总的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1.28%)与健康汉族人群(1.30%)相近。结论TPMT3C可能是中国成人ALL和健康汉族人群最主要的突变型等位基因,预先检测TPMT基因型对使用巯嘌呤类药物治疗的中国成人ALL患者有临床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遗传学 甲基转移 多态现象(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探讨
4
作者 马晓莉 朱平 +3 位作者 胡亚美 吴敏媛 李志刚 卜定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8-463,共6页
建立以PCR为基础的位点特异性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SNaPshot定点的序列分析等方法 ,并结合DNA直接测序检测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基因的 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在实验过程中还探讨基因... 建立以PCR为基础的位点特异性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SNaPshot定点的序列分析等方法 ,并结合DNA直接测序检测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基因的 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在实验过程中还探讨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方法学 ,比较几种方法的可信度、可行性及其优劣。研究结果显示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能准确地检测TPMT基因外显子区的SNP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能快速筛选出TPMT第 5和第 10外显子区的SNP ,但不能检测出第 7外显子的SNP ;位点特异性PCR不能检测出TPMT基因外显子区的SNP ,SNaPshot定点的序列分析检测TPMT基因外显子和启动子区的SNP准确率高。通过比较几种SNP检测方法后获得的结论是 ,TPMT基因SNP位点的检测应根据标本量和实验条件首选限制性酶切消化法、DNA测序或SNaPshot定点序列分析 ,有时一种技术不能完全满足检测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 甲基转移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硫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不良反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笑春 熊晖 +3 位作者 熊磊 苏丹 辛华雯 李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37-1043,共7页
目的:探讨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表型和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50例肾移植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的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 目的:探讨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表型和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50例肾移植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的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TPMT*2、*3A、*3B和*3C四种基因型,分析TPMT活性和基因多态性与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30例(20%)患者由于发生了不良反应而停用AZA或减少了AZA的用量,其中12例患者发生了血液毒性,另外18例发生了肝脏毒性。将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红细胞TPMT活性范围为16.63~68.25 U,平均为(38.43±11.59)U。发生了血液毒性的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平均为(24.16±9.84)U,明显低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P=0.0003)。另外18例发生了肝脏毒性的患者TPMT活性离散度较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本研究未发现TPMT活性缺乏者。共发现7例(4.7%)TPMT*3C杂合子患者,这7例患者均为TPMT中等活性13.04~19.21 U,平均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 甲基转移活性 基因多态性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在嘌呤类药物代谢中的作用及其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凡 许景峰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4期493-495,共3页
对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在巯嘌呤类药物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其活性水平与药物活性物质在体内的浓度与药效、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关系、酶活性多态性种族差异及基因遗传多态性关系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及个体化... 对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在巯嘌呤类药物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其活性水平与药物活性物质在体内的浓度与药效、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关系、酶活性多态性种族差异及基因遗传多态性关系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 遗传多态性 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毒副作用及其与TPMT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谢茜 肖剑文 +5 位作者 宪莹 苏庸春 温贤浩 管贤敏 肖莉 于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7-781,共5页
目的:观察CCLG-08方案中含有巯嘌呤的巩固和维持阶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简称急淋。患儿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检测急淋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多态性,研究其... 目的:观察CCLG-08方案中含有巯嘌呤的巩固和维持阶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简称急淋。患儿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检测急淋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多态性,研究其与巯嘌呤相关药物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观察急淋患儿巩固和维持阶段发生的以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减少、肝脏损害为主的毒副作用;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和时间飞行质谱技术检测TPMT基因G238C、G460A、A719G多态性。结果:急淋患儿巩固化疗阶段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减少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发生率是19.35%(n=24);维持治疗1个月以上,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减少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发生率是13.82%(n=13),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是10.64%(n=10);维持治疗Ⅰ和Ⅱ组急淋患儿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和肝损害发生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没有发现急淋患儿TPMT基因型与其巯嘌呤相关毒副作用间的相关性。结论:研究显示急淋患儿可以良好耐受CCLG-08方案中的巩固和维持治疗;汉族急淋患儿TPMT基因G238C、G460A、A719G位点总突变率为0.67%;研究没有发现急淋患儿巯嘌呤相关的白细胞减少和肝脏损害与TPMT基因型的相关性;CCLG-08方案维持治疗Ⅰ组(连续服用巯嘌呤)较之维持治疗Ⅱ组(连续服用3周间断1周)不会导致更多和更严重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以及肝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药物毒副作用 甲基转移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接酶反应检测硫唑嘌呤基因多态性及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梁欣 张亚同 +5 位作者 程刚 胡欣 孙迎琪 杨晨 李可欣 孙春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建立并探讨基于连接酶反应检测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分型分布的新方法。方法:建立多重PCR/连接酶检测方法检测TPMT基因多态性,并对50份健康志愿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本方法可靠、迅速,自动... 目的:建立并探讨基于连接酶反应检测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分型分布的新方法。方法:建立多重PCR/连接酶检测方法检测TPMT基因多态性,并对50份健康志愿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本方法可靠、迅速,自动化程度高。研究未发现导致TPMT酶活性降低的基因型*2,*3A,*3B和*4,TPMT*3C仅发现2例杂合子。结论:本文建立的基因分型技术可为TPMT基因型检测提供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 连接检测反应 硫唑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对巯嘌呤类药物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谢偲 岳丽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7期818-824,共7页
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巯嘌呤类药物在体内代谢,最终造成药物疗效和毒性差异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单一药物代谢酶或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不完全相关,而多基因分析可能更好地解释患者对该药的不耐受原因。本... 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巯嘌呤类药物在体内代谢,最终造成药物疗效和毒性差异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单一药物代谢酶或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不完全相关,而多基因分析可能更好地解释患者对该药的不耐受原因。本文介绍了多种与巯嘌呤类药物有关的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情况,同时就其代谢特点及与该药敏感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药物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与硫唑嘌呤所致毒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舒崖清 王玉鸽 +4 位作者 黄艳露 李蕊 陆正齐 胡学强 邱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561,共6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巯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突变与硫唑嘌呤(AZA)所致的毒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2年至201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24例患者(包括13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巯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突变与硫唑嘌呤(AZA)所致的毒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2年至201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24例患者(包括13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和89例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给予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AZA口服(25~100 mg/d),观察2个月后出现的毒副反应情况;同时采用PCR-SNa Pshot方法检测224例患者4种常见的TPMT突变等位基因TPMT*2(G238C)、TPMT*3A(A719G/G460A)、TPMT*3B(G460A)、TPMT*3C(A719G),比较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的基因突变率,以及观察服用AZA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224例患者中TPMT*3C杂合子患者共9例(其中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4例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野生型基因纯合子共215例(其中130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85例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未检测到TPMT*2、TPMT*3A、TPMT*3B型突变。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率(3.7%)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率(4.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30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中有16例出现毒副反应,其中11例肝脏毒性、4例血液毒性、1例肝脏及血液毒性;5例TPMT*3C杂合子患者服AZA后均出现毒副反应(5/5),而基因纯合子的脱髓鞘患者服AZA后出现毒副反应发生率为8.8%(11/125)。【结论】TPMT*3C杂合子突变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服用AZA具有更高的毒副反应风险。对于需服用AZA的患者在服药前检测TPMT基因是非常有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硫唑 甲基转移 毒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硫鸟嘌呤与6-巯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厚玉姣 赵丽 +1 位作者 刘祥鑫 马云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2-626,共5页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如今已取得较好的治愈率,然而患儿仍面临很大的复发风险。研究发现,巯嘌呤类药物作为持续治疗的一部分是防止复发的关键。通常6-巯嘌呤(6-MP)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6-硫鸟嘌呤(6-TG)...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如今已取得较好的治愈率,然而患儿仍面临很大的复发风险。研究发现,巯嘌呤类药物作为持续治疗的一部分是防止复发的关键。通常6-巯嘌呤(6-MP)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6-硫鸟嘌呤(6-TG)仅用于强化治疗部分,在治疗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最佳的选药方案。为探究6-TG是否比6-MP更适用于儿童ALL治疗,本文就其相关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 6-硫鸟 硫鸟核苷酸 甲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等植物中嘌呤生物碱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晨阳 金基强 +1 位作者 姚明哲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4,共8页
咖啡碱等嘌呤生物碱分布于自然界多种植物中,由于过量摄入咖啡碱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因此对嘌呤碱代谢进行调控,培育低咖啡碱植物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嘌呤生物碱在不同属种植物中的分布、生物合成与降解的主要路径及非主要... 咖啡碱等嘌呤生物碱分布于自然界多种植物中,由于过量摄入咖啡碱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因此对嘌呤碱代谢进行调控,培育低咖啡碱植物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嘌呤生物碱在不同属种植物中的分布、生物合成与降解的主要路径及非主要路径、参与嘌呤碱代谢的酶及相应编码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并对培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代谢 甲基转移 基因 低咖啡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TL基因家族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晶 谭耀 +4 位作者 李德爽 黄建国 杨智茹 谷浩 秦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33-838,共6页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METTL)家族属于S-腺苷甲硫氨酸(SAM)依赖酶的超家族,可以甲基化核苷酸、蛋白质和小分子。而METTL蛋白的甲基化修饰不仅在表观遗传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样在RNA修饰下也参与调控多种生物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本...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METTL)家族属于S-腺苷甲硫氨酸(SAM)依赖酶的超家族,可以甲基化核苷酸、蛋白质和小分子。而METTL蛋白的甲基化修饰不仅在表观遗传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样在RNA修饰下也参与调控多种生物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本文综述了METTL家族成员及参与METTL家族成员二聚体形成的N6-甲基腺嘌呤(m6A)RNA甲基转移酶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癌症发生和进展、干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中的作用,并且总结了METTL蛋白在眼科疾病中的影响,为阐明相关眼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样蛋白基因 N6-甲基 眼病 机制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治疗敏感性的新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雷 刘一博 +1 位作者 刘继才 刘云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57-664,共8页
背景与目的: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唯一化疗药。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评价TMZ敏感性的唯一指标。但通过检测MGMT的甲基化程度来评估... 背景与目的: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唯一化疗药。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评价TMZ敏感性的唯一指标。但通过检测MGMT的甲基化程度来评估TMZ的敏感性是不够的,因为目前MGMT检测只是定性检测,而且这种检测只能反映DNA损伤修复的一条通路,而另两条通路的修复情况却没有反映出来。方法:该研究一方面是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对MGMT的甲基化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来探讨另外两条修复通路蛋白N-甲基化嘌呤DNA糖基化酶(N-methylpurine DNA glycosylase,MPG)和人类烷烃羟化酶基因同系物2(alkane hydroxylase gene homolog 2,ALKBH2)的mRNA表达。将MPG和ALKBH2的表达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结果:结合MGMT的甲基化(阳性)和非甲基化(阴性)程度,再把MPG和ALKBH2结合起来评估患者对TMZ的敏感性。三阳性(MGMT非甲基化,MPG阳性和ALKBH2阳性)为化疗抵抗,两阳性为不敏感,两阴性为次敏感,三阴性(MGMT甲基化,MPG阴性和ALKBH2阴性)为最敏感。结合8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检测和生存期,结果与我们的判断结果相吻合,三阴性的患者生存时间最长,三阳性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最短。结论:通过定量检测MGMT同时结合MPG和ALKBH2可以更精准地判断TMZ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O6-甲基DNA甲基转移 N-甲基DNA糖基化 烷烃羟化基因同系物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