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异均衡视域下的区域性学校发展——以南京市栖霞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瞿卫星 吴亮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24,共4页
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生源、师资和校园文化是困扰校长们的主要问题。差异均衡理论是以基础教育的"基础"为底线,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注重学校内涵发展的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生源、师资和校园文化是困扰校长们的主要问题。差异均衡理论是以基础教育的"基础"为底线,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注重学校内涵发展的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它不只是着眼于差异的消弥,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差异的特色来研究基础教育的发展。差异均衡视野下的区域性学校发展的路径有外求式、合作式和内生式三种形式。底线内生式发展是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科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均衡 区域性学校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执行器载荷差异储能均衡系统特性
2
作者 梁涛 权龙 +2 位作者 冯克温 王永进 郝云晓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9,共7页
针对阀控多执行器复合作业系统节流损失大、动势能浪费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多执行器载荷差异储能均衡原理。首先对多执行器系统功率分配特性进行分析,明确了载荷差异产生节流损失的原因是动力源压力与最大负载相匹配,导致其他执行器控... 针对阀控多执行器复合作业系统节流损失大、动势能浪费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多执行器载荷差异储能均衡原理。首先对多执行器系统功率分配特性进行分析,明确了载荷差异产生节流损失的原因是动力源压力与最大负载相匹配,导致其他执行器控制阀产生过大的压力损失。然后建立了载荷储能均衡液压挖掘机联合仿真模型。并设计电液储能单元控制各执行器进油腔的压力相等,从而消除执行器载荷差异造成的节流损失。在动臂、铲斗同时动作时,与流量匹配系统相比,所提系统节流损失降低达75%,系统效率提升39%;同时,电液储能单元实现了传统压力补偿器的压差调控功能,显著提升了系统运行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控多执行器系统 载荷差异均衡 能量回收 节流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十大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程度非均衡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鹏 罗艳 于渤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62-66,共5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十大城市群日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群的发展。通过建立多层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十大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进行了非均衡差异研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十大城市群日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群的发展。通过建立多层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十大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进行了非均衡差异研究,发现各大城市群之间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均衡性差异,并从综合集成分区的层面和经济一体化的层面给出了缩小非均衡性差异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一体化 均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的灰色综合评价与非均衡差异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生鹏 曾鹏 孙永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8,共8页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因此,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十...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因此,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估及比较,研究发现,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领先型集团、挑战型集团、追赶型集团、后进型集团的非均衡区域差异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短四大集团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非均衡差异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 灰色综合评价 均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工业竞争力非均衡差异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邹莉娜 鲁皓 赵梅链 《经济与管理》 2006年第5期28-30,共3页
对西部10个省级区域的工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发现,西部地区出现非均衡发展,四川、云南、重庆和陕西的工业竞争能力的综合得分较高,均为老工业基地,较强的区域也存在非均衡差异;宁夏、甘肃、贵州、青海、西藏以及新疆的工业竞争力弱,属... 对西部10个省级区域的工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发现,西部地区出现非均衡发展,四川、云南、重庆和陕西的工业竞争能力的综合得分较高,均为老工业基地,较强的区域也存在非均衡差异;宁夏、甘肃、贵州、青海、西藏以及新疆的工业竞争力弱,属于内陆高原省区,工业经济规模小,工业化程度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发展规划,以带动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差异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及非均衡差异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吴玉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3-119,共7页
通过构建工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工业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评估、先后排序与集团划分,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因子主要有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与市场化程度、资源组织供给能力、经济绩效... 通过构建工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工业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评估、先后排序与集团划分,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因子主要有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与市场化程度、资源组织供给能力、经济绩效与管理能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特殊因子——资信与抗风险能力、产品竞争力等6个方面;中国大陆31个区域的工业竞争力呈现出四大集团的非均衡区域差异分布。据此,各区域必须相应采取不同战略措施,以提高其工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工业竞争力 均衡差异 评估指标 因子分析 实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非均衡差异及其相关社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分析法学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演化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曾鹏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48,共15页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中华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通过构建由地方立法、诉讼、律师和地方法学教育等4方面组成的中国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实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分...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中华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通过构建由地方立法、诉讼、律师和地方法学教育等4方面组成的中国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实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中国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估与比较,将中国31个省域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分为领先型、挑战型、追赶型和后进型4个集团,并通过采用灰色相关度分析的方法,将4项法律指标分别与人均GDP、城市化、城乡差距、教育指数等4项社会指标进行灰色相关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域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是极端不均衡的。在中国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各法律指标的相关社会影响中,影响的效果从强到弱的排序依次是人均GDP、城市化、城乡差距、教育指数。从各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层面和影响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各个因素层面出发,我们应采取缩小我国各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非均衡差异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法制现代化进程 主成分 层次聚类 灰色相关度 均衡差异 社会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均衡指数的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梦植 吴成国 +2 位作者 王晓宇 张礼兵 喻海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5,共8页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深化水资源空间均衡理论及方法研究,从水资源供需两端出发选取相关指标构建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体系,运用五元联系数方法评价供需两侧的发展水平,依据评价结果采用均衡差异度公式和均衡协调公式计...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深化水资源空间均衡理论及方法研究,从水资源供需两端出发选取相关指标构建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体系,运用五元联系数方法评价供需两侧的发展水平,依据评价结果采用均衡差异度公式和均衡协调公式计算供需两侧的均衡差异关系和均衡协调关系,最后将差异度结果与协调度结果进行加权运算得到区域的空间均衡程度评价值,进而构建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模型。将上述模型应用于2009—2018年的安徽省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中,结果表明:①安徽省南北均陷入不同态势的水资源空间失衡状态;②合肥的差异度评价低于皖北,但其协调度评价则优于皖北,且合肥的供给侧评价值亦优于皖北,说明皖北因为供给侧长期受限影响了需求侧指标的进一步发展,亟待调水改善状况。综上,论文从状态及数量两个角度进行空间均衡状态评价,并提出公式将二者耦合为空间均衡指数,较以往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更加深入,且能判断出失衡类型以及提供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空间均衡 均衡协调度 五元联系数 均衡差异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共同富裕的法治保障——基于收益分配权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姚子健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促进共同富裕须加强法治保障。相关法律主要以确立并对不同主体基于基础权利/权力产生的收益分配权加以调整的方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根据主体间性理论,不合理的负向差异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中央与地方、国家内部各区域、国家... 促进共同富裕须加强法治保障。相关法律主要以确立并对不同主体基于基础权利/权力产生的收益分配权加以调整的方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根据主体间性理论,不合理的负向差异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中央与地方、国家内部各区域、国家与国民、国民与国民之间,须通过收益分配权加以调整。在国民层面,对国民基于产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居住权、文化权、环境权、交通权,以及健康权产生的收益分配权进行均衡性调整,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国家层面,对国家基于征税权产生的收益分配权进行均衡性调整,明确国家税收管辖权,针对数字劳动者征税;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均衡划分税收收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引导利益有序流动,由此完善分配理论与分配制度,助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益分配权 主体间性 差异均衡 征税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营改增”对电信业的税负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前林 何伦志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2,共4页
随着"营改增"在与电信业经营模式相类似的邮政业中的成功试点,电信业也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本文对电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作了简要介绍,利用税负无差异均衡点抵扣率分析"营改增"下电信业... 随着"营改增"在与电信业经营模式相类似的邮政业中的成功试点,电信业也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本文对电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作了简要介绍,利用税负无差异均衡点抵扣率分析"营改增"下电信业税负变化趋势,然后在分析电信业实施"营改增"中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纳税筹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业 营改增 差异均衡点抵扣率 税负 纳税筹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曾鹏 朱玉鑫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1,共7页
通过建立生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进行多层次的比较研究。认为在微观层面,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生态发展影响巨大,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生态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在中观层面,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生态发展路径相似,但是没有... 通过建立生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进行多层次的比较研究。认为在微观层面,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生态发展影响巨大,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生态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在中观层面,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生态发展路径相似,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联动,造成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在宏观层面,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水平直接关系我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程度,国家对大城市群的定位不同,不同的战略定位影响其生态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异;无论城市群内部还是城市群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尽快缩小各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努力提高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生态发展能力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从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的综合层面和影响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的各个因素层面分别提出了缩减生态发展状况非均衡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发展状况 均衡差异 中国十大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鹏 朱玉鑫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17-120,共4页
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在促进中国城市群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通过建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 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在促进中国城市群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通过建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与经济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发展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异,且城市群之间非均衡性差异明显,并认为尽快采取措施缩小各城市群间的发展差距,保持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下增强欠发达地区城市群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能力是目前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生态与经济协调度 均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学研究水平省域空间分布规律的若干问题研究——基于CSSCI(1998-2009)收录法学期刊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鹏 杨莎莎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2年第12期52-61,共10页
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CSSCI收录过的法学期刊及其收录年度的载文数量、作者省域分布等分省域进行空间计量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准确反映中国各省域法学研究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法学期刊之间的水平差距明显,具有区域特点;区域... 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CSSCI收录过的法学期刊及其收录年度的载文数量、作者省域分布等分省域进行空间计量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准确反映中国各省域法学研究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法学期刊之间的水平差距明显,具有区域特点;区域间法学研究水平呈现出极不均衡的态势,法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直接影响着法学研究水平;法学研究水平省域空间变化呈现出自西向东、自南向北的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 法学研究水平 法学期刊 CSSCI 法学博士/硕士点 均衡差异 空间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