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腺癌中差分化细胞群和肿瘤出芽相关性及MUC1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杨路路 苟思琪 +2 位作者 张前 王劲松 黄文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癌中差分化细胞群(poorly differentiated clusters,PDC)与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s,TB)之间的关系,以及MUC1在PDC和TB中的表达,探讨结直肠腺癌中PDC和TB的相关性,阐明两者的生物学特征。方法:183例结直肠腺癌中PDC的... 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癌中差分化细胞群(poorly differentiated clusters,PDC)与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s,TB)之间的关系,以及MUC1在PDC和TB中的表达,探讨结直肠腺癌中PDC和TB的相关性,阐明两者的生物学特征。方法:183例结直肠腺癌中PDC的识别和分级采用HE染色下观察,TB的识别和分级采用CK免疫组化染色,MUC1在PDC与TB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结果:183例结直肠腺癌中,PDC的检出率为56.8%(104/183),肿瘤内出芽(intratumoural budding,ITB)的检出率为54.1%(99/183),肿瘤浸润前沿出芽(peritumoural budding,PTB)检出率为62.3%(114/183)。结直肠腺癌中PDC与ITB、PDC与PTB的检出率均呈正相关(P <0.001);结直肠腺癌中PDC分级与PTB分级呈正相关(P <0.05),而与ITB的级别无关(P> 0.05);在瘤体主体MUC1主要呈腔缘和(或)胞质表达,而在PDC和TB中MUC1呈反向表达模式即(inside-out,I/O)模式,MUC1在PDC、ITB和PTB中反向表达率分别为55.8%、58.6%和54.4%。结论:结直肠腺癌中PDC和TB密切相关,特别是与PTB有关,提示两者生物学行为具有密切相关性;MUC1在PDC和TB中的反向表达模式提示两者具有微乳头状癌特征,可能是微乳头状癌发生过程中的不同形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差分化细胞群 肿瘤出芽 MUC1 微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差分化细胞群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彭辉 张志发 +2 位作者 朱贤强 张潇涵 秦海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7-821,共5页
背景与目的:基于分化程度的组织学分级在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上存在局限性,寻找更多的形态学指标将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和分层管理提供更多依据。探讨结直肠腺癌差分化细胞群(poorly differentiated clusters,PDC)与临床病理学参... 背景与目的:基于分化程度的组织学分级在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上存在局限性,寻找更多的形态学指标将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和分层管理提供更多依据。探讨结直肠腺癌差分化细胞群(poorly differentiated clusters,PDC)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腺癌标本101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7例,年龄29~86岁,中位年龄62岁,肿瘤大小1.5~9.0 cm,平均4.5 cm,左半结肠癌42例,右半结肠癌21例,直肠癌38例。在光镜下观察H-E切片中结直肠腺癌PDC数量并进行分级,分析PDC分级与结直肠腺癌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01例结直肠腺癌患者中,PDC分级G1级为42例(41.6%),G2级为29例(28.7%),G3级为30例(29.7%)。结直肠腺癌中PDC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血管侵犯、神经侵犯、远处转移分期及肿瘤芽(tumor budding,TB)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PDC与结直肠腺癌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DC有可能是继TB之后的另一个比传统组织学分级更为有效的预后指标。识别和评估结直肠腺癌中PDC分级可以更好地预测结直肠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从而更加准确地指导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差分化细胞群 肿瘤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差分化细胞群中EZH2、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果 杨迷玲 +2 位作者 徐宪伟 徐小艳 杨金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0-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EZH2、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差分化细胞群(pooly differentied cluster,PDC)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在结直肠腺癌PDC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结直肠腺癌中PDC的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ZH2... 目的探讨EZH2、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差分化细胞群(pooly differentied cluster,PDC)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在结直肠腺癌PDC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结直肠腺癌中PDC的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ZH2和β-catenin蛋白在PDC中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结直肠腺癌PDC中EZH2蛋白高表达率(76%)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非PDC的结直肠腺癌(P<0.05);EZH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关(P<0.05),与结直肠腺癌PD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组织分级、病变部位无关(P>0.05);β-catenin蛋白的核高表达率(38%)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β-catenin蛋白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pTNM分期有关(P<0.05),与结直肠癌PDC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及病变部位均无关(P>0.05);EZH2蛋白高表达、β-catenin蛋白核表达在结直肠腺癌PDC中呈正相关(r s=0.254,P<0.05)。结论EZH2、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PDC中表达的异常,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共同参与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结直肠腺癌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差分化细胞群 EZH2 Β-CATENIN EMT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