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港市巨型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1
作者 郑广浩 李令 陈星星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2期188-190,共3页
随着水稻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巨型稻作为一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新品种应运而生,但其高大株型和旺盛生长势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给广西贵港市巨型稻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以巨型稻“巨丰6号”试种为例,系统分析水稻纹枯... 随着水稻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巨型稻作为一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新品种应运而生,但其高大株型和旺盛生长势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给广西贵港市巨型稻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以巨型稻“巨丰6号”试种为例,系统分析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主要病害和螟虫、钻心虫、稻飞虱等主要虫害的为害特征,并总结科学育秧、合理密植、水肥调控等农业防控技术,天敌利用、生物农药应用等生物防控技术,以及种植环境优化、生态群落构建等生态调控技术的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稻 “巨丰6号” 病虫害 绿色防控 广西贵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巨型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龚佳娱 王灿 +2 位作者 席旭凤 王志国 敖敏洁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61-63,共3页
通过对巨丰5号、丰超6号2个巨型稻品种3批不同播期气象栽培的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抚州市临川区气候条件下的巨型稻最佳品种和最佳播期。结果表明:丰超6号三期播种生育期最长为1期播种(4月30日)135 d,较巨丰5号三期播种中最长的1期播种(4... 通过对巨丰5号、丰超6号2个巨型稻品种3批不同播期气象栽培的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抚州市临川区气候条件下的巨型稻最佳品种和最佳播期。结果表明:丰超6号三期播种生育期最长为1期播种(4月30日)135 d,较巨丰5号三期播种中最长的1期播种(4月30日)短45 d;有效积温为2386.1℃,产量为782.5 kg/667 m^(2),较巨丰5号1期播种(4月30日)551.3 kg多231.2 kg,两品种对比,丰超6号生育期短、有效积温适中、产量高。其中,丰超6号1期播种(4月30日)产量为782.5 kg/667 m^(2),每667 m^(2)产量分别高于2期播种(5月10日)20.2 kg、3期播种(5月20日)35.3 kg。因此,丰超6号的播种最佳时间为4月30日。结果可为巨型稻推广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稻 播期 气象栽培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稻与超级稻秸秆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崔延春 王曼玲 +1 位作者 吴端钦 夏新界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285-2290,共6页
通过测定分析巨型稻(Oryza sativa)秸秆中营养成分含量,探讨两个巨型稻品种(巨丰5号和丰超6号)与超级稻Y两优1号的饲用价值。结果发现,1)巨型稻品种的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Y两优1号(P<0.05),分别是Y两优1号单株鲜重的2.74和2.15倍;... 通过测定分析巨型稻(Oryza sativa)秸秆中营养成分含量,探讨两个巨型稻品种(巨丰5号和丰超6号)与超级稻Y两优1号的饲用价值。结果发现,1)巨型稻品种的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Y两优1号(P<0.05),分别是Y两优1号单株鲜重的2.74和2.15倍;2)3个水稻秸秆中,以丰超6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7.21%,比对照Y两优1号高约9.24%,但三者间的粗脂肪含量及总能值无显著差异(P>0.05);3)巨丰5号与丰超6号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Y两优1号高20.70%和7.72%,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Y两优1号高10.96%和18.49%;4)丰超6号的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巨丰5号与Y两优1号(P<0.05);5)Y两优1号的饲用价值及有机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两个巨型稻品种(P<0.05)。综上所述,巨型稻秸秆的饲用价值虽低于Y两优1号,但其生物量、粗蛋白、氨基酸含量均较高。因此,巨型稻秸秆应用于动物生产实践中的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稻 营养成分 氨基酸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时间对巨型稻秸秆青贮发酵感官评分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田丹 王鑫 +5 位作者 刘洋 魏仲珊 魏仲龙 周综纺 吕拓 林谦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96,共3页
试验旨在研究青贮时间对巨型稻秸秆青贮发酵感官评分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青贮发酵时间。试验测定3个不同青贮时间(7、14、28 d)巨型稻秸秆的感官评分以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青贮时间为7 d时,巨型稻秸秆含水量约50%,青贮品质评... 试验旨在研究青贮时间对巨型稻秸秆青贮发酵感官评分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青贮发酵时间。试验测定3个不同青贮时间(7、14、28 d)巨型稻秸秆的感官评分以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青贮时间为7 d时,巨型稻秸秆含水量约50%,青贮品质评分最高,评定为优等;此时,青贮料的粗蛋白含量达到最高,为6.83%,粗脂肪、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1.76%、12.08%、34.84%、69.55%、48.96%。青贮14、28 d时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青贮7 d的含量(P<0.05);青贮14 d时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青贮7、28 d的含量(P<0.05)。研究表明,青贮时间为7 d时,巨型稻秸秆的营养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稻秸秆 感官评分 营养品质 青贮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氮硅肥对巨型稻生长、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友恒 李巧云 +6 位作者 吴传发 王祎 崔延春 葛体达 吴善桃 夏新界 吴金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5-601,共7页
该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型稻“丰超6号”为供试材料,以磷钾肥为基肥,设置氮肥或硅肥使用组合的4种处理:不施氮肥和硅肥(CK)、施氮肥(N)、施氮肥配施低量硅肥(NSi_(1))和施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_(2)).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 该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型稻“丰超6号”为供试材料,以磷钾肥为基肥,设置氮肥或硅肥使用组合的4种处理:不施氮肥和硅肥(CK)、施氮肥(N)、施氮肥配施低量硅肥(NSi_(1))和施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_(2)).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施用氮肥和硅肥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5.6%和67.0%,使水稻根冠比分别增加了30.8%和46.2%.与CK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分蘖数分别增加了23.9%和45.0%;与单施氮肥相比,氮、硅肥配施使分蘖数进一步增加了17.1%,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7%和19.8%.氮、硅肥配施使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硅含量分别增加了19.2%~31.5%和9.2%~28.5%.NSi_(2)处理较NSi_(1)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6.5%.与单施氮肥相比,NSi_(1)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提高了11.7%,而NSi_(2)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显著增加26.1%.在巨型稻种植过程中以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_(2))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稻 农艺性状 氮硅肥配施 养分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稻栽培密度与株行距配置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罗艳萍 韦巧 +7 位作者 侯玲 罗冬玉 李洪菊 潘典进 周家华 张新林 罗文清 吴吉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23-27,共5页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选择栽培密度、行距2个可控因子进行巨型稻丰超6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同时观察记载田间温光差异。经过对实际产量与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巨型稻单产达到9000 kg/hm^(2)以上的2个因子水平配置为栽培密...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选择栽培密度、行距2个可控因子进行巨型稻丰超6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同时观察记载田间温光差异。经过对实际产量与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巨型稻单产达到9000 kg/hm^(2)以上的2个因子水平配置为栽培密度86064~92880株/hm^(2),行距43.94~50.7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稻 栽培密度 株行距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稻不同种植密度套养黑斑蛙试验初报 被引量:3
7
作者 邓先才 谭菊 袁思梁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58-61,共4页
通过巨型稻不同种植密度套养殖黑斑蛙试验,探索稻蛙立体循环种养最佳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巨型稻套养殖黑斑蛙田块,水稻种植面积占田块面积平均为34.74%,在巨型稻栽2481窝/667 m^2时,水稻产285.67kg/667m^2(折净作),比净作巨型稻对照田73... 通过巨型稻不同种植密度套养殖黑斑蛙试验,探索稻蛙立体循环种养最佳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巨型稻套养殖黑斑蛙田块,水稻种植面积占田块面积平均为34.74%,在巨型稻栽2481窝/667 m^2时,水稻产285.67kg/667m^2(折净作),比净作巨型稻对照田737.8kg/667m^2低452.1 kg/667m^2,但巨型稻套养殖黑斑蛙田块水稻白穗率低于净作巨型稻水稻白穗率。套养黑斑蛙日均增长达到0.739g,但种养模式产值24480.50元/667m^2,比净作水稻高22638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稻 黑斑蛙 密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江津地区引种巨型稻试验及气候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伟 王颖 何永坤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18期145-147,共3页
通过引种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博士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巨型稻进行分期播种气候适宜性试验,初次试验结果表明,丰超6号、丰超8号2个品种的抗病性、丰产性及气候适应性均表现良好,能适应重庆大部地区的高温热害天气,具有... 通过引种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博士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巨型稻进行分期播种气候适宜性试验,初次试验结果表明,丰超6号、丰超8号2个品种的抗病性、丰产性及气候适应性均表现良好,能适应重庆大部地区的高温热害天气,具有较大的推广种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稻 引种 气候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挖掘湘巨1号耐盐相关候选基因 被引量:3
9
作者 夏敏 徐楠 +5 位作者 朱倩锋 陈彦超 杜丽桦 汪启明 夏新界 饶力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5-1654,共10页
【目的】研究巨型稻幼苗期响应盐胁迫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异性,解析巨型稻耐盐机理及分子机制,为水稻耐盐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湘巨1号为材料,设置对照和1个盐浓度水平(0.5%NaCl),处理72 h,随后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盐胁... 【目的】研究巨型稻幼苗期响应盐胁迫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异性,解析巨型稻耐盐机理及分子机制,为水稻耐盐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湘巨1号为材料,设置对照和1个盐浓度水平(0.5%NaCl),处理72 h,随后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盐胁迫下响应基因的动态变化与主要富集途径。【结果】盐处理后湘巨1号幼苗的苗高和鲜重均受到低于30%的胁迫损害。每个样本共获得的干净片段为58.93 G Clean bases,平均GC含量为53.51%,平均Q20和Q30分别为97.84%和93.89%。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2327个差异基因,其中1363个上调表达基因,964个下调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发现,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166个GO条目中,其中最显著富集的条目分别是生物过程中的氧化还原过程、核代谢过程、转录调控等;细胞组分中的膜组分;分子功能中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单氧酶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等。KEGG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次生代谢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途径。【结论】湘巨1号具有较强耐盐性,GO分析表明湘巨1号通过调控抗氧化酶活性和转录因子表达来响应盐胁迫。KEGG分析表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途径在响应盐胁迫中起主导作用。本研究利用RNA-Seq测序技术筛选水稻响应盐胁迫的候选基因,为深入研究巨型稻耐盐调控机制提供基础,也为后续新品种研发培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稻 苗期 耐盐性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