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普利酮介导Kv1.3/Bcl-2/NF-κB通路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缓解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
1
作者 肖翅 蔡静 +3 位作者 王子航 张雍正 杨劲 程路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6-737,共12页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eplerenone,EPL)基于电压门控钾通道1.3(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 1.3,Kv1.3)/B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Bcl-2)/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巨噬细胞M1型极化而缓解小鼠类风湿性...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eplerenone,EPL)基于电压门控钾通道1.3(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 1.3,Kv1.3)/B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Bcl-2)/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巨噬细胞M1型极化而缓解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疾病通路与靶点、计算EPL-Kv1.3复合物体系结合亲和力和稳定性。建立RA小鼠模型,灌胃EPL干预42 d,记录并检测反映药物缓解RA的指标;利用RAW264.7细胞模型给予EPL,检测反映药物影响巨噬细胞M1极化的指标,并验证药物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上下游关键靶点。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疾病靶点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和NF-κB信号通路、EPL-Kv1.3亲和力较高且结合稳定。动物实验发现,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与小鼠关节评分显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Model)相比,EPL可减少足趾红肿评分、缓解小鼠足跖红肿、滑膜肿胀、减少纤维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且EPL中、高剂量组降低HE染色评分(P<0.05、P<0.01),EPL高剂量组可降低小鼠血清RF(P<0.01)。细胞实验CCK-8结果显示,EPL低、中、高剂量对RAW264.7巨噬细胞活性没有影响(P>0.05)。与Model组相比,EPL各剂量组明显降低细胞上清液IL-6、TNF-α及NO含量(P<0.01),EPL高剂量组减少NF-κB-p65核移位,EPL中、高剂量组降低细胞M1极化并升高M2极化比例(P<0.01)。EPL各剂量组明显降低细胞相关mRNA含量(P<0.01)。EPL可升高Bcl-2蛋白表达(P<0.01),降低细胞NF-κB通路蛋白表达(P<0.05)。结论EPL可能通过调控Kv1.3/Bcl-2/NF-κB通路,减少巨噬细胞M1型极化,改善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缓解小鼠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普利酮 巨噬细胞m1极化 RAW264.7细胞 类风湿性关节炎 Kv1.3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在不同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牛媛媛 汪龙德 +3 位作者 胥文娟 李正菊 张瑞婷 吴毓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9-517,共9页
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异质性,可针对不同信号刺激发生功能转化,如转化为经典激活M1型(即M1型极化)、选择性激活M2型(即M2型极化)等。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的途径较为广泛,涉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 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异质性,可针对不同信号刺激发生功能转化,如转化为经典激活M1型(即M1型极化)、选择性激活M2型(即M2型极化)等。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的途径较为广泛,涉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无翼样糖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同时,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可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泌体、代谢物、非编码RNA、电刺激、益生菌等的功能调节,其失衡与不同类型肝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该文通过对该极化的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发现巨噬细胞M1型极化在肝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中起助推作用,巨噬细胞M2型极化则相反;其中,肝癌作为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以巨噬细胞M2型极化增强、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受损为特征。因此,该文关注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在不同类型肝病中的作用,以期能更好地确立巨噬细胞亚群靶向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极化 m1型细胞 m2型细胞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活化JAK2/STAT3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顾奕玥 胡泽平 +2 位作者 王云飞 周青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6-700,共5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通过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正常RAW264.7巨噬细胞为M0对照组;干扰素-γ(IFN-γ)和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通过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正常RAW264.7巨噬细胞为M0对照组;干扰素-γ(IFN-γ)和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M1型)为M1组;不同浓度HGF(5、10、20 ng/ml)干预巨噬细胞M1型为5M1组、10M1组、20M1组;用50μmol/L JAK2特异性阻断剂(AG490)与10 ng/ml HGF共同干预巨噬细胞M1型为AG490+10M1组。CCK8法检测HGF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Griess reagents试剂盒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亚硝酸盐浓度(NO%)。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1型标志物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和M2型标志物精氨酸酶Ⅰ(ArgⅠ)、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JAK2/STAT3信号通路JAK2、P-JAK2、STAT3、P-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 HGF对巨噬细胞无明显增殖作用。Griess reagents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与M0或HGF各干预组相比,M1组培养上清液亚硝酸盐浓度(NO%)明显增高;与M1组相比,HGF各干预组培养上清液亚硝酸盐浓度(NO%)明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0组相比,M1组iNOS、IL-6蛋白表达明显增加,ArgⅠ、IL-10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M1组相比,HGF各干预组iNOS、IL-6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减少,ArgⅠ、IL-10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与M0或M1组相比,HGF各干预组JAK2/STAT3通路蛋白磷酸化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与10M1组相比,AG490+10M1组M2表型相关蛋白ArgⅠ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HGF通过活化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F JAK2/STAT3 巨噬细胞m1 细胞m2型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小鼠巨噬细胞M1/M2亚型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邢亦明 胡泽平 +2 位作者 王邦宁 周青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9-992,997,共5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小鼠巨噬细胞M1/M2亚型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脂多糖(LPS)联合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诱导小鼠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极化结果。在M1型巨噬细胞中分别加入0.1、1、10μmol/L替米沙坦,同...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小鼠巨噬细胞M1/M2亚型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脂多糖(LPS)联合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诱导小鼠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极化结果。在M1型巨噬细胞中分别加入0.1、1、10μmol/L替米沙坦,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 OS)和精氨酸酶Ⅰ(ArgⅠ)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上清中IL-6、IL-10表达情况。结果在LPS+IFN-γ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 OS、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替米沙坦干预后,各干预组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 OS、IL-6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随着替米沙坦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代表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ArgⅠ和IL-10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以抑制LPS+IFN-γ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M1型极化,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A缺乏调节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在新生大鼠ARDS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毅文 龚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4-1152,共9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A缺乏(VAD)调节肺泡巨噬细胞极化在新生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新生SD大鼠分为维生素A正常对照组(VAN ctrl组,n=10)、维生素A正常组(VAN组,n=10)、维生素A缺乏对照组(VAD ctrl组,n=... 目的 探讨维生素A缺乏(VAD)调节肺泡巨噬细胞极化在新生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新生SD大鼠分为维生素A正常对照组(VAN ctrl组,n=10)、维生素A正常组(VAN组,n=10)、维生素A缺乏对照组(VAD ctrl组,n=10)、维生素A缺乏组(VAD组,n=10)、维生素A挽救对照组(VADR ctrl组,n=10)及维生素A挽救组(VADR组,n=10),其中,VADR ctrl及VADR组SD大鼠于生后第2天一次性给予腹腔注射25μg VA。6组新生大鼠分别予以脂多糖(LPS)建立ARDS新生大鼠模型并收集血清及肺组织标本。记录建模前各组新生大鼠的体重,采用May-Grunwald-Giemsa染色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主要细胞数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肺泡巨噬细胞极化情况,qRT-PCR、ELISA检测肺泡巨噬细胞极化下游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精氨酸酶1(Arg-1)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比色法检测肺组织氧化应激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VAN组新生大鼠比较,VAD组新生大鼠体重较轻、体格偏小、毛发稀疏,而VADR组新生大鼠体重、一般情况无明显变化;与VAD组比较,VADR组新生大鼠体重增加,毛发光亮。与VAN组比较,VAD组ARDS新生大鼠肺部损伤加重,BALF中主要细胞数量增加、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激活(P<0.05),M1极化标志物i NOS、IL-6、TNF-α、CD8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氧化应激标志物MDA含量增多(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SOD活性降低(P<0.05),而IL-10、Arg-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AN组相比,VADR组新生大鼠巨噬细胞M1极化及TNF-α、IL-6、SOD、MDA、IL-10、Arg-1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AD组比较,VADR组ARDS新生大鼠肺部损伤明显减轻,肺泡巨噬细胞数量及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减少(P<0.05),且M1极化标志物iNOS、IL-6、TNF-α、CD86表达水平降低(P<0.05),氧化应激标志物MDA含量及细胞凋亡减少(P<0.05),SOD活性增加(P<0.05)。结论 VAD可通过调节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上调M1极化下游炎症标志物表达,增加肺部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从而加重新生大鼠ARDS的肺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缺乏 新生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巨噬细胞M1、M2亚型及斑块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亮 胡泽平 +3 位作者 圣波 郭影 周青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兔血脂、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巨噬细胞M2型标志物精氨酸酶Ⅰ(ArgⅠ)表达和AS斑块成分的影响。方法 24只4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AS模型组、...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兔血脂、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巨噬细胞M2型标志物精氨酸酶Ⅰ(ArgⅠ)表达和AS斑块成分的影响。方法 24只4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AS模型组、重组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Ad-HGF)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胆固醇饲料、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其中Ad-HGF组分别于喂养4、5、6周后肌肉注射1 ml Ad-HGF(5×109PFU/ml),正常组和AS模型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1 ml/只)肌肉注射。12周后处死模型兔,分别测定血脂、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IMT)、胶原纤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巨噬细胞的含量,主动脉HGF、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iNOS、ArgⅠ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S模型组血脂水平、主动脉iNOS表达、IMT、胶原纤维及巨噬细胞含量明显增加(P<0.05),主动脉HGF、c-Met、ArgⅠ的蛋白表达、VSMCs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AS模型组相比,Ad-HGF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别,主动脉iNOS表达、IMT及巨噬细胞含量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HGF、c-Met、ArgⅠ的蛋白表达及胶原纤维含量、VSMCs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HGF通过抑制M1型巨噬细胞浸润,诱导M2型巨噬细胞分化,增加斑块胶原纤维和VSMCs含量而促进斑块稳定,抑制AS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生长因子 间质-上皮转化因子 m1型细胞 m2型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M1型极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艾敏 史晓娜 +4 位作者 苑纯秀 赵小超 李玉梅 侯旖旎 冯新港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59,共7页
通过分析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B1(Schistosoma japonicum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SjHMGB1)刺激的巨噬细胞的表型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研究SjHMGB1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的功能。分别用LPS及IFN-γ和IL-4诱导小鼠RAW264.7... 通过分析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B1(Schistosoma japonicum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SjHMGB1)刺激的巨噬细胞的表型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研究SjHMGB1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的功能。分别用LPS及IFN-γ和IL-4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成M1型和M2型作为阳性对照组,以SjHMGB1诱导的巨噬细胞为实验组。分别利用Griess法、FCM、RTPCR和酶活性检测巨噬细胞中iNOS、CD16/32、ArginaseⅠ、CD206等主要标志分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jHMGB1刺激组和M1型阳性对照组巨噬细胞NO分泌显著增加,精氨酸酶活性变化不显著,M2型巨噬细胞呈现相反的表型。流式结果显示SjHMGB1刺激组和M1型阳性对照组的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CD16/32表达上调,而CD206变化不明显。RT-PCR结果显示SjHMGB1蛋白刺激组和M1型阳性对照组的巨噬细胞iNOS表达上调,而arginaseⅠ和CD206变化不明显;M2型巨噬细胞arginaseⅠ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D206表达上调。结果表明SjHMGB1能够诱导巨噬细胞往M1型巨噬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jHmGB1蛋白 m1型细胞 精氨酸酶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去甲基化促进巨噬细胞M1型分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莫来铭 孟玲 +4 位作者 蓝利 常升搏小吉 陆彩玲 李习艺 唐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C(PP2Ac)去甲基化在巨噬细胞M1型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48 h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在M1型巨噬细胞模...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C(PP2Ac)去甲基化在巨噬细胞M1型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48 h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在M1型巨噬细胞模型上,分别加入0. 5μmol/L ABL127和二甲基亚砜(DMSO)培养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分化标志物环加氧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的mRNA水平,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PP2Ac去甲基化水平。结果 M0型巨噬细胞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细胞伸出伪足逐渐呈梭形,分化标志物COX-2、TNF-α、IL-6和CXCL10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吞噬功能增强,PP2Ac去甲基化表达下降;处理组加入0. 5μmol/L ABL127,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P2Ac去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梭形细胞增多,分化标志物COX-2、TNF-α、IL-6和CXCL10明显增高,吞噬功能增强。结论降低PP2Ac去甲基化能促进M1型巨噬细胞分化,并增强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 去甲基化 m1型细胞 促炎性细胞因子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m1调控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钟耕瑞 付萌萌 +1 位作者 王小波 王汉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13-2121,共9页
目的:探讨Pim1在巨噬细胞M1型极化中的作用及M1型巨噬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其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建立M1型巨噬细胞模型,用Pim1特异性抑制剂SM... 目的:探讨Pim1在巨噬细胞M1型极化中的作用及M1型巨噬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其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建立M1型巨噬细胞模型,用Pim1特异性抑制剂SMI-4a和转染Pim1小干扰RNA(siPim1)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LPS组、LPS+SMI-4a组、LPS+siNC组和LPS+siPim1组。收集以上各组Raw264.7细胞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CM)孵育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CM^(M0)、CM^(M1)、CM^(SMI-4a)、CM^(siNC)和CM^(siPim1)组。动物采用颈动脉部分结扎术建立颈动脉AS模型,用6周龄ApoE^(-/-)雄性小鼠18只建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及SMI-4a干预组,每组各9只。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颈动脉脂质蓄积变化。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Pim1、血管内皮标志物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血管壁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显著上调了Raw264.7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iNOS蛋白表达(P<0.01),同时Pim1蛋白表达也显著增高(P<0.05);SMI-4a干预和siPim1转染Raw264.7细胞,显著抑制LPS诱导的Pim1和iNOS表达(P<0.05或P<0.01)。与CM^(M0)相比,CM^(M1)显著上调HUVEC中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P<0.05或P<0.01);CM^(SMI-4a)和CM^(siPim1)均显著抑制了HUVECs中ICAM1和VCAM1表达(P<0.01)。动物实验水平,建模后结扎侧左颈动脉可见脂质沉积,有AS斑块形成,血管壁iNOS表达显著增多(P<0.01),Pim1、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上调(P<0.05)。SMI-4a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左颈动脉脂质沉积被抑制,Pim1和iNOS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管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P<0.05),同时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抑制Pim1可以抑制ApoE^(-/-)小鼠AS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巨噬细胞M1型极化,降低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1蛋白 m1型细胞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刘华 孟齐 +1 位作者 郝杨敏 杜国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5-601,共7页
目的:探讨肝脏M1型巨噬细胞流式细胞计数方案及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相关性。方法:高脂饮食喂养建立NAFLD小鼠模型,12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diet... 目的:探讨肝脏M1型巨噬细胞流式细胞计数方案及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相关性。方法:高脂饮食喂养建立NAFLD小鼠模型,12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diet,ND)组、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组喂养24周,检测小鼠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M1型巨噬细胞相关因子,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表现。利用Percoll分离液梯度离心法收集肝脏Kupffer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肝脏M1型巨噬细胞(分选方案:应用FSC-A、SSC-A分群,去除肝脏中的红细胞及杂质;FITC CD45(+)/PE-cy7 CD11clow,将白细胞分群;APC CD115(+)/Percp cy5.5 CD11bhigh筛选单核细胞,应用Apc-cy7 F4/80low/PE Ly-6Chigh分选出M1巨噬细胞)。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24周HFD小鼠各项代谢指标明显升高,体质量[(28.35±1.71)g vs.(38.43±4.41)g,P<0.001]、肝脏重量[(1.03±0.18)g vs.(1.85±0.41)g,P=0.003]、空腹血糖[(7.07±0.58)mmol/L vs.(10.23±1.58)mmol/L,P<0.001]、胰岛素[(18.62±3.84)pg/mL vs.(28.84±8.3)pg/mL,P<0.001]、甘油三酯[(2.97±0.67)mmol/L vs.(4.05±0.99)mmol/L,P=0.01]、总胆固醇[(0.23±0.06)mmol/L vs.(0.55±0.17)mmol/L,P<0.001]、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5.67(3.16,9.23)U/L vs.35.86(19.68,58.33)U/L,P=0.003]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53.14(38.18,64.40)U/L vs.155.10(113.60,192.20)U/L,P<0.001],NAFLD小鼠M1型巨噬细胞极化明显增加[9.95%(3.10,12.00)vs.42.00%(26.50,45.50),P=0.003]。HFD诱导的小鼠肝脏中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human interleukin-1 beta protein,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F4/80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流式细胞检测方案可应用于肝脏M1型巨噬细胞检测,NAFLD炎症反应明显加重,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NAFLD发生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流式细胞 m1型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M2型巨噬细胞影响口腔鳞癌进展的功能研究
11
作者 徐潇奕 王斌 +1 位作者 杨檬檬 沈军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人OSCC组织芯片中CD68及M2型巨噬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1型巨噬细胞促进SCC-15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M2型巨噬细胞则作用相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OSCC中浸润密度,与肿瘤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1型巨噬细胞抑制OSCC进展,M2型巨噬细胞则促进OS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 肿瘤相关细胞 m1型细胞 m2型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通过调节NDUFS1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向M1极化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侯志楷 肖红 +1 位作者 宋亚锋 韩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4-1190,共1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阐明芍药甘草汤(Shakuyakukanzoto,SKT)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和极化来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构建小...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阐明芍药甘草汤(Shakuyakukanzoto,SKT)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和极化来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构建小鼠UC模型并通过灌胃SKT进行治疗。首先,对两个数据集GSE21157和GSE210415进行单细胞测序分析和代谢通路富集。其次,对U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提取和代谢组学验证。然后,根据标准逆方差加权两样本的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和UC风险相关性。接着,分析在GSE128682和GSE102746数据集转录水平差异。最后,使用定量反转录PCR(q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验证结果。结果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SKT可以显著缓解DSS引起的结肠损伤。单细胞测序分析在肠壁中发现了巨噬细胞、NK细胞、T细胞等10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疾病组中,通过比较这两组数据发现,有49条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的巨噬细胞代谢途径的活性显著上调。能量代谢组学中,治疗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空白组分别鉴定了10种和18种显著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表达代谢物,这些差异表达的代谢物主要与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有关。根据标准逆方差加权两样本的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预测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泛醌NADH脱氢酶Fe-S蛋白1(recombinant NADH dehydrogenase ubiquinone Fe-S protein 1,NDUFS1)(OR:0.56,95%CI:0.48~0.98,P=0.000068)与UC风险降低相关。通过对两组数据集转录水平差异分析,与正常组相比,UC中NDUFS1的转录水平降低。q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验证结果显示,SKT可以促进NDUFS1蛋白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此外,敲低/过表达NDUFS1可以影响SKT对巨噬细胞M1型极化的影响。结论SKT通过调节NDUFS1蛋白水平,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缓解小鼠UC。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SKT对UC的治疗机制,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巨噬细胞m1型极化 氧化磷酸化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联合姜黄素调控M1巨噬细胞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玉善 王婷婷 +5 位作者 韩心怡 华成俊 靳博远 尚莎莎 宗永华 梁亚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15-1921,共7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联合姜黄素通过介导巨噬细胞向M1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脂多糖(LPS,100 ng/mL)和γ干扰素(IFN-γ)(20 ng/mL)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获得M1型巨噬细胞,建立细... 目的探究小檗碱联合姜黄素通过介导巨噬细胞向M1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脂多糖(LPS,100 ng/mL)和γ干扰素(IFN-γ)(20 ng/mL)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获得M1型巨噬细胞,建立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檗碱组、姜黄素组、小檗碱+姜黄素联合治疗组。通过CCK-8方法检测小檗碱和姜黄素的处理浓度。ELISA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上清液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TNF-α、CXCL9和p-STAT6/STAT6的表达水平;RT-PCR方法检测iNOS、TNF-α和CXCL9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iNOS、STAT6和p-STAT6蛋白水平。此外,通过siRNA技术下调STAT6水平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STAT6蛋白水平的表达;ELISA检测iNOS、TNF-α、CXCL9和p-STAT6表达水平。结果LPS和IFN-γ联合诱导M1巨噬细胞极化中,相较于其他药物浓度组比,小檗碱(25μmol/L)、姜黄素(20μmol/L)为最佳药物浓度,两者单用和联用均不能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活力(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NOS、TNF-α和CXCL9 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p-STAT6/STAT6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组、姜黄素组、小檗碱+姜黄素联合治疗组中iNOS、TNF-α和CXCL9 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STAT6/STAT6水平升高,且小檗碱+姜黄素联合治疗组中变化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檗碱+姜黄素联合治疗组的M1型巨噬细胞中转染STAT6 siRNA后可下调p-STAT6水平,上调iNOS、TNF-α和CXCL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碱和姜黄素对M1型巨噬细胞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此外,小檗碱与姜黄素联合作用较单药使用更有优势,可能是通过活化STAT6发挥其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m1型细胞 小檗碱 姜黄素 STAT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抑制M1巨噬细胞TLR4、NLRP3及下游因子促进免疫逃逸
14
作者 张自力 刘佳敏 +4 位作者 曾蓉 余玲 叶青 徐旭 潘万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08-1814,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抑制M1巨噬细胞促进免疫逃逸的机制,为抗病毒治疗提供靶点和策略。方法:人单核细胞系THP-1以PMA+LPS+IFN-γ诱导为M1巨噬细胞。通过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CD68、CD86、HLA-DR及M1巨噬细胞功能性分...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抑制M1巨噬细胞促进免疫逃逸的机制,为抗病毒治疗提供靶点和策略。方法:人单核细胞系THP-1以PMA+LPS+IFN-γ诱导为M1巨噬细胞。通过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CD68、CD86、HLA-DR及M1巨噬细胞功能性分子IL-1β、IL-6、TNF-α表达,以鉴定M1巨噬细胞。HBV稳定复制细胞系HepG2.2.15与M1巨噬细胞共培养,qPCR检测HBV-D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68、CD86与HLA-DR表达;RT-qPCR与Western blot测定M1巨噬细胞功能相关分子TLR4、NLRP3、Caspase-1、pro-caspase-1、caspase-1 p20、IL-1β、IL-18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测定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成功诱导THP-1分化为M1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抑制HBV复制(P<0.05);HBV抑制M1巨噬细胞的CD68、CD86与HLA-DR的表达(P<0.01);HBV抑制M1巨噬细胞的TLR4、NLRP3,Cas-pase-1,caspase-1 p20、IL-1β、IL-18的表达(P<0.01);HBV诱导M1巨噬细胞凋亡(P<0.05)。结论:HBV通过抑制M1巨噬细胞及其功能分子TLR4、NLRP3及下游因子,减少炎症因子合成及分泌,诱导凋亡,进而促进免疫逃逸,造成HBV在体内持续存在并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TLR4 NLRP3 m1细胞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胰蛋白酶通过PAR2激活JAK-STAT通路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表型转换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亚东 卢涵宇 +3 位作者 陈亮 李晓波 殷莲华 王松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7-612,627,共7页
目的研究类胰蛋白酶促进小鼠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对照组),并诱导为M1和M2亚型,经类胰蛋白酶和PAR2激动剂分别作用后,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以及JAK-STAT信... 目的研究类胰蛋白酶促进小鼠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对照组),并诱导为M1和M2亚型,经类胰蛋白酶和PAR2激动剂分别作用后,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以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并诱导其分化为M1和M2亚型。PAR2激动剂(2-Furoyl-LIGRLO-amide)和类胰蛋白酶分别与M1型巨噬细胞分别作用后,M1型标记物iNOS和IL-12高于对照组,而M2型标记物arg1和mrc1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提示类胰蛋白酶和PAR2激动剂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而不会促进M1型向M2型转化。PAR2激动剂和类胰蛋白酶分别与M2型巨噬细胞作用后,M2型标记物arg1和mrc1明显下降,而M1型标记物iNOS和iL-12有所增加,提示类胰蛋白酶和PAR-2激动剂均可促进M2型向M1型转化。类胰蛋白酶作用于M1型巨噬细胞后,JAK2磷酸化水平、STAT和p-STAT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类胰蛋白酶作用于M2型巨噬细胞后,JAK2的磷酸化随着时间延长明显升高,STAT的磷酸化水平同时升高,提示类胰蛋白酶可以通过和PAR-2结合而激活JAK2-STAT信号通路,进而引起M2型向M1型转化。结论类胰蛋白酶可能通过与其受体PAR2相互作用后激活JAK-STAT通路,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亚型转化,起到促进炎症发展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胰蛋白酶 PAR2 巨噬细胞m1/m2 JAK-STAT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30 nm LED照射对小鼠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的抑制作用
16
作者 王洪民 郑维龙 +4 位作者 赵赛 何军 易斌 高晓明 王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7-239,共13页
目的:探讨630 nm发光二极管(LED)照射对体内外小鼠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和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为实验对象,在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其向M1型极化前、后用光照功率密度为8 mW/cm... 目的:探讨630 nm发光二极管(LED)照射对体内外小鼠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和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为实验对象,在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其向M1型极化前、后用光照功率密度为8 mW/cm^(2)的630 nm LED照射细胞,利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活化/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的表达与分泌。结果:630 nm LED照射对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经LPS和IFN-γ极化后RAW264.7细胞的CD80、CD86蛋白表达水平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量(P<0.05)。体内外630 nm LED照射可抑制在体外经LPS和IFN-γ刺激极化后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TNF-α、IL-6的分泌水平(P<0.05)。结论:630 nm LED照射可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和促炎因子的表达与分泌,这可为M1型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30 nm LED 细胞极化 m1型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中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通路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靖雷 王孟清 +2 位作者 罗银河 姚冰 周智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0-216,共7页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够根据微环境变化极化为不同表型,从而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Th1/Th2免疫失衡密切相关。巨噬细胞极化能够通过影响免疫平衡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哮喘中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够根据微环境变化极化为不同表型,从而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Th1/Th2免疫失衡密切相关。巨噬细胞极化能够通过影响免疫平衡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哮喘中巨噬细胞极化的发生与许多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通过调控这些信号通路能够影响巨噬细胞极化方向,从而缓解哮喘的严重程度。中医药治疗哮喘疗效确切,在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治疗哮喘的研究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但缺少全面的总结。该文重点探讨了哮喘中介导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信号通路,以及中医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m1细胞 m2细胞 细胞极化 信号通路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对移植期间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8
作者 李春燕 肖婷 +2 位作者 伍邦翠 陈永 田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开腹后再闭腹。术后24 h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左侧肾脏样本。分析肾功能、组织形态以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KIM-1,肾乳头损伤指标RPA-1、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PAS染色显示RIRI组大鼠肾切片有明显肾小管损伤,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P<0.05)。RIRI组Cr、BUN、KIM-1和RPA-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Cr、BUN、KIM-1和RPA-1表达显著减少(P<0.05)。RIRI组大鼠肾组织中iNOS、IL-12及CD197的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i NOS、IL-12及CD197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Dectin-1、ARG-1和CD16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RIRI组及Sham组(P<0.05)。结论PKCβ抑制剂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损伤、肾小管和肾乳头损伤标志物的表达。PKCβ抑制剂抑制M1巨噬细胞并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减少促炎并增加抗炎因子的表达促进肾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 炎症因子 m1型细胞 m2型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被引量:16
19
作者 尹学红 庞春燕 +2 位作者 白力 张颖 耿立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2-338,共7页
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M1/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以及ADSC能否促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方法利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J774.1巨噬细... 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M1/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以及ADSC能否促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方法利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将M1/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ADSC共培养24 h后,收集巨噬细胞和上清液,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检测巨噬细胞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D86、精氨酸酶1(Arg1)、甘露糖受体/CD206(MR/CD206)、IL-10、炎症区分子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FIZZ1)、几丁质酶3样分子3(chitinase 3-like 3,即Ym-1)的变化。结果 ADSC使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 NOS、CCL2、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使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 NOS、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FIZZ-1、Ym-1、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结论 ADSC抑制M1型巨噬细胞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促进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并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极化 m1/m2型细胞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参与肾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进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吴莲凤 陆红 +3 位作者 洪炜龙 张行 刘乐平 白永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45-2251,共7页
目的:研究M1/M2型巨噬细胞在肾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进程中的分布趋势及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两部分。IRI组分为假手术(sham)组及术后0、6、24和72 h组;UUO组分为sham组及梗... 目的:研究M1/M2型巨噬细胞在肾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进程中的分布趋势及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两部分。IRI组分为假手术(sham)组及术后0、6、24和72 h组;UUO组分为sham组及梗阻3、7和14 d组;每个时相5只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HE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肾组织损伤及CD68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1(CD68+、F4/80+和CD16/32+)和M2(CD68+、F4/80+和CD206+)型巨噬细胞的分布;ELISA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IRI早期,肾组织损伤程度随再灌时间延长而加剧,并与CD68+巨噬细胞浸润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至24 h,组织损伤与巨噬细胞浸润最为严重;但之后随时间延长,损伤和巨噬细胞浸润反而减轻。UUO组中,肾损伤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加剧,14d时纤维化明显;而巨噬细胞浸润第7天最为严重,之后又有减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IRI和UUO损伤早期浸润的巨噬细胞以M1型为主,i NOS表达较高;IRI和UUO损伤后期巨噬细胞均向M2型极化,Arg-1水平明显增加;巨噬细胞这种变化趋势与肾组织在不同时间节点出现损伤与修复表征存在明显相关性。深入分析发现,M1型巨噬细胞可通过诱导TNF-α高表达促进早期炎症损伤,M2型巨噬细胞通过提高TGF-β1水平促进后期纤维增生性修复。结论:UUO和IRI过程中均存在巨噬细胞极化:M1型巨噬细胞可诱导早期损伤,M2型巨噬细胞则参与损伤后期的纤维性修复。M1和M2型巨噬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极化特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缺血再灌注损伤 m1型细胞 m2型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