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谢小青 刘亚贤 +4 位作者 王俊科 卢利霞 洪金鹏 陈嘉屿 于晓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5,共5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作为一种促炎和致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招募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至肿瘤微环境中。MIF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发生。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MIF不仅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抗炎作用,...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作为一种促炎和致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招募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至肿瘤微环境中。MIF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发生。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MIF不仅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抗炎作用,还可诱导免疫逃避和免疫耐受,促进肿瘤的发生。这与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密不可分,主要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B细胞、 T细胞及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等。本文总结了MIF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以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免疫细胞 肿瘤免疫 肿瘤微环境 免疫应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功能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赵然 姚伟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3-99,共7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多效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具有类似趋化因子的功能。自1966年被发现以来,MIF在人体内的功能,尤其是它在固有免疫、免疫细胞招募和炎症反应等方面有...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多效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具有类似趋化因子的功能。自1966年被发现以来,MIF在人体内的功能,尤其是它在固有免疫、免疫细胞招募和炎症反应等方面有了很多的研究进展。虽然名字被称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但其实MIF还具有促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定向迁移,拮抗糖皮质激素,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其他促炎因子释放等功能。因此与多种具有炎症反应过程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病、癌症和代谢性疾病等相关。本文就MIF的分子通路、功能、相关疾病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信号通路 动脉粥样硬化 自身免疫病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通过活性氧介导的有氧糖酵解促进肺纤维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云 陈玉 +1 位作者 喻花平 蓝海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73-878,共6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肺纤维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2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纤维化模型组,其中模型组气管内滴入博来霉素,30 d后检测肺组织中MIF的水平。用重组人MIF(rMIF)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细胞,观...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肺纤维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2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纤维化模型组,其中模型组气管内滴入博来霉素,30 d后检测肺组织中MIF的水平。用重组人MIF(rMIF)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细胞,观察活性氧、有氧糖酵解和胶原生成的水平;用活性氧抑制剂、有氧糖酵解抑制剂后,观察rMIF对胶原生成的影响。结果小鼠肺纤维化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中MI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rMIF可诱导活性氧、有氧糖酵解和胶原增加,并随着rMIF的浓度升高而增加(P<0.05)。抑制活性氧后,可抑制rMIF和过氧化氢诱导的有氧糖酵解和胶原增加;抑制有氧糖酵解后,可减少rMIF和活性氧诱导的胶原增加(P<0.05)。结论 rMIF参与肺纤维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性氧上调成纤维细胞有氧糖酵解,促进胶原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肺纤维化 有氧糖酵解 活性氧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增加大鼠H9C2心肌细胞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
4
作者 邢梦娟 Dake Qi +4 位作者 张成芳 丁文华 江开达 马端 崔东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通过奥氮平处理心肌细胞来探讨奥氮平诱导心血管疾病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0,20和40uM)及不同作用时间(1,3,12和24 h)的奥氮平处理大鼠心肌细胞H9C2,检测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mRN... 目的通过奥氮平处理心肌细胞来探讨奥氮平诱导心血管疾病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0,20和40uM)及不同作用时间(1,3,12和24 h)的奥氮平处理大鼠心肌细胞H9C2,检测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奥氮平处理H9c2细胞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MIF mRNA及MIF蛋白随着浓度的递增及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5)。结论奥氮平处理心肌细胞后,MIF的mRNA及蛋白均发生显著改变,这种改变存在浓度与时间的依赖关系,MIF可能参与奥氮平诱导的心血管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奥氮平 H9C2大鼠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类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志富 邵丁丁 王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同源基因Pfmif。方法参照人MIF基因(Humif)氨基酸序列在P.falciparum基因组中找到同源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恶性疟原虫3D7株红内期RNA扩增获得Pfmif基因;利用...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同源基因Pfmif。方法参照人MIF基因(Humif)氨基酸序列在P.falciparum基因组中找到同源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恶性疟原虫3D7株红内期RNA扩增获得Pfmif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所扩增的基因;原核表达重组PfMIF蛋白,并亲和纯化。结果从恶性疟原虫RNA中扩增到Pfmif基因,长度为351bp,编码116个氨基酸,具有MIF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成功的表达及纯化了融合有GST标签的重组PfMIF蛋白。结论获得来自恶性疟原虫的MIF同源基因,初步确定PfMIF是MIF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介导缺氧诱导的保护性自噬对肝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许羚雁 黄子京 +2 位作者 刘玉波 覃西 韩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86-2890,共5页
目的:在体内外探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肝癌(HC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低氧(HXP)条件下体外培养HCC细胞系Huh7和HepG2,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MIF蛋白表达;siRNA转染技术将靶向沉默... 目的:在体内外探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肝癌(HC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低氧(HXP)条件下体外培养HCC细胞系Huh7和HepG2,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MIF蛋白表达;siRNA转染技术将靶向沉默MIF的si-MIF转染至Huh7与HepG2细胞,Western blot进行验证,将转染后的Huh7、HepG2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低氧处理组(HYP)和低氧处理的转染si-NC组(HYP+si-NC)与低氧处理的转染si-MIF组(HYP+si-MIF);CCK-8检测各组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IF-1α、MIF及自噬标志蛋白LC3B与Atg5表达;在裸鼠体内进一步验证5-FU对敲低MIF表达的Huh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组织自噬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常氧条件相比,HXP能够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Huh7与HepG2细胞HIF-1α与MIF蛋白表达(P<0.05);转染si-MIF能够显著下调Huh7与HepG2细胞MIF表达;与Control组相比,HYP组和HYP+si-NC组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显著降低(P<0.05),HIF-1α和Atg5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升高(P<0.05),而HYP+si-MIF组则相反(P<0.05);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敲低Huh7细胞中MIF表达能够促进5-FU对HCC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抑制肿瘤组织中细胞增殖与自噬,促进细胞凋亡。结论:HCC的低氧环境能够上调MIF表达,而敲低MIF表达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及组织中HIF-1α介导的保护性自噬增强HCC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肝癌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痒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重组蛋白对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型和Th17/Treg型特征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友乐 陈宇航 +3 位作者 谢跃 杨光友 何冉 古小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4-601,共8页
为了初步探讨绵羊痒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PoMIF)对健康新西兰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Th2和Th17/Treg细胞平衡的变化。采用RT-PCR从绵羊痒螨总RNA中扩增得到MIF全长基因,经原核表达、纯化重组PoMIF(rPoMIF)蛋白,并分析其氧化... 为了初步探讨绵羊痒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PoMIF)对健康新西兰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Th2和Th17/Treg细胞平衡的变化。采用RT-PCR从绵羊痒螨总RNA中扩增得到MIF全长基因,经原核表达、纯化重组PoMIF(rPoMIF)蛋白,并分析其氧化还原酶和互变异构酶活性。筛选与健康新西兰兔PBMC孵育的最佳rPoMIF浓度,且用最佳浓度rPoMIF(0.2μg·mL^-1)与PBMC共同孵育0、1、6、12、24、36 h后收集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Th1/Th2/Th17/Treg细胞相对应的特征性转录因子T-bet/GATA-3/RORc/Foxp3和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IL^-10 mRNA表达变化。结果表明:PoMIF全长363 bp,rPoMIF大小为32 ku(含pET32a标签蛋白19 ku),且具有互变异构酶活性;rPoMIF刺激后PBMC中Th1细胞的T-bet和IFN-γ先下降后上升,Th2细胞的GATA-3和IL-4均呈下降趋势,且T-bet/GATA-3和IFN-γ/IL-4比值在12、24和36 h均升高;Th17细胞的RORc和IL^-17A在各时间点下降,而Treg细胞的Foxp3和IL^-10在各时间点升高,且RORc/Foxp3和IL^-17A/IL^-10比值在各时间点均变低。rPoMIF可造成家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h1/Th2和Th17/Treg平衡分别向Th1和Treg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痒螨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TH2平衡 Th17/Treg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虫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对宿主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友乐 古小彬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7-1081,共5页
寄生虫是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其在宿主体内或体表寄生时会通过产生分泌物/排泄物(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ES)来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从而利于自身存活。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寄生虫是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其在宿主体内或体表寄生时会通过产生分泌物/排泄物(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ES)来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从而利于自身存活。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属于寄生虫的排泄/分泌物质之一,其作为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具有促炎和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等多种功能[1-3]。研究发现MIF不仅能抑制巨噬细胞的随机移动,使之活化、增生并集聚在炎症局部位置,加强其吞噬和粘附能力等,还可以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如TNF-琢、IFN-酌、IL-1茁、IL-6、IL-8、IL-12、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环氧合酶2(COX2)、NO等[4]。此外MIF被证明能拮抗糖皮质激素等类固醇抑制炎性因子分泌的功能,上调Th2型并下调Th1型免疫反应,从而利于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长期生存[4];同时,寄生虫源MIF在宿主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防御和应激反应中也起到重要影响[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疾病 互变异构酶 宿主免疫 锡兰钩口线虫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抑制剂ISO-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瑞平 任自敬 +3 位作者 程婷 李星阅 胡晓静 周佩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84-292,共9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神经损伤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MIF抑制剂ISO-1处理组(ISO-1)。利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制备大鼠I/...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神经损伤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MIF抑制剂ISO-1处理组(ISO-1)。利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制备大鼠I/R模型。ISO-1组大鼠于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ISO-1。采用Garcia评分和平衡木实验评定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通过2,3,5-三苯四唑氯化(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Nissl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形态,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脑皮层中MIF在胶质细胞纤维酸蛋白(GFAP)、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和神经元核抗原(Neu N)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IF、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乳酸脱氢酶A(LDHA)、丙酮酸激酶M2(PKM2)、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脑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MIF在MCAO大鼠脑组织梗死周边区明显增加,且主要位于神经元中。与I/R组相比,ISO-1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元凋亡数目显著减少,并能够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的损伤。AMPK、LDHA、PKM-2和GLUT-1蛋白表达上调,表明ISO-1可以促进糖代谢过程。结论:MIF抑制剂ISO-1对MCAO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发挥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可能与糖代谢相关的分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缺血再灌注损伤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丙酮酸激酶M2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李健 王亚妮 张红兵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35-1342,共8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广泛表达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炎症和免疫疾病的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许多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MIF基因在系统发育中高度保守,在其启动子...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广泛表达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炎症和免疫疾病的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许多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MIF基因在系统发育中高度保守,在其启动子区有多种不同转录因子的特定结合位点,借此调节MIF的表达。MIF在细胞内外均发挥作用,且MIF是组成型表达。因此,研究调控MIF基因表达和刺激MIF分泌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MIF基因和MIF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的简述,对影响MIF基因表达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类。根据与MIF基因结合的方式,可分为:(1)与MIF基因启动子特定位点结合,改变转录活性;(2)与MIF CATT5-8微卫星重复序列结合,改变高表达MIF等位基因;(3)非编码RNA调控MIF表达;(4)影响MIF分泌的相关因素。通过对这4类调控MIF基因表达的相关因素的综述,进而认识MIF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和影响因素,以期对其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转录因子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对氧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的作用
11
作者 程婷 周佩洋 +1 位作者 任自敬 张瑞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条件下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氧糖剥夺/复氧组(OGD/R)、MIF处理组(MIF)、ISO-1处理组(ISO-1)和MIF联合MIF抑制剂ISO-1处理组(ISO...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条件下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氧糖剥夺/复氧组(OGD/R)、MIF处理组(MIF)、ISO-1处理组(ISO-1)和MIF联合MIF抑制剂ISO-1处理组(ISO-1+MIF)。利用无糖无血清培养液及低氧处理PC12细胞建立OGD/R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模型,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利用DCFH-DA探针检测胞内ROS水平;利用乳酸测试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乳酸水平;real time RT-PCR检测细胞中Bax,Bcl-2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ax,Bcl-2,GLUT1,乳酸脱氢酶A(LDHA)和M2型丙酮酸激酶(PKM2)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OGD/R组细胞活性降低,凋亡增加。同时,OGD/R降低了葡萄糖代谢相关蛋白GLUT1,PKM2和LDHA的表达,降低了乳酸的形成量并增加了ROS生成。MIF的给药促进了OGD/R下PC12细胞的活力并抑制其凋亡,增加了GLUT1,PKM2和LDHA蛋白表达以及乳酸含量,并且降低了ROS水平。相反,ISO-1可以抑制MIF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MIF通过发挥抗凋亡、抗氧化应激和增加葡萄糖代谢对PC12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神经元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通过cGAS/STING/NF-κB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极化调控其迁移
12
作者 杨长超 李国婷 +5 位作者 刘琳 赵梓先 李伟慷 孙庆新 赵钰莹 赵京山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0-1297,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其迁移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1 mg·L^(-1)LPS诱导RAW 264.7细胞构建迁移模型,划痕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其迁移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1 mg·L^(-1)LPS诱导RAW 264.7细胞构建迁移模型,划痕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F4/80、iNOS和Arg-1表达与定位;CCK-8法检测RAW 264.7细胞活力;Griess法检测NO含量;分子对接分析AS-IV与信号通路核心靶点cGAS、STING蛋白的结合情况;Western blot检测iNOS、Arg-1、cGAS、STING、NF-κB p65和p-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AS-IV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效促进巨噬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另外,AS-IV能与cGAS及STING蛋白相互作用,尤其是cGAS。进一步Western blot分析表明AS-IV明显抑制iNOS、cGAS、STING及p-NF-κB p65的表达。结论AS-IV通过抑制cGAS/STING/NF-κB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1型向M2型转化,抑制巨噬细胞迁移,这可为AS-IV减缓AS早期炎症反应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细胞极化 巨噬细胞迁移 分子对接 脂多糖 cGAS/STING/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苦苷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中MIF-SPP1信号通路预防巨噬细胞介导的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13
作者 王继绪 朱英斌 +1 位作者 陈茂丽 韩永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3-602,共10页
目的探究龙胆苦苷(GPS)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分泌型磷蛋白1(SPP1)信号通路预防巨噬细胞介导的肝纤维化机制。方法将LX-2细胞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组、TGF-β联合GPS(25、50、100、150)μmol/mL... 目的探究龙胆苦苷(GPS)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分泌型磷蛋白1(SPP1)信号通路预防巨噬细胞介导的肝纤维化机制。方法将LX-2细胞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组、TGF-β联合GPS(25、50、100、150)μmol/mL组,EDU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 TM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与一型胶原蛋白(COL1A1)蛋白表达。分离M1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1-CM)用于处理TGF-β组、TGF-β联合GPS组LX-2细胞,同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浓度,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以及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GPS、肝纤维化与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靶点交集,药物亲和反应的靶点稳定性(DARTS)实验和Western blot法验证GPS对MIF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将LX-2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组、TGF-β联合M2-CM组、TGF-β和oe-NC联合M2-CM组、TGF-β和oe-MIF联合M2-CM组,分析细胞上清液iNOS、Arg1浓度及细胞增殖、侵袭、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变化。将LX-2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组、TGF-β联合oe-NC组、TGF-β联合oe-MIF组、TGF-β和oe-MIF联合GPS组,Western blot法测定MIF与SPP1蛋白表达。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探究GPS对体内肝纤维化的潜在治疗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F-β组LX-2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增加,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增强,而GPS干预能够抑制TGF-β条件LX-2细胞增殖与侵袭,并降低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TGF-β组细胞上清液中iNOS浓度上调、Arg1浓度下降,并且M1-CM处理在TGF-β干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iNOS浓度、降低了Arg1浓度,同时促进了细胞增殖与侵袭,上调了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而GPS能够逆转M1-CM干预的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IF为GPS、肝纤维化与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的靶点交集之一,且GPS能够靶向并抑制其表达。相比于TGF-β组,M2-CM干预后细胞上清液中iNOS浓度下降、Arg1浓度增加,LX-2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降低,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减弱,然而过表达MIF后,逆转了M2-CM的干预效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TGF-β组MIF与SPP1蛋白表达增强,过表达MIF后MIF与SPP1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强,而GPS干预则抑制了MIF与SPP1蛋白表达。动物实验中,GPS干预治疗能够减轻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并抑制肝组织中MIF与SPP1、α-SMA与COL1A1蛋白表达。结论GPS可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中MIF-SPP1信号通路预防巨噬细胞介导的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龙胆苦苷(GPS)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分泌型磷蛋白1(SP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F调节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TNF-alpha Ⅱ型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启宇 王惟 +1 位作者 乔晓杭 唐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0-584,共5页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调节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炎症、败血症和自身免疫疾病中都有它的参与.MIF可以刺激巨噬细胞表达TNF-α、IL-1#、IL-6和IL-8等多种细胞因子.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外源性的MIF可以上调RAW264....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调节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炎症、败血症和自身免疫疾病中都有它的参与.MIF可以刺激巨噬细胞表达TNF-α、IL-1#、IL-6和IL-8等多种细胞因子.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外源性的MIF可以上调RAW264.7细胞中TNF-αⅡ型受体的mRNA水平,细胞自分泌的MIF对维持TNF-αⅡ型受体的基线水平有很大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可以被Src和JNK抑制剂所阻断.在巨噬细胞活化过程中,MIF这一新发现的功能提示它在放大炎症信号的同时,还能消减TNF-α可能引起的凋亡和细胞毒等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肿瘤坏死因子Ⅱ型受体(TNFRⅡ) SRC J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F通过诱导自噬促进卵巢颗粒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5
15
作者 巩晓芸 韩锐 +1 位作者 张于念 腊晓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02-1608,共7页
目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探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其对卵巢颗粒细胞的自噬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PCOS患者(n=40)及20例对照女性(对照组,n=20)的卵泡液与卵巢颗粒细胞,其中PCOS包含伴IR者(PCOS伴IR组,... 目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探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其对卵巢颗粒细胞的自噬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PCOS患者(n=40)及20例对照女性(对照组,n=20)的卵泡液与卵巢颗粒细胞,其中PCOS包含伴IR者(PCOS伴IR组,n=20)与不伴IR者(PCOS不伴IR组,n=20)。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受试者卵泡液中MIF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与Western blot法观察三组受试者颗粒细胞中的自噬空泡与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比值;体外培养人卵巢颗粒细胞系KNG,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MIF对颗粒细胞活性的影响;将KNG细胞分为4组:正常培养组(NC组)、MIF组、自噬抑制剂氯喹组(CQ组)和MIF+CQ组,Western blot法检测MIF对各组颗粒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自噬相关基因7(Atg7)、泛素结合蛋白(p62)及胰岛素信号通路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与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及蛋白激酶B(Akt)蛋白磷酸化的影响,葡萄糖摄取实验检测MIF对各组颗粒细胞摄取葡萄糖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或PCOS不伴IR组相比,PCOS伴IR组患者的卵泡液中MIF的表达水平及颗粒细胞的自噬水平增加(P<0.05,P<0.01);体外实验显示,MIF能够以浓度依赖性抑制颗粒细胞KNG的增殖活性;与NC组相比,MIF组与MIF+CQ组颗粒中LC3Ⅱ/LC3Ⅰ比值,Atg7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p62蛋白、IRS-1蛋白、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和GLUT4蛋白表达水平及葡萄糖摄取能力均降低(P<0.05),而与MIF组相比,MIF+CQ组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与Atg7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p62、IRS-1蛋白、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和GLUT4蛋白表达水平及葡萄糖摄取能力均增加(P<0.05)。结论MIF可能通过上调颗粒细胞的自噬水平促进PCOS患者的IR发展,而抑制颗粒细胞的自噬则能改善MIF诱导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胰岛素抵抗 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F通过调节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介导的炎症反应、自噬和凋亡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娜 王培红 +1 位作者 李俊杰 汤旭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MIF对Hp感染的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AGS,Western blot检测随Hp感染时间的延长,AGS细胞中MIF蛋白表达变化;siRNA...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MIF对Hp感染的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AGS,Western blot检测随Hp感染时间的延长,AGS细胞中MIF蛋白表达变化;siRNA干扰与脂质体瞬时转染技术靶向沉默胃癌细胞中MIF表达,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si-MIF转染效率;Hp感染转染后的胃癌细胞,并将其分为:si-NC组、si-MIF组、Hp+si-NC组、Hp+si-MIF组,MTT检测各组胃癌细胞增殖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色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DCFH-D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JC-1染色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PINK1/Parkin中蛋白PINK1、Parkin和自噬标志蛋白LC3Ⅱ/LC3Ⅰ、p62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各组胃癌细胞中自噬蛋白LC3B与线粒体特征蛋白Mito Tracker的共定位水平。结果:胃癌细胞中MIF蛋白水平随Hp刺激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且与0 h相比,Hp感染12 h时MIF升高最为显著(P<0.05);与转染si-NC相比,si-MIF能显著下调胃癌细胞中MIF mRNA与蛋白表达(P<0.05);与si-NC组相比,Hp+si-NC组和Hp+si-MIF组胃癌细胞增殖能力与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si-MIF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但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而Hp+si-MIF组增殖能力较Hp+si-NC组显著降低(P<0.05),但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DCFH-DA与JC-1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Hp+si-NC组与Hp+si-MIF组ROS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si-MIF组无明显变化(P>0.05),Hp+si-MIF组ROS水平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趋势较Hp+si-NC组更为明显(P<0.05)。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Hp+si-NC与Hp+si-MIF组的LC3Ⅱ/LC3Ⅰ、PINK1、Parkin蛋白表达及与LC3B共定位的线粒体数均显著升高(P<0.05),p6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si-MIF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Hp+si-NC组相比,Hp+si-MIF组的上述检测指标变化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Hp感染能促进胃癌细胞中MIF表达,并通过上调MIF介导的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水平起到保护线粒体功能的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Hp诱导的细胞凋亡,而沉默胃癌细胞中MIF表达,能显著削弱Hp的上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幽门螺杆菌 胃癌 线粒体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姗 孙桂波 +1 位作者 罗云 孙晓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9-1063,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尽管现在许多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但是仍然有许多病人不能被治愈,尤其是那些晚期的病人,所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尤其是快速逆转是非常有必要的。近二十...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尽管现在许多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但是仍然有许多病人不能被治愈,尤其是那些晚期的病人,所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尤其是快速逆转是非常有必要的。近二十年来关于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的研究获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在晚期斑块的快速逆转方面,找到了一些新的机制,包括巨噬细胞的迁移、巨噬细胞的极性转化以及血脂变化与巨噬细胞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新的机制为我们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逆转 巨噬细胞迁移 细胞极性转换 高密度脂蛋白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1和TIMP-1过表达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熙 余惠珍 +1 位作者 高洁 朱鹏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3-414,共12页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TK-1和TIMP-1基因过表达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左室(LV)功能、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结扎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冠脉左前降支诱导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3只)...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TK-1和TIMP-1基因过表达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左室(LV)功能、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结扎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冠脉左前降支诱导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3只)、对照病毒组(13只)、TK-1组(13只)、TIMP-1组(13只)、联合基因组(13只)的大鼠术后的心功能参数改变、心肌梗死面积、及各组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因子-κB(NF-κB)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病毒组大鼠的各项心功能参数(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IDs、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差(P<0.01),心肌梗死面积大(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高(P<0.01),各炎症因子(NF-κB、MIF、MMP-2、MMP-9)的表达水平上升(P<0.01)。与对照病毒组相比,单基因组或联合基因组的心功能改善明显;心肌梗死的面积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下降;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下降。相比于单基因组,联合基因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显著。【结论】hTK-1或hTIMP-1单基因过表达可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联合基因过表达(hTK-1和hTIMP-1)呈协同效应、改善更显著,可能的机制为hTK-1或hTIMP-1均可部分抑制MIF/NF-κB/MMP-2/9炎症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肽释放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核转录因子ΚB 心肌梗死 心室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MIF为靶标的抑制剂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19
作者 张晶 孙瑞秋 +1 位作者 唐延婷 刘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3-259,共7页
旨在以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为靶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高通量药物筛选体系。对目的基因进行分子克隆,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构建酶活体系,并优化体系条件,建立合适的高... 旨在以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为靶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高通量药物筛选体系。对目的基因进行分子克隆,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构建酶活体系,并优化体系条件,建立合适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最终从384种小分子中筛选出潜在的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构建成功,并筛选出酶活抑制率较高的小分子2种,测得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9.07μmol/L、44.12μmol/L。针对MIF蛋白,建立了较理想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适用于MIF蛋白酶活抑制剂的筛选,有利于后期的药物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高通量筛选 互变异构酶活性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