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波酯对猪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的作用及有关信号机制研究
1
作者 郭雨楠 王恩慈 +5 位作者 张溪园 张旭日 王建民 汪洋 刘岩琪 姜代勋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8-92,共5页
【目的】研究佛波酯诱导猪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表达的作用及有关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猪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表达,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研究佛波酯诱导猪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表达的作用及有关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猪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表达,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蛋白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控激酶的基因表达和磷酸化活性。【结果】20、30 nmol/L的佛波酯能极显著促进猪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的表达(P<0.01)。与对照相比,佛波酯在0.5、6 h可明显增加猪中性粒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基因表达量(P<0.05,P<0.01);在0.5、3和6 h可极显著增加猪中性粒细胞胞外信号调控激酶的基因表达量(P<0.01)。与对照相比,佛波酯在1、5和30 min可极显著促进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活性(P<0.01);在0.5、1、5和30 min可明显促进胞外信号调控激酶磷酸化活性(P<0.05,P<0.01)。【结论】佛波酯能诱导猪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的表达,其机制至少与上调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控激酶的基因表达与磷酸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胞外信号调控激酶 佛波酯 黏附分子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UUO大鼠肾间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欧阳春 宁建平 +2 位作者 周巧玲 刘伦志 刘纪实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7期379-381,i001,共4页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9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OR)组、单侧输尿管梗阻术(UUO)模型组和UUO+氟伐他汀治疗组(T-UUO,氟伐他汀20...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9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OR)组、单侧输尿管梗阻术(UUO)模型组和UUO+氟伐他汀治疗组(T-UUO,氟伐他汀20mg·kg-1·d-1)。于术后第1、4、7、10、14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HE及M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CP-1、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的表达。结果UUO模型组肾小管-间质MCP-1与ED-1表达较SOR组增加(P<0.05);在术后各时间点,T-UUO组大鼠肾小管-间质MCP-1、ED-1的表达及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较UUO模型组显著减少,但/仍高于SOR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通过降低MCP-1表达、减少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以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浸润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氟伐他汀 UUO 表达及 单侧输尿管梗阻 MCP-1 Masson染色 肾小管-间质 免疫组织化学法 抗纤维化机制 SD雌性大鼠 肾脏病理变化 肾间质纤维化 动态观察 细胞抗原 间质胶原 治疗组 模型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咯利普兰对猪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的作用及有关信号机制
3
作者 张旭日 张溪园 +4 位作者 王恩慈 郭雨楠 李姣 黄安琦 姜代勋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阐明咯利普兰为代表的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的抗炎新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中性粒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猪中性粒细胞表达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Macrophage surface molecular antigen-1,Mac-1);Real-time qPCR和... 【目的】阐明咯利普兰为代表的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的抗炎新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中性粒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猪中性粒细胞表达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Macrophage surface molecular antigen-1,Mac-1);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猪中性粒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65核转录因子(p65 NF-κB)mRNA表达和磷酸化活性。【结果】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 PMA)可显著上调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P<0.01),咯利普兰对PMA上调的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5μmol/L咯利普兰可极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P<0.01);PMA可极显著上调中性粒细胞p38 MAPK、ERK和p65 NF-κB mRNA表达和磷酸化活性(P<0.01),5μmol/L咯利普兰对PMA升高的中性粒细胞p38 MAPK、p65 NF-κB mRNA表达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对ERK mRNA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PMA升高的中性粒细胞p38 MAPK、ERK和p65 NF-κB磷酸化活性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咯利普兰可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其机制与阻遏p38 MAPK、ERK、p65 NF-κB基因表达和磷酸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p65核转录因子 咯利普兰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β-榄香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林琳 沈洪 王立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β-榄香烯对小鼠巨噬细胞(Mφ)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阐明黄芪、莪术的抗肿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黄芪甲苷、β-榄香烯体外作用小鼠Mφ细胞株J447A.1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分子(MHCⅡ、MHCⅠ、CD40、CD86),吞噬...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β-榄香烯对小鼠巨噬细胞(Mφ)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阐明黄芪、莪术的抗肿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黄芪甲苷、β-榄香烯体外作用小鼠Mφ细胞株J447A.1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分子(MHCⅡ、MHCⅠ、CD40、CD86),吞噬中性红实验检测Mφ的吞噬能力。结果经黄芪甲苷、β-榄香烯处理,J447A.1细胞表面MHCⅡ、MHCⅠ、CD40、CD86分子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其中黄芪甲苷组MHCⅠ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β-榄香烯组CD40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黄芪甲苷联合β-榄香烯组MHCⅡ、CD86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黄芪甲苷作用12h后,Mφ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β-榄香烯作用24h后,Mφ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尤以100μg/ml的作用浓度最佳;经黄芪甲苷与β-榄香烯联合作用后,Mφ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甲苷、β-榄香烯及其联用能增强Mφ表面MHC分子和免疫共刺激因子表达,促进Mφ的吞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Β-榄香烯 细胞 表面分子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化瘀解毒方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肺损伤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邹乔 李雁 +5 位作者 陈瑜 孔煜荣 陈一凡 刘通 曾燕鹏 沈冠彤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14-419,共6页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及拆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及拆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气清热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逐饮组及中药全方组,每组6只。益气清热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逐饮组、中药全方组给予对应中药浸膏12.2 g/(kg·d)连续灌胃7天,其余组均以等量蒸馏水灌胃。尾静脉注射LPS建立ARDS大鼠模型,造模后16小时麻醉处死各组动物进行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检测肺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Rap1b、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euk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巨噬细胞表面抗原-1(macrophage surface antigen-1,MAC-1)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Rap1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Rap1b、LFA-1及MAC-1蛋白表达均有所上调。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化瘀解毒方及拆方可明显减轻ARDS模型大鼠肺损伤,显著下调肺泡灌洗液中Rap1b、MAC-1及肺匀浆中LFA-1蛋白表达。结论 益气化瘀解毒方对LPS诱导的ARDS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Rap1b、LFA-1和MAC-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中性粒细胞粘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瘀解毒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Rap1b 中性粒细胞粘附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细胞表面抗原-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对猪中性粒细胞Mac-1表达的影响及相关信号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恩慈 郭雨楠 +5 位作者 张溪园 张旭日 王建民 汪洋 刘岩琪 姜代勋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致炎因子LPS对猪中性粒细胞表达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Mac)-1的诱导作用及有关的信号机制,为LPS致炎机制及抗炎药物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中性粒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Mac-1表达,以实时荧光定... 【目的】研究致炎因子LPS对猪中性粒细胞表达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Mac)-1的诱导作用及有关的信号机制,为LPS致炎机制及抗炎药物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中性粒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Mac-1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Janus激酶(JAK)、p65核转录因子(p65 NF-κB)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10、100、1000 ng/mL的LPS对猪中性粒细胞Mac-1表达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100、1000 ng/mL的LPS明显促进Mac-1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1、10、100、1000 ng/mL的LPS可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猪中性粒细胞JAK mRNA表达(P<0.01);100 ng/mL LPS可显著促进p38 MAPK mRNA表达(P<0.05);10 ng/mL LPS可分别显著促进PI3K、p65 NF-κB mRNA表达(P<0.05)。【结论】LPS呈剂量依赖性诱导猪中性粒细胞Mac-1表达,其信号机制与上调JAK和p38 MAPK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黏附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原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磷脂酰肌醇-3-激酶 JANUS激酶 p65核转录因子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ICAM-1、HBsAg、HBcAg的表达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丰哲 冷艳 +3 位作者 马立宪 王刚 田越 冯思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3,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ICAM-1、HBsAg、HBcAg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ICAM-1、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在慢性乙肝中,随着炎症活动度的增高,ICAM-1表达增强,HBcAg表达减弱,... 目的探讨ICAM-1、HBsAg、HBcAg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ICAM-1、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在慢性乙肝中,随着炎症活动度的增高,ICAM-1表达增强,HBcAg表达减弱,HBsAg表达由胞浆显色为主逐渐转为胞膜显色为主。结论肝细胞ICAM-1、HBcAg的表达在慢性乙肝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肝细胞中HBsAg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的复制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ICAM-1mRNA的表达及PMNL、Mφ的浸润情况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建平 徐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 :评估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鼠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ICAM- 1 ) m RNA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 (PMNL)、单核巨噬细胞 (Mφ)的浸润。 方法 :建立全脑四血管夹闭缺血再灌注 (I/ R)模型。40只 SD大鼠随机分五组 :第 组为非缺血非再灌注组 ... 目的 :评估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鼠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ICAM- 1 ) m RNA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 (PMNL)、单核巨噬细胞 (Mφ)的浸润。 方法 :建立全脑四血管夹闭缺血再灌注 (I/ R)模型。40只 SD大鼠随机分五组 :第 组为非缺血非再灌注组 ;第 、 、 、 组缺血 30 m in后分别再灌注 2 h、4h、1 2 h、2 4h。处死大鼠取脑组织 ,逆转录PCR(RT- PCR)检测 ICAM- 1 m RNA表达 ,光镜下检查 PMNL、Mφ在损伤组织中的浸润情况。 结果 :PMNL在再灌注 2 h时开始聚集浸润 ,第 、 、 、 组与第 组比较 ,PMNL明显增加 (P<0 .0 1 )。而 Mφ在再灌注 4h才增加 ,与组 比较 ,Mφ的浸润数量也明显增多 (P<0 .0 1 )。RT- PCR表明 ,第 、 组与第 组比较 ,ICAM- 1 m RNA表达显著增加 (P<0 .0 1 ) ;其表达于 4h达高峰 ,1 2 h后逐渐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 :I/ R损伤后 ,在早期 PMNL 浸润较少 ,晚期逐渐增多 ,而且 PMNL 浸润时间较早 (2 h以后 ) ,Mφ聚集浸润较晚 (4h以后 )。ICAM- 1m RNA在正常大鼠脑组织有少量表达 ,I/ R损伤可明显诱导 ICAM- 1 m RNA表达 (P<0 .0 1 ) ,在再灌注 4h后达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细胞间粘附分子-1 mRNA 多形核白细胞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M-CSF和s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彭子敬 田国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M-CSF和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史、症状、心肌酶、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研究对象143例,进行分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9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5例。选取健康体检者(N)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M-CSF和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史、症状、心肌酶、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研究对象143例,进行分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9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5例。选取健康体检者(N)22例为正常对照组。入院24 h内或接受体检当时采集血标本分装两个试管,分别离心、冻存待一次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外周血sICAM-1和M-CSF水平。比较三组对象外周血sICAM-1和M-CSF水平的差异;分析sICAM-1与M-CSF的相关性;对UA患者进行TIMI危险评分,按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中、低三组,比较各组间的sICAM-1和M-CSF水平。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3组实验对象外周血sICAM-1和M-CSF水平的组间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01),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②M-CSF与sICAM-1呈明显正相关;③不同TIMI危险积分组的组间比较,sICAM-1和M-CSF水平随TIMI危险积分的增高而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CAM-1和M-CSF共同参与冠脉斑块的形成,并相互促进对方的表达,二者均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棘阿米巴角膜炎IL-1β和MIP-1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秀丽 朱学军 +1 位作者 胡建章 陈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临床人角膜棘阿米巴感染的动物模型,探讨角膜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后角膜炎症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MIP-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方法 20只新西兰白...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临床人角膜棘阿米巴感染的动物模型,探讨角膜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后角膜炎症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MIP-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应用角膜表层镜片法,即刮除角膜上皮,覆盖角膜植片,右眼在层间注入棘阿米巴滋养体混悬液,左眼注入生理盐水,缝合眼睑24h,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观察角膜溃疡形态,并行角膜HE染色或PAS染色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不同病程角膜组织中的IL-1β、MIP-1的表达。结果 20只兔右眼均感染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病变角膜组织中IL-1β含量与MIP-1含量于术后第1天、3天、5天、7天、9天均明显升高(均为P<0.01),分别于术后第5天(53.360±1.083)与术后第3天(34.445±1.072)达最高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IL-1β是反映兔棘阿米巴感染角膜局部炎症反应程度的敏感指标;而MIP-1的表达则是兔棘阿米巴角膜炎中机体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阿米巴角膜炎 角膜表面镜片法 细胞炎性蛋白-1 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SSI患者血清sCD14-ST、MIP-1α、VitD水平变化分析
11
作者 李育森 李书强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105-109,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SSI)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维生素D(VitD)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是否发生SSI感染,分为发生SSI组32例和...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感染(SSI)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维生素D(VitD)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是否发生SSI感染,分为发生SSI组32例和未发生SSI组168例,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sCD14-ST、MIP-1α、VitD水平。结果:术后1 d、3 d、7 d,与未发生SSI组比较,发生SSI组sCD14-ST、MIP-1α水平及SIRS评分较高,VitD水平较低(P<0.05);SIRS评分与血清sCD14-ST、MIP-1α呈正相关,与VitD呈负相关(P<0.05);高水平血清sCD14-ST、MIP-1α、VitD的SSI风险是低水平的4.081、8.235、0.387倍。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高水平血清sCD14-ST、MIP-1α、低水平VitD的发生SSI风险较高,及时控制相关水平有利于降低SSI危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部位感染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细胞炎症蛋白-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生物学
12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1997年第1期24-26,共3页
9700474 人体粘膜免疫母细胞双重结合粘膜与滑膜内皮的能力:分子机理的剖视/Salmi M//J Exp Med.-1995,181(1).-137~149 军医图9700475 抗原选择后表达 K 和λ轻链变化的 B 细胞亚群比率/Langman R E//Immunol Today.-1995,16(3).-141... 9700474 人体粘膜免疫母细胞双重结合粘膜与滑膜内皮的能力:分子机理的剖视/Salmi M//J Exp Med.-1995,181(1).-137~149 军医图9700475 抗原选择后表达 K 和λ轻链变化的 B 细胞亚群比率/Langman R E//Immunol Today.-1995,16(3).-141~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分子机理 细胞 抗原选择 细胞亚群 表面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细胞死亡 免疫母细胞 天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江 王勇 杨青壮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对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75例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治疗的肝癌患者,根据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分为A组、B组与C组,各25例。A组实施Pringle法,B组实施左半肝鞘内解剖血... 目的探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对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75例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治疗的肝癌患者,根据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分为A组、B组与C组,各25例。A组实施Pringle法,B组实施左半肝鞘内解剖血流阻断法,C组实施左半肝鞘内解剖血流阻断+左肝静脉阻断法,3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3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3 d肝功能、免疫功能、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术前和术后3个月后生命质量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B组,B组低于A组(P<0.05);C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B组,B组短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3 d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ICAM-1、CRP、IL-6、IL-8水平升高,C组低于A组、B组,B组低于A组(P<0.05);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降低,C组高于A组、B组,B组高于A组(P<0.05);血清MIF水平降低,C组低于A组、B组,B组低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3个月的症状/不良作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升高,C组高于A组、B组,B组高于A组(P<0.05)。C组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与Pringle法和左半肝鞘内解剖血流阻断法相比,左半肝鞘内解剖血流阻断法+左肝静脉阻断法可有效控制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肝癌患者术中出血,有效调节患者血清ICAM-1、MIF、CRP、IL-6、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命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 肝血流阻断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内小冠脉重构与炎症关系的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进寿 洪华山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1期19-23,43,共6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内小冠脉重构(IMSAs)与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关系,以及替米沙坦对血管重构及炎症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 12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无干预的SHR组(SHR)、高剂量替...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内小冠脉重构(IMSAs)与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关系,以及替米沙坦对血管重构及炎症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 12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无干预的SHR组(SHR)、高剂量替米沙坦组(Tel_H)和低剂量替米沙坦(Tel_L)组,对照组为周龄、性别、体重配对的WKY大鼠(WKY),每组均为10只;Tel_H组和Tel_L组每日分别予替米沙坦8mg/kg、0.8mg/kg灌胃;SHR组和WKY组予2mL蒸馏水灌胃。实验进行18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进行血压测定。取大鼠左心室切片经苦味酸-天狼猩红(Sirus-red)染色。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像系统计算IMSAs的血管壁面积(WA)、血管腔面积(LA)和血管壁面积百分比(%WA)。免疫组化染色以识别巨噬细胞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等。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心肌肥大细胞。结果 30周龄时SHR组血压(200.50±14.15)mm Hg比WKY组(116.30±9.38)mm H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l_H组血压(119.40±14.69)mm Hg明显低于SHR组(P<0.01),而与WKY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l_L组血压(193.30±15.19)mm Hg与SH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组IMSAs与WKY组IMSAs相比,WA及%WA显著增高,LA明显减小(P均<0.01);Tel_H组IMSAs与SHR组IMSAs相比,WA与%WA显著减小(P<0.01),而LA增大(P<0.05);Tel_H组与WKY组WA无显著差异,LA减小(P<0.05),而%WA增大(P<0.01)。SHR组心肌组织中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WKY组(P均<0.01);Tel_H组和Tel_L组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均显著少于SHR组(P<0.01)。SHR组心肌的ICAM-1光密度(IOD)显著高于WKY组(P<0.01),Tel_H组和Tel_L组心肌ICAM-1的IOD均显著低于SHR组(P<0.01)。结论 30周龄SHR心肌内小冠脉重构与心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数量及ICAM-1的表达相关,替米沙坦治疗能明显减轻SHR心肌内小冠脉重构,减少心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数量及ICAM-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心肌内小冠脉重构 细胞 肥大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替米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