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及左心房相关结构参数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黄亚飞 马国景 +3 位作者 胡杰 寇晨光 李彩英 刘晓伟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7-794,共8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左心房及左心耳相关结构参数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4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同期行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及经食道超声...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左心房及左心耳相关结构参数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4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同期行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资料,将CTA及TEE共同诊断存在左心耳血栓的28例患者纳入左心耳血栓组[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9)岁],采用个体匹配法以1:2的比例按时间顺序纳入性别及年龄(±3岁)匹配的无左心耳血栓的5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无左心耳血栓组[男性4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5±8)岁]。采用心脏CTA测量两组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LAEATV)、左心房和左心耳结构参数并进行比较,评估EAT、左心房及左心耳相关结构参数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左心耳血栓组中持续性房颤及房颤心律患者占比均明显高于无左心耳血栓组(P均<0.001),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房颤病程和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心力衰竭、血管疾病患者占比以及CHA2DS2-VASc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耳血栓组的EATV、LA-EATV、左心房容积(LAV)、左心耳容积(LAAV)、左心耳开口面积较无左心耳血栓组均显著增加(P均<0.05),但两组间左心耳深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EATV(OR=1.092,95%CI:1.004~1.187,P=0.040)及LAV(OR=1.022,95%CI:1.003~1.041,P=0.025)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左心耳血栓形成的LA-EATV阈值为27.16 cm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6.8%;预测左心耳血栓形成的LAV阈值为118.45 ml(AUC=0.853,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80.4%)。结论:心脏CTA测量的LA-EATV和LAV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 心耳血栓形成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及维持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地 高传玉 +1 位作者 李牧蔚 张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51-1452,共2页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厚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及维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88例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组(52例)、持续性房颤组(36例);另选窦性心律者72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测量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厚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及维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88例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组(52例)、持续性房颤组(36例);另选窦性心律者72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测量所有患者EAT厚度,搜集基本资料,分析EAT厚度与房颤的关系。结果:EAT厚度在对照组[(4.71±1.43)mm]、阵发性房颤组[(6.18±1.86)mm]、持续性房颤组[(7.93±1.93)m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房颤持续时间延长有递增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示:EAT厚度≥5.55mm(OR=8.217,95%CI2.655~25.435,P=0.000)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AT厚度预测房颤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P<0.001)。结论:EAT厚度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显著相关,是预测房颤发生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外膜脂肪组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测定的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寇晨光 李彩英 +3 位作者 贾芳莹 卓利勇 袁迎芳 田伟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测定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09至2017-09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66例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4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24例;同期入选70例窦性心律者...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测定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09至2017-09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66例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4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24例;同期入选70例窦性心律者作为窦性心律组。136例患者均行256层螺旋CT心脏成像,测量所有患者的EATV、房颤组患者的心周脂肪组织体积(PATV)。进一步对阵发性房颤患者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EATV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房颤组患者的EATV大于窦性心率组[(138.94±37.93)ml vs(93.55±34.79)ml,P<0.001]。持续性房颤患者的EATV[(142.20±40.86)ml vs (137.07±36.53)ml]、PATV[(230.67±60.83)mlvs(223.56±60.62)ml]均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患者的EATV与PATV呈显著正相关(r=0.95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ATV是房颤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1.143,95%CI:1.027~1.158),P=0.000)。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可以客观定量测量EATV,EATV与PATV显著相关,EATV的增加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之间的EATV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外膜脂肪组织 心周脂肪组织 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房颤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泰然 陈桂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6-1022,共7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具有重要内分泌功能的生物活性器官.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研究显示EAT的体积、厚度与AF...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具有重要内分泌功能的生物活性器官.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研究显示EAT的体积、厚度与AF的发生、严重程度及复发相关,但EAT在AF发病机理中的确切作用尚需进一步阐明,为通过干预EAT来治疗AF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组织 心房颤动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组织在心房颤动心肌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饶晋 杨潜 王志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2-348,共7页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是位于脏层心包和心肌之间的一种特殊脂肪组织,参与AF的发生与维持,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EAT来源脂肪干细胞分泌的...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是位于脏层心包和心肌之间的一种特殊脂肪组织,参与AF的发生与维持,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EAT来源脂肪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EAT的特点、定量检测及其与心肌结构和电重构的关系,特别是细胞外囊泡对AF发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认识AF的发病机制,为AF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组织 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结构重构 电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分布、左心大小与房颤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翁静飞 王雪 +3 位作者 何宇情 何其舟 杨彬 曾奇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0-595,共6页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分布、左心大小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心房颤动患者62例,并随机入选窦性心律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后处理机器上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厚度及左心大小...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分布、左心大小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心房颤动患者62例,并随机入选窦性心律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后处理机器上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厚度及左心大小,包括心外膜脂肪总体积、左心房周围脂肪体积、右心室周围脂肪厚度、左房室沟脂肪厚度、左房室沟脂肪面积、右房室沟脂肪厚度、右房室沟脂肪面积、房间隔脂肪厚度、前室间沟脂肪厚度、前室间沟脂肪面积、左心房直径(收缩期、舒张期)、左心室直径(收缩期、舒张期)、左心房体积,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颤组中高血压患者数量、吸烟患者数量、心率、甘油三酯(TG)、脑钠肽(BNP)高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心外膜脂肪总体积、左心房周围脂肪体积、左房室沟脂肪面积、房间隔脂肪厚度、左心房直径(收缩期、舒张期)、左心房体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效能,心外膜脂肪组织总体积诊断房颤曲线下面积(0.784)高于其余指标,其诊断阈值为117.99 cm^(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0%、77.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心率、TG、BNP、心外膜脂肪总体积、左心房周围脂肪体积、房间隔脂肪厚度、左心房直径(舒张期)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外膜脂肪、左心大小是房颤有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 心房 心室 房颤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脂肪组织与心房颤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许继成 公永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1期83-85,共3页
临床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与心房颤动(AF)的发生风险、AF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等密切相关。本文将分别对EAT的来源及分布、EAT与AF相关性、EAT促进AF发生的可能机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外膜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因子 纤维化 心房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因子受微小RNA调控介导心房颤动结构重构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莹莹 张丽丽 +2 位作者 杜艳华 夏平 杨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1期1586-1589,共4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因其症状隐匿,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致死致残性并发症愈来愈引起我们的重视。当前临床一线仍以抗凝、节律控制及消融为主流治疗方案,存在高并发症、高复发率、高再住院率等短板。因此,急需寻找新的A...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因其症状隐匿,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致死致残性并发症愈来愈引起我们的重视。当前临床一线仍以抗凝、节律控制及消融为主流治疗方案,存在高并发症、高复发率、高再住院率等短板。因此,急需寻找新的AF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脂肪因子类 微RNAs 结构重构 心外膜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