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井下工程界面识别与管理研究
1
作者 张志强 朱伟 +2 位作者 僧俐洋 王玮 上官单彬 《矿业科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针对井下工程管理协同问题,将地面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界面理论应用到特殊的煤矿井下工程管理中,系统性地提出了煤矿井下工程界面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在构建煤矿井下工程系统框架的基础上,将煤矿井下工程的界面分为目标、过程和组... 针对井下工程管理协同问题,将地面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界面理论应用到特殊的煤矿井下工程管理中,系统性地提出了煤矿井下工程界面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在构建煤矿井下工程系统框架的基础上,将煤矿井下工程的界面分为目标、过程和组织这三类界面,按照给出的界面分析流程,分别对这三类界面进行识别和管理,以实现各界面的有效控制和各要素关系的有效协调,达到井下工程地面化的目的。以开滦集团的工程界面管理具体实践为例,说明界面管理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井下工程 工程界面 界面识别 界面管理 协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YbBa_2Cu_3O_y做反电极层的工程界面约瑟夫逊结的特性
2
作者 刘春芳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2年第1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YbBa2Cu3Oy 反电极层 工程界面 约瑟夫逊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作者 王欣 王宇 +3 位作者 穆富茂 闫翎鹏 王振国 杨永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70,共16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柔性及可以卷对卷生产等优势而逐渐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进一步商业化推广的道路上,OSCs也面临着提高光电转换效率(PCE)、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及提高稳定性等诸多挑战.在...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柔性及可以卷对卷生产等优势而逐渐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进一步商业化推广的道路上,OSCs也面临着提高光电转换效率(PCE)、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及提高稳定性等诸多挑战.在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中,碳点(CDs)因具有成本低、结构多样、绿色环保、来源广泛、导电性高及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在OSCs器件中,CDs可以作为电荷传输层和界面修饰层材料使用,通过界面工程改善电池界面处的能级匹配和电荷传输性能,提升OSCs器件的整体性能,为光伏电池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成为推动OSCs发展的关键材料之一.本文介绍了CDs的概念、分类和独特的结构特征,综合评述了其优异的可调光电特性和功能化改性方法,总结了CDs在OSCs界面工程领域的应用,指出了应用于OSCs领域的CDs基界面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碳点 界面工程 电荷传输 光电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s在n-i-p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工程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浩霖 赵佳薇 +4 位作者 张俊豪 于博 张强飞 罗倪 刘振国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8,共12页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被誉为极具发展前景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然而,PSCs各功能层界面处的非辐射复合影响着器件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作为抑制器件界面非辐射复合的界面工程材料,在制备高效稳...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被誉为极具发展前景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然而,PSCs各功能层界面处的非辐射复合影响着器件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作为抑制器件界面非辐射复合的界面工程材料,在制备高效稳定PSCs的研究中取得了实际效果。因此,本综述总结了SAMs在n-i-p型PSCs界面工程中的应用,并对非辐射复合路径和SAMs进行介绍。最后,基于当前SAMs在PSCs中的研究趋势作出展望,助力PSC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非辐射复合 自组装单分子层 界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工程化Ni(OH)_(2)@CoP核壳结构纳米阵列电解水性能研究
5
作者 吕超杰 成伽润 +3 位作者 关春阳 鲁成兴 李美平 张丹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30,共10页
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因其丰富的地球储量和低廉的制造成本,被视为未来替代贵金属基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的有力候选材料之一。但较低的导电性、较差的催化活性以及极速衰减的催化稳定性使其单独使用时催化性能差强人意,故必须进行合理改性进... 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因其丰富的地球储量和低廉的制造成本,被视为未来替代贵金属基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的有力候选材料之一。但较低的导电性、较差的催化活性以及极速衰减的催化稳定性使其单独使用时催化性能差强人意,故必须进行合理改性进而提升其催化性能。界面工程已被证实为调控催化位点电子结构、优化活性位点与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能以及提升材料催化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以泡沫镍为基底,通过水热法-磷化法-电沉积法系列操作,制得Ni(OH)_(2)纳米片/CoP纳米线的自支撑异质核壳阵列结构(Ni(OH)_(2)@CoP/NF)。其中,Ni(OH)_(2)与CoP之间的异质界面会导致界面域电子的定向转移以及对Co位点的电子结构调制,这不仅会在界面区域产生大量的高活性位点,还可以将活性位点优化到最佳状态,从而获得更高的催化活性。得益于此,在1 mol/L KOH溶液中,Ni(OH)_(2)@CoP/NF作为析氧反应和析氢反应催化材料时,分别仅需224 mV和65 mV的过电位即可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作为双功能催化剂,该电极所组装的双电极体系仅需1.52 V即可实现10 mA·cm^(-2)的电流输出,且兼具良好的催化耐久性。本研究为设计制备高效双功能电解水制氢催化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对进一步拓展非贵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过渡金属化合物 界面工程 氢氧化镍@磷化钴核壳阵列结构 双功能电解水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太阳能电池阴极界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勇 赵渊 黄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24-3540,共17页
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由于其创新的材料设计和优化的器件结构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目前单结OSC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了20%。界面工程是一种提高器件效率的关键手段,主要通过修饰OSC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性质和提高电荷... 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由于其创新的材料设计和优化的器件结构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目前单结OSC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了20%。界面工程是一种提高器件效率的关键手段,主要通过修饰OSC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性质和提高电荷传输效率来实现,已成为推动器件性能提升的重要部分。理解界面层的内在工作机制以及与器件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相关的物理化学过程至关重要。在本文中,重点讨论了阴极界面工程在开发高性能OSC中的多方面应用和研究进展,着重于界面材料、界面处理技术和后处理工艺。首先,总结了阴极界面层(CIL)的特定功能及其相应的设计原则。然后,从单结OSC的CIL分类出发讨论了界面工程对器件效率和稳定性提升的作用机理,详细介绍了各种新型阴极界面传输材料的开发设计工作。最后,针对界面工程大面积、高性能和低成本器件制备应用过程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阴极界面 界面工程 界面性质 能量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结构工程的化学发光传感器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7
作者 冯洋 杨欣怡 +1 位作者 周玉娴 吕弋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1-1809,共9页
化学发光凭借其响应快速、灵敏度优异、无需外源激发光源以及适于在线监测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综述系统总结了纳米结构增强型化学发光传感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材料功能化设计原则、性能优化机制以及分析应... 化学发光凭借其响应快速、灵敏度优异、无需外源激发光源以及适于在线监测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综述系统总结了纳米结构增强型化学发光传感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材料功能化设计原则、性能优化机制以及分析应用等方面。首先,重点阐明了纳米材料表面/界面工程(包括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纳米级结构)中用于提高化学发光发光效率的结构-性能关系。其次,对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的设计策略进行了分类,以推动设计高保真度的化学发光传感系统,特别关注其在复杂基体特异性识别和痕量分析中的突破性进展。此外,还系统讨论了化学发光传感技术在新兴环境污染物连续监测、体内/体外疾病生物标志物多重检测以及食品污染物筛查等领域的典型应用进展。该综述不仅揭示了纳米工程在改善化学发光传感选择特异性、信号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方面的核心作用,更为开发新一代高灵敏、智能化化学发光传感平台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化学发光 反应动力学 界面工程 传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电荷传递产生双活性位点的RuO_(2)-NiO/NF高效电催化析氢电极
8
作者 陈慧 刘雪华 +2 位作者 林燕 陈松 王卫国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12,共10页
为制备高性能、低成本的稀贵金属电催化析氢材料,采用化学沉淀法结合热分解法制备RuO_(2)-NiO/NF异质结构析氢电催化剂,该电极在碱性析氢反应(HER)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通过表征、测试以及理论(DFT)计算分析,证明RuO_(2)和... 为制备高性能、低成本的稀贵金属电催化析氢材料,采用化学沉淀法结合热分解法制备RuO_(2)-NiO/NF异质结构析氢电催化剂,该电极在碱性析氢反应(HER)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通过表征、测试以及理论(DFT)计算分析,证明RuO_(2)和NiO结合产生的异质结构界面是该催化剂性能提升的核心,该界面上发生电荷转移导致双活性位点的产生,使不同种类的吸附质在不同活性位点选择性吸附,协同促进了析氢反应的各基元反应步骤,使得该催化剂在碱性析氢反应中表现优异:10 mA·cm^(-2)电流密度下的析氢过电位仅为52 mV,Tafel斜率为47.5 mV·dec^(-1),100 mV下的TOF达到0.342 s^(-1),且在2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经100 h稳定性测试后仍维持稳定电势。综上所述,本工作从界面工程角度成功构筑RuO_(2)-NiO/NF异质结构催化剂,并对其HER机理进行了探讨,为Ni基化合物异质结构催化剂的构建及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析氢反应 异质结构 催化剂 密度泛函理论 界面工程 热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VC模式下的界面再工程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正权 李俊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15-116,161,共3页
企业中存在大量的长时间运行良好的遗产系统。该文基于MVC设计模式提出一种图形用户界面再工程方案,目的是将遗产系统整合成为基于Web的应用。事实证明不用全面开发新的系统,而是将遗产系统集成到新的软件环境之中,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 MVC 界面工程 遗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ZnO/p-GaN异质结界面工程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兆权 杜小龙 +8 位作者 刘玉资 英敏菊 梅增霞 郑浩 袁洪涛 郭丽伟 贾金锋 薛其坤 张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0-341,共2页
关键词 ZNO GaN 发光二极管(LED) 界面工程 异质结 半导体材料 激光二极管 晶体结构 晶格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性材料连接设计的界面工程方法
11
作者 张彦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81-82,共2页
界面工程是利用界面科学指导材料优化设计的技术方法。异性材料连接设计的界面工程方法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为其界面细观结构、局部化学和强韧性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异性材料连接界面化学、物理和力学匹配的设计的界面工程基... 界面工程是利用界面科学指导材料优化设计的技术方法。异性材料连接设计的界面工程方法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为其界面细观结构、局部化学和强韧性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异性材料连接界面化学、物理和力学匹配的设计的界面工程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材料 界面工程 连接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工程的自支撑催化电极用于电解水制氢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培灿 万磊 +4 位作者 徐子昂 许琴 庞茂斌 陈金勋 王保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34-1946,共13页
氢能作为战略性产业,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终端用户提供绿色低碳的能源载体。利用电解水制氢过程,有利于消纳大规模可再生清洁能源,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为了满足大规模、高效率、长寿命的电解水装备需求,亟需将界面... 氢能作为战略性产业,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终端用户提供绿色低碳的能源载体。利用电解水制氢过程,有利于消纳大规模可再生清洁能源,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为了满足大规模、高效率、长寿命的电解水装备需求,亟需将界面工程原理与宏量放大工艺相结合,推动纳米技术走向产业化。本综述归纳界面工程研究现状,针对自支撑催化电极应用,以增强电极的稳定性与电催化活性为目标,重点介绍自支撑催化电极的微观结构调控方法,阐明3种催化界面(催化剂-基底界面、催化剂内部界面、催化电极-电解液界面)的调控策略,以及工程放大与宏量制备技术。在此基础上,指明高性能、高稳定的自支撑催化电极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析出反应 氢析出反应 界面工程 电催化剂 电解水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锂硫电池多硫化物穿梭的隔膜界面工程 被引量:4
13
作者 龙翔 朱绍宽 +3 位作者 宋娅 郑敏 邵姣婧 石斌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7-543,共17页
锂硫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极大地阻碍了其实际应用,许多研究表明,电池隔膜界面工程是解决多硫穿梭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隔膜界面工程的主要功能可分为物理阻隔、化学吸附... 锂硫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极大地阻碍了其实际应用,许多研究表明,电池隔膜界面工程是解决多硫穿梭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隔膜界面工程的主要功能可分为物理阻隔、化学吸附和催化作用。在这个界面工程过程中,炭材料因其导电率高、比表面积大、孔容大而备受关注,而炭材料的非极性难以紧密结合多硫化物;使用高极性的材料能够对多硫化物起到很好的化学结合作用,可有效吸附多硫化物。因此,人们常采用高极性材料与炭材料复合,或者在炭材料设计过程中掺杂异原子或引入官能团。此外,具有多硫催化转化作用的材料对于有效抑制多硫穿梭也十分重要。本文重点介绍了隔膜界面工程的具体实施策略及其主要功能,并对锂硫电池商用化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目前电池性能改善的各种措施,对锂硫电池实用化的光明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材料 界面工程 极性材料 多硫化物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界面工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汝涵 黎浩 +3 位作者 韩方 陈奥渊 麦立强 周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7-303,共17页
Si基负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和嵌锂电势低等优点,已成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材料.但其巨大的体积膨胀和与电解液间的副反应造成了严重的界面问题.本文从硅负极界面的定义出发,对界面问题、成因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分别... Si基负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和嵌锂电势低等优点,已成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材料.但其巨大的体积膨胀和与电解液间的副反应造成了严重的界面问题.本文从硅负极界面的定义出发,对界面问题、成因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分别从结构优化、人工界面构筑、电解液配方优化和固态电池中的界面问题4个方面阐述了硅基负极界面工程的发展现状;最后,对硅基负极界面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基负极材料 界面工程 人工界面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界面工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美 刘久铭 +1 位作者 刘春雨 郭文滨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93-1904,共12页
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很有前途的替代化石能源进行能量转换的光伏技术。合成新材料、优化器件结构以及界面工程等方式都能有效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本文从材料选取、界面掺杂以及界面修饰三个方面阐述界面工程在... 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很有前途的替代化石能源进行能量转换的光伏技术。合成新材料、优化器件结构以及界面工程等方式都能有效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本文从材料选取、界面掺杂以及界面修饰三个方面阐述界面工程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界面修饰能够促进载流子的产生和输运,证明界面工程对于提高电荷提取效率、钝化表面缺陷和提升电导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界面工程 体异质结 能量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工程的研究
16
作者 陈龙 张文超 +3 位作者 黄睿 牛宇航 李炜 唐吉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在wxAMPS太阳能电池数值模拟软件微平台上,对ITO/ZnO/界面层(IFL)/MAPbI_(3)/Sprio-OMeTAD/Au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电子传输层(ETL)/吸收层的界面工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界面层缺陷密度低于10^(14)cm^(-3)时,PSCs的电池性... 在wxAMPS太阳能电池数值模拟软件微平台上,对ITO/ZnO/界面层(IFL)/MAPbI_(3)/Sprio-OMeTAD/Au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电子传输层(ETL)/吸收层的界面工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界面层缺陷密度低于10^(14)cm^(-3)时,PSCs的电池性能几乎不变,当缺陷密度高于10^(14)cm^(-3)时,PSCs的电池性能急剧下滑。当界面层与吸收层亲和势差(Δχ)在-0.7~-0.1 eV范围时,各项电池性能参数均随Δχ的增大而增大;当Δχ在-0.1~0.5 eV范围时,各项电池性能呈平缓增长;当Δχ大于0.5 eV时,电池的短路电流(J_(SC))呈平缓增长趋势,而开路电压(V_(OC))、填充因子(FF)及光电装换效率(PCE)快速降低。当带隙E_(g)在0.9~1.4 eV范围内增大时,PSCs的V_(OC)、FF和PCE均上升;当带隙E_(g)大于1.4 eV,PSCs的各项性能参数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缺陷密度 界面工程 复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工程的无机纳米结构材料在电催化还原CO_(2)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力方 李成金 +2 位作者 周晓霞 沈宗洋 陈航榕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3-638,共16页
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CO_(2)Reduction Reaction,CO_(2)RR)利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将CO_(2)还原为具有附加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应用潜力的CO_(2)转化技术之一。然而,电催化CO_(2)还原依然存在反应过电势高、产物选择... 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CO_(2)Reduction Reaction,CO_(2)RR)利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将CO_(2)还原为具有附加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应用潜力的CO_(2)转化技术之一。然而,电催化CO_(2)还原依然存在反应过电势高、产物选择性差以及稳定性低等诸多问题,如何设计制备高效、低成本的电催化剂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具有多功能的活性位点、可调控形貌结构和化学组分的金属基电催化剂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电催化CO_(2)材料。近年来,通过界面工程构造异质界面产生应变效应、电子效应以及载体效应等为获得高效CO_(2)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介绍了电催化CO_(2)还原的反应过程,并详细分析了界面如何影响CO_(2)RR的内在机理。基于三种经典的界面纳米结构模型:核壳结构、异质结结构以及载体结构,综述了无机纳米结构材料在电催化还原CO_(2)中的最新进展,最后对界面工程在CO_(2)RR中存在的问题及新机遇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催化还原 电催化剂 界面工程 核壳结构 异质结结构 载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O_(2)-VO纳米线自支撑薄膜的界面工程与电催化产氢性能
18
作者 赵环宇 米洪田 +3 位作者 常月琪 周冬雪 张立国 杨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128,共9页
将采用水热法合成的钛酸钠纳米线自支撑薄膜通过离子交换及高温H_(2)/Ar(H_(2)的体积分数5%)混合气还原,构筑了负载Ni纳米颗粒的富氧空位的TiO_(2)纳米线自支撑薄膜材料(Ni/TiO_(2)-VO NFFs).在H_(2)/Ar混合气高温还原过程中,TiO_(2)纳... 将采用水热法合成的钛酸钠纳米线自支撑薄膜通过离子交换及高温H_(2)/Ar(H_(2)的体积分数5%)混合气还原,构筑了负载Ni纳米颗粒的富氧空位的TiO_(2)纳米线自支撑薄膜材料(Ni/TiO_(2)-VO NFFs).在H_(2)/Ar混合气高温还原过程中,TiO_(2)纳米线产生的大量氧空位和低配位的Ti^(3+)可以调节TiO_(2)的电导率.Ni与TiO_(2)在界面的强相互作用优化了电子结构,促进了电化学析氢反应(HER)活性的提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显示,Ni/TiO_(2)-VO NFFs具有更优的氢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_(H)^(*)).在1 mol/L KOH溶液中,Ni/TiO_(2)-VO NFFs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为67 mV,且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在电催化HER领域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电催化 电化学析氢反应 界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界面修饰的高效稳定FAPbI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19
作者 Yameen Ahmed 封想想 +8 位作者 高远基 丁洋 龙操玉 Mustafa Haider 李恒月 李专 黄誓成 Makhsud I.Saidaminov 阳军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碘铅甲眯(FAPbI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优异的光伏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器件的长期稳定性仍然是FAPbI_(3)太阳能电池的关键问题。FAPbI_(3)黑色钙钛矿相在室温下会相变为黄色非钙钛矿相,且水分会加速这一相变。界面工程是提高钙钛... 碘铅甲眯(FAPbI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优异的光伏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器件的长期稳定性仍然是FAPbI_(3)太阳能电池的关键问题。FAPbI_(3)黑色钙钛矿相在室温下会相变为黄色非钙钛矿相,且水分会加速这一相变。界面工程是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常用方法之一。作为绿色溶剂,离子液体被认为是有毒界面修饰剂的潜在替代品,这也提高了它们的商业可行性,并加速了它们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应用。本研究利用具有低挥发性、低毒性、高导电性和高热稳定性的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_(4)])来修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层之间的界面。离子液体的引入不仅减少了界面缺陷,而且提高了钙钛矿薄膜的质量。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离子液体与钙钛矿表面之间存在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有利于降低钙钛矿表面缺陷态密度,稳定钙钛矿晶格。除钙钛矿薄膜缺陷外,溶液处理的SnO_(2)也存在表面缺陷。在SnO_(2)表面的缺陷产生缺陷态,也会导致能带对准问题和稳定性问题。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有离子液体的表面间隙态比没有离子液体的表面间隙态小,这种减弱的表面间隙态表明表面区域载流子复合减少,有利于提高器件性能。因此,我们实现了功率转换效率大于22%的离子液体修饰的FAPbI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对照21%)。在相对湿度~20%的干箱中存放1800h以上后,冠军器件保留了初始状态的~90%,而控制器件降解为非钙钛矿黄色六方相(δ-FAPbI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PbI_(3) 相稳定性 SnO_(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离子液体 界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志塬区固沟保塬工程水土侵蚀病害现状及科学挑战
20
作者 张卜平 朱兴华 +3 位作者 程茜 肖永玖 王梦奎 冯笑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194,共13页
由于极端降雨和高强度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黄土塬区沟头前进速度加剧,严重威胁黄土塬区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实施的大规模固沟保塬工程虽然有效抑制了黄土塬区溯源侵蚀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水土侵蚀病害问题。基于这一现状,以陇东... 由于极端降雨和高强度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黄土塬区沟头前进速度加剧,严重威胁黄土塬区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实施的大规模固沟保塬工程虽然有效抑制了黄土塬区溯源侵蚀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水土侵蚀病害问题。基于这一现状,以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地区典型固沟保塬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阅文献和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董志塬地区典型固沟保塬工程水土侵蚀病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固沟保塬工程水文调控功能可分为塬面拦蓄区、沟头填方截排区、沟坡削方截排消能区和沟道拦蓄区;固沟保塬工程目前遭受表水侵蚀病害、黄土工程地质界面潜蚀病害、截排水渠淤积堵塞病害及黄土沟谷灾害链等4大类病害;固沟保塬工程水文调控机制不明和水土互馈侵蚀灾变机理不清是当前面临的关键科学挑战;未来固沟保塬工程水土侵蚀病害的防治应重视生物土壤结皮、新型土壤改良材料的研发应用以及固沟保塬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督。研究成果可为未来固沟保塬工程水土侵蚀灾变机理研究和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沟保塬 黄土工程地质界面 表水侵蚀 内部侵蚀 灾害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