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4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六团小也尔门提水库为例
1
作者 王兴亮 《当代农机》 2025年第7期93-95,共3页
基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六团小也尔门提水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工作展开了研究,对该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及不稳定斜坡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治理工程设计思路。通过本次勘查设计,为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的... 基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六团小也尔门提水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工作展开了研究,对该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及不稳定斜坡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治理工程设计思路。通过本次勘查设计,为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助力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滑坡 勘查设计 治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环地质条件对崩塌灾害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薛加彬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308-310,共3页
针对黄土地区崩塌灾害频发现状,聚焦水工环地质条件对斜坡稳定性影响机制,结合塬缘沟谷地带崩塌案例,开展地质参数识别、水文过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旨在阐明降雨入渗、地下水位变动与黄土结构劣化间的耦合关系,揭示饱和—非饱和转化... 针对黄土地区崩塌灾害频发现状,聚焦水工环地质条件对斜坡稳定性影响机制,结合塬缘沟谷地带崩塌案例,开展地质参数识别、水文过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旨在阐明降雨入渗、地下水位变动与黄土结构劣化间的耦合关系,揭示饱和—非饱和转化条件下斜坡失稳演化路径。研究表明,水工环地质要素在崩塌灾害形成中具有关键控制作用;降雨诱导的强度劣化与滑移面发展存在显著时空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条件 崩塌灾害 稳定性 水力耦合 滑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武陵山区张吉怀铁路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对策
3
作者 汪莹鹤 孙红林 +10 位作者 万军伟 谭家华 任文华 王祥 李时亮 张乾 赵玉龙 李炜 田嵩山 董龙龙 喻志鹏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1-594,共14页
湘西武陵山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植被茂密,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张吉怀铁路大部分线路走向与区域构造方向平行,存在复杂的岩溶及岩溶水、软弱破碎的岩体、广泛分布的崩塌(危岩体)等系列工程地质问题,区内地质灾害频发,高速铁路的勘察... 湘西武陵山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植被茂密,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张吉怀铁路大部分线路走向与区域构造方向平行,存在复杂的岩溶及岩溶水、软弱破碎的岩体、广泛分布的崩塌(危岩体)等系列工程地质问题,区内地质灾害频发,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及施工难度极大。为确保工程施工运营安全,勘察设计阶段通过综合勘察、专项地质工作、地质选线绕避了风险高、处理难度大的不良地质;对无法绕避的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并在施工现场及时优化调整。针对岩溶及岩溶水,开展岩溶专项勘察查清沿线岩溶分布情况,按“绕避、走高”的选线原则最大程度降低岩溶风险,并针对岩溶隧道的岩溶水识别、特征参数获取、突涌水评价等精细化岩溶勘察进行了研究;施工期间采用综合地质预报控制施工风险,对揭示的大型溶腔采取预留过水通道、基底加固回填等综合处理方案。针对软弱破碎的岩体选择影响范围最小的方案穿越断层,通过调整平纵断面避免出现长大深埋软岩隧道;采取地表袖阀管注浆、管棚超前支护等措施加固岩土体,控制隧道变形。针对大型的崩塌(危岩体)在地质选线阶段均进行了绕避,难以绕避的按“先清、后固、再防”的设计原则进行加固。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工程事故,自开通以来运营状况整体良好。本线形成“全尺度、全过程、立体化”的勘察设计体系,可为武陵山区规划中的黔吉、石张等铁路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吉怀铁路 岩溶 断层 地质灾害 地质选线 工程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区抽水蓄能工程关键地质安全问题:回顾与展望
4
作者 殷跃平 孙萍 +5 位作者 杜建军 王浩杰 张帅 李冉 李坤 辛鹏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2-1028,共27页
复杂构造区抽水蓄能工程关键地质安全研究存在4个方面问题:(1)上下库间断裂构造探测精度与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不适配;(2)观测数据匮乏制约上库地震放大效应机理认知并致设计依据不足,(3)极端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高位滑坡泥石流链式风险... 复杂构造区抽水蓄能工程关键地质安全研究存在4个方面问题:(1)上下库间断裂构造探测精度与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不适配;(2)观测数据匮乏制约上库地震放大效应机理认知并致设计依据不足,(3)极端降雨和地震作用下高位滑坡泥石流链式风险防控技术尚待完善,(4)水位长期高频消落与上库岸坡结构长期损伤劣化评价亟待完善。建议高度关注以下研究重点方向:(1)开展断裂构造精细智能勘探技术,实现复杂构造精细识别与地质参数动态更新;(2)建立覆盖多地形地貌单元的标准化斜坡地震动观测台阵,揭示地震动放大效应的非线性阈值特征与空间异质性规律,构建基于地震动力放大效应的高位库坝抗震设计理论框架;(3)探明极端工况作用下滑坡-泥石流启动-级联堵溃-入库风险链式成灾过程,构建集灾源判识-多级堵溃-沿程侵蚀-入库成灾于一体的综合防控体系;(4)开展灾变机理多因素耦合分析和实时动态评估,完善在极端条件与高频大幅涨落环境下上库消落带岩体与护坡工程的疲劳损伤机理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工程 地质安全 活动断裂 地震动放大效应 地质灾害 库坡损伤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不同机器学习方法优劣对比:以宁强县大安镇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旻譞 毛伊敏 +5 位作者 贾俊 齐琦 孟晓捷 刘港 高波 高满新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4,共10页
【研究目的】地质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带来一定困难。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算法能更准确地计算地质灾害孕育与诱发因素之间的多元复杂非线性关系,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危险性... 【研究目的】地质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带来一定困难。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算法能更准确地计算地质灾害孕育与诱发因素之间的多元复杂非线性关系,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模型的准确性,在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逐步得到应用。【研究方法】本文结合宁强县大安镇野外地质调查数据,挑选与地质灾害发生密切相关的12种致灾因子,即高程、坡度、坡高、坡向、坡型、工程地质岩组、断裂距离、水系距离、道路距离、植被覆盖、降雨及地震动峰值等作为危险性分区评价因子。通过构建样本集,运用贝叶斯、随机森林、策略梯度神经网络、KNN和神经网络算法这5种模型进行宁强县大安镇地质灾害危险性建模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贝叶斯模型(AUC 0.894)表现最好,绝大多数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位于评价的极高和高危险区,且贝叶斯模型计算结果达到预测精度评价要求。【结论】在宁强县大安镇地质灾害样本数目很少的情况下选择贝叶斯算法模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具有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机器学习 灾害地质调查工程 大安镇 宁强县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藏东交通廊道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志华 郭长宝 +3 位作者 吴瑞安 张永双 李彩虹 邵慰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0-1662,共13页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是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川西藏东交通廊道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穿越世界上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复杂。响应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地质安全需求,以川西藏东交通廊道重大线性工程...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是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川西藏东交通廊道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穿越世界上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复杂。响应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地质安全需求,以川西藏东交通廊道重大线性工程沿线为研究区,在分析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选取9个地质环境因子指标,采用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完成了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条件好、较好、中等和差4个等级。结果显示,活动断裂是最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因素,其次是地形起伏度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好的地区远离活动断裂带和深切峡谷,呈块状、条带状分布于活动断裂带及深切峡谷之间。工程地质条件差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活动断裂带和高山峡谷区,突出表现为距活动断裂较近,尤其是多条断裂相交或近于相交的地区。研究结果能够为川西藏东交通廊道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川西藏东交通廊道 层次分析法 重大工程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化白云岩隧洞地质灾害风险分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米健 唐俊 +2 位作者 代崇锐 董家兴 许正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39,145,共7页
砂化白云岩隧洞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富水砂化白云岩隧洞施工安全风险高,严重影响了工期和投资。为了研究砂化白云岩隧洞地质灾害风险与地质环境的内在联系,以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法对砂化白云岩隧洞地质灾... 砂化白云岩隧洞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富水砂化白云岩隧洞施工安全风险高,严重影响了工期和投资。为了研究砂化白云岩隧洞地质灾害风险与地质环境的内在联系,以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为例,采用统计分析法对砂化白云岩隧洞地质灾害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砂化白云岩隧洞地质灾害类型有塌方、涌突水及涌水涌砂3类;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主要为断层或挤压带、外水压力以及单位洞长集水面积等;依据孕灾地质条件,可将砂化白云岩隧洞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为极高、高、中等及一般4级。研究成果可为砂化白云岩隧洞选择施工处理措施以及布置隧洞线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为砂化白云岩隧洞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化白云岩隧洞 地质灾害风险 分级标准 孕灾地质条件 施工处理措施 滇中引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工程非煤有害气体特征及地质选线研究
8
作者 杜建军 周航 +3 位作者 徐涛 李东 陈明浩 邱鹏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14,共8页
研究目的:非煤有害气体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动力突涌、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极易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成为制约隧道安全施工的重大难题。本文以我国复杂山区铁路非煤有害气体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归纳统计非煤有害气... 研究目的:非煤有害气体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动力突涌、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极易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成为制约隧道安全施工的重大难题。本文以我国复杂山区铁路非煤有害气体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归纳统计非煤有害气体分类及致灾类型,研究分析非煤有害气体特征,从源头规避非煤有害气体灾害风险,并开展地质选线研究。研究结论:(1)根据隧道工程非煤有害气体成因,将非煤有害气体分为变质岩化学作用成因型、岩浆岩脱气孕育作用成因型、沉积岩油气矿藏成因型、构造作用成因型和综合作用成因型;(2)非煤有害气体致灾类型包括有毒有害型、动力突出型、燃烧爆炸型、化学腐蚀型和复合作用型,非煤瓦斯主要为岩浆岩脱气孕育-变质岩化学作用-油气田生储盖混合成因,含硫气体主要来源于含硫酸盐岩热化学还原,碳氧化合物多来源于生烃地层、碳酸盐岩热分解和地幔岩浆脱气,含氮气体多由火山喷发、岩浆作用、硝酸盐化学反应等形成;(3)针对隧道工程非煤瓦斯、含硫气体、碳氧化合物、含氮气体等非煤有害气体特征,总结了非煤有害气体在生气地层、运移通道、储集场所和盖层区域的表达方法和选线策略,构建了非煤有害气体地质选线技术方法体系,将铁路隧道工程非煤有害气体地质选线凝练为“避构造、绕气田、远地热、抬标高、临河谷、小埋深、短通过、重决策”二十四字指导原则;(4)本研究成果可为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隧道工程非煤有害气体地质选线评价及规避灾害风险提供科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复杂山区 非煤有害气体特征 致灾类型 地质选线 规避灾害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县M_(s)6.8级地震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铁永波 高云建 +6 位作者 张宪政 史安文 黄文洁 秦雅东 李宗亮 董磊 宁志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4,共13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结果表明:(1)震区震前发育有868处地质灾害点,灾害规模以小型和中型为主,此次地震新增同震地质灾害91处,主要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2)地震还导致107处震前地质灾害点发生进一步变形;(3)此次地震虽未引发大量的同震地质灾害,但仍会对高位山体、冰川、冰湖等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需进一步开展详细调查评价,并深化砂土液化成因机制及其对城镇和工程建设带来的潜在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定日县震区地质灾害排查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县地震 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控灾条件 防灾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10
作者 张世殊 吴章雷 +3 位作者 赵小平 冉从彦 祁生文 郭松峰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9-1042,共14页
两河口水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雅砻江流域中下游开发的龙头水库电站,是我国水电开发向高寒、高冷、高海拔地区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两河口水电站最大坝高295m,是已建世界第二高、国内第一高堆石坝,成功... 两河口水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雅砻江流域中下游开发的龙头水库电站,是我国水电开发向高寒、高冷、高海拔地区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两河口水电站最大坝高295m,是已建世界第二高、国内第一高堆石坝,成功将国内心墙堆石坝筑坝水平提升至300m级。工程所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面临着边界断裂强烈活动与高坝抗震、巨型水库岸坡变形失稳与防控、枢纽区特高边坡群稳定与治理、多源防渗土料评价与利用等几个重大工程地质问题。2022年3月18日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复杂地质条件区,巨型水电站面临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和治理得到了新的发展,本文以两河口水电站勘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为基础,系统归纳总结了300m级特高心墙堆石坝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条件 断裂活动性 岸坡稳定性 变形机制 两河口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环地质勘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耀云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326-328,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地质灾害的治理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水工环地质勘查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阐述了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点和水工环地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地质灾害的治理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水工环地质勘查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阐述了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点和水工环地质勘查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地质灾害治理中水工环地质勘查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勘查 地质灾害治理 生态环境 地层岩性 人类工程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订阅《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双月刊)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主办,创刊于1991年,是我国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别是地质灾害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综合性学术理...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双月刊)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主办,创刊于1991年,是我国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别是地质灾害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综合性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地质学类权威性刊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局 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环境监测 环境地质 灾害与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的预防策略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夺 高成林 朱筱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0-123,共4页
本文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及其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环境中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探讨了矿山开采如何影响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流动,强调了综合监测和风险评估的必要性。特别介绍了利用地质雷达和瞬变电磁技术来建立早期预警系统的创... 本文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及其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环境中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探讨了矿山开采如何影响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流动,强调了综合监测和风险评估的必要性。特别介绍了利用地质雷达和瞬变电磁技术来建立早期预警系统的创新方法。这些技术不仅显著降低地质灾害风险,还为找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展示了其在未来地质灾害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灾害预防 策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新Ⅶ线区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因素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莉 李文成 沙志彬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3,共7页
通过对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固定式)新Ⅶ线调查区浅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质条件,并对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新Ⅶ线区内海底表面无障碍物,区内也无任何断层,目前在潮流的作用下仍... 通过对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固定式)新Ⅶ线调查区浅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质条件,并对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新Ⅶ线区内海底表面无障碍物,区内也无任何断层,目前在潮流的作用下仍在移动的沙波和沙垄是其主要的潜在地质灾害因素,而斜坡稳定性和砂土震动液化(海底以下20m范围内砂土层)在120年一遇的极端波浪荷载作用下或在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的情况下均不会构成该跨海工程的潜在地质灾害因素。同时还指出,虽然区内地质条件均属于不具活动能力的限制性地质条件,但其对工程设施仍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 灾害因素 地质条件 评价 地球物理特征 砂土震动液化 斜坡稳定性 潜在危险性 地貌特征 基本烈度 活动能力 工程设施 固定式 研究区 障碍物 砂土层 限制性 海底 地形 断层 沙垄 沙波 潮流 地震 波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李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323-325,共3页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能够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作用机制,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及理论基础。对此,通过分析水文地质研究在滑坡与泥石流防治、水位监测及工程基础设计中的应用表现,结合实践分析法总结工程地质研究在地质灾害风...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能够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作用机制,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及理论基础。对此,通过分析水文地质研究在滑坡与泥石流防治、水位监测及工程基础设计中的应用表现,结合实践分析法总结工程地质研究在地质灾害风险预测、工程建设选址及加固工程设计等中的关键技术与方法,总结出通过区域性地质灾害体系建设、综合性地质灾害预测手段及智能化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建设策略,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工程实践提供技术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质量控制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燕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305-307,共3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传统的勘察设计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地质灾害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采取更加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效能...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传统的勘察设计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地质灾害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采取更加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效能。基于此,探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以及防治工程的实际需求,提出一套系统化的质量控制体系。以期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治工程 勘察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山区斜坡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分析
17
作者 华有涛 杨彦武 +1 位作者 赵艳林 贾朝文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0期311-313,共3页
墨江县属云贵高原地区典型的山区县,县内山脉河流纵横交错,斜坡分布广泛,随着地质环境的演变,县内斜坡区逐渐孕育形成了滑坡和崩塌灾害。基于此,通过对墨江县境内斜坡进行孕灾地质条件分析,筛选出滑坡和崩塌孕灾因子,总结孕灾因子影响特... 墨江县属云贵高原地区典型的山区县,县内山脉河流纵横交错,斜坡分布广泛,随着地质环境的演变,县内斜坡区逐渐孕育形成了滑坡和崩塌灾害。基于此,通过对墨江县境内斜坡进行孕灾地质条件分析,筛选出滑坡和崩塌孕灾因子,总结孕灾因子影响特征,以期为墨江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孕灾地质条件 滑坡 崩塌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甸县块河流域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分区评价
18
作者 贾朝文 冷达 +2 位作者 华有涛 赵艳林 杨彦武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308-310,共3页
从孕灾地质条件出发,以寻甸县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孕灾地质条件分析与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寻甸县块河流域地质环境条件、寻甸县块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寻甸县块河流域内孕灾地质条件,分区评价了当地孕灾地质条件,旨在为流域... 从孕灾地质条件出发,以寻甸县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孕灾地质条件分析与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寻甸县块河流域地质环境条件、寻甸县块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寻甸县块河流域内孕灾地质条件,分区评价了当地孕灾地质条件,旨在为流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孕灾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为乐 许强 +6 位作者 李雨森 单云锋 韦春豪 巨袁臻 郁文龙 王运生 卢佳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90,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育分布规律,并探讨了草滩村液化滑坡—泥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Ⅶ度及以上烈度区内共发育1 535处同震地质灾害,主要为中小规模黄土滑坡和浅表层岩质崩塌,集中分布于黄土梁和黄土塬内冲沟两侧、单薄黄土梁两侧以及大型历史滑坡后壁等局部地形较陡峭的部位。地震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规律,而地形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局部分布规律。同震地质灾害在0.1~0.3 g震峰值加速度区域、发震断层下盘区域、南东坡向、30~60 m坡高范围、斜坡中部以上20~40 m范围分布数量最多。受广泛关注的草滩村“砂涌”灾害本质是饱水黄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液化滑坡。2016年完成的填沟造地工程改变了滑源区地表和地下水流通条件,地下水通道被堵塞,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和下部土体饱和可能是该处发生液化滑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同震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黄土滑坡 液化滑坡—泥流 填沟造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度工程地质领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受理与资助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羽 任建国 +1 位作者 吴志军 吕大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7-348,共12页
对2023年度工程地质领域(涵盖地质学学科下属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地球科学学科下属的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的基金申请情况、资助情况、研究队伍等进行详细分析。工程地质领域的基金项目申请数量稳步上升,并以青年基金申请量涨幅最大。近10... 对2023年度工程地质领域(涵盖地质学学科下属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地球科学学科下属的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的基金申请情况、资助情况、研究队伍等进行详细分析。工程地质领域的基金项目申请数量稳步上升,并以青年基金申请量涨幅最大。近1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同行评议专家对申请书的评议尺度稳定。面上项目申请者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青年科学基金申请者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工程地质领域在多个不同的项目类型中都获得了资助,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 自然科学基金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