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负荷作业水平颈肩肌肉骨骼疾患的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非若 王生 +3 位作者 王波 陶鑫 何丽华 成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9-364,共6页
探讨低负荷作业水平下颈肩肌肉骨骼疾患的特征性肌电信号。使用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将24名缝纫女工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采用表面肌电图技术(sEMG)连续记录两组女工在缝纫操作时双侧颈竖脊肌(LCES和RCES)、双侧上斜方肌(LUT和RUT)200... 探讨低负荷作业水平下颈肩肌肉骨骼疾患的特征性肌电信号。使用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将24名缝纫女工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采用表面肌电图技术(sEMG)连续记录两组女工在缝纫操作时双侧颈竖脊肌(LCES和RCES)、双侧上斜方肌(LUT和RUT)200 min的肌电信号。肌电的时域指标以电活性(EA)表示,频域指标为中位频率(MF),并计算每分钟EA随时间变化的斜率(EA slope)和每分钟MF随时间变化的斜率(MF slope)。通过频谱振幅联合分析(JASA),统计测试肌肉EA slope与MF slope交点在JASA图中的频数和时间赋值,结果表明无症状组测试肌肉EA slope与MF slope交点在JASA图各象限分布均匀,差异无显著性;症状组在JASA图各象限分布频数的差异有显著性(χ2=46.08,P<0.01)。两组工人不同肌肉在各象限中分布:LCES和RCES在第2象限(χ2LCES=5.35,P<0.05;χ2RCES=9.36,P<0.01)和第4象限(χ2LCES=5.63,P<0.05;χ2RCES=5.93,P<0.01)中频数分布差异有显著性。LUT和RUT在这两个象限中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EA slope与MF slope的交点在JASA图中时间赋值分析表明,无症状组肌电在JASA图4个象限点的分布差异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症状组则差异有显著性(FLCES=2.29,P<0.05;FRCES=4.02,P<0.01;FLUT=3.39,P<0.05;FRUT=4.98,P<0.01)。两组EA slope与MF slope交点在JASA图4个象限中时间赋值分布有显著性差异(F=5.43,P<0.01)。振幅指标和频谱指标的斜率交点在JASA图第4象限分布不均,是颈肩部肌肉骨骼疾患肌电信号的特征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负荷作业水平 肌电信号 工作有关颈肩肌肉骨骼疾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现况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目的]调查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OMDs)的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家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的全体护理人员以及其他非口腔科室(如消化内科、普外科、儿科、妇产科等)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 [目的]调查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OMDs)的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家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的全体护理人员以及其他非口腔科室(如消化内科、普外科、儿科、妇产科等)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和工作情况,采用改良的Nordic肌肉骨骼症状自评问卷评估OMDs患病情况,分析OMD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护理人员663名,其中口腔科护理人员263名,非口腔科护理人员400名。口腔科护理人员OMDs发生率(37.64%)高于非口腔科护理人员(2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育情况、工龄、主要工作姿势、工作负荷是口腔专科护理人员OMD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口腔科护理人员OMDs发生率高于非口腔科护理人员,可通过减少工作负荷、避免上肢不良的作业姿势、及时释放心理压力等措施降低口腔科护理人员OMD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科 护理人员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影响因素 工作负荷 工作姿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工作有关肌肉骨骼疾患致病因素及工效学预防措施
3
作者 唱斗 王生 马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5年第7期241-246,共6页
为预防各成员国职业人群工作有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欧盟(EU)开展了专项调查并采取工效学预防措施。依据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调查对象,按照统一要求调查不同行业WMSDs发生情况,分析WMSDs的发生率、致病因素以及行业分布特点等,在此基... 为预防各成员国职业人群工作有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欧盟(EU)开展了专项调查并采取工效学预防措施。依据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调查对象,按照统一要求调查不同行业WMSDs发生情况,分析WMSDs的发生率、致病因素以及行业分布特点等,在此基础上又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工效学预防措施。数据分析显示,欧盟28国WMSDs发生率在40%~79%。引发WMSDs常见物理因素包括重复性手或上臂等抬举动作、键盘操作或重复动作、不良作业姿势等。组织和社会心理因素有职业应激、不断调整工作节奏、工作节奏快等。采取的工效学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使用设备帮助提升或移动重物、提供如何正确搬运和移动重物培训,提供符合工效学的设备等。研究结果表明:WMSDs发生比较高,影响因素多,采取工效学预防措施种类越多,预防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EU) 工作有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 工效学预防措施 物理因素 组织和社会心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效学的家具制造工人WMSDs康复产品设计
4
作者 陆世越 孙雨橦 +2 位作者 杨宛莹 李博 杨洪泽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3年第12期54-61,共8页
为了缓解和预防家具厂工人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ork 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症状,基于工效学对家具厂工人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文献回顾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用户访谈法收集家具厂工人的需求,得出W... 为了缓解和预防家具厂工人的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ork 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症状,基于工效学对家具厂工人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文献回顾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用户访谈法收集家具厂工人的需求,得出WMSDs患病率最高的部位为肩部、颈部和下背部。此外,年龄、工龄、性别、岗位和部门管理等也是WMSDs的影响因素。从康复学角度分析根据WMSDs患病特点设计的动作,对其交互方式和交互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成年男女人体工程学数据设计出一款针对家具制造工人WMSDs的康复产品,并进行用户测试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针对家具制造工人WMSDs患病特点设计的产品能够有效缓解和预防家具制造工人的WMSDs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 康复产品 界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手过头任务的残差神经网络肌肉疲劳预测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晓一 赵川 +1 位作者 杨文鑫 刘思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2-488,共7页
目的 探讨手过头任务中上肢关节角度与肌肉疲劳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一种基于残差神经网络(residual neural networks, ResNet)的肌肉疲劳预测模型。方法 通过模拟不同作业姿势和不同操作面下的钻孔试验,测量了肌肉最大自主收缩力、最大... 目的 探讨手过头任务中上肢关节角度与肌肉疲劳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一种基于残差神经网络(residual neural networks, ResNet)的肌肉疲劳预测模型。方法 通过模拟不同作业姿势和不同操作面下的钻孔试验,测量了肌肉最大自主收缩力、最大耐受时间、最大剩余肌力和主观疲劳评分。将测量后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作为ResNet预测模型的输入,构建残差神经网络模型,以预测肌肉疲劳水平。结果 ResNet模型具有出色的预测精度,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为0.028,相较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RMSE=0.053)和MLP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RMSE=0.059),其误差更小,拟合更好。结论 提出的残差神经网络肌肉疲劳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准确地预测肌肉疲劳,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病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过头作业 肌肉疲劳 关节角度 残差神经网络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信息的地面钻孔作业肌肉疲劳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易灿南 郑艳芳 +3 位作者 李开伟 胡鸿 刘美英 何佳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2-1960,共9页
为了解地面钻孔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特征,避免疲劳累积,降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风险,设计并组织地面钻孔试验,通过采集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多模态肌肉疲劳信息研究其风险。招募8名大学男生进行试验,测量地面及20 cm高以及20 s和40 ... 为了解地面钻孔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特征,避免疲劳累积,降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风险,设计并组织地面钻孔试验,通过采集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多模态肌肉疲劳信息研究其风险。招募8名大学男生进行试验,测量地面及20 cm高以及20 s和40 s钻孔任务下多模态肌肉疲劳数据:任务操作量、主观评分、生理参数和姿势;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地面类型及任务时长对作业过程肌肉疲劳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以分析各肌群肌肉疲劳发展,利用姿势分析方法分析姿势风险。结果表明:钻孔作业肌肉疲劳明显;作业前后握力下降显著;主观用力评分(RPE)、主观痛感评分(RPA)和主观振动不适评分(RPV)均随时间显著上升;腰背RPE评分最高;20 cm高作业肌肉疲劳风险较高,具有较高姿势风险评分;身体右侧肌肉疲劳风险较高;20 s任务肌肉疲劳风险较高于40 s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人体学 钻孔作业 肌肉疲劳 多模态信息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力作业上肢肌肉疲劳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胡鸿 易灿南 +3 位作者 李开伟 唐范 左华丽 皮凯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67,共7页
为避免作业人员肌肉疲劳累积,预防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系统疾患(WMSDs),提出一种基于肌力降幅(FD)-主观疲劳评分(RPE)的肌肉疲劳评价模型。首先设计并开展模拟拉车作业试验,招募10名大学男生参与测试,测量不同时刻右手最大剩余肌力,... 为避免作业人员肌肉疲劳累积,预防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系统疾患(WMSDs),提出一种基于肌力降幅(FD)-主观疲劳评分(RPE)的肌肉疲劳评价模型。首先设计并开展模拟拉车作业试验,招募10名大学男生参与测试,测量不同时刻右手最大剩余肌力,并记录基于Borg CR-10量表的RPE值;然后归一化处理各时刻FD,建立不同姿势、不同负荷下的3个拉力作业上肢肌肉疲劳评价模型,并结合试验条件分析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RPE与FD间有线性关系,RPE-FD关系可能具有姿势属性;所建模型合理,可用于评价拉力作业人员工作过程肌肉疲劳,并可为施力作业过程肌肉疲劳监测与作业任务分析提供依据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力作业 肌肉疲劳 主观疲劳评分(RPE) 肌力降幅(FD)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静态拉力作业人员肌肉疲劳发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易灿南 唐范 +3 位作者 李开伟 胡鸿 左华丽 王雨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03,共7页
为了解间歇静态拉力作业中人员肌肉疲劳发展特征及其与连续静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差异,减少肌肉疲劳累积,降低罹患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风险,设计并开展间歇静态拉力作业试验,招募8名大学男生参与试验,测量不同工休比下不... 为了解间歇静态拉力作业中人员肌肉疲劳发展特征及其与连续静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差异,减少肌肉疲劳累积,降低罹患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风险,设计并开展间歇静态拉力作业试验,招募8名大学男生参与试验,测量不同工休比下不同时刻的肌力(F),并记录主观疲劳评分(RPE),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F和RPE。研究表明:间歇静态拉力作业不同工休比下F曲线走向基本一致,作业结束时刻F值和RPE值均未见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组内不同时刻相同部位以及相同部位不同时刻的一些RPE存在显著差异;间歇静态和连续静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存在显著差异,间歇作业中肌肉疲劳累积显著低于连续作业,可考虑采用本文所研究工休比进行拉力作业工作安排,需人力完成的静态作业宜采用间歇静态施力以减缓肌肉疲劳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静态拉力作业 肌肉疲劳 主观疲劳评分(RPE) 肌力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力学的肌肉骨骼疲劳评估方法
9
作者 和杰花 王益艳 +1 位作者 毛颖 佟瑞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5年第8期263-270,共8页
为有效预防作业过程中因疲劳累积引发的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提出一种融合计算机视觉与生物力学建模的作业疲劳量化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MMPose模型提取作业人员的三维姿态数据,并结合OpenSim平台建立个体化肌肉骨骼模型,实现... 为有效预防作业过程中因疲劳累积引发的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提出一种融合计算机视觉与生物力学建模的作业疲劳量化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MMPose模型提取作业人员的三维姿态数据,并结合OpenSim平台建立个体化肌肉骨骼模型,实现完整作业周期动作的重建与肌肉负荷模拟。通过计算关键关节的反作用力与肌肉激活水平,构建关节与肌肉的疲劳指数模型,系统分析腰椎区域在典型弯腰搬运任务中的疲劳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典型弯腰搬运任务中,L5—S1关节及其相关的多裂肌群呈现出显著的疲劳累积特征,部分肌群存在左右侧疲劳不对称现象,深层稳定肌与核心肌群共同参与姿势维持与负荷响应。该方法能够动态追踪作业过程中的疲劳变化,识别疲劳高风险部位,适用于动态、高负荷作业场景下的疲劳风险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 肌肉疲劳 累积疲劳 Open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子修正的补货作业负荷评估模型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昌华 许帅帅 +2 位作者 蒋玉香 杨小杰 熊光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1-207,共7页
为提高工作负荷评估的准确性,预防补货作业人员因疲劳引发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WMSDs),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消耗模型的多因子修正工作负荷评估方法。将补货作业分解为搬运作业循环、开箱活动和上货作业循环,构建适用于补货作业的能量消耗... 为提高工作负荷评估的准确性,预防补货作业人员因疲劳引发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WMSDs),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消耗模型的多因子修正工作负荷评估方法。将补货作业分解为搬运作业循环、开箱活动和上货作业循环,构建适用于补货作业的能量消耗模型;以能量消耗和作业时间为主衡量指标,引入耗氧量、作业姿势和下背部受力等工效学指标为修正因子,建立补货作业负荷评估模型;结合Jack数字人仿真进行评估,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仅考虑能量消耗和作业时间的工作负荷评估,多工效学因素能够对评估结果起到修正作用,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有助于预防补货作业过程中的WMSDs;不同补货上架商品数量对能量消耗和工作负荷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子修正 补货作业 工作负荷 评估模型 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wmsds) 能量消耗 Jack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机的建筑工人躯干姿势危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白正宗 袁永博 张明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6,共6页
为预防建筑工人工作有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提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建筑工人躯干姿势危险评估方法。以建筑工人WMSDs发病率最高的背部为研究对象,将智能手机作为数据采集工具,利用其内置方向传感器输出数据,计算建筑工人工作时躯干的屈... 为预防建筑工人工作有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提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建筑工人躯干姿势危险评估方法。以建筑工人WMSDs发病率最高的背部为研究对象,将智能手机作为数据采集工具,利用其内置方向传感器输出数据,计算建筑工人工作时躯干的屈伸、横向弯曲和扭转角度,从而描述当前的躯干姿势;根据ISO11226:2000中给出的静态姿势与保持时间的关系,对当前姿势进行危险评估;通过实验室和现场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建筑工人的躯干姿势,并评估其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人 有害姿势 最大保持时间 智能手机 肌肉骨骼疾患(wmsds) 危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Pose的三维作业姿势风险与角度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子翱 王卫星 +3 位作者 陈靖翕 苗子恒 张旭壮 王开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0-206,共7页
为避免作业人员因工作姿势不准确或过度负荷而患上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患(WMSDs),提出1种非侵入式的三维姿势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构建三维人体姿态估计模型;其次,使用三维姿态识别技术提取人体的三维坐标并计算出所对应的关节角度;最后... 为避免作业人员因工作姿势不准确或过度负荷而患上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患(WMSDs),提出1种非侵入式的三维姿势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构建三维人体姿态估计模型;其次,使用三维姿态识别技术提取人体的三维坐标并计算出所对应的关节角度;最后,将关节角度作为输入放入REBA,RULA评分库中进行作业姿势风险的自动评估,引入身体角度可靠性评估,可有效过滤一些采集质量较低的人体姿势视角数据,提高作业姿势估计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姿势风险评估的识别精度优于Kinect,对比关节识别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更小;且方法具有可行性,与3位专家比较类内相关系数(ICC值)均大于0.846;并且通过身体可靠性评估,REBA,RULA的分数评估精确度都提升至94%。研究结果可为减低作业人员职业健康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疾患(wmsds) 三维人体姿态识别 人体工学姿势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坐姿监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彩茹 孙明扬 宋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3-276,281,共5页
为了减轻长时间因坐姿问题所导致的近视、驼背、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病几率。设计一款智能化坐姿监测机器人控制系统。将坐姿监测、坐时时长监测和光照环境监测作为机器人基本功能。根据虚拟设计方案制造出实体模型,选取身高在(160... 为了减轻长时间因坐姿问题所导致的近视、驼背、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病几率。设计一款智能化坐姿监测机器人控制系统。将坐姿监测、坐时时长监测和光照环境监测作为机器人基本功能。根据虚拟设计方案制造出实体模型,选取身高在(160~180)cm、体重在(70~90)kg 50名学生为样本,对机器人的坐姿识别和坐时时长准确率进行验证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对4种坐姿识别准确率均在92%以上,对不同情况下坐时时长监测的准确率高达96%。验证了该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能达到对坐姿智能化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姿监测机器人 智能化 控制系统 ARDUINO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 多线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