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燃煤锅炉烟气循环方式下飞灰的汞吸附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仕尧 黄家玉 +2 位作者 于瑞 邓双 沈伯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9-557,共9页
为探究燃煤锅炉烟气循环方式下飞灰汞的吸附特性,利用固定床汞吸附装置,对立式煤粉沉降炉不同模拟烟气循环工况条件下形成的飞灰汞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烟气循环比例、煤种、关键燃烧气体组分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烟气循... 为探究燃煤锅炉烟气循环方式下飞灰汞的吸附特性,利用固定床汞吸附装置,对立式煤粉沉降炉不同模拟烟气循环工况条件下形成的飞灰汞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烟气循环比例、煤种、关键燃烧气体组分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烟气循环工况条件下形成的飞灰汞吸附能力明显优于非烟气循环工况(空气燃烧)条件下形成的飞灰,并且随烟气循环比例的增加,飞灰汞吸附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褐煤在净烟气循环比例为60%、40%、20%的条件下形成的飞灰汞吸附量分别是非烟气循环条件下的3.0、2.3和1.6倍.②烟气循环引起燃烧气体氛围中ρ(SO_2)与ρ(NO)的变化会影响飞灰的物化特性及其汞吸附性能.随燃烧氛围中ρ(SO_2)的提高,飞灰汞吸附量先增后减.烟气循环比例为40%且燃烧气体氛围中ρ(NO)为803 mg m 3条件下,ρ(SO_2)为2857 mg m 3时褐煤与烟煤燃烧形成的飞灰汞吸附量较高(分别为0.45和0.75μg g),分别较ρ(SO_2)为1428和4286 mg m 3时提高了25%~300%和53%~78%.随燃烧氛围中ρ(NO)的提高,飞灰汞吸附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烟气循环比例为40%且燃烧气体氛围中ρ(SO_2)为2857 mg m 3条件下,ρ(NO)为1205 mg m 3时褐煤和烟煤燃烧形成的飞灰汞吸附量较高,分别较ρ(NO)为803和402 mg m 3时提高了1.2~3.6和1.1~1.6倍.③飞灰中UBC(未燃尽碳)、CaO、MgO及Fe 2O 3可促进飞灰对汞的吸附.与褐煤飞灰相比,烟煤飞灰表现出更优的汞吸附性能,与UBC、CaO、MgO及Fe 2O 3在飞灰中的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研究显示,烟气循环方式下飞灰汞吸附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煤质的合理选择、烟气循环比例、循环气体成分及浓度参数的优化控制可显著改善燃煤锅炉烟气中汞的排放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燃煤锅炉 烟气循环 飞灰 汞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控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左朋莱 岳涛 +5 位作者 韩斌杰 丁永华 庄德安 齐书芳 张迎春 王小庆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104,共5页
基于中国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现状,并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以2008年为基准年,分析测算了2015、2020年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路线。依据... 基于中国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现状,并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以2008年为基准年,分析测算了2015、2020年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路线。依据研究的控制方案,2015年,烟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507万、458万、230万t;2020年,烟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491万、423万、269万t。与2008年相比,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化不大,基本上做到了增容不增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燃煤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大气污染物 控制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精确测定燃煤工业分析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雷 侯佳佳 +5 位作者 赵洋 尹王保 董磊 马维光 肖连团 贾锁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98-3203,共6页
燃煤工业指标的在线精确分析对于指导燃煤工业优化生产、降低燃煤煤耗至关重要。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分析燃煤煤质时,因受我国复杂多样煤种所导致的"基体效应",测量精度有待提高。实验中对激光诱导燃煤等离子体光谱至... 燃煤工业指标的在线精确分析对于指导燃煤工业优化生产、降低燃煤煤耗至关重要。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分析燃煤煤质时,因受我国复杂多样煤种所导致的"基体效应",测量精度有待提高。实验中对激光诱导燃煤等离子体光谱至燃煤工业分析指标转化过程中的光谱预处理和定标建模方法进行了优化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单/多峰Lorentzian光谱拟合计算谱线强度相比于传统计算方法,谱线强度RSD均值可由12.1%降至9.7%;对于核函数参数寻优,相比于网格参数(Grid)和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最小;采用PSO参数寻优式支持向量机(SVM)回归建模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小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采用单/多峰Lorentzian光谱拟合方法和PSO参数寻优式SVM回归建模,对燃煤工业分析指标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AAE)为:灰分为16%~30%时AAE为1.37%,灰分大于30%时AAE为1.77%,发热量为9~24 MJ·kg-1时AAE为0.65 MJ·kg-1,挥发分低于20%时AAE为1.09%,挥发分大于20%时AAE为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燃煤工业分析指标 光谱拟合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工业锅炉无烟燃烧机理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东红 王擎 +3 位作者 崔玉萍 孙键 关键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0-203,共4页
实际应用表明对于普通层燃锅炉采用“煤气化—无烟燃烧技术”——即采用“薄煤层低风速气化”及在煤层上部空间采用“多孔分层错列射流式”二次风组织燃烧,可实现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通过对同一台“0.5t/h立式锅炉”的煤气化—无烟... 实际应用表明对于普通层燃锅炉采用“煤气化—无烟燃烧技术”——即采用“薄煤层低风速气化”及在煤层上部空间采用“多孔分层错列射流式”二次风组织燃烧,可实现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通过对同一台“0.5t/h立式锅炉”的煤气化—无烟手烧和普通燃烧两种运行方式的对比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煤气化—无烟燃烧方式可使锅炉热效率提高10个百分点且具有相当高的炉内自除尘效率,其相对除尘效率高达96.09%,从而与普通的手烧炉的黑烟滚滚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燃煤工业锅炉闯出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无烟燃烧机理 试验 热效率 空气动力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提升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方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邵有 刘英博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58-160,共3页
该文以开展东莞市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提升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当前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提升的政策背景,分析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措施类型,研究各类锅炉能效提升项目的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方法,提出采用蒸汽单耗计算节能量、采... 该文以开展东莞市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提升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当前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提升的政策背景,分析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措施类型,研究各类锅炉能效提升项目的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方法,提出采用蒸汽单耗计算节能量、采用全厂的产品单耗计算节能量、采用锅炉效率变化计算节能量的优缺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开展工业锅炉节能量测量和验证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供从事工业锅炉能效提升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能效提升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力工业煤炭低碳化利用的政策仿真 被引量:2
6
作者 龙如银 岳婷 +1 位作者 杨冉冉 史彩玲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4-743,共10页
基于燃煤电力工业煤炭低碳化利用政策优化为目标,在深入分析燃煤电力工业煤炭低碳化利用系统以及系统中要素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建立了燃煤电力工业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设定变量的不同... 基于燃煤电力工业煤炭低碳化利用政策优化为目标,在深入分析燃煤电力工业煤炭低碳化利用系统以及系统中要素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建立了燃煤电力工业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设定变量的不同情景值,以2005年为基期,对2005年至2020年的燃煤电力碳排放量进行仿真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变量能够影响燃煤电力工业燃煤电力碳排放量,低碳化效果显著.政策因素中,上调煤炭资源税和电煤价格,加大节能减排专项基金力度的低碳化效果较为显著,电源结构因素与清洁利用贷款额度因素减排效果相对较弱,随着时间推移,各政策因素的减排效果不断增强,具有政策积累效果.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力工业 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 系统动力学:政策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烟热损失对燃煤工业锅炉热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国光 隋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77-79,84,共4页
为了研究排烟热损失对燃煤工业锅炉热效率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规律,通过分析近年来1205台燃煤工业锅炉测试数据,得到了当其他参数达到GB/T 15317—2009《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规定合格指标且排烟温度在100~200℃时,锅炉热效率-排烟热损... 为了研究排烟热损失对燃煤工业锅炉热效率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规律,通过分析近年来1205台燃煤工业锅炉测试数据,得到了当其他参数达到GB/T 15317—2009《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规定合格指标且排烟温度在100~200℃时,锅炉热效率-排烟热损失、排烟热损失-排烟温度、排烟热损失占锅炉热损失的比例-排烟温度和锅炉热效率-排烟温度的变化规律曲线及相对应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排烟热损失每增加1.0%,锅炉热效率降低1.12%;锅炉排烟温度每增加10℃,排烟热损失增加0.5%,排烟热损失占锅炉热损失的比例增加1.5%,锅炉热效率降低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烟温度 排烟热损失 燃煤工业锅炉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燃煤工业锅炉节能降耗措施 被引量:7
8
作者 齐兵 韩克义 《林业科技情报》 2011年第3期68-69,共2页
工业锅炉是我国主要的热能动力设备,同时也是能源高耗设备,每年消耗的能源约占整个国家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本文作者将燃煤工业锅炉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在用锅炉高耗能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介绍了已成熟的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节能降耗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燃煤工业锅炉政策解析与展望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翰锋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我国能源资源赋存特点和能源结构现状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兜底保障的作用很难改变,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既是我国能源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燃煤工业锅炉是仅次于... 我国能源资源赋存特点和能源结构现状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兜底保障的作用很难改变,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既是我国能源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燃煤工业锅炉是仅次于燃煤发电的第二大燃煤型污染源,也是PM2.5、PM10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煤粉工业锅炉关键技术攻关,并在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和工业园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从单台锅炉蒸吨数、节能以及减排3个方面对2011-2019年我国关于燃煤工业锅炉的政策文件及行业标准进行解析,形成对煤粉锅炉政策的连续性认知,并对行业未来的潜在预期进行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力度,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加严,对污染控制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应从提高行业装备制造水平、开发集成控制技术、培养研发团队及技术服务机构、推动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升行业内核,打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政策解析 清洁利用 节能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途径及情景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春晶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109-113,117,共6页
为提高中小燃煤工业锅炉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中小燃煤工业锅炉的清洁高效发展,从清洁燃料替代、集中供热替代、采用先进工业锅炉技术、提高用煤质量4个减排途径对中小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4个节能减排途径适... 为提高中小燃煤工业锅炉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中小燃煤工业锅炉的清洁高效发展,从清洁燃料替代、集中供热替代、采用先进工业锅炉技术、提高用煤质量4个减排途径对中小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4个节能减排途径适用区域以及政策情景下节能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中小燃煤工业锅炉通过采用上述4个节能减排途径,到2018年,可节约标煤7611万tce,减少SO_2排放量196万t,减少CO_2排放量14613万t;到2030年可节约标煤11456万tce,减少SO_2排放量310万t,减少CO_2排放量21995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燃煤工业锅炉 节能减排 清洁燃料 集中供热 先进锅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燃煤工业锅炉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刘建航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4期107-113,共7页
不同类型燃煤工业锅炉具有各自的技术优势及应用范围,为了给用户在项目立项、选择锅炉时提供正确参考,阐述了3种主流燃煤工业锅炉的技术特点、应用现状,并着重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现代煤粉工业锅炉,从燃烧组织方式和技术特点两方面进... 不同类型燃煤工业锅炉具有各自的技术优势及应用范围,为了给用户在项目立项、选择锅炉时提供正确参考,阐述了3种主流燃煤工业锅炉的技术特点、应用现状,并着重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现代煤粉工业锅炉,从燃烧组织方式和技术特点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技术对比分析。经分析认为,流态化燃烧组织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基础,浓相室燃燃烧组织是现代煤粉工业锅炉的技术基础。依托密相床炉料的巨大热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定位于处理高灰劣质燃料;依托低变质高活性清洁煤粉快响应着火喷燃,现代煤粉工业锅炉定位于油(气)锅炉的备份及互换。因此,二者非取舍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循环流化床锅炉 煤粉工业锅炉 链条炉排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崔名双 周建明 +2 位作者 张鑫 李婷 牛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131-137,共7页
燃煤工业锅炉含硫烟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国家对锅炉烟气中不同污染物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国家实行了烟气超低排放标准,要求SO2低于35 mg/m3,锅炉烟气中SO2控制迫在眉睫。笔者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湿法、半干法脱硫技术的特点... 燃煤工业锅炉含硫烟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国家对锅炉烟气中不同污染物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国家实行了烟气超低排放标准,要求SO2低于35 mg/m3,锅炉烟气中SO2控制迫在眉睫。笔者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湿法、半干法脱硫技术的特点,对比了不同湿法脱硫技术的差异性及优缺点,详细阐述了石灰石-石膏法和高倍率灰钙循环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no gap desulphurization,NGD)及脱硫机理,并分析对比了2种脱硫技术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目前石灰石-石膏法的脱硫效率在95%,应用最广泛的是石灰石强制氧化系统,结垢、堵塞、腐蚀、产生废水是该技术的主要问题。NGD脱硫技术将粉煤灰作为脱硫剂,由于神东地区煤种特殊性,粉煤灰中活性物质含量较多,在有水条件下粉煤灰中Si与Al溶解出来与熟石灰发生水合反应,生成的高水合物质使脱硫效率大幅度提升,脱硫效率在80%~90%。由于NGD脱硫技术的经济性优于石灰石-石膏法,加之燃煤工业锅炉不同于电站锅炉的特点,对于中小型燃煤锅炉而言,NGD脱硫技术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烟气脱硫 湿法脱硫 半干法脱硫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堃 左朋莱 +5 位作者 张晓曦 淡默 黄宇 邱培培 纪晓慧 周君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41,共8页
该研究通过构建2020年中国燃煤工业锅炉CO_(2)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现状及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分析2000-2020年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变化规律,揭示了活动水平及污染物控制技术对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的影响。研... 该研究通过构建2020年中国燃煤工业锅炉CO_(2)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现状及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分析2000-2020年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变化规律,揭示了活动水平及污染物控制技术对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2020年燃煤工业锅炉总细颗粒物、可凝结颗粒物、可过滤细颗粒物、可过滤可吸入颗粒物、SO_(2)、NO_(x)、CO、CO_(2)、NH_(3)及VOCs分别排放25.36万t、17.54万t、7.82万t、25.3万t、49.03万t、35.64万t、205万t、3.63亿t、977 t及3.52万t,排放强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并呈现秋冬季排放显著高于春夏季的特点。2000-2020年中国燃煤工业锅炉碳污排放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2011年前后而2020年为最低。活动水平在长时间碳污排放趋势中呈现主导性作用,其中以热电联产为主的供热格局是近年来主要的驱动因素。污染物控制技术提升对抑制排放量峰值、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可过滤颗粒物(FPM)的驱动作用明显。由于原煤供热的成本显著低于其他方式,环境政策在该期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尽管燃煤工业锅炉CO_(2)排放已经显著下降,但是供热部门整体的CO_(2)排放并未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可凝结颗粒物 CO_(2) 排放清单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工业炉窑清洁燃烧技术
14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燃煤工业炉窑 清洁燃烧技术 消烟节能改造 煤挥发分 自动控制 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工业锅炉烟尘排放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
作者 李丛军 王利明 许桂芬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14,共2页
指出了环保部门在燃煤工业锅炉烟尘排放监督管理中存在的四个问题,提出了强化燃煤工业锅炉烟尘排放监督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除尘器 过量空气系数 下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精细化排放清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洁玉 高佳佳 +3 位作者 童亚莉 岳涛 王堃 王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41-2049,共9页
基于环境统计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20年京津冀地区燃煤工业锅炉县级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燃煤工业锅炉常规大气污染物SO_(2)、NO_(x)、颗粒物(PM)、PM_(10)、PM_(2.5)排放量分别为6351,7399,2952,825,399... 基于环境统计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20年京津冀地区燃煤工业锅炉县级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燃煤工业锅炉常规大气污染物SO_(2)、NO_(x)、颗粒物(PM)、PM_(10)、PM_(2.5)排放量分别为6351,7399,2952,825,399t.,其中PM_(10)和PM_(2.5)分别占PM排放总量的27.9%和13.5%.重金属Hg、Pb、Cd、Cr、As的排放量分别为197.9,1391.3,32.0,1214.2,362.4kg.65t/h及以上燃煤工业锅炉为主要的排放贡献源,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占京津冀地区工业锅炉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为51.1%~81.2%,是污染控制及监管的重点.河北省承德市、唐山市、张家口市为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3个城市,3个城市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占京津冀地区工业锅炉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4.6%~71.9%.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天津市、河北省廊坊市、唐山市的一些区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工业锅炉 大气污染物 县级排放清单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中一氧化碳排放系数的讨论
17
作者 严向东 代银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7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前国内各地区大气污染源调查与研究中,报导的一氧化碳的排放系数值差较大,来自不同手册的数值也不同。本文介绍了宜昌市的调查和实测的各种燃烧炉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和排烟量,从而估算了一氧化碳的排放系数,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对各... 目前国内各地区大气污染源调查与研究中,报导的一氧化碳的排放系数值差较大,来自不同手册的数值也不同。本文介绍了宜昌市的调查和实测的各种燃烧炉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和排烟量,从而估算了一氧化碳的排放系数,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对各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提供了讨论的材料,以求得更符合于实际的一氧化碳的排放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系数 污染源调查 地区大气 燃煤工业锅炉 系数值 排污系数 环境管理部门 环境统计 理论空气量 链条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燃煤锅炉消耗标准煤约4亿t/a
18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25,共1页
我国在用燃煤工业锅炉逾47万台,占在用工业锅炉80%以上,消耗标准煤约4亿t/a。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表示,燃煤工业锅炉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源之一,也是仅次于燃煤发电的第二大煤烟型污染源。
关键词 标准煤 燃煤锅炉 消耗 燃煤工业锅炉 城市大气污染 煤炭工业 燃煤发电 副会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郊生活燃烧蜂窝煤中氟释放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哲 洪秀萍 +2 位作者 陈洋 杨康 许丹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09-114,共6页
为了解生活用蜂窝煤氟含量水平及氟排放率,以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的前辛庄、后辛庄和周村3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3个月取暖季内,针对蜂窝煤及煤渣中的氟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个村庄蜂窝煤样品的w(F)均值为277.8μg/g(N=... 为了解生活用蜂窝煤氟含量水平及氟排放率,以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的前辛庄、后辛庄和周村3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3个月取暖季内,针对蜂窝煤及煤渣中的氟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个村庄蜂窝煤样品的w(F)均值为277.8μg/g(N=46),高于我国工业原煤w(F)平均值(约83μg/g);生活燃烧蜂窝煤氟排放率为61.6%,显著低于蜂窝煤汞排放率99.75%及电厂等工业燃煤氟排放率(80%~99%)。鉴于生活用蜂窝煤多为富氟的劣质煤,其氟含量高于工业原煤,而排放率却低于工业用煤排放率,因此不宜采用工业用煤w(F)平均值及工业燃煤氟排放率来计算民用蜂窝煤的氟排放量,有必要展开单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排放 蜂窝煤 农村 工业燃煤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径的思考 被引量:29
20
作者 刘晓龙 葛琴 +3 位作者 姜玲玲 崔磊磊 李彬 杜祥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166,共7页
受资源禀赋因素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过去几十年,由于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等原因,煤炭在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碳排放压力。如何有效控制煤炭消费量,改变我国高碳... 受资源禀赋因素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过去几十年,由于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等原因,煤炭在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碳排放压力。如何有效控制煤炭消费量,改变我国高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着力推进能源革命迫切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煤炭消费的现状,发现我国目前能耗水平仍然偏高,散烧煤低效利用和高污染问题突出,电力、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趋于饱和,煤电机组普遍处于低效运行状态,煤化工加工过程存在能耗高、水耗大、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大等问题。因此,做好煤炭利用这篇大文章,意味着要高效、洁净,尽可能低碳的用好煤炭,意味着煤炭的利用技术和消费方式的进步,这个进步也必然导致煤炭消费总量的逐步减少。为此,本文提出了“节能提效优先”“大幅降低散烧煤的使用,最终实现全部替代”“工业燃煤使用量下降成为必然”“严控煤电新建装机,争做新能源的服务者”以及“认清煤化工产业的定位,有序稳妥规划部署”的主要路径。认为通过这些路径和努力,我国提出的能源战略、规划以及长远愿景是可以实现的。同时,要把节能作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要将散烧煤替代明确作为中国能源革命的一个硬目标,并强化环保标准,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我国能源结构由黑色、高碳向绿色、低碳转型,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高效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消费总量 节能提效 散烧煤 工业燃煤 煤电 煤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