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和顺县爱情山景区地被植物应用探讨
1
作者 张月兴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2期105-106,共2页
通过对山西晋中和顺县爱情山景区地被植物的现状调查,简要分析了本景区现有地被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对今后本景区建设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思路,也为本景区整体园林景观特色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山西和顺 风景名胜区 地被植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和顺观光农业发展前景好
2
作者 杨风祥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5年第1期45-45,共1页
近几年来,随着和顺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消费需要,观光农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并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和顺县地处太行山西麓,这里四季天蓝、山青、水美、气正,环境优美,发展观光农业得天独厚。得益于我国政... 近几年来,随着和顺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消费需要,观光农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并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和顺县地处太行山西麓,这里四季天蓝、山青、水美、气正,环境优美,发展观光农业得天独厚。得益于我国政府持续稳定的富民政策,松烟镇徐村万亩水果采摘观光园位于松烟镇西南5千米处,规划占地10000亩,建设成集采摘、休闲、娱乐、餐饮、洗浴、住宿为一体的旅游采摘观光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农业 发展前景 山西 社会经济 消费需要 环境优美 和顺县 生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论视域下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环境评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冠孝 王伟 +1 位作者 张佑印 李永霞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0-1283,共14页
应对国家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系统论视角构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环境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多源数据定量评价了山西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环境,划分了其活化利用... 应对国家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系统论视角构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环境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多源数据定量评价了山西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环境,划分了其活化利用环境的等级类型,并依据等级类型差异确定了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策略与工作重点。结果显示:(1)山西省活化利用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地级市的市区、城郊地带和晋中西部,活化利用环境较差或落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分布于汾河、浊漳河、丹河等河流的邻近地带以及省际、市际交界地区。(2)需求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呈现明显的人口指向和收入指向,中介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呈现明显的交通指向,引力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文娱设施相对完善、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支持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3)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环境分为5个等级15种类型,处于全维度优势级、三维度优势级、双维度优势级、三维度劣势级、全维度劣势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有74、72、95、154和136处。(4)针对5个等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提出全力、积极、适度、有限、保护性活化利用策略;依据活化利用环境的类型,确定了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活化利用环境 系统论 多源数据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地区应力场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
4
作者 王霞 宋美卿 +4 位作者 吴昊昱 梁向军 吕睿 郭文峰 张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3-598,共6页
基于2001年以来山西地区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一维应力场时序曲线。结果显示,山西地区应力场3个主轴方位角变化总体平稳,σ_(1)和σ_(2)倾伏角呈同步反向变化,σ_(3)倾伏角近水平,揭示研究区处于长期稳定的水平拉张构造应力场环境... 基于2001年以来山西地区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一维应力场时序曲线。结果显示,山西地区应力场3个主轴方位角变化总体平稳,σ_(1)和σ_(2)倾伏角呈同步反向变化,σ_(3)倾伏角近水平,揭示研究区处于长期稳定的水平拉张构造应力场环境。将倾伏角的时间变化分为2001-02-06—2008-12-19和2008-12-20—2023-07-31两个时段,第1个时段反映走滑性质的应力场,第2个时段为正断性质的应力场;在这两个时段内,山西地区发生的中等强度地震大多符合相应的应力场特征。2001年日本9.0级地震对山西地区应力场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时间变化 山西地区 中等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5
作者 齐荣 朱峰 +3 位作者 何发岐 姜龙燕 尹超 邵隆坎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1-804,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湖盆边缘和湖盆中心页岩油储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湖盆边缘麻黄山西地区页岩油储层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该区页岩油的勘探进展。通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场核磁共振、...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湖盆边缘和湖盆中心页岩油储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湖盆边缘麻黄山西地区页岩油储层研究程度较低,制约了该区页岩油的勘探进展。通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场核磁共振、氮气吸附和微米CT等分析手段,结合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资料,对该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进行精细刻画,同时利用碳氧同位素及常量、微量元素分析了优质储层发育机制。结果表明:麻黄山西地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页岩,长英质和黏土矿物含量较高,长英质矿物普遍达到50%以上;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不同岩性之间孔隙发育具有差异性,其中细砂岩以粒间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孔径集中分布于1~2μm;粉砂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发育无机孔隙和有机质孔,主孔径分布在3 nm和500 nm附近;泥页岩以有机质黏土复合体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小于10 nm和数十纳米的孔径均有发育。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分析表明,夹层型细砂岩储层为优质储层类型,成岩压实过程中减孔约26%~33%,其储层砂体中部受成烃流体改造作用显著,现今孔隙度普遍大于5%;而夹层型砂体边缘和纹层型储层因胶结物的大量沉淀,物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三叠系 麻黄山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业产业结构时空演变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山西省的实证
6
作者 左海霞 李万明 +1 位作者 赵敏 王兴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3,共6页
文章采用2001—2020年山西省的面板数据,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转换方向系数,分析山西省县域层面的农业结构及其内部产业时空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山西... 文章采用2001—2020年山西省的面板数据,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转换方向系数,分析山西省县域层面的农业结构及其内部产业时空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农、林、牧、渔业发展可以分为缓慢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以及波动变化并趋于稳定三个阶段;各县域农、林、牧、渔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产业占比减少主要发生在山西省南部区域的县域,林业产业占比减少仅仅发生在临猗县和平定县,牧业和渔业产业的调整相对呈现无规律性变化。山西省县域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相邻县域间基本不存在协同合作效应,受全省经济水平、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较小。山西省农业结构中的林业产业和渔业产业与农民收入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农业产业和牧业产业与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和0.385,但是解释度较低,仅为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 时空演变 农民收入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2023年4月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7
作者 王大勇 王晓琼 +3 位作者 柯宗建 张冬峰 陈颖 闫加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6,共9页
利用山西省 1981-2023年 4月降水数据、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和海温数据,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回归分析、合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山西省 2023年 4月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2023年 4月山西省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增加 204.... 利用山西省 1981-2023年 4月降水数据、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和海温数据,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回归分析、合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山西省 2023年 4月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2023年 4月山西省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增加 204.4%,为 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降水.此次降水异常与海温外强迫因子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后冬(1-2月)北大西洋海温由北至南"-+-"的异常分布,有利于4月北大西洋至东亚地区 500 hPa位势高度场"-+-+"异常波列的加强和维持,以及低层 850 hPa水汽向山西的辐合,这一有利的高低空环流配置是山西省 2023年 4月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大气环流 海表温度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成家庄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前缘露头构型分析
8
作者 师学耀 高超利 +7 位作者 孟旺才 赵逸 陈立军 王彩霞 冷丹凤 马洪志 马裕武 孙宁亮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9,共15页
通过野外露头精细解剖,基于露头的岩性、沉积构造、颜色及沉积环境,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柳林成家庄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10种岩相类型及7种沉积单元,根据沉积旋回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识... 通过野外露头精细解剖,基于露头的岩性、沉积构造、颜色及沉积环境,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柳林成家庄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10种岩相类型及7种沉积单元,根据沉积旋回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识别出了分流河道、分流砂坝、潮汐砂坝、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6种4级构型单元,它们又以复杂的组合方式构成三角洲前缘5级构型单元。构型单元的组合样式可分为垂向叠置、侧向拼接及孤立式3种。通过实地测量对构型单元进行了定量表征,分流河道、分流砂坝、河口坝、远砂坝砂体厚度和宽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够为地下构型单元建模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山西 三角洲前缘 岩相类型 露头构型 组合样式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二叠系山西组曲流河储集层岩相与构型
9
作者 马志欣 李进步 +4 位作者 付斌 白慧 李浮萍 马生晖 贾金娥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0-287,共8页
常规曲流河储集层表征通常利用直井密井网资料,缺少井间资料,导致曲流河构型单元平面组合不可靠。以苏里格气田二叠系山西组为钻探目标的SSF-AH水平井+大井组为例,利用水平井和直井资料进行曲流河储集层岩相识别及构型解剖。结果表明:... 常规曲流河储集层表征通常利用直井密井网资料,缺少井间资料,导致曲流河构型单元平面组合不可靠。以苏里格气田二叠系山西组为钻探目标的SSF-AH水平井+大井组为例,利用水平井和直井资料进行曲流河储集层岩相识别及构型解剖。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相划分为4类,从Ⅰ类到Ⅳ类,沉积时期水动力逐渐减弱,Ⅰ类和Ⅱ类是主要的含气岩相,Ⅲ类和Ⅳ类岩相多不含气;水平井钻遇曲流河储集层构型单元组合模式主要有横跨式、纵跨式和穿越式3种;曲流河河道砂体宽度为900~1100 m,边滩砂体长度为650~800 m,平均为720 m,边滩砂体宽度为800~1000 m,平均为910 m,废弃河道宽度小于100 m;边滩砂体通常由4~5期侧积砂体构成,侧积体厚度为0.4~1.5 m,平面宽度为120~220 m;侧积泥岩厚度为0.2~0.4 m,垂向密度为0.5~0.8条/m,平面密度为0.011条/m。利用水平井+大井组资料能够提高构型表征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山西 曲流河 岩相 构型单元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南部历史地震的深部孕震环境
10
作者 王霞 宋美卿 +3 位作者 吕坚 张娜 梁向军 郭文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3-828,857,共7页
利用山西及邻区2009-01—2023-06的天然地震到时数据,采用双差成像方法获得该地区重定位目录、较高分辨率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讨论该区域6级以上历史地震的孕震环境。穿过山西南部地区6级以上历史地震的速度和波速比与深度... 利用山西及邻区2009-01—2023-06的天然地震到时数据,采用双差成像方法获得该地区重定位目录、较高分辨率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讨论该区域6级以上历史地震的孕震环境。穿过山西南部地区6级以上历史地震的速度和波速比与深度的二维剖面结果显示,1303年洪洞8级地震处在高低速异常梯度带上,地震下方存在低速异常,表明韧性的中下地壳蠕变会导致脆性上地壳的应力应变局部集中而引发地震;该地震处于波速比低值区域,且临汾盆地下方为低波速比,其两侧山区波速比略高,这与盆地下方地壳经历伸展减薄的作用过程有关。速度和波速比结构均显示,罗云山山前断裂下方呈现出浅陡深缓的产状特征,断裂切割可延伸至约30 km深度,这与已有的地震反射剖面结果较为相似,可能是该处多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原因。山西南部多数历史地震发生在高低波速比梯度带附近,可能与这些区域位于盆山边界有关,因其地壳物质组成变化较为剧烈而易于积累应力应变,从而产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层析成像 历史地震 山西南部 P波速度 波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SVM的测井岩性识别模型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气田山西组为例
11
作者 董凤娟 李昆昆 +4 位作者 费世祥 王京舰 周超 任大忠 卢学飞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2-88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气田山西组地层发育一套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夹少量煤层的沉积序列,是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位。为提高岩性识别效率与精度,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开展测井参数敏感性分析,优选出自然伽马(GR)...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南气田山西组地层发育一套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夹少量煤层的沉积序列,是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位。为提高岩性识别效率与精度,本研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开展测井参数敏感性分析,优选出自然伽马(GR)、补偿中子(CNL)、声波时差(AC)和密度(DEN)4个对岩性响应敏感的特征参数。研究共提取865组样本数据(每组样本有4维测井属性、1维岩性标签),其中70%作为训练样本,其余30%作为测试样本。通过对比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和灰狼优化支持向量机(GWOSVM)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山西组3种主要岩性的智能识别模型,并结合岩性剖面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灰狼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GWO-SVM)表现最优,其识别准确率达93.4%,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93.0%和93.6%,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比模型,展现出更高的识别精度、更好的综合性能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测井响应 机器学习 GWO-SVM 山西 榆林南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东段金矿控矿构造-蚀变-矿化分析:以余石山西金矿为例
12
作者 吴义布 余君鹏 +9 位作者 司豪佳 褚广博 徐磊 董国强 刘函 赵建国 贺斌 司东泽 李萌 李林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7-950,共14页
近十余年来,阿尔金地区红柳沟-拉配泉蛇绿岩混杂岩带的西段-中段喀腊大湾地区在铅锌、铁和银等矿产找矿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金矿找矿以及该带东段的找矿工作进展有限。本文以近年在红柳沟-拉配泉蛇绿岩混杂岩带东段发现的余石山西金... 近十余年来,阿尔金地区红柳沟-拉配泉蛇绿岩混杂岩带的西段-中段喀腊大湾地区在铅锌、铁和银等矿产找矿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金矿找矿以及该带东段的找矿工作进展有限。本文以近年在红柳沟-拉配泉蛇绿岩混杂岩带东段发现的余石山西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探矿工程精细编录结合室内综合分析,系统研究该金矿床不同尺度的控矿构造及其配套的主要蚀变-金矿化特征。研究表明,余石山西金矿存在两期成矿构造和一期破矿构造:第一期(510~450 Ma)为俯冲汇聚过程中NW-NWW向韧性剪切变形,形成了Ⅰ矿带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第二期(450~400 Ma)为碰撞造山及碰撞后伸展阶段的NW-NWW向脆韧性断裂构造,形成Ⅴ矿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及其上部灰黑色断层角砾岩带,同时对Ⅰ矿带金矿体进行改造和叠加富集;第三期(三叠纪以来)为阿尔金断裂带左行剪切作用,在矿区形成了NE向张剪性和NW向压剪性两组破矿断裂,导致矿床中普遍发育的断裂破碎带(未胶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演化,总结余石山西金矿的控矿构造模式,为阿尔金地区金矿找矿与成矿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石山西金矿 控矿构造 热液矿化蚀变 阿尔金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地区典型震源位置的精确度分析
13
作者 张蕙 殷伟伟 李宏伟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针对当前地震定位误差分析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利用数值模拟定量计算地震定位准确度的方法,并选择近年来山西断陷带典型地震事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典型地震(M_(L)≥3.6)定位精度基本小于5 km,南北两端的大同、运城盆地地... 针对当前地震定位误差分析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利用数值模拟定量计算地震定位准确度的方法,并选择近年来山西断陷带典型地震事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典型地震(M_(L)≥3.6)定位精度基本小于5 km,南北两端的大同、运城盆地地震定位精度显著低于中部3个盆地;地震定位精度与参与定位的台站数量和最大空隙角密切相关;当最大空隙角相近时,地震定位的可信度随着参与定位的台站数量增多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断陷带 定位精度 概率统计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平差方法分析山西地区重力场的变化特征
14
作者 李勇江 冯建林 +3 位作者 何辛 刘冬阳 姬计法 董磊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0-657,共8页
为研究山西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利用贝叶斯平差和经典平差法,分析2015—2020年山西地震重力监测网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得到山西断陷带内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并对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①2种平差方... 为研究山西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利用贝叶斯平差和经典平差法,分析2015—2020年山西地震重力监测网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得到山西断陷带内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并对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①2种平差方法在点值精度上整体相当,但贝叶斯平差法的段差序列具备更好的随机分布特征,可以更好地消除由仪器的非线性漂移对结果带来的影响;②2种方法得到的重力场变化形态一致,但变化量有所差异;③山西断陷带内重力场变化相对稳定,累积重力场变化显示,区内变化趋势具备连续性,但不同部位重力场变化特征有所差异,位于中部和中南部的太原盆地、临汾盆地重力场变化量小,南北两端的变化量较大,且变化态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断陷带 贝叶斯平差 经典平差 时变重力场 流动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煤基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5
作者 刘永 苗茂谦 +2 位作者 邓蜀平 蒋云峰 时培祥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煤基新材料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煤基合成新材料和煤基碳材料两大类,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众多领域。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具备发展煤基新材料的良好基础;煤基新材料作为山西省工业经济新... 煤基新材料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煤基合成新材料和煤基碳材料两大类,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众多领域。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具备发展煤基新材料的良好基础;煤基新材料作为山西省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助于实现资源性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全面介绍了山西省煤基新材料产业现状:煤基合成新材料产业规模不大,并且大部分处于产业链前端;煤基碳材料领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技术发源地。剖析了山西省煤基新材料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基础原料缺少、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偏低,产业布局比较松散、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人才队伍相对薄弱、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深入研究了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做强做优煤基合成新材料产业,包括煤制油高端油品产业链、聚酯类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尼龙产业链和煤制烯烃产业链;创新升级发展煤基碳材料产业,包括针状焦产业链、碳纤维产业链、传统煤基碳材料产业链、新型负极材料产业链、煤层气制人造金刚石产业链。提出推动山西煤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建议;认为,应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政策扶持体系,深化产学研融合、以创新带动产业链发展,发挥区域协同优势、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新材料 化工新材料 碳基新材料 高质量发展路径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克里摩里组储层特征及有利区优选
16
作者 刘玲 鲁锴 +1 位作者 吴疆 郭利果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尚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下一步勘探步伐。文中充分利用新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解剖了麻黄山西克里摩里组储层的发育特征,刻画了岩溶缝洞及裂缝的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奥陶系克里摩里组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尚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下一步勘探步伐。文中充分利用新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解剖了麻黄山西克里摩里组储层的发育特征,刻画了岩溶缝洞及裂缝的分布规律,优选了储层有利区。研究表明,麻黄山西克里摩里组主要发育岩溶缝洞及裂缝型储层,乌拉力克组剥蚀线以东发育风化壳岩溶缝洞储层,剥蚀线以西发育内幕岩溶缝洞系统。受断层影响,裂缝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其次为东部,中部较不发育。裂缝走向主要为北北东—南南西向,其次为近东西向。综合岩溶缝洞及裂缝发育特征,克里摩里组可划分为Ⅲ类有利区:Ⅰ类为岩溶缝洞及裂缝叠合区,可作为勘探首选目标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东部;Ⅱ类为裂缝发育区,为次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东部次之;Ⅲ类为非有利区,岩溶缝洞及裂缝均不发育,分布于研究区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分布 裂缝预测 储层有利区 克里摩里组 麻黄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山西省典型流域径流演变及归因分析
17
作者 蔺彬彬 祝雪萍 +2 位作者 张亚琼 庞小龙 郭维维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6,41,共8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西省境内大部分流域径流都发生了严重的衰减。以山西省内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4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径流的演变特征,采用VIC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西省境内大部分流域径流都发生了严重的衰减。以山西省内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4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径流的演变特征,采用VIC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56-2018年,典型流域年径流量都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且都在1980年左右发生了突变;相比基准期(1960-1980年),1981-2000年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的年均径流量分别衰减了57.9%、49.1%、57.3%、37.6%,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59.9%、54.3%、52.3%、49.0%;2001-2018年衰减量进一步增大,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增加为74.8%、73.1%、72.4%、57.7%;地表地下取用水、煤矿开采、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是径流衰减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衰减 VIC模型 归因分析 典型流域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气田山西组2段砂岩储层致密化与天然气成藏关系
18
作者 郭兰 郭顺 +1 位作者 丁超 马志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1,共10页
为了寻找致密储层的有利砂岩储层类型,利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精细划分砂岩储层类型,分析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结合包裹体测试分析,对不同砂岩储层类型的成岩演化与烃类充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寻找致密储层的有利砂岩储层类型,利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精细划分砂岩储层类型,分析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结合包裹体测试分析,对不同砂岩储层类型的成岩演化与烃类充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2段划分为5种砂岩储层类型,其中纯石英砂岩和富石英低塑性岩屑砂岩形成于距今220~190 Ma的第1次油气充注时期,储层孔隙度相对较高,为20.1%~22.9%,有利于烃类充注;储层在早白垩世开始进入致密化窗口,此时烃类大量充注成藏,为边致密化边成藏阶段;在早成岩阶段,高凝灰质杂基石英砂岩、富塑性颗粒岩屑砂岩及碳酸盐致密胶结砂岩已基本被压实,在距今190~100 Ma的烃类大规模成藏的窗口期,孔隙度小于等于4.4%的储层被致密化,不利于烃类充注;不同砂岩类型的成岩过程导致油气充注的选择性与储层含油气的差异性。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寻找天然气富集的有利砂岩储层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致密化 成藏期次 山西组2段 延安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民国山西商人预防恶性竞争机制探研
19
作者 魏晓锴 陈稷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08,共7页
山西商人在辉煌五百年的经商历程中形成了独到的经商智慧,其中预防恶性竞争机制就是一项重要的商业遗产。山西商人在外经商以山西会馆维持商帮联络,同时使会馆成为商人公议商事,解决和预防恶性竞争的一个内部平台。标期是山西商人在商... 山西商人在辉煌五百年的经商历程中形成了独到的经商智慧,其中预防恶性竞争机制就是一项重要的商业遗产。山西商人在外经商以山西会馆维持商帮联络,同时使会馆成为商人公议商事,解决和预防恶性竞争的一个内部平台。标期是山西商人在商业实践中形成的定期结算制度,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市场稳定、促进商号合作的作用。长于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山西商人积极遵守各种地方商业规范,这些繁杂的商业规范从外部限制了山西商人的恶性竞争。山西商人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形成的预防恶性竞争机制是其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值得进一步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商人 山西会馆 标期制度 地方规范 预防恶性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子:18—20世纪上半叶山西中部村民的生存变迁观察
20
作者 刘振刚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9,共9页
清中期到民国,山西榆次县大伽南村民住房来源有分家、自建、买房、典房及借住等形式。嘉庆前后大量建房与晚清民国时期出现卖房高潮,与山西中部商业发展、鸦片危害中国的进程同步,也是榆次乃至山西乡村社会变迁的写真。多数人务农,限制... 清中期到民国,山西榆次县大伽南村民住房来源有分家、自建、买房、典房及借住等形式。嘉庆前后大量建房与晚清民国时期出现卖房高潮,与山西中部商业发展、鸦片危害中国的进程同步,也是榆次乃至山西乡村社会变迁的写真。多数人务农,限制了本村住房水平。住房反映出山西村落整体经济水平,并潜在地受职业取向与文化水平的影响。住房也反映了祖先经济能力与分家举措,是乡土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中期至民国山西中部农村住房水平整体偏低,有必要置于当时农村社会普遍贫困的事实中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中部 农村住房 经济水平 职业取向 乡土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