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RNA-603靶向山梨糖和SH3结构域包含蛋白3诱导髓核细胞炎症反应影响椎间盘退行性变
1
作者 李理 李金程 +1 位作者 高淑华 秦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筛选椎间盘退行性变(IDD)组织中表达升高的miRNA,探究其在IDD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比较已发表的2个IDD miRNA表达谱测序数据集,筛选出表达升高最显著的miRNA——miRNA-603。收集10例IDD患者和10例腰椎骨折患者的椎间盘组织,取... 目的筛选椎间盘退行性变(IDD)组织中表达升高的miRNA,探究其在IDD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比较已发表的2个IDD miRNA表达谱测序数据集,筛选出表达升高最显著的miRNA——miRNA-603。收集10例IDD患者和10例腰椎骨折患者的椎间盘组织,取正常椎间盘组织分离培养髓核细胞。用qRT-PCR检测IDD组织和正常椎间盘组织中miRNA-603的表达。通过miRNA-603过表达和抑制实验探究miRNA-603在TNF-α诱导的髓核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及已发表的IDD mRNA测序数据集,获得miRNA-603的靶基因山梨糖和SH3结构域包含蛋白3(SORBS3),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通过miRNA-603和SORBS3过表达实验探究miRNA-603和SORBS3在髓核细胞炎症反应中的功能。结果miRNA-603在IDD组织中表达升高(P<0.01)。在髓核细胞中过表达miRNA-603可以促进IL-6和IL-1β的表达(P均<0.01);抑制miRNA-603表达后,TNF-α刺激诱导的IL-6和IL-1β表达降低(P<0.01,P<0.05)。同时,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表达量也降低(P<0.01)。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iRNA-603可以靶向调控SORBS3基因,IDD组织样本检测显示SORBS3低表达(P<0.01)。与单独过表达miRNA-603相比,同时过表达miRNA-603和SORBS3可抑制TNF-α诱导的髓核细胞中IL-6和IL-1β的表达(P均<0.01)。结论人IDD组织中miRNA-603表达升高。miRNA-603可能通过靶向抑制SORBS3继而诱导髓核细胞炎症反应,推动IDD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603 椎间盘退行性变 炎症 山梨糖和sh3结构域包含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航 李谧 +2 位作者 张杰 王维雯 李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ed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 目的探讨血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ed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NVAF患者199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NLRP3、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等炎性因子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指标。根据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第一四分位数分为LAD≤36mm组52例和LAD>36 mm组147例。以血浆NLRP3均值97ng/L分为NLRP3低水平组95例(NLRP3<97ng/L)和NLRP3高水平组104例(NLRP3≥97ng/L)。以IL-1β第一四分位数49ng/L和第三四分位数106ng/L分为IL-1β低水平组40例(IL-1β≤49ng/L)、IL-1β中间水平组82例(49ng/L<IL-1β<106ng/L)和IL-1β高水平组77例(IL-1β≥106 ng/L)。分析血浆NLRP3、IL-1β水平与心房重构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P3炎性小体是否为NVAF患者心房重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LAD≤36mm组比较,LAD>36mm组IL-1β和NLRP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NLRP3低水平组比较,NLRP3高水平组右心房中部横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高水平组LADI较低水平组和IL-1β中间水平组明显升高,右心房长径较IL-1β低水平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LRP3水平与LAD、右心房中部横径呈正相关(r=0.143,P=0.044;r=0.180,P=0.011)。血浆IL-1β水平与LAD、LADI、右心房长径呈正相关(r=0.153,P=0.031;r=0.148,P=0.037;r=0.142,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肌酐、肺动脉收缩压、NLRP3是左心房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NLRP3炎性小体与老年NVAF患者心房重构关系密切,血浆NLRP3水平升高是左心房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NLRP3通路对LPS诱导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
3
作者 王宜博 代玉婷 +4 位作者 蔡江晓 李忠林 秦伟伟 孙立新 韩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评价组织蛋白酶B(CTS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通路对LPS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LPS组(L组)、LPS+CA074-me... 目的:评价组织蛋白酶B(CTS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通路对LPS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LPS组(L组)、LPS+CA074-me(CTSB抑制剂)组(B组)。C组常规培养24 h,L组加入LPS浓度为1μg/ml的培养基培养24 h,B组在LPS诱导前予以CTSB抑制剂CA074-me 30μmol/L预处理1 h后在含LPS 1μg/ml的培养基中共培养24 h。24 h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IL-1β、IL-18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前体(pro-CTSB)、成熟组织蛋白酶B(mature-CTSB)、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CD3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CD206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和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阳性表达率。结果:与C组相比,L组和B组细胞形态均改变,细胞变大并出现伪足,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浓度均上升,pro-CTSB、mature-CTSB、NLRP3、ASC和caspase-1表达升高,CD32、iNOS mRNA表达上调,CD86阳性率、CD206阳性率均上升(P<0.01),B组Arg-1、CD206 mRNA表达上调(P<0.01);与L组相比,B组细胞伪足减少,形态更接近C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浓度下降,mature-CTSB、NLRP3、ASC和caspase-1表达降低,CD32、iNOS mRNA及CD86阳性率下降,pro-CTSB表达、Arg-1、CD206 mRNA表达及CD206阳性率升高(P<0.01)。结论:抑制CTSB/NLRP3通路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减少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B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脂多糖类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Toll样受体4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信号通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可 项文平 +2 位作者 王林 刘国荣 潘晓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0-782,共3页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腔隙性病灶、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近期皮质下小梗死灶和脑萎缩等异常信号[2]。在我国脑小...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腔隙性病灶、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近期皮质下小梗死灶和脑萎缩等异常信号[2]。在我国脑小血管病占缺血性脑卒中的46%[3]。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脑小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脑小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暂时集中于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破坏、慢性缺血低灌注和炎性反应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TOLL样受体4 血脑屏障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余学海 陈本栋 +4 位作者 刘伊敏 马勇新 张旭升 周红才 马海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1,共5页
近年来,关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肿瘤中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话题,尤其是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生成和肿瘤侵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肝细胞癌(HCC)是原... 近年来,关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肿瘤中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话题,尤其是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生成和肿瘤侵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而关于NLRP3炎性小体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争议不断。因此,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在HCC进展过程中的潜在影响以及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认为NLRP3炎性小体可以作为HCC患者的有效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s15同源结构域包含蛋白2通过调控Cyclin D1-CDK4-pRb信号轴影响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知达 邓丹霞 +7 位作者 文兵 彭柳 董科 潘德渊 郑海香 廖连娣 许丽艳 李恩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4-1192,共19页
微丝结合蛋白是微丝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通过促进微丝的聚合和解聚来影响微丝的动力学。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微丝和微丝结合蛋白参与细胞癌变的所有阶段。我们通过对食管癌蛋白质组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微丝结合蛋白Eps15同源结构域... 微丝结合蛋白是微丝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通过促进微丝的聚合和解聚来影响微丝的动力学。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微丝和微丝结合蛋白参与细胞癌变的所有阶段。我们通过对食管癌蛋白质组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微丝结合蛋白Eps15同源结构域包含蛋白2(EHD2)在食管癌组织中低表达,且EHD2低表达的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EHD2参与调控糖代谢、自噬和肿瘤迁移。然而,EHD2在食管癌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EHD2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免疫荧光和细胞组分分离结果显示,EHD2不仅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还存在于细胞核中。使用克隆形成实验、EdU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流式术检测EHD2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EHD2和EHD2-3×NLS(核定位信号)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G_(1)/S转换;同时,双荧光素报告基因结果显示,过表达EHD2和EHD2-3×NLS抑制Wnt信号通路活性。而siRNA敲降则获得相反的结果。免疫共沉淀和Duolink-PLA实验证明,EHD2与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T细胞因子3(T-cell factor 3,TCF3)相互作用。蛋白质印迹和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过表达EHD2和EHD2-3×NLS抑制TCF3下游与增殖和细胞周期相关的靶基因的转录,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激酶4(CDK4)和pRb的蛋白质表达。以上结果表明,核EHD2与β-catenin和TCF3复合体相互作用,通过Cyclin D1-CDK4-pRb信号轴来调控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丝结合蛋白 Eps15同源结构域包含蛋白2(EHD2) 细胞增殖 T细胞因子3 食管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H3BP5-AS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显著相关 被引量:3
7
作者 古联 陈敏丽 +5 位作者 郭晓婧 林爱桃 宋潇宵 陈卓 黄先利 苏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lncRNA SH3BP5-AS1多态性rs11713836与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遗传易感性及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研究包括774例IS患者和793例对照组。采用Massarray SNP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中风病...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lncRNA SH3BP5-AS1多态性rs11713836与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遗传易感性及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研究包括774例IS患者和793例对照组。采用Massarray SNP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中风病中医辨证诊断标准》量表对I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鉴定。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在隐性模型下,lncRNA SH3BP5-AS1多态性rs11713836与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显著相关[OR(95%CI)=0.52(0.29-0.93),P=0.028],在校正了包括性别和年龄在内的协变量后,结果依然有统计学意义;而rs11713836与缺血性中风易感性及风、痰、火热、气虚证等中医证候易感性无相关性。此外,rs11713836与血清APO-B[隐性模型:OR(95%CI)=0.09(0.02-0.17),P=0.032]、VLDL[加性模型:OR(95%CI)=0.09(0.04-0.14),P<0.001;显性模型:OR(95%CI)=0.09(0.02-0.16),P=0.011;隐性模型:OR(95%CI)=0.19(0.09-0.30),P<0.001]、TG[加性模型:OR(95%CI)=0.15(0.05-0.24),P=0.003;显性模型:OR(95%CI)=0.14(0.01-0.27),P=0.041;隐性模型:OR(95%CI)=0.31(0.11-0.50),P=0.003]、FIB[显性模型:OR(95%CI)=0.20(0.04-0.35),P=0.012]显著相关,调整性别年龄后以上关联依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ncRNA SH3BP5-AS1多态性rs11713836可能影响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发生,有望作为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生物标志物与潜在治疗靶点,并且可能影响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脂代谢和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3结构域结合蛋白5反义RNA1 缺血性中风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医证候 同病异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基因敲减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倩 王卓媛 +5 位作者 安梓铭 辛鑫 孙沁梅 苟小军 胡义扬 冯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2-960,共9页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基因敲减对高脂高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ON)20只,高脂高糖造模组(HFHC)24只。造模14周末,随机选取4只HFHC组小鼠进行腺...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基因敲减对高脂高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44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ON)20只,高脂高糖造模组(HFHC)24只。造模14周末,随机选取4只HFHC组小鼠进行腺相关病毒9(AAV9)尾静脉注射预实验,4周后验证NLRP3敲减模型是否成功。18周末确认敲减成功后,对剩余40只小鼠进行AAV9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分为CON+NLRP3敲减阴性对照组(CON+NLRP3-NC)、CON+NLRP3敲减组(CON+NLRP3-KD)、HFHC+NLRP3-NC及HHFHC+NLRP3-KD组,每组10只,继续造模6周。24周末取材观察炎症小体活化效应,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质量、肝指数及糖代谢(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HOMA-IR指数)指标;检测小鼠肝脂质含量(肝组织TG及油红O染色)、肝脏炎症(血清ALT活性、HE染色及炎症相关基因)及肝纤维化(天狼星红染色及纤维化相关基因)指标。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CON+NLRP3-NC组相比,Western Blot结果提示,HFHC+NLRP3-NC组的NLRP3、pro-Caspase1、Caspase1、ASC及IL-1β蛋白水平均升高,HFHC+NLRP3-KD组均降低(P值均<0.05);HFHC+NLRP3-NC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肝指数及糖代谢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HFHC+NLRP3-KD组均显著改善(P值均<0.05);在肝脂肪沉积方面,与CON+NLRP3-NC组相比,HFHC+NLRP3-NC组肝脏TG明显增高,油红O染色显示大量红色脂滴,HFHC+NLRP3-KD组肝脏TG及肝脂滴数量显著减少(P值均<0.01);在肝脏炎症方面,HFHC+NLRP3-NC组血清ALT,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NAS)评分及炎症相关基因均较CON+NLRP3-NC组明显升高,HFHC+NLRP3-KD组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在肝纤维化方面,HFHC+NLRP3-NC组肝胶原纤维面积以及纤维化相关基因均较CON+NLRP3-NC组明显升高,HFHC+NLRP3-KD组纤维化相关基因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胶原纤维面积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基因敲减可显著改善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NASH小鼠模型肝脂肪沉积及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膳食 高脂 炎症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体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倩伶 毛德文 +1 位作者 王明刚 王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46-2350,共5页
炎性体诱发的免疫瀑布是近年研究的热点话题,作为研究得较为透彻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体,其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受到重视。以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衰竭、肝癌为切入点,深入剖析目前NLRP... 炎性体诱发的免疫瀑布是近年研究的热点话题,作为研究得较为透彻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体,其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受到重视。以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衰竭、肝癌为切入点,深入剖析目前NLRP3炎性体在疾病中的作用特点和调节机制。围绕NLRP3炎性体形成靶向治疗手段,以适应性调控炎性体触发的免疫反应,进而为防治肝脏疾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炎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丽菲 罗龙龙 +4 位作者 邢国静 卢利霞 李斌 张久聪 于晓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2-2097,共6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所致的慢性肝炎,目前关于AIH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炎症小体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研究表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相关的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所致的慢性肝炎,目前关于AIH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炎症小体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研究表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相关的炎性反应在AIH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介导促炎因子的释放和细胞焦亡,进而参与AIH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可以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来延缓AIH发生发展,从而为AIH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调控动脉粥样硬化中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邱梅 李习平 +5 位作者 黄瑞峰 刘丝丝 林慧慧 王宇月 罗鸿莹 王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9期1283-1285,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为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及炎性因子的级联释放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ed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为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及炎性因子的级联释放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ed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通过介导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等促炎因子的成熟与释放,在血管内皮损伤、泡沫细胞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性等病理环节中发挥核心调控作用。然而,现有药物在精准干预NLRP3信号通路时仍面临靶向性不足、不良反应显著等问题,这促使研究者转向天然活性物质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动脉粥样硬化 白细胞介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D7结构功能域Bromodomain的研究以及一个新的BRD7交互作用蛋白的鉴定
12
作者 彭聪 李小玲 +6 位作者 李夏雨 刘华英 周鸣 张黎明 罗小敏 沈守荣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48-956,共9页
溴区包含蛋白7(BRD7)是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克隆的一个新基因.研究证实了BRD7能够与乙酰化的组蛋白3结合,其识别位点在组蛋白3的14位氨基酸;并且证实了溴区结构域(Bromodomain)缺失型的BRD7突变体失去了与乙酰化组蛋白3的结合能... 溴区包含蛋白7(BRD7)是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克隆的一个新基因.研究证实了BRD7能够与乙酰化的组蛋白3结合,其识别位点在组蛋白3的14位氨基酸;并且证实了溴区结构域(Bromodomain)缺失型的BRD7突变体失去了与乙酰化组蛋白3的结合能力.Bromodomain是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功能结构域,该结构域在空间构象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包括4个左手、呈反向平行排列的“螺旋(αz,αA,αB,αC)”以及2个“连结环”(ZAloop,BCloop).通过生物信息学等综合分析,预测BRD7可能具有上述特征.依据上述分析结果,构建了BRD7的Bromodomain相关缺失突变体,通过肽段结合实验分析上述突变体与乙酰化组蛋白3结合的能力.结果表明,ZAloop与BCloop的完整性对于BRD7结合乙酰化的组蛋白3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免疫荧光分析,证实了ZAloop与BCloop的完整性能够影响BRD7的亚细胞定位.最后,证实了BRD7与CBP可能存在交互作用.CBP不仅具有乙酰化转移酶活性(HATs),能够对组蛋白末端进行乙酰化修饰,并且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转录因子广泛参与细胞的各种生物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区包含蛋白7(BRD7) 溴区结构域(Bmmodomain) 乙酰化组蛋白3 CBP(CREB-binding prote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EEN蛋白的结构预测和功能分析
13
作者 刘孟珉 张绍文 +1 位作者 贺福初 陈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948-952,共5页
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预测了我们自行克隆的新的白血病相关蛋白EEN(extra elevennineteen, EEN)全长分子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EEN 蛋白可能有三个结构域,N 端由三段α螺旋和短β折叠组成,中间为... 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预测了我们自行克隆的新的白血病相关蛋白EEN(extra elevennineteen, EEN)全长分子的二级结构,结果表明:EEN 蛋白可能有三个结构域,N 端由三段α螺旋和短β折叠组成,中间为四段α螺旋组成的四螺旋结构,C端为SH3结构域,类似于在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SEM-5/GRB2 C端SH3结构域;利用同源蛋白结构模拟的方法,模拟了EEN SH3结构域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EEN SH3结构域与SEM-5/GRB2 SH3结构域具有相近的结构,构成脯氨酸结合区的氨基酸非常保守.上述结果提示:EEN 蛋白可能为新的信号蛋白,可能涉及新的信号传导途径或新的信号传导旁路,SH3结构域是其功能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N sh3结构域 结构预测 信号传导 蛋白 白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3-3p通过靶向SORBS1增加结直肠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的耐药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依琳 王文波 +1 位作者 王雅 付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6-368,共13页
目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一线治疗药物,CRC细胞对5-FU的耐药是导致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然而耐药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参与CRC细胞对5-FU耐药的抑癌基因... 目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一线治疗药物,CRC细胞对5-FU的耐药是导致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然而耐药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参与CRC细胞对5-FU耐药的抑癌基因,并寻找对该基因存在调控作用的微RNA(microRNA,miRNA)。方法: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下载CRC数据集GSE28702和GSE69657,分别分析2个数据集中对FOLFOX化疗方案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确定目标基因;采用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TargetScan、miRwalk和miRDB预测靶向目标基因含山梨醇和SH3结构域蛋白1(sorbin and SH3 domain containing 1,SORBS1)的miRNA。采用瞬时转染技术在CRC细胞系HCT116、SW620中分别转染siSORBS1、HA-SORBS1、miR-223-3p mimic、anti-miR-223-3p及其相应的阴性对照(siNC、HA、miR-NC、anti-miR-NC),在HCT116细胞中共转染miR-NC和HA、miR-223-3p mimic和HA、miR-223-3p mimic和HA-SORBS1、anti-miR-NC和siNC、anti-miR-223-3p和siNC、anti-miR-223-3p和siSORBS1。采用实时反转录PCR(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和/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SORBS1和miR-223-3p的表达水平。转染后用不同浓度的5-FU处理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验证miR-223-3p与SORBS1的靶向关系。结果:GSE69657数据集和GSE28702数据集应答组分别有409和528个高表达基因,共有22个高表达交集基因。在22个高表达交集基因中,与CRC化疗敏感性有关的抑癌基因有3个,选择SORBS1作为目标基因进一步探索。3个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的靶向SORBS1的miRNA为miR-223-3p。用5-FU(25μmol/L)处理HCT116、SW620细胞12~36 h后,2种细胞中miR-223-3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均P<0.05)。转染siSORBS1或miR-223-3p mimic后,HCT116、SW620细胞中SORBS1表达水平均下调,细胞活力均增加(均P<0.05);转染HA-SORBS1或antimiR-223-3p后,HCT116、SW620细胞中SORBS1表达水平均上调,细胞活力均下降(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结果显示:共转染SORBS1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野生型质粒和miR-223-3p mimic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共转染SORBS13'-UTR野生型质粒和miR-NC的细胞(P<0.05)。与共转染miR-223-3p mimic和HA的细胞比较,共转染miR-223-3p mimic和HA-SORBS1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共转染anti-miR-223-3p和siNC组比较,共转染anti-miR-223-3p和siSORBS1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结论:MiR-223-3p通过靶向SORBS1基因增加CRC细胞对5-FU的耐药性,miR-223-3p有望成为临床治疗CRC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山梨和sh3结构域蛋白1 微RNA-223-3p 5-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7通过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分泌参与老年血管慢性炎症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瑜 赵佳 +5 位作者 邓冰雁 兰甜宁 卞石惠 赵倩茹 戴芝银 仲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01-1305,共5页
目的 探讨CD137通路参与老年血管慢性炎症的机制。方法 选择C57/B6小鼠40只,CD137小鼠2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衰老组、衰老CD137组,每组20只。通过Luminex液相芯片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各组血浆炎性因子表达。通过qPCR技术及免疫荧光技... 目的 探讨CD137通路参与老年血管慢性炎症的机制。方法 选择C57/B6小鼠40只,CD137小鼠2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衰老组、衰老CD137组,每组20只。通过Luminex液相芯片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各组血浆炎性因子表达。通过qPCR技术及免疫荧光技术对各组血管中白细胞介素(IL)-1β进行定量和定位。分别从C57/B6和CD137^(-/-)小鼠主动脉中提取并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通过博来霉素体外诱导细胞衰老,采用Western blot、qPCR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IL-β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细胞分泌IL-1β水平。结果 对照组、衰老组、衰老CD137组血浆IL-1β水平分别为(10.86±0.89)pg/ml、(61.40±3.88)pg/ml和(18.20±1.25)pg/ml。衰老组血浆趋化因子配体5、IL-3、IL-13、TNF-α、IL-1β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衰老CD137^(-/-)组血浆趋化因子配体5、IL-3、IL-13、TNF-α、IL-1β水平较衰老组明显降低(P<0.01)。衰老组血管NLRP3和IL-1βmRNA表达较对照组和衰老CD137组明显升高(3.45±0.62 vs 1.00±0.00,1.57±0.17,P<0.05;5.89±0.82 vs 1.00±0.00,2.64±0.34,P<0.05)。体外实验中,衰老组VSMC中NLRP3和IL-1β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和衰老CD137^(-/-)组明显升高(1.65±0.05 vs 1.00±0.00,0.85±0.05,P<0.05;1.45±0.05 vs 1.00±0.00,1.35±0.05,P<0.05)。衰老组VSMC上清中IL-1β水平较对照组和衰老CD137^(-/-)组明显升高(27.50±4.32 vs 14.20±3.52,16.50±2.72,P<0.05)。结论 CD137通过调控VSMC中NLRP3、IL-1β表达参与老年血管慢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 血管 白细胞介素1Β 炎症 RNA 信使 巨噬细胞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性体在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蒙恩 陈懿榕 +3 位作者 张娜 晏旎 阙任烨 李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02-2108,共7页
目的探讨NLRP3炎性体在胆总管结扎(BDL)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探索NLRP3炎性体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BDL模型组(n=50)。分别于第3、7、14、21、28天,处死10只模型组大鼠,同时处死3只假手... 目的探讨NLRP3炎性体在胆总管结扎(BDL)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探索NLRP3炎性体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BDL模型组(n=50)。分别于第3、7、14、21、28天,处死10只模型组大鼠,同时处死3只假手术组大鼠。检测血清ALT、AST、DBil、TBil、TBA、ALP水平,对肝组织行HE、Masson、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评估各组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qRT-PCR检测肝组织NLRP3炎性体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炎症IL-1β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BDL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DBil、TBil、TBA、ALP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肝组织IL-1β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并于第3天达到最高,其后有所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随时间延长,BDL大鼠模型肝纤维化评分明显增加(P值均<0.05),免疫组化显示αSMA、TGFβ1表达逐渐增加(P值均<0.05),Western Blot、qRT-PCR显示肝组织NLRP3炎性体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值均<0.05),并于第14天后保持稳定。结论BDL大鼠模型肝功能损伤持续存在,肝组织病理学存在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动态演变,NLRP3炎性体处于持续活化状态,可能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淤积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结合鸟苷酸激酶蛋白质家族的结构与功能
17
作者 朱克毅 万永奇 谢维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5-608,共4页
MAGUKs蛋白家族成员位于细胞表面 ,通过其PDZ、SH3 、GK结构域调节离子通道受体的聚集 ,构建细胞骨架 ,参与信号转导 ,调控细胞周期进程 。
关键词 MAGUKs PDZ结构域 sh3结构域 GK结构域 膜结合鸟苷酸激酶 MAGUKs蛋白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对高糖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焦亡的影响
18
作者 许峥嵘 董雪琦 +4 位作者 孙倩 刘慧颖 邓文娟 任卫东 谷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消皮素D通路探讨黄芩素对高糖... 目的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消皮素D通路探讨黄芩素对高糖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高浓度黄芩素+激动剂(NLRP3激动剂,BMS-986299)组。除了对照组,其余各组均用40 mmol/L葡萄糖进行高糖诱导。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用12.5、25、50μmol/L黄芩素处理。高浓度黄芩素+激动剂组同时用50μmol/L黄芩素和1μmol/L BMS-986299处理。利用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检测细胞毒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LRP3、Caspase-1、消皮素D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LRP3、Caspase-1、消皮素D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EdU阳性细胞数增加,细胞焦亡率、细胞毒性、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水平、NLRP3、Caspase-1、消皮素D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EdU阳性细胞数减少,细胞焦亡率、细胞毒性、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水平、NLRP3、Caspase-1、消皮素D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高浓度组比较,高浓度黄芩素+激动剂组E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26.85±2.95)个vs(15.43±1.82)个,P<0.05],细胞焦亡率[(33.45±4.02)%vs(17.34±2.15)%,P<0.05]、细胞毒性[(27.94±2.93)%vs(14.13±1.87)%,P<0.05]、Ⅰ型胶原[(107.58±13.39)ng/ml vs(58.73±8.36)ng/ml,P<0.05]、Ⅲ型胶原[(118.43±13.95)ng/ml vs(68.74±8.57)ng/ml,P<0.05]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高浓度组比较,高浓度黄芩素+激动剂组NLRP3、Caspase、消皮素D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素可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消皮素D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成纤维细胞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孙博文 兰帅 +2 位作者 王熙奥 徐善才 史怀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9-355,共7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卒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研究显示,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SAH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脑血管内皮细胞均可发生焦亡,造...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卒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研究显示,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SAH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脑血管内皮细胞均可发生焦亡,造成神经功能损伤、脑水肿及血-脑屏障破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细胞焦亡的核心调控因子,其激活机制及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针对该通路的SAH治疗策略包括NLRP3抑制剂、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抑制剂、消皮素D抑制剂等均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一定疗效。此外,干细胞、外泌体、气体治疗等新兴技术也为调控细胞焦亡提供了新的干预思路。该文就SAH后细胞焦亡的发生机制、不同细胞焦亡的特点以及针对细胞焦亡的SAH治疗策略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后续机制研究与临床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焦亡 炎症小体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神经炎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调控人结肠癌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海玉 张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0-726,741,共8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建立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其对凋亡、坏死细胞数目的影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RIPK1在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表达。构建稳定表达Flag标记的RIPK1的HT-29细胞株,采用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新蛋白。应用NiNTA pulldown试验检测筛选出的E3泛素连接酶对RIPK1泛素化的调控。结果 TNFα能够成功诱导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HT-29细胞在TNFα和半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处理后,表现出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伴随着炎性因子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一个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Trim16,体外实验表明Trim16可以增强RIPK1的泛素化程度,其可能调节RIPK1在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结论 RIPK1在TNFα和z-VAD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Trim16对此过程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人结肠癌细胞 程序性坏死 E3泛素连接酶 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m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