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ER真空室中子屏蔽组件的热—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常乐 郁杰 武松涛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根据ITER(InternationalThermonuclearExperimentalReactor)真空室中子屏蔽组件的设计概念和结构特点,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结构组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热—结构耦合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中心破灭事件(centraldisruptio... 根据ITER(InternationalThermonuclearExperimentalReactor)真空室中子屏蔽组件的设计概念和结构特点,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结构组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热—结构耦合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中心破灭事件(centraldisruption27msec——CD27ms)下的巨大瞬间电磁载荷对其产生的应力与变形远小于真空室温度环境造成的应力影响,尤其在接触应力计算上表现最为明显。因此,根据强度分析的结果重新对中子屏蔽组件的结构方案进行修改,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结构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真空室 CD27ms 中子屏蔽组件 结构分析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真空室中子屏蔽组件的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常乐 武松涛 郁杰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为考察ITER真空室中子屏蔽结构组件对选址地法国Cadarache地震加速度频谱的单点响应情况,根据ITER真空室中子屏蔽组件的设计概念和结构特点,建立了组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组件进行了结构模态分析,并基于... 为考察ITER真空室中子屏蔽结构组件对选址地法国Cadarache地震加速度频谱的单点响应情况,根据ITER真空室中子屏蔽组件的设计概念和结构特点,建立了组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组件进行了结构模态分析,并基于其结果进行了模态叠加。分析发现,组件结构的低阶振型与高阶振型有差异,且结构与低阶频率发生响应,但引起的位移与应力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结果表明,装配体结构更能适应结构抗震性的设计要求。仿真计算的结果为组件结构的优化设计和下一步的工程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真空室 中子屏蔽组件 动力学分析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ITER真空室中子屏蔽结构组件数字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常乐 武松涛 郁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1,共3页
ITER真空室中子屏蔽结构为多组件结构体。根据真空室双层壳体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特征,运用模块化设计概念和相关的CAD设计软件,提出了基于位置特征和结构特征的零件标签设定方法,并将设计信息库、屏蔽组件实体库及其结构仿真形成... ITER真空室中子屏蔽结构为多组件结构体。根据真空室双层壳体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特征,运用模块化设计概念和相关的CAD设计软件,提出了基于位置特征和结构特征的零件标签设定方法,并将设计信息库、屏蔽组件实体库及其结构仿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并发展了虚拟装配技术。结果,建立了可供编辑管理的数据信息库和实体模型库,实现了设计过程的信息化和设计结果的数字化,为今后其他大型、复杂装置的多零件系统产品数字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屏蔽组件 数字化 模块化设计 ITER真空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子屏蔽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邵珠振 王传礼 宋云涛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0-355,共6页
在ITER真空室的双层壳体之间嵌入中子屏蔽结构用来屏蔽聚变反应中产生的中子流和降低环向磁场的波纹度,从而确保聚变反应的安全进行。阐述了中子屏蔽结构的概念设计、设计准则、详细设计、装配方案等整个设计过程。选取组成整个中子屏... 在ITER真空室的双层壳体之间嵌入中子屏蔽结构用来屏蔽聚变反应中产生的中子流和降低环向磁场的波纹度,从而确保聚变反应的安全进行。阐述了中子屏蔽结构的概念设计、设计准则、详细设计、装配方案等整个设计过程。选取组成整个中子屏蔽结构的一个屏蔽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载荷步对其进行了热-结构耦合分析,获得各部件响应应力均小于许用应力,满足ITER国际组的设计要求,从而验证了中子屏蔽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屏蔽 真空室 详细设计 屏蔽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式B_4C屏蔽棒的辐照考验
5
作者 张汝娴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37,共4页
介绍了中国试验快堆屏蔽组件采用的通气式B4C屏蔽棒的结构与辐照考验结果。在BOP-60快中子反应堆对屏蔽棒的辐照考验表明:在508~580℃下,经383个有效辐照天后,最大快中子注量达0.38×10^23cm^-2(En〉0.1MeV),包壳材料的最... 介绍了中国试验快堆屏蔽组件采用的通气式B4C屏蔽棒的结构与辐照考验结果。在BOP-60快中子反应堆对屏蔽棒的辐照考验表明:在508~580℃下,经383个有效辐照天后,最大快中子注量达0.38×10^23cm^-2(En〉0.1MeV),包壳材料的最大辐照损伤剂量为18.6dpa(原子离位次数),10^B平均燃耗约10.2%,最大燃耗约19.4%。屏蔽棒的结构完整,尺寸无明显变化,40个芯块中,有17个块保持原状和完整性,其余的损坏成两块或更多的小块,不可能从通气孔中逃逸,B4C芯块的最大肿胀值为△V/V≈4.2%。包壳的机械特性能保持足够高的水平,在最大损伤剂量部位的屈服强度增加了30%~40%,在500℃下屈服强度为760MPa。均匀伸长率在辐照后减少了25%~30%,在500℃下为1.4%。BaC吸收元件在达到的辐照参数下表现出高的辐照稳定性,可以用在CEFR反应堆的BaC屏蔽组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实验快堆 B4C屏蔽 屏蔽组件 快中子注量 辐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