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向异性屈服模型对酸洗钢板拉深成形模拟结果的影响
1
作者 鄂宏伟 李亚东 +2 位作者 郑学斌 李学涛 胡开广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09,共5页
采用Autoform软件分别基于Hill'48,Barlat'89和BBC-2005各向异性屈服模型对SRTC1酸洗钢板拉深成形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制耳高度和厚度分布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屈服模型对酸洗钢板拉深成形模拟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屈... 采用Autoform软件分别基于Hill'48,Barlat'89和BBC-2005各向异性屈服模型对SRTC1酸洗钢板拉深成形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制耳高度和厚度分布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屈服模型对酸洗钢板拉深成形模拟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屈服模型。结果表明:采用Hill'48,Barlat'89和BBC-2005屈服模型模拟的钢板拉深成形筒形件制耳高度差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6.20%,11.27%,7.74%,厚度最大差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28%,5.25%,2.30%。BBC-2005屈服模型综合考虑了材料应力和变形各向异性参量,在制耳高度和厚度分布方面均最有最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深成形 各向异性 屈服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屈服模型对DP980和QP980钢板各向异性和屈服轨迹的预测能力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军 王宝堂 +4 位作者 陈新力 詹华 李晓东 余树洲 常颖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0-147,共8页
以1 mm厚度的DP980和QP980高强度钢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方向上的单向拉伸试验和非等比例双向拉伸试验,获得了屈服应力和各向异性系数r以及两种材料的屈服轨迹的试验结果。然后选择Hill1948、Barlat2000-2D和BBC2005这3个各向异性屈... 以1 mm厚度的DP980和QP980高强度钢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方向上的单向拉伸试验和非等比例双向拉伸试验,获得了屈服应力和各向异性系数r以及两种材料的屈服轨迹的试验结果。然后选择Hill1948、Barlat2000-2D和BBC2005这3个各向异性屈服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推导了理论屈服强度和各向异性系数r的数值计算公式并计算了其结果。通过将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相比于Hill1948屈服模型,Barlat2000-2D和BBC2005屈服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二者均可对DP980和QP980钢板的屈服应力、各向异性系数r以及屈服轨迹进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模型 材料各向异性 单向拉伸 双向拉伸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粉末材料压制过程的修正屈服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启权 颜明 +1 位作者 杨辅 彭传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45-149,共5页
基于连续力学基础,应用金属粉末单轴压缩屈服理论,并考虑粉末材料因子和压坯初始相对密度的影响,获得了一个新的塑性泊松比表达式,进而建立了适合于金属粉末压制过程的屈服模型。对铁粉、铜粉和铝粉粉末体进行单轴压缩实验,通过研究相... 基于连续力学基础,应用金属粉末单轴压缩屈服理论,并考虑粉末材料因子和压坯初始相对密度的影响,获得了一个新的塑性泊松比表达式,进而建立了适合于金属粉末压制过程的屈服模型。对铁粉、铜粉和铝粉粉末体进行单轴压缩实验,通过研究相对密度与轴向塑性应变、塑性泊松比、粉末烧结体材料几何硬化系数的关系以及3J′2/Y0-J1/Y0平面中的屈服轨迹,验证了建立的修正屈服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泊松比 单轴压缩 屈服模型 金属粉末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ll'48与Hill'90屈服模型的汽车后背门内板成形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项志伟 王成勇 +3 位作者 吴进 盛小涛 叶鹏飞 陈锦洪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5,共6页
以烘烤硬化钢H220BD制汽车后背门内板为研究对象,基于Hill'48与Hill'90屈服模型,建立了H220BD制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别运用两种屈服准则对汽车后背门内板进行冲压仿真模拟。并以Argus非接触式光学应变测量系统所测得的实际试... 以烘烤硬化钢H220BD制汽车后背门内板为研究对象,基于Hill'48与Hill'90屈服模型,建立了H220BD制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别运用两种屈服准则对汽车后背门内板进行冲压仿真模拟。并以Argus非接触式光学应变测量系统所测得的实际试制件的测量结果作为实验对照组,研究了Hill'48与Hill'90两种屈服模型对H220BD制件有限元模拟的适用性,分析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使用Hill'90屈服模型的有限元仿真结果在缺陷预测、减薄率以及主次应变值的预测中更接近于实际试模件。对于材料塑性流动量的预测精度,Hill'90屈服模型与Hill'48屈服模型差值不大,因此,Hill'90屈服模型更适用于烘烤硬化钢H220BD制件的冲压有限元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屈服模型 烘烤硬化钢 冲压成形 有限元法 各向异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盖屈服模型参数确定的新方法
5
作者 刘祖典 邢义川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3年第4期1-8,共8页
本文根据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资料,提出了确定帽盖屈服模型的模型参数的新方法,计算方便,有较好的实用性。
关键词 帽盖屈服模型 模型参数 压密粘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强度差效应的非对称Drucker屈服模型及实验验证
6
作者 王中美 刘纪源 +3 位作者 唐炳涛 冯莹莹 郭宁 戈海龙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4-203,共10页
基于对称Drucker屈服函数,提出一种非对称屈服模型。依据经典的对称屈服函数非对称化理论,将方向系数引入Cauchy应力张量的第一不变量,通过加权应力项分析拉伸应力与压缩应力之比对屈服轨迹及各向异性的影响。基于薄板成形的平面应力状... 基于对称Drucker屈服函数,提出一种非对称屈服模型。依据经典的对称屈服函数非对称化理论,将方向系数引入Cauchy应力张量的第一不变量,通过加权应力项分析拉伸应力与压缩应力之比对屈服轨迹及各向异性的影响。基于薄板成形的平面应力状态假定,得到由两个方向系数以及8个各向异性参数组成的Drucker屈服模型。给出了几种与轧制方向成不同角度的平面拉伸/压缩试样的屈服极限,利用MATLAB优化算法实现了屈服模型方向系数及各向异性参数的标定,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引入的Drucker屈服模型用来描述金属锆板面内压缩和厚向压缩时的屈服曲面,通过与粘塑性自洽(Visco-Plastic Self-Consistent,VPSC)多晶体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的有效性。Hill’48,Yld2004-18p及所提出的Drucker屈服模型通过ABAQUS VUMAT子程序实现,并分别用于模拟某圆筒件拉深成形过程,通过对比3种屈服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发现,所提出的Drucker屈服函数能够较好地描述金属的强度差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模型 强度差效应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屈服线模型的X形方钢管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式
7
作者 赵必大 刘威 +1 位作者 王蓉 吴剑国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土木工程、海洋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但当前规范公式(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仅考虑主管表面贡献而低估了节点抗弯承载力。对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平面内受弯加载试验,根据节点变形特征提出用于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计...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土木工程、海洋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但当前规范公式(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仅考虑主管表面贡献而低估了节点抗弯承载力。对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平面内受弯加载试验,根据节点变形特征提出用于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全屈服线模型,该模型考虑节点域主管所有管壁(表面和侧壁)的承载贡献、且能反映支主管斜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形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为节点域主管管壁塑性软化后的撕裂破坏;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参数化分析计算结果,基于全屈服线推导建立的理论计算式比规范公式能更好地预测节点实际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式仅略微高估节点抗弯承载力(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 平面内抗弯承载力 屈服线模型 支主管斜交 主管表面和侧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结砂砾石料剪切二元强度准则与本构模型研究
8
作者 武颖利 任红磊 郭万里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524,共9页
为探究胶结砂砾石料复杂的力学特性,开展不同围压、不同掺量的胶结砂砾石料大型三轴剪切试验,并建立了适用于胶结砂砾石料的二元剪切强度准则和双屈服面本构模型。结果表明:(1)胶结砂砾石料具有一定的胶结力和结构性,宏观上表现出显著... 为探究胶结砂砾石料复杂的力学特性,开展不同围压、不同掺量的胶结砂砾石料大型三轴剪切试验,并建立了适用于胶结砂砾石料的二元剪切强度准则和双屈服面本构模型。结果表明:(1)胶结砂砾石料具有一定的胶结力和结构性,宏观上表现出显著的软化、强剪胀等力学特性;(2)基于二元介质理论建立了剪切强度准则,该准则可描述不同胶凝掺量下的胶结砂砾石料的强度演化规律;(3)将剪切强度准则合理转化为本构模型中的剪切屈服面,并在修正剑桥模型基础上考虑材料的抗拉特性得到体积屈服面,同时本构模型重点描述了胶结砂砾石料的应变软化及强剪胀性;(4)推导了本构模型在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刚度矩阵,并证明了其对胶结砂砾石料三轴剪切试验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胶结砂砾石坝的应力变形计算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砂砾石料 强度准则 应变软化 剪胀性 屈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屈服节理模型对剪切地震波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崔臻 盛谦 +1 位作者 冷先伦 罗庆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03-1210,1218,共9页
地震波在跨越岩体中节理时的透反射特性是岩石地下工程抗震分析问题中的重要基础,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中尚未有针对连续屈服(CY)非线性节理模型透反射特性的研究报导。在前人提出的非线性节理透反射系数时域递归法解答的基础上,将这一方... 地震波在跨越岩体中节理时的透反射特性是岩石地下工程抗震分析问题中的重要基础,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中尚未有针对连续屈服(CY)非线性节理模型透反射特性的研究报导。在前人提出的非线性节理透反射系数时域递归法解答的基础上,将这一方法拓展至CY模型。并采用3DEC离散元软件,对比了CY模型的时域递归解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以时域递归解为手段,辅以离散元数值模拟,开展了CY模型的参数影响研究。最终比较了库仑(MC)模型与CY模型在正弦脉冲激励和真实地震动激励下表现的差异。结果表明:CY模型的时域递归解与3DEC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时域递归解用以进行后续参数研究的合理性。法向应力、入射波幅值、节理初始刚度、节理间距等参数对CY模型具有显著影响。相比库仑模型,连续屈服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震波穿越节理时发生的复杂力学现象,如切向刚度退化、抗剪强度劣化、法向应力依赖性、滞回现象等。研究成果可为岩石地下工程的抗震设计与分析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传播 非线性节理 时域递归法 连续屈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持续屈服节理模型的节理直剪数值试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艳华 吴顺川 +1 位作者 王贺 肖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53-1261,共9页
根据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砂岩岩石及节理室内试验确定力学参数,采用块体离散元软件3DEC内置FISH语言编制程序,实现基于持续屈服节理模型的节理直剪数值试验,研究节理粗糙度、初始摩擦角和基本摩擦角差值对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持... 根据山西平朔露天煤矿砂岩岩石及节理室内试验确定力学参数,采用块体离散元软件3DEC内置FISH语言编制程序,实现基于持续屈服节理模型的节理直剪数值试验,研究节理粗糙度、初始摩擦角和基本摩擦角差值对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持续屈服节理模型的节理面数值剪切试验能反映节理剪切应力随剪切位移变化的4个阶段,即曲线上升—峰值—软化—残余应力阶段;与室内试验结果相比,持续屈服节理模型能较好地表征节理剪切峰值强度及峰值强度前剪切应力与剪切变形的非线性关系,且能较好地反映峰值强度后应变软化及残余强度等节理面力学性质;随粗糙度增大,剪切峰值强度按幂函数增大;随摩擦角差值增大,节理剪切峰值强度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屈服节理模型 节理法向刚度 节理切向刚度 粗糙度 摩擦角 节理直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屈服面模型的圆形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弹塑性解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浩 白海波 +6 位作者 武建军 孟庆彬 王迎超 赵慧明 黄卫星 马凯 郑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3-841,共9页
软岩巷道过大的径向位移对煤矿生产有较大影响。基于双屈服面模型,利用某种泥岩材料的常规三轴实验数据,分别拟合了以第一、第三塑性主应变(ε_1~p,ε_3~p)为硬化参量的加载面,根据对完全加载假设的验证,推导了此泥岩材料的非关联流动法... 软岩巷道过大的径向位移对煤矿生产有较大影响。基于双屈服面模型,利用某种泥岩材料的常规三轴实验数据,分别拟合了以第一、第三塑性主应变(ε_1~p,ε_3~p)为硬化参量的加载面,根据对完全加载假设的验证,推导了此泥岩材料的非关联流动法则,得到了围岩塑性区范围和径向位移的解。研究结果表明:该泥岩材料的2个加载面形式为二次函数,各项系数均可表示为ε_1~p或ε_3~p的一次函数,由此确定塑性应变增量分量的大小;推导出的非关联流动法则中含有常数项,其原因为:在加载过程中,会先达到以ε_3~p为硬化参量的加载面,当ε_1~p恰好为0时,ε_3~p即为该常数的值;考虑了岩石的非线性应变软化特征,排除了"人为假定流动法则"等主观因素的干扰,求解了塑性区范围和径向位移的解析解,得到了在一定地应力和该岩性条件下二者与开挖半径的线性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模型 加载面 非关联流动法则 非线性应变软化 圆形巷道 弹塑性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分级单屈服面模型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德玲 葛修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059-1062,共4页
在大理岩、红砂岩和花岗岩的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的基础上,发现它们的极限包络线可以大致设为一条平均直线,利用此直线可以确定其斜率和粘结应力。用于计算硬化的两个硬化系数应选取应力-应变曲线上应力峰值前若干点的数据计算... 在大理岩、红砂岩和花岗岩的单轴压缩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的基础上,发现它们的极限包络线可以大致设为一条平均直线,利用此直线可以确定其斜率和粘结应力。用于计算硬化的两个硬化系数应选取应力-应变曲线上应力峰值前若干点的数据计算。试验发现岩石的破坏与阶段改变处相距不远,不能用 Desai 提出的方法确定阶段改变参数 n。笔者认为取稍大于 2 的值是比较合适的。在预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时,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即把岩石初始压密阶段的终点作为初始状态,用该点的应力状态计算初始的硬化参数和累积塑性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单屈服模型 极限包络线 粘结应力 硬化系数 阶段改变参数 初始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抛物线双屈服面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史江伟 朱俊高 +1 位作者 张丹 周喜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6,共7页
利用两种土石料三轴CD试验数据确定两组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参数,研究了模型参数α、KG、n、h、m、M1、M2和pr分别单独变化(而其他参数保持不变)对模型所反映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的体积应变对参数h、m比较敏感;... 利用两种土石料三轴CD试验数据确定两组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参数,研究了模型参数α、KG、n、h、m、M1、M2和pr分别单独变化(而其他参数保持不变)对模型所反映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的体积应变对参数h、m比较敏感;α、KG、n对剪胀性土的体变影响较大,而对剪缩性土体变影响不明显;α、KG、n、h和m对模型反映的强度没有影响;pr变化对体变和强度影响均较小。M1和M2对强度和体变均有显著影响,且M1和M2中的小值决定模型的强度。定义了灵敏度,即一种用于表示模型参数对其所反映的应力-应变的影响程度的参数。分析表明,不同的参数,其灵敏度差异很大;不同的土类,参数灵敏度差异也较大。实际应用时,对灵敏度大的参数取值应特别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抛物线双屈服模型 参数灵敏度 应力应变 剪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钢管节点屈服线和冲剪综合破坏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永健 姜磊 熊治华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3,共8页
基于屈服线和冲剪破坏模型,对矩形管-管节点和板-管节点发生这2种破坏模式的支主管宽度比β适用范围进行理论分析,探讨CIDECT规范中给出的支主管宽度比适用范围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考虑沿支管周长刚度变化,对主管可能发生屈服线... 基于屈服线和冲剪破坏模型,对矩形管-管节点和板-管节点发生这2种破坏模式的支主管宽度比β适用范围进行理论分析,探讨CIDECT规范中给出的支主管宽度比适用范围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考虑沿支管周长刚度变化,对主管可能发生屈服线和冲剪破坏的区域进行分析,给出屈服线和冲剪综合破坏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将所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将其与CIDECT规范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建议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β<0.85时,CIDECT规范公式低估了节点承载能力,而0.85<β<1-1/γ(2γ为主管宽厚比)时,CIDECT规范公式高估了节点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钢管节点 屈服线模型 冲剪模型 破坏模式 支主管宽度比 适用范围 节点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各向异性三屈服面流变模型 被引量:22
15
作者 袁静 龚晓南 +1 位作者 刘兴旺 益德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4,共7页
为了模拟软土在隧道、基坑开挖等工程中所表现出的三维各向异性和时间相关特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成果,创建了软土各向异性三屈服面流变模型,详细介绍了新模型的本构方程、硬化规律和流变特征。同时应用实例对新模型的弹... 为了模拟软土在隧道、基坑开挖等工程中所表现出的三维各向异性和时间相关特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成果,创建了软土各向异性三屈服面流变模型,详细介绍了新模型的本构方程、硬化规律和流变特征。同时应用实例对新模型的弹塑性和流变特性进行了验证,其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异性三屈服面流变模型 隧道 基坑开挖 固结屈服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砂岩粗粒土弹塑性双屈服面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晓斌 张家生 赵同顺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9,共7页
通过高速公路路基90区红砂岩粗粒土填料的大型常规三轴试验研究,建立了一个椭圆-双曲线弹塑性双屈服面本构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该模型可以考虑红砂岩粗粒土的剪缩硬化性,模型参数确定方法简单。另外,对FLAC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红砂... 通过高速公路路基90区红砂岩粗粒土填料的大型常规三轴试验研究,建立了一个椭圆-双曲线弹塑性双屈服面本构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该模型可以考虑红砂岩粗粒土的剪缩硬化性,模型参数确定方法简单。另外,对FLAC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红砂岩粗粒土弹塑性双屈服面本构模型计算模块,利用该模块对高速公路红砂岩粗粒土路堤填筑过程中的变形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计算的红砂岩粗粒土路堤沉降值与实测值接近,该模型能很好描述红砂岩粗粒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粗粒土 弹塑性本构模型 屈服模型 高速公路路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基坑开挖分析的一个改进双屈服面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永辉 高俊合 赵维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3-76,共4页
针对基坑开挖应力路径的复杂性及土体剪切变形显著的特点 ,将椭圆抛物线双屈服面模型应用于开挖有限元分析 .该模型可避免常规模型 (如邓肯模型、修正剑桥模型等 )的理论局限 ,又可避免一些特殊模型要做非常规试验才能确定参数的缺点 .... 针对基坑开挖应力路径的复杂性及土体剪切变形显著的特点 ,将椭圆抛物线双屈服面模型应用于开挖有限元分析 .该模型可避免常规模型 (如邓肯模型、修正剑桥模型等 )的理论局限 ,又可避免一些特殊模型要做非常规试验才能确定参数的缺点 .研究表明 ,按原有参数确定方法确定的KG 偏大 ,致使计算的支护桩体位移和地面沉降偏小 ,弯矩偏大 ,文中对其作了改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有限元分析 椭圆-抛物线双屈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石-尾砂高浓度料浆的流变特性及屈服应力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修香 乔登攀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8-283,共6页
为了研究矿山粗骨料(废石)充填的新模式,达到矿山绿色生产的需求。首先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粗骨料料浆的高浓度特征。其次对大红山铜矿的废石与尾砂进行级配分析,选用最优配比m(废石)∶m(尾砂)为6∶4进行流变试验,分析其流变特性... 为了研究矿山粗骨料(废石)充填的新模式,达到矿山绿色生产的需求。首先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粗骨料料浆的高浓度特征。其次对大红山铜矿的废石与尾砂进行级配分析,选用最优配比m(废石)∶m(尾砂)为6∶4进行流变试验,分析其流变特性。最后应用双因素方差法分析了水泥添加量与质量浓度对屈服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废石-尾砂高浓度料浆属屈服-假塑性体,水泥添加量对屈服应力的影响更显著,屈服应力与水灰比及骨料体积分数存在定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屈服应力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废石-尾砂 流变特性 高浓度 屈服应力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屈服面模型参数对心墙堆石坝计算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施维成 朱俊高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6,共5页
应用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进行心墙堆石坝三维有限元计算,考察了心墙料的模型参数a,KG,n,h,t,M1和M2分别单独变化(而其他6个参数保持不变)对坝体最大沉降点计算沉降的影响.考察结果表明,a的变化对计算沉降的影响甚微;KG,n,h和t的变化... 应用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进行心墙堆石坝三维有限元计算,考察了心墙料的模型参数a,KG,n,h,t,M1和M2分别单独变化(而其他6个参数保持不变)对坝体最大沉降点计算沉降的影响.考察结果表明,a的变化对计算沉降的影响甚微;KG,n,h和t的变化对计算沉降的影响趋势一致,均为参数值越大计算沉降越小.M1大于临界值时,计算沉降随M1的减小而增大,反之,计算沉降随M1的减小而减小;M2的取值必须大于M,当M2>M时,M2的变化对计算沉降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抛物双屈服模型 模型参数 计算沉降 有限元法 心墙堆石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的砂–聚苯乙烯颗粒轻质填料应力应变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杨 邓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67-1471,共5页
砂–聚苯乙烯颗粒轻质填料由工程细砂和聚苯乙烯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有利于节省胶凝材料、降低土工填料附加应力和减小地基沉降,探讨该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对指导其工程实践变得尤为重要。基于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推导了考虑轻... 砂–聚苯乙烯颗粒轻质填料由工程细砂和聚苯乙烯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有利于节省胶凝材料、降低土工填料附加应力和减小地基沉降,探讨该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对指导其工程实践变得尤为重要。基于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推导了考虑轻质填料配比和围压特征的应力应变增量形式方程,结合轻质填料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中的应力应变特性,分析了所推导的应力应变增量形式方程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基于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的考虑轻质填料配比和围压特征的应力应变增量形式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材料偏应力–轴向应变–体变规律,能较好地反映材料的弹塑性、剪胀性和剪缩性,并结合轻质填土的变形机理给予相应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填料 聚苯乙烯颗粒 三轴剪切性状 应力应变关系 椭圆-抛物双屈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