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融合SVM-RFE与层次分析-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
李文杰
巨能攀
王栋
陈浩
解明礼
|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融合InSAR与信息量-层次分析耦合模型的西宁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
胡祥祥
明璐璐
吴涛
刘宝康
庞栋栋
尹继鑫
宋宝
柯福阳
|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3
|
|
3
|
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模型的工程爆破效果评价及试验验证 |
倪苏黔
徐颖
杨荣周
姚象洋
远彦威
丁进甫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基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AHP-FCE)模型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的研究 |
赵伏军
谢世勇
杨磊
陈世强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
2006 |
46
|
|
5
|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东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
程兵芬
罗先香
王刚
|
《水资源保护》
CAS
|
2012 |
16
|
|
6
|
基于二项式-正态层次模型框架下比例的贝叶斯Meta分析方法及实现 |
张天嵩
|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7
|
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轮式装备人-机-环工程评价 |
丁豪坚
傅耀宇
郝士祥
牛善田
葛纪桃
|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基于GIS和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富源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
寸得欣
令狐昌卫
马一奇
尹林虎
陈庆松
刘振南
涂春霖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9
|
基于GIS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汤口断裂南段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
吴问楚
王朝
管后春
黄蒙
乔雯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0
|
基于AHP和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鲁东片区为例 |
孟凡奇
高峰
林波
张京钊
徐金梁
牛伟
|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6
|
|
11
|
基于信息量及层次分析关联法和BP神经网络耦合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
薛正海
冯文凯
韩靖楠
易小宇
吴明堂
|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12
|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 |
张鹄志
马传明
王江思
|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25
|
|
13
|
基于信息量模型与ArcGIS的龙南县足洞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 |
陈飞
熊如宗
钟连祥
夏巍巍
闫琦玮
|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
2017 |
5
|
|
14
|
询问-回答模式下层次式程序表示模型的构建方法 |
赵洋
黄春浩
吕波
潘金贵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5
|
基于GIS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城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大新镇为例 |
焦伟之
张明
谢鑫鹏
李成文
刘涛
庞海松
|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44
|
|
16
|
基于暴露-敏感-适应性模型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评价及相关分析——以中国大运河苏州段为例 |
霍童
张序
周云
陈伟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4
|
|
17
|
基于BHM-EcoFlow模型的汉江中下游河段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 |
李宜伦
张翔
赵烨
陶士勇
胡俊
闫少锋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基于AHP-IVM的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 |
胡雯欣
张珺璟
辛存林
任珩
许华
朱珂冰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加密井井位部署新方法——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唐海油田寒武系油藏为例 |
张庆龙
毛元元
冯建松
袁学生
周微
朱福金
轩玲玲
|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基于PSR模型的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及对策 |
邱廉
刘瑜
陈冉
刘珍珍
毛惠萍
|
《湖北农业科学》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