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SVM-RFE与层次分析-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1
作者 李文杰 巨能攀 +2 位作者 王栋 陈浩 解明礼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9,共11页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对地质灾害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其评价因子的选取多为单一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性,同时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对地质灾害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其评价因子的选取多为单一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性,同时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较少。文中以林芝市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坡向等14个初始影响因子,通过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算法对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及筛选,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考虑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重要性排序消除相关性较高的因子,从而确定出了12组易发性评价因子,并基于层次分析-信息量模型开展林芝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采用成功率曲线进行结果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主道路及其附近,以及主要水系延伸地区;高易发区是研究区内所占面积最广的区域,面积为45 312.16 km^(2),占林芝市总面积的30.37%。根据评价结果精度检验得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846,表明本方法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准确率较高,可为林芝市地质灾害防治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M-RFE 层次分析-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 评价因子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InSAR与信息量-层次分析耦合模型的西宁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祥祥 明璐璐 +5 位作者 吴涛 刘宝康 庞栋栋 尹继鑫 宋宝 柯福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56,75,共7页
为准确高效地评估西宁市的滑坡易发区,为西宁市滑坡灾害预警及防治提供参考,本文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2018—2022年5年间西宁市地表形变信息;然后将获取的形变信息划分量级,作为易发性评价模型的一个评价因子,结合高程、坡度、地... 为准确高效地评估西宁市的滑坡易发区,为西宁市滑坡灾害预警及防治提供参考,本文首先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2018—2022年5年间西宁市地表形变信息;然后将获取的形变信息划分量级,作为易发性评价模型的一个评价因子,结合高程、坡度、地层岩性等7个评价因子,基于信息量-层次分析法耦合模型对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利用已有地质灾害点数据集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得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已有地质灾害点的分布较为吻合,已有记录的地质灾害点聚集的区域绝大多数位于本文所划分区的中高易发区内。根据ROC曲线精度结果,耦合模型AUC值为0.91。可见,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西宁市滑坡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模型 层次分析 SBAS-InSAR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模型的工程爆破效果评价及试验验证
3
作者 倪苏黔 徐颖 +3 位作者 杨荣周 姚象洋 远彦威 丁进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9-139,共11页
为确保爆破下穿高速公路期间车辆正常通行及隧道既有支护结构安全,提出基于可拓-层次分析(AHP)模型的工程爆破效果评价方法。首先,建立爆破效果评级标准及指标体系,将该模型应用至某引水工程评价中;其次,采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 为确保爆破下穿高速公路期间车辆正常通行及隧道既有支护结构安全,提出基于可拓-层次分析(AHP)模型的工程爆破效果评价方法。首先,建立爆破效果评级标准及指标体系,将该模型应用至某引水工程评价中;其次,采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计算得到爆破评级综合关联度;最后,开展声波探测试验、爆破冲击波试验及爆破地震波试验,综合验证爆破效果评级结果。结果表明:通过可拓-AHP模型计算出综合关联度Q_( j(X-M)),隧道掘进爆破效果评定为Q_(max)=-0.017,评价等级为爆破效果良好。隧洞围岩松动圈范围较小且分布均匀,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范围为0.5~0.6 m,爆炸能量没有造成岩石破裂带向内进一步延伸迹象。爆破地震波在不同波频下的能量衰减趋势不同,但衰减速度在整体上具有高频成分能量大于低频成分能量表现;在同通道下,随着爆源与测点距离的增大,整体振动波形变窄,具有主频先增后减、主频域往低频方向移动表现。爆破冲击波超压峰值衰减特征满足P_(S)=αl^(-γ),且随着爆源距的增大,爆破冲击波超压衰减系数呈递增趋势,布测范围属于冲击波衰减区,隧洞口处及施工外区的冲击波峰值超压趋于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层次分析(AHP)模型 爆破效果评价 声波探测 爆破冲击波 爆破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AHP-FCE)模型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赵伏军 谢世勇 +1 位作者 杨磊 陈世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91-96,共6页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具有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FCE)的基本理论建立的AHPFCE模型,可以全面考虑矿井通风系统的各种因素,既能体现评价过程的模糊性,又能尽量减少个人主观臆...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具有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FCE)的基本理论建立的AHPFCE模型,可以全面考虑矿井通风系统的各种因素,既能体现评价过程的模糊性,又能尽量减少个人主观臆断带来的弊端,使优选的方案更符合实际,评价结果更可靠。应用加速遗传算法检验和修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具有搜索效率高、计算时间短、求解精度高、计算结果稳定、适用性强等特点,是一种全局优化方法。采用AHPFCE方法确定权重,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并能准确地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使计算结果更客观和稳定。实例计算结果表明:AHPFCE方法简便和通用,不仅能指导生产实际,而且为类似的方案优化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FCE(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矿井通风系统 加速遗传算法 判断矩阵 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东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程兵芬 罗先香 王刚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6期33-36,共4页
采用以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东辽河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一般"水平,水资源现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对其的影响贡献程度分别为0.6337、0.1919、0.1744,其中年... 采用以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东辽河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一般"水平,水资源现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对其的影响贡献程度分别为0.6337、0.1919、0.1744,其中年均供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水污染指数对东辽河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其影响贡献程度分别为0.3354、0.1699、0.1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 东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项式-正态层次模型框架下比例的贝叶斯Meta分析方法及实现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天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介绍适用于比例Meta分析的二项式-正态层次模型及其贝叶斯方法实现。方法:阐述二项式-正态层次模型和正态-正态层次模型,分别在此两模型框架下,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对两个文献数据重新分析。采用贝叶斯和频率学方法拟合二项式-正态层... 目的:介绍适用于比例Meta分析的二项式-正态层次模型及其贝叶斯方法实现。方法:阐述二项式-正态层次模型和正态-正态层次模型,分别在此两模型框架下,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对两个文献数据重新分析。采用贝叶斯和频率学方法拟合二项式-正态层次模型;对数据未经或经logit转换后,采用倒方差法等经典频率学方法拟合正态-正态层次模型。结果:在二项式-正态层次模型框架下,采用贝叶斯方法获得合并比例的点估计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57(0.039,0.077)和0.799(0.693,0.897),研究间方差分别为0.488和0.919;采用频率学方法获得合并比例的点估计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56(0.041,0.078)和0.798(0.692,0.875),研究间方差分别为0.400和0.589。在正态-正态层次模型框架下,经logit转换后获得合并比例的点估计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73(0.057,0.094)和0.754(0.661,0.827),研究间方差分别为0.170和0.301;直接合并原始数据获得合并比例的点估计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49(0.032,0.065)和0.804(0.719,0.888),研究间方差分别为0.001和0.018。结论:不同模型可以获得不同的结果,NNHM可能低估研究间方差。基于二项式-正态层次模型框架下贝叶斯方法更适用于比例的Meta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 META分析 二项式-正态层次模型 贝叶斯方法 R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轮式装备人-机-环工程评价
7
作者 丁豪坚 傅耀宇 +2 位作者 郝士祥 牛善田 葛纪桃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3,54,共5页
针对轮式装备人-机-环工程评价具有指标复杂、结果模糊的特点,提出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轮式装备人-机-环工程评价方法。根据轮式装备的使命任务和结构特点,构建轮式装备人-机-环工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 针对轮式装备人-机-环工程评价具有指标复杂、结果模糊的特点,提出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轮式装备人-机-环工程评价方法。根据轮式装备的使命任务和结构特点,构建轮式装备人-机-环工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熵权法(entropy weight,EW)组合赋权,建立轮式装备人-机-环工程评价综合云模型。对某型装备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真实体现评价过程的随机性和评价结果的模糊性,较传统的评价方法更具科学性,为轮式装备人-机-环工程评价试验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 熵权法 模型 轮式装备 --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富源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寸得欣 令狐昌卫 +4 位作者 马一奇 尹林虎 陈庆松 刘振南 涂春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563-7573,共11页
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该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加之煤矿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安全。构建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评价体系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 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该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加之煤矿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安全。构建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评价体系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降雨量、水系、道路工程、煤矿工程活动8个指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加权信息量模型对富源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煤矿工程活动与工程地质岩组是富源县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低易发区、较低易发区、中易发区、较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83.8 km^(2)(19.54%)、449.77 km^(2)(31.12%)、759.67 km^(2)(23.53%)、1004.99 km^(2)(13.93%)和630.97 km^(2)(11.89%),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与采煤活动分布较一致,是灾害点较为集中的区域。通过ROC曲线验证,正确率为77.95%,表明区划较为合理,可以为富源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源县 地质灾害 易发性分区 层次分析 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汤口断裂南段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问楚 王朝 +2 位作者 管后春 黄蒙 乔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11121-11130,共10页
汤口断裂带沿线地质灾害频发,为研究该断裂对周边地区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以断裂带南段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内的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和断裂距离等7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模型法开展地质灾害易发... 汤口断裂带沿线地质灾害频发,为研究该断裂对周边地区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以断裂带南段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内的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和断裂距离等7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模型法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计算结果显示,断裂构造的影响因子占比较大(信息量值为2.729),叠加层次分析法后的评价分区图进一步表明,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集中在汤口断裂带附近。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精度结果对比,两方法耦合评价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明显优于单一信息量模型,且与研究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一致,说明汤口断裂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存在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口断裂带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层次分析 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鲁东片区为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孟凡奇 高峰 +3 位作者 林波 张京钊 徐金梁 牛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17,共7页
以鲁东片区为研究区,采用GIS平台提取高程、坡度、坡向信息,并结合地质构造、岩性、降水量、灾害点密度、水系和道路分布特征,运用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易发性分区,分别占研究区... 以鲁东片区为研究区,采用GIS平台提取高程、坡度、坡向信息,并结合地质构造、岩性、降水量、灾害点密度、水系和道路分布特征,运用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易发性分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2.79%、23.50%、16.53%、17.18%。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检验,本次评价正确率为81.89%,结果良好,可为山东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发性评价 地质灾害 信息量模型 层次分析法(AHP) 鲁东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及层次分析关联法和BP神经网络耦合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薛正海 冯文凯 +2 位作者 韩靖楠 易小宇 吴明堂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9-819,共11页
滑坡与其评价因子之间的关联计算将直接影响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的精度,因此需要研究不同关联模型对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影响。以白鹤滩库区象鼻岭-江边村段库岸段为研究区,选取以层次分析法(AHP)为代表的经验模型和以信息量法(IV)为代表的... 滑坡与其评价因子之间的关联计算将直接影响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的精度,因此需要研究不同关联模型对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影响。以白鹤滩库区象鼻岭-江边村段库岸段为研究区,选取以层次分析法(AHP)为代表的经验模型和以信息量法(IV)为代表的统计模型分别与BP神经网络(BPNN)模型耦合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同时将仅采用BPNN模型的评价结果作对比。采用ROC曲线、频率比、易发性指数分布(均值、标准差)等方式对滑坡易发性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显示,IV-BPNN耦合模型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精度高于AHP-BPNN耦合模型,统计分析模型在滑坡评价因子关联分析上表现更为优秀;单一BPNN模型易发性评价结果整体精度低于耦合模型。在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时采用评价因子关联法的耦合模型优势较为明显,并且以信息量法为代表的统计分析模型作评价因子关联法进行耦合计算,获得的易发性评价结果精度最高、可靠性最强,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的滑坡分布更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关联分析 层次分析模型 信息量模型 BP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鹄志 马传明 王江思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2,共6页
从生态系统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构建了由自然资源要素、环境质量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组成的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熵权法与综合指数模型相结合,依据2009年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数据,对中... 从生态系统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构建了由自然资源要素、环境质量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组成的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熵权法与综合指数模型相结合,依据2009年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数据,对中原城市群各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乡、漯河、平顶山生态环境状况较好,济源、开封较差;对于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郑州市,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污染压力大是威胁其生态安全的三个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层次分析-熵权法 综合指数模型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与ArcGIS的龙南县足洞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飞 熊如宗 +2 位作者 钟连祥 夏巍巍 闫琦玮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4期80-85,共6页
针对龙南县足洞地区滑坡地质灾害,对研究区进行野外详细地质调查,分析工程地质岩组、坡度、边坡高程、地质构造及人类活动等对滑坡的影响,结合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选定滑坡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加权信息量模型并利用Arc GI... 针对龙南县足洞地区滑坡地质灾害,对研究区进行野外详细地质调查,分析工程地质岩组、坡度、边坡高程、地质构造及人类活动等对滑坡的影响,结合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选定滑坡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加权信息量模型并利用Arc GIS软件对研究区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分区,得到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区划分图及相关统计信息,结果表明:区内稀土矿山的池浸、堆浸及原地浸矿等人工活动对滑坡灾害影响最大,高程及坡度其次,坡向影响最小,稀土矿山采场应作为研究区重点滑坡防治及监测区域,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危险性分区评价 信息量模型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询问-回答模式下层次式程序表示模型的构建方法
14
作者 赵洋 黄春浩 +1 位作者 吕波 潘金贵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8期139-141,147,共4页
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是程序检查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建立程序模型是对程序进行自动分析的基础。基于对象、域和型的层次式程序表示模型(OSTPM)是以域为基础的层次式的程序信息递归表示模型。该模型侧重反映程序中对象、域和类型间的内在... 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是程序检查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建立程序模型是对程序进行自动分析的基础。基于对象、域和型的层次式程序表示模型(OSTPM)是以域为基础的层次式的程序信息递归表示模型。该模型侧重反映程序中对象、域和类型间的内在关系,并通过域把不同的对象和型关联起来。可扩展程序对象模型(EPOM)是用来具体刻画程序语法结构的一种抽象模型。在对程序进行词法和语法分析后得到EPOM的情况下通过询问-回答的对象控制模式可以方便的构建OST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分析 层次模型 可扩展程序对象模型 询问-回答模式 对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城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大新镇为例 被引量:44
15
作者 焦伟之 张明 +3 位作者 谢鑫鹏 李成文 刘涛 庞海松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大新镇位于资水中游河谷地区,境内地形陡峭,地质灾害沿河谷两岸多发,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大新镇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新镇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坡高、坡向、坡度、工程岩组、构造、河流... 大新镇位于资水中游河谷地区,境内地形陡峭,地质灾害沿河谷两岸多发,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大新镇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新镇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坡高、坡向、坡度、工程岩组、构造、河流、道路7个评价因子,建立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层次分析(AHP)模型和信息量(IV)模型改进后的加权信息量(WIV)模型对研究区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以信息量变化曲线的突变点为分区阈值界限将研究区划分为低、中、较高、极高易发区;通过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WIV模型得到的AUC值为0.745,IV模型得到的AUC值为0.712,AHP模型得到的AUC值为0.663,WIV模型相比IV模型和AHP模型评价精度分别提高了5%和12.3%,说明改进后的WIV模型评价精度较高,适应于小区域城镇尺度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对该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防治与管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层次分析(AHP)模型 信息量(IV)模型 加权信息量(WIV)模型 大新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暴露-敏感-适应性模型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评价及相关分析——以中国大运河苏州段为例 被引量:34
16
作者 霍童 张序 +1 位作者 周云 陈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81-2293,共13页
为了及时掌握运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真实状况,以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区域为例,基于VSD模型建立生态脆弱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以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栅格为基础评价单元,运用空间叠置分析计算生态脆弱度,揭示其生... 为了及时掌握运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真实状况,以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区域为例,基于VSD模型建立生态脆弱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以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栅格为基础评价单元,运用空间叠置分析计算生态脆弱度,揭示其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趋势。通过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及相关分析,其结果表明:(1)2008—2018十年间研究区生态脆弱度以潜在脆弱和轻微脆弱为主,合计占比从62.63%增长到68.79%,非常脆弱区与极度脆弱区占比较小,合计占比从22.45%下降到15.61%;(2)研究区生态恢复情况良好,根据时空演变趋势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持平区和生态退化区,生态修复率为37.09%,生态持平率为37.93%,生态退化率为24.89%;(3)对生态修复区与生态退化区进行划分,各包含四种等级区,其中生态修复区以Ⅰ级修复区为主,占比为13.31%;生态退化区以Ⅰ级和Ⅱ级退化区为主,合计占比为18.80%,Ⅳ级退化区占比仅有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层次分析-熵权法 暴露-敏感-适应性模型 时空变化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HM-EcoFlow模型的汉江中下游河段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
17
作者 李宜伦 张翔 +3 位作者 赵烨 陶士勇 胡俊 闫少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是确定生态流量阈值的科学基础。针对当前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中生态数据不足且生态建模难度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贝叶斯层次分析法的BHM-EcoFlow(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ling-ecological flow)模型,该... 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是确定生态流量阈值的科学基础。针对当前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中生态数据不足且生态建模难度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贝叶斯层次分析法的BHM-EcoFlow(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ling-ecological flow)模型,该模型将河流不同河段及同一河段不同站点间的先验知识与实测数据相结合,可有效利用短系列数据,实现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的模拟。采用汉江中下游干流2011年的水文、生态数据,模拟了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流量、混合层温度间的关系,计算了不同流量条件下各河段的浮游植物密度。结果表明:BHM-EcoFlow模型提高了短系列数据的可用性,对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水文-生态响应关系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为确定生态流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生态响应关系 生态流量 浮游植物密度 BHM-EcoFlow模型 贝叶斯层次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IVM的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
18
作者 胡雯欣 张珺璟 +3 位作者 辛存林 任珩 许华 朱珂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为评估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灾害易发区,探究层次分析法-信息量耦合模型(AHP-IVM)对于研究区的适用度,基于638处泥石流灾害点位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面曲率、地形起伏度、沟谷密度、距水系距离、水土流失敏感性、距断层距离、工... 为评估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灾害易发区,探究层次分析法-信息量耦合模型(AHP-IVM)对于研究区的适用度,基于638处泥石流灾害点位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面曲率、地形起伏度、沟谷密度、距水系距离、水土流失敏感性、距断层距离、工程岩组、植被覆盖度和距道路距离12个泥石流灾害关键控制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运用AHP-IVM进行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及区划.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易发性分区合理性条件、典型泥石流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的验证.结果表明,在所有环境变量中,距道路距离和高程是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AHP-IVM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评价效果更优,基于其将研究区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5类易发区,经合理性条件和典型灾害事件检验,分区结果有较高的置信度,G212线陇南段泥石流易发性整体上沿道路向两侧递减,较高、高易发区内灾害密度超过0.6401处/km^(2),尤其K377~K465段,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面积最大,占道路两边区域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易发性 耦合模型 信息量模型 层次分析 G212线陇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加密井井位部署新方法——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唐海油田寒武系油藏为例
19
作者 张庆龙 毛元元 +4 位作者 冯建松 袁学生 周微 朱福金 轩玲玲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5,共11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唐海油田寒武系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地层能量下降快,整体采收率低,为了解决合理部署加密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井位定量优选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单井累计产油量主要受单井控制可动...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唐海油田寒武系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地层能量下降快,整体采收率低,为了解决合理部署加密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井位定量优选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单井累计产油量主要受单井控制可动剩余油量、储层裂缝平均渗透率、单储层平均厚度、储层裂缝平均孔隙度以及基质平均渗透率的综合影响,其中单井控制可动剩余油量的影响最大。②井位定量优选方法为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等资料,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及单井控制可动剩余油模型;通过三维地质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成果及单井生产动态数据相关性分析,对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和综合“甜点”系数,优选综合“甜点”系数高值进行井位部署。③该方法在唐海油田T180X2区块寒武系徐庄组与毛庄组储层的井位部署中取得了较好效果,3口探井均获得较高的单井产量,全生命周期累产油20800 t,且综合“甜点”系数与单井全生命周期累产油量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 加密井 三维地质模型 油藏数值模拟 改进的层次分析 综合“甜点”系数 单井控制可动剩余油量 储层裂缝平均渗透率 寒武系 唐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及对策
20
作者 邱廉 刘瑜 +2 位作者 陈冉 刘珍珍 毛惠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0-26,共7页
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估2013—2022年浙江省生态安全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浙江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上升态势,由2013年的极不安全状态上升至2022年的较安全状态,全省生态系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资源... 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估2013—2022年浙江省生态安全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浙江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上升态势,由2013年的极不安全状态上升至2022年的较安全状态,全省生态系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资源环境压力、生态系统状态、人类活动响应3项指数对浙江省生态安全格局均呈正向贡献;部分指标的提升已经接近瓶颈,后续生态安全状态的提升面临较大压力。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快速妥善应对各项风险挑战、全面维护浙江省域生态安全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层次分析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