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氨基酸对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文豪 胡时开 +7 位作者 圣忠华 魏祥进 焦桂爱 邵高能 谢黎虹 王玲 唐绍清 胡培松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由层出镰刀菌引起的水稻穗腐病,不仅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而且因产生真菌毒素而导致稻米品质下降。本研究通过在生长培养基中添加外源氨基酸,评价其对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氨基酸和不同添加量对菌丝生长... 由层出镰刀菌引起的水稻穗腐病,不仅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而且因产生真菌毒素而导致稻米品质下降。本研究通过在生长培养基中添加外源氨基酸,评价其对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氨基酸和不同添加量对菌丝生长均有影响。与未添加氨基酸的对照相比,在MM培养基上添加L-精氨酸、L-谷氨酸、L-脯氨酸和L-瓜氨酸,在PDA培养基上添加L-谷氨酸,均抑制菌丝生长。添加氨基酸显著提高了伏马毒素含量,且随着氨基酸浓度升高,在PDA中产毒量减少,在MM中则呈增加趋势。外源氨基酸明显改变了伏马毒素生物合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但基因表达模式与毒素含量并不一致。综合分析表明,外源氨基酸会影响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含量,且不同氨基酸组分与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合成的关联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腐病 层出镰刀菌 外源氨基酸 丝生长 伏马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当生防菌层出镰刀菌Br-1发酵条件的优化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亚娇 纪莉景 +3 位作者 栗秋生 肖颖 王连生 孔令晓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2-698,共7页
列当是根寄生杂草,很难防除。菌株Br-1是从感病列当中分离出的对列当有较高防治效果的层出镰刀菌。为了提高菌株Br-1的产孢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其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Br-1适宜的发酵培养基... 列当是根寄生杂草,很难防除。菌株Br-1是从感病列当中分离出的对列当有较高防治效果的层出镰刀菌。为了提高菌株Br-1的产孢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其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Br-1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NH4NO_3 0.2%,KH_2PO_4 0.3%,Mg SO4·7H_2O0.1%;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最初pH 5.0,培养温度24℃,装液量20%,振荡速度190 r/min,发酵时间6 d。较优化前的初始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产孢量提高了257.5倍。在田间防治试验中菌株Br-1对弯管列当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出镰刀菌 发酵优化 培养基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出镰刀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丽媛 朱立华 +4 位作者 刘力伟 王亚南 胡同乐 曹克强 王树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苹果再植病害(Apple replant disease,ARD)是世界苹果主产区广泛发生的病害。前期研究表明,层出镰刀菌是造成苹果再植病害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但其分子致病机制尚缺乏研究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层出镰刀菌的遗传转化体系,... 苹果再植病害(Apple replant disease,ARD)是世界苹果主产区广泛发生的病害。前期研究表明,层出镰刀菌是造成苹果再植病害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但其分子致病机制尚缺乏研究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层出镰刀菌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大规模的遗传稳定的层出镰刀菌ATMT突变体库,为研究该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奠定基础。对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效率的主要因子进行单因子条件测验,得到其最优转化体系为:抑制H10菌丝和孢子生长的潮霉素的浓度为100μg/mL,层出镰刀菌的分生孢子浓度为107个/mL,农杆菌OD600值为0.3,AS浓度为200μg/mL,共培养时间为48h,共培养温度为26℃。利用这一体系构建了3000个转化子的突变体库,并对随机选择的200个突变体进行潮霉素抗性基因的PCR检测,并经过在PDA培养基上5代培养,验证了T-DNA插入片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出镰刀菌 农杆介导转化(ATMT) 苹果再植病害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种药用植物水提物对层出镰刀菌的抑制活性
4
作者 谭智勇 谌潇雄 +3 位作者 李亚娟 刘贺贺 杨文明 卢志宏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3-46,共4页
开展植物提取物对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抑制活性研究,为其防治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用植物水提物对层出镰刀菌的抑制及毒力作用。结果表明:黄连等15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 开展植物提取物对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抑制活性研究,为其防治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用植物水提物对层出镰刀菌的抑制及毒力作用。结果表明:黄连等15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药用植物水提物浓度为20 mg干样/mL时,其抑菌率为0.24%~77.17%,其中以黄连的抑制效果最佳,黄连水提物对层出镰刀菌的毒力回归方程的EC50值为1.0630 mg干样/mL。黄连水提物在防治层出镰刀菌方面具有的良好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出镰刀菌 黄连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生物药剂对铁皮石斛层出镰刀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协同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惠芳 田旭军 +2 位作者 王晓敏 肖彩云 李荣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88,共8页
为明确7种生物药剂对铁皮石斛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生物活性及其协同作用,为田间绿色高效防控铁皮石斛软腐病提供参考,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生物药剂对铁皮石斛层出镰刀菌的室内毒力及其协同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 为明确7种生物药剂对铁皮石斛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生物活性及其协同作用,为田间绿色高效防控铁皮石斛软腐病提供参考,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生物药剂对铁皮石斛层出镰刀菌的室内毒力及其协同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验证防效。结果表明,7种生物药剂对铁皮石斛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均具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丁子香酚、蛇床子素、四霉素、申嗪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好,EC_(50)值分别为0.38、4.92、0.32、1.85μg/mL。协同作用结果显示,不同药剂组合对铁皮石斛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有一定差异,其中丁子香酚+申嗪霉素和四霉素+申嗪霉素分别以有效质量比为1∶3和9∶1时增效作用明显,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95.65和145.76,EC_(50)值分别为1.35μg/mL和1.13μg/mL;而丁子香酚+蛇床子素、蛇床子素+申嗪霉素、蛇床子素+四霉素3个组合分别以有效质量比为9∶1、1∶1、9∶1时增效显著,其CTC分别为325.38、236.46、541.53,EC_(50)值分别为2.86、1.23、0.75μg/mL;且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表明,丁子香酚+蛇床子素、蛇床子素+申嗪霉素和蛇床子素+四霉素3个组合分别以有效质量比为9∶1、1∶1和9∶1时对铁皮石斛软腐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见,7种生物药剂及其组合对铁皮石斛软腐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用于田间铁皮石斛软腐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层出镰刀菌 生物药剂 敏感性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引起地黄根腐的镰刀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明道 时延光 +2 位作者 郜峰 吴坤 陈红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7-181,共5页
采用PSA培养基法,从地黄病根上分离得到镰刀菌.通过菌落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以及产孢梗等形态学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层出镰刀菌;采用真菌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连接转... 采用PSA培养基法,从地黄病根上分离得到镰刀菌.通过菌落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以及产孢梗等形态学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层出镰刀菌;采用真菌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并验证后测序,将测序结果登录GenBank进行BLAST分析,检测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表明地黄根腐病病原菌JZ1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其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HQ113948).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层出镰刀菌在15~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左右;适宜病菌生长的pH值为7.0;其菌丝在蔗糖上生长最好,硝酸钾是其最佳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根腐病 病原 层出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百合种球中镰刀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敏 宋蕴哲 +3 位作者 虞赟 陈智明 刘国坤 沈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8-10,共3页
[目的]从日本进境百合种球中发现带有褐色、不规则病斑的种球,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以明确其病原种类及分类地位。[方法]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ITS序列分析、致病性测定对该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该分离物接种百合种苗引起枯萎反应... [目的]从日本进境百合种球中发现带有褐色、不规则病斑的种球,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以明确其病原种类及分类地位。[方法]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ITS序列分析、致病性测定对该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该分离物接种百合种苗引起枯萎反应,ITS序列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序列相似性为100%,结合分离物的菌落特征和孢子特征将病原菌鉴定为层出镰刀菌。[结论]引起百合种球病斑的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种球 层出镰刀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木耳白毛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8
作者 马明 冯云利 +5 位作者 孙达锋 刘绍雄 李建英 郭相 方媛 华蓉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110-113,124,共5页
从皱木耳患白毛病的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科赫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学观察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并采用ITS序列分析技术,确定了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研究结果表明皱木耳白毛病的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且该病原菌在皱木耳中首次报道。
关键词 皱木耳 病原真 层出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鳞茎腐烂病菌鉴定及种质资源抗性评价
9
作者 陈俊吉 杨琬芸 +3 位作者 卢芳连 李雪娴 李成丽 吴红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48-2160,共13页
【目的】鉴定云南红河地区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并评价百合种质资源抗性,为百合优质生产及抗性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引起云南百合鳞茎腐烂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孢子形态及产孢细胞形态和大小,... 【目的】鉴定云南红河地区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并评价百合种质资源抗性,为百合优质生产及抗性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引起云南百合鳞茎腐烂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孢子形态及产孢细胞形态和大小,并基于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ITS和TEF-1α序列相似性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引起红河地区切花百合鳞茎腐烂病的病原种类。以梯伯百合鳞茎和橙影百合叶片为试验材料,筛选最优百合鳞茎腐烂病接种方式;评价156份百合种质对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抗性强弱并确定抗性等级。【结果】在云南红河地区切花百合鳞茎腐烂病样中,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后获得15株形态相异的疑似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其中11号病样致病力最强;光学显微镜下,11号菌株的病原菌小孢子数量多,无镰刀形大孢子。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11号菌株与MW015680.1:2-519层出镰刀菌LC13659等同属层出镰刀菌的序列相似性达98%以上,11号菌株分别与F.proliferatum strain MW016480.1:2-519和F.proliferatum strain MK414217.1:20-677聚为一支,因此将11号菌株鉴定为层出镰刀菌。使用百合鳞片菌饼有伤接种方法的病情等级最高。156份百合种质对层出镰刀菌的抗性评价结果显示,经鳞片接种后,病情指数(DI)最小的是栽培品种Fredo,为18.33%;以Arbatax、Pretty Woman等为代表的69份百合资源为中抗(MR);其中DI最高的种质是野百合1(保山)和滇百合(丽江),达到96.67%。【结论】导致云南红河地区百合鳞茎腐烂病主要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鳞片有伤接种是百合抗性鉴定适用的方法,筛选出1份高抗百合层出镰刀菌种质Fredo可作为抗性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鳞茎腐烂病 层出镰刀菌 鉴定方法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中葡萄根腐病的生防菌筛选及应用
10
作者 王旭楠 董文静 甄志先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7,共10页
[目的]随着葡萄在温室中种植年份的延长,葡萄根部病危害逐年严重,因此研究其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护措施十分迫切。[方法]本研究对河北省饶阳县温室葡萄根腐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并筛选有效生防菌株。[结果]温室‘藤稔’葡萄发病率最... [目的]随着葡萄在温室中种植年份的延长,葡萄根部病危害逐年严重,因此研究其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护措施十分迫切。[方法]本研究对河北省饶阳县温室葡萄根腐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并筛选有效生防菌株。[结果]温室‘藤稔’葡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可达27.88%,A17葡萄发病率最低,仅为1.15%。‘巨峰’、‘维多利亚’和‘阳光玫瑰’较抗病,受害率均在5%以下。染病植株中分离得到的主要致病菌有2种,分别为茄腐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其致病率分别为50%和62.5%。室内筛选出的芽孢杆菌RYT3-4a对2种镰刀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4.09%和75.72%。室外盆栽葡萄苗根腐病防治试验表明:RYT3-4a预防效果最好,防效达87.59%、生防菌治疗效果达到84.48%、化学药剂恶霉灵治疗效果为68.99%。并且RYT3-4a对葡萄株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和须根增长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对饶阳县不同葡萄品种调查显示,‘藤稔’发病率最高,达到27.88%;‘A17’发病率最低,仅为1.15%。芽孢杆菌RYT3-4a能够显著降低葡萄根腐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根腐病 茄腐镰孢 层出镰刀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花棘豆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1
11
作者 卢围 路浩 +5 位作者 赵宝玉 荣杰 陈基萍 王瑞 高文超 陈占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9-436,共8页
通过对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筛选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探讨小花棘豆内生真菌与其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对采自内蒙古西部草地的6份小花棘豆样品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纯化,采用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内生真菌发酵液进... 通过对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筛选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探讨小花棘豆内生真菌与其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对采自内蒙古西部草地的6份小花棘豆样品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纯化,采用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内生真菌发酵液进行苦马豆素定性、定量检测,筛选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内生真菌种属鉴定。从小花棘豆样品中分离得到6株内生真菌。经筛选,其中有2株产苦马豆素,编号为XJ-J-I和XJ-H-1,其发酵液中苦马豆素产量分别为4.209 2mg.L-1和16.733 8mg.L-1。鉴定结果表明,这2株内生真菌虽然形态学存在差异,但基因型相同,同属镰刀属内生真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小花棘豆中存在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内生真 苦马豆素 层出镰刀菌 疯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腐病菌强致病力且高产伏马菌素菌株筛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磊 王玲 +3 位作者 刘连盟 侯雨萱 黎起秦 黄世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0-616,共7页
【目的】旨在确立稳定高效的水稻穗腐病人工接种技术,鉴定不同菌株致病力。利用已有的伏马菌素检测方法分析测定两种培养基中不同菌株的伏马菌素合成能力,基于上述方法筛选强致病力高产伏马菌素菌株。【方法】分别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 【目的】旨在确立稳定高效的水稻穗腐病人工接种技术,鉴定不同菌株致病力。利用已有的伏马菌素检测方法分析测定两种培养基中不同菌株的伏马菌素合成能力,基于上述方法筛选强致病力高产伏马菌素菌株。【方法】分别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采用注射法和喷雾法接种,观察不同时期、不同接种方法下层出镰刀菌的致病性和稳定性;利用适合的接种方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比较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产毒能力。【结果】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成熟期采用注射法接种水稻穗腐病,发病率较高且稳定;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始穗期接种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基于该方法成功筛选出了强致病力菌株FP4、FP6、FP8、FP9、FP10;经HPLC-MS/MS分析测定了层出镰刀菌产生伏马菌素能力,获得了强致病力高产毒菌株FP4和FP9。稻谷培养基比玉米培养基更适合层出镰刀菌合成伏马菌素。【结论】水稻穗腐病初侵染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最佳侵染时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齐穗期;穗腐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与感病时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穗腐病 层出镰刀菌 人工接种 伏马 致病力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抗病种质材料筛选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国良 闫红秀 +3 位作者 敬雪敏 罗英花 王洪宝 刘香萍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8,100,共8页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采集具有典型苜蓿根腐病症状的发病植株进行病原分离、纯化,根据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确定分离获得的苜蓿根腐病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对来自国内外具有较强抗寒性的16个紫花苜蓿...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采集具有典型苜蓿根腐病症状的发病植株进行病原分离、纯化,根据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确定分离获得的苜蓿根腐病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对来自国内外具有较强抗寒性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芽期接种病原菌菌株,于接种后第14d测定紫花苜蓿幼芽的相对根长、相对苗长和病情指数,利用隶属函数值对不同品种苜蓿进行抗病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出镰刀菌接种后,各紫花苜蓿品种幼芽的相对根长、相对苗长及病情指数差异显著(P<0.05);根据隶属函数值评价结果,品种WL168HQ、TG4、斯贝德和肇东的综合抗病性表现较强,DS310FY、北极星、皇后、WL319HQ和巨能-CR的综合抗病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层出镰刀菌 根腐病 抗病性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丹参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作用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飞 李雪梦 +8 位作者 杨瑾 文艺 赵晨晨 赵莹 刘玉霞 高素霞 戚文平 秦艳红 鲁传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1-89,共9页
为筛选出对丹参根腐病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具有防治效果并能促进丹参生长的根际促生细菌(PGPR),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丹参根际土中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平板对峙法和吲哚乙酸(IAA)含量测定进行PGPR菌的筛选,并对筛选出的P... 为筛选出对丹参根腐病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具有防治效果并能促进丹参生长的根际促生细菌(PGPR),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丹参根际土中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平板对峙法和吲哚乙酸(IAA)含量测定进行PGPR菌的筛选,并对筛选出的PGPR菌进行鉴定和生防、促生作用评价。结果表明,从丹参根际土分离获得的657株细菌中筛选出了3株PGPR菌(K03-4、Pp03-41、Pp146),经形态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3株PGPR菌均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K03-4、Pp03-41和Pp146对F.proliferatum的抑菌率分别为66.15%、61.03%、48.21%,均可分泌IAA,并有解无机磷、固氮和产嗜铁素的能力。盆栽试验结果显示,3株PGPR菌悬液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3.46%、49.02%、68.31%,发酵液接种后丹参株高分别增加了29.77%、32.60%、27.64%,茎叶鲜质量分别增加了18.76%、30.57%、28.42%,分根数分别增加89.12%、76.53%、112.59%,根鲜质量分别增加了88.82%、122.49%、144.78%。综上,3株丹参PGPR菌兼具生防和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根际促生细 多黏类芽孢杆 层出镰刀菌 生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芒果畸形病病原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延超 蒲金基 +5 位作者 谢艺贤 漆艳香 陆英 张欣 张贺 占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4-195,共2页
芒果畸形病是世界性的芒果重要病害。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CT74-sGFP)转化芒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获得了表达GFP的转化子。转化子经过单孢纯化后连续继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而强... 芒果畸形病是世界性的芒果重要病害。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CT74-sGFP)转化芒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获得了表达GFP的转化子。转化子经过单孢纯化后连续继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而强烈的荧光,通过GFP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转化子基因组获得预期片段,表明GFP基因已成功转入芒果畸形病病原菌基因组中且稳定遗传。GFP标记菌株生长正常,致病性和野生菌丝无差别。获得GFP标记的转化子,为应用发绿色荧光的芒果畸形病病原菌研究病原菌的侵染方式、扩展过程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畸形病 层出镰刀菌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皮藤内生真菌2B菌株的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爱国 兰琪 +1 位作者 宗兆锋 吴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2-94,共3页
 从新鲜苦皮藤根茎韧皮部分离并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B菌株,其发酵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在62.5%~87.2%。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等...  从新鲜苦皮藤根茎韧皮部分离并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B菌株,其发酵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在62.5%~87.2%。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等方面研究,将该菌株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皮藤 内生真 活性 层出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吕延超 蒲金基 +3 位作者 谢艺贤 刘佳 李玲 肖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453-456,共4页
杧果畸形病(Mango malformation disease)是世界各个杧果产区的重要病害。对发生在中国的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为1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 杧果畸形病(Mango malformation disease)是世界各个杧果产区的重要病害。对发生在中国的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为1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5。病原菌能够利用试验的各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果糖最好,氮源以蛋白胨最好。连续光照处理菌丝生长速率高于交替光照或持续黑暗处理。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20min或者60℃,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畸形病:层出镰刀菌: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百合枯萎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翟雅鑫 姚晨阳 +4 位作者 薛丽芳 曹挥 李新凤 杜方 郝晓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为确定山西太谷地区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明确了层出镰刀菌(Fusar... [目的]为确定山西太谷地区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明确了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是引起当地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该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菌丝生长最适pH为7,产孢最适pH为6~7。以蔗糖和乳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菌丝生长,以蔗糖为碳源,甘氨酸为氮源时最利于产孢。[结论]百合枯萎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明确,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枯萎病 病原鉴定 层出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果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聂蓓蓓 梁嘉俊 +6 位作者 包立军 董小龙 郑泽林 高鸿鹏 张敏娟 焦锋 苏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探究桑椹果腐病的发病原因,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桑椹果腐病病果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可产生白色气生菌丝和紫色色素。根据显微观察结果,大型分生孢子较少,呈纺锤型或镰刀型,稍弯曲,向两端逐渐变尖,具有... 为探究桑椹果腐病的发病原因,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桑椹果腐病病果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可产生白色气生菌丝和紫色色素。根据显微观察结果,大型分生孢子较少,呈纺锤型或镰刀型,稍弯曲,向两端逐渐变尖,具有2~5个隔膜,大小(154~407)μm×(14~31)μm;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一端尖细、一端钝圆,大小(33~95)μm×(20~38)μm,无隔膜或有1个隔膜。通过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利用真菌EF-1α基因和rDNA IT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进一步确认桑椹果腐病的病原菌是层出镰刀菌。根据柯赫氏法则鉴定病原菌,发现层出镰刀菌对桑椹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果腐病 层出镰刀菌 致病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抗小麦病原真菌活性的射干内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聚酮合酶基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佩华 赵欢 +5 位作者 刘小红 魏淑红 廖雪兰 杨军 刘婷 彭正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1-408,共8页
【目的】挖掘有用的射干内生真菌资源,并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从射干根中分离获得了1株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其属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和小麦根腐离蠕孢的抑菌作用,... 【目的】挖掘有用的射干内生真菌资源,并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从射干根中分离获得了1株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其属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和小麦根腐离蠕孢的抑菌作用,并分析该菌株的聚酮合酶基因序列和生物学特性。【结果】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该菌株的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和小麦根腐离蠕孢的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SG5菌株的PKS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所报道的层出镰刀菌的PKS序列相似性为99.7%。菌株最适生长的固体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最适pH为7;在NaCl质量分数≤1%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结论】该拮抗内生真菌是潜在的小麦病原真菌生防菌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内生真 层出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PKS基因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