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着斑激酶FAK的结构-功能关系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守芹 杨晴 +1 位作者 龚明亮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3-83,共1页
目的承接细胞膜以及胞内细胞骨架连接的黏附斑激酶(FAK)是细胞感知、转导外界力学信号的重要分子体系,主要含有FERM、Kinase、Linker2、FAT等结构域,具有酶与支架双重功能,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外力作用下自身构象的调整。但是由于目前尚... 目的承接细胞膜以及胞内细胞骨架连接的黏附斑激酶(FAK)是细胞感知、转导外界力学信号的重要分子体系,主要含有FERM、Kinase、Linker2、FAT等结构域,具有酶与支架双重功能,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外力作用下自身构象的调整。但是由于目前尚无FAK全分子微观结构,其不同结构域之间的互作特征及其力学因素调控下的微观结构动力学尚不清楚。方法结合基于AI的蛋白结构预测方法与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考察了FAK全分子结构特征;采用力致分子动力学进行恒力或恒速条件下FAK去折叠模拟,考察其力致去折叠过程。重点通过不同结构域之间的互作及其力致去折叠特征阐释其结构-功能关系。结果无外力作用下:由于Linker2结构域自身的柔性,导致其C端的FAT结构域可以与其N端的FERM结构域相互作用,进而调控FERM与Kinase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示外力对其酶功能的调控。有外力作用下:FAT与Linker2结构域最先去折叠,其去折叠行为暴露了FERM-Kinase结构域,使其更好发挥酶功能。另外,FAK全分子中FAT结构域的力致去折叠与单独FAT去折叠路径一致,而且FAT局部去折叠有利于其与paxillin的结合。提示外力对其支架功能的调控。结论本研究采用模拟方法预测了外力调控FAK功能的微观结构动力学特征,为深入阐释FAK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 去折叠 fak 力学信号 细胞骨架 分子结构特征 分子体系 N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局部黏着斑激酶基因5′UTR及启动子的克隆鉴定
2
作者 李淑锋 王利祥 +1 位作者 张大鹏 华子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为了研究鸡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确定了鸡胚成纤维细胞FAK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并发现FAK基因mRNA的5′非翻译区(5′UTR)存在4种剪切形式。分析这4种剪切形式的5′端序列,发现它们都不影... 为了研究鸡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确定了鸡胚成纤维细胞FAK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并发现FAK基因mRNA的5′非翻译区(5′UTR)存在4种剪切形式。分析这4种剪切形式的5′端序列,发现它们都不影响蛋白的编码,但可能影响mRNA的翻译效率。另外,将启动子序列935 bp片段克隆构建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Basic中,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测定启动子的转录活性。通过启动子序列系列缩短的克隆,将核心启动子区定位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662至+7的669 bp片段内,该启动子的典型特征是:没有TATA盒,而富含"GC"碱基。以上结果为FAK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黏着激酶基因(fak) 5′非翻译区(5′UTR) 可变剪切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维司群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及局部黏着斑激酶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红 李铮 +4 位作者 朱筑霞 李阳 王红梅 朱翠萍 王旭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9-183,共5页
背景与目的:雌激素(estrogen,E2)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拮抗剂氟维司群(fulvestrant或ICI182780,ICI)是治疗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新型药物,而局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与乳腺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雌激素(estrogen,E2)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拮抗剂氟维司群(fulvestrant或ICI182780,ICI)是治疗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新型药物,而局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与乳腺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观察E2和ICI单独或联合作用对ER阳性乳腺癌细胞迁移及FAK表达的影响,探讨ICI对肿瘤细胞迁移的作用及其与FAK的关系。方法:采用E邸日性MCF-7乳腺癌细胞为研究模型,以E2(包括酒精,EtOH)和ICI单独或联合刺激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及相对分子质量变化,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变化。结果:E2(10nmol/L)和EtOH(0.3%)组均可明显刺激MCF-7细胞迁移(与DMSO组比较,分别增加51.5%和53.6%,P〈0.01),但E2+EtOH组对细胞迁移并无协同作用(与DMSO组比较,增加45.0%)。以ICI(10μmol/L)预处理细胞后再给予E2处理,与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增加了(38.9±4.9)%(P〈0.01),与E2组比较减少了(8.32±3.21)%(P〈0.05);ICI单独作用可明显促进细胞迁移(与DMSO组比较,增加19.1%,P〈0.01)。对照组细胞FAK主要为125×10^3和110×10^3两种形式,E2刺激可诱导FAK(125×10^3)呈现时间依赖性蛋白剪切,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70×10^3的小分子片段,而ICI预处理可有效阻断E2诱导的p125FAK蛋白剪切反应。结论:ICI单独作用可明显刺激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但ICI对E2诱导的MCF-7细胞迁移具有抑制作用,该抑制效应可能与ICI阻断FAK蛋白剪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维司群 细胞迁移 局部黏着激酶 雌激素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基因沉默靶向治疗白血病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许吕宏 方建培 +2 位作者 翁文骏 徐宏贵 张亚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02-60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基因沉默对白血病细胞生长、白血病生成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构建FAK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至BCR/ABL-BaF3白血病细胞株,体外观察细胞生长及凋亡情况。建立白血病动物模型,探讨F... 本研究旨在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基因沉默对白血病细胞生长、白血病生成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构建FAK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至BCR/ABL-BaF3白血病细胞株,体外观察细胞生长及凋亡情况。建立白血病动物模型,探讨FAKshRNA对白血病细胞在体内生成的影响。联合应用FAKshRNA及STI571化疗药物,观察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动物生存情况。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FAKshRNA慢病毒载体,该载体能有效沉默FAK基因表达。体外培养结果表明,FAK基因沉默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凋亡实验发现空白对照组与FAK基因沉默组中Annexin V表达率分别为(3.46±0.56)%和(7.3±0.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动物实验发现,空白对照组小鼠生存时间是21-27天,而FAK基因沉默组小鼠生存时间是52-60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FAK基因沉默及STI571化疗药物表明,两者均能明显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并延长动物生存时间。结论 :FAK基因沉默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生成,增强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提示FAK基因沉默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 白血病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黏着斑激酶(FAK)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5
作者 张丽 张娅 +4 位作者 季江颖 魏梓妤 刘家宇 许涛 汪洪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克隆、表达与纯化黏着斑激酶(FAK)基因C端黏着斑定位序列(第798~1041位氨基酸),制备兔抗FAK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方法PCR法体外扩增FAK基因C端序列(2671~3402 bp),克隆至pCZN1,构建pCZN1-FAK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 目的克隆、表达与纯化黏着斑激酶(FAK)基因C端黏着斑定位序列(第798~1041位氨基酸),制备兔抗FAK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方法PCR法体外扩增FAK基因C端序列(2671~3402 bp),克隆至pCZN1,构建pCZN1-FAK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利用镍-次氮基三乙酸(Ni-NTA)金属鳌合亲和层析树脂进行蛋白纯化,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法进行效价和特异性鉴定。结果成功构建pCZN1-FAK重组表达载体,FAK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目的蛋白纯化后,制备的兔抗FAK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512000,且与外源和内源FAK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与纯化FAK蛋白,制备兔抗FAK多克隆抗体,可用于内源FAK蛋白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fak)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黏着斑激酶和肝癌缺失基因-1 mRNA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卫华 史惠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黏着斑激酶(FAK)和肝癌缺失基因-1(DLC1)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2例正常卵巢和32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FAK与DLC1 mRNA的表达。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0.81±...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黏着斑激酶(FAK)和肝癌缺失基因-1(DLC1)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2例正常卵巢和32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FAK与DLC1 mRNA的表达。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0.81±0.33)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24±0.15),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9,P=0.007);FAK mRNA的表达水平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腹水形成有关(t/F=3.405,2.223和2.330,P均<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LC1 mRNA的表达水平(0.30±0.11)低于正常卵巢组织(0.68±0.17),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4,P=0.013);DLC1 mRNA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腹水形成有关(t/F=3.156,2.944和2.470,P均<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FAK与DLC1 mRNA的表达有关联(rP=0.369,P=0.025)。结论:FAK的过表达和DLC1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2者有助于判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 肝癌缺失基因-1 卵巢上皮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29细胞黏着斑激酶表达与其对5-氟尿嘧啶敏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玉英 杨黎 +1 位作者 潘凤 梁后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构建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以抑制黏着斑激酶(FAK),检测FAK沉默后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利用针对FAK基因的特异性寡核苷酸序列及对照序列构建重组体,酶切并测序鉴定,用脂质体2000转染细胞,G... 目的构建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以抑制黏着斑激酶(FAK),检测FAK沉默后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利用针对FAK基因的特异性寡核苷酸序列及对照序列构建重组体,酶切并测序鉴定,用脂质体2000转染细胞,G418筛选。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内FAK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对5-FU敏感性的变化。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插入序列完全正确。靶向FAK干扰后,免疫组化显示FA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RT-PCR显示FAKmRNA的表达下调了76.94%,MTT显示HT29细胞对5-FU敏感性较其他组显著提高,IC50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成功构建靶向FAK的RNAi载体并有效抑制了FAK的表达,后者显著提高了HT29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为寻求新的基因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 RNA干扰 结肠肿瘤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发夹RNA干扰黏着斑激酶对结肠癌多细胞球氟尿嘧啶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玉英 潘凤 +4 位作者 杨黎 向浏欣 蒋金妍 陈克力 梁后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抑制黏着斑激酶(FAK)在结肠癌HT29细胞中的表达能否提高HT29多细胞球对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方法构建带有短发夹RNA(shRNA)靶向干扰FAK的重组体pGenesil-l-FAK,抑制FAK在HT29中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 目的探讨抑制黏着斑激酶(FAK)在结肠癌HT29细胞中的表达能否提高HT29多细胞球对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方法构建带有短发夹RNA(shRNA)靶向干扰FAK的重组体pGenesil-l-FAK,抑制FAK在HT29中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在单层细胞和多细胞球中的干扰效率。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检测多细胞球在各时间点的增殖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对5-FU诱导的多细胞球凋亡的影响,CCK-8法检测单层细胞和多细胞球对5-FU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用重组体pGenesil-l-FAK靶向干扰FAK能显著抑制单层细胞FAKmRNA,并能抑制单层细胞和多细胞球FAK蛋白的表达。多细胞球的增殖速度并不受FAKshRNA干扰的影响,各组间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FAKshR-NA干扰能够使多细胞球的自发凋亡率(16·48%±1·18%)和5-FU诱导的凋亡率(21·50%±2·62%)显著增加(P=0·000、P=0·001),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03)。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FAKshRNA干扰提高了单层细胞和多细胞球对5-FU的敏感性,且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从而逆转了因三维球体结构产生的多细胞耐药性。结论FAK靶向RNA干扰虽不影响多细胞球的增殖,但能促进多细胞球凋亡,并增加多细胞球对5-FU的敏感性;FAK可能介导了结肠癌的多细胞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体 细胞 黏着激酶 RNA干扰 结肠肿瘤 基因表达 药物筛选试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征宇 侯晓宾 范志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整合素与TGFβ受体介导的瘢痕增生和挛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例增生性瘢痕标本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通过荧光定量PCR法(FQ-PCR),测定经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整合素β1、TGF-β受体Ⅰ(TGF...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整合素与TGFβ受体介导的瘢痕增生和挛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例增生性瘢痕标本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通过荧光定量PCR法(FQ-PCR),测定经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整合素β1、TGF-β受体Ⅰ(TGF-βRⅠ)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经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β1、TGFβRⅠ以及αSMA的基因拷贝数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FAK可能是整合素和TGF-βR两条信号传导途径的交汇点,调节整合素、TGF-βR、αSMA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在瘢痕增生和挛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黏着激酶 作用研究 荧光定量PCR法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瘢痕成纤维细胞 TGF-Β受体 mRNA表达量 TGF-βRⅠ 整合素β1 α-SMA 细胞原代培养 信号传导途径 瘢痕增生 基因拷贝数 fak 受体介导 蛋白合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致粘着斑激酶FAT结构域去折叠的分子模拟
10
作者 杨晴 龚明亮 +1 位作者 吕守芹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9-679,共1页
目的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依赖其激酶和支架功能的协同作用介导细胞迁移、分化等生物学过程,而其C端的FAT(Focal Adhesion Targeting Domain)结构域是FAK支架功能的载体,直接参与和Src、Paxillin、Talin等蛋白的结合... 目的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依赖其激酶和支架功能的协同作用介导细胞迁移、分化等生物学过程,而其C端的FAT(Focal Adhesion Targeting Domain)结构域是FAK支架功能的载体,直接参与和Src、Paxillin、Talin等蛋白的结合。作为调控细胞感知外界力学微环境的重要分子体系,力学因素如何调控FAK自身结构,尤其是FAT结构域,进而调控其功能尚不清楚。方法首先利用平衡分子动力学进行FAT平衡模拟,评估其结构稳定性;接着采用力致分子动力学进行FAT去折叠模拟,考察其力致去折叠过程;最后采用分子对接方法,考察不同去折叠构象态与配体Paxillin的结合能力,分析外力对FAT-Paxillin相互作用的调控。结果FAT结构域在受力去折叠过程中出现3个典型结构,伸长量分别在5、13、23 nm左右,并且发现其N端和H4螺旋之间两对盐桥(D922-R1042和D1039-R919)的破坏是FAT开始发生去折叠的关键。进一步通过比较未发生去折叠以及三个典型去折叠中间态分别与Paxillin的LD2和LD4结构域对接的结合自由能,发现第一态具有最强的结合能力,提示力对FAT-Paxillin相互作用的调控作用。结论本工作从微观结构动力学角度考察了FAT结构域的结构-功能关系,为深入阐释FAK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折叠 粘着激酶 结合自由能 黏着激酶 fak 分子模拟 分子体系 N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对早期胎盘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11
作者 赵亮 孙丽芳 +7 位作者 郑秀丽 刘静芳 郑蓉 王颖 杨蕊 张蕾 于丽 张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158,共8页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对早期胎盘滋养层细胞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nsion kinase,FA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VF-ET技术对早期胎盘发育和功能的影响。方...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对早期胎盘滋养层细胞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nsion kinase,FA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VF-ET技术对早期胎盘发育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IVF-ET来源的于7~8周经超声引导下减胎获得的胎盘绒毛组织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自然妊娠双胎7~8周人工流产术中获得的胎盘绒毛组织。利用美国Affymetrix HG-U133 Plus 2. 0基因芯片对两组胎盘绒毛组织进行芯片杂交分析,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其中8个差异表达基因,选取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4例IVF-ET减胎绒毛组织和4例自然妊娠人工流产绒毛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与自然妊娠组相比,IVF-ET组FAK信号通路中有32个基因差异表达,差异表达倍数≥2,其中12个基因上调,20个基因下调。经qRT-PCR验证,IVF-ET与自然妊娠早期胎盘绒毛中的8个FA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确实存在差异,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FAK信号通路基因定位显示,IVF-ET来源胎盘绒毛组织FAK信号通路上游基因表达受到影响,胎盘滋养层细胞通过基因表达代偿维持FAK信号通路功能基本正常。结论:IVF-ET来源和自然妊娠来源的早期胎盘FAK信号通路存在基因表达差异,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种FAK信号通路关键功能,影响IVF-ET胎盘绒毛早期发育和功能,同时胎盘滋养层细胞通过改变相关基因表达来代偿IVF-ET技术本身的干扰,以维持FAK信号通路正常功能,满足胎盘绒毛和胎儿发育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滋养层 黏着激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过表达及突变对活化肝星状细胞黏着斑激酶信号转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月 郝礼森 +5 位作者 任昌镇 章广玲 陈静 王静 莫艳波 张明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3562-3566,共5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的野生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及其突变体G129E(仅保留蛋白磷酸酶活性而丧失脂质磷酸酶活性)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黏着斑激酶(FAK)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6月,利用瞬时转... 目的探讨过表达的野生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及其突变体G129E(仅保留蛋白磷酸酶活性而丧失脂质磷酸酶活性)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黏着斑激酶(FAK)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6月,利用瞬时转染技术,以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TEN及其突变体G129E转染到体外培养的活化HSC;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腺病毒转染时以DMEM基础培养基代替腺病毒;Ad-GFP组:转染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载体空病毒Ad-GFP;Ad-PTEN组:转染携带野生型PTEN并表达GFP的重组腺病毒Ad-PTEN;Ad-G129E组:转染携带G129E并表达GFP的重组腺病毒Ad-G129E。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活化HSC中PTEN、FAK、磷酸化FAK〔p-FAK(Tyr397)〕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活化HSC中PTEN、FAK mRNA表达。结果腺病毒转染活化HSC 48 h,4组活化HSC中PTEN及其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PTEN组和Ad-G129E组活化HSC中PTEN及其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和Ad-GFP组(P<0.05);对照组与Ad-GFP组、Ad-PTEN组与Ad-G129E组活化HSC中PTEN及其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活化HSC中FAK及其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活化HSC中p-FAK(Tyr397)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PTEN组和Ad-G129E组活化HSC中p-FAK(Tyr397)表达低于对照组和Ad-GFP组(P<0.05);对照组与Ad-GFP组、Ad-PTEN组与Ad-G129E组活化HSC中p-FAK(Tyr397)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的野生型PTEN及其突变体G129E均可通过抑制活化HSC的FAK磷酸化负性调控体外活化HSC的FAK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黏着激酶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基因沉默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吕宏 方建培 +2 位作者 Le Yi 翁文骏 洪冬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本研究靶向黏着斑激酶(FAK)基因,构建FAK-shRNA慢病毒载体,并研究FAK基因沉默对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人FAK基因的shRNA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该FAK shRNA序列插入含荧光素GFP慢病毒质粒。该FAK shRNA慢病毒载... 目的:本研究靶向黏着斑激酶(FAK)基因,构建FAK-shRNA慢病毒载体,并研究FAK基因沉默对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人FAK基因的shRNA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该FAK shRNA序列插入含荧光素GFP慢病毒质粒。该FAK shRNA慢病毒载体在体外包装、浓缩,然后转染至人白血病细胞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FAK基因表达水平,予Annexin V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经核苷酸序列分析提示FAK shRNA正确插入慢病毒质粒,该病毒载体在白血病细胞株的转染率为10%-25%。与对照组相比(无FAK shRNA的慢病毒载体),FAK shRNA慢病毒载体在细胞FAK mRNA及蛋白水平的抑制率分别为40%和70%。凋亡实验表明,对照组与FAK shRNA慢病毒载体组的Annexin V阳性率分别为(4.19±0.36)%和(8.48±0.5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我们成功构建FAK shRNA慢病毒载体,该载体能抑制FAK基因表达并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 基因沉默 白血病 细胞凋亡 REH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基因沉默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凯 刘涛 +2 位作者 李张维 李梁 潘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RNA干扰技术沉默FAK基因表达对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si RNA干扰技术瞬时转染构建FAK si RNA。将实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运用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AK m RNA... 目的探讨运用RNA干扰技术沉默FAK基因表达对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si RNA干扰技术瞬时转染构建FAK si RNA。将实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运用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AK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法研究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q 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FAK m 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m RNA<0.01,P蛋白<0.05);MTT实验结果显示在48和72 h时,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穿膜迁移细胞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沉默FAK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细胞株CAL-27 黏着激酶 基因沉默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基因沉默增强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
15
作者 许吕宏 方建培 +1 位作者 王英 翁文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5-1318,共4页
目的:本实验研究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基因沉默对白血病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FAK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至BCR/ABL-BaF3白血病细胞株,通过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FAK蛋白表达情况。体外应用不同浓度的化疗药... 目的:本实验研究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基因沉默对白血病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FAK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至BCR/ABL-BaF3白血病细胞株,通过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FAK蛋白表达情况。体外应用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伊马替尼处理BCR/ABL-BaF3细胞,予Annexin V标记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建立白血病动物模型,联合应用FAKshRNA及伊马替尼进行处理,观察小鼠生存情况,分析白血病细胞在小鼠骨髓及脾脏的分布情况。结果:成功建立FAKshRNA慢病毒载体,该载体能有效沉默FAK基因表达。体外实验发现5μmol/L伊马替尼处理时,空白对照组与FAK基因沉默组中Annexin V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76±1.97)%和(21.90±3.20)%,差异显著(P<0.05);予50μmol/L伊马替尼处理时,2组中Annexin V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6.10±6.00)%和(82.10±5.70)%,差异显著(P<0.05)。白血病动物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AK基因沉默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白血病细胞输注后第60 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白血病细胞在FAK基因沉默组小鼠骨髓和脾脏的分布明显减少。结论:FAK基因沉默能明显增强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提示FAK基因沉默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 基因沉默 白血病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整合素kistrin干预兔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中晶状体上皮细胞FAK及ERK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美沁 谭少健 +6 位作者 陈琼 梁皓 何剑峰 李霞 黄敏丽 陈金卯 陈迎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研究去整合素kistrin对兔后发性白内障模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s,FAK)mRNA和其下游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kistrin降低兔后发性白... 目的研究去整合素kistrin对兔后发性白内障模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s,FAK)mRNA和其下游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kistrin降低兔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8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行右眼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extracapsular lens extraction,ECLE)建立后发性白内障模型。随机将8只术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眼),术毕实验组囊袋内注入80μg.L-1kistrin0.2mL,对照组注入等量林格氏液。随机选4眼左眼为空白组。术后14d取残留的晶状体囊袋行RT-PCR检测FAK和ERK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空白组)FAK和ERKmRNA表达量少,分别为1.476±0.802、0.576±0.035。ECLE术后14d对照组FAK和ERK mRNA表达量分别为6.496±1.501、1.158±0.573,实验组分别为6.060±1.512、1.262±0.329,2组表达量均较空白组显著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兔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早期,FAK及ERK基因表达上调。应用kistrin未改变此两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整合素 黏着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基因表达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调节胃癌、肝癌细胞恶性行为及相关基因表达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思楠 马妮 +6 位作者 肖丽 何慧敏 杨倩 黎金媚 侯依凡 刘政 侯颖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80,87,共8页
以siRNA技术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肝癌细胞(SMMC7721)的FAK表达进行抑制以后,通过MTT、损伤修复、Transwell、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和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这些细胞的细胞行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以RT-PCR、Western blot、细胞... 以siRNA技术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肝癌细胞(SMMC7721)的FAK表达进行抑制以后,通过MTT、损伤修复、Transwell、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和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这些细胞的细胞行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以RT-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下调FAK表达对Src、Ras、Apex1、Rgnef的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FAK基因表达被抑制后两种癌细胞运动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增殖力显著下降,Src、Ras、Apex1、Rgnef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也明显被抑制。结果表明,在癌细胞的转移、侵袭等过程中FAK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FAK可以促进Src、Ras、Apex1、Rgnef的表达,这可能有助于基于复杂信号网络理解FAK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 胃癌 肝癌 细胞恶性行为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EMC6基因通过下调FAK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迁移
18
作者 夏艳 李日勇 +4 位作者 王晓琨 洪杜北琪 林欣 于佳弘 陈英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5-292,共8页
内质网膜蛋白复合物亚单位6(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 subunit 6,EMC6),也称穿膜蛋白93(transmembrane protein 93,TMEM93)是我们首次报道的一个人类自噬相关分子。EMC6基因进化保守,表达广泛,在胃癌组织中表达... 内质网膜蛋白复合物亚单位6(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 subunit 6,EMC6),也称穿膜蛋白93(transmembrane protein 93,TMEM93)是我们首次报道的一个人类自噬相关分子。EMC6基因进化保守,表达广泛,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本研究利用构建的重组腺病毒5型EMC6(Ad5-EMC6)载体,感染胃癌细胞系BGC823和SGC7901,分析了其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以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证明,Ad5-EMC6能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细胞划痕修复、以及迁移和侵袭的能力。进一步的研究提示,Ad5-EMC6能够降低胃癌细胞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的Y576/577磷酸化水平,FAK下游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蛋白质水平也同时下调。在裸鼠的腹膜扩散模型中,Ad5-EMC6处理组的小鼠腹膜结节数量明显减少或缺失。这些研究数据提示,Ad5-EMC6介导的FAK信号灭活可能是其抑瘤活性的机制之一,其分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膜蛋白复合物亚单位6(EMC6) 胃癌 迁移 侵袭 局部黏着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少山 刘青光 +4 位作者 周振宇 姚英民 宋涛 昝献峰 孙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4,127,共5页
目的研究FAK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并探讨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了52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了FAK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 目的研究FAK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并探讨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了52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了FAK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FAK蛋白在3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了FAK表达与肝癌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0.48±0.12 vs.0.17±0.07;P<0.05)。FAK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FAK表达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因素。30例肝癌组织细胞质中广泛表达FAK蛋白,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质内,阳性率为60%(18/30),癌旁组织阳性率为26.3%(8/30),10例正常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0%(2/10)。结论 FAK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这与肝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也是判断肝细胞癌手术治疗预后的指标,提示FAK可能成为肝癌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fak) 肝细胞癌 RT—PCR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中PTEN、FAK与Ki67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虎 浦佩玉 +5 位作者 李捷 王春艳 董伦 焦德让 康春生 王广秀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 探讨PTEN、FAK与Ki67在胶质瘤增殖、侵袭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了5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三种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级别的胶质瘤中PTEN、FAK与Ki67的表达水平不同,Ⅱ级与Ⅲ、Ⅳ级肿瘤之间三者表达差异显... 目的 探讨PTEN、FAK与Ki67在胶质瘤增殖、侵袭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了5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三种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级别的胶质瘤中PTEN、FAK与Ki67的表达水平不同,Ⅱ级与Ⅲ、Ⅳ级肿瘤之间三者表达差异显著;PTEN与FAK、Ki6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提示PTEN表达缺失可引起FAK及Ki67的过表达,从而加强胶质瘤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PTEN fak KI67 细胞增殖 肿瘤侵袭 肿瘤细胞 抑癌基因 粘着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