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手术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易启华 郑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1-264,共4页
在国内ⅠB2期、ⅡA2期称之为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ⅡB~ⅣA期称为晚期宫颈癌。对于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准确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可指导是否行延伸野放疗。目前评估手段有影像学评估及手术评估。因影像学不能准确评估腹主动... 在国内ⅠB2期、ⅡA2期称之为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ⅡB~ⅣA期称为晚期宫颈癌。对于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准确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可指导是否行延伸野放疗。目前评估手段有影像学评估及手术评估。因影像学不能准确评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对是否行延伸野放疗不能做到精确指导,故建议在无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对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均可行手术评估,以准确指导是否加用延伸野放疗,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手术途径及手术方式以腹腔镜下腹膜后入路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或切除术为宜,淋巴结切除上界以肠系膜下动脉水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延伸野放疗 影像学评估 手术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在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范素梅 信聪伶 +4 位作者 朱来芳 刘畅 徐蕊 周正荣 程玺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0-577,共8页
背景与目的: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仍面临挑战,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初步显示出临床获益,但现有证据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卡瑞利珠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对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背景与目的: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仍面临挑战,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初步显示出临床获益,但现有证据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卡瑞利珠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对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5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本研究获得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伦理批号:(2024)伦审第(015)号]并豁免患者知情同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0例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分为观察组70例(卡瑞利珠单抗,可联合化疗与靶向治疗)和对照组60例(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2.9%,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0.0%,显著优于未接受免疫治疗的对照组(ORR=20.0%,χ^(2)=36.1,P<0.001;DCR=40.0%,χ^(2)=21.8,P<0.001)。观察组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优于对照组(中位PFS=7.0个月,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是PF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而患者的年龄、复发转移部位、初始治疗方式和病理学类型对PFS无显著影响。观察组有29例患者(41.4%)发生≥3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管增生、甲减、过敏和腹泻等。结论:在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延长了患者的PFS。尽管存在一定比例的≥3级不良反应,但整体上患者可接受。在实际临床中,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免疫治疗 化疗 靶向治疗 复发 转移 初治晚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中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熊灵玲 华丽 陈绍俊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213,共6页
宫颈癌起病隐匿,发现时大多处于中晚期。中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模式主要包括手术和放疗相关的两大类,但目前指南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术前或根治性放化疗前联合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以及术后或根治性放化疗后使用辅... 宫颈癌起病隐匿,发现时大多处于中晚期。中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模式主要包括手术和放疗相关的两大类,但目前指南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术前或根治性放化疗前联合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以及术后或根治性放化疗后使用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ACT)这两大类常用治疗模式的适宜人群及有无生存获益都存在争议,缺乏明确的共识推荐。影像组学能从不同模态的影像中提取高通量影像特征,定量评估肿瘤病变,有利于对获益人群的筛选及对疗效和生存的评估,有可能可以为中晚期宫颈癌综合模式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决策依据。本文对影像组学在中晚期宫颈癌手术和放疗相关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手术 同期放化疗 辅助化疗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豪 陆筱祎 王文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评估替吉奥胶囊联合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治疗的96例局部晚期食管癌... 目的评估替吉奥胶囊联合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治疗的96例局部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联合组(n=48)。对照组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免疫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放射性食管炎、免疫性肺炎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的ORR、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CEA、CA199、AFP、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16^(+)CD56^(+)N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癌症共性、食管癌特异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放射性食管炎、免疫性肺炎及相关毒副作用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序贯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显著的治疗相关毒性,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食管癌 老年患者 替吉奥胶囊 调强放射治疗 信迪利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治疗临床研究现状
5
作者 张娟娟(综述) 黄大兵(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6-371,共6页
食管癌是消化道高发恶性肿瘤,其中鳞癌与腺癌占比99%以上,多数患者初诊时已进展至局部晚期,单纯手术的疗效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局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学者们研发了以新辅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 食管癌是消化道高发恶性肿瘤,其中鳞癌与腺癌占比99%以上,多数患者初诊时已进展至局部晚期,单纯手术的疗效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局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学者们研发了以新辅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和新辅助免疫联合放化疗等。由于鳞癌与腺癌的治疗敏感度存在差异,本文基于近期临床研究数据,系统梳理不同病理类型食管癌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食管癌 新辅助治疗 鳞癌 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6
作者 乔晓娟 常丽娟 +3 位作者 都兰 高萌 邢舴 呼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5-1572,共8页
目的: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肺鳞癌患者109例,其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66例,化疗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 目的: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肺鳞癌患者109例,其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66例,化疗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TRAE)的发生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2个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ORR明显高于化疗组(75.8%vs.51.2%)、中位PFS明显延长(17.3个月vs.9.3个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位OS未达到,但死亡风险较化疗组(19.3个月)显著降低(HR=0.38,95%CI:0.19~0.68,P=0.002)。两组任意级别和3级及以上TRAE发生率相似,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发生率为28.8%,其中3级及以上irAE仅1例(1.5%)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论:一线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提高局部晚期/转移性肺鳞癌的疗效,且总体不良反应程度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局部晚期/转移性肺鳞癌 一线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从铸 许少榆 +1 位作者 周莉 朱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242-1244,1248,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将1995年11月~2008年12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59例宫颈肿瘤最大径>4cm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分为3组,其中术前同步放化疗组(A组)64例,术前... 目的: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将1995年11月~2008年12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59例宫颈肿瘤最大径>4cm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分为3组,其中术前同步放化疗组(A组)64例,术前单纯放疗组(B组)73例,直接手术组(C组)122例,对比A组和B组术前放化疗或放疗后宫颈肿块消退情况、不良反应,以及A组、B组和C组3组术后病理分析宫颈浸润、宫旁浸润、阴道浸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生存情况分析。结果:宫颈肿块体积术前同步放化疗组术前放化疗后较术前单纯放疗组术前放疗后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同步放化疗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与术前单纯放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分析显示术前同步放化疗组宫颈浸润明显少于术前单纯放疗组及直接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管浸润术前同步放化疗组明显少于术前单纯放疗组及直接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情况分析3组1、3、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同步放化疗其疗效肯定,且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局部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术后辅助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葛俊丽 孙季冬 +4 位作者 李佳 吕小慧 荆茹 魏莉 陈必良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CRT)与术后辅助CC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京医院妇产科行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性手术(RS)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444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接受CCRT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CRT)与术后辅助CC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京医院妇产科行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性手术(RS)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444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接受CCRT分为两组:术前CCRT+RS组(264例)和RS+术后CCRT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放化疗毒副反应和复发、生存等情况。结果:①术前CCRT+RS组行CCRT后的总有效率(CR+PR)为92.6%,其中CR率9.1%,PR率87.1%。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因两组患者的FIGO分期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的疗效进一步分层(ⅠB2、ⅡA、ⅡB期)比较,ⅡA期患者,其术前CCRT+RS组3年远处转移率、死亡率低于RS+术后CCRT组(P<0.05);3年无瘤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高于RS+术后CCRT组(P<0.05)。而ⅠB2期和ⅡB期患者两组比较,其3年内的随访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RS+术后CCRT组患者1~2级急性膀胱毒性及下肢水肿的发生率高于术前CCRT+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术前新辅助CCRT联合RS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近期ⅡA期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不增加手术风险,可减少下肢水肿和1~2级急性膀胱反应的发生率。该结论仍需大样本的临床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根治性手术 术后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及骨髓限量照射计划设计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顾科 胡群超 +2 位作者 翟小明 王建平 张军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2-436,453,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盆腔不同调强放疗(IMRT)计划方式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剂量分布及实施照射时间(MU值),对LACC的最佳IMRT计划方式进行探讨。此外,通过对盆骨骨髓进行限量与不限量IMRT计划的对比研究,比较两者的骨髓及... 目的通过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盆腔不同调强放疗(IMRT)计划方式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剂量分布及实施照射时间(MU值),对LACC的最佳IMRT计划方式进行探讨。此外,通过对盆骨骨髓进行限量与不限量IMRT计划的对比研究,比较两者的骨髓及其他OAR剂量分布的优劣。方法给予10例LACC患者在放疗前进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OAR。宫颈原发肿瘤为大体靶区(GTV),与子宫及宫旁组织、部分阴道、髂总及髂内外、闭孔、骶前淋巴引流区构成临床靶区(CTV)。CTV均匀外放10mm形成计划靶区(PTV)。脊髓、小肠、结肠、直肠、肛管、膀胱、股骨头以及盆骨骨髓等为需要进行限量的OAR。给予6MV X线照射PTV 45Gy/25次。同一患者IMRT设计3种不同的计划,分别为5野调强(IMRT_(5f))、7野调强(IMRT_(7f))和9野调强(IMRT_(9f))。应用剂量体积直方(DVH)图,对3种IMRT计划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设计对盆骨骨髓进行限量或不限量的IMRT计划,明确IMRT在降低骨髓受照射量中的价值。结果 3种IMRT计划GTV及PTV的剂量最大值(Dmax)、最小值(Dmin)以及靶区均匀指数(HI)无明显差异。IMRT_(7f)与IMRT_(9f)的膀胱、小肠和直肠的V40明显低于IMRT_(5f),IMRT_(7f)与IMRT_(9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_(7f)与IMRT_(9f)的适形指数(CI)相比较无明显差别,均明显优于IMRT_(5f)。IMRT_(7f)的MU值显著小于IMRT_(9f),IMRT_(7f)为最佳治疗计划方式。将在此计划基础上对盆骨骨髓进行限量的IMRT计划(BMS-IMRT)与IMRT_(7f)进行比较。两者在GTV及PTV的Dmax、Dmin、靶区HI以及对膀胱、小肠、直肠受照射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BMS-IMRT的CI显著优于IMRT_(7f)。BMS-IMRT明显减少骨髓的V40、V30、V20及V10,分别比IMRT_(7f)减少了16%、10%、16%和16%。结论 LACC的盆腔IMRT计划方式中,IMRT_(7f)方式具有最佳的靶区剂量分布及对OAR的保护,所需照射时间适中,值得推荐应用。对盆骨骨髓进行限量的7野IMRT计划能获得更好的靶区CI,明显减少骨髓受照射量,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骨髓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调强放疗 骨髓 剂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莹莹 刘政操 +3 位作者 胡睿 邹莉 顾科 冀胜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观察热放化疗(RTHTCT)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组(RTCT组)33例和热放化疗组(RTHTCT组)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采取顺铂单药每周方案,热疗... 目的:观察热放化疗(RTHTCT)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组(RTCT组)33例和热放化疗组(RTHTCT组)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采取顺铂单药每周方案,热疗为盆腔深部热疗。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急性期副反应,并分析1年无瘤生存率。结果:RTHTCT组患者有效率(PR+CR)明显高于RTCT组,分别为93.1%和72.7%(χ^2=2.096,P=0.036)。两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3%和58.3%(HR=0.229,95%CI0.076~0.687,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急性毒副反应在血液学副反应、上消化道副反应、泌尿系副反应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RTHTCT组患者下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RTCT组(31.0%vs63.6%,χ^2=10.51,P=0.010)。结论:RTHTCT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较单纯RTCT可提高近期疗效,并可降低放化疗所致下消化道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局部晚期 热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顺铂分别联合多西他赛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华诏召 刘燕 熊员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08-911,共4页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OXA)联合多西他赛(DTX)与顺铂(DDP)联合DTX用于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5例,...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OXA)联合多西他赛(DTX)与顺铂(DDP)联合DTX用于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OT方案(OXA130mg/m2+DTX75mg/m2);对照组采用PT方案(DDP60mg/m2+DTX75mg/m2),每组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各行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并比较两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毒副反应及术后切除子宫标本的病理组织检查情况。结果:①研究组化疗的有效率(97.1%)与对照组(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辅助化疗毒性反应:研究组WBC减少(Ⅱ度)发生率(5.7%)和N减少(Ⅱ度)发生率(15.7%)均低于对照组(18.3%和31.7%)(P<0.05);研究组脱发、恶心呕吐和肾脏毒性反应(Ⅰ度和Ⅱ度)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率(Ⅰ度和Ⅱ度)(28.6%和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7%和0)(P<0.05)。③两组术后标本病理组织检查:病理完全缓解率和理想的病理反应率及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外科切缘阳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A+DTX与DDP+DTX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均有明显效果,OXA+DTX方案总体毒性反应低于DDP+DTX方案,明显改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顺铂 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洪波 黄碧有 李少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探讨同时放化疗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87例Ⅱb~Ⅳa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同时放化疗)和放疗组。放疗组43例外照射加腔内治疗,当放疗剂量达到30Gy时用192Ir腔内治疗,8.0Gy/次·周... 目的:探讨同时放化疗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87例Ⅱb~Ⅳa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同时放化疗)和放疗组。放疗组43例外照射加腔内治疗,当放疗剂量达到30Gy时用192Ir腔内治疗,8.0Gy/次·周。当外照射剂量达到46Gy时中间挡铅。A点剂量70Gy,B点剂量56Gy结束放疗。综合组44例,放射治疗同单纯放疗组,放疗开始给予顺铂(DDP)20mgivd1~d5,5-FU750mgivd1~d5,每28天为一周期,共用4周期。结果:全部病例随访5年以上,随访率93.0%。综合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4%,65.9%;单纯放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8%,39.5%,有显著性两组差异(P<0.05,字2=4.144;5.09)。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时放化疗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疗效好,可以提高3、5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 疗效 同时放化疗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党云 刘青 +8 位作者 龙丽霞 毛宝宏 穆荣肖 王晓黎 武美丽 栾桦 蒲巍林 王惠玲 石清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AC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0~2013年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LACC 260例(鳞癌236例,腺癌12例,腺鳞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 目的:探讨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AC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0~2013年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LACC 260例(鳞癌236例,腺癌12例,腺鳞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组82例(NACT+BT组)、单纯新辅助化疗组77例(NACT组)、仅行根治性手术组101例(RH组),通过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率、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及Cox多因素分析方法来评价不同新辅助治疗方式的临床意义。结果:①与NACT组比较,NACT+BT组能够显著缩小局部肿瘤体积(89.02%vs 76.62%,P<0.05)。②NACT+BT组的深肌层浸润率、宫旁侵犯阳性率、脉管内癌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RH组(P<0.05),其深肌层浸润率也低于NACT组(P<0.05);NACT组的脉管内癌栓阳性率低于RH组(P<0.05)。NACT+BT组术后补充放疗率(30.49%)低于NCAT组(66.23%)和RH组(7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ACT+BT组的5年PFS(90.95%)显著高于RH组(7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5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HR4.79,P<0.01)、手术切缘阳性(HR4.38,P=0.04)和NACT+BT治疗方式(HR0.24,P=0.03)是影响LACC 5年PFS的独立因素;淋巴结转移阳性(HR6.47,P<0.01)是影响5年OS的独立因素。结论:单纯新辅助化疗可以控制病理中危因素,但没有降低术后辅助放疗率以及改善生存结局。而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可更好地减少术后病理危险因素,降低术后辅助放疗比率,延长PFS,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腔内后装放疗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和复发性宫颈癌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秀珍 李海滨 靳玉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223-1226,共4页
局部晚期和复发性宫颈癌死亡率极高,虽然近几年手术技巧、放疗设备及治疗技术的改进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临床对于局部晚期和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疗效依然不甚满意,治疗后最主要的失败原因是宫颈的局部复发,其... 局部晚期和复发性宫颈癌死亡率极高,虽然近几年手术技巧、放疗设备及治疗技术的改进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临床对于局部晚期和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疗效依然不甚满意,治疗后最主要的失败原因是宫颈的局部复发,其次为远处转移,复发后的宫颈癌治疗十分棘手,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期仅为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约5~18个月.针对对晚期和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现多采用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本文从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技术和疫苗接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现存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局部晚期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甘浪舸 蒿艳蓉 +1 位作者 阮林 李祥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1-254,257,共5页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宫颈鳞癌细胞对同步放化疗应答的分子机制,探讨凋亡及Bax、Bcl-2的表达。方法:49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RT)组25例接受盆腔外照射和后装治疗;同步放化疗(CRT)组24例除接受放疗外,还接受3个周期...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宫颈鳞癌细胞对同步放化疗应答的分子机制,探讨凋亡及Bax、Bcl-2的表达。方法:49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RT)组25例接受盆腔外照射和后装治疗;同步放化疗(CRT)组24例除接受放疗外,还接受3个周期的化疗(DDP+5-FU)。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RT组:放疗10Gy后;CRT组:放疗10Gy+(DDP+5-FU)×1个周期)分别活检留取标本,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检测凋亡及Bax、Bcl-2的表达。结果:RT组和CRT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2.0%和79.2.0%(P=0.044)。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RT组和CRT组凋亡阳性率均增加,分别由24%上升到60.0%(P=0.01)和20.8%增加到87.5%(P=0.000),差异显著;治疗中CRT组较RT组增加更加明显(P=0.03)。Bax的表达亦增加,分别由24.0%上升到52.0%(P=0.021)和25.0%增加到79.2%(P=0.000),差异显著;CRT组较RT组增加的更显著(P=0.044)。两组在治疗中,凋亡的阳性率和Bax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CRT组较RT组相关性更强(P=0.015,r=0.827:P=0.027,r=0.523),但两组Bcl-2的表达无变化(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鳞癌,CRT比RT有更好的缓解率,其机制可能是化疗和放疗有协同作用,通过上调Bax通路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放疗 放化疗 凋亡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ERCC1 mRNA表达及DNA倍体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一鸣 陈红敏 +3 位作者 邓君丽 阎夏 窦萌萌 王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 LACC)组织中ERCC1 mRNA表达和DNA倍体与新辅助化疗( NACT)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LACC患者NACT前宫颈活检标本,应用PCR结合实时荧光探针技术分析标本中ER-CC1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DNA定量分...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 LACC)组织中ERCC1 mRNA表达和DNA倍体与新辅助化疗( NACT)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LACC患者NACT前宫颈活检标本,应用PCR结合实时荧光探针技术分析标本中ER-CC1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分析DNA倍体。结果:60例患者中NACT有效33例,有效率为55.0%。 LACC组织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DNA倍体与NACT疗效有关( 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也显示,LACC组织中ERCC1 mRNA高表达是NACT疗效的负性影响因素[β=-2.672,OR(95%CI)=0.069(0.008~0.583)], DNA二倍体则是正性影响因素[β=1.348,OR(95%CI)=3.850(1.134~13.075)]。结论:LACC组织中ERCC1、DNA倍体表达与NACT敏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ERCC1 DNA倍体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对年轻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滢 王晶 +1 位作者 杨赛花 童明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评价年轻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动脉、静脉不同途径新辅助化学治疗(化疗)对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确诊为局部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并行宫颈癌根治术且术中保留双侧卵巢的年轻(手术年龄〈45岁)女患者38例,按照新... 目的评价年轻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动脉、静脉不同途径新辅助化学治疗(化疗)对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确诊为局部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并行宫颈癌根治术且术中保留双侧卵巢的年轻(手术年龄〈45岁)女患者38例,按照新辅助化疗途径分为A组(动脉介入栓塞化疗)20例,B组(静脉化疗)18例,每例均进行一疗程TP方案化疗[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35-175 mg·(m^2)^-1,顺铂50 mg·(m^2)^-1],术后行3个周期BOMP化疗。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以评估卵巢功能。分别比较两组化疗前、化疗后2-3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E2、FSH及LH水平。结果 A组化疗后2-3周(术前)及术后1个月E2水平较化疗前下降,FS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激素在不同时点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H在不同时点及两组术后6个月与化疗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E2水平明显低于B组,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无一例因卵巢转移复发。结论年轻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是短暂、可逆的,术前静脉化疗对卵巢功能几无影响,宫颈癌根治术中保留双侧卵巢是保护年轻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内分泌功能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宫颈 晚期/局部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新技术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孟庆宇 张福泉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33-437,共5页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女性肿瘤中居第2位。宫颈癌以鳞癌常见,以局部侵犯和区域淋巴结转移为主。传统意义上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包括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女性肿瘤中居第2位。宫颈癌以鳞癌常见,以局部侵犯和区域淋巴结转移为主。传统意义上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包括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分期ⅡB及以上的病变,包括ⅡB、ⅢA、ⅢB、ⅣA期。由于宫颈癌病灶大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有专家建议将IB2和ⅡA2也归于局部晚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放射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用药途径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建军 胡志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对比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动脉介入化疗途径、静脉化疗2种途径的疗效,以探讨最佳新辅助化疗给药方法。方法:随机将6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经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照组采用经静脉新辅助化... 目的:对比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动脉介入化疗途径、静脉化疗2种途径的疗效,以探讨最佳新辅助化疗给药方法。方法:随机将6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经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照组采用经静脉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化疗有效率、复发风险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有效率(97.1%vs 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脉管浸润、宫旁浸润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而对照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阴道边缘肿瘤细胞阳性病例;两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介入途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好,全身损害相对小,局部血药浓度高,复发风险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病人新辅助化疗剂量与肌少症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郄鹏 聂小栋 +2 位作者 殷其凡 崔红赏 王会恩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340,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LAEC)病人肌少症与新辅助化疗(NAC)药物相对剂量强度(RDI)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一科年龄≥65岁在NAC后接受根治性食管癌切除术的LAEC病人临床资...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LAEC)病人肌少症与新辅助化疗(NAC)药物相对剂量强度(RDI)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一科年龄≥65岁在NAC后接受根治性食管癌切除术的LAEC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第三腰椎(L3)水平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采用骨骼肌质量的Youden指数定义肌少症。根据药物的实际剂量强度和标准剂量强度计算平均药物相对剂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低RDI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Cox生存分析评估低RDI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126名老LAEC病人,肌少症46人,非肌少症80人,平均年龄为71.3岁。经过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药物治疗方案、临床分期和肌酐清除率等因素,肌少症与低平均药物相对剂量相关(OR:2.193,95%CI:1.107~4.411,P=0.022)。第一个化疗周期后,与非肌少症病人相比,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平均RDI较低的肌少症病人减少化疗剂量、延迟或停药的比例较高(41.9%vs 39.0%),并且体能状态下降显著(9.7%vs 0)。调整年龄、性别、CCI等因素影响后,低平均化疗RDI是病人的无复发生存(RFS)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病人,肌少症会降低新辅助化疗平均RDI,治疗前应常规进行筛查评估。肌少症可能成为改善食管癌病人临床结局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食管癌 肌少症 新辅助化疗 相对剂量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