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量影响
1
作者 单长兵 刘元雪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5-10,共6页
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的影响是修建大型水库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深入研究此问题利于对水库区未来气候变化进行预警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依据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推导出了下垫面改变导致局地年均降水量变化的计算公式,... 河道型水库区下垫面改变对局地降水的影响是修建大型水库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深入研究此问题利于对水库区未来气候变化进行预警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依据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推导出了下垫面改变导致局地年均降水量变化的计算公式,并把该公式应用于三峡库区.结果表明:库区蓄水后年均降水量相对于蓄水前有所增加,但增加量不大,局地年均降水量增加量计算值与库区气象站监测结果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改变 能量平衡 水分平衡 局地降水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登陆前后环境场对其移向和强度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凯 濮梅娟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0-376,共7页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Haima)”于2004年9月13日12:00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海登陆,登陆后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20:00在浙江境内消失.本研究采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法,探讨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涡度场、湿焓场变化对其移向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 0421号热带风暴“海马(Haima)”于2004年9月13日12:00在浙江省温州市沿海登陆,登陆后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20:00在浙江境内消失.本研究采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法,探讨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涡度场、湿焓场变化对其移向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热带风暴登陆后,涡度(ξ)明显减弱.涡度局地变化(ξ/t)值分布显示,风暴移动方向的后方,涡度减弱的趋势比前方涡度增大的趋势更剧烈;风暴有向其外围(ξ/t)正值中心(即涡度增幅最大)移动的趋势.该热带风暴登陆前、后,湿焓都增大,但登陆后湿焓增大趋势已大大减弱;风暴有向湿焓局地变化(E/t)正值中心移动的趋势,即向能量增强最大的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移向和强度 过程分析 热带风暴 涡度局地变化 湿焓局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急流区内纬向基本气流加速与EP通量的关系 被引量:19
3
作者 冉令坤 高守亭 雷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9-416,共8页
采用多时间尺度方法,并假设纬向基本气流是正压的,在不引入剩余环流的情况下,推导出纬向基本气流局地变化与一种新形式EliassenPalm通量之间的关系,这种EliassenPalm通量关系在形式上比较简单,而且物理意义明确,适合诊断分析高空急流区... 采用多时间尺度方法,并假设纬向基本气流是正压的,在不引入剩余环流的情况下,推导出纬向基本气流局地变化与一种新形式EliassenPalm通量之间的关系,这种EliassenPalm通量关系在形式上比较简单,而且物理意义明确,适合诊断分析高空急流区内纬向基本气流的加速与减速。理论分析表明,正压纬向基本气流的局地变化由新形式EliassenPalm通量散度决定。作者利用该EliassenPalm通量关系对2002年12月一次寒潮过程中200hPa等压面上纬向基本气流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诊断分析。诊断结果表明,在200hPa纬向基本气流急流区内,新形式EliassenPalm通量散度是影响纬向基本气流发展演变的重要因子,并且纬向基本气流的加速与减速主要是由新形式EliassenPalm通量中扰动动量的经向输送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急流 纬向基本气流 多时间尺度方法 EP通量 Eliassen-Palm通量 局地变化 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盛夏重庆不同阶段高温特征及成因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娟 邓承之 +3 位作者 朱岩 夏蘩 庞玥 朱浩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8-1118,共11页
2022年盛夏,重庆地区出现了两段高温天气,两段高温均为先大陆高压、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的。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重庆大陆高压阶段和副热带高压阶段的高温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大陆高压持续时间短,为高温发... 2022年盛夏,重庆地区出现了两段高温天气,两段高温均为先大陆高压、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的。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重庆大陆高压阶段和副热带高压阶段的高温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大陆高压持续时间短,为高温发展阶段,高温强度弱、相对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大;副热带高压持续时间长,为高温强盛阶段,高温极端性强,干热特征显著、夜间升温明显。热力学方程诊断表明,大陆高压阶段,增温为非绝热加热和垂直运动项共同作用;副热带高压阶段,白天增温主要源于非绝热加热,其次为温度平流项,垂直运动项作用弱,夜间低空干绝热或超绝热层减弱消失,翻越云贵高原的下沉气流带来的增温效应显著增强。地表热力差异表明,副热带高压阶段较大陆高压阶段地表潜热通量下降,感热通量显著上升,地表感热直接加热大气,对地面增温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大陆高压 高温特征 温度局地变化 非绝热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原地区雾的观测研究
5
作者 祖天时 王磊 +4 位作者 冯冬蕾 刘德强 陈晨 马昊天 曹瑞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第5期103-104,共2页
概述了雾的成因、分类,并对清原地区雾的特征及出现后的观测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该地区雾的短期预报和持续性雾的预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能见度 局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