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受体的表达
1
作者 王家祥 李守淼 +1 位作者 李琦 范应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ath D、uPA、uPAR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肾母细胞瘤及15例非肿瘤肾组织中Cath D、uPA、uPAR的表达。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ath D、uPA、uP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53.3%和56.7%。而在...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ath D、uPA、uPAR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肾母细胞瘤及15例非肿瘤肾组织中Cath D、uPA、uPAR的表达。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ath D、uPA、uP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53.3%和56.7%。而在非肿瘤肾组织中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者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FH型均低于UH型(P<0.05)..结论:Cath D、uPA、uPAR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D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肾母细胞瘤 免疫组化 组织学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血管生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壮 李宁毅 +1 位作者 陈万涛 尚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87,共3页
关键词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血管生成 口腔鳞癌 PLASMINOGEN activator 免疫组化法检测 抑癌基因 微血管密度 异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焦珍珍 方全 黄建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含20%自体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收取其帖壁的单核细胞,以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oxLDL对正常人单核细胞干预24h,72h的uPAR、LOX-1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干预正常人单核细胞24小时后,随着其浓度的增加uPAR及LOX-1蛋白表达上调,在50μg/ml时达峰,而高浓度组(100μg/ml)对两者的蛋白表达起着抑制作用。oxLDL刺激正常人单核细胞72小时后,低浓度(10μg/ml)不能有效地增加uPAR的表达,较高浓度(50μg/ml、100μg/ml)能够较有效地增加uPAR的表达。oxLDL刺激正常人单核细胞72小时后,LOX-1的表达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上调,但浓度≥50μg/ml时,其表达有所下降。结论:本研究中oxLDL不同作用时间对uPAR及LOX-1的影响不同,提示了oxLDL致炎症过程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Kringle结构域催化功能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纪建国 茹强 +2 位作者 杨晶鑫 俞梅敏 茹炳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9-225,共7页
Kringle(K)结构域广泛存在于与凝血和纤溶相关的各种因子中 .虽然 K结构域在一级结构上是一种比较保守的结构域 (与其他结构域相比 ) ,但是 K结构域的功能在各种因子中的作用有很大的区别 .为探讨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scu- PA)... Kringle(K)结构域广泛存在于与凝血和纤溶相关的各种因子中 .虽然 K结构域在一级结构上是一种比较保守的结构域 (与其他结构域相比 ) ,但是 K结构域的功能在各种因子中的作用有很大的区别 .为探讨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scu- PA)的 K结构域功能 ,构建了在 scu- PA的 K结构域的 1 1 8位 Gly与 1 1 9位 Leu之间插入 PRGDWR序列的突变体 (称为 insert mutant B,In B) ,并测定了野生型 scu- PA与 In B的纤溶相关反应的动力学常数 . scu- PA与 In B水解 S- 2 4 4 4反应的 Km 值无明显变化 (分别为 60 .4与 56.8μmol·L-1) ,而 In B的 kcat值 (0 .33s-1)比 scu- PA的 kcat值 (7.31 s-1)降低很多 ;In B激活纤溶酶原反应的 Km 值 (0 .397μmol· L-1)比 scu- PA Km 值(0 .648μmol·L-1)降低 40 % ,但 kcat值 (0 .0 1 65s-1)比 scu- PA的 kcat值 (0 .0 62 6s-1)降低 74% .以上结果说明 :K结构域主要与反应活性相关 ,而与酶及底物的亲和性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KRINGLE 结构域 催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其受体(uPAR)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周立 芮静安 +2 位作者 王少斌 陈曙光 曲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22-423,共2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和其特异性受体 (uPAR)在肝细胞癌 (HCC)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uPA和uPAR在HCC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相联系。 ...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和其特异性受体 (uPAR)在肝细胞癌 (HCC)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uPA和uPAR在HCC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相联系。 结果 HCC中uPA和uP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5 0 % (12 / 16 )和 6 8.8% (1/ 16 )。在进展性和侵袭性肿瘤与非进展性和非侵袭性肿瘤间uPA和uPAR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和基质细胞胞浆且主要位于癌侵犯的边缘。非癌组织仅见少量阳性染色细胞 ,对照组无特异性阳性染色。在ELISA中 ,癌与非癌组织uPA抗原水平分别为 (4 2 3± 0 5 7)ng/mg蛋白和 (1 2 6± 0 14)ng/mg蛋白 ,uPAR抗原水平分别为 (4 2 5± 0 2 1)ng/mg蛋白和 (3 15± 0 2 3)ng/mg蛋白 ,有显著性差异 (t=18.96 3,P =0 .0 0 0 ;t=13.6 93 ,P =0 .0 0 0 )。且进展性和侵袭性肿瘤中其抗原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和非侵袭性肿瘤 (P <0 0 5 )。  结论 uPA和uPAR在肝细胞癌表达较高并与其进展和侵袭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受体 肝细胞癌 病理学 临床意义 ELIS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盘前移位对关节滑膜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1型抑制剂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詹静 吴利群 +2 位作者 谷志远 张银凯 胡济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位对滑膜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1型抑制剂(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后,分别于术后4d、1周、2周、4周、8周和12周处死,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关节滑膜...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位对滑膜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1型抑制剂(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后,分别于术后4d、1周、2周、4周、8周和12周处死,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内uPA与PAI-1基因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正常滑膜中偶可见uPA和PAI-1染色弱阳性的滑膜内衬细胞,滑膜下层也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有uPA和PAI-1的弱阳性表达。术后1周,滑膜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表达uPA和PAI-1阳性的细胞增加,其表达也逐渐增强,12周时,细胞中uPA和PAI-1的基因为强表达。结论滑膜组织中存在较完善的uPA/PAI-1系统,该系统可能在由关节盘前移位造成的滑膜组织改变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7
作者 高丽华 肖承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5-135,共1页
关键词 单链尿激酶 纤溶酶原激活剂 单克隆抗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活素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雷霆 贾富鑫 刘江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分析存活素(Survivin)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 PA)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63例)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11例)中Survivin和u PA的表达,分析两者间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胰... 目的分析存活素(Survivin)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 PA)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63例)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11例)中Survivin和u PA的表达,分析两者间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3例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u PA阳性率分别为69.8%(44/63)、65.1%(41/63),11例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均无表达,Survivin和u PA表达呈正相关(r=0.389,P<0.050),两者与胰腺癌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均<0.05)。结论 Survivin和u P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表达上调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存活素 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小鼠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曾益军 杨恬 +1 位作者 宋川 罗正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年第5期18-21,共4页
观察uPA在小鼠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性应用uPA对损伤表皮创伤修复的超微结构变化。在创伤部位外源性应用uPA后,利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比较观察了不同时间及浓度的uPA对损伤表皮组织修复,尤其是基底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发现... 观察uPA在小鼠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性应用uPA对损伤表皮创伤修复的超微结构变化。在创伤部位外源性应用uPA后,利用光镜及扫描电镜等方法,比较观察了不同时间及浓度的uPA对损伤表皮组织修复,尤其是基底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发现uPA浓度为100μg/mL及200μg/mL时,与对照组比较,基底细胞提前发生迁移,较对照组早1h。创伤部位外源性应用uPA,有利于表皮基底细胞的迁移,这种促进细胞迁移作用可能对于治疗皮肤创伤早期愈合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小鼠 皮肤创伤 创伤修复 表皮结构 扫描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小白菊内酯抑制胃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立杰 李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874-879,共6页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转移活性及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调控作用。方法: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转移活性及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调控作用。方法: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uP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uPA的RNA表达。结果:在100-200μmol/L浓度范围内,Par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倒置显微镜下见到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力均显著下降,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逐渐减少。随着Par作用时间的延长,SGC7901细胞表达uPA水平逐渐下降。结论:Par可以抑制SGC7901的增殖和转移,uPA在Par降低胃癌细胞转移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胃癌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对尿激酶原激活纤溶酶原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11
作者 党昕 杨晶鑫 +2 位作者 茹强 袁洪生 茹炳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0-213,共4页
反应体系中存在的纤维蛋白 (fibrin)对尿激酶 (UK)、scu PA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激活纤溶酶原 (plasminogen)的反应有不同的作用 :UK、t PA激活 plasminogen的反应可被反应体系中存在的fibrin所加强 ;fibrin对scu PA激活 pla... 反应体系中存在的纤维蛋白 (fibrin)对尿激酶 (UK)、scu PA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激活纤溶酶原 (plasminogen)的反应有不同的作用 :UK、t PA激活 plasminogen的反应可被反应体系中存在的fibrin所加强 ;fibrin对scu PA激活 plasminogen反应的动力学常数无明显影响 ;但对小分子质量scu PA与单链抗体的嵌合分子激活 plasminogen的反应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为确定反应体系中存在的fibrin对scu PA的K区插入突变体 InB激活plasminogen反应的影响 ,测定了在反应体系中存在fibrin的情况下的InB激活 plasminogen反应的Kfibrinm 以及kfibrincat .Kfibrinm =4 2 μmol·L-1,远远大于无fibrin时的Km=0 379μmol·L-1,说明有fibrin存在时突变体InB与天然底物 plasminogen的亲和性降低了 .kfibrincat =0 10 7s-1,也远远大于无fibrin时kcat=0 0 16 5s-1,说明有fibrin存在时突变体InB对plasminogen的反应活性增强了 .原因可能是 :与fibrin结合的 plasminogen的构象发生了有利于被纤溶酶原激活剂水解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 单链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和临床意义
12
作者 杨春花 谷志远 +2 位作者 宋海静 赵亚力 李向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及其特异受体 (uPAR)与胃癌的关系及其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DNA mRNA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分别检测了 6 4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uPA和uPARmRNA表达情况 ,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生物学...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及其特异受体 (uPAR)与胃癌的关系及其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DNA mRNA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分别检测了 6 4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uPA和uPARmRNA表达情况 ,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生物学指征进行分析。结果 :癌与癌周比较 ,uPA和uPAR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 ,P <0 0 0 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 ,uPA和uPAR阳性例数分别为 19 2 9和 2 4 2 9,与无转移的 10 35和 13 35相比 ,P 分别 <0 0 1和 <0 0 0 1。在浸润到肌层、浆膜层的病例中uPA和uPAR阳性例数分别为 2 5 38和 30 38,与浸润到粘膜和粘膜下层的 4 2 6例和 7 2 6相比 ,P均 <0 0 0 1。在uPA和uPAR同时阳性的病例中 ,伴有淋巴结转移和浸润到肌层以下的分别占 15 2 0和 16 2 0 ,与阴性组 3 11和 1 11相比 ,P <0 0 1。结论 :uPA、uPARmRNA表达在胃癌中明显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受体 胃癌 原位杂交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R-VIVIT抑制脂多糖诱导的足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的表达
13
作者 李锐钊 史伟 +6 位作者 马娟 章斌 张丽 梁馨苓 陈源汉 刘双信 王文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观察11R-VIVIT对脂多糖诱导的足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脂多糖诱导小鼠蛋白尿模型和脂多糖诱导足细胞损伤模型,两种模型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组和脂多糖+11R-VIVIT组。通过测量尿蛋白—... 目的观察11R-VIVIT对脂多糖诱导的足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脂多糖诱导小鼠蛋白尿模型和脂多糖诱导足细胞损伤模型,两种模型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组和脂多糖+11R-VIVIT组。通过测量尿蛋白—尿肌酐比值观察各组小鼠尿蛋白的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RT—PCR及Western blot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及足细胞uPAR基因及蛋白水平。结果脂多糖组小鼠尿蛋白—尿肌酐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及脂多糖+11R—VIVIT组(P<0.001);脂多糖+11R—VIVIT组的小鼠肾组织及足细胞的uPAR的荧光表达弱于脂多糖组,但与正常对照组相似;足细胞脂多糖+11R—VIVIT组的uPAR mRNA和uPAR蛋白表达均低于脂多糖组(PuPAR mRNA<0.001;PuPAR=0.001),但与正常对照组相类似(PuPAR mRNA=0.095;PuPAR=0.252)。结论 11R—VIVIT可能通过抑制足细胞uPAR的表达、稳定和保护足细胞从而起到降蛋白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R-VIVIT 足细胞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4
作者 成晓舟 郭天康 +3 位作者 达明绪 郝相勇 景武堂 胡东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u-PA和VEG...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u-PA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u-PA与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u-PA与VEGF在低分化、浸润达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Ⅲ期+Ⅳ期)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浸润未达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Ⅰ期+Ⅱ期)组(P<0.05)。u-PA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68,P=0.000)。结论:u-PA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并且与胃癌的侵袭转移相关,它们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判断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同时,二者在胃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u-PA和VEGF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与骨关节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詹静 谷志远 吴利群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年第1期36-37,41,共3页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通过调节纤溶酶的活性,直接或间接对细胞外基质合成与代谢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各成分的结构、功能和调控以及与骨关节病的关系,以期加深对骨关节病病理机理的理解,为临床诊断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通过调节纤溶酶的活性,直接或间接对细胞外基质合成与代谢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系统各成分的结构、功能和调控以及与骨关节病的关系,以期加深对骨关节病病理机理的理解,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骨关节病 细胞因子 发病机理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缺失突变体治疗兔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
16
作者 翁欢 李秋华 张瑞帆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在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模型上研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缺失突变体(reteplase,r-PA)的溶栓效果,并与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 目的在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模型上研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缺失突变体(reteplase,r-PA)的溶栓效果,并与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对照,评价两种溶栓药物在静脉应用的疗效。方法光化学法诱导45只兔RVO模型(45只眼),分别静脉注射r-PA(15只眼)、rt-PA(15只眼)和注射用水(15只眼,对照组),4 h后观察血管再通情况,检测溶栓相关血液指标。结果给药后4h,r-PA组与rt-PA组静脉完全再通率分别为77.33%和为66.67%,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完全再通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给药后rt-PA组血浆凝血酶时间较r-PA组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较r-PA组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r-PA对兔RVO模型有治疗效果,疗效与rt-PA无明显区别,r-PA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比rt-PA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缺失突变体 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7
作者 王大力 杨怀安 王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0,共2页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在喉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对喉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喉鳞癌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I患者尿激酶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结果的对比
18
作者 孙福成 何青 +3 位作者 唐裕春 龚俊辉 王勇 邓开伯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6年第1期27-30,共4页
比较31例尿激酶(UK)及14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辅以阿斯匹林及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t-PA组与UK组相比较: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8.6%与58.1%(P>0.05);脑、消化道及呼吸道出血并发症在t-PA组稍多,而UK组以局部... 比较31例尿激酶(UK)及14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辅以阿斯匹林及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t-PA组与UK组相比较: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8.6%与58.1%(P>0.05);脑、消化道及呼吸道出血并发症在t-PA组稍多,而UK组以局部皮肤出血较多.血管再通组心力衰竭、严重性心律失常、室壁瘤及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率较低,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再通组病人心脏破裂的发生明显低于未再通组(0与17.6%P<0.05).本研究提示静脉t-PA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于静脉UK,有条件者可以首选t-PA.溶栓再通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室壁瘤、心梗后再缺血的发生,特别是心脏破裂的发生,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UK 血管再通 AMI 尿激酶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室壁瘤 消化道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的淀粉样β蛋白(Ab42)和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与尿激酶型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中的单个核苷酸多态性相关
19
作者 梁红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尿激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因子基因 单个核苷酸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伟英 廖劲晖 +2 位作者 徐韶华 张宇清 朱运松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两者在侵袭转移性和非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ABC法检测uPA和uPAR在39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用McCarthy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uP...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两者在侵袭转移性和非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ABC法检测uPA和uPAR在39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用McCarthy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uPA和uPAR主要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且uPA和uPAR在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纤溶酶原激活剂 肺肿瘤 U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