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栽培区尾叶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何斌 温远光 周敏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5,共5页
对广西田林县2.4和4.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的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与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致为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树干;林木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 对广西田林县2.4和4.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的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与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致为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树干;林木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Ca、K和Mg,P最低;2.4和4.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分别为321.09和760.39 kg/hm2,不同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林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分别为133.79和172.82 kg/(hm2.a),积累量随林分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大;同一器官各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与其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N>Ca或K>Mg>P;2个林分年龄尾叶桉人工林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总量分别为10.01和9.44 kg,其中对N的需求量最大,P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尾叶桉人工林 营养元素 积累与分配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叶桉人工林取代灌草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承标 何斌 梁怀军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15-218,共4页
对广西南宁市郊尾叶桉人工林及灌草坡 0~ 1 0 0cm深土壤物理性质对比测定的结果表明 :林地土壤容量为 1 37~ 1 47g/cm3,比灌草坡 1 5 0~ 1 6 2g/cm3分别低0 1 2~ 0 1 9g/cm3.平均总孔隙度、平均通气度、平均最大持水量和平均... 对广西南宁市郊尾叶桉人工林及灌草坡 0~ 1 0 0cm深土壤物理性质对比测定的结果表明 :林地土壤容量为 1 37~ 1 47g/cm3,比灌草坡 1 5 0~ 1 6 2g/cm3分别低0 1 2~ 0 1 9g/cm3.平均总孔隙度、平均通气度、平均最大持水量和平均渗透速度依次为 45 0 % ,2 1 4% ,435 7mm和 1 3mm/min ,分别比灌草坡高 3 4% ,3 4% ,1 9 9mm和 0 2 8mm/min ,随土壤深度的增加 ,林地与灌草坡各参数的差值逐渐减小 .尾叶桉人工林取代灌草植被后 ,对改良土壤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人工林 灌草植被 土壤物理性质 广西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亚热带山地尾叶桉人工林与生境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筱青 王兴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2018-2021,共4页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滇西南亚热带山地尾叶桉人工林植被数据及相关生境因子,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和材积—因子相关分析法,分析比较了研究区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CPCA排序较好地描述了植物与环...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滇西南亚热带山地尾叶桉人工林植被数据及相关生境因子,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和材积—因子相关分析法,分析比较了研究区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CPCA排序较好地描述了植物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在滇西南亚热带地区地形特征是一组解释能力最强的变量因子,影响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是坡向、海拔和坡位,坡度的影响次之,气温和降水影响最小;②海拔因子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制约因子,1 900 m高度是其生长分布上限,尾叶桉林生长与海拔呈反比关系;③坡向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东南坡和西南坡生长最好,南坡、东坡、西坡、西北坡次之,北坡和东北坡较差;④坡位对尾叶桉林的生长影响较大,中坡位尾叶桉林生长最好,其次是下坡位和河谷,上坡位和山脊尾叶桉林生长最差;⑤坡度对尾叶桉林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生长影响较小,在任何坡度上都适宜尾叶桉生长。考虑到尾叶桉人工林喜肥喜水,为保持水土,不宜在坡度陡的地方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县 尾叶桉人工林 生境因子 典范主分量分析 材积—因子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叶桉人工林蒸腾耗水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国粹 杜阿朋 +2 位作者 赵知渊 谢耀坚 张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2,共6页
2012年4-12月,应用热扩散技术对雷州半岛10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树干液流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与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相似,在晴天呈现单峰型,阴雨天多峰型;树干液流变化拐点均滞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1h左... 2012年4-12月,应用热扩散技术对雷州半岛10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树干液流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与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相似,在晴天呈现单峰型,阴雨天多峰型;树干液流变化拐点均滞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1h左右;在白天,尾叶桉单株的液流通量与大气温度、风速、光合有效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在夜间,则仅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在观测期内,10年生尾叶桉人工林单株平均日耗水量为28.03L/d,整个林分的蒸腾耗水量总共为963.3mm,占同期总降水量的5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人工林 蒸腾 树干液流 耗水量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叶桉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知渊 舒清态 杜阿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2,共5页
通过对10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a人工林林下枯落物的持水量、持水速率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取样分析,研究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该林分的枯落物储量为14.15 t.hm-2,最大持水量为3.07mm,有效拦蓄水量为1.90 mm,半... 通过对10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a人工林林下枯落物的持水量、持水速率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取样分析,研究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该林分的枯落物储量为14.15 t.hm-2,最大持水量为3.07mm,有效拦蓄水量为1.90 mm,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水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整个持水过程中,半分解层的持水量和持水速率一直大于未分解层;随着林下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孔隙度减小,持水量也随之减小,其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层深度基本呈反比;由于人工林内抚育经营活动较频繁,使枯落物分解迅速,而同时生物圈的活动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人工林 枯落物 土壤 持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对尾叶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葵仙 叶永昌 +3 位作者 莫罗坚 黄倩琳 沈德才 刘颂颂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77-2283,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因子的重要影响。【方法】以东莞大岭山林场4种种间伐强度(CK:0%,M1:30%,M2:70%,M3:100%)的12年生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间伐7年后林分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在冬季和夏季的...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因子的重要影响。【方法】以东莞大岭山林场4种种间伐强度(CK:0%,M1:30%,M2:70%,M3:100%)的12年生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间伐7年后林分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在冬季和夏季的变化。【结果】(1)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季节变化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冬季,间伐提高了土壤电导率、铵态氮、速效K、交换性Mg和交换性Na含量,M1显著减低土壤硝态氮,M1和M3林分显著减低土壤交换性Ca;夏季,间伐提高土壤全N、铵态氮、硝态氮和全P,降低土壤交换性Ca。(2)间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差异性,间伐后夏季的土壤微生物碳和微生物氮显著高于冬季;随着间伐强度增大,土壤微生物碳和微生物氮在冬季和夏季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间伐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显著,但能促进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夏季较高,冬季较低;脲酶活性则相反。(4)PCA表明,不同季节间伐林分与未间伐林分在冬季和夏季对土壤因子响应显著不同,冬季间伐林分样地分布较散,夏季M2和M3林分能较好聚为一类,与土壤pH、铵态氮、硝态氮和过氧化氢酶因子相关。【结论】尾叶桉人工林间伐后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向好的方向发展,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尾叶桉人工林 间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叶桉人工林二元材积表的研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明永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70-175,共6页
通过收集福建省永安市不同林龄、立地、密度的尾叶桉人工林林分的样木资料,采用多模型优选法和逐步回归法研制尾叶桉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表,并用相关指数、剩余标准差、平均系统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预估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 通过收集福建省永安市不同林龄、立地、密度的尾叶桉人工林林分的样木资料,采用多模型优选法和逐步回归法研制尾叶桉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表,并用相关指数、剩余标准差、平均系统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预估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数,评价模型优劣。经检验,所编的材积表完全符合生产上的精度要求,且理论基础扎实,编表结果可靠,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人工林 二元材积表 多模型优选法 逐步回归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ECM菌在尾叶桉上的筛选及其接种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应龙 弓明钦 +3 位作者 徐大平 仲崇禄 王凤珍 陈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9-576,共8页
报道 4 3种澳大利亚及 2种国产外生菌根菌株在广东尾叶桉人工林上的筛选试验的初期研究结果。分别对试验林 6、12和 2 4个月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与未接种对照林木相比 ,接种试验林在树高和地径 (或胸径 )生长量上... 报道 4 3种澳大利亚及 2种国产外生菌根菌株在广东尾叶桉人工林上的筛选试验的初期研究结果。分别对试验林 6、12和 2 4个月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与未接种对照林木相比 ,接种试验林在树高和地径 (或胸径 )生长量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接种优势 (P <0 .0 1) ;接种林 3次调查平均树高生长量最大增幅分别为 2 6.1%、33.7%和 2 7.4 % ,地径 (或胸径 )最大增幅分别为 19.2 %、2 1.59%和 19.32 % ;2 4个月时每公顷材积最大增幅为 56.8%。E0 710 (Laccaria)、H4 670 (Labyrinthomyces)、E4 50 1(Amanita)、E2 0 13(Laccaria)、C930 1(Pisolithus)、H12 72 (Sclero derma)、H1194 (Thaxterogaster)、H0 60 3(Scleroderma)、H4 0 11(Labyrinthomyces)、H12 35(Protube ra)等菌株对尾叶桉的促生效果较好。本试验初步筛选出多种优良菌株 ,对华南地区尾叶桉人工林生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各接种菌株对尾叶桉人工林前期接种效应及其相对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菌 尾叶桉人工林 菌种筛选 接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人工林改造对林下植物自然更新和物种多样性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永昌 张浩 +3 位作者 陈葵仙 洪文君 刘颂颂 莫罗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6期1-9,共9页
人工林在保护香港自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人工林为纯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人工林的改造对于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提升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20 a生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 人工林在保护香港自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人工林为纯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人工林的改造对于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提升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20 a生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林进行间伐套种处理,套种密度为1 665株/hm^2;以不间伐林分为对照,比较间伐套种后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及套种树种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间伐+套种3 a后,与未间伐林分相比,尾叶桉间伐林分植物的科、属和种数分别增加了78.6%、116.7%和100%,马占相思间伐林分相反。DCA分析结果显示,群落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主要聚集在尾叶桉间伐林分,马占相思未间伐林分物种数次之。与未间伐相比,间伐+套种措施显著提高了尾叶桉林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及草本层的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P<0.05);但马占相思间伐+套种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未间伐林分(P<0.05);物种多样性指标总体表现为尾叶桉间伐林>未间伐林,马占相思未间伐林>间伐林。套种树种在尾叶桉和马占相思林分中的早期生长表现良好,树种间生长量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人工林 马占相思人工 间伐 套种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