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尺度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
1
作者 张敏 王一丁 刘凤根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2,共15页
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背景下,全面探究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测度系统性风险指数基础上,采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将系统性风险分解为高、中、低频三种频域成分,通过测度LSTVAR-DY溢出指数构建包含高、... 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背景下,全面探究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测度系统性风险指数基础上,采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将系统性风险分解为高、中、低频三种频域成分,通过测度LSTVAR-DY溢出指数构建包含高、中、低频率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变量的两区制非线性溢出网络,从频域视角研究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间的非线性溢出效应明确溢出效应的来源和方向,并采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确认各变量间的非线性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系统性风险具有丰富的多尺度频域特征。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总体上存在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且总溢出效应在不同区制下存在非对称性;在经济上下行区制,系统性风险是主要的净溢出源头,在系统性风险高低区制,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均存在重要的净溢出来源;系统性风险低频分量是经济金融网络中的重要风险源头,中频分量在溢出网络中的角色存在区制转变,高频分量则在各区制中均为溢出的净输入节点。本文研究结论为完善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系统性风险 宏观经济 集成经验模态分解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两时间尺度系统最优跟踪控制
2
作者 邓武丹 李庆奎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8,共7页
针对两时间尺度系统的最优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摄动理论与强化学习技术的方法。首先,通过研究奇异摄动理论,将系统分解为快和慢2个子系统,解决了系统存在的奇异摄动参数问题。其次,将系统的跟踪问题分解为慢子系统的线性二... 针对两时间尺度系统的最优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摄动理论与强化学习技术的方法。首先,通过研究奇异摄动理论,将系统分解为快和慢2个子系统,解决了系统存在的奇异摄动参数问题。其次,将系统的跟踪问题分解为慢子系统的线性二次型跟踪(linear quadratic tracking,LQT)问题和快子系统的线性二次型调节(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问题,进而利用策略Q-学习分别为2个子系统设计控制器求解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实现系统的最优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时间尺度系统 奇异摄动 Q-学习 最优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平原暴雨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3
作者 李娜 刘淇淇 张湘涵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133-135,共3页
对2011—2020年冀中平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特点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冀中平原暴雨与中小尺度系统直接相关,地面辐合线、中尺度切变线、中尺度低压是冀中平原暴雨最常见的中小尺度系统。根据850、7... 对2011—2020年冀中平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特点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冀中平原暴雨与中小尺度系统直接相关,地面辐合线、中尺度切变线、中尺度低压是冀中平原暴雨最常见的中小尺度系统。根据850、700 hPa切变线或槽线与急流轴的距离,中小尺度系统在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切变线或槽线位置偏北,与低空急流中心轴的位置相距较远,在雷达上表现为局地发展少动的强雷暴群;另一种是切变线或槽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与西南(偏南)急流中心轴相距500 km以内,在雷达上表现为片状或带状的中尺度强回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小尺度系统 特征分析 冀中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中尺度系统数值模拟与动力诊断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高守亭 孙建华 崔晓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4-866,共13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们在暴雨中尺度系统数值模拟与动力诊断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从广义位涡理论、梅雨锋及变形锋生、暴雨中尺度系统的不稳定性、有限区域风场分解技术对暴雨中尺度系统的识别、中尺度波流相互作用理论以及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们在暴雨中尺度系统数值模拟与动力诊断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从广义位涡理论、梅雨锋及变形锋生、暴雨中尺度系统的不稳定性、有限区域风场分解技术对暴雨中尺度系统的识别、中尺度波流相互作用理论以及数值模拟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概括。对暴雨中尺度系统数值模拟与动力诊断的研究回顾表明,雷达资料同化进入模式有效地改进了对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模拟结果;一些新的物理量,如非均匀饱和位涡、对流涡度矢量、变形场锋生以及有限区域风场分解方法等在暴雨中尺度系统及热带对流发展诊断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波流相互作用理论也被应用到了中尺度系统发展的动力分析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尺度系统 数值模拟 动力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暖区一次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3
5
作者 覃丽 寿绍文 +1 位作者 夏冠聪 刘泽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6-914,共9页
为深入了解华南暖区暴雨产生的机制,首先利用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05年5月9日华南暖区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分析,然后利用MM5V3.6数值模式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模拟的输出结果分析了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 为深入了解华南暖区暴雨产生的机制,首先利用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05年5月9日华南暖区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分析,然后利用MM5V3.6数值模式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模拟的输出结果分析了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华南南部暖区的暴雨区出现在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的辐合区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区相迭置的区域;中尺度对流云团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系统中心上空偏南气流强烈垂直上升与在系统以南对流层高层下沉的气流构成垂直闭合反环流,低层气流风速辐合对暖区暴雨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较大的螺旋度可能是暖区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可用来判断降水系统的形成和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数值模拟 尺度系统 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非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及其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6
作者 隆霄 潘维玉 +1 位作者 邱崇践 赵建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35-1347,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观测的高时空分辨率TBB资料以及客观分析资料,对2002年6月22~23日("02.6")一次非典型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观测的高时空分辨率TBB资料以及客观分析资料,对2002年6月22~23日("02.6")一次非典型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暴雨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天气分析显示,"02.6"梅雨锋暴雨过程与α中尺度低涡的东移发展和对流层低层的两支低空急流的增强发展有关。对流层低层700 hPa为一个缓慢东移与南压的东北西南向冷式切变线,暖式切变线不太明显,这与通常的江淮切变线梅雨锋暴雨不同。对流层500 hPa的副热带高压非常强,高层200 hPa对流层高层的反气旋环流非常强并与高空急流相伴,南亚高压中心位于我国江南地区。(2)TBB资料分析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产生与多个β中尺度系统合并发展成α中尺度系统以及此后从α中尺度系统中不断分裂出β中尺度系统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强中尺度对流系统主要在中尺度低涡冷、暖切变线的的南侧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在中尺度低涡的冷暖切变线上发展。(3)垂直结构分析显示:在中尺度系统开始发展阶段,中尺度系统具有强的垂直于剖面的风分量切变、低空急流核以及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这有利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当中尺度低涡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其后部不断分裂出中小尺度系统,对流层低层的θ_e具有明显暖心结构,由于气块绝热上升冷却效应比对流潜热释放作用强,导致在800~600 hPa层上θ_e比环境的低,加之在强上升运动的顶部两侧的下沉补偿气流也比较弱,这不利于中尺度低涡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尺度系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9”淮河暴雨过程β-中尺度系统结构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廖移山 李武阶 +1 位作者 闵爱荣 王叶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1-430,共10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研制的AREM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对2003年6月29—30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低空急流迅速向北推进,加强了其北侧的风速梯度和...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研制的AREM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对2003年6月29—30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低空急流迅速向北推进,加强了其北侧的风速梯度和气旋性切变,使涡度场发生了强烈变化,强正涡度柱的发展导致了低层β-中尺度低压和气旋的新生;而对流层中高层β-中尺度高压的发展所引起的地转偏差使得β-中尺度高压附近的风场发生明显变化,并导致β-中尺度强辐散中心强烈发展,最终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强上升运动出现在低层θse强锋区的南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中尺度系统 AREM模式 淮河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的非静力数值模拟和中尺度系统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文莉娟 程麟生 隆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3-231,共9页
为了对华南暴雨进行深入的数值模拟研究,在对1998年5月23~24日(简称'98.5')华南暴雨进行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和客观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模拟结果可以再现... 为了对华南暴雨进行深入的数值模拟研究,在对1998年5月23~24日(简称'98.5')华南暴雨进行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和客观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模拟结果可以再现造成暴雨的大、中尺度环流条件.造成此次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具有暖心高湿结构,高空辐散,低空辐合及对应的强上升运动和气旋性涡柱是造成这次暴雨的动力学机制,低空偏南气流对这次暴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模拟的降水中心与观测的较接近,位置略偏南、偏西,雨量略小,但降水时段和雨区模拟较好.降水发生在喇叭口等有利地形;高低分辨率的地形资料对本次降水的模拟结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暴雨 数值模拟 尺度系统 地形资料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俊荣 晋绿生 +1 位作者 郭金强 杨景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4-1050,共7页
利用Doppler雷达资料,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及T213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月26日18:00~19:30发生在天山北坡中部石河子南部山区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和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落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冷槽东... 利用Doppler雷达资料,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及T213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月26日18:00~19:30发生在天山北坡中部石河子南部山区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和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落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冷槽东南象限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是造成"2008.8.26"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地形辐合回波带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系统;地形辐合回波带上的中-γ对流单体滚动更迭是强对流天气落区形成的直接原因;中高层干冷、低层暖湿,低层中尺度辐合切变线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度的迅速增加、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跃增和面积的扩大,中气旋的出现都对"2008.8.26"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预警指示意义。当回波强度>50 dBz、回波顶高度>8 km、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急增到50 kg.m-2以上时,将预示有强对流天气出现。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大值区是对流云强度最强的地方,与强对流天气落区相对应;其高值区的强度和范围与强降水的强度和范围成正比。在暴雨发生前和发生期间落区附近近低层存在着西南暖湿气流向暴雨中心的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强对流 中小尺度系统 地形辐合回波带 中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梅雨期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及其模拟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徐双柱 邹立维 +1 位作者 刘火胜 毛以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7-575,共9页
利用武汉多普勒雷达和武汉暴雨所AREM模式资料,分析了湖北省2005年梅雨期的一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条状回波带变宽的时候,位于2 km上空切变线附近的中尺度气旋中,表现为强对流单体回波;强降水发生时,对流系统中有两个强上升... 利用武汉多普勒雷达和武汉暴雨所AREM模式资料,分析了湖北省2005年梅雨期的一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条状回波带变宽的时候,位于2 km上空切变线附近的中尺度气旋中,表现为强对流单体回波;强降水发生时,对流系统中有两个强上升运动中心,分别位于300 hPa和600hPa附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分布对上升运动的维持是有利的;环境风场并不能很好地控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方向,中尺度对流系统向低层涡度增加的地方移动;暴雨形成过程可概括为低层切变线东移诱发出地面低压,产生垂直上升运动迅速增加,配合丰沛的水汽输送和高不稳定能量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暴雨中尺度系统 多普勒雷达 ARE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次罕见强对流天气的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51
11
作者 朱平 俞小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共13页
2016年8月17-18日青藏高原东北部出现了罕见的大冰雹、短时暴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运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葵花静止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强对流过程的大气环境场和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 2016年8月17-18日青藏高原东北部出现了罕见的大冰雹、短时暴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运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葵花静止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强对流过程的大气环境场和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和对流传播机制。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明显,属于低层暖平流强迫型。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南海。维持较长时间的弱冷锋是强对流的地面触发机制;对流云团逐渐演变为MCC,对流传播整体具有沿着河谷往层结不稳定区的正向和往低层入流风的反向传播的特征。河谷地形是影响对流移动和传播路径的关键;强对流风暴单体生命史均较长,强降雹单体为类超级单体和普通多单体,强降水回波属于多单体线状对流。降雹单体整体比降水单体发展得更强,变化幅度更大,尤其是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变化更剧烈。强对流开始前单体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均是先增后降;几处局地雷暴大风是由雷暴云团内弱降水在较厚的环境干层蒸发而显著降温所产生的较大负浮力或由线状对流中强降水拖曳导致的强下沉辐散气流造成,雷达回波具有质心急剧下降或中层径向速度辐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强对流 中小尺度系统 传播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6”梅雨期一次暴雨β中尺度系统结构和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隆霄 程麟生 文莉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7-340,共14页
通过利用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2002年6月18~19日(“02.6”)的一次梅雨锋暴雨β中尺度系统结构和演化及其发展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1)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500hPa东亚大槽不断加深发展的阶段,也是中纬度大气长波... 通过利用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2002年6月18~19日(“02.6”)的一次梅雨锋暴雨β中尺度系统结构和演化及其发展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1)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500hPa东亚大槽不断加深发展的阶段,也是中纬度大气长波调整的时期。东亚大槽后的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前缘的暖湿气流在江淮流域交汇为此次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条件。同时,对流层低层不断加强的西南气流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2)1小时观测的降水量和TBB的分析表明,此次暴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分裂的结果。(3)中尺度模式MM5V3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表明: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观测的和客观分析的天气事实,模拟的1小时降水量与观测的结果对应得较好,β中尺度对流云团位于切变线的右侧西南气流中,但是并没有明显的中尺度环流系统与之对应,这主要是由于细网格域中的模拟结果是各种尺度大气场叠加的结果,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环流系统被掩盖在其中。(4)多重滤波方法和消除趋势方法并没有分离出与β中尺度对流云团相对应的环流系统,区域平均方法得到的中尺度扰动特征可以很好地解释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和演变。区域平均法得到的中尺度扰动场的分布表明,两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位于对流层低层鞍型场的膨胀轴上和对流层高层的中尺度反气旋式环流中。大气低层和高层的相互作用、低层中尺度扰动低涡和鞍型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流发展过程中动力和热力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中尺度低涡的发展。(5)非线性平衡方程的诊断表明,β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与非线性平衡方程残差△NBE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β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是动量场和质量场之间出现的不平衡释放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非线性平衡方程 β中尺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β尺度系统造成的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慕建利 杜继稳 +1 位作者 梁生俊 宁志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3-29,共7页
利用T106资料和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陕西和四川东北部的一次突发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中α尺度切变激发的中β尺度系统是本次暴雨的直接引导... 利用T106资料和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陕西和四川东北部的一次突发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中α尺度切变激发的中β尺度系统是本次暴雨的直接引导系统。进一步诊断分析揭示了中β尺度系统的动力场和热力场之间具有一种强耦合机制:中β尺度系统是在低空急流带上发展起来的,垂直上升运动与近饱和湿空气柱及涡散柱互耦,低空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发展触发了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地模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整个发展过程和降水雨带,细网格模拟的降水量与实况比较接近,分析结果可为中尺度暴雨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β尺度系统数值模拟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的演变及结构特征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柏 曹性善 +1 位作者 周昆 陆大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利用HUBEX试验期间的IOP资料以及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信息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分析研究了发生在1999年6月20~30日江淮流域的梅雨锋暴雨过程。研究发现:α中尺度辐合线主要位于 700 hPa以下中低层;当有强降... 利用HUBEX试验期间的IOP资料以及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信息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分析研究了发生在1999年6月20~30日江淮流域的梅雨锋暴雨过程。研究发现:α中尺度辐合线主要位于 700 hPa以下中低层;当有强降水发生时,辐合线上有明显的β中尺度气旋波动发生。与其相配合,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图上存在一片约 20 km×20 km且强度在 40 dBZ左右,回波顶高为 7~8 km,液态水垂直累积含量( Vil)约为 10 kg/ m2的回波区,其尺度为γ中尺度。它的出现与锋生次级环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且由大尺度凝结潜热和对流凝结潜热强迫的次级环流对它的发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暴雨 尺度系统 次级环流 天气过程分析 江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系统理论研究概况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巍 潘泉 +1 位作者 戴冠中 张洪才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27-1433,共7页
在许多应用领域中,通常要对出现在不同尺度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辨识,最近引入的多尺度框架使这一分析成为可能。该文简单介绍了多尺度系统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多尺度框架在估计和数据融合中的应用,分析了多尺度模型、平滑误差模型以及两类... 在许多应用领域中,通常要对出现在不同尺度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辨识,最近引入的多尺度框架使这一分析成为可能。该文简单介绍了多尺度系统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多尺度框架在估计和数据融合中的应用,分析了多尺度模型、平滑误差模型以及两类多尺度实现模型,并指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建模 尺度平滑算法 尺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2”长江中游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玉春 王叶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8,共6页
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 2 0 0 2年 7月 2 2~ 2 3日发生在长江中游的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 ,结合地面加密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 :( 1 )大别山西侧的暴雨由中α尺度切变线上中β... 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 2 0 0 2年 7月 2 2~ 2 3日发生在长江中游的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 ,结合地面加密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 :( 1 )大别山西侧的暴雨由中α尺度切变线上中β尺度低涡造成 ,湘鄂交界地带的暴雨由切变线上气旋性扰动造成。 ( 2 )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为暴雨中尺度系统形成提供了启动机制 :在正涡度平流的作用下 ,对流层中低层降压产生变压风辐合造成上升运动 ,低层暖湿气流抬升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爆发形成局地对流产生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尺度系统 尺度天气系统 切变线 不稳定能量 暖湿气流 辐合 降压 爆发 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强梅雨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伴随的中尺度系统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公颖 周军 +1 位作者 胡伯威 崔春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0-767,共8页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MM5,采用高分辨率套网格方案和适当的物理过程,对2002年7月22日08时到23日08时的一次强梅雨暴雨过程和伴随的中-β尺度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很好地描述了本次暴雨降水的时空分布及相伴随...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MM5,采用高分辨率套网格方案和适当的物理过程,对2002年7月22日08时到23日08时的一次强梅雨暴雨过程和伴随的中-β尺度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很好地描述了本次暴雨降水的时空分布及相伴随的中-β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梅雨切变线上出现的一串中-β尺度系统是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高空中尺度辐散系统的存在和变化方式对中-β系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中低层中尺度涡旋的形成会导致尺度更小的强冷暖平流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激励中尺度系统自身的斜压发展;降水潜热对暴雨的发展和维持也有重要的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暴雨 数值试验 中-β尺度系统 发展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与结构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江敦春 党人庆 朱志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首先对8407、8411和8504号台风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详细分析了模式输出的带通流场,发现:在湿台风引起的大范围暴雨区,低层有强辐合,高层有显著的中尺度辐散,而在干台风产生的弱降水区,高层则无中尺度辐散气流。其次,... 首先对8407、8411和8504号台风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详细分析了模式输出的带通流场,发现:在湿台风引起的大范围暴雨区,低层有强辐合,高层有显著的中尺度辐散,而在干台风产生的弱降水区,高层则无中尺度辐散气流。其次,对引起暴雨突然增幅的8407号台风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台风大尺度环境场是产生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尺度系统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7”特大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的热量和水汽收支诊断 被引量:20
19
作者 冯伍虎 程麟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9-432,共14页
1998年 7月 2 0~ 2 3日 (“98.7”)发生在鄂东和鄂西南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 ,不仅与70 0hPa上低涡切变线的生成和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而且与沿低涡切变线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的MαCS与MβCS直接关联。利用非静力模式MM5 .V2 .1 2成功模拟... 1998年 7月 2 0~ 2 3日 (“98.7”)发生在鄂东和鄂西南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 ,不仅与70 0hPa上低涡切变线的生成和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而且与沿低涡切变线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的MαCS与MβCS直接关联。利用非静力模式MM5 .V2 .1 2成功模拟提供的高分辨输出资料对这次特大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的热量和水汽收支进行了诊断。结果发现 :当有强对流发生并伴有强降水时 ,就会有强的视热源Q1 和视水汽汇Q2 出现 ,而强的Q1 与Q2 和强降水区基本是对应的 ;Q1 随高度增高而增大 ,最大加热位面基本上都在 486.1hPa(σ =0 .5 4 )附近 ;在对流层深厚的中空加热层是积云对流活跃和强暴雨持续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热力机制 ;在对流层上半部的相对冷层为暴雨区上空积云对流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热力不稳定条件 ,积云对流在中、低空的凝结潜热不仅加热对流层中层大气 ,而且向高层输送 ,加热高层的环境大气 ;在暴雨初期 ,Q2 的双峰结构与低空层积云及中空积云对流凝结变干有关 ;Q2 的中空峰值大体与Q1 的峰值相应 ,Q2 的深厚变干层与Q1 的深厚加热层非常一致。诊断结果表明 ,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成功模拟的高分辨输出资料对Q1 和Q2 进行数值诊断是可行的。通过对强暴雨过程Q1 和Q2 的诊断 ,可为改进积云对流参数化中加热和增湿廓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热源 视水汽汇 积云对流 数值诊断 1998年 特大暴雨 尺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年江淮流域暴雨中不同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福全 杨大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8,共10页
通过对1991年7月1~5日东亚地区网格点资料平滑滤波,将大气运动分解为大尺度背景场和中尺度扰动场.采用p坐标中湿大气动力学方程组,在两层模式中得到含有不同等压面、不同尺度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方程组.经过简化,得到表... 通过对1991年7月1~5日东亚地区网格点资料平滑滤波,将大气运动分解为大尺度背景场和中尺度扰动场.采用p坐标中湿大气动力学方程组,在两层模式中得到含有不同等压面、不同尺度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方程组.经过简化,得到表征低层约700hPa中尺度系统发展的物理量.低层系统的发展和衰减决定于该物理量的正负,也就是决定于200、500、700hPa各等压面不同尺度的运动场、涡度场和温度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江淮流域 尺度系统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