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施氮水平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
马银丽
吉艳芝
李鑫
张琳
巨晓棠
张丽娟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2
|
|
2
|
减氮条件下砂壤质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氨挥发特征及排放系数 |
吕金岭
王小非
骆晓声
梁少民
寇长林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2
|
|
3
|
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质量的影响 |
王淑娟
李有兵
吴玉红
田霄鸿
王少霞
闫小丽
朱瑞祥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4
|
麦季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
吴光磊
曾彦
郭立月
崔正勇
李勇
尹燕枰
王振林
蒋高明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5
|
施氮水平对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
王玉英
胡春胜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38
|
|
6
|
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氮素盈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以德州市为例 |
刘宏元
张爱平
杨世琦
邢磊
杨正礼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7
|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综述 |
张苏芮
李一鸣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0 |
12
|
|
8
|
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协调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 |
杨宪龙
路永莉
同延安
马海洋
陈毓君
丁燕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4
|
|
9
|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
王春阳
周建斌
郑险峰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3
|
|
10
|
华北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包气带氮素淋溶机制 |
牛新胜
张翀
巨晓棠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6
|
|
11
|
深耕时间和方式对旱地麦-玉复种体系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
汪洪涛
赵凯男
张军
黄修利
赵雯馨
李淑靖
黄明
李友军
吴金芝
蒋向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2
|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动态平衡施肥配方的研究 |
任瑞娴
王瑞卿
许恩怀
刘惠芬
卢树昌
臧凤艳
|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
2006 |
5
|
|
13
|
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 |
张健
袁嘉玮
梁哲军
张鹏飞
薛琴琴
王玉香
张冬梅
杨印斌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
4
|
|
14
|
秸秆还田及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娄]土物理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
窦春宇
郭赛楠
高玉婷
韩燕
薛彦飞
胡昌录
徐虎
杨学云
张树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增施铵态氮肥诱导滨海盐渍土作物根际降碱抑钠可实现以种适地增产增效 |
王丁霞
郝志诚
李登登
彭懿
冯固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北京市集约化种植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迁移速率研究 |
刘海军
李艳
张睿昊
黄冠华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7
|
华北平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综述 |
王玉英
李晓欣
董文旭
张玉铭
秦树平
胡春胜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41
|
|
18
|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平衡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
陈素英
邵立威
孙宏勇
张喜英
李彦芬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9
|
|
19
|
水肥管理及生物炭施用对作物产量和磷效率及磷淋失的影响 |
卢慧宇
杜文婷
张弘弢
徐佳星
韩燕
郑景瑞
王仁杰
杨学云
张树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