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窒息法构建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良与评价
1
作者 饶欧阳 李世欣 +2 位作者 胡杰 谢沙 刘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674-6681,共8页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危重症常见的病理损伤,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目前,传统窒息法常用于构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模型,但其复苏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较低。为此,通过改良传统窒息法构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危重症常见的病理损伤,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目前,传统窒息法常用于构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模型,但其复苏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较低。为此,通过改良传统窒息法构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与传统窒息法进行比较,评估改良窒息法的优势。将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传统组与改良组,分别采用传统窒息法和改良窒息法构建模型。观察大鼠复苏成功率和24 h生存率,采用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评估神经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炎症、氧化应激、凋亡指标。结果表明:与传统窒息法相比,改良窒息法构建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具有更高的复苏成功率和24 h存活率,且脑损伤、炎症、氧化应激、凋亡等情况与传统窒息法比较无明显差异,能够满足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灌注损伤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猪小肠冷保存再灌注模型制作的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
2
作者 胡玉红 傅廷亮 +1 位作者 张佃良 曹斌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2年第6期361-361,共1页
关键词 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模型 离体小肠 麻醉 围手术期 幼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esin1通过Sirt1抑制Caspase11/GSDMD通路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3
作者 蔡宏星 李潼 朱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目的:探讨巨噬素1(Maresin1,Mar1)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tion,IR)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建立小肠IR模型。第一部分①组12只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IR组和IR+... 目的:探讨巨噬素1(Maresin1,Mar1)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tion,IR)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建立小肠IR模型。第一部分①组12只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IR组和IR+Mar1组。第二部分②组20只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IR组、IR+Mar1组、IR+EX527组、IR+Mar1+EX527组。Mar1于术前30 min采用5μg/kg腹腔注射。EX527于术前1 d 10 mg/kg经腹腔注射。Control组仅分离SMA而不夹闭。其余模型组均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SMA根部,45 min后松开血管夹形成小肠IR模型。各组小鼠均于再灌注后4 h采集静脉血和回肠标本。检测①组小鼠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检测血清4 kd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FITC-Dextran 4000,FD-4)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肠Occludin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检测①、②组肠组织Sirt1、P-NF-κB p65(P-p65)、Caspase11、GSDMD-N蛋白表达。结果:①组中与Control组相比,IR组肠组织MDA水平,血清FD-4含量,病理学损伤程度均升高(P<0.01);SOD、GSH水平,Sirt1蛋白表达下降;P-p65、Caspase11、GSDMD-N蛋白表达增加。与IR组比较,IR+Mar1组肠组织MDA水平及血清FD-4含量,病理组织学损伤程度均下降(P<0.05);SOD、GSH水平,Sirt1蛋白表达增加;P-p65、Caspase-11、GSDMD-N蛋白表达减少。②组中与IR+Mar1组比较,IR+Mar1+EX527组Sirt1蛋白表达下降;P-p65、Caspase11、GSDMD-N蛋白表达增加。而IR+EX527组与IR+Mar1+EX527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ar1预处理通过Sirt1抑制Caspase11/GSDMD通路减少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素1 缺血灌注损伤 小肠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灌注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世林 闵志廉 +1 位作者 朱有华 韩命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S003-S004,共2页
关键词 肾脏缺血 原位灌注 大鼠 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褥疮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简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9
5
作者 蔡福满 姜丽萍 +2 位作者 杨晔琴 陈军 韦泾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0-832,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褥疮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不完全性缺血组(I组);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组(IR组)。通过肉眼观察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形态和颜色,光镜下观察皮肤和肌肉组织的病理...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褥疮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不完全性缺血组(I组);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组(IR组)。通过肉眼观察大鼠受压部位皮肤形态和颜色,光镜下观察皮肤和肌肉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测定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I组和IR组皮肤肉眼观察均出现紫红色;皮肤和肌肉光镜下观察均出现损伤,其中IR组比I组更明显;I组与C组比较,其SOD活性以及MDA、ET-1、NO含量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而LDH活性增加(P<0.05);IR组与C组、I组比较,其SOD活性、NO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LDH活性和MDA、ET-1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该模型以临床实际情况为基础,操作简便易行,可用于皮肤褥疮的机制和防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褥疮 缺血 灌注损伤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7
6
作者 马贤德 孙宏伟 +1 位作者 柴纪严 赵金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200-1201,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比较系统,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达到只要读者根据本文所述的方法操作就能制作出MACO再灌注模型的目的。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参照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MACO模型20只,假手... 目的:建立一种比较系统,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达到只要读者根据本文所述的方法操作就能制作出MACO再灌注模型的目的。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参照Longa法并适当改进建立MACO模型20只,假手术组20只。将详细叙述手术过程以及再灌注时间点的合理选择。最后利用行为学测试、四氮唑(TTC)染色对模型成功与否进行判定。结论:线栓法是一种操作简单的制备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的方法,并且此方法的再灌注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缺血 灌注 线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被引量:20
7
作者 戴炯 文立 +5 位作者 熊文浩 邱永明 李骁雄 万杰清 智玲梅 李善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R)模型(MCAO/R组,n=25)。于建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评估SD大鼠的神经功能;建模后14 d...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R)模型(MCAO/R组,n=25)。于建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评估SD大鼠的神经功能;建模后14 d处死所有大鼠,取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设立假手术组(n=5)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MCAO/R组25只大鼠中,2例(8%)于拔栓线时突发死亡,迅速开颅取脑发现颅底脑池内有大量血块;2例于术后第2天死亡,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亡,总死亡率为20%。成功建立MCAO/R模型20例,并在为期14 d的观察过程中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术中栓线插入长度与大鼠体质量呈线性相关(P=3.86×10-9);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MCAO/R组大鼠的右侧额顶叶和尾壳核区域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改变,神经元皱缩,呈不规则形态;胞浆嗜酸性,胞核深染或消失,细胞间质疏松。结论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的大鼠MCAO/R模型,简便易行、创伤小且稳定性好,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动物模型 线栓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范晓迪 刘建勋 林成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共6页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与残疾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严重的危害了人类健康.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占60% ~80%.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合理的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的基础,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应最大可能的符合疾...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与残疾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严重的危害了人类健康.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占60% ~80%.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合理的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的基础,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应最大可能的符合疾病实际的发展演变过程,而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更接近临床发病的病理过程,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该文总结了近年关于该动物模型的研究报道,为该疾病模型的制作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 灌注 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 灌注 模型制作方法 模型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何秋 刘美洁 +2 位作者 朴英善 魏秀云 王慕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实用的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用尼龙线栓塞大脑中动脉(MCA)制做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的成功率、神经经病学评分、丙二醛(MDA)含量、脑水肿及病理学变化。结果:M...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实用的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用尼龙线栓塞大脑中动脉(MCA)制做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的成功率、神经经病学评分、丙二醛(MDA)含量、脑水肿及病理学变化。结果:MCA闭塞24h后,大鼠出现脑水肿、脂质过氧化和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症状;光镜下见额顶叶皮质及基底节区梗塞。早期再灌注可明显改善神经损伤症状,减轻脑水肿,而脂质过氧化及病理损害加重。改进实验方法后,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灌注模型 栓线法 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言明 刘晶 +2 位作者 张成成 马晓华 宫剑滨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 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建立需对大鼠进行缺血及再灌注,创伤大,耗时长,极易导致大鼠死亡。文中以高效、快速的方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并确保造模动物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存活率。方法取80只成年SD大鼠(8~10周龄;体重控制... 目的 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建立需对大鼠进行缺血及再灌注,创伤大,耗时长,极易导致大鼠死亡。文中以高效、快速的方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并确保造模动物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存活率。方法取80只成年SD大鼠(8~10周龄;体重控制在250~300 mg),给予戊巴比妥钠溶液50 mg/kg腹腔麻醉。在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条件下,离断第2-3肋间肌肉充分暴露心脏,迅速定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1 h,松开结扎线后48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1 h及48 h行心电图检查。术后48 h在相同部位再次结扎,行Evans-TTC双染,以显示心肌缺血及梗死面积大小。结果造模总存活率为90%,IR模型总成功率86.25%。LAD结扎后出现T波高耸、ST段抬高,与QRS波融合形成"墓碑样"改变,然后出现ST段逐渐回落、R波电压逐渐降低,可见左室前壁结扎线以下心肌及心尖部心肌颜色变为灰白色或者暗灰色,且持续存在;心脏搏动频率较结扎前明显下降,且搏动幅度较前明显减弱;术后48 h可见明显的苍白梗死区,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通过切片及Evans Blue-TTC双染后可见层次明显的梗死区、缺血及正常心肌。每只造模成功SD大鼠缺血区面积+梗死区面积与左室总心肌组织面积比值0.43~0.55(P>0.05);梗死区面积与缺血区+梗死区面积比值0.36~0.45(P>0.05)。结论可以高效、快速地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具有降低模型动物死亡率及提高模型建立的成功率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缺血灌注 动物模型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单次完全可逆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敏 孙明 +2 位作者 左国平 张小慧 韩群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单次完全可逆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的模型。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28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的手术方法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15min后完全恢复其血流,再灌注2h。同时检测大鼠心电图...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单次完全可逆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的模型。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28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的手术方法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15min后完全恢复其血流,再灌注2h。同时检测大鼠心电图的变化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阻断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后,心电图出现异常,表现为S-T间期延长,T波倒置,而光镜下组织结构正常。结论:该模型符合心肌顿抑的特点;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重复性强,是一种建立在体大鼠单次完全可逆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抑心肌模型 心肌缺血 灌注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志坤 李劲松 +3 位作者 王建军 江科 张俊 乔新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用显微外科技术制备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2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肺门6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肺缺血再... 目的探索一种用显微外科技术制备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2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肺门6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获取标本,检测肺湿干重比值,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肺缺血再灌注组湿干重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光镜、电镜下均可观察到严重的肺损伤改变。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成功率高,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不同体重KM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7
13
作者 甄毅岚 王亚男 +4 位作者 李晟 董金龙 盛汝祥 史开宇 董六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9-44,I0005,共7页
目的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影响该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9 g,分别将雌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不同体重实验组(n=80)。其中实验组按小鼠体重分为以下8组:A组(♂,20~24 g)、... 目的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影响该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9 g,分别将雌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不同体重实验组(n=80)。其中实验组按小鼠体重分为以下8组:A组(♂,20~24 g)、B组(♂,25~29 g)、C组(♂,30~34 g)、D组(♂,35~39g),E组(♀,20~24 g)、F组(♀,25~29 g)、G组(♀,30~34 g)、H组(♀,35~39 g),每组10只。线栓栓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用单丝尼龙线(直径0.128~0.180 mm),液体石蜡处理浸泡后,从右侧颈总动脉进线,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时拔出线栓,并对模型进行评价,采用的主要观察指标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结果同假手术相比,不同体重实验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神经行为功能异常,TTC染色脑组织显示出明显的梗塞灶。与C、D组相比,A、B两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显著性增加(P<0.01);与G、H组相比,E、F两组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也显著性增加(P<0.01,P<0.05)。雄性KM小鼠与雌性相比,成模率较高且死亡率相对较低。此外,A组与E组相比,其行为学评分显著增加(P<0.01);B组与F组相比,小鼠行为学评分以及脑梗塞体积显著增加(P<0.01)。结论体重在25 g左右的雄性KM小鼠制备模型成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适合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局灶性脑缺血 灌注模型 线栓法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栓平 吴毓秀 +4 位作者 郝一彬 王志平 顿文 申丽红 章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7-170,共4页
观察预适应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的保护作用及对内源性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释放的影响 .选用雄性 Wistar大鼠 40只 (2 75- 32 5g) ,实验分在体和离体两部分 .(1 )在体部分 :30 min的小肠缺血和 60 min的再灌流可引起小肠湿重... 观察预适应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的保护作用及对内源性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释放的影响 .选用雄性 Wistar大鼠 40只 (2 75- 32 5g) ,实验分在体和离体两部分 .(1 )在体部分 :30 min的小肠缺血和 60 min的再灌流可引起小肠湿重干重比值 (WW/DW)增高 ,血中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 ,丙二醛 (MDA)含量显著增加 .3次 8min缺血及1 0 min再灌流预适应可降低前述缺血再灌引起的WW/DW,LDH活性及 MDA含量增高 ,但各组血液中 CGRP水平未见明显变化 .(2 )离体部分 :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连接灌流装置 .肠系膜上静脉插管收集流出液 .小肠灌流 1 0 min后 ,反复 3次 8min阻断灌流及 1 0 min再灌流预适应模型可使流出液中的 CGRP显著增加〔(1 .30± 0 .0 8) vs(0 .68±0 .0 5) μg· L-1,P<0 .0 1〕.结果提示 :缺血预适应对小肠缺血再灌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缺血 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闭腹主动脉和腰动脉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俐 安国尧 +2 位作者 陈凯 李长征 张文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点,目前已有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造模方法较多,制备方法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但至今尚没有一个模型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文中采用血管铸型技术分析家兔脊髓血管分布,确定脊髓的血液供应情况... 目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点,目前已有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造模方法较多,制备方法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但至今尚没有一个模型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文中采用血管铸型技术分析家兔脊髓血管分布,确定脊髓的血液供应情况,应用数字减影技术鉴定夹闭腹主动脉和夹闭腰动脉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确定模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模型。方法①家兔行升主动脉近心端插管后灌注铸型剂,制成动脉血管铸型标本后摄像,分析脊髓血管走形及分布规律。②夹闭腹主动脉或夹闭腰动脉造成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数字减影技术在各时段摄像、分析、鉴定不同方法制成的模型。③取鉴定成功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脊髓,行HE染色,对比分析2种模型的差异。结果①家兔动脉血管铸型标本能充分显示家兔全身动脉血管。②通过数字减影技术证实2种方法均可以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③夹闭腹主动脉组造成脊髓组织神经元肿胀,神经元间隙增大;夹闭腰动脉组脊髓组织神经元损伤较轻。结论①血管铸型技术是清晰显示家兔全身动脉的方法。②数字减影技术能成功鉴定2种模型。③夹闭腰动脉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优于夹闭腹主动脉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铸型 数字减影 腰动脉 腹主动脉 动物模型 脊髓缺血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曹文锋 王卫真 +5 位作者 高幼奇 杨赟 张洪连 刘诗英 何丹 吴晓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及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粘附实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o...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及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粘附实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和体质量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改善及体能恢复;免疫荧光法检测Brdu标记的BMSC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脑组织中Ki-67、Nogo-A、NSE、GFAP、SYN及VEGF的阳性细胞;Bielshowsky s-Luxol Fast Blue双染检测大脑内神经纤维的增生情况。结果 BMSCs低表达CD34、CD45和CD11b,中表达CD106,高表达CD90、CD29。BMSCs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的行为学功能(粘附实验和mNSS评分)显著好转(P<0.05);梗死侧脑组织SYN、Ki-67、GFAP和VEGF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Nogo-A显著降低(P<0.05),NSE未见显著变化(P>0.05);梗死侧神经纤维再生增强。结论立体定向途径移植BMSCs能促进脑梗塞受损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可能是通过增强内源性细胞增殖、突触重建、神经纤维修复和星形胶质细胞保护作用等机制发挥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灌注模型 立体定向途径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 被引量:13
17
作者 蒋海山 陆兵勋 +2 位作者 姬仲 王立新 张素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术式。方法结扎颈总动脉(CCA),不结扎颈外动脉和翼腭动脉,用头皮针于CCA结扎的远端穿刺导入3-0线栓造成缺血,通过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结果栓线长度(20.0±1.8)mm,造模成功率近7... 目的研究一种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术式。方法结扎颈总动脉(CCA),不结扎颈外动脉和翼腭动脉,用头皮针于CCA结扎的远端穿刺导入3-0线栓造成缺血,通过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结果栓线长度(20.0±1.8)mm,造模成功率近70%,造模动物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典型。结论本术式简便,术者不需具备显微手术操作技巧,造模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线栓法 灌注脑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小肠黏膜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劲军 徐康清 +2 位作者 罗文颖 黑子清 陈秉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6-719,723,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抗大鼠小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对其抗氧化损伤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黄芪组。正常组行假手术,不放血。模型组和黄芪组制备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及复苏的动物模型...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抗大鼠小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对其抗氧化损伤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黄芪组。正常组行假手术,不放血。模型组和黄芪组制备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及复苏的动物模型,分别予生理盐水和黄芪注射液于再灌注前静脉注入,复苏1h后处死动物,取距回肠末端5cm肠段行蜡块包埋,光镜观察各组肠黏膜病理学变化,并按改良Chiu′s方法评分量化损伤程度;刮取相邻10cm小肠的黏膜,检测各组肠黏膜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病理学改变:正常组肠黏膜正常,模型组肠黏膜损伤最重,黄芪组次之,各组间Chiu′s评分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黏膜组织MDA含量以模型组最高,与黄芪组和正常组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组略高于正常组,但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黏膜组织SOD、GSH-PX活性黄芪组最高,模型组最低,两者间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高于模型组,低于黄芪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能减轻大鼠小肠黏膜缺血再灌注的氧化损伤,其机制与其提高抗氧化损伤的酶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小肠 黏膜 氧化损伤 缺血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和体针对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血流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畅 邰东梅 +8 位作者 马贤德 潘茜 王莹 高原 于丹 井欢 王守岩 赵金茹 王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78-2181,共4页
目的:观察眼针和体针对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I)大鼠脑血流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与体针治疗CIRI机制的差异。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CIRI模型,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 目的:观察眼针和体针对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I)大鼠脑血流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与体针治疗CIRI机制的差异。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CIRI模型,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 h假手术组,24 h模型组,24 h穴区组,24 h体针组以及24 h穴区外组。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脑皮层血流速度,Western Blot方法和RQ-PCR方法测定脑组织BDNF蛋白以及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穴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脑皮层血流速度增加;脑组织BDN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眼针组与体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眼针与体针均具有改善大鼠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脑血流速度增加以及脑组织BDNF表达上调有关,眼针与体针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体针 缺血灌注损伤模型 脑血流速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磷脂酶A_2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新军 孙艳红 +1 位作者 王俊科 邢亚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剂量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磷脂酶A2 (PLA2 )变化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Ⅰ组 )、小肠缺血再灌注组 (Ⅱ组 )及给予异丙酚每小时 10mg/kg(Ⅲ组 ) ,制作小肠缺... 目的 :探讨临床剂量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磷脂酶A2 (PLA2 )变化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Ⅰ组 )、小肠缺血再灌注组 (Ⅱ组 )及给予异丙酚每小时 10mg/kg(Ⅲ组 ) ,制作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以12 5I标记白蛋白肺摄取指数作为肺损伤的指标 ,以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作为评价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PMN)在肺组织聚集的指标 ;实验结束即刻留取肺组织 ,待测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异丙酚可明显抑制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髓过氧化酶 (MPO)、PLA2 活性升高 (P <0 .0 1) ,降低12 5I标记白蛋白肺摄取指数 (P <0 .0 1) ;Ⅰ组肺组织结构正常 ,Ⅱ组可见肺泡压闭实变 ,腔内有大量渗出 ,炎性细胞浸润 ,毛细血管扩张 ,支气管壁增厚 ,腔内有渗出 ,出血 ;Ⅲ组肺部改变较Ⅱ组明显减轻 ,除了有少量渗出、肺泡壁稍为增厚、毛细血管轻微扩张外 ,肺组织结构基本接近正常。结论 :PLA2 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中有重要作用 ,临床剂量异丙酚可明显降低肺组织内PLA2 活性增高 ,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 ,产生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缺血灌注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磷脂酶A2 异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