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3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相关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朱慧娟 汤惠 +1 位作者 彭会贞 丁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腺癌中10个驱动基因EGFR、ALK、ROS1、RET、KRAS、NRAS、BRAF、PIK3CA、HER2和MET的突变情况,探索10个基因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3例非小细胞肺腺癌,提取DNA和RNA后,运用探针扩增阻碍系统PCR(ARMS-PCR)法对...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腺癌中10个驱动基因EGFR、ALK、ROS1、RET、KRAS、NRAS、BRAF、PIK3CA、HER2和MET的突变情况,探索10个基因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3例非小细胞肺腺癌,提取DNA和RNA后,运用探针扩增阻碍系统PCR(ARMS-PCR)法对标本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10个驱动基因联合检测的总突变阳性率为74.44%(99/133),各基因突变频率为EGFR 49.62%(66/133),KRAS 9.77%(13/133),ALK融合4.51%(6/133),ROS1融合1.50%(2/133),RET融合1.50%(2/133),MET 14号外显子跳跃3.00%(4/133),HER23.76%(5/133),NRAS 0.75%(1/133),PIK3CA 0.75%(1/133),BRAF基因突变未检测出。结论非小细胞肺腺癌中除EGFR基因突变频率较高外,KRAS及ALK融合突变频率也相对较高,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有关,且KRAS突变与吸烟有关,MET 14号外显子跳跃与年龄密切相关。10个驱动基因联合检测可一次性获得更多基因突变信息,对于临床穿刺样本意义重大,指导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NSCLC总生存率获得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驱动基因 基因检测 双突变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史健 王亚静 +2 位作者 侯冉 黄娅婕 段晓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83-1394,共12页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物和探索延长或逆转继发性耐药的优化治疗方案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目的依据国内外文献数据系统评价EGFR-TKI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发布的有关EGFR-TKI联合化疗对比单药EGFR-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3级不良反应等数据收集和分析。基于基线临床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使用RevMan 5.4.1版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10项研究,共2029例患者,其中EGFR-TKI联合化疗组1049例患者,单纯EGFR-TKI组9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54,95%CI=0.49~0.60,P<0.00001)和OS(HR=0.69,95%CI=0.59~0.79,P<0.00001)。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提高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OR=1.95,95%CI=1.57~2.42,P<0.00001)和DCR(OR=1.76,95%CI=1.13~2.74,P=0.01)。在伴随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42,95%CI=0.34~0.52,P<0.00001)和OS(HR=0.69,95%CI=0.51~0.94,P=0.02)。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62,95%CI=0.53~0.72,P<0.00001)。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EGFR-TKI治疗(OR=4.25,95%CI=2.74~6.61,P<0.00001)。结论EGFR-TKI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PFS及OS,尤其是基线脑转移患者;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是≥3级血液学相关毒副作用发生率,整体是安全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联合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热点问题解析
3
作者 张志敏 章必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6-733,共8页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获得国内外多个指南或专家共识的推荐。然目前的NSCLC免疫治疗中...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获得国内外多个指南或专家共识的推荐。然目前的NSCLC免疫治疗中仍存在一些争议性的临床问题值得探讨,例如:围术期免疫治疗选择、免疫耐药机制及耐药后的治疗策略、免疫治疗疗效评估、免疫不良反应的管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免疫治疗策略、特殊人群免疫治疗选择以及其他关注的免疫治疗临床问题等。本文列举了NSCLC免疫治疗中的7个热点问题并逐一进行解析,以期给肿瘤临床医师带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偶联药物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杨悦 马佩 束永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肺癌作为我国主要的癌症死因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治疗上主要依赖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耐药性、疾病进展等问题,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 肺癌作为我国主要的癌症死因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治疗上主要依赖于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耐药性、疾病进展等问题,亟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手段,由3个核心部分构成: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药物载荷,以及将二者连接的连接子。ADC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将细胞毒性载荷定向运送至肿瘤细胞,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局限性。本文综述了ADC在肺癌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治疗潜力,旨在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肺癌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ⅠB-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子豪 王鑫 +5 位作者 王玉龙 崔卓尔 王新 李晓 姜冠潮 王迅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426,共12页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实际应用经验尚不充分,许多临床因素与治疗获益的关系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分析真实世界中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ⅠB-...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其实际应用经验尚不充分,许多临床因素与治疗获益的关系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分析真实世界中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ⅠB-ⅢB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不同临床特征下患者的生存情况,并识别病理学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24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2-4个周期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行肺癌根治术的ⅠB-ⅢB期NSCLC患者,通过收集病历资料及随访信息,分析其治疗反应、不良事件和生存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学缓解的临床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183例患者,其中Ⅲ期患者116例(63.4%)。39例(21.3%)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118例(64.5%)患者达到影像学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或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80例(98.4%)患者实现R0切除。107例(58.5%)患者达到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其中78例(42.6%)患者实现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鳞状细胞癌、影像学客观缓解(CR/PR)与病理缓解(pCR/MPR)有关。中位随访时间为22.1(四分位间距:18.3-32.2)个月,2年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82.5%和90.4%。达到病理缓解(pCR/MPR)与生存期延长有关联。结论在真实世界中,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IB-IIIB期NSCLC患者安全有效;达到病理缓解(pCR/MPR)的患者从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中得到的生存获益更佳;鳞状细胞癌、影像学客观缓解(CR/PR)对病理缓解(pCR/MPR)存在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安天棋(综述) 刘瑶 田建辉(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1-776,共6页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尽管新兴免疫疗法在肺癌的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耐药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作为肿瘤微环境中最为丰富的免疫细胞群体,与肺...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尽管新兴免疫疗法在肺癌的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耐药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作为肿瘤微环境中最为丰富的免疫细胞群体,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靶向TAM的治疗策略在肺癌免疫治疗中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针对TAM的药物研发、工程化巨噬细胞技术及中草药调控TAM改善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应用已在肺癌治疗中逐步展开,并且初步显示出显著提升治疗疗效的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TAM在肺癌中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为开发更精准、有效的肺癌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菌群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文博 余浩洋 +3 位作者 朱逸凡 张指舰 李文扬 孔德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6,共5页
微生物群可以被人类免疫系统识别并引起特定的免疫反应,通过复杂的调控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微环境涉及到肿瘤周围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其中免疫细胞代表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癌症的进展... 微生物群可以被人类免疫系统识别并引起特定的免疫反应,通过复杂的调控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微环境涉及到肿瘤周围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其中免疫细胞代表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癌症的进展和治疗,而肿瘤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微生物群密切相关。呼吸道菌群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型和分期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深入阐述了呼吸道菌群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对先天免疫细胞和特异性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呼吸道菌群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先天免疫 特异性免疫 抗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检测指导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媛 郭凌川 +3 位作者 袁勇 郑强 金燕 明坚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8,共12页
背景与目的: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且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 背景与目的: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首位,且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获益。本研究旨在评估使用不同PD-L1检测方案指导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成本和效果,为中国NSCLC患者选择具有成本效果的诊断以及指导免疫单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卫生体系视角,构建决策树模型,模拟评估早中期(ⅡA~ⅢB期)、晚期(Ⅳ期)NSCLC患者接受Ventana SP263检测、Dako 22C3即用型及Dako 22C3浓缩液检测的成本,以及获得正确诊断且接受正确治疗的比例(正确诊治率)。通过增量分析比较SP263相对于其他检测方式的经济性。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检验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指导NSCLC早中期患者化疗后辅助阿替利珠单抗治疗时,相比22C3即用型检测方案或22C3浓缩液检测方案,SP263检测方案每正确诊断且接受正确治疗一位患者需要的增量成本为9449元,SP263检测方案具有成本效果。指导NSCLC晚期患者免疫单药治疗时,与22C3即用型或22C3浓缩液检测方案相比,SP263检测方案可以指导多种免疫单药治疗(阿替利珠单抗单药、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同时正确诊治率更高,且成本更低。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均证实结果的稳健性。结论:中国早中期和晚期NSCLC患者在进行免疫单药治疗时,SP263检测方案是具有成本效果的PD-L1检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检测 小细胞肺癌 免疫单药治疗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获得性耐药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瑶(综述) 田建辉(审阅) 杨蕴(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1,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获得性耐药(ADR)的出现严重限制了其长期疗效。目前,针对NSCLC免疫治疗ADR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应对策略亦亟需优化。本文系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获得性耐药(ADR)的出现严重限制了其长期疗效。目前,针对NSCLC免疫治疗ADR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应对策略亦亟需优化。本文系统综述了NSCLC免疫治疗ADR的临床特征、分子机制及潜在干预策略,重点探讨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特性以及相关宿主因素对耐药的影响,提出基于中西医结合的多模式联合治疗策略,为克服ADR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获得性耐药 肿瘤微环境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游离DNA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筛选及患者预后预测的研究
10
作者 邓绮玲 宋迪 +3 位作者 奚可欣 谢晓婷 吴小延 赵卫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364,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高通量检测广泛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筛选。本研究探讨cfDNA中Ⅰ类及Ⅱ类靶向治疗相关基因变异类型及数量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癌预后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高通量检测广泛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筛选。本研究探讨cfDNA中Ⅰ类及Ⅱ类靶向治疗相关基因变异类型及数量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202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项目的NSCLC患者的测序结果及临床资料,并对入组患者从2021年6月1日采集血浆当天开始截至2024年5月27日进行生存随访,并使用GraphPad Prism 8.0及SPSS Statistics 25.0对患者生存期与临床资料及测序结果中Ⅰ类与Ⅱ类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类型及数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伦理批号:B2024-359-01)。结果:313例NSCLC患者中确诊时分期Ⅰ期25例(7.98%)、Ⅱ期20例(6.39%)、Ⅲ期38例(12.14%)和Ⅳ期230例(73.48%);组内NSCLC分型包含腺癌(90.10%),鳞癌(5.11%),大细胞癌(2.87%)及其他分型(1.92%);入组的NSCLC患者血浆cfDNA中Ⅰ类与Ⅱ类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数及占比分别为:0个(25.24%)、1个(17.57%)、2个(19.17%)、3个(14.38%)、4个(8.31%)、5个及以上(15.34%)。患者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中,突变频率最高的3个基因分别为EGFR、TP53、ERBB2基因,其中EGFR基因突变频率为36.04%,TP53基因突变频率为30.63%,ERBB2基因突变频率为4.95%。患者生存期不仅与热点靶向基因表达情况相关,与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中Ⅰ类和Ⅱ类靶向相关位点基因变异个数也呈正相关。经过治疗后无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位点变异比有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的位点变异的患者的生存期长,死亡风险可降低63.2%。而单纯一个基因位点变异比多个驱动基因位点变异的患者的生存期长,死亡风险更低,所测得的Ⅰ类及Ⅱ类靶向治疗药物在3个基因数以内,基因数目越少,患者的生存期越长。结论: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中Ⅰ类和Ⅱ类靶向相关位点基因变异个数对经过治疗后的NSCLC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血浆cfDNA高通量测序检测可作为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血浆游离DNA 高通量测序 基因突变位点 靶向治疗药物筛选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治疗靶点及药物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心怡 姜胤如 +4 位作者 赵子源 王珑睿 孙闻婧 杜冠华 孔令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8-549,共12页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罕见疾病。由于EG发病机制不清,缺少有效治疗药物,开展其新机制、新靶点和新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EG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速发型过敏反...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罕见疾病。由于EG发病机制不清,缺少有效治疗药物,开展其新机制、新靶点和新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EG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辅助型T细胞2介导的迟发性过敏反应。EG治疗的相关靶点主要是辅助型T细胞2细胞因子和调节嗜酸性粒细胞功能的相关因子,但针对这些靶点的治疗仍未取得突破。目前EG的治疗药物以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和生物制剂为主,各类药物优缺点,目前尚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本文对EG发病机制、治疗靶点和治疗药物的系统综述,提出多靶点治疗是EG理想的治疗策略,中药及天然产物可作为未来EG治疗药物的主要研发方向。期望为EG的临床治疗策略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过敏反应 治疗靶点 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靶向联合治疗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亚静 段晓阳 +2 位作者 侯冉 黄娅婕 史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3328-3337,共10页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其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中发生率更高。针对EGFR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因其优异的疗效及安全性,已成为EGFR阳性NSCLC稳定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其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中发生率更高。针对EGFR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因其优异的疗效及安全性,已成为EGFR阳性NSCLC稳定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尤其是第三代EGFR-TKI。本文针对EGFR突变NSCLC脑转移患者单药EGFR-TKI及联合治疗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未来挑战做出综述,得出EGFR-TKI联合化疗可能是EGFR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的潜在替代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亚洲患者;而对于EGFR-TKI联合抗血管生成或放疗,联合治疗的额外获益并不明显,后续可根据EGFR突变类型、合并突变、临床病理特征等分层因素开展大型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并寻找个体化的治疗方案;EGFR-TKI联合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脑转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END免疫评分联合LIPI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预后中的价值
13
作者 江山 王乐朋 +2 位作者 陈大川 岳春芽 蓝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iSEND免疫评分联合肺癌免疫治疗预后指数(LIPI)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免疫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100例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整理患者的iSEND免疫评... 目的:探讨iSEND免疫评分联合肺癌免疫治疗预后指数(LIPI)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免疫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100例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整理患者的iSEND免疫评分和LIPI数据,根据iSEND免疫评分和LIPI分别将患者分为3组(不良组、中等组和良好组),运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所有患者和不同组别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运用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在接受免疫治疗后,NSCLC患者的ORR为42.00%(42/100),DCR为82.00%(82/100)。iSEND免疫评分和LIPI不良组ORR和DCR均最低,良好组均最高,不同组别ORR和DCR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00例NSCLC患者的中位PFS为7.63个月[95%CI(7.23,8.05)],iSEND免疫评分不良组、中等组和良好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69、6.58和8.99个月,iSEND免疫评分良好组的PFS最长,其次为中等组,不良组最短(χ^(2)=125.391,P<0.0001)。LIPI不良组、中等组和良好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54、6.39和8.49个月,以LIPI良好组的PFS最长,其次为中等组(χ^(2)=115.707,P<0.0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ECOG PS>1、远处转移、iSEND免疫评分≥2分和LIPI≥2分是影响患者独立预后的风险因素。结论:iSEND免疫评分和LIPI可作为评估NSCLC免疫治疗预后的良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END免疫评分 肺癌免疫治疗预后指数 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在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介入治疗疗效的关系
14
作者 尤圣勇 吴翠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98-2206,共9页
目的:探究P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介入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于如皋市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NSCL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病例组;另设对照1组为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 目的:探究P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介入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于如皋市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NSCL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病例组;另设对照1组为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2组为100例同期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分层回归模型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判断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与临床无效风险的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与临床无效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Cox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外周血CD4^(+)T、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均更高(P<0.05)。NSCLC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分层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对PD-1^(+)CD4^(+)T、PD-1^(+)CD8^(+)T细胞产生显著影响(P<0.05)。介入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76.00%。随疗效降低,治疗前后不同疗效患者CD4^(+)T、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呈升高趋势(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模型2),PD-1^(+)CD4^(+)T为15.82~19.43、≥19.44临床无效风险分别是对照组(<12.20%)的1.164、1.330倍(P<0.05);PD-1^(+)CD8^(+)T为17.06~20.69、≥20.70临床无效风险分别是对照组(<13.42%)的1.162、1.313倍(P<0.05)。RCS分析显示,PD-1^(+)CD4^(+)T、PD-1^(+)CD8^(+)T连续变化与临床无效风险存在非线性关系(均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远处转移、PD-1^(+)CD4^(+)T以及PD-1^(+)CD8^(+)T均为术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NM分期、远处转移以及介入次数均为术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术后OS显著相关;其中TNM分期Ⅲ~Ⅳ期PD-1^(+)CD4^(+)T以及PD-1^(+)CD8^(+)T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D-1表达率可为NSCLC患者早期诊断及辅助分期提供帮助,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T细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基因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15
作者 卢钰丰 王军娜 郑皓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0,共4页
放射基因组学旨在将定量或定性的成像特征与基因组数据相关联,从而发现可替代基因检测的影像生物标志物.运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模型,放射基因组学能将放射图像转换为可挖掘的数据,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与动态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 放射基因组学旨在将定量或定性的成像特征与基因组数据相关联,从而发现可替代基因检测的影像生物标志物.运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模型,放射基因组学能将放射图像转换为可挖掘的数据,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与动态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诊断类型.本文全面综述了放射基因组学与多模态数据整合在指导NSCLC个性化治疗和疗效动态评估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个性化治疗 动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16
作者 曹玲春 孟凡亮 盛晓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705-2714,共10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97例接受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资料,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97例接受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资料,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137)和验证集(n=60)。通过Lasso和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并构建动态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及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估模型效能。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0.172,95%CI:0.047~0.623)、M分期(OR=2.919,95%CI:1.063~8.015)、ln(SII)(OR=0.167,95%CI:0.066~0.423)、ALC(OR=3.395,95%CI:1.493~7.716)、TSH(OR=1.464,95%CI:1.126~1.904)是ir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模型公式为logit(P)=9.261-1.760×性别+1.071×M分期-1.787×ln(SII)+1.222×ALC+0.381×TSH,该模型在验证集中的AUC达0.832(95%CI:0.719~0.945),与训练集结果相近。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观察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和CIC证实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该研究确定了NSCLC患者免疫治疗后发生irTD的关键危险因素,所建立的动态列线图模型(网页计算器:https://lingchun.shinyapps.io/dynnomapp/)能够有效识别irTD高风险人群,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甲状腺功能障碍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与精准治疗的策略探索
17
作者 冯竽超(综述) 曹晓红(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1-365,共5页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且预后极差的神经内分泌癌,既往其被视为一种同质性疾病,缺乏个体化治疗策略。近年来,基于分子分型的研究揭示了SCLC的高度异质性,但分型标准不统一、亚型动态转化及...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且预后极差的神经内分泌癌,既往其被视为一种同质性疾病,缺乏个体化治疗策略。近年来,基于分子分型的研究揭示了SCLC的高度异质性,但分型标准不统一、亚型动态转化及耐药机制复杂等问题仍制约临床转化。本文系统阐述了SCLC分子分型研究进展,总结其驱动精准治疗的潜力与挑战,旨在为精准医疗方案开发提供思路,推动SCLC“分型指导治疗”模式的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分子分型 神经内分泌癌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预测放射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结局
18
作者 许秋实 刘彤 王俊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77,共9页
目的:构建基于铁死亡的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模型,预测放射治疗(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标准化原发瘤和正常组织转录组数据,以... 目的:构建基于铁死亡的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模型,预测放射治疗(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标准化原发瘤和正常组织转录组数据,以及相应的临床信息数据,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构建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高、低风险组预测模型,使用数据包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验证模型在高、低风险组中的差异。结果:铁死亡相关的差异性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铁死亡、谷胱甘肽代谢、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及氧化应激、活性氧的代谢过程;用14个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构建一个预后模型,数据分析表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可以独立预测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以年龄、性别、分期作为临床病理学变量,可预测出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高风险组预后较差。结论:风险模型能够独立预测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可为铁死亡相关lncRNA在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预测提供依据,并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联合铁死亡治疗提供临床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放射治疗 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和空白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瑞文 郝若冰 +5 位作者 李平 张堃 邓梨平 曹亚衡 粟麟 沈宏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和空白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0例经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和空白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0例经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和空白微球两组间肿瘤治疗有效率和生存期的差异。结果术后药物洗脱微球组PR、ORR、DCR均高于空白微球组,其中术后1个月两组间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4)。术后药物洗脱微球组PD低于空白微球组;术后药物洗脱微球组的CEA、CYF、SCC均低于空白微球组,两组术后CEA、CYF、SCC均低于术前,其中两组间术后1个月CEA、CY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洗脱微球组PFS、OS均高于空白微球组。结论CalliSpheres药物洗脱微球相较于空白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更有效地提高肿瘤治疗有效率及延长生存时间,为其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可靠的临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药物洗脱微球 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铁铮 胥凯凯 +6 位作者 邓钰卿 王沛豪 秦齐 郭康顺 王炳仁 常栋 崔永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43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局部晚期(ⅡB~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疗效,并观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影像学疗效评价显示客观缓解率为76.7%,疾病控制率为93.0%。34例(79.1%)接受手术的患者中,R0切除率97.1%、完全病理缓解率为29.4%、主要病理缓解率为55.9%。1~2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结论新辅助PD-1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病理缓解率及R0切除率高,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内,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单抗 免疫治疗 新辅助治疗 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