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大细胞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书扬 孟迪 +3 位作者 徐嘉伟 谭春娥 袁隆玥 胡艳欣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4,共3页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调节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MITF基因主要在黑素细胞[1]、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2]、破骨细胞[3]和肥大细胞(Mast cel...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调节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MITF基因主要在黑素细胞[1]、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2]、破骨细胞[3]和肥大细胞(Mast cell,MC)[4]中表达。MITF调控的生物过程的范围很广,包括细胞分化、存活、增殖、侵袭、衰老、代谢等[5],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离不开MIT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肥大细胞 黑素细胞 破骨细胞 mitf基因 细胞分化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毛囊不同生长周期中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的定位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兵令 王海东 +6 位作者 陈天直 于秀菊 杨玉静 许灿 胡帅鹏 聂瑞强 董常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8-206,共9页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TF)不仅是黑色素细胞发育、增殖和存活的必要调节因子,而且对调节相关酶和黑素体蛋白表达来确保黑色素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在小鼠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仍有待研究。HE染色结果表...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TF)不仅是黑色素细胞发育、增殖和存活的必要调节因子,而且对调节相关酶和黑素体蛋白表达来确保黑色素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在小鼠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仍有待研究。HE染色结果表明不同毛囊时期的小鼠毛囊呈现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ITF、GPNMB、OA1、TYR、TYRP2在不同毛囊生长周期中的毛基质及内外毛根鞘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黑色素测定结果表明,在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碱性可溶性总黑色素(ASM)、真黑素(EM)以及褐黑素(PM)相对含量高于毛囊生长末期。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MITF、GPNMB、OA1、TYR、TYRP2在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蛋白质相对水平明显高于毛囊生长末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ITF、GPNMB、OA1、TYR、TYRP2、PMEL在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毛囊生长末期。在不同毛囊生长周期小鼠皮肤的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上述因子在维持黑色素细胞色素生成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 毛囊 免疫组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3对靶基因MITF转录活性调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华 常尚揆 +3 位作者 冯永 钱敏飞 李吉平 张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配对盒基因(pair box 3,PAX3)突变对小眼球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及其在I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PAX3及... 目的探讨配对盒基因(pair box 3,PAX3)突变对小眼球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及其在I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PAX3及其致病突变H80D和H186fsX5表达质粒瞬时转染293T细胞,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系统对MITF报告基因活性检测,观察野生/突变PAX3蛋白对其靶基因MITF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及二个突变蛋白对野生PAX3蛋白功能的影响;应用生物素标记的含序列attaat的DNA寡核苷酸链探针分别沉淀PAX3、H80D和H186fsX5蛋白,检测野生/突变PAX3蛋白与靶基因MITF启动子的结合力。结果尽管H80D蛋白仍残余部分功能可增加MITF启动子转录活性,但与野生PAX3蛋白相比,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H186fsX5蛋白则完全失去调控MITF启动子转录活性作用(P<0.01);二者均未对野生PAX3蛋白功能产生显性负效应作用(P>0.05)。突变H80D蛋白与野生PAX3蛋白均可与MITF启动子特异DNA序列attaat结合,而突变H186fsX5蛋白则不能与之结合。结论 H80D和H186fsX5影响靶基因MITF转录活性,使其表达下调、黑色素合成减少,以单倍体剂量不足效应致I型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配对盒基因 基因突变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色双冠丽鱼体色相关基因mitf的结构及表达调控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旭东 邬国强 +5 位作者 宋红梅 汪学杰 牟希东 刘奕 刘超 胡隐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8,共12页
为了解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基因在鱼类早期体色褪黑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mitf基因c DNA序列全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其在橘色双... 为了解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基因在鱼类早期体色褪黑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橘色双冠丽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mitf基因c DNA序列全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其在橘色双冠丽鱼胚胎不同发育时期、体色褪黑不同时期和各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获得mitf基因2个亚型,其中,mitf1的cDNA全长为1816bp,包括5’非编码区(UTR)158 bp、3’UTR 428 bp、开放阅读框(ORF)1230 bp,共编码409个氨基酸;mitf2的c DNA全长为1638 bp,包括5’UTR 160 bp、3’UTR 428 bp和ORF 1050 bp,共编码349个氨基酸。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mitf1和mitf2聚在一小支,与慈鲷科(Cichlidae)鱼类同源性最高,与哺乳类动物同源性较低。qRT-PCR结果显示,在成鱼各个组织中,mitf1和mitf2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眼部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肌肉、脑和肾脏也有较高表达;mitf1和mitf2在胚胎各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受精卵时期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胚胎期;随着橘色双冠丽鱼体色由黑色过渡到橘黄色,mitf1和mitf2在鱼皮肤、鳞片、尾鳍中的表达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表明mitf基因表达与鱼体色由黑到黄转变的表型间存在关联性,推测与鱼体色发育阶段色素细胞的分化和分布比例的动态变化相关。本研究通过了解鱼类体色发育和变异的分子基础,可为鱼类色素细胞发育和体色人工改良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色双冠丽鱼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 QRT-PCR 黑色素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素合成相关MITF基因及其表达研究概况 被引量:7
5
作者 杨鹏欣 刘蕾 +1 位作者 马来记 何聪芬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1,共6页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是黑素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介绍了MITF基因及其转录水平的调控;综述了MITF蛋白及其对黑素细胞作用和黑素合成的调控,其主要通过调控酪氨酸酶(TYR)基因家族来控制黑素细胞的生存和分化以及黑素的合...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是黑素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介绍了MITF基因及其转录水平的调控;综述了MITF蛋白及其对黑素细胞作用和黑素合成的调控,其主要通过调控酪氨酸酶(TYR)基因家族来控制黑素细胞的生存和分化以及黑素的合成、转运和分布;介绍了MITF在化妆品、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在该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白 黑素合成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转录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F4与MITF协同作用于络氨酸酶启动子的相关机制
6
作者 宋剑 刘学铭 +6 位作者 李家大 刘化蝶 彭震 陈红胜 梅凌云 贺楚峰 冯永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1-468,共8页
目的:探索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与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协同作用激活络氨酸酶(tyrosinase,T YR)启动子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酶检测、细... 目的:探索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与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协同作用激活络氨酸酶(tyrosinase,T YR)启动子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酶检测、细胞免疫荧光蛋白定位、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GST-pull down)、免疫共沉淀等多种体外细胞实验学方法,观察IRF4与MITF的协同转录激活效应、亚细胞定位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情况。结果:IRF4与MITF蛋白共同表达于细胞核;IRF4可以增强MITF在TYR启动子上的转录激活作用,产生协同效应,而在其他MITF目标启动子上不产生;IRF4不能单独激活TYR启动子,且与丧失功能的MITF突变蛋白在TYR启动子上不能产生协同作用;两个蛋白之间无直接相互作用。结论:IRF4与MITF在TYR启动子上产生协同作用,该效应主要依靠MITF进行调节;两个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需要DNA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4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络氨酸酶 转录激活作用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Mitf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艾华水 胡小芬 周利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1-167,共7页
Mitf(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是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在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调节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了其它3种细胞包括肥大细胞、破骨细胞和眼色素上皮细胞的发育和分化。针对猪的Mitf基因,... Mitf(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是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在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调节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了其它3种细胞包括肥大细胞、破骨细胞和眼色素上皮细胞的发育和分化。针对猪的Mitf基因,从GenBank核酸数据库和proenseml网站下载4条猪的含有Mitf基因片段的基因组序列与牛、人、鼠3种物种的Mitf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发现,下载的猪Mitf基因组序列或没有排序,或存在一定错误排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分析,将猪Mitf基因的基因组序列进行重新组装,得到由6条有序基因组片段组成的较为完整的Mitf基因组序列,并根据人类Mitf基因的转录本信息推测出5种不同猪Mitf基因的转录本。进化分析表明,在人类、小鼠、猪、牛、马和狗中,猪和牛Mitf基因的进化关系最近,提示做猪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借鉴牛的基因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电子重排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城白鸭MITF基因的cDNA克隆、组织表达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辛清武 刘艺展 +4 位作者 朱志明 李丽 章琳俐 缪中纬 郑嫩珠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2-1300,共9页
对连城白鸭刺参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的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预测MITF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并利用RT-PCR技术检测MITF基因在连城白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深入研究连城白... 对连城白鸭刺参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的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预测MITF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并利用RT-PCR技术检测MITF基因在连城白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深入研究连城白鸭体内黑色素沉积的内在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显示,连城白鸭MITF基因长度为1 323bp (登录号:MG516570),包括一个完整的CDS区(34~1 323bp),编码429个氨基酸;与绿头鸭氨基酸同源性100%,与原鸡等鸟类的同源性达95%以上,而与绵羊等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对MITF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显示,无规则卷曲及α螺旋是形成其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连城白鸭MITF蛋白三级结构为一个环状结构间隔开两个螺旋,从而形成MITF蛋白的基础螺旋-环-螺旋-拉链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连城白鸭皮肤组织中的MITF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各组织;各组织表达量依次为:皮肤>肾脏>肌胃>肝脏>肌肉。综上所述,MITF基因在连城白鸭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为深入探究MITF基因能否作为调控连城白鸭黑色素沉积的主效候选基因及连城白鸭黑色素性状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城白鸭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F基因突变致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发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华 陈红胜 +4 位作者 李家大 罗洪金 梅凌云 贺楚峰 冯永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8-385,共8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小眼球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突变基因功能,初步探讨其致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野生型MITF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质...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小眼球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突变基因功能,初步探讨其致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野生型MITF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MV-MITF-Flag为模板分别构建二个致Ⅱ型WS的MITF基因新发突变R217I和T192fsX18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野生MITF和突变R217I和T192fsX18表达质粒瞬时转染黑色素瘤细胞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分别检测其表达和亚细胞定位;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系统通过对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报告基因活性检测观察野生/突变MITF蛋白对其靶基因TYR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以及二个突变蛋白对野生MITF蛋白功能的影响;应用生物素标记的含E box基序(CATGTG)的DNA寡核苷酸链探针分别沉淀MITF、R217I及T192fsX18蛋白,检测野生/突变MITF蛋白与靶基因TYR启动子的结合力。结果成功构建了突变型R217I、T192fsX18真核细胞重组表达质粒pCMV-R217I-Flag和pCMV-T192fsX18-Flag,MITF蛋白与R217I、T192fsX18突变蛋白在黑色素瘤细胞中正确表达,进一步验证了重组质粒构建的正确性。突变R217I蛋白与野生MITF蛋白一样仅在细胞核中分布,而T192fsX18蛋白则出现异常亚细胞定位,仅在细胞质中分布。尽管R217I蛋白仍残余部分功能可增加TYR启动子转录活性,但与野生MITF蛋白相比,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T192fsX18蛋白则完全失去调控TYR启动子转录活性作用(P<0.01);二者均未对野生MITF蛋白功能产生显性负效应(P>0.05)。突变R217I蛋白与野生MITF蛋白均可与TYR启动子特异DNA序列E-box结合,而突变T192fs X18蛋白则不能与之结合。结论 R217I和T192fsX18突变蛋白通过影响靶基因TYR转录活性,使其表达下调、黑色素合成减少,以单倍体剂量不足效应致Ⅱ型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基因突变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通过Mitf通路促进企鹅珍珠贝黑色素合成
10
作者 于非非 吴金贤 +2 位作者 钟智明 梁绮雯 刘永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5-1110,共6页
研究利用HPLC-MS/MS检测、酪氨酸酶活性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索丙戊酸(Valproic acid, VPA)作为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 (R?ding, 1798)]黑色素增强剂的生物毒性、有效性和作用途径。生物毒性分析显示,高浓度(100 mmol/L)丙戊酸... 研究利用HPLC-MS/MS检测、酪氨酸酶活性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索丙戊酸(Valproic acid, VPA)作为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 (R?ding, 1798)]黑色素增强剂的生物毒性、有效性和作用途径。生物毒性分析显示,高浓度(100 mmol/L)丙戊酸作用24h即可显著降低存活率至83.3%(P<0.05),并存在明显的时间依赖效应, 10 mmol/L丙戊酸作用72h是最大的安全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丙戊酸的作用分析发现, 10和100 mmol/L丙戊酸作用72h可以显著提高企鹅珍珠贝黑色素含量43.7%(P<0.05)和47.1%(P<0.05),并显著提高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标志酶)活性59.7%(P<0.05)和136.1%(P<0.01),说明丙戊酸可以有效地促进企鹅珍珠贝的黑色素合成。对丙戊酸的作用途径分析发现,丙戊酸可以显著增加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elanogenesis 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Mitf)、酪氨酸酶(Tyrosinase, Tyr)、Cdk2 (Cyclin-dependent kinase 2)和Bcl2 (B-cell lymp homa2)等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对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2)的表达无显著影响,说明丙戊酸是通过Mitf-Tyr-melanin途径参与企鹅珍珠贝黑色素合成的。研究为在生产上建立珍珠贝的色泽优化技术提供了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企鹅珍珠贝 黑色素 酪氨酸酶 小眼相关转录因子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MITF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儒品 张海琪 +3 位作者 许晓军 何中央 丁雪燕 苏胜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2-670,共9页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一种黑色素细胞重要的转录因子。本研究通过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MITF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华...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一种黑色素细胞重要的转录因子。本研究通过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MITF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华鳖MITF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32bp和175bp,开放阅读框1512bp,编码50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56kDa,理论等点电为6.06。中华鳖MITF蛋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α-螺旋(Alpha helix)占25.37%,延伸链(Extended strand)占20.90%,β-转角(Beta-turn)占7.76%,无规则卷曲(Random coil)占45.97%。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分析显示,中华鳖MITF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绿海龟、西部锦龟、美国短吻鳄、非洲爪蟾和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3%、93%、85%、58%和76%。构建进化树分析表明,中华鳖与西部锦龟、绿海龟MITF基因分子进化距离最近,亲缘关系最密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中华鳖8个组织MITF基因表达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中华鳖的肌肉表达量最高,心脏次之,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肝脏、脾脏、肺、肾脏、眼、皮肤等组织表达量相对较少,显著低于肌肉和心脏。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研究中华鳖MITF基因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基础,还有助于了解龟鳖类体色调控的内在机理,同时也可为中华鳖等爬行动物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基因 体色 转录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F在破骨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小冬 卢丽 李青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7-550,共4页
MITF(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它在破骨细胞中的作用成为近几年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不断有研究证实,MITF调节破骨细胞中众多功能相关基因的转录,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MITF(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它在破骨细胞中的作用成为近几年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不断有研究证实,MITF调节破骨细胞中众多功能相关基因的转录,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破骨细胞相关受体(osteoclast-associated receptor,OSCAR),氯离子通道-7(chloride channel-7,Clcn7),骨硬化相关跨膜蛋白-1(osteopetrosis-associat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Ostm1)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等。无论在MITFmi/mi突变的小鼠模型还是来源于MITFmi/mi突变的小鼠体外培养的破骨样细胞中,我们都能检测到上述与破骨细胞众多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都会受到明显抑制,导致破骨细胞功能异常,小鼠患有严重的骨硬化病。因为小鼠和人类的MITF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所以理解MITF调控系统对小鼠破骨细胞的作用也将有助于我们阐明妇女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骨硬化病或者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身上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和高钙血症等人类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现就MITF在破骨细胞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破骨细胞相关受体 氯离子通道-7 骨硬化相关跨膜蛋白-1 E-钙粘蛋白 Clcn7 Ost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00-5p通过成纤维生长因子21靶向调控羊驼黑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
13
作者 贾琼 王瑞玮 +1 位作者 胡世雄 范瑞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前已知许多microRNA(miRNA)可以调节动物毛色及黑色素生成,但miR-100-5p调节黑色素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了解。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是miR-100-5p的预测靶基因,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miR-10... 目前已知许多microRNA(miRNA)可以调节动物毛色及黑色素生成,但miR-100-5p调节黑色素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了解。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是miR-100-5p的预测靶基因,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miR-100-5p通过与FGF21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来调节FGF21。在本研究中,用miR-100-5p过表达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转染羊驼黑素细胞,结果表明,miR-100-5p过表达显著降低FGF2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同时,抑制细胞外调控MAP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MAP kinase,ERK)信号通路,上调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 2,TYRP2),从而增加了黑色素的产生。结果表明,miR-100-5p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靶向FGF21,从而调节黑色素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0-5p 黑色素合成 成纤维生长因子21 细胞外调控MAP激酶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筛选技术在黑色素生成抑制剂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金金 刘智禹 +1 位作者 陈小娥 陈贝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8-726,共9页
黑色素含量水平及其分布被认为是影响肤色的重要因素。在黑色素生成过程中,酪氨酸酶(TYR)是调节黑色素含量的关键限速酶。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是黑色素细胞的主要调控因子,在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 黑色素含量水平及其分布被认为是影响肤色的重要因素。在黑色素生成过程中,酪氨酸酶(TYR)是调节黑色素含量的关键限速酶。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是黑色素细胞的主要调控因子,在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降低TYR活性或稳定性,或干扰MITF正常转录,可预防或缓解黑色素生成异常而产生的各种皮肤问题。虚拟筛选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该技术应用于筛选黑色素生成抑制剂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黑色素的合成和调控规律,综述了虚拟筛选技术在黑色素生成抑制剂研发中的应用进展,为探索黑色素生成抑制剂先导化合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抑制剂 酪氨酸酶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绵羊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郝晓娟 任玉红 +3 位作者 范瑞文 张秋月 曾庆宝 武良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8-586,共9页
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与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结合,通过c AMP信号通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然而,不同浓度α-MSH对绵羊黑色素生成的具体影响,还没有定论。本文旨在探讨不... 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与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结合,通过c AMP信号通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然而,不同浓度α-MSH对绵羊黑色素生成的具体影响,还没有定论。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浓度α-MSH对绵羊皮肤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组α-MSH(0、0.1、1、10、100、1 000 nmol/L)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出MC1R、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和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在添加10 nmol/Lα-MSH时,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最高,之后则降低;ELISA方法检测出c AMP含量总体增加,c GMP含量总体降低,添加10 nmol/Lα-MSH时,c AMP的产量增加最多,c GMP的产量降低最多;酶标法检测出10 nmol/Lα-MSH时,黑色素生成最多,之后则降低。上述结果证明,不同浓度α-MSH通过调控黑色素形成的c AMP路径,影响MC1R、MITF和TY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影响黑色素的合成,以添加10 nmol/Lα-MSH时,对黑色素细胞表型和黑色素含量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 黑色素细胞 黑素皮质素1受体(MC1R)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 酪氨酸酶(TYR) cAMP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TFE3扩增的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飞飞 饶秋 +2 位作者 张仁亚 李岩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neoplasm,PEComa)的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PEComa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 目的探讨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neoplasm,PEComa)的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PEComa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追踪随访患者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PEComa浸润性生长,呈巢状或片状排列,瘤细胞呈上皮样改变,可见灶性坏死。瘤细胞表达TFE3和HMB-45,TFE3基因出现多倍体扩增,未见易位发生。患者第一次术后2个月肿瘤复发,术后5个月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PEComa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预后更差,需与其他形态学相似的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TFE3扩增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何首乌促进黑色素生成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姜泽群 吴琼 +1 位作者 徐继敏 何光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0-192,I0001,I0002,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何首乌在B16黑素瘤细胞中促进黑色素生成的作用机理。方法用MTT法、多巴氧化法及NaOH裂解法测定何首乌对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何首乌作用前后酪氨酸酶、小眼相关转... 目的研究中药何首乌在B16黑素瘤细胞中促进黑色素生成的作用机理。方法用MTT法、多巴氧化法及NaOH裂解法测定何首乌对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何首乌作用前后酪氨酸酶、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TF),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RP-2)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变化。结果随何首乌加药浓度的增大,细胞增殖率、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能力明显增强;何首乌可明显促进酪氨酸酶和MITF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但对TRP-1、TRP-2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结论何首乌在体外能显著刺激B16细胞中黑色素的生成,上述变化可能是通过促进酪氨酸酶和MITF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以及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酪氨酸酶 小眼相关转录因子 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珂 朱豫 +1 位作者 王丽丽 王婧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6-331,共6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34a(miR-34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葡萄膜黑色素瘤M2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细胞中分别转染miR-34a mimics和mimics阴性对照,分别记作miR-34a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设置不转染的细胞为... 目的研究微小RNA-34a(miR-34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葡萄膜黑色素瘤M2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细胞中分别转染miR-34a mimics和mimics阴性对照,分别记作miR-34a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设置不转染的细胞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转染后miR-34a过表达效果,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情况,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靶基因预测库预测miR-34a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鉴定靶基因,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靶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M23细胞中共转染miR-34a mimics和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过表达载体,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小室试验分别检测细胞增生、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ITF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转染miR-34a mimics后的M23细胞中miR-34a表达水平升高。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miR-34a转染组间细胞增生值、侵袭细胞数目和迁移细胞数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000,P=0.003;F=20.345,P=0.002;F=15.717,P=0.004),其中miR-34a转染组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细胞增生值减小,侵袭细胞数目和迁移细胞数目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靶基因预测库及荧光素酶活性报告基因载体显示,MITF为miR-34a的靶基因。miR-34a转染组MITF mRNA和MIT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0.06和0.36±0.04,阴性对照组分别为0.99±0.11和0.62±0.05,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0±0.07和0.63±0.08,miR-34a转染组MIT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34a+MITF组细胞增生值(A570)、侵袭细胞数目和迁移细胞数目分别为0.35±0.02、(29.48±3.20)个和(41.87±5.82)个,明显高于miR-34a+Vector组的0.26±0.03、(18.53±1.47)个和(27.64±2.4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34a具有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恶性表型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靶基因MIT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葡萄膜黑色素瘤 侵袭 迁移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MIR-3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天然产物对B16F10细胞增殖及黑色素合成抑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程杏安 张淑明 +6 位作者 周晓武 吴波 林贤伟 秦湘静 黄素青 刘展眉 蒋旭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9-205,共7页
旨在研究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及黑色素合成抑制机理。利用MTT法、显微观察、L-Dopa氧化法、Na OH裂解法分析不同浓度HCPT和Res对细胞... 旨在研究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及黑色素合成抑制机理。利用MTT法、显微观察、L-Dopa氧化法、Na OH裂解法分析不同浓度HCPT和Res对细胞增殖、细胞形态、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含量的影响。荧光半定量PCR方法(Semi-RT-PCR)分析该化合物对黑色素合成关键因子酪氨酸酶(TYR)和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T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HCPT(40、80、120、160和200μmol/L)和Res(80、120、160和200μmol/L)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同时对酪氨酸酶活性和细胞黑色素生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另外,不同浓度的HCPT以及高浓度Res(120和160μmol/L)能够显著下调B16F10细胞TYR和MITF基因的mRNA水平。HCPT和Res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同时通过下调MITF基因转录,抑制TYR m RNA的表达及TYR酶活性,进而抑制细胞黑色素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羟基喜树碱 白藜芦醇 酪氨酸酶 黑色素 小眼相关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6-5p对绵羊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生成的调控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冬梅 唐中伟 +3 位作者 朱芷葳 李鹏飞 董常生 赵宇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61-969,共9页
黑色素合成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多种基因和miRNAs的参与。miR-186-5p在绵羊不同毛色皮肤中差异表达,说明其可能与毛色形成有关,生物信息学预测和绵羊不同毛色皮肤中miR-186-5p和Mitf的差异表达间接说明二者可能存在靶向关系,双荧... 黑色素合成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多种基因和miRNAs的参与。miR-186-5p在绵羊不同毛色皮肤中差异表达,说明其可能与毛色形成有关,生物信息学预测和绵羊不同毛色皮肤中miR-186-5p和Mitf的差异表达间接说明二者可能存在靶向关系,双荧光报告直接证实了二者的靶向关系。为了证实miR-186-5p在黑色素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miR-186-5p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绵羊黑素细胞。结果显示,miR-186-5p通过与Mitf mRNAs的3′UTR结合抑制Mitf的表达和翻译。MITF是Tyr基因家族的调节因子。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过表达miR-186-5p引起的MITF下调抑制了TYR、TYRP1和TYRP2的表达。其中,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降34%、66%和52%;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下降32%、6%和46%。分光光度检测结果显示,黑色素含量下降59%倍。上述结果表明,miR-186-5p通过抑制靶基因Mitf的表达,抑制了绵羊黑素细胞内黑色素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6-5p 黑素细胞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黑色素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