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微电网控制与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瑞琪 张承慧 +2 位作者 李珂 陈阿莲 杜春水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4,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微电网控制策略及优化方法。建立整个微电网的小信号动态模型,分析得到影响微电网运行特性的主要控制参数及其优化取值域,有效提高了优化过程的计算效率。为构建准确的优化目标函数,采用PSCAD/EMTDC搭建微... 提出一种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微电网控制策略及优化方法。建立整个微电网的小信号动态模型,分析得到影响微电网运行特性的主要控制参数及其优化取值域,有效提高了优化过程的计算效率。为构建准确的优化目标函数,采用PSCAD/EMTDC搭建微电网平台并进行各种工作模式及模式切换的时域仿真。针对传统遗传算法存在的非全局性收敛、收敛速度慢等问题,采用小生境技术和自适应技术改进的遗传算法优化微电网的运行特性。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微电网控制策略及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小信号模型 小生境技术 遗传算法 优化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生境算法和聚类分析的快速收敛遗传算法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金屏 李素昉 杨波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5-978,共4页
针对遗传算法中存在的早熟收敛和后期收敛速度慢的问题 ,在讨论种群多样性表示方法和早熟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生境技术和聚类分析的遗传算法快速收敛算法 .利用小生境技术保持种群的多样性 ,有效防止早熟收敛 .当种群进化到... 针对遗传算法中存在的早熟收敛和后期收敛速度慢的问题 ,在讨论种群多样性表示方法和早熟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生境技术和聚类分析的遗传算法快速收敛算法 .利用小生境技术保持种群的多样性 ,有效防止早熟收敛 .当种群进化到一定程度后 ,进行聚类分析 ,从而获得分布在各个极值点附近的聚类区域 .在各个聚类中心处 ,利用局部搜索算法获得极值点 ;其余个体按照小生境技术在聚类区域外进一步搜索 .仿真结果表明 ,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地防止早熟收敛 ,可以极大提高遗传算法的搜索效率 ,有利于并行实现 ,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骗问题的解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早熟收敛 种群多样性 小生境算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网格任务调度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娟 王景华 +2 位作者 张利 张建军 杨海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2-24,共3页
任务调度是网格研究中的NP问题。在研究现有任务调度算法的基础上,分析小生境遗传算法的优点,引入种群排序三原则,优化种群结构,提出基于改进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网格任务调度方法,并运用GridSim工具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 任务调度是网格研究中的NP问题。在研究现有任务调度算法的基础上,分析小生境遗传算法的优点,引入种群排序三原则,优化种群结构,提出基于改进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网格任务调度方法,并运用GridSim工具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结果精度和收敛速度优于普通遗传算法,能降低资源占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调度 网格 小生境遗传算法 种群排序 多峰值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飞行航迹规划(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符小卫 高晓光 旷艾喜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5940-5943,595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飞行航迹规划方法。把航迹编码为离散时间上变长度的飞行器速度和航向变化序列,并以此序列作为遗传算法种群中的个体,在这个变化序列中,每一个元素都考虑了飞行器的性能约束,因而,每个变化序列对应的航...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飞行航迹规划方法。把航迹编码为离散时间上变长度的飞行器速度和航向变化序列,并以此序列作为遗传算法种群中的个体,在这个变化序列中,每一个元素都考虑了飞行器的性能约束,因而,每个变化序列对应的航迹都是飞行器可飞的。初始种群不是随机生成,而是根据规划起点和终点的相对关系生成的。为了防止种群收敛于局部最优解,采用基于共享函数的小生境技术增加种群的多样性。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快速有效地在动态环境中规划出近最优的飞行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生境遗传算法 航迹规划 早熟收敛 变长度染色体 种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微种群遗传算法 被引量:7
5
作者 燕乐纬 陈洋洋 周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采用种群隔离机制、算术交叉、杰出者保留策略等对微种群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减少了重启动次数,增强了两次重启动之间遗传优化过程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使算法在尽可能保有模式识别信息的前提下进行智能搜索;采用了实数编码,减少了编... 采用种群隔离机制、算术交叉、杰出者保留策略等对微种群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减少了重启动次数,增强了两次重启动之间遗传优化过程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使算法在尽可能保有模式识别信息的前提下进行智能搜索;采用了实数编码,减少了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计算开销;引入了自适应随机变异算子,使之在不增加循环次数的前提下,增加了利用现有种群已经获得的遗传信息进行有效搜索的次数;引入了异种机制,有效提高了微种群遗传算法收敛于全局最优解的概率,加快了收敛速度。最后,标准测试函数的测试结果证明了这一改进的微种群遗传算法能够用远低于标准遗传算法的计算代价获得更佳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遗传算法 异种机制 自适应非均匀变异 算数交叉 实数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群遗传算法在电控柴油机控制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黄豪中 苏万华 裴毅强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3-428,共6页
针对电控柴油机控制参数虚拟优化中传统优化算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一种全局智能寻优方法——微种群遗传算法,并结合改进的发动机三维数值模拟程序KIVA3V,建立起一个发动机多参数优化软件平台.在该软件平台上,对带有BUMP燃烧室的电控... 针对电控柴油机控制参数虚拟优化中传统优化算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一种全局智能寻优方法——微种群遗传算法,并结合改进的发动机三维数值模拟程序KIVA3V,建立起一个发动机多参数优化软件平台.在该软件平台上,对带有BUMP燃烧室的电控柴油机的喷油时刻和喷油压力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平均有效压力为0.79MPa时,优化后的发动机排放与原机相比,NOx由4.11 g/(kW.h)降低到2.51 g/(kW.h),碳烟由0.267 g/(kW.h)降低到0.240 g/(kW.h),优化结果与优化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说明微种群遗传算法非常适合发动机多参数优化问题的求解,优化结果可为实际燃烧过程的优化控制提供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遗传算法 参数优化 电控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群遗传算法优化结构振动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宏男 常治国 赵柏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2-96,共5页
本文将微种群遗传算法应用到结构振动控制中 ,用遗传算法优化控制器 ,以解决一类用经典线性反馈控制无法解决的半主动控制的优化问题。该方法提出将非线性控制问题线性化 ,导出了简化过程 ,然后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它具有利用微种群遗传... 本文将微种群遗传算法应用到结构振动控制中 ,用遗传算法优化控制器 ,以解决一类用经典线性反馈控制无法解决的半主动控制的优化问题。该方法提出将非线性控制问题线性化 ,导出了简化过程 ,然后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它具有利用微种群遗传算法全局寻优 ,并且对目标函数的性态要求较少的特点。数值算例表明 ,本文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遗传算法 结构振动控制 最优控制 线性化 半主动控制 MR阻尼器 目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群遗传算法在HCCI燃烧模型动力学参数标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豪中 苏万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377,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兴的高效全局寻优方法——微种群遗传算法,并采用该方法,同时结合CHEMKIN化学动力学软件中的SENKIN模块以及发动机零维单区模型,对新发展的正庚烷化学反应动力学简化模型(40种组分,62个反应)中的7个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标定.... 介绍了一种新兴的高效全局寻优方法——微种群遗传算法,并采用该方法,同时结合CHEMKIN化学动力学软件中的SENKIN模块以及发动机零维单区模型,对新发展的正庚烷化学反应动力学简化模型(40种组分,62个反应)中的7个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标定.模拟结果表明,标定后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在当量比0.1~1.3,温度300~3000 K的范围,对着火时刻的预测与详细模型(544种组分,2 446个反应)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压燃发动机 正庚烷简化模型 动力学参数 种群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微种群遗传算法的拱坝体形优化设计
9
作者 孙林松 张伟华 郭兴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8-762,共5页
以型值点坐标、拱端厚度和半中心角为体形参数构造三次样条线型拱圈,给出了三次样条线型拱坝体形优化设计模型.采用加速微种群遗传算法求解拱坝优化设计问题,对约束条件根据复杂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即相对比较简单的几何约束采用直... 以型值点坐标、拱端厚度和半中心角为体形参数构造三次样条线型拱圈,给出了三次样条线型拱坝体形优化设计模型.采用加速微种群遗传算法求解拱坝优化设计问题,对约束条件根据复杂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即相对比较简单的几何约束采用直接检验法,对较复杂的性态约束采用罚函数法处理.以某拟建拱坝的安全性优化设计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坝体最大主拉应力比初始设计减小了42%,显示了加速微种群遗传算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种群遗传算法 三次样条 拱坝体形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种群遗传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散乱数据重建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丽霞 康宝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5,共3页
利用微种群遗传算法,结合性能优越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建立了适用于散乱数据曲面重建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采用微种群遗传算法完成对神经网络的权值优化,可避免早熟收敛,且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解决散乱数据... 利用微种群遗传算法,结合性能优越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建立了适用于散乱数据曲面重建的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采用微种群遗传算法完成对神经网络的权值优化,可避免早熟收敛,且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解决散乱数据点的重建问题,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神经网络 种群遗传算法 散乱数据 曲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燃烧的微种群遗传算法数值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振阔 韩志玉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9-367,共9页
利用微种群遗传算法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构建了数值优化平台,对一台天然气-柴油双燃料重型发动机在中速,低、中和高3个负荷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柴油两次喷射时刻、压力、首次喷油比例、预混能量比例(PES)和EGR比例... 利用微种群遗传算法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构建了数值优化平台,对一台天然气-柴油双燃料重型发动机在中速,低、中和高3个负荷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柴油两次喷射时刻、压力、首次喷油比例、预混能量比例(PES)和EGR比例,可以使发动机在3个工况下获得高效清洁的燃烧.在不超过最大爆发压力、最大压力升高率及排放设定限值的前提下,均可获得高于45%的热效率.随着负荷增加,所需PES及EGR率依次增大.柴油首次喷射较早,用来调节压缩余隙处的活性梯度,第二次在较晚时刻喷入活塞碗底部区域,在中、低负荷工况下,缸内呈现出活性控制压燃(RCCI)燃烧式的梯级顺序燃烧特性.在高负荷工况下,缸内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柴油微引燃(DPI)燃烧式的燃烧特性.在所有工况下,缸内均发生多点式的着火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发动机 双燃料 种群遗传算法 数值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遗传算法及其在混流泵叶轮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毅 谭磊 曹树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共3页
提出了一套针对多参数复杂工程问题的微遗传优化算法,该算法能够在使用较少遗传个体的前提下,高效搜索出解空间中的全局最优解。其中心思想是,在基本遗传算法理论的基础上,添加了多重优势个体选择策略、重启动策略等优化策略,并对基本... 提出了一套针对多参数复杂工程问题的微遗传优化算法,该算法能够在使用较少遗传个体的前提下,高效搜索出解空间中的全局最优解。其中心思想是,在基本遗传算法理论的基础上,添加了多重优势个体选择策略、重启动策略等优化策略,并对基本遗传算子进行改进,同时加入了小生境、保留最优值技术,提高算法性能。采用二元理论对混流泵叶轮进行设计,选取叶轮进出口边沿轮缘流线长度与速度矩分布函数首项系数为优化变量,以水泵效率作为目标函数,使用微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微遗传优化算法高效实用,水泵效率较优化前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遗传算法 重启动策略 叶轮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树编码遗传算法种群退化分析及抑制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勇 付立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61-64,共4页
种群退化现象导致了遗传算法对解空间区域进行重复搜索,从而降低了算法的搜索效率和延缓了算法的收敛,这源于重组算子、采样误差和变异算子的反作用力。通过对生成树编码遗传算法的研究,分析了重组算子的种群退化现象。证明了在解决固... 种群退化现象导致了遗传算法对解空间区域进行重复搜索,从而降低了算法的搜索效率和延缓了算法的收敛,这源于重组算子、采样误差和变异算子的反作用力。通过对生成树编码遗传算法的研究,分析了重组算子的种群退化现象。证明了在解决固定费用运输问题时,重组算子发生种群退化现象的一个充分条件及其概率。针对种群退化现象提出了基于概率选择模型抑制算法(Probabilistic Selection Model Crossover,PSDC),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证明。与小生境技术相比,它具有可以通过控制选择概率来抑制种群退化和不需要额外的时间开销两大优势,这为遗传算法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种群退化 重组算子 小生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学增 周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307,共5页
引进小生境技术、种群迁移以及增加杂交个体之间的海明距离对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建立了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改善了传统的遗传算法局部收敛和早熟的现象,大大加快了全局搜索的速度以及搜索全局最优解的概率.工程实例表明:... 引进小生境技术、种群迁移以及增加杂交个体之间的海明距离对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建立了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改善了传统的遗传算法局部收敛和早熟的现象,大大加快了全局搜索的速度以及搜索全局最优解的概率.工程实例表明:提出的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应用于岩土工程的位移反分析具有搜索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同时对初始种群的形成方式、种群规模以及最大杂交概率、最大变异概率进行了参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分析 自适应遗传算法 小生境 初始种群 杂交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遗传算法和散射Lamb波的板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3
15
作者 严刚 周丽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1-29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散射Lamb波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同时识别板结构中损伤的位置和程度。该方法将结构损伤识别转换为优化问题,结合Lamb波的散射模型,通过最小化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量测信息之间的差别,遗传算法自适应地搜索出描述损...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散射Lamb波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同时识别板结构中损伤的位置和程度。该方法将结构损伤识别转换为优化问题,结合Lamb波的散射模型,通过最小化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量测信息之间的差别,遗传算法自适应地搜索出描述损伤位置和程度的参数。为了提高运算效率,采用微种群遗传算法来加速收敛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损伤识别 种群遗传算法 散射Lamb波 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态载荷识别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袭著有 闫云聚 常晓通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3-597,共5页
对结构动载荷反演问题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将结构动态载荷表示为一系列参数的形式。针对过程中存在的不适定问题,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获得最佳的参数,从而确定结构的动态输入载荷。这种方法将此动力学的反问题转化为结构动力学正计... 对结构动载荷反演问题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将结构动态载荷表示为一系列参数的形式。针对过程中存在的不适定问题,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获得最佳的参数,从而确定结构的动态输入载荷。这种方法将此动力学的反问题转化为结构动力学正计算,避免传统载荷识别过程中产生的矩阵求逆病态和对初值敏感及累计误差等问题。仿真结果说明提出的识别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识别 灵敏度分析 种群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移动机器人微种群路径规划算法
17
作者 刘航 吴成东 +1 位作者 张颖 郝鹏凯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30-332,共3页
针对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提出了一种将粗糙集和微种群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采用栅格法划分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十进制路径编码方式.在粗糙集生成初始路径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微种群遗传算法对这些初始路径进行优化后,得到了一... 针对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提出了一种将粗糙集和微种群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采用栅格法划分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十进制路径编码方式.在粗糙集生成初始路径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微种群遗传算法对这些初始路径进行优化后,得到了一条最优或近似最优路径.在Matlab环境进行的机器人路径规划仿真实验中,笔者用到的微种群遗传算法与一般遗传算法相比,具有优化效果明显,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提高机器人路径规划速度,结果表明作者提出的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遗传算法 种群遗传算法 路径规划 移动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系统微穿孔管消声器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志恩 沈健 +1 位作者 卢炽华 陈弯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5-720,共6页
针对某车型进气系统在高转速时的宽频带进气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结构。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有流条件下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计算模型;针对研究车型进气口噪声的频谱特性,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多腔微穿孔管消... 针对某车型进气系统在高转速时的宽频带进气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结构。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有流条件下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计算模型;针对研究车型进气口噪声的频谱特性,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阻抗管台架和实车测试验证了消声器消声效果。结果表明,优化的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能够有效拓宽降噪频带,消声器传递损失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一致,验证了所提出的传递损失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及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在实车进气系统中采用该微穿孔管消声器后,进气噪声在600~1800 Hz中高宽频段以及200~400 Hz低频段均有明显降低,证实了所提出的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的实际宽频消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系统 多腔穿孔管消声器 传递矩阵法 种群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算法的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宏男 常治国 王苏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4-349,共6页
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作为控制装置的结构平移 -扭转耦联地震反应的半主动智能控制问题。直接使用微种群遗传算法优化控制信号 ,得出系统输出与控制信号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 ;然后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把这些知识储存于神经网络的权值中 ,并在... 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作为控制装置的结构平移 -扭转耦联地震反应的半主动智能控制问题。直接使用微种群遗传算法优化控制信号 ,得出系统输出与控制信号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 ;然后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把这些知识储存于神经网络的权值中 ,并在其它的地震输入下使用。计算实例结果表明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进行半主动控制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控制算法 半主动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 神经网络 种群遗传算法 结构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吸声特性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志恩 袁金呈 +1 位作者 陈弯 沈健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520,共6页
针对传统微穿孔板吸声结构(Micro-Perforated Panel Absorber,MPPA)吸声带宽较窄的问题,基于微穿孔板串并联耦合机制,提出了三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复合MPPA结构。首先,依据声电类比法推导出了复合MPPA法向入射吸声系数的解析计算模型;然后... 针对传统微穿孔板吸声结构(Micro-Perforated Panel Absorber,MPPA)吸声带宽较窄的问题,基于微穿孔板串并联耦合机制,提出了三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复合MPPA结构。首先,依据声电类比法推导出了复合MPPA法向入射吸声系数的解析计算模型;然后,通过初步设计结构尺寸参数,探究了该类吸声结构的宽带吸声特性;针对500~3600 Hz的目标吸声频段,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复合MPPA以及传统简单MPPA、串联MPPA、并联MPPA分别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了其最优吸声带宽;最后,利用有限元法对优化后吸声性能最佳的复合MPPA进行了吸声系数仿真测试以及对应的阻抗管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复合MPPA的宽带吸声性能优于传统简单MPPA、串联MPPA和并联MPPA的吸声性能;在500~3600 Hz频段内,优化后吸声性能最佳的复合MPPA能够实现优异的宽带吸声,平均吸声系数高达0.92。该类吸声结构为宽带噪声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穿孔板吸声结构 宽带吸声 声电类比法 种群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