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CNN—SVM农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1
作者 沈伟杰 肖茂华 +1 位作者 宋新民 项腾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4-264,共11页
针对农用机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轴承振动信号非线性、非平稳特性以及故障特征表征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WT)、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CWT—CNN—SVM)。首先,利用CWT对滚动轴承... 针对农用机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轴承振动信号非线性、非平稳特性以及故障特征表征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WT)、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CWT—CNN—SVM)。首先,利用CWT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多尺度时频分析,为后续故障诊断提供更详细的特征;然后,将提取到的时频图作为输入,利用CNN深层次学习故障特征信息;最后,采用SVM对输出结果进行分类,以实现精确的故障类型识别。与BPNN、SVM、CWT—CNN以及CWT—ResNet等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WT—CNN—SVM故障诊断准确率最高,单次准确率达到100%,5次重复试验准确率为99.62%。CWT—CNN—SVM在处理复杂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问题时,不仅诊断准确,同时展现出深度学习与故障诊断相结合的优势,能进一步提升小数据集的性能。所提出的CWT—CNN—SVM方法对于提升农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农机 滚动轴承 连续小波变换 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水稻SPAD值估测
2
作者 胡文瑞 高倩文 +1 位作者 阳会兵 高志强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62,共9页
为构建水稻叶片SPAD值的高光谱精确估算模型,本试验以“晶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施肥处理,于全生育期内连续定期测定高光谱反射率与SPAD值数据,利用植被指数和连续小波变换(CWT)提取光谱的敏感信息,再利用传统的线性和非线性拟... 为构建水稻叶片SPAD值的高光谱精确估算模型,本试验以“晶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施肥处理,于全生育期内连续定期测定高光谱反射率与SPAD值数据,利用植被指数和连续小波变换(CWT)提取光谱的敏感信息,再利用传统的线性和非线性拟合以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算法建立水稻叶片SPAD值的估测模型,并利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对模型的估测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传统方法(线性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二次函数拟合),以9个常用植被指数为自变量构建的SPAD值反演单变量模型精度较低(RPD<1.4);选用6种母小波函数进行CWT,可以有效提高叶片高光谱反射率与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以各母小波函数的最佳小波系数为自变量构建单变量模型,精度明显提高,可以达到SPAD值的粗略评估水平(RPD在1.523~1.581之间)。基于BPNN算法构建的水稻叶片SPAD值估测模型精度较单变量模型明显提高,RPD均在1.823~2.342,其中以bior3.3、gaus4作为母小波函数构建的BPNN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RPD分别为2.342、2.178,但以gaus4作为母小波函数构建的BPNN模型存在过拟合现象。综合来看,用bior3.3作为母小波函数分解得到的前10个最佳小波系数构建的BPNN模型精度最高,R2、RMSE分别为0.818、1.441,可以对水稻叶片SPAD值进行良好的预测。本研究证明了CWT可以有效提取水稻叶片光谱特征中的敏感信息,建立的bior3.3-BPNN模型可用于其SPAD值的监测,这可为后续水稻全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无损监测提供参考,并为水稻生长发育动态的实时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PAD值 高光谱 植被指数 连续小波变换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连续小波变换与卷积注意力模块建立秦艽的定性分析模型
3
作者 周玉 李四海 +1 位作者 李坤鹏 王泽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42,共7页
针对近红外光谱的处理研究大多聚焦于对原始的一维光谱信号直接进行卷积特征抽取,为了更加全面地挖掘光谱数据中的信息,提高分类模型的建模效果,提出了连续小波变换与卷积注意力模块建立秦艽定性分析模型的方法。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将一... 针对近红外光谱的处理研究大多聚焦于对原始的一维光谱信号直接进行卷积特征抽取,为了更加全面地挖掘光谱数据中的信息,提高分类模型的建模效果,提出了连续小波变换与卷积注意力模块建立秦艽定性分析模型的方法。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将一维的信号转换为二维图像表现形式,以得到的小波时频图作为光谱特征,建立具有注意力机制的秦艽近红外光谱的卷积神经网络定性分析模型Att-GoogleNet,并通过翻转、对比度增强以及加入高斯噪声来扩充数据集实现数据增强,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对207个秦艽样品的产地进行分析,Att-GooogleNet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99.6%,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特异度、F1分数均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连续小波变换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模型 秦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黑北凹地砂砾储卤层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侯献华 王伟 +5 位作者 郑绵平 皮晨 樊馥 苏奎 李洪普 高雪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56-2967,共12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深层“砂砾型”钾盐储卤层与沉积水体变化息息相关,高密度网状二维地震资料包含的频率信息,有助于识别发育砂砾储卤层的沉积环境,为深层富钾卤水储层研究提供支撑。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技术将地震信号从一维的时...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深层“砂砾型”钾盐储卤层与沉积水体变化息息相关,高密度网状二维地震资料包含的频率信息,有助于识别发育砂砾储卤层的沉积环境,为深层富钾卤水储层研究提供支撑。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技术将地震信号从一维的时间域拓展到二维的时间-频率域上,能够在频谱中更清晰地刻画沉积体内部岩性组合的旋回结构特征。基于正演数据和实际钻井数据,总结了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层序框架下,沉积体的地震时频谱旋回响应特征:低水位体系域的时频谱能量主要聚集在低频,高水体系域的时频谱能量主要聚集在高频,水进体系域的时频谱能量随时间减小向高频方向移动,水退体系域的时频谱能量随时间减小向低频方向移动,指出35 Hz是划分有利沉积旋回——水退体系域末期、低水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初期的频率阈值。选择合适频率区间重构地震数据能突出弱振幅砂砾层的反射特征,结合全频带数据有助于快速识别有利沉积旋回,为寻找砂砾型深层卤水钾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储卤层 连续小波变换 时频谱特征 沉积旋回 黑北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机器学习的小麦产量预测 被引量:6
5
作者 樊杰杰 邱春霞 +6 位作者 樊意广 陈日强 刘杨 边明博 马彦鹏 杨福芹 冯海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90-2899,共10页
及时、准确的作物估产,对作物管理决策和粮食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建立一种耦合连续小波变换(CWT)与机器学习准确预测小麦产量的方法。基于2020年—2021年两年小麦田间试验获取的开花期和灌浆期冠层高光谱数据及产量数据,首... 及时、准确的作物估产,对作物管理决策和粮食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建立一种耦合连续小波变换(CWT)与机器学习准确预测小麦产量的方法。基于2020年—2021年两年小麦田间试验获取的开花期和灌浆期冠层高光谱数据及产量数据,首先采用CWT提取三种小波特征(WFs),分别为:基于Bortua方法筛选的特征波段(Bortua-WFs)、提取WFs与小麦产量确定系数的前1%(1%R^(2)-WFs)和单一分解尺度下的所有WFs(SS-WFs)。然后采用随机森林(RF)、 K最邻近(KNN)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三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产量预测模型。最后选取最优的光谱特征,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建模并比较。结果表明:(1)三种WFs结合机器学习方法的模型均表现良好,基于Bortua-WFs构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2)相比光谱特征模型,Bortua-WFs模型在各生育期的精度均有所提高,开花期的R^(2)精度分别提高了17.5%、 4%和39.6%,灌浆期分别提高了8.4%、 5.6%和16.9%。(3)灌浆期的产量估算模型优于开花期,结合Bortua-WFs和XGBoost的模型表现最佳,R^(2)为0.83, RMSE为0.78 t·ha^(-1)。该研究比较了不同特征和方法相结合的性能,确定了不同方案下的最佳模型精度,为光谱准确预测小麦产量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高光谱 机器学习 小麦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连续小波和TransXNet三相异步电机故障诊断
6
作者 谢锋云 王阳 +3 位作者 肖乾 樊秋阳 孙恩广 宋成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3-1898,共16页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应用于推动智能故障诊断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然而,现有方法大多无法捕捉机械设备的时间信息和全局特征,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故障信息。同时,由于运行环境复杂恶劣,单源故障诊断方法难以稳定、广泛地...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应用于推动智能故障诊断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然而,现有方法大多无法捕捉机械设备的时间信息和全局特征,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故障信息。同时,由于运行环境复杂恶劣,单源故障诊断方法难以稳定、广泛地提取故障特征。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MSIF)的连续小波和TransXNet三相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新方法,通过提取和整合丰富的特征来提高诊断性能稳定性。首先,搭建三相异步电机故障实验平台,使用加速度传感器与电流传感器采集电机多种工况下的振动信号与电流信号,获得多源信号;其次,提出一种新的轻量级混合网络模块:双动态令牌混合器(dual dynamic token mixer,D-Mixer),其可以动态地利用全局和局部信息,同时注入大的感受野和强大的归纳偏差,而不牺牲输入依赖性,提高了特征提取能力。提出多尺度前馈网络(multi-scale feed-forward network,MS-FFN),在前馈网络中进行多尺度特征聚合。通过交替使用D-Mixer和MS-FFN,构建一种新型的混合CNN-Transformer网络:TransXNet;然后,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将多源信号进行时频变换,提出数据级融合策略获得多源信息图,将多源信息图输入到TransXNet中进行特征分割以及聚合以完成特征提取,以训练并验证所提出的TransXNet有效性;最后,使用多源测试样本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诊断性能。结果表明,基于TransXNet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识别准确率达到100%。通过对比调整兰德指数、归一化互信息、F1分数和准确率4个评价指标以及抗噪性分析,得出所提方法优于目前故障诊断领域最先进的方法(state of the art,SOTA),在故障诊断领域具有很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机 多源信息融合 连续小波变换 TransXNet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和模型无关元学习的压燃式活塞发动机气门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鹏飞 黄国勇 阮爱国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71,共8页
针对压燃式活塞发动机缸盖表面振动信号样本少及传统故障诊断方法特征提取和选择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和模型无关元学习(model agnostic meta learning,MAML)的压燃式活塞发动机气... 针对压燃式活塞发动机缸盖表面振动信号样本少及传统故障诊断方法特征提取和选择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和模型无关元学习(model agnostic meta learning,MAML)的压燃式活塞发动机气门间隙异常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将CWT的特征提取能力和MAML的快速学习能力相结合搭建故障诊断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气门间隙故障,并且其准确率高于传统基于CWT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跨域故障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气门故障类型对模型诊断能力的影响,验证了该方法在解决小样本和跨域故障问题时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燃式活塞发动机 故障诊断 连续小波变换 元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连续小波变换和电路模型的宁夏沿黄河城市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冬梅 彭建 董建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68-3879,共12页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有助于减缓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中生态源地识别的主观性较强且源地边界破碎,生态廊道对景观连通性的贡献程度也有待明确。因此,以宁夏沿黄河城市带为例,首先利用空...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有助于减缓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中生态源地识别的主观性较强且源地边界破碎,生态廊道对景观连通性的贡献程度也有待明确。因此,以宁夏沿黄河城市带为例,首先利用空间连续小波变换识别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突变点,获取生态源地,进而基于电路模型评估功能连通性以提取生态廊道,最后量化生态廊道的连通贡献。结果显示,生态源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51%,其中草地占比83.27%。相比于直接提取综合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基于空间连续小波变换识别的生态源地能较好的反映局地生态系统特征,并将景观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分别降低67.20%和8.06%,减少生态源地边缘长度从而受到外界干扰的可能性更小。生态廊道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2%,是物种迁徙等生态过程的关键通道,有效地增强了区域景观连通性,将等效可能连通性指数和等效整体连通性指数分别提升41.76%和68.68%。生态安全格局主要位于研究区边界地段,整体呈两带分布,为宁夏沿黄河城市带阻挡周围的沙漠,保障中部的城市发展和粮食安全。然而,研究区范围内自然保护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连通的保护缺口。各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具备不同的生态功能,需要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保护、修复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连续小波变换 电路模型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岸基高光谱溢油厚度定量监测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杨 崔厚欣 +2 位作者 邓家春 马俊杰 秦海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97-6407,共11页
聚焦于对0#柴油油膜厚度的监测,分析不同厚度油膜的光谱曲线特征;为深入挖掘光谱数据与油膜厚度间的复杂关系,引入Morlet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CWT)技术,精准筛选出与油膜厚度高度敏感的特征波段,成功解决高光谱数据维度高、处理复杂的难... 聚焦于对0#柴油油膜厚度的监测,分析不同厚度油膜的光谱曲线特征;为深入挖掘光谱数据与油膜厚度间的复杂关系,引入Morlet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CWT)技术,精准筛选出与油膜厚度高度敏感的特征波段,成功解决高光谱数据维度高、处理复杂的难题,从而显著提升厚度回归预测的准确性.利用Cat Boost回归模型高效的计算能力、强大的特征捕捉能力以及优异的泛化能力来高效监测这些敏感特征,进而构建精确的油膜厚度回归预测模型,提升了溢油事件的实时监测速度,确保了预测结果的精确性,为溢油应急响应的迅速启动与精准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实验及现场验证结果表明: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技术在本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能够有效地从海量的高光谱数据中提取出与油膜厚度高度相关的敏感波段,从而提升了溢油厚度监测的准确率和效率.Cat Boost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油膜厚度变化特征,进一步增强模型泛化能力和鲁棒性,Cat Boost回归模型建立的柴油油膜厚度预测模型,表现出了极高的精确度,其验证集上R^(2)=0.90,RMSE=95.14mm,d=30.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光谱分析 连续小波变换 溢油厚度 定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分析与注意力机制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10
作者 麻全 艾绍腾 +2 位作者 张泽阳 刘东 徐卓飞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8,共12页
针对当前深度学习模型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中存在的可解释性差、过程不清晰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分析与注意力机制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首先,采用连续小波分析获取故障信号多尺度时频解析规律,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图... 针对当前深度学习模型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中存在的可解释性差、过程不清晰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分析与注意力机制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首先,采用连续小波分析获取故障信号多尺度时频解析规律,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形式;进而,构建了基于压缩激励注意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时频图像的特征提取和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同时,计算了滚动轴承故障信号时频图像的注意力机制权重图,获取不同故障类型滚动轴承时频图像上的故障表现规律,为频谱分析提供了可视化解释,实现深度学习模型对故障现象的解析;最后,在机械故障综合模拟试验平台开展了故障诊断实验,得到了5类故障轴承的频谱分布规律,所建立的基于压缩激励注意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故障识别准确率达98.81%。本研究实现了滚动轴承多种故障的诊断,获取了故障轴承频谱分布规律,结合注意力机制权重图与连续小波分析频谱图实现了故障特征抽取机理的分析,弥补了深度学习模型对故障现象解释性差、过程不清晰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潮土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算 被引量:32
11
作者 廖钦洪 顾晓鹤 +5 位作者 李存军 陈立平 黄文江 杜世州 付元元 王纪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32-139,I0006,共9页
土壤有机质含量快速估算对于土壤肥力评价、土壤信息化管理和精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北京顺义地区64个土壤样品高光谱曲线进行连续小波变换,估算了该地区潮土有机质质量分数,并与4种常用光谱变换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潮... 土壤有机质含量快速估算对于土壤肥力评价、土壤信息化管理和精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北京顺义地区64个土壤样品高光谱曲线进行连续小波变换,估算了该地区潮土有机质质量分数,并与4种常用光谱变换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潮土具有与其他类型土壤类似的光谱曲线,经过去包络线处理后,在可见与近红波段都出现了明显吸收峰;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所确定的潮土有机质估算的敏感波段为1194、486和866nm,对应小波分解尺度为2,3和4;利用小波能量系数与有机质质量分数所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67,模型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检验精度R2为0.75,RMSE为0.21;而采用4种常用光谱变换方法建立的潮土有机质估测模型的R2最高只有0.09,说明连续小波变换方法更适合于潮土有机质质量分数估测。Kringing插值分析表明,应在顺义地区东南部增加取样点,以提高模型估算精度。该研究可为潮土土壤肥力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质 光谱分析 连续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自适应面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35
12
作者 陈文超 高静怀 包乾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54-2861,共8页
面波干扰的抑制是陆上地震资料处理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炮集记录中面波与反射波主要能量在小波域分布区域的不同,以及面波干扰的影响随炮检距变化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具有时变、空变特性的自适应面波衰减方法.文中将该方法用于模型及... 面波干扰的抑制是陆上地震资料处理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炮集记录中面波与反射波主要能量在小波域分布区域的不同,以及面波干扰的影响随炮检距变化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具有时变、空变特性的自适应面波衰减方法.文中将该方法用于模型及实际炮集资料的处理,并与常用的高通滤波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衰减面波干扰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持反射波的振幅及相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压制 自适应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小波变换应用于电力系统行波奇异性检测的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友军 王俊生 +2 位作者 郑玉平 徐丽娜 周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4-58,共5页
主要讨论了解决零模行波波头定位的问题。由于零模衰减严重 ,波头比较光滑 ,因而使用离散小波变换无法定位零模波头。文中将连续小波变换应用于定位零模波头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了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定位零模波头时小波基和小波... 主要讨论了解决零模行波波头定位的问题。由于零模衰减严重 ,波头比较光滑 ,因而使用离散小波变换无法定位零模波头。文中将连续小波变换应用于定位零模波头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了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定位零模波头时小波基和小波变换尺度的选择原则。利用该原则的小波变换可以有效地定位零模波头。EMTP仿真证明了利用基于该原则的小波变换可以准确定位零模波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电力系统 奇异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LIBS光谱自动寻峰方法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鹏飞 田地 +1 位作者 乔淑君 杨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69-1972,共4页
谱线寻峰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然而噪声和背景的存在,干扰了寻峰的准确性。为了提高LIBS寻峰中重叠峰分辨能力和自适应能力,提出一种适用于LIBS谱图的自动寻峰方法。将基于连... 谱线寻峰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然而噪声和背景的存在,干扰了寻峰的准确性。为了提高LIBS寻峰中重叠峰分辨能力和自适应能力,提出一种适用于LIBS谱图的自动寻峰方法。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脊线寻峰法引入到LIBS中,探讨了连续小波变换中的小波母函数的选择并优化了尺度参数和平移参数,提出一套脊线校正方法对脊线寻峰法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直接比较法、导数法和脊线寻峰法相比,在重叠峰分辨能力和寻峰精度等方面优势显著,可应用于LIBS数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连续小波变换 自动寻峰 重叠峰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FTIR鉴定青葙子及鸡冠子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长江 李丹婷 +1 位作者 梁久祯 程存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借助OMNI采样器,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青葙子及其伪品鸡冠子的红外光谱。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对真伪品的红外光谱进行放大处理,以有效突出真伪品间的红外光谱差异程度,从而提高鉴定正确率。采用对信号奇异性... 借助OMNI采样器,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直接、快速、准确地测定青葙子及其伪品鸡冠子的红外光谱。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对真伪品的红外光谱进行放大处理,以有效突出真伪品间的红外光谱差异程度,从而提高鉴定正确率。采用对信号奇异性具有良好探测能力的Morlet小波做小波母函数,对青葙子真伪品的红外光谱进行若干尺度的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在各个尺度下观察青葙子的真伪品的红外光谱的差异程度,从中选择一个差异程度最为明显的尺度来区分青葙子真伪品。结果表明: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能够有效鉴别同科同属不同种植物中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青葙子 鸡冠子 鉴定 连续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法和复连续小波变换的电力系统间谐波测量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曹健 林涛 +2 位作者 刘林 张蔓 崔一铂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86-90,共5页
将最小二乘法和复连续小波变换相结合,提出了高精度稳态间谐波测量方法。该方法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整个测量频带进行函数拟合,得到了间谐波分量的个数,利用复连续小波变换的带通滤波特性精确测量了各个间谐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Matlab的... 将最小二乘法和复连续小波变换相结合,提出了高精度稳态间谐波测量方法。该方法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整个测量频带进行函数拟合,得到了间谐波分量的个数,利用复连续小波变换的带通滤波特性精确测量了各个间谐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Matlab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测量间谐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计算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间谐 最小二乘法 连续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小波变换高光谱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构建 被引量:48
17
作者 于雷 洪永胜 +1 位作者 周勇 朱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8-1433,共6页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是实施精准农业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众多学者尝试采用土壤近地传感(proximal soil sensing),尤其是近地高光谱技术,在田间和实验室获取不同形态土壤的高光谱数据,不断引入新方...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是实施精准农业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众多学者尝试采用土壤近地传感(proximal soil sensing),尤其是近地高光谱技术,在田间和实验室获取不同形态土壤的高光谱数据,不断引入新方法建立适用于不同地域和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含量的反演模型。该研究在实验室内利用ASD FS3采集了土壤高光谱数据,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得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了土壤原始光谱反射率(R)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选取R^2>0.15的敏感波段的反射率;利用CWT对土壤原始光谱反射率(R)、光谱反射率的连续统去除(CR)进行不同尺度的分解,分析小波系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选取R^2>0.3的敏感波段的小波系数;利用R选取的波段信息和R-CWT,CRCWT的选取的小波系数,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BP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机回归(SVMR)三种不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相比R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决定系数R^2,RCWT,CR-CWT变换后得到的小波系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提高了0.15和0.2左右;CR-CWT-SVMR的模型效果最为显著,预测集的R^2和RMSE分别为0.83,4.02,RPD值为2.48,具有较高的估测精度,能够全面稳定地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CR-CWT-PLSR的模型精度与CR-CWT-BPNN,CRCWT-SVMR相比虽有一定差距,但是其计算量要明显小于非线性的BPNN和SVMR方法,具有模型简单、运算速度快等特点,对开发与设计田间传感器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高光谱 连续小波变换 偏最小二乘回归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目标处理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尹继尧 钟磊 +2 位作者 张吉辉 赵俊 张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3-440,共8页
随着油气藏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预测隐蔽性复杂岩性油气藏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得越来越重要。采用基于傅里叶算法的连续小波变换信号分解和重构技术,对目的层段进行地震资料解释性目标处理,以提高储层预测精度。薄层模型正演模拟和两个实... 随着油气藏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预测隐蔽性复杂岩性油气藏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得越来越重要。采用基于傅里叶算法的连续小波变换信号分解和重构技术,对目的层段进行地震资料解释性目标处理,以提高储层预测精度。薄层模型正演模拟和两个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持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中具有地质意义的弱信号,突出薄互层内部细节,其结果有利于精细刻画地层岩性油气藏的空间展布,提高薄储层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弱信号 目标处理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线调频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频能量衰减因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希强 沈萍 +4 位作者 李红 山长仑 季爱东 张萍 蔡明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本文基于高斯线调频连续小波变换 ,提出了能够反映震源区或近场区小地震波形在震源深度、震源尺度、震源破裂机制、地震波传播途径、地震波衰减等方面的差异特征信息的特征指标 ,即小波变换的时频能量衰减因子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 本文基于高斯线调频连续小波变换 ,提出了能够反映震源区或近场区小地震波形在震源深度、震源尺度、震源破裂机制、地震波传播途径、地震波衰减等方面的差异特征信息的特征指标 ,即小波变换的时频能量衰减因子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选取了震源破裂机制有明显差异特性的天然地震、爆破或塌方资料以及非强地震孕震区同一地点发生的多次小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 ,天然地震与爆破或塌方记录的连续小波变换时频能量衰减因子有明显区别 ;正常地震活动背景下地震记录的连续小波变换时频能量衰减因子变化比较稳定 ;利用该方法 ,通过对某一地区的连续观测 ,可望为强震预测提供有效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时频能量衰减因子 区域震源特征 介质差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边缘检测的二维连续小波变换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长江 汪晓东 +1 位作者 张浩然 吕干云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3-96,140,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二维连续小波变换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算法充分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探测信号奇异性的能力和小波的多分辨率特性。对图像进行二维连续小波变换后,直接对各个分解层的正的小波系数或负的小波系数利用阈值法初步确定图像的...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二维连续小波变换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算法充分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探测信号奇异性的能力和小波的多分辨率特性。对图像进行二维连续小波变换后,直接对各个分解层的正的小波系数或负的小波系数利用阈值法初步确定图像的边缘点,然后利用“投票选举法”综合各个尺度的边缘信息。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边缘点连接,可以直接得到光滑连续的边缘。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准确探测图像中目标的整体轮廓和细节信息,在性能上优于传统的两种边缘检测算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连续小波变换 边缘检测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