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尊道贵德”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江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4,共9页
"尊道贵德"是中国最古老的根本价值观念,并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首要的基本精神。这一观念最早包含在《易经》之中,在老子那里首次得到了理论上的表达,并为春秋战国时期大多数学派所普遍认同。在古人看来,"道"是宇宙... "尊道贵德"是中国最古老的根本价值观念,并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首要的基本精神。这一观念最早包含在《易经》之中,在老子那里首次得到了理论上的表达,并为春秋战国时期大多数学派所普遍认同。在古人看来,"道"是宇宙万物之根本,它是与人性相通的,而"德"是对"道"的"得",因而就有了"道德"的概念。因此,"尊道贵德"实际上就是尊崇、珍视道德。今天大力弘扬"尊道贵德"观念,有助于从根本上克服我国道德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严重社会问题,构建具有形而上根基的道德体系;也有助于在现代条件下重建中国人的道德信仰,确立源自天道人心的道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道贵德 传统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尊道贵德”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登云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25,共4页
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尤其是对《老子》的思想核心问题的探讨,近些年来学者们论辩激烈、见解各异。文章力图从文本的思想结构,深入解剖"道"与"德"的关系,进而从老子的人生实践及其所形成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 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尤其是对《老子》的思想核心问题的探讨,近些年来学者们论辩激烈、见解各异。文章力图从文本的思想结构,深入解剖"道"与"德"的关系,进而从老子的人生实践及其所形成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人生观等不同角度,分析老子作为一个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的真正创作意图,以此揭示《老子》的核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道贵德 人生实践 创作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人文医疗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詹石窗 李冀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 19,共8页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从广义上看,道家具备了三大形态:一是原初道家,肇始于近五千年前,以黄帝为代表;二是古典道家,形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三是制度道教,诞生于东汉末,以张道陵为代表。制度道教之所以被纳入广义道家的...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从广义上看,道家具备了三大形态:一是原初道家,肇始于近五千年前,以黄帝为代表;二是古典道家,形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三是制度道教,诞生于东汉末,以张道陵为代表。制度道教之所以被纳入广义道家的视野,是因为它不仅高举黄帝旗帜,而且将古典道家书籍列为经典文献,代代相传。就思想脉络而言,无论是原初道家、古典道家,还是制度道教,都以"道"为其思想体系的基石,而以"德"为修身养性的纲领。《道德经》所提出的"尊道贵德",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整个道家学派的精神主旨。以"尊道贵德"的眼光来观察万物,这称作"道观"。按照道家的立场,宇宙万物皆发生于"道"而滋养于"德",故"尊道贵德"既是宇宙的本有法则,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据。人类社会要健康、持续发展,亦须尊道贵德。然而,由于欲望的驱使,人类在许多场合、许多问题上却不能"尊道贵德",从而导致个体疾病与社会疾病的交错发生。在"道观"的过程中,道家学派不仅看到了人类个体与人类社会整体的诸多病态,而且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身心治疗与社会治疗的思路、方案,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以往学术界对道家文化的研究虽已有很多成果,但对其在社会治疗方面的思想遗产却发掘不够。有鉴于此,本期组织了四篇专题论文,希望能够为当今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治理提供某种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道贵德 社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经》的生命教育思想 被引量:7
4
作者 吕锡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5-8,共4页
《道德经》提出了"道生德蓄"、"尊道贵德"等命题,凝炼而又深刻地阐发了道德与生命的内在联系这一生命伦理的基本问题,并具体落实为"返朴归真"、"柔弱不争"、"俭啬寡欲"等养生之"... 《道德经》提出了"道生德蓄"、"尊道贵德"等命题,凝炼而又深刻地阐发了道德与生命的内在联系这一生命伦理的基本问题,并具体落实为"返朴归真"、"柔弱不争"、"俭啬寡欲"等养生之"德"。教育人类从种种糟蹋和浪费生命的"失道"状态中觉醒,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让人生更为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经 尊道贵德 返朴归真 生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善书的品德治疗观与实践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国庆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4 19,共5页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从广义上看,道家具备了三大形态:一是原初道家,肇始于近五千年前,以黄帝为代表;二是古典道家,形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三是制度道教,诞生于东汉末,以张道陵为代表。制度道教之所以被纳入广义道家的...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从广义上看,道家具备了三大形态:一是原初道家,肇始于近五千年前,以黄帝为代表;二是古典道家,形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三是制度道教,诞生于东汉末,以张道陵为代表。制度道教之所以被纳入广义道家的视野,是因为它不仅高举黄帝旗帜,而且将古典道家书籍列为经典文献,代代相传。就思想脉络而言,无论是原初道家、古典道家,还是制度道教,都以"道"为其思想体系的基石,而以"德"为修身养性的纲领。《道德经》所提出的"尊道贵德",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整个道家学派的精神主旨。以"尊道贵德"的眼光来观察万物,这称作"道观"。按照道家的立场,宇宙万物皆发生于"道"而滋养于"德",故"尊道贵德"既是宇宙的本有法则,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据。人类社会要健康、持续发展,亦须尊道贵德。然而,由于欲望的驱使,人类在许多场合、许多问题上却不能"尊道贵德",从而导致个体疾病与社会疾病的交错发生。在"道观"的过程中,道家学派不仅看到了人类个体与人类社会整体的诸多病态,而且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身心治疗与社会治疗的思路、方案,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以往学术界对道家文化的研究虽已有很多成果,但对其在社会治疗方面的思想遗产却发掘不够。有鉴于此,本期组织了四篇专题论文,希望能够为当今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治理提供某种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道贵德 社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教传经神话的伦理治疗内涵
6
作者 李铁华 张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19,共5页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从广义上看,道家具备了三大形态:一是原初道家,肇始于近五千年前,以黄帝为代表;二是古典道家,形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三是制度道教,诞生于东汉末,以张道陵为代表。制度道教之所以被纳入广义道家的...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从广义上看,道家具备了三大形态:一是原初道家,肇始于近五千年前,以黄帝为代表;二是古典道家,形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三是制度道教,诞生于东汉末,以张道陵为代表。制度道教之所以被纳入广义道家的视野,是因为它不仅高举黄帝旗帜,而且将古典道家书籍列为经典文献,代代相传。就思想脉络而言,无论是原初道家、古典道家,还是制度道教,都以"道"为其思想体系的基石,而以"德"为修身养性的纲领。《道德经》所提出的"尊道贵德",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整个道家学派的精神主旨。以"尊道贵德"的眼光来观察万物,这称作"道观"。按照道家的立场,宇宙万物皆发生于"道"而滋养于"德",故"尊道贵德"既是宇宙的本有法则,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据。人类社会要健康、持续发展,亦须尊道贵德。然而,由于欲望的驱使,人类在许多场合、许多问题上却不能"尊道贵德",从而导致个体疾病与社会疾病的交错发生。在"道观"的过程中,道家学派不仅看到了人类个体与人类社会整体的诸多病态,而且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身心治疗与社会治疗的思路、方案,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以往学术界对道家文化的研究虽已有很多成果,但对其在社会治疗方面的思想遗产却发掘不够。有鉴于此,本期组织了四篇专题论文,希望能够为当今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治理提供某种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道贵德 社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艺的“出新意”与“寄妙理”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倩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2,共12页
文艺创新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必然要求与基本规律。出“新意”寓“妙理”,成为评论文艺的重要标准与指导实践的金玉良言。中国古代将音乐与诗歌作为兴邦治国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艺术创新性与深刻的人文内涵。汉字书法被视为“心画”“心... 文艺创新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必然要求与基本规律。出“新意”寓“妙理”,成为评论文艺的重要标准与指导实践的金玉良言。中国古代将音乐与诗歌作为兴邦治国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艺术创新性与深刻的人文内涵。汉字书法被视为“心画”“心学”的“玄妙之伎”,在善于变化的艺术技能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古代视“画”为“圣”,绘画乃“道之质”“德之文”,“类万物之情”,可“成教化、助人伦”,以技法创新传达事理人情。中国古代文艺注重思想情感性与艺术审美性,强调艺术表现的创新与化育人心的效果,在体现浓厚时代政教色彩和积极向上人文精神的同时,也呈现出“专、精、深”与“新、达、妙”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艺概念 人文内涵 以人为本 尊道贵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敦颐的德业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8
作者 曾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0,共5页
道学宗主周敦颐,一生"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凡所临莅,皆有治声"。其人其事不断为世人称道。周敦颐入世为官,行政能力过人,执事业绩不凡;居家为民,胸次坦荡磊落,人品若清风明月。其出处皆得其宜,个中原由在于其一以... 道学宗主周敦颐,一生"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凡所临莅,皆有治声"。其人其事不断为世人称道。周敦颐入世为官,行政能力过人,执事业绩不凡;居家为民,胸次坦荡磊落,人品若清风明月。其出处皆得其宜,个中原由在于其一以贯之的德业精神,这种德业精神体现在三个维度,即"志向伊尹"的为政动机,"中正仁义"的德业精义及"尊道贵德重人"的价值诉诸。揭示周子的德业伦理精神,探讨其将生命之道与执事之德融通为一的人生智慧,以及其以德立业、以业显德的生命实践方式,对当代社会与人生,尤其是对当今社会道德治理与个人幸福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志向伊尹” “中正仁义” 尊道贵德重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庄哲学批判精神及其官僚腐败治疗价值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江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1 19,共6页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从广义上看,道家具备了三大形态:一是原初道家,肇始于近五千年前,以黄帝为代表;二是古典道家,形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三是制度道教,诞生于东汉末,以张道陵为代表。制度道教之所以被纳入广义道家的...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从广义上看,道家具备了三大形态:一是原初道家,肇始于近五千年前,以黄帝为代表;二是古典道家,形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三是制度道教,诞生于东汉末,以张道陵为代表。制度道教之所以被纳入广义道家的视野,是因为它不仅高举黄帝旗帜,而且将古典道家书籍列为经典文献,代代相传。就思想脉络而言,无论是原初道家、古典道家,还是制度道教,都以"道"为其思想体系的基石,而以"德"为修身养性的纲领。《道德经》所提出的"尊道贵德",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整个道家学派的精神主旨。以"尊道贵德"的眼光来观察万物,这称作"道观"。按照道家的立场,宇宙万物皆发生于"道"而滋养于"德",故"尊道贵德"既是宇宙的本有法则,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据。人类社会要健康、持续发展,亦须尊道贵德。然而,由于欲望的驱使,人类在许多场合、许多问题上却不能"尊道贵德",从而导致个体疾病与社会疾病的交错发生。在"道观"的过程中,道家学派不仅看到了人类个体与人类社会整体的诸多病态,而且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身心治疗与社会治疗的思路、方案,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以往学术界对道家文化的研究虽已有很多成果,但对其在社会治疗方面的思想遗产却发掘不够。有鉴于此,本期组织了四篇专题论文,希望能够为当今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治理提供某种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道贵德 社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中华传统美德
10
《江苏农机化》 1996年第2期33-34,共2页
尊道贵德:对道德的尊重和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对遭德教育的重视,这是中华民族的第一美德。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突出人格尊严。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别之根本。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德 尊道贵德 价值取向 德价值 人格 德精神 华民族 德教育 中国人 家族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