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缘冲击下T300/69层合板压-压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1
作者 张鹏 刘俭辉 韦尧兵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2,共7页
边缘低速冲击后复合材料层合板内部产生分层、基体挤压等损伤,对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安全使用和寿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一种针对边缘低速冲击后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具有实际工程意义。通过低速冲击试验、压缩试验和压-压疲劳试验... 边缘低速冲击后复合材料层合板内部产生分层、基体挤压等损伤,对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安全使用和寿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一种针对边缘低速冲击后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具有实际工程意义。通过低速冲击试验、压缩试验和压-压疲劳试验获得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凹陷损伤尺寸、压缩剩余强度和疲劳寿命等数据。基于平均应力破坏准则,结合开口等效法,将层合板冲击损伤区域等效为相应孔径,提出不同冲击能量的等效损伤系数,建立了考虑冲击损伤层合板压缩剩余强度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精度较高,误差控制在10%以内,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开口等效法 边缘低速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70铝合金应变疲劳全寿命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军海 景国玺 +3 位作者 刘烨 张文凯 武一民 陈升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6-742,共7页
针对2A70铝合金在全寿命范围内的疲劳寿命预测问题,开展了2A70铝合金材料拉伸试验、单轴拉压条件下的低周疲劳试验和高周疲劳试验,讨论了全寿命范围内通过应变进行寿命预测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应变疲劳全寿命曲线模型,建立了2A70铝合金的... 针对2A70铝合金在全寿命范围内的疲劳寿命预测问题,开展了2A70铝合金材料拉伸试验、单轴拉压条件下的低周疲劳试验和高周疲劳试验,讨论了全寿命范围内通过应变进行寿命预测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应变疲劳全寿命曲线模型,建立了2A70铝合金的应变疲劳全寿命曲线。通过试验结果对本模型以及3种常用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标定,并对4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模型寿命预测结果均在3倍误差带范围内,平均误差和分散性都较小,寿命预测精度优于其他3种模型,新模型更适合于2A70材料在同样应变比条件下的疲劳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70铝合金 应变疲劳 寿命范围 寿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联轴器螺栓疲劳特性及寿命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蒲泽林 杨昆 +2 位作者 刘宗德 毛雪平 安江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90-94,114,共6页
摘要:在常温空气介质下,对轴向和剪切低周疲劳分别利用实心圆形和薄壁圆筒试样进行实验,得到了电厂常用联轴器螺栓材料40CrNiMo的具有95%置信度、5%误差限的轴向疲劳性能和剪切疲劳性能参数,分别给出了该材料在常温下的单调和循环应力... 摘要:在常温空气介质下,对轴向和剪切低周疲劳分别利用实心圆形和薄壁圆筒试样进行实验,得到了电厂常用联轴器螺栓材料40CrNiMo的具有95%置信度、5%误差限的轴向疲劳性能和剪切疲劳性能参数,分别给出了该材料在常温下的单调和循环应力应变特性曲线以及中值疲劳寿命曲线。进而在实验基础上,运用Von Mises 等效应变范围模型、Manson-Halford 模型、Fatemi 模型、基于剪切形式 的预测模型等已有的多轴寿命模型将两种疲劳有机联系起来,并利用实验数据分别对上述多轴寿命模型进行了评价,从而找到在常温下适合该材料的寿命预测模型。分析表明:联轴器螺栓材料40CrNiMo 在循环扭转和循环拉压载荷下均显示出循环软化特性;作为一种多轴寿命预测模型,基于剪切形式的多轴疲劳寿命模型对于联轴器螺栓材料40CrNiMo而言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具有较高精度的寿命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联轴器 螺栓 寿命预测模型 疲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混凝土的多因素寿命预测模型 被引量:18
4
作者 金祖权 孙伟 +1 位作者 张云升 蒋金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1期149-154,共6页
通过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0—60%)、不同养护龄期(1,3,7,28,90d)、不同弯曲荷载率(0,25%,50%)对m(W)/m(C)=0.34混凝土的碳化影响,并建立了综合考虑粉煤灰掺量、养护龄期、荷载率、环境温度、结合... 通过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0—60%)、不同养护龄期(1,3,7,28,90d)、不同弯曲荷载率(0,25%,50%)对m(W)/m(C)=0.34混凝土的碳化影响,并建立了综合考虑粉煤灰掺量、养护龄期、荷载率、环境温度、结合能力以及混凝土的CO2扩散系数时间依赖性的多因素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混凝土的CO2扩散系数与粉煤灰掺量成二次函数关系,粉煤灰掺量30%左右最佳.混凝土的CO2扩散系数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降低,随荷载率的增加而增加.其关系分别符合指数关系和乘幂关系.使用多因素碳化寿命预测模型对大桥的箱梁和索塔进行预测,箱梁的运营寿命为211年,索塔为167年.增加养护龄期或提高保护层厚度是提高大掺量粉煤灰结构混凝土寿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粉煤灰 多因素寿命预测模型 养护龄期 荷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BT模块寿命预测模型综述 被引量:34
5
作者 方鑫 周雒维 +3 位作者 姚丹 杜雄 孙鹏菊 吴军科 《电源学报》 CSCD 2014年第3期14-21,共8页
在风力发电、柔性交流输电以及电机牵引和航空中等应用的变流器系统失效中,IGBT的失效所占比重较大。因此,相继提出了一些IGBT寿命预测的模型以研究其可靠性。为给系统可靠性设计者以及终端用户提供更多变流器中IGBT模块的寿命信息,文... 在风力发电、柔性交流输电以及电机牵引和航空中等应用的变流器系统失效中,IGBT的失效所占比重较大。因此,相继提出了一些IGBT寿命预测的模型以研究其可靠性。为给系统可靠性设计者以及终端用户提供更多变流器中IGBT模块的寿命信息,文中综述了IGBT寿命预测模型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根据建模方法的不同,寿命模型可分为解析模型和物理模型两大类。文中对不同模型的建模依据分别做出了说明,在分析IGBT常见失效机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精确度、通用性与局限性。同时,介绍了加速老化试验对寿命预测模型的影响。最后,讨论了IGBT模块寿命预测模型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 可靠性 失效机理 寿命预测模型 加速老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失效机理与寿命预测模型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陈明 胡安 刘宾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5-71,共7页
针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主要失效机理,特别是键合引线失效过程,采用高速红外热成像仪对键合引线失效过程的结温温度场分布实时探测试验,同时对IGBT模块电气与传热特性进行监控,发现IGBT在高结温与高温度梯度时主要的失效形式是... 针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主要失效机理,特别是键合引线失效过程,采用高速红外热成像仪对键合引线失效过程的结温温度场分布实时探测试验,同时对IGBT模块电气与传热特性进行监控,发现IGBT在高结温与高温度梯度时主要的失效形式是键合引线翘曲与熔化,在外部特性上表现为集射极压降值增大,而热阻基本不变.提出了提高器件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的方法.在加速寿命试验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高温下的功率循环测试,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加入电流等级和最高工作结温的改进寿命预测模型.通过试验数据误差分析对比,发现该模型精度较原有模型在不同测试条件下均有提高,适用范围从80 K拓宽到100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失效机理 寿命预测模型 键合引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徐庆元 张泽 +3 位作者 陈效平 娄平 魏琪 段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65-1570,共6页
为研究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对5块轨道板单元进行静载试验,分析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开裂弯矩和破坏弯矩等力学参数。并在静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为研究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对5块轨道板单元进行静载试验,分析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开裂弯矩和破坏弯矩等力学参数。并在静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国内外混凝土结构疲劳特性的研究成果,确定适用于服役期间组合荷载下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混凝土S-N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可取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值;可采用修正宋玉普混凝土S-N曲线或Goodman平均应力修正的Tepfers混凝土S-N曲线作为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S-N曲线。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服役期间组合荷载下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静载试验 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剪切形式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尚德广 姚卫星 +1 位作者 王德俊 周志革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在多轴损伤临界面的基础上,结合多轴疲劳损伤和裂纹萌生与扩展的特点,提出一种剪切形式的多轴疲劳损伤参量,该参量不含有材料常数;进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经多轴疲劳试验验证表明,所建立的寿命预测模型可同时适... 在多轴损伤临界面的基础上,结合多轴疲劳损伤和裂纹萌生与扩展的特点,提出一种剪切形式的多轴疲劳损伤参量,该参量不含有材料常数;进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经多轴疲劳试验验证表明,所建立的寿命预测模型可同时适用于多轴比例与非比例循环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疲劳 临界面法 剪切失效 寿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寿命预测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项民 张琦 骆军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59,共3页
为了准确预测热障涂层(TBCs)的剥落寿命,把涂层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潜在危险减到最低,建立精确的热障涂层寿命预测模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制备的热障涂层的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对EB-... 为了准确预测热障涂层(TBCs)的剥落寿命,把涂层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潜在危险减到最低,建立精确的热障涂层寿命预测模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制备的热障涂层的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对EB-PVD热障涂层陶瓷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结合强度的测定,热生长氧化层(TGO)生长动力学的研究以及热循环剥落寿命数据的定量研究而建立的一个TBCs系统的非线性寿命预测模型。从涂层实际寿命与模型预测寿命对比发现,该模型预测的涂层寿命与涂层的实际寿命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热障涂层 寿命预测模型 生长动力学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可靠性与寿命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葛霄 陈远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共2页
从分析滚动轴承的可靠性与寿命之间的关系出发 ,提出了在不同的可靠度范围内 ,采用不同的寿命计算方法。作者编制了寿命计算的软件系统以方便寿命预测。
关键词 流动轴承 可靠性 WEIBULL分布 寿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隶属函数的小幅载荷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11
作者 吴卓 刘晓芬 +1 位作者 宋鸣 郑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37,共3页
针对Miner理论没有考虑应力级间相互作用和忽略低于疲劳极限的小幅载荷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隶属函数分析小幅载荷对构件造成的损伤,引入强化因子来描述各级应力对下级载荷所产生损伤的影响.算例结果分... 针对Miner理论没有考虑应力级间相互作用和忽略低于疲劳极限的小幅载荷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隶属函数分析小幅载荷对构件造成的损伤,引入强化因子来描述各级应力对下级载荷所产生损伤的影响.算例结果分析表明,新模型与Miner累积损伤模型相比更能准确预测构件在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在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幅载荷 载荷间作用 隶属函数 强化因子 寿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健康评估与寿命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旭东 王跃龙 +4 位作者 田慕琴 许春雨 宋建成 陈昆 宋单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148,共8页
为解决当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健康状态评估和寿命预测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液压支架的层次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三标度法的改进型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健康状态参量的权重向量,引入变异系数和梯形模糊数的概念对评... 为解决当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健康状态评估和寿命预测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液压支架的层次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三标度法的改进型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健康状态参量的权重向量,引入变异系数和梯形模糊数的概念对评价结果去分歧化,提高了综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可得到液压支架健康指数和综合健康水平。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健康指数的液压支架寿命预测模型,实现了液压支架综合健康管理。以晋煤集团古书院矿152313工作面所使用的液压支架为例分析健康状态评估和寿命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所预测的评估时刻到失效大修的剩余寿命为13.45个月,而这与预期大修时间13个月基本一致,验证了上述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健康指数 寿命预测模型 层次型综合评价 变异系数 梯形模糊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疲劳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妤 刘渊博 刘致远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5,共9页
接触疲劳是轴承、齿轮等基础零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现有的接触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应用局限性较大,难以处理海量、高维数据等问题,文中研究基于数据驱动技术的接触疲劳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首先,综合考虑相关性、单调性和鲁棒性3个... 接触疲劳是轴承、齿轮等基础零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现有的接触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应用局限性较大,难以处理海量、高维数据等问题,文中研究基于数据驱动技术的接触疲劳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首先,综合考虑相关性、单调性和鲁棒性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退化敏感特征选取函数,通过多目标优化实现了与接触疲劳剩余寿命相关性最强的特征子集的自动选取;其次,为实现基于Spark的并行化计算,着重从模型结构设计、学习率算法、弱化权重作用、并行化策略等方面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有效改进,构建了Spark平台下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的接触疲劳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公开数据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多评价指标的退化敏感特征选取方法是可行的,所构建的接触疲劳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是有效的。研究成果对于探索大数据背景下寿命预测的方法与途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疲劳 寿命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 周期性学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载荷、极端环境下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志波 王程程 +4 位作者 李承昆 李峻臣 赵耀邦 历吴恺 徐爱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839,共11页
焊接接头易出现缺陷和应力集中,在疲劳载荷作用下将成为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薄弱区域。与均质材料相比,接头各区域微观组织及应力局部化使得焊接结构疲劳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区别于理想实验条件,实际焊接结构服役环境复杂,疲劳寿命预测... 焊接接头易出现缺陷和应力集中,在疲劳载荷作用下将成为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薄弱区域。与均质材料相比,接头各区域微观组织及应力局部化使得焊接结构疲劳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区别于理想实验条件,实际焊接结构服役环境复杂,疲劳寿命预测须考虑环境因素与焊接结构耦合特性。为此,对影响焊接结构的内在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从复杂载荷和极端服役环境两方面对现有焊接结构寿命预测模型进行综述,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改进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结构 影响因素 复杂载荷 极端环境 寿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SSA-KELM模型在埋地腐蚀管道剩余寿命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骆正山 徐龙寅 骆济豪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9-24,共6页
为提高埋地腐蚀管道剩余寿命预测精度,构建其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建立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和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的核极限学习机(KELM)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首先采用KPCA预处理原始数据,提取埋地腐蚀管道主要特征向量并重构评价指标... 为提高埋地腐蚀管道剩余寿命预测精度,构建其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建立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和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的核极限学习机(KELM)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首先采用KPCA预处理原始数据,提取埋地腐蚀管道主要特征向量并重构评价指标。其次针对SSA易陷入局部最优及迭代后期抗停滞性能降低等缺陷,提出SSA改进方案:利用Tent混沌提升其遍历性;引入自适应安全值调整麻雀搜索区域;使用高斯扰动重点搜索最优解附近区域,以提升SSA全局寻优能力。再次利用ISSA寻优KELM中核参数和惩罚系数,最终构建KPCA-ISSA-KELM埋地腐蚀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模型。以某埋地管线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KPCA-ISSA-KELM模型预测结果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值、决定系数为分别为0.249、0.096、0.998,均优于其他模型。证明KPCA-ISSA-KELM的埋地腐蚀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为管道系统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剩余寿命 核主成分分析法 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 核极限学习机 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预测模型输出结果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源博 侯永平 +1 位作者 焦道宽 王要娟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2-776,共5页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燃料电池寿命预测模型,输出结果都因随机性存在不确定的问题,即每次预测的输出结果都不同。针对此问题,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燃料电池寿命预测模型,多次运行试验样本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输出...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燃料电池寿命预测模型,输出结果都因随机性存在不确定的问题,即每次预测的输出结果都不同。针对此问题,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燃料电池寿命预测模型,多次运行试验样本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输出结果的分布规律进行统计特性分析,发现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寿命预测模型,输出结果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根据此结论,可采用多次平均结果作为燃料电池寿命预测模型的输出结果,以提升输出结果的预测精度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寿命预测模型 正态分布检验 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 统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特征分析的铣削刀具寿命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军明 王保升 吕东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177,182,共6页
Ti-6Al-4V钛合金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加工振动现象,加工振动会加剧刀具磨损,降低刀具寿命。在Taylor刀具寿命扩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薄壁加工系统模态参数的铣削刀具寿命预测模型。首先,开展了模态测量试验和铣削加工刀具磨损试验,获... Ti-6Al-4V钛合金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加工振动现象,加工振动会加剧刀具磨损,降低刀具寿命。在Taylor刀具寿命扩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薄壁加工系统模态参数的铣削刀具寿命预测模型。首先,开展了模态测量试验和铣削加工刀具磨损试验,获取了系统的模态参数和刀具的磨损值;其次,利用模态参数和磨损值建立铣削刀具寿命预测模型,并对各参量对铣削加工刀具寿命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钛合金Ti-6Al-4V切削加工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基于加工颤振特征分析的铣削刀具寿命预测方法能够准确地预测薄壁零件加工中的刀具寿命,为进一步提高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寿命预测模型 加工颤振 薄壁叶片 模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55钢疲劳寿命预测的新应力函数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思聪 刘光连 刘曦程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217,共6页
室温下,对Q355钢进行应力控制下的单轴拉压疲劳实验,讨论了应力比和峰值应力对应力疲劳寿命的影响。应力比的增大和峰值应力的减小都会导致疲劳寿命的增大,发现同一应力比下,峰值应力和对数疲劳寿命呈良好线性关系,该线性关系可以用于Q... 室温下,对Q355钢进行应力控制下的单轴拉压疲劳实验,讨论了应力比和峰值应力对应力疲劳寿命的影响。应力比的增大和峰值应力的减小都会导致疲劳寿命的增大,发现同一应力比下,峰值应力和对数疲劳寿命呈良好线性关系,该线性关系可以用于Q355钢疲劳寿命的预测。探究发现应力比对线性关系中斜率和截距的影响显著,提出了一个关于应力比的新的应力函数预测模型,将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传统的Morrow、SWT和Paul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应力函数模型的预测结果比Morrow、SWT和Paul模型更精确且更稳定,新的应力函数模型更适合于Q355钢的多应力比多峰值应力下的疲劳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55钢 应力比 峰值应力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小强 郑见杰 张晓明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0-652,共3页
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由于持续的界面副反应,会引起容量衰降和内阻增加。为了缩短寿命测试时间,提高电池开发迭代速度,基于P2D模型和EC在负极表面分解的机理构建了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模型,通过18650电池循环寿命测试数据验证,该模型对... 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由于持续的界面副反应,会引起容量衰降和内阻增加。为了缩短寿命测试时间,提高电池开发迭代速度,基于P2D模型和EC在负极表面分解的机理构建了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模型,通过18650电池循环寿命测试数据验证,该模型对于100%放电深度(DOD)循环容量保持率的预测误差小于2%,能够利用少量的寿命测试数据对电池的长期寿命进行快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循环寿命 寿命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N-BiGRU模型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倩倩 林天然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75-1581,共7页
深度神经网络在剩余寿命预测(RUL)领域已获得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优化预测模型,充分提取数据间的时序信息,提高寿命预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残差网络(DR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的剩余寿命预测(RUL)模型。首先,采用滑窗法... 深度神经网络在剩余寿命预测(RUL)领域已获得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优化预测模型,充分提取数据间的时序信息,提高寿命预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残差网络(DR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的剩余寿命预测(RUL)模型。首先,采用滑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了重采样,对数据集进行了扩充;然后,设计了一种DRN-BiGRU网络模型,其中,利用DRN对输入数据进行空间特征提取,利用BiGRU捕获时域数据中包含的过去和未来两方向的相关特征,充分获取输入数据的时序退化信息,进一步改善了模型的特征提取效果;最后,采用公开发表的PHM2012数据集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将得到的预测结果与采用DRN、DRN-GRU和全卷积神经网络(FCNN)模型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应用中,采用基于DRN-BiGRU模型的方法获得的3项误差值(MAE、MSE、RMSE)最低,预测Score值最高,分值为0.985;该结果验证了基于DRN-BiGRU模型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应用方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与健康管理 数据驱动预测方法 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深度残差网络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轴承加速退化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