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置活塞二冲程内燃机折叠曲柄系方案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付军 郭顺宏 +3 位作者 王斌 章振宇 吴滔滔 董雪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9-297,共9页
结合一种新型对置活塞内燃机折叠曲柄系设计要求,提出4种折叠曲柄系统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和ADAMS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分析进行方案优选。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内燃机相比,这4种折叠曲柄系活塞运动学关于上止点... 结合一种新型对置活塞内燃机折叠曲柄系设计要求,提出4种折叠曲柄系统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和ADAMS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分析进行方案优选。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内燃机相比,这4种折叠曲柄系活塞运动学关于上止点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相同转速下使得膨胀时间和压缩时间均不相同,因而将对气流湍动能、扫气质量和燃烧等容度均产生不同影响;动力学上,活塞侧压力较传统二冲程内燃机大幅度减小,有利于减小气缸壁的磨损。由于方案4具有空间结构布置灵活性大,系统平衡性较好,活塞运动规律有利于提高内燃机的充气效率和加快内燃机燃油与空气的混合速率,同时可以缩短着火延迟时期的特点,所以方案4为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 折叠曲轴系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内燃机折叠曲轴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顺宏 张付军 +3 位作者 赵振峰 章振宇 王斌 李瑞雪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2,共8页
运用理论力学和发动机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对所提出的折叠曲轴系统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发动机相比,该内燃机活塞运动学关于上止点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相... 运用理论力学和发动机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对所提出的折叠曲轴系统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发动机相比,该内燃机活塞运动学关于上止点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相同转速下使膨胀时间延长而压缩时间缩短,提高了上止点附近气流湍动能,有利于增强上止点附近的气体紊流强度,燃烧等容度也有所增加;但换气时间变短,影响换气质量;动力学上,活塞侧压力较传统二冲程发动机大幅度减少,有利于减少气缸壁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二冲程内燃机 动力学 折叠曲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折叠曲柄内燃机刚体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振峰 郭顺宏 +2 位作者 张付军 吴滔滔 胡清欣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7,共7页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对置活塞折叠曲柄内燃机的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标定转速下运动机构的运动学规律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个销轴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变化曲线、各轴承比压及主要轴承的载荷图。分析结果表明:折叠...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对置活塞折叠曲柄内燃机的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标定转速下运动机构的运动学规律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个销轴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变化曲线、各轴承比压及主要轴承的载荷图。分析结果表明:折叠曲柄系使活塞运动学具有不对称性,膨胀时间增长、压缩时间缩短,有利于提高内燃机的充气效率和加快内燃机燃油气的混合速率,会缩短着火延迟时期。动力学上,活塞侧压力较传统内燃机大幅度减小,有利于减小气缸壁的磨损;机构竖直方向的受力远小于传统内燃机,水平分量易被抵消,系统平衡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活塞二冲程内燃机 折叠曲柄系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燃式二冲程对置活塞转盘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
4
作者 何旭 丁昊宇 +3 位作者 李耀宗 符璐鑫 李海鹰 许锴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二冲程对置活塞转盘(2S-OPCP)发动机是一种新型发动机.该发动机使用凸轮转盘机构替代了传统发动机中的曲柄连杆机构,这种特殊的结构使转盘发动机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和结构简单等优点.发动机两侧的凸轮转盘存在相对转角,通过改变凸... 二冲程对置活塞转盘(2S-OPCP)发动机是一种新型发动机.该发动机使用凸轮转盘机构替代了传统发动机中的曲柄连杆机构,这种特殊的结构使转盘发动机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和结构简单等优点.发动机两侧的凸轮转盘存在相对转角,通过改变凸轮相对转角θ可以改变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及换气正时,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根据转盘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搭建了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并使用试验数据对模型的缸内压力曲线进行了标定.随着θ改变,发动机的扫气过程及性能表现都会发生变化.当θ在0°~10°内变化时,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有所改善,给气比在θ=7°时最高,提升了3.5%.同时,在θ达到4°后,指示燃油消耗率(ISFC)开始逐渐增加,ISFC最高增加了3.5%(θ=10°);而平均有效压力(IMEP)最高增加了3.3%(θ=4°),之后随着θ的上升,IMEP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冲程对置活塞转盘发动机 压燃 压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机械增压匹配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董雪飞 赵长禄 +3 位作者 胡清欣 张付军 赵振峰 沈明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结构特点和性能匹配实验的需求,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该发动机和Rotrex机械增压器的匹配仿真模型,研究了在不同工况下排气背压对换气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排气背压对扫气效率影响较小,对...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结构特点和性能匹配实验的需求,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该发动机和Rotrex机械增压器的匹配仿真模型,研究了在不同工况下排气背压对换气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排气背压对扫气效率影响较小,对给气比和捕获率的影响较大.当捕获率超过98%时,扫气效率会有明显下降;高转速工况增压器的消耗功率较大,占发动机有效功率21%~25%.该发动机能够与增压器进行较好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活塞 二冲程 机械增压 排气背压 直流扫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活塞运动相位差的匹配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富康 赵长禄 +1 位作者 张付军 赵振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45,151,共8页
通过对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的活塞运动规律、扫气过程及缸内工作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对置活塞运动相位差对扫气过程、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过程及整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塞运动相位差影响活塞相对运动规律的同时,... 通过对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的活塞运动规律、扫气过程及缸内工作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对置活塞运动相位差对扫气过程、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过程及整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塞运动相位差影响活塞相对运动规律的同时,直接影响扫气正时和有效压缩比进而影响扫气过程、缸内工作过程和整机性能及对置活塞非对称做功特性。随着活塞运动相位差的增大,扫气效率增大,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增大,循环指示功先增大后减小,在相位差为15°曲轴转角时达到最大值。综合相位差对扫气和缸内工作过程的影响,在15kW、6 000r/min、全负荷工况时最佳活塞运动相位差为15°曲轴转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活塞 二冲程汽油机 活塞运动 相位差 匹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排气压力对增压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董雪飞 赵长禄 赵振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2,共5页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结构特点和性能匹配试验的需求,建立了复合增压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一维仿真模型,根据试验数据对原机仿真模型进行校核。考虑进排气压力差对直流扫气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该仿真模型模似了排气压力一定时,进气...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结构特点和性能匹配试验的需求,建立了复合增压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一维仿真模型,根据试验数据对原机仿真模型进行校核。考虑进排气压力差对直流扫气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该仿真模型模似了排气压力一定时,进气压力对捕获率、捕获量和比燃油消耗率的影响规律,以及保证给气比一定,排气压力对比燃油消耗率、压差和捕获空燃比的影响。从仿真结果可知:进气压力对比燃油消耗率的影响较大,给气比每提高0.02,比燃油消耗率(从低速到高速)分别最多增加0.7%、1.3%和1.8%;三个工况下,排气背压在160kPa^170kPa之间时比油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活塞 二冲程 进气压力 排气背压 压差 复合增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的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董雪飞 赵长禄 +2 位作者 张付军 赵振峰 谢钊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2-369,共8页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特点和示踪气体法测试原理,提出了示踪气体法在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上的具体试验方法.利用该方法开展了发动机换气过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运转工况下进、排气状态参数对发动机换气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特点和示踪气体法测试原理,提出了示踪气体法在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上的具体试验方法.利用该方法开展了发动机换气过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运转工况下进、排气状态参数对发动机换气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进、排气压差对换气品质及捕获空气量有较大的影响,压差越大,扫气效率和捕获空气量越高;当给气比大于1.4以后,压差对扫气效率和捕获空气量的影响趋势逐渐趋于平缓;以发动机稳定运行并兼顾较小的泵气损失为优化目标,给气比宜选取的范围为0.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 示踪气体法 换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缸内滚流的组织与利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富康 赵长禄 +1 位作者 赵振峰 王豪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01-1609,共9页
通过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VL-Fire模拟了对置活塞二冲程(OP2S)缸内直喷汽油机的扫气、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的缸内流动组织方案,包括:平顶活塞加均匀扫气、平顶活塞加非均匀扫气和凹坑活塞加非均匀扫气对气流运动和... 通过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VL-Fire模拟了对置活塞二冲程(OP2S)缸内直喷汽油机的扫气、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的缸内流动组织方案,包括:平顶活塞加均匀扫气、平顶活塞加非均匀扫气和凹坑活塞加非均匀扫气对气流运动和扫气过程的影响。同时,针对采用非均匀进气腔的平顶活塞和凹坑活塞方案,分析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结果表明:均匀进气方式可组织较强的涡流,有利于扫气效率的提高;非均匀进气方式可组织滚流,有利于提高压缩过程缸内的湍动能。"凹坑活塞加非均匀扫气"的扫气系统更有利于组织滚流和维持缸内湍流强度,并在点火时刻火花塞附近形成可供稳定着火的可燃混合气。凹坑活塞燃烧室相比平顶活塞燃烧室,其缸内湍动能提高了1.5倍,燃油蒸发量提高了10%,有利于形成均匀混合气和加速燃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对置活塞 二冲程 缸内流动 滚流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直流扫气系统参数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富康 赵长禄 +2 位作者 赵振峰 王斌 刘颖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159,共8页
通过进行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直流扫气系统扫气过程的分析,提取了影响扫气过程的关键参数,包括进排气口高度、进排气口圆周率及进气口径向倾角。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一维仿真模型,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通过进行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直流扫气系统扫气过程的分析,提取了影响扫气过程的关键参数,包括进排气口高度、进排气口圆周率及进气口径向倾角。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一维仿真模型,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进排气口高度和圆周率进行3水平正交试验模拟,优化进排气口流通面积。同时,采用AVL-FIRE软件建立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扫气过程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模型,对进气口径向倾角进行优化分析。通过对进排气口高度和圆周率的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其对扫气效率和给气比的影响大小和相关系数。研究表明:适当的进气口径向倾角能促进扫气过程中的新鲜充量和废气的分层,但倾角太大导致进气阻力增大,扫气效率降低;当倾角为15°时,扫气效率和捕获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活塞 扫气系统 正交试验设计 径向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耗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雪飞 赵长禄 +1 位作者 张付军 赵振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6-221,共6页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对扫气效率优化和功率目标匹配的需求,基于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发动机的耗气特性。采用试验数据和数学模型联合得到发动机的等效流量系数,分析了不同进排气参数、气口开启面积等对发动机耗气量的影响规律。...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对扫气效率优化和功率目标匹配的需求,基于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发动机的耗气特性。采用试验数据和数学模型联合得到发动机的等效流量系数,分析了不同进排气参数、气口开启面积等对发动机耗气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耗气量只由扫气压力、排气压力和绝热效率三个因素决定,与发动机转速无关;该发动机的等效流量系数近似等于0.272;不同曲轴转角所对应的流量系数与气口开启面积有关,当气口开启面积增加到一定值(4500~4668mm2),并继续增加时流量系数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活塞 二冲程 进气压力 排气背压 耗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喷油和点火定时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富康 赵长禄 +1 位作者 张付军 赵振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92-997,1004,共7页
对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流动、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喷油定时和点火定时对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和整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大,火焰发展期缩短,快速燃烧期先减小后增大,而在喷油... 对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流动、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喷油定时和点火定时对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和整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大,火焰发展期缩短,快速燃烧期先减小后增大,而在喷油提前角为100°CA时达到最小值;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火焰发展期延长,快速燃烧期先减小后增大且在点火提前角为20°CA时达到最小值。因此,喷油提前角100°CA、点火提前角20°CA为最佳匹配。此时,可实现点火时刻的均匀混合;同时具有较短的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所对应的缸内平均指示压力较高,指示燃油消耗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 缸内直喷 喷油定时 点火定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系统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振宇 赵长禄 +1 位作者 张付军 王斌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5,共6页
分析了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系统参数对发动机工作过程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分别提出了以扫气效率为优化目标和以平均指示压力(IMEP)为优化目标的优化函数。结合正交优化方法,优化计算并对比分析不同优化函数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IME... 分析了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系统参数对发动机工作过程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分别提出了以扫气效率为优化目标和以平均指示压力(IMEP)为优化目标的优化函数。结合正交优化方法,优化计算并对比分析不同优化函数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IMEP可有效地兼顾扫气系统参数对扫气效率与发动机指示热效率的影响,更适合作为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系统优化目标。优化结果显示:扫气口宽度比为0.85,排气口宽度比为0.6,扫气口高度为22mm,排气口高度为29mm,扫气口倾角为10°时发动机IMEP达到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二冲程 扫气 优化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豪 赵振峰 +1 位作者 赵长禄 马富康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48,共6页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缸径小、冲程长的特点,利用三维CFD软件AVL-Fire对缸内喷雾方向进行优化,实现全负荷工况下(6 000r/min)的缸内混合气均匀混合;并且基于优选的喷雾方向,研究部分负荷工况下(2 000r/min)二次喷射策略(不同喷油时...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缸径小、冲程长的特点,利用三维CFD软件AVL-Fire对缸内喷雾方向进行优化,实现全负荷工况下(6 000r/min)的缸内混合气均匀混合;并且基于优选的喷雾方向,研究部分负荷工况下(2 000r/min)二次喷射策略(不同喷油时刻和喷油比例)对缸内混合气分层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大排气侧3束喷雾的中心线与气缸中心面夹角β会导致燃油蒸发率降低,而增大进气侧3束喷雾的中心线与气缸中心面夹角α有利于提高缸内混合气的均匀度;在部分负荷时,当第一次喷油时刻为内止点前140°曲轴转角,第二次喷射时刻为内止点前60°曲轴转角,第二次喷油量为总喷油量的33%时,缸内形成理想的混合气分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活塞发动机 二冲程发动机 燃油雾化 二次喷射 混合气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富康 冯耀南 +2 位作者 冯云鹏 苏铁熊 赵振峰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5,共7页
结合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对置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要求,提出了4种布置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方案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活塞运动相位差一定时,4种方案的活塞相对运动规律和缸体横向力变化规律相同... 结合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对置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要求,提出了4种布置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方案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活塞运动相位差一定时,4种方案的活塞相对运动规律和缸体横向力变化规律相同;随着相位差增大,缸体横向力波动幅值增大,平衡性变差。轴对称布置的对置曲柄连杆机构曲轴旋向相反,对置活塞对缸体的侧压力方向相同;中心对称布置的对置曲柄连杆机构曲轴旋向相同,对置活塞对缸体的侧压力方向相反。轴对称布置的缸体竖直方向合力受相位差的影响极小,约为传统发动机的2倍,相对缸体中心的力矩随相位差的增大其幅值增大;中心对称布置的缸体竖直方向合力随着相位差的增大而增大,且远小于传统发动机,相对缸体中心的力矩受相位差的影响极小。方案3中进排气侧缸体侧压力的方向及变化规律有利于气缸体水平布置的缸套润滑和实现两侧曲轴的同向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活塞发动机 二冲程发动机 曲柄连杆机构 运动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分层稀燃组织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富康 赵长禄 +1 位作者 张付军 王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9,共8页
结合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缸径小、冲程长的特点,提出了进排气侧非对称喷雾方式,并采用AVL-Fire软件对喷雾方向进行优化,实现全负荷工况下的缸内均匀混合;同时研究了部分负荷工况下二次喷射对分层混合气形成和稀燃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结合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缸径小、冲程长的特点,提出了进排气侧非对称喷雾方式,并采用AVL-Fire软件对喷雾方向进行优化,实现全负荷工况下的缸内均匀混合;同时研究了部分负荷工况下二次喷射对分层混合气形成和稀燃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侧喷射角增大有利于提高缸内混合气的均匀度,排气侧喷射角增大会导致燃油蒸发率降低;二次喷油比例影响分层混合气浓稀区的分布,二次喷油时刻影响缸内混合气稀区的均匀性.当进气侧喷射角为30°、排气侧喷射角为15°时,选择第一次喷油时刻为220℃A,第二次喷油时刻为270℃A且二次喷油比例为20%,可有效组织混合气分层.在部分负荷工况下,采用分层稀混合气相比均匀稀混合气的火焰发展期缩短约30%,快速燃烧期缩短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活塞 二冲程汽油机 二次喷射 分层混合气 稀薄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鹏 赵振峰 +1 位作者 左哲 钱李龙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1,共5页
运用快速原型工具ControlBase,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设计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控制策略。综合考虑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各种运行工况,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设计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起动控制、轨压控制、怠速控制、工况调度... 运用快速原型工具ControlBase,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设计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控制策略。综合考虑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各种运行工况,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设计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起动控制、轨压控制、怠速控制、工况调度及油量控制等控制策略。采用变步长和等步长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和优化了控制MAP,在试验台架上优化了控制参数并验证了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起动响应快、转速超调小,怠速波动小于10r/min,轨压波动小于5MPa,发动机各工况运转稳定且过渡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 高压共轨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燃烧特性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富康 赵长禄 +2 位作者 张付军 苏铁熊 赵振峰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7,共7页
通过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进行原理样机燃烧特性试验,研究了对置活塞运动相位差、扫气压力、点火正时和点火方式等对燃烧过程和整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缸内放热规律试验结果与传统汽油机一致,可分为火焰发展... 通过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进行原理样机燃烧特性试验,研究了对置活塞运动相位差、扫气压力、点火正时和点火方式等对燃烧过程和整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缸内放热规律试验结果与传统汽油机一致,可分为火焰发展期、快速燃烧期和燃烧后期.对置活塞运动相位差过小会导致缸内扫气效率较低、残余废气量较高,不利于燃烧过程的组织;同时,对置活塞相对运动速度过快会导致内止点过后气缸工作容积变化率较大,缸内压力和温度下降较快.对置活塞运动相位差为15°,CA时,可有效改善扫气过程和燃烧组织.随着转速的升高,需要提高扫气压力,在提高扫气效率的同时增加混合气质量,提高燃烧速率.扫气压力为0.12,MPa时可兼顾中、高转速下缸内扫气过程和燃烧组织.对置活塞采用平顶结构时,需要配合双火花塞对置点火且点火提前角为20°,CA,可保证中、高负荷具有最高的指示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冲程汽油机 对置活塞 燃烧特性 双火花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子阶段完成比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宇航 张付军 +2 位作者 慕连好 高宏力 王苏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5,共8页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自由排气、扫气和后充气3个换气子阶段,开展不同换气子阶段对换气过程影响研究,了解不同换气子阶段在整个换气过程中的完成比例。以某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建立一维仿真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的基础...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自由排气、扫气和后充气3个换气子阶段,开展不同换气子阶段对换气过程影响研究,了解不同换气子阶段在整个换气过程中的完成比例。以某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建立一维仿真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的基础上,通过缸内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研究了该柴油机3个换气阶段在整个换气过程中的完成比例。通过改变转速、压差和排气背压研究了这3种影响因素对不同换气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柴油机在发动机转速1 200 r/min、压差0.013 MPa、背压0.18 MPa时,自由排气、扫气和后充气3个阶段在换气过程中的完成比例分别为64.42%、35.57%和0.01%;自由排气完成比例随着转速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扫气阶段完成比例逐渐增加;进排气压差的影响效果与转速相似;排气背压的改变对不同换气阶段完成比例的影响不明显,只对换气过程中缸内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对置活塞二冲程 换气过程 一维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新鲜充量短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宇航 张付军 +1 位作者 高宏力 王苏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8-1065,共8页
为了研究二冲程发动机新鲜充量短路现象、提高其换气质量,并深入了解二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以某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排气管中短路新鲜充量质量占比的改变来表征换气过程中新鲜充量的短路,研究了进排气压差、排气背压和... 为了研究二冲程发动机新鲜充量短路现象、提高其换气质量,并深入了解二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以某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排气管中短路新鲜充量质量占比的改变来表征换气过程中新鲜充量的短路,研究了进排气压差、排气背压和气口参数等设计参数对于该柴油机在换气过程中短路问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差的增加会使新鲜充量出现大量短路的时刻提前,对于整个换气过程而言,在压差较大时缸内废气的清扫效果较好;排气背压的增加可以推后新鲜充量出现大量短路的时刻,降低缸内废气的清扫程度;进气口高度增加会提前新鲜充量出现大量短路的时刻,并改善换气过程;排气口高度的增加有助于缸内废气的清扫;进气口和排气口宽度的变化对短路现象影响都不是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对置活塞二冲程 新鲜充量短路 压差 背压 气口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