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口参数对扫气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章振宇 赵振峰 +2 位作者 张付军 赵长禄 王斌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124,共6页
通过分析扫气口高度、圆周利用率、气口径向倾角等参数对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基于GT-Power的一维仿真模型,研究分析了扫气口高度、圆周利用率变化对发动机扫气过程的影响;同时建立基于AVL-FIRE的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 通过分析扫气口高度、圆周利用率、气口径向倾角等参数对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基于GT-Power的一维仿真模型,研究分析了扫气口高度、圆周利用率变化对发动机扫气过程的影响;同时建立基于AVL-FIRE的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CFD仿真模型,研究了气口径向倾角变化对发动机扫气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扫气过程中,扫气流量主要受扫气口开启面积大小的影响,并随着扫气口开启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适当的扫气口倾角能促进扫气过程中的新鲜充量和废气的分层,但是扫气倾角太大容易导致气缸中心空气密度低,残余废气易聚集难以排出气缸;当扫气倾角为20°时扫气效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二冲程 气口 扫气过程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二冲程柴油机喷油规律曲线对燃烧过程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章振宇 赵长禄 +1 位作者 张付军 赵振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7,共6页
针对对置二冲程柴油机喷油系统与传统柴油机的不同,研究了不同喷油规律曲线形状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探索适合对置二冲程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喷油规律。利用AVL-FIRE建立了对置二冲程柴油机缸内过程仿真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喷油规律曲... 针对对置二冲程柴油机喷油系统与传统柴油机的不同,研究了不同喷油规律曲线形状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探索适合对置二冲程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喷油规律。利用AVL-FIRE建立了对置二冲程柴油机缸内过程仿真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喷油规律曲线形状下发动机燃烧性能。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矩形喷油规律的滞燃期最短;矩形喷油规律和梯形喷油规律最高燃烧压力点更靠近气缸容积最小点,因此等容度高;梯形喷油规律的缸内最高燃烧压力最大,NO质量分数最高而碳烟质量分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对置二冲程 喷油规律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二冲程柴油机喷油驱动模块开发
3
作者 张永志 刘波澜 +1 位作者 左哲 崔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5,共5页
针对对置二冲程柴油机需双喷油器同时工作的特殊要求,进行了燃油喷射驱动模块的设计。通过合理分配MPC5554的2个增强型的时间处理单元,完成对喷射时序的控制;驱动模块采用高低端驱动方式工作,根据微控制器给出的喷油脉宽信号,便可以完... 针对对置二冲程柴油机需双喷油器同时工作的特殊要求,进行了燃油喷射驱动模块的设计。通过合理分配MPC5554的2个增强型的时间处理单元,完成对喷射时序的控制;驱动模块采用高低端驱动方式工作,根据微控制器给出的喷油脉宽信号,便可以完成对喷油器电磁阀的闭环控制。此外,该模块还可以有效回收喷油器电磁阀断开时所产生的多余能量。经试验验证,所设计的驱动模块在喷射时序上能够满足对置二冲程柴油机对喷油的要求,而且可以使喷油器电磁阀在110μs左右打开,满足电控喷油器的驱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二冲程柴油机 喷射时序 高低端驱动 驱动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二冲程柴油机电辅助增压方式对能量利用的影响
4
作者 吴晗 黄延瑞 +6 位作者 王子玉 张丛 郭瑾朋 孙珑 张泽宇 石智成 李向荣 《内燃机工程》 2025年第4期181-189,共9页
为解决对置活塞二冲程(opposed-piston two-stroke,OP2S)发动机低转速时排气能量不足的问题,开展辅助增压系统研究,改善增压能力。建立了电辅助增压OP2S整机一维仿真模型,分析了前置、中置、后置电辅助增压方式下缸内能量与排气能量利... 为解决对置活塞二冲程(opposed-piston two-stroke,OP2S)发动机低转速时排气能量不足的问题,开展辅助增压系统研究,改善增压能力。建立了电辅助增压OP2S整机一维仿真模型,分析了前置、中置、后置电辅助增压方式下缸内能量与排气能量利用率的特性。研究表明:废气涡轮增压器在发动机≤2300 r/min低转速工况下排气能量不足,无法稳定运行。电辅助增压可拓宽OP2S发动机稳定运行转速范围,且低转速排气能量的提升使原本无法稳定运行的废气涡轮增压器也产生增压作用,增压比进一步提升,二者相互促进。中置式电辅助增压方式的缸内能量利用率最高,较最低的前置式高1.1个百分点,而不影响排气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 废气涡轮增压 电辅助增压 介入功率 能量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燃式二冲程对置活塞转盘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
5
作者 何旭 丁昊宇 +3 位作者 李耀宗 符璐鑫 李海鹰 许锴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二冲程对置活塞转盘(2S-OPCP)发动机是一种新型发动机.该发动机使用凸轮转盘机构替代了传统发动机中的曲柄连杆机构,这种特殊的结构使转盘发动机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和结构简单等优点.发动机两侧的凸轮转盘存在相对转角,通过改变凸... 二冲程对置活塞转盘(2S-OPCP)发动机是一种新型发动机.该发动机使用凸轮转盘机构替代了传统发动机中的曲柄连杆机构,这种特殊的结构使转盘发动机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和结构简单等优点.发动机两侧的凸轮转盘存在相对转角,通过改变凸轮相对转角θ可以改变发动机的有效压缩比及换气正时,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根据转盘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搭建了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并使用试验数据对模型的缸内压力曲线进行了标定.随着θ改变,发动机的扫气过程及性能表现都会发生变化.当θ在0°~10°内变化时,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有所改善,给气比在θ=7°时最高,提升了3.5%.同时,在θ达到4°后,指示燃油消耗率(ISFC)开始逐渐增加,ISFC最高增加了3.5%(θ=10°);而平均有效压力(IMEP)最高增加了3.3%(θ=4°),之后随着θ的上升,IMEP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冲程对置活塞转盘发动机 压燃 压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系统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章振宇 赵长禄 +1 位作者 张付军 王斌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5,共6页
分析了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系统参数对发动机工作过程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分别提出了以扫气效率为优化目标和以平均指示压力(IMEP)为优化目标的优化函数。结合正交优化方法,优化计算并对比分析不同优化函数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IME... 分析了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系统参数对发动机工作过程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分别提出了以扫气效率为优化目标和以平均指示压力(IMEP)为优化目标的优化函数。结合正交优化方法,优化计算并对比分析不同优化函数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IMEP可有效地兼顾扫气系统参数对扫气效率与发动机指示热效率的影响,更适合作为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系统优化目标。优化结果显示:扫气口宽度比为0.85,排气口宽度比为0.6,扫气口高度为22mm,排气口高度为29mm,扫气口倾角为10°时发动机IMEP达到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二冲程 扫气 优化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内燃机折叠曲轴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顺宏 张付军 +3 位作者 赵振峰 章振宇 王斌 李瑞雪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2,共8页
运用理论力学和发动机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对所提出的折叠曲轴系统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发动机相比,该内燃机活塞运动学关于上止点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相... 运用理论力学和发动机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对所提出的折叠曲轴系统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发动机相比,该内燃机活塞运动学关于上止点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相同转速下使膨胀时间延长而压缩时间缩短,提高了上止点附近气流湍动能,有利于增强上止点附近的气体紊流强度,燃烧等容度也有所增加;但换气时间变短,影响换气质量;动力学上,活塞侧压力较传统二冲程发动机大幅度减少,有利于减少气缸壁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二冲程内燃机 动力学 折叠曲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内燃机折叠曲柄系方案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付军 郭顺宏 +3 位作者 王斌 章振宇 吴滔滔 董雪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9-297,共9页
结合一种新型对置活塞内燃机折叠曲柄系设计要求,提出4种折叠曲柄系统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和ADAMS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分析进行方案优选。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内燃机相比,这4种折叠曲柄系活塞运动学关于上止点... 结合一种新型对置活塞内燃机折叠曲柄系设计要求,提出4种折叠曲柄系统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和ADAMS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分析进行方案优选。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内燃机相比,这4种折叠曲柄系活塞运动学关于上止点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相同转速下使得膨胀时间和压缩时间均不相同,因而将对气流湍动能、扫气质量和燃烧等容度均产生不同影响;动力学上,活塞侧压力较传统二冲程内燃机大幅度减小,有利于减小气缸壁的磨损。由于方案4具有空间结构布置灵活性大,系统平衡性较好,活塞运动规律有利于提高内燃机的充气效率和加快内燃机燃油与空气的混合速率,同时可以缩短着火延迟时期的特点,所以方案4为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 折叠曲轴系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的试验 被引量:8
9
作者 董雪飞 赵长禄 +2 位作者 张付军 赵振峰 谢钊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2-369,共8页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特点和示踪气体法测试原理,提出了示踪气体法在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上的具体试验方法.利用该方法开展了发动机换气过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运转工况下进、排气状态参数对发动机换气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特点和示踪气体法测试原理,提出了示踪气体法在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上的具体试验方法.利用该方法开展了发动机换气过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运转工况下进、排气状态参数对发动机换气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进、排气压差对换气品质及捕获空气量有较大的影响,压差越大,扫气效率和捕获空气量越高;当给气比大于1.4以后,压差对扫气效率和捕获空气量的影响趋势逐渐趋于平缓;以发动机稳定运行并兼顾较小的泵气损失为优化目标,给气比宜选取的范围为0.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 示踪气体法 换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喷油和点火定时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富康 赵长禄 +1 位作者 张付军 赵振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92-997,1004,共7页
对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流动、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喷油定时和点火定时对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和整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大,火焰发展期缩短,快速燃烧期先减小后增大,而在喷油... 对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流动、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喷油定时和点火定时对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和整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大,火焰发展期缩短,快速燃烧期先减小后增大,而在喷油提前角为100°CA时达到最小值;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火焰发展期延长,快速燃烧期先减小后增大且在点火提前角为20°CA时达到最小值。因此,喷油提前角100°CA、点火提前角20°CA为最佳匹配。此时,可实现点火时刻的均匀混合;同时具有较短的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所对应的缸内平均指示压力较高,指示燃油消耗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 缸内直喷 喷油定时 点火定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鹏 赵振峰 +1 位作者 左哲 钱李龙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1,共5页
运用快速原型工具ControlBase,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设计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控制策略。综合考虑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各种运行工况,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设计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起动控制、轨压控制、怠速控制、工况调度... 运用快速原型工具ControlBase,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设计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控制策略。综合考虑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各种运行工况,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设计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起动控制、轨压控制、怠速控制、工况调度及油量控制等控制策略。采用变步长和等步长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和优化了控制MAP,在试验台架上优化了控制参数并验证了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起动响应快、转速超调小,怠速波动小于10r/min,轨压波动小于5MPa,发动机各工况运转稳定且过渡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 高压共轨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新鲜充量短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宇航 张付军 +1 位作者 高宏力 王苏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8-1065,共8页
为了研究二冲程发动机新鲜充量短路现象、提高其换气质量,并深入了解二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以某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排气管中短路新鲜充量质量占比的改变来表征换气过程中新鲜充量的短路,研究了进排气压差、排气背压和... 为了研究二冲程发动机新鲜充量短路现象、提高其换气质量,并深入了解二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以某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排气管中短路新鲜充量质量占比的改变来表征换气过程中新鲜充量的短路,研究了进排气压差、排气背压和气口参数等设计参数对于该柴油机在换气过程中短路问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差的增加会使新鲜充量出现大量短路的时刻提前,对于整个换气过程而言,在压差较大时缸内废气的清扫效果较好;排气背压的增加可以推后新鲜充量出现大量短路的时刻,降低缸内废气的清扫程度;进气口高度增加会提前新鲜充量出现大量短路的时刻,并改善换气过程;排气口高度的增加有助于缸内废气的清扫;进气口和排气口宽度的变化对短路现象影响都不是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对置活塞二冲程 新鲜充量短路 压差 背压 气口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子阶段完成比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宇航 张付军 +2 位作者 慕连好 高宏力 王苏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5,共8页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自由排气、扫气和后充气3个换气子阶段,开展不同换气子阶段对换气过程影响研究,了解不同换气子阶段在整个换气过程中的完成比例。以某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建立一维仿真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的基础... 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自由排气、扫气和后充气3个换气子阶段,开展不同换气子阶段对换气过程影响研究,了解不同换气子阶段在整个换气过程中的完成比例。以某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建立一维仿真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的基础上,通过缸内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研究了该柴油机3个换气阶段在整个换气过程中的完成比例。通过改变转速、压差和排气背压研究了这3种影响因素对不同换气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柴油机在发动机转速1 200 r/min、压差0.013 MPa、背压0.18 MPa时,自由排气、扫气和后充气3个阶段在换气过程中的完成比例分别为64.42%、35.57%和0.01%;自由排气完成比例随着转速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扫气阶段完成比例逐渐增加;进排气压差的影响效果与转速相似;排气背压的改变对不同换气阶段完成比例的影响不明显,只对换气过程中缸内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对置活塞二冲程 换气过程 一维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折叠曲柄内燃机刚体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振峰 郭顺宏 +2 位作者 张付军 吴滔滔 胡清欣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7,共7页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对置活塞折叠曲柄内燃机的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标定转速下运动机构的运动学规律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个销轴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变化曲线、各轴承比压及主要轴承的载荷图。分析结果表明:折叠...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对置活塞折叠曲柄内燃机的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标定转速下运动机构的运动学规律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个销轴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变化曲线、各轴承比压及主要轴承的载荷图。分析结果表明:折叠曲柄系使活塞运动学具有不对称性,膨胀时间增长、压缩时间缩短,有利于提高内燃机的充气效率和加快内燃机燃油气的混合速率,会缩短着火延迟时期。动力学上,活塞侧压力较传统内燃机大幅度减小,有利于减小气缸壁的磨损;机构竖直方向的受力远小于传统内燃机,水平分量易被抵消,系统平衡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活塞二冲程内燃机 折叠曲柄系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活塞发动机缸内流动的模型分析与仿真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富康 赵长禄 +4 位作者 赵振峰 王豪 于霞 曹艳 张吉庆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67-1574,共8页
为分析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缸内流动的组织方法与影响规律,分别设计均匀和非均匀进气腔以及平顶和凹坑活塞进行缸内流动计算。通过建立缸内流动的零维模型,对缸内流动的组织和影响规律进行定性分析。同时,通过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 为分析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缸内流动的组织方法与影响规律,分别设计均匀和非均匀进气腔以及平顶和凹坑活塞进行缸内流动计算。通过建立缸内流动的零维模型,对缸内流动的组织和影响规律进行定性分析。同时,通过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验证了零维模型的分析结论。研究表明,均匀进气可组织较强的缸内涡流,非均匀进气配合活塞顶面的凹坑导流结构,可实现缸内流动的合理组织和平均湍动能变化,相比平顶活塞缸内湍动能提高了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活塞二冲程 流动 零维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坦克辅助动力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16
作者 李超斌 张更云 王旭东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44-46,49,共4页
介绍了装甲车辆辅助动力装置研究的意义,设计了一种双气缸直列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作为坦克的辅助动力装置.对活塞组、连杆组、曲轴组等主要部件进行了设计,并通过相关软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验证和主运动系的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这... 介绍了装甲车辆辅助动力装置研究的意义,设计了一种双气缸直列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作为坦克的辅助动力装置.对活塞组、连杆组、曲轴组等主要部件进行了设计,并通过相关软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验证和主运动系的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辅助动力装置达到了设计要求,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发动机进一步性能优化设计的依据,具有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动力 对置活塞式二冲程柴油机 AD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2S双燃料发动机气口匹配特性研究
17
作者 杨伟 马富康 +3 位作者 许俊峰 邹润 徐洋 李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5-282,共8页
对置活塞二冲程(OP2S)发动机是一种结构可调性较高的动力系统,采用等效二冲程方法建立并校验了OP2S柴油机的一维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甲醇含量下进排气口高度冲程比对OP2S柴油机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换气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对置活塞二冲程(OP2S)发动机是一种结构可调性较高的动力系统,采用等效二冲程方法建立并校验了OP2S柴油机的一维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甲醇含量下进排气口高度冲程比对OP2S柴油机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换气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P2S柴油机具有换气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双“trade-off”关系。甲醇含量增加会促进经济性能的提高和动力性能的降低,也会促进扫气效率的增加和捕获率的降低。进排气口的匹配设计是提升OP2S柴油机性能的关键之一。进气口通过增加新鲜空气主动促进燃烧,而排气口通过减少能量和新鲜充量损失被动改善换气性能。随着气口高度的增加,OP2S柴油机的性能曲线具有双转捩点。将性能曲线分为3个区域,其中第2区域为最佳性能区,该区域对应的进/排气口高冲程比分别为0.056~0.122和0.078~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活塞二冲程 甲醇柴油 气口高度 换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guchi算法的OP2S柴油机气口结构参数优化
18
作者 马少杰 樊文欣 +2 位作者 杨伟 张盛棕 程必良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27,33,共5页
采用GT-Power以等效二冲程方法建立对置二冲程(OP2S)柴油机一维仿真模型,以进气口高度、排气口高度、进气口宽度圆周比、排气口宽度圆周比为试验参数,设计正交试验,并以平均指示压力、给气比、扫气效率为评价指标,利用Taguchi算法分析... 采用GT-Power以等效二冲程方法建立对置二冲程(OP2S)柴油机一维仿真模型,以进气口高度、排气口高度、进气口宽度圆周比、排气口宽度圆周比为试验参数,设计正交试验,并以平均指示压力、给气比、扫气效率为评价指标,利用Taguchi算法分析仿真结果的信噪比,优化试验参数,得到了各参数对OP2S柴油机换气效果的影响程度顺序与最优气口结构。结果表明,利用Taguchi算法可得到OP2S柴油机气口的最优参数组合,从而有效提高OP2S柴油机的换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置二冲程柴油机 换气性能 Taguchi算法 信噪比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2S柴油机气口参数的多目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赫阳 李向荣 +1 位作者 杨伟 刘福水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80,共7页
通过建立GT-Power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进、排气口高度及宽度对对置活塞二冲程(OP2S)柴油机动力性和换气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在不同转速下优化了OP2S柴油机的平均指示压力、扫气效率和捕获率,并综合评价了OP2S柴油机的... 通过建立GT-Power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进、排气口高度及宽度对对置活塞二冲程(OP2S)柴油机动力性和换气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在不同转速下优化了OP2S柴油机的平均指示压力、扫气效率和捕获率,并综合评价了OP2S柴油机的动力性和换气性能。研究表明,最优进、排气口高度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并且与固定气口高度相比,采用可变气口高度可使平均指示压力明显提高,说明在OP2S柴油机中采用可变气口高度技术实现可变配气相位对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对置活塞二冲程 扫气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