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朗 艾欣 +3 位作者 赖柏竹 王攀 林章岁 林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20,共7页
随着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输送容量的扩大和电网对其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逐渐由单极或伪双极结构发展到了双极甚至多极的运行结构。基于单极不对称VSC-HVDC系统搭建了双端双极对称对称VSC-HVDC系统,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 随着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输送容量的扩大和电网对其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逐渐由单极或伪双极结构发展到了双极甚至多极的运行结构。基于单极不对称VSC-HVDC系统搭建了双端双极对称对称VSC-HVDC系统,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了系统运行控制策略。在PSCAD/EMTDC环境下对系统稳态运行特性和暂态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正极直流线路断线故障实施了闭锁措施。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启动特性和稳态运行特性,验证了系统模型的有效性;在故障条件下,由于控制器的调节控制作用,系统能保持较好的暂态运行特性,在正极直流闭锁情况下,负极依然能维持正常运行状态,验证了正负极的相互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对称 运行特性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功率转带控制策略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超 胡文旺 +3 位作者 唐志军 林国栋 石吉银 邹焕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73-2180,共8页
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若发生单极故障可将故障极全部或部分功率快速转带至非故障极,降低甩负荷对交流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为了确保功率转带过程顺利完成,首先提出功率转带的可行性条件和流程;然后建立功率转带过程实时数字仿真模型,... 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若发生单极故障可将故障极全部或部分功率快速转带至非故障极,降低甩负荷对交流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为了确保功率转带过程顺利完成,首先提出功率转带的可行性条件和流程;然后建立功率转带过程实时数字仿真模型,分析直流场电气特性并提出功率转带速率参数优化方法;最后依托厦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给出设计实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功率转带时,平波电抗器、直流电缆等设备使直流电流不能快速达到设定值,功率不能及时输送而累积在换流阀电容上,易使直流电压过压保护动作;采用500 MW/10ms功率转带速率试验时将引起直流过压Ⅰ段保护动作,而采用优化后速率500 MW/60 ms时可确保功率转带顺利完成。厦门柔直工程在分析转带过程直流场电气特性基础上,通过优化功率转带速率的方式使功率转带过程顺利完成,证明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功率转带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功率转带 柔性直流输电 实时数字仿真 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同极双阀组直流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华龙 黄伟煌 +2 位作者 梅红明 谈竹奎 刘静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5-121,共7页
采用同极双阀组串联拓扑结构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阀组的电气参数差异、电压/电流测量装置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同极双阀组直流电压的不平衡,严重时将造成设备过压损坏。文中针对柔性直流换流站双阀组串联拓扑结构,在柔性直流阀组基本控... 采用同极双阀组串联拓扑结构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阀组的电气参数差异、电压/电流测量装置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同极双阀组直流电压的不平衡,严重时将造成设备过压损坏。文中针对柔性直流换流站双阀组串联拓扑结构,在柔性直流阀组基本控制策略基础上,增加阀组均压调整量计算环节,并对有功外环控制及直流侧控制进行了改进,对功能投切逻辑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同极双阀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搭建了PSCAD/EMTDC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在稳态和暂态工况下均具有较好的电压平衡控制效果,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阀组串联 电压平衡 有功外环控制 直流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单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对称交流故障解析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润彬 聂少雄 +5 位作者 芮智 黄伟煌 郑伟 国建宝 杨光源 舒德兀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8-54,70,共8页
交流故障电流计算尤其在不对称故障情况下对断路器选型和直流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向直流保护的交流故障电流计算多依赖于电磁暂态仿真。该方法存在仿真计算耗时长、缺乏物理机理剖析和参数影响因素分析等诸多弊端。为了解决... 交流故障电流计算尤其在不对称故障情况下对断路器选型和直流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向直流保护的交流故障电流计算多依赖于电磁暂态仿真。该方法存在仿真计算耗时长、缺乏物理机理剖析和参数影响因素分析等诸多弊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实际对称单极结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交流不对称故障场景,推导出故障下控制系统响应前桥臂电流与交流线路电流上升速率,以及控制系统响应后交流线路短路电流d轴、q轴正序分量和三相短路电流的解析模型。对比解析模型与实际直流工程的仿真结果,验证故障解析模型的正确性。该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无需经过多次电磁暂态时域仿真结果,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交流不对称故障下短路电流的动态过程,最终计算结果可以为控制保护策略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交流不对称故障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双极VSC-LCC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启动方法 被引量:20
5
作者 余瑜 刘开培 +2 位作者 陈灏泽 杨洁 秦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72-2578,共7页
为保障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顺利启动,推导了伪双极VSC-LCC型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该系统中整流侧VSC和逆变侧LCC之间的协同控制策略。提出了3阶段式启动方案:第1阶段系统串联限流电阻通过VSC反并联二极管做不控整流... 为保障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顺利启动,推导了伪双极VSC-LCC型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该系统中整流侧VSC和逆变侧LCC之间的协同控制策略。提出了3阶段式启动方案:第1阶段系统串联限流电阻通过VSC反并联二极管做不控整流建立直流侧电压;第2阶段启动VSC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继续充电使得直流电压达到预设值;第3阶段退出限流电阻并启动LCC做定直流电流控制,电流控制量由零逐渐增至设定值,启动过程完成。最后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伪双极VSC-LCC型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证明提出的启动控制方案是合理的。整个启动过程在1.5 s内完成,启动过程中无论是电流还是电压均未出现明显过冲现象;关断角的测量显示启功过程逆变侧LCC未发生逆变失败;启动完成后直流电压稳定在设定值400 kV,直流电流稳定在设定值1.0 kA,送端、受端有功功率则稳定在400 MW,系统能准确跟踪目标参考值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直流输电 柔性直流输电 混合直流输电 控制策略 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端电流杰卡德相似度比较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振兴 崔晓琳 +3 位作者 徐浩 翁汉琍 佘双喜 王扬赜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7,共11页
为解决现有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难以应对噪声干扰及高阻故障场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流故障分量杰卡德相似度系数JSC(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的纵联保护方法。基于电流故障分量的越限实现电流量与逻辑量的变换,构建线路两端... 为解决现有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保护难以应对噪声干扰及高阻故障场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流故障分量杰卡德相似度系数JSC(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的纵联保护方法。基于电流故障分量的越限实现电流量与逻辑量的变换,构建线路两端电流逻辑量的杰卡德相似度模型,基于区内高相似度完成线路故障识别;最后提出利用保护启动1 ms数据窗下的电流故障分量极间能量比值的差异构建故障极识别判据。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在噪声干扰和高阻故障下仍能可靠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线路 杰卡德相似度 电流故障分量 间能量比 故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个国产化双极海缆直流输电工程——嵊泗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被引量:2
7
作者 尚金城 苟锐锋 +2 位作者 张万荣 赵伯楠 郑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1-56,共6页
嵊泗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一个典型非常规的弱受端动负荷海缆输电工程,从上海向嵊泗岛及宝钢马迹山码头供电。受端电源及负荷的特殊性使该工程具有很大技术难度。该工程系统研究、主设备制造,阀控、站控,直流保护设备研制,安装及调试全部... 嵊泗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一个典型非常规的弱受端动负荷海缆输电工程,从上海向嵊泗岛及宝钢马迹山码头供电。受端电源及负荷的特殊性使该工程具有很大技术难度。该工程系统研究、主设备制造,阀控、站控,直流保护设备研制,安装及调试全部由国内单位承担。通过该工程,介绍国内直流技术自主发展水平及直流设备国产化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化海缆直流输电工程 嵊泗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动负荷 受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侧不对称故障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夏向阳 易海淦 +5 位作者 夏天 石超 贺烨丹 刘代飞 邓文华 王灿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9-168,共10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S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在交流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故障侧MMC的内部特性和系统运行都受到较大影响.基于MMC桥臂平均值模型,提出一种不对称...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S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在交流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故障侧MMC的内部特性和系统运行都受到较大影响.基于MMC桥臂平均值模型,提出一种不对称工况下MMCHVDC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增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穿越能力.该策略主要由交流侧电流控制和环流抑制两个部分组成,在交流侧利用基于双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 Based on Double Second 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DSOGI-PLL),在不对称工况下精确提取电压电流的正负序分量,配合双矢量控制器抑制负序电流,实现交流侧三相电流平衡.在MMC内部采用由PI控制器和重复控制器串联组成的嵌入式重复控制器(Proportional Integral and Repetitive Control,PI-RC)抑制环流中的二倍频正负零序分量,实现直流侧功率的恒定传输.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MMC-HVDC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控制 对称故障 柔性直流输电 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 嵌入式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 GW海上风电对称单极与对称双极柔直送出方案技术经济性对比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向辉 张梓铭 +5 位作者 吴冇 夏泠风 廖修谱 陈晨 许斌 胡超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8,共9页
现阶段海上大容量风电接入电网通常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目前已投运的海上直流工程均采用对称单极接线方案。对称双极方案虽然初期投资高,但其高可靠性可以提高运行阶段的发电盈利。基于2 GW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规模,开展了对称单极... 现阶段海上大容量风电接入电网通常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目前已投运的海上直流工程均采用对称单极接线方案。对称双极方案虽然初期投资高,但其高可靠性可以提高运行阶段的发电盈利。基于2 GW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规模,开展了对称单极和对称双极系统的设计对比,提出了两种接线拓扑对应的海上换流站平台布置及结构设计方案,并对两种方案的初期建设投资及全寿命周期盈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对称单极方案较对称双极方案在全生命周期经济性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换流站 柔性直流输电 对称 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间短路条件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电磁暂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名 朱童 +9 位作者 黎小林 许树楷 张祖安 赵宇明 刘国伟 余占清 曾嵘 吕纲 陈政宇 张翔宇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4-51,共8页
以南澳±160kV中压柔性直流系统为例,配合直流断路器的应用,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分析了极间短路故障时系统的暂态特性。首先介绍了南澳直流工程的系统拓扑和主回路参数,然后结合不同保护策略分析了系统对直流断路器的参数要求,... 以南澳±160kV中压柔性直流系统为例,配合直流断路器的应用,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分析了极间短路故障时系统的暂态特性。首先介绍了南澳直流工程的系统拓扑和主回路参数,然后结合不同保护策略分析了系统对直流断路器的参数要求,提出了系统与断路器配合时直流限流电抗的调整思路。最后研究了线路长度、故障位置和断路器动作对暂态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直流断路器可以快速开断故障电流,限制电流峰值,通过调整直流限流电抗可以实现系统与断路器的配合。研究结果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参数设置和器件及设备选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直流断路器 间故障 电磁暂态过程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双极柔性直流系统单极接地故障熄弧时刻识别策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宁家兴 和敬涵 +3 位作者 李猛 梁晨光 罗易萍 陈可傲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21-129,共9页
自适应重合闸不仅应具备区分故障类型的能力,还应进一步对瞬时性故障重合闸时间进行优化,这就需要对故障熄弧时刻进行识别。首先,通过分析接地故障电弧的动态特性,实现故障电弧非线性特征及熄弧时刻的自适应模拟。其次,分析真双极柔直... 自适应重合闸不仅应具备区分故障类型的能力,还应进一步对瞬时性故障重合闸时间进行优化,这就需要对故障熄弧时刻进行识别。首先,通过分析接地故障电弧的动态特性,实现故障电弧非线性特征及熄弧时刻的自适应模拟。其次,分析真双极柔直线路故障极端电压熄弧前后的暂态和稳态特性,揭示出熄弧前故障极端电压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零输入响应分量,呈现衰减趋势,而熄弧后故障极端电压主要取决于零状态响应分量,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一种积分比算法,有效提取故障极端电压在熄弧前后的特征差异,若在循环判断时间内积分比始终不低于阈值,则判断故障已熄弧,并将首次超过阈值的时刻输出为检测熄弧时刻。PSCAD/EMTDC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接地故障 电弧模型 故障端电压 熄弧时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益华 郭琦 +2 位作者 黄立滨 李书勇 关红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69-176,共8页
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将造成变压器直流偏磁、埋地金属设施腐蚀等问题。为抑制接地极电流带来的不良影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在设备侧增加保护措施以及使用分布式接地极技术等方向,尚未有从源头对接地极电流进行控制的策略。因此,文中结... 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将造成变压器直流偏磁、埋地金属设施腐蚀等问题。为抑制接地极电流带来的不良影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在设备侧增加保护措施以及使用分布式接地极技术等方向,尚未有从源头对接地极电流进行控制的策略。因此,文中结合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特性,提出了2种控制策略。一是在接地极电流限制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该功能现有控制逻辑,揭示应用该功能时存在的缺陷和隐患,并通过仿真进行一一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控制逻辑的优化方法;二是在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中新增回内联跳相关功能,实现一极非正常闭锁联跳本回另一极。最后,利用实时数字仿真(RTDS)平台对2种控制策略进行仿真测试,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同塔输电线路 接地电流 变压器直流偏磁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称双极接线的全桥型MMC-HVDC直流侧短路故障穿越控制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文嘉 王荃荃 +1 位作者 李海坤 张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47-154,共8页
基于模块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Based o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MMC-HVDC)因开关频率低、运行损耗小及易于扩展多端网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直流侧短路故障因短... 基于模块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Based o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MMC-HVDC)因开关频率低、运行损耗小及易于扩展多端网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直流侧短路故障因短路电流大,故障电流上升速率快且难以抑制,对MMC-HVDC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困扰。提出一种MMC-HVDC直流侧短路故障穿越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对称双极接线的全桥型MMC-HVDC,且在直流侧采用高阻接地及金属回线,在发生直流侧短路故障时利用全桥型模块多电平换流器及时反转输出直流电压极性,实现故障电流抑制。同时利用金属回线构建成新的功率回路,快速恢复故障期间的有功功率传输。所提出的故障穿越策略,可以有效消除MMC-HVDC系统在发生直流侧短路故障时换流设备受到的故障电压及电流应力,同时避免换流器闭锁,防止功率缺失。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直流侧短路故障穿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C-HVDC 全桥子模块 对称接线 高阻接地 直流短路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经架空线双极MMC-HVDC并网的直流故障穿越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27
14
作者 江守其 李国庆 +1 位作者 辛业春 王丽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16-3526,共11页
采用架空线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进行远距离输电是大规模风电场友好型并网的有效手段。针对架空线路易发生故障的问题,采用对称双极主接线并配置直流断路器是其主要解决方案之一。该文基于双极接线方案运行方式灵活及直流断路器的故障清除能... 采用架空线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进行远距离输电是大规模风电场友好型并网的有效手段。针对架空线路易发生故障的问题,采用对称双极主接线并配置直流断路器是其主要解决方案之一。该文基于双极接线方案运行方式灵活及直流断路器的故障清除能力,提出风电经架空线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并网的直流故障穿越协调控制策略。根据非故障极的功率转带能力,将故障清除后的不平衡功率分配划分为自消纳情景和非自消纳情景。针对自消纳情景,通过合理切换双极MMC的控制模式,可在提高非故障极功率转带能力的同时自主消纳不平衡功率,进而有效降低转移功率的影响范围;针对非自消纳情景,设计考虑风机转速约束的风电场超速减载协调控制策略,优化分配各风电机组承担的减载功率,充分利用其转子动能和捕获风功率的变化实现精确减载;同时通过控制模式切换使非故障极MMC自主运行于满载状态,减小单极退出运行对受端交流系统的影响。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验证所提直流故障穿越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并网 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 架空线 直流故障穿越 协调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HVDC直流双极短路子模块过电流分析 被引量:264
15
作者 王姗姗 周孝信 +3 位作者 汤广福 贺之渊 滕乐天 包海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HVDC,MMC-HVDC)系统直流双极短路故障时的子模块过电流应力是研究子模块电气特性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换流器闭锁前和闭锁后2个阶段分析直流双极短路的故障机制,建立2个阶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HVDC,MMC-HVDC)系统直流双极短路故障时的子模块过电流应力是研究子模块电气特性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换流器闭锁前和闭锁后2个阶段分析直流双极短路的故障机制,建立2个阶段中子模块过电流分析的电路模型,推导出过电流应力的解析方程,并对子模块过电流应力作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得到各电路参数变化时过电流应力的变化情况,总结其中的关键因素,为子模块元件电气设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闭锁前子模块的电流是交流系统馈入的三相短路电流与子模块电容器放电电流的叠加;闭锁后子模块的电流是短路电流与阀电抗器续流电流的叠加。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分析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直流输电系统 直流短路故障 子模块过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三沪Ⅱ回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防雷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谭进 张焕青 +3 位作者 刘玉君 梁舰 唐程 刘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73-2179,共7页
±500kV三沪Ⅱ回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首条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同塔双回的特殊结构在节约输电线路走廊资源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防雷安全方面较单回直流输电线路有显著区别,极线布置和空气间隙直接影响到线路耐雷水平。为此,对... ±500kV三沪Ⅱ回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首条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同塔双回的特殊结构在节约输电线路走廊资源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防雷安全方面较单回直流输电线路有显著区别,极线布置和空气间隙直接影响到线路耐雷水平。为此,对±500kV三沪Ⅱ回直流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比较高;各种极线布置方式的反击耐雷水平和绕击耐雷水平存在差异;考虑导线-杆塔空气间隙后,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和绕击耐雷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反击耐雷水平下降得更明显。对整条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进行估算,得出双正极在最上方的布置方式跳闸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同塔 耐雷水平 反击 雷电屏蔽 线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能装置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提高大规模风电系统稳定运行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饶成诚 王海云 +2 位作者 王维庆 夏哲辉 吴寒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大规模风电集中接入电网对直流输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储能装置的柔性直流输电并网传输系统拓扑结构。根据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VSC-HVDC(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HVDC)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换流器直接电流... 大规模风电集中接入电网对直流输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储能装置的柔性直流输电并网传输系统拓扑结构。根据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VSC-HVDC(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HVDC)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换流器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其中送端换流站解耦控制器实现了风电场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受端换流站采用将储能装置充放电功率偏差值作为直流电压控制器附加信号的控制策略。最后,以配备双馈风电机组的风电场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接入电网进行仿真分析,针对风电场在噪声风引起的输电功率波动、受端换流站侧交流系统短路故障等情况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直接电流控制 馈风电机组 储能装置 附加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场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新型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23
18
作者 洪敏 辛焕海 +2 位作者 徐晨博 章雷其 甘德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3-58,65,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采用双馈机型的海上风电场与柔直输电系统的新型协调控制策略。接入风电场的送端换流站采用基于锁相环的定功率控制,根据风电场的有功参考值控制其有功功率输入,并且在送端换流站的有功功率控制外环中加入有功功率与直...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采用双馈机型的海上风电场与柔直输电系统的新型协调控制策略。接入风电场的送端换流站采用基于锁相环的定功率控制,根据风电场的有功参考值控制其有功功率输入,并且在送端换流站的有功功率控制外环中加入有功功率与直流电压平方的下垂特性来加强直流电压暂态稳定性;双馈风电机组采用同步控制,调节海上风电场交流电网的电压幅值和角度。相对于经典协调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可以加强柔直输电系统的直流电压稳定性,对通信延时不敏感,通信成本较低。该控制策略还实现了送端交流电网故障下系统的故障穿越。文中以风电场接入基于多电平的两端柔直输电系统作为仿真研究对象,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海上风电场 馈风力发电机 交流故障穿越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响 王志新 刘文晋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4,20,共6页
基于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和PWM技术,结合海上风电场长距离直流输电的特点,对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变流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建立了系统在三相静止abc坐标系和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变流器控制系统采用... 基于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和PWM技术,结合海上风电场长距离直流输电的特点,对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变流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变流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建立了系统在三相静止abc坐标系和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变流器控制系统采用双闭环控制,选取前馈解耦控制策略对电流内环的有功、无功电流进行解耦;同时引入电流状态反馈和网侧电压前馈补偿,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系统采用五段式空间矢量PWM调制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开关频率,减少开关损耗。仿真结果证明,该变流器适用于海上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变流器 闭环控制 电流状态反馈 电压前馈补偿 空间矢量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多端柔性直流系统在线极隔离试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华文 凌卫家 +4 位作者 黄晓明 裘鹏 陆翌 于淼 卢岑岑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82,共5页
为了验证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是否具备在线极隔离功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拓扑结构及其子模块结构,对MMC在线极隔离过程中的充放电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理论上证明了在线极隔离的可行性... 为了验证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是否具备在线极隔离功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拓扑结构及其子模块结构,对MMC在线极隔离过程中的充放电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理论上证明了在线极隔离的可行性。为保证安全,现场极隔离试验分为带线路空载加压试验以及端对端试验两个过程。通过舟定换流站的现场试验,证明了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具备了在线极隔离的功能,在此过程中不会出现危险的过压以及持续的燃弧现象,在线极隔离对现场设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工程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隔离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