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HF超视距多模耦合传播机理研究
1
作者 李国军 弓树宏 于全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1-627,共17页
VHF频段(30~300 MHz)超视距电波传播主要包含电离层体散射或面散射(含流星余迹)、对流层体散射或面散射,以及地形地物衍射3种媒质模式。当前主要是针对单一媒质传播模式独立开展传播计算、信道建模、链路分析等相关研究。事实上,电离层... VHF频段(30~300 MHz)超视距电波传播主要包含电离层体散射或面散射(含流星余迹)、对流层体散射或面散射,以及地形地物衍射3种媒质模式。当前主要是针对单一媒质传播模式独立开展传播计算、信道建模、链路分析等相关研究。事实上,电离层、对流层存在多种折射率梯度结构不规则体,使得电离层、对流层超视距链路均存在折射、反射、散射、衍射以及连续媒质传播5种传播模式。同时,电离层、对流层不规则体折射率梯度结构的时空随机演化,导致电离层、对流层的层内与层间传播模式相互耦合,共同作用于实际传输链路,此时基于单一媒质传播模式的VHF超视距链路电波传播计算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工程计算分析。本文从电离层、对流层折射率梯度结构基本属性出发,分析了电离层、对流层5种传播模式的适用条件,提出了VHF超视距多模耦合传播计算方法。针对单一媒质、模式、效应难以有效解释的VHF超视距链路观测现象,基于折射率梯度结构的链路损耗计算方法阐明了VHF超视距多模耦合传播机制,初步证实了多模耦合传播机理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 超视距传播 对流层-电离层-地形地物 多模耦合 链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