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
13
1
作者
何伟
苏新良
+5 位作者
吴凯南
周静
胡代星
曹宜嘉
毛雨
任浩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相关因素,探讨Cont-CLNs清扫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
目的:分析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相关因素,探讨Cont-CLNs清扫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单侧PTC患者149例,均已接受甲状腺全切以及预防性Cont-CLNs清扫。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包膜外侵犯、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喉前淋巴结、Ipsi-CLNs与Cont-CLNs转移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Ipsi-CLNs转移率和Cont-CLNs转移率分别为73.2%和23.5%,其中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与Cont-CLNs转移均不相关(P=0.792、0.097、0.531、0.578、0.269、1.000),包膜外侵犯(P=0.017)、喉前淋巴结转移(P=0.006)和Ipsi-CLNs转移(P<0.001)与Cont-CLNs转移相关。但多因素分析后发现Ipsi-CLNs转移数目≥3枚是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结论:包膜外侵犯、喉前淋巴结和Ipsi-CLNs是Cont-CLNs的影响因素;当Ipsi-CLNs转移数目≥3枚,且合并喉前淋巴结或包膜外侵犯时,可考虑行ContCLNs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
喉前
淋巴结
中央
区
淋巴结
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袁欣越
姚瑶
+2 位作者
程帅
郑鑫
张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9-628,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淋巴结转移时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旨在讨论单侧PTC发生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CLNM)及影像学怀疑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淋巴结转移时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旨在讨论单侧PTC发生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CLNM)及影像学怀疑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LLNM)时发生对侧LLNM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2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同一治疗组行手术治疗的526例初治的行甲状腺全切及双侧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单侧PT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对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526例患者中,295例为CLNM,其中272例存在同侧CLNM(含同侧和双侧),129例存在对侧CLNM(含对侧和双侧);165例存在LLNM,其中同侧129例,对侧和双侧转移均为18例。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的365例中65例(17.8%)出现对侧CLNM;治疗性CLND的161例中68例(42.2%)出现对侧CLNM。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2 cm、CLNM数量≥6枚、多灶、无桥本甲状腺炎及肿瘤外侵与对侧CLNM有关(P均<0.05);肿瘤最大径≥2 cm与对侧LLNM有关(P<0.05),而淋巴结外侵及癌灶侧淋巴结转移是发生对侧CLNM与对侧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随访显示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97.9%,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97.5%。结论:单侧PTC患者存在多灶、无桥本甲状腺炎、肿瘤及淋巴结外侵、癌灶侧CLNM、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2 cm、CLNM数量≥6枚等高危因素时更易出现对侧CLNM,临床上对出现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考虑行双侧CLND以降低肿瘤的残留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
区
淋巴结
清扫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
转移
对侧
颈
侧
区
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
13
1
作者
何伟
苏新良
吴凯南
周静
胡代星
曹宜嘉
毛雨
任浩宇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5,共5页
文摘
目的:分析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相关因素,探讨Cont-CLNs清扫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单侧PTC患者149例,均已接受甲状腺全切以及预防性Cont-CLNs清扫。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包膜外侵犯、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喉前淋巴结、Ipsi-CLNs与Cont-CLNs转移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Ipsi-CLNs转移率和Cont-CLNs转移率分别为73.2%和23.5%,其中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原发灶数目、是否合并甲状腺炎与Cont-CLNs转移均不相关(P=0.792、0.097、0.531、0.578、0.269、1.000),包膜外侵犯(P=0.017)、喉前淋巴结转移(P=0.006)和Ipsi-CLNs转移(P<0.001)与Cont-CLNs转移相关。但多因素分析后发现Ipsi-CLNs转移数目≥3枚是Cont-CLNs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结论:包膜外侵犯、喉前淋巴结和Ipsi-CLNs是Cont-CLNs的影响因素;当Ipsi-CLNs转移数目≥3枚,且合并喉前淋巴结或包膜外侵犯时,可考虑行ContCLNs清扫。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
喉前
淋巴结
中央
区
淋巴结
清扫
Keywords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 prelaryngeal lymph nodes,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分类号
R736.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袁欣越
姚瑶
程帅
郑鑫
张园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出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9-628,共10页
文摘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淋巴结转移时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旨在讨论单侧PTC发生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CLNM)及影像学怀疑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es,LLNM)时发生对侧LLNM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2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同一治疗组行手术治疗的526例初治的行甲状腺全切及双侧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单侧PT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对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526例患者中,295例为CLNM,其中272例存在同侧CLNM(含同侧和双侧),129例存在对侧CLNM(含对侧和双侧);165例存在LLNM,其中同侧129例,对侧和双侧转移均为18例。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的365例中65例(17.8%)出现对侧CLNM;治疗性CLND的161例中68例(42.2%)出现对侧CLNM。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2 cm、CLNM数量≥6枚、多灶、无桥本甲状腺炎及肿瘤外侵与对侧CLNM有关(P均<0.05);肿瘤最大径≥2 cm与对侧LLNM有关(P<0.05),而淋巴结外侵及癌灶侧淋巴结转移是发生对侧CLNM与对侧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随访显示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97.9%,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97.5%。结论:单侧PTC患者存在多灶、无桥本甲状腺炎、肿瘤及淋巴结外侵、癌灶侧CLNM、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2 cm、CLNM数量≥6枚等高危因素时更易出现对侧CLNM,临床上对出现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考虑行双侧CLND以降低肿瘤的残留复发。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
区
淋巴结
清扫
对侧中央区淋巴结
转移
对侧
颈
侧
区
淋巴结
转移
Keywords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ntralateral 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分类号
R736.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探讨
何伟
苏新良
吴凯南
周静
胡代星
曹宜嘉
毛雨
任浩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
袁欣越
姚瑶
程帅
郑鑫
张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