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东沙海域HD319岩心富甲烷环境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 被引量:6
1
作者 周洋 陈芳 +2 位作者 苏新 刘广虎 陈超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共8页
对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HD319岩心富甲烷环境和非富甲烷环境底栖有孔虫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富甲烷环境对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岩心富甲烷环境和非富甲烷环境的底栖有孔虫组成有所差异:富甲烷缺氧环境底栖有孔虫群落中... 对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HD319岩心富甲烷环境和非富甲烷环境底栖有孔虫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富甲烷环境对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岩心富甲烷环境和非富甲烷环境的底栖有孔虫组成有所差异:富甲烷缺氧环境底栖有孔虫群落中耐低氧类内生种群占绝对优势,Uvigerina(U.peregerina,U.hispido-costata,U.rugosa,U.probscidea,U.spp.),Bulimina(B.aculeata,B.mexicana),Bolivina(B.bradyi,B.quad-rilatera),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Brizalina superba,Hoglundina elegans等冷泉甲烷相关种大量出现;非富甲烷一般低氧环境下底栖有孔虫以内生种含量占优势,表生种和旋向种零星出现;富氧环境下底栖有孔虫以表生种和旋向种占优势,受有机碳含量变化控制明显。推测底栖有孔虫这种群落结构的差异是适应高甲烷含量的结果,底栖有孔虫对富甲烷环境的响应通过群落结构的差异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群落结构 富甲烷环境 东沙海域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沙海域沉积物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同位素分布特征对富甲烷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曹超 雷怀彦 +2 位作者 官宝聪 柳浩然 吴丽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8-844,共7页
我国东沙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区,是目前世界上有机碳、氮同位素的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区域.通过对ODP184航次3个站位101件沉积物样品中的有机碳、氮含量,碳、氮同位素组成及碳/氮质量比分析测定,并结合沉积物中的顶空甲烷气体浓度... 我国东沙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区,是目前世界上有机碳、氮同位素的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区域.通过对ODP184航次3个站位101件沉积物样品中的有机碳、氮含量,碳、氮同位素组成及碳/氮质量比分析测定,并结合沉积物中的顶空甲烷气体浓度和间隙水的盐度、SO42-、NH4+浓度分析,结果显示:1146站位430 m以下沉积层为富甲烷环境,该层段有机质1δ3C和1δ5N值变重,同时碳/氮质量比变小,表明沉积物母质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而1144和1148站位沉积物母质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动植物;沉积物中氮含量的增加和1δ5N值的亏损,推断可能与富甲烷环境中古细菌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有关;沉积物中碳、氮同位素的分布与有机碳、氮含量的规律相一致,也反映沉积物间隙水中相关离子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海域 有机碳、氮同位素 富甲烷环境 指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甲烷气自热转化催化剂及工艺条件研究
3
作者 张新波 何洋 +1 位作者 吴且毅 颜智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6,共4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适合富甲烷气自热转化要求的Ni/α-Al2O3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的工艺条件试验,考察了温度、压力、空速、水碳比和氧碳比对甲烷转化率、氢收率和CO选择性的影响,并进行了120h的寿命试验。结果显示,在甲烷空速GHSV=2000h...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适合富甲烷气自热转化要求的Ni/α-Al2O3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的工艺条件试验,考察了温度、压力、空速、水碳比和氧碳比对甲烷转化率、氢收率和CO选择性的影响,并进行了120h的寿命试验。结果显示,在甲烷空速GHSV=2000h-1,nH2O/nCH4=1.0,nO2/nCH4=0.6,P=0.5MPa,T=1073K的条件下,甲烷转化率、氢收率和CO选择性分别一直保持在96.7%、70.8%和62.4%左右,以上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热转化 富甲烷 催化剂 工艺条件 寿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柴胡栏子金矿富甲烷流体包裹体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宇 唐名鹰 +7 位作者 李永刚 陆丽娜 卢欣祥 朱德全 何玉良 彭翼 黄斐 王炜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1-1339,共19页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金矿集区西段,是区内典型的石英脉型为主的金矿床,也是赤峰-朝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含大量单相甲烷包裹体群的金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太古宙建平群大营子组下岩段含石墨绢云母片岩切层断裂中,金主...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金矿集区西段,是区内典型的石英脉型为主的金矿床,也是赤峰-朝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含大量单相甲烷包裹体群的金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太古宙建平群大营子组下岩段含石墨绢云母片岩切层断裂中,金主要产出在蚀变含石墨绢云母片岩和石英脉中。根据野外观察和包裹体测温结果,将柴胡栏子金矿流体成矿过程划分为主成矿阶段和成矿晚阶段,分别为石英脉及蚀变岩型的矿石和无矿石英-方解石脉组合。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测温结果显示,主成矿阶段包裹体以水盐两相包裹体和单相纯甲烷包裹体为主,水盐包裹体均一到液相温度为135~377℃,平均256℃,盐度为3.06%~14.04%;甲烷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7.6~-79℃,平均为-88.8℃。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水盐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以水为主,包含少量的CO_(2),极少量包裹体显示了明显的甲烷和水的峰值;甲烷包裹体中CH_(4)是唯一的成分,没有水峰的出现,少量包裹体中同时出现了CO_(2)和CH_(4)的的特征峰。流体包裹体群体亦显示主成矿阶段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富甲烷包裹体明显发育,同时包裹体成分中含较多的CO_(2)和N_(2),与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一致。成矿晚阶段方解石中仅发育水盐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313℃,平均为250℃,盐度为1.57%~9.47%。H-O-S同位素分析显示,柴胡栏子金矿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成矿流体内的甲烷来自深源流体与含石墨围岩的交代反应。根据主成矿阶段水盐-甲烷包裹体共生组合的等容线相交图解,显示成矿流体的捕获温度为264~340℃,平均值为302℃,压力为102~154 MPa,平均值为128 MPa,pH-logfo_(2)图解显示成矿流体pH为4.25~5.05,logfo_(2)为-34.85~-34.54,金的络合物以Au(HS)^(2-)为主,金的溶解度为10×10^(-9)~46.6×10^(-9)。根据上述研究,认为深部含金较低的成矿流体与大营子组含石墨绢云母片岩反应,反应方程可能为2C+2H_(2)O=CH_(4)+CO_(2),生成大量甲烷和CO_(2),由于甲烷在主成矿阶段温度压力条件下溶解度较低,致使含金流体产生沸腾反应为柴胡栏子金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而CO_(2)在成矿晚阶段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甲烷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柴胡栏子金矿 华北克拉通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湾北部富甲烷岩心SMI上的甲烷氧化作用
5
作者 Chen Y Lorenson T D 龚建明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9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墨西哥湾 富甲烷岩心 海洋沉积物 硫酸盐-甲烷界面 S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甲烷的爆燃特性与爆炸抑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冲冲 苏洋 王燕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5,共24页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氢气与天然气混合形成富氢燃料,可为能源结构向可再生和绿色能源转型提供支持,但也带来了更严峻的安全挑战。为系统了解富氢甲烷燃料的应用现状及富氢甲烷燃料的安全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从爆燃...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氢气与天然气混合形成富氢燃料,可为能源结构向可再生和绿色能源转型提供支持,但也带来了更严峻的安全挑战。为系统了解富氢甲烷燃料的应用现状及富氢甲烷燃料的安全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从爆燃火焰特性、爆炸特征参数、爆燃机理以及抑爆材料等方面对富氢甲烷爆燃特性与抑爆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并分析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方向。发现随着氢气添加比的增加,火焰固有不稳定性、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炸强度等参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强,抑爆材料的抑制效果不断减弱;目前针对多元因素耦合的富氢甲烷爆炸特性研究不足,抑爆剂协同抑爆机理尚未揭示清晰。基于此,对富氢甲烷燃料亟待解决的方向和今后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为富氢天然气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爆炸特征参数 爆燃机理 爆燃防控 抑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功率比对富氢甲烷燃烧振荡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昌运鑫 宋恒 +3 位作者 韩猛 刘玉治 韩啸 林宇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195,共14页
为探究工程应用中富氢甲烷对燃烧振荡的影响,在北航BASIS燃烧器上针对富氢甲烷的中心分层火焰展开实验研究。分析主燃级当量比、预燃级当量比、主燃级掺氢功率比(氢气功率与主燃级燃料功率的比值)对燃烧振荡的影响。保持预燃级空气流量... 为探究工程应用中富氢甲烷对燃烧振荡的影响,在北航BASIS燃烧器上针对富氢甲烷的中心分层火焰展开实验研究。分析主燃级当量比、预燃级当量比、主燃级掺氢功率比(氢气功率与主燃级燃料功率的比值)对燃烧振荡的影响。保持预燃级空气流量为2g/s,主燃级空气流量为10g/s,围绕主燃级当量比、预燃级当量比、主燃级掺氢功率比进行24个工况下的128组试验。试验对火焰压力脉动的振幅与频率进行测量,并结合火焰宏观形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当量比的工况,富氢甲烷火焰都处于同一模态,出现火焰分层现象但不产生燃烧振荡。主燃级当量比ϕ_(main)=0.6与0.55时,富氢甲烷火焰脉动振幅随掺氢比加大,先增后减,分别有42%和32%的工况发生燃烧振荡。ϕ_(main)=0.5时,燃烧振荡只在高预燃级当量比(ϕ_(pilot))、高掺氢比时发生,仅有7%的工况出现燃烧振荡。因此,为实现更大的减碳比例,在不改变燃烧器构型的情况下,大掺氢功率比燃烧需要工作在主燃级和预燃级非常贫油的条件下。在部分工况中,掺加氢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热声振荡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燃烧振荡 分层旋流火焰 贫油燃烧 掺氢功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油制富CH_4气催化剂的还原和表面性能考察
8
作者 刘仲堪 张祯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9,共5页
利用TPR、H2脉冲吸附和TPD方法,对轻油预转化催化剂CN-14和G1-80进行了还原性考察和表面性能研究。TPR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微分还原曲线均存在3个大小不同的还原峰,它们分别对应于3种不同状态的、Ni... 利用TPR、H2脉冲吸附和TPD方法,对轻油预转化催化剂CN-14和G1-80进行了还原性考察和表面性能研究。TPR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微分还原曲线均存在3个大小不同的还原峰,它们分别对应于3种不同状态的、NiO,其NiO的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改变制备方法或预处理条件,可使不同状态NiO含量得到改变。吸附-TPD实验表明,G1-80催化剂经运转后,Ni表面积减少约34%;而CN-14催化剂经运转后其Ni表面积不仅未减少,反而增大了11%左右,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好。实验还表明,在450℃下,催化剂上起催化作用的部位主要是低温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油 预转化 富甲烷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真空变压吸附法模拟分离N2/CH4/CO2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正旺 杨华伟 +2 位作者 张东辉 苏伟 孙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依据活性炭对各组分吸附选择性差异,提出一种新型真空变压吸附(VPSA)工艺,可以在N2/CH4/CO2的三组分体系中富集CH4,该方法在传统的重组分提浓工序中加入了CH4和CO2产品气置换步骤,适用于对含低浓度CO2的煤层气甲烷富集。利用Aspen Adsor... 依据活性炭对各组分吸附选择性差异,提出一种新型真空变压吸附(VPSA)工艺,可以在N2/CH4/CO2的三组分体系中富集CH4,该方法在传统的重组分提浓工序中加入了CH4和CO2产品气置换步骤,适用于对含低浓度CO2的煤层气甲烷富集。利用Aspen Adsorption软件对该过程进行模拟。原料气假设为体积分数9%CH4/6%CO2/85%N2,活性炭吸附剂对N2/CH4/CO2分离因子为1/4.15/10.62。在进料温度为298 K,吸附压力为0.6 MPa,解吸压力为-0.08 MPa条件下,运行稳态后能够将甲烷浓缩到体积分数77.172%,回收率高达97.923%。同时,CH4在轻重尾气中的体积分数分别仅为0.224%和0.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变压吸附 煤层气 富甲烷 ASPEN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煤层气定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永佩 李侠 陈会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4-397,共4页
本文对山西省煤层气资源作了概括性总结。介绍了弗晰模型识别方法的原理和计算过程;并将该方法首次用于山西省煤层甲烷的定量预测。指出富甲烷含量、中等甲烷含量和贫甲烷含量的平面分布特征。
关键词 富甲烷 煤层气 模型识别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31型轻油预转化催化剂性能改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伟 李海涛 +2 位作者 姚良琮 李玉富 赵丹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55,共4页
CN-31型轻油预转化催化剂与国外同类催化剂相比,明显的差异是体积收缩率偏大。为使CN-31型催化剂性能达到国外先进催化剂水平,对催化剂进行了改进实验。改良后的催化剂性能接近国外类似催化剂的水平。
关键词 石脑油 预转化催化剂 富甲烷 催化活性 收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4)/O_(2)/CO_(2)预混体系爆炸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飞翔 郑立刚 +3 位作者 马鸿雁 杜德朋 王玺 潘荣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探究甲烷在富氧条件下的火焰动力学规律,以CH_(4)/O_(2)/CO_(2)预混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小尺度方形透明管道中进行了一系列爆炸实验,探讨了初始环境温度波动对爆炸参数的影响,并对预混体系的燃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73 K的环境... 为探究甲烷在富氧条件下的火焰动力学规律,以CH_(4)/O_(2)/CO_(2)预混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小尺度方形透明管道中进行了一系列爆炸实验,探讨了初始环境温度波动对爆炸参数的影响,并对预混体系的燃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73 K的环境温度下,化学当量比φ=0.8~1.0且氧气相对比γ<0.30和φ=1.2且γ<0.35的预混体系不能被点燃,而其他预混体系均可被点燃,最终产生郁金香与非郁金香两种火焰类型,并且根据郁金香火焰独特的演变特征,又划分为T形郁金香火焰和不对称郁金香火焰;随着γ的增大,无量纲火焰传播速度v/(S_(L)σ)的变化趋势由“两升两降”转变为“一升一降”。初始环境温度的升高并未对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炸超压的变化趋势产生影响,但是会导致最大爆炸超压p_(max)和最大火焰传播速度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初始环境温度对爆炸强度的影响随化学当量比的减小而增强。另外,与最大爆炸超压相比,最大火焰传播速度与层流燃烧速度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从敏感性分析中可知:层流燃烧速度对自由基链式反应R38(即H+O_(2)=O+OH)表现出最大的正敏感度,对R52(即H+CH_(3)(+M)=CH_(4)(+M))表现出最大的负敏感度,并且对自由基OH的生成速率最敏感,当初始环境温度升高至303 K时,层流燃烧速度对R38(正)和R52(负)的敏感度降低;H、O和OH自由基总摩尔分数的增大会削弱热扩散的不稳定性,增强流体力学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郁金香火焰 初始环境温度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