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伦贝尔草原植食性盲蝽与寄主植物种间互作网络分析
1
作者 郭艳奇 石凯 +3 位作者 兴安 黄保祥 令玉 李媛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0-780,I0001,I0002,共13页
为了解植食性盲蝽与其取食的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于2019年7月至9月在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天然草地进行调查,明确当地植食性盲蝽及其寄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构建并分析两者互作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地分布有15属40种植食... 为了解植食性盲蝽与其取食的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于2019年7月至9月在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天然草地进行调查,明确当地植食性盲蝽及其寄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构建并分析两者互作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地分布有15属40种植食性盲蝽和22科50属61种植物;构建了32种植食性盲蝽与22种寄主植物的互作网络,分析发现该网络呈现低嵌套高模块化结构(连接度为0.20,不对称度为0.58,嵌套性为39.01,模块度为0.49);植食性盲蝽和寄主植物的物种度均呈右偏态分布,两者主要由泛化物种构成;确定西伯利亚草盲蝽为该网络的关键物种。深入分析植食性盲蝽与寄主植物间互作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植食性盲蝽物种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通过监测盲蝽关键物种的发生情况,对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盲蝽 寄主植物 种间互作网络 关键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2种寄主植物和一体苗对盐胁迫的光合响应
2
作者 马桃桃 郭晔红 +2 位作者 安芳芳 张文瑶 李梅英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6-685,共10页
以肉苁蓉2种寄主植物梭梭和四翅滨藜的1a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100、300、500、700mmol·L^(-1)5个盐胁迫处理,研究盐胁迫对梭梭和四翅滨藜叶片光合日变化以及一体苗培育的影响,为肉苁蓉优良寄主的筛选以及寄主-肉苁... 以肉苁蓉2种寄主植物梭梭和四翅滨藜的1a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100、300、500、700mmol·L^(-1)5个盐胁迫处理,研究盐胁迫对梭梭和四翅滨藜叶片光合日变化以及一体苗培育的影响,为肉苁蓉优良寄主的筛选以及寄主-肉苁蓉一体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重,梭梭的叶绿素b、叶黄素以及叶绿素(a+b)含量呈递减趋势,并在700mmol·L^(-1)处理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四翅滨藜的叶绿素a、叶黄素和叶绿素(a+b)含量均随盐胁迫程度加重逐渐降低。梭梭和四翅滨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梭梭的Pn最大值出现在14:00,四翅滨藜的Pn最大值出现在10:00,盐胁迫下2种植物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梭梭为气孔限制型,四翅滨藜为非气孔限制型。梭梭和四翅滨藜的一体苗接种成功率均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重表现出先下降—增加—再下降的趋势,轻度和中度盐胁迫均可获得更高的梭梭-肉苁蓉一体苗培育成功率,而重度盐胁迫下四翅滨藜-肉苁蓉一体苗培育成功率更高。表明梭梭和四翅滨藜对轻度盐胁迫处理有较强的适应性,重度盐胁迫可明显抑制2种植物的光合能力,梭梭-肉苁蓉一体苗可在轻度和中度盐碱地培育,而四翅滨藜-肉苁蓉一体苗则可在重度盐碱地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肉苁蓉 寄主植物 光合日变化 一体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蝶类及其蜜源寄主植物多样性调查
3
作者 万正林 王波 +3 位作者 白林忠 李俊松 杨南 宋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8-92,共5页
采用以样线法与样地法为主的多种调查方法,对西双版纳勐仑部分地区的蝶类的物种多样性及蜜源和寄主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样地内共采集到蝴蝶标本106号,隶属于9科48属52种,主要是蛱蝶科、粉蝶科、凤蝶科、灰蝶科、眼蝶科等,以蛱蝶科... 采用以样线法与样地法为主的多种调查方法,对西双版纳勐仑部分地区的蝶类的物种多样性及蜜源和寄主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样地内共采集到蝴蝶标本106号,隶属于9科48属52种,主要是蛱蝶科、粉蝶科、凤蝶科、灰蝶科、眼蝶科等,以蛱蝶科最为丰富,个体数量以粉蝶科最多;蜜源植物44种,茜草科的龙船花(Lxora chinensis)、菊科的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豆科的金凤花(Caesasalpinia pulcherrima)较多;寄主植物14种,主要有南山藤、树头菜、毛车藤、柚子、潺槁木姜子、铁刀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多样性 蜜源植物 寄主植物 勐仑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斑榆跳象对5种榆树叶片取食的行为反应及寄主植物活性挥发物分析
4
作者 杨萌 路紫涵 +4 位作者 张雅 薛小萌 钟问 彭泽明 李勤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6-705,共10页
【目的】研究八斑榆跳象Orchestes steppensis成虫对白榆、垂枝榆、圆冠榆、长枝榆和裂叶榆5种榆树叶片的选择行为反应,并检测5种榆树叶片的挥发物成分,分析植物挥发物是否是造成八斑榆跳象对5种榆树取食偏好的原因。【方法】以空气作... 【目的】研究八斑榆跳象Orchestes steppensis成虫对白榆、垂枝榆、圆冠榆、长枝榆和裂叶榆5种榆树叶片的选择行为反应,并检测5种榆树叶片的挥发物成分,分析植物挥发物是否是造成八斑榆跳象对5种榆树取食偏好的原因。【方法】以空气作为空白对照的气味源,使用四臂嗅觉仪测定空气-白榆、空气-垂枝榆、空气-长枝榆、空气-圆冠榆和空气-裂叶榆的行为反应,使用四臂嗅觉仪测定八斑榆跳象对以上有选择的榆树叶片的行为反应,记录到达味源瓶的雌雄数量和时间,比较八斑榆跳象对5种榆树叶片的选择偏好,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该5种榆树叶片挥发物成分。【结果】八斑榆跳象对裂叶榆无选择行为,选择其余4种榆树,但存在选择偏好,首选白榆、其次为垂枝榆、再次为圆冠榆、最后为长枝榆。雌虫对白榆、垂枝榆、圆冠榆的选择数量均极显著高于雄性,而雌雄成虫对长枝榆的选择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反应时间上,八斑榆跳象雌虫到达长枝榆所需的时间最长,显著高于圆冠榆、白榆和垂枝榆;而雄虫到达长枝榆和圆冠榆所需的时间较长,显著高于白榆和垂枝榆。从5种榆树叶片挥发物中共鉴定出79种化合物,在白榆、垂枝榆、长枝榆、圆冠榆和裂叶榆叶片挥发物中分别检测出20、18、31、23和10种化合物。【结论】榆叶挥发物是造成八斑榆跳象对5种榆树取食偏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斑榆跳象 远距离定向选择 取食偏好 寄主植物挥发物 榆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甘蓝粉虱Aleyrodes proletella L.和伴生种群Aleyrodes sp.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种群消长动态的比较
5
作者 张瑞星月 孙颖颖 +1 位作者 吉宇星 马德英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0,共8页
【目的】分析Ap的种群动态的信息,研究As种群的种群动态规律性,对比分析2个不同粉虱种群的消长动态及差异性,为进一步揭示2个种群间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连续2年在室外条件下选择当地主要种植的甘蓝、青菜(油白菜)、油... 【目的】分析Ap的种群动态的信息,研究As种群的种群动态规律性,对比分析2个不同粉虱种群的消长动态及差异性,为进一步揭示2个种群间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连续2年在室外条件下选择当地主要种植的甘蓝、青菜(油白菜)、油麦菜及入侵菊科杂草毒莴苣作为供试植物,探讨欧洲甘蓝粉虱Aleyrodes proletella L.和Aleyrodes sp.的寄主选择性,比较研究在不同寄主植物上,2种粉虱的种群消长动态。【结果】毒莴苣和油麦菜是Aleyrodes proletella L.种群最主要的春夏寄主,油麦菜是主要的夏秋寄主;毒莴苣是Aleyrodes sp.种群春夏秋最主要的寄主;2种寄主均有利于若虫取食、存活和发育,可使2种欧洲甘蓝粉虱种群密度达到较高的水平;甘蓝为2种粉虱种群主要的越冬寄主。7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混合种群在毒莴苣上的为害盛期,其卵、若虫、伪蛹和成虫的总密度为40.7头(粒)/cm^(2);8月上旬,混合种群若虫、伪蛹的密度在油麦菜上达到最高峰,为0.7头/cm^(2)。在寄主毒莴苣上,Aleyrodes proletella L.种群虫口密度在6月下旬达到最高水平,为0.54头/cm^(2),之后因天敌寄生和迁移至油麦菜等其他寄主植物,虫口密度逐渐开始下降并趋于零;在油麦菜上,Aleyrodes sp.种群若虫暴发的时间相对滞后。【结论】Aleyrodes proletella L.和Aleyrodes sp.2个种群的消长动态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甘蓝粉虱 伴生种群 种群动态 寄主植物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生肉苁蓉寄主植物种类鉴定及分布区域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沈亮 张飘 +5 位作者 徐荣 谭诗馨 朱军 李晓瑾 刘永萍 陈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0-667,共8页
盐生肉苁蓉(Cistanche salsa(C.A.Mey.)G.Beck)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寄生性草本植物,为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种类最多的肉苁蓉属物种,也是我国西北地区传统常用中药材。为探明我国盐生肉苁蓉寄主植物种类及分布区域,本研究结合DNA条形码鉴定和... 盐生肉苁蓉(Cistanche salsa(C.A.Mey.)G.Beck)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寄生性草本植物,为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种类最多的肉苁蓉属物种,也是我国西北地区传统常用中药材。为探明我国盐生肉苁蓉寄主植物种类及分布区域,本研究结合DNA条形码鉴定和形态鉴别技术,对采集到的66份带有寄主根的盐生肉苁蓉样品进行分布区域分析和寄主植物种类鉴定。结果表明盐生肉苁蓉在新疆及宁夏等地区海拔400~2000 m的区域分布广泛。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盐生肉苁蓉寄主植物为菊科绢蒿属聚头绢蒿(Seriphidium compactum(Fisch.ex DC.)Poljakov)和苋科滨藜属疣苞滨藜(Atriplex verrucifera Marsch.von Bieb.),塔城市盐生肉苁蓉寄主植物为苋科盐爪爪属里海盐爪爪(Kalidium cuspidatum Ung.-Sternb.)、疣苞滨藜和驼绒藜属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L.)Gueldenst.),该地区优势寄主植物为疣苞滨藜。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寄主植物为聚头绢蒿、苋科驼绒藜属心叶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ewersmanniana(Stschegl.ex Losinsk.)Grubov)和驼绒藜,吉木乃县寄主植物为驼绒藜和聚头绢蒿。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寄主植物为苋科戈壁藜属戈壁藜(Iljinia regelii(Bunge)Korovin),巴里坤县寄主植物为里海盐爪爪。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寄主植物为苋科碱蓬属囊果碱蓬(Suaeda physophora Pall.)。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寄主植物为苋科盐爪爪属细枝盐爪爪(Kalidium gracile Fenzl)和合头草属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 Bunge),合头草为该地区优势寄主植物。其中聚头绢蒿是我国新记录的盐生肉苁蓉寄主植物。本研究为盐生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肉苁蓉 寄主植物 寄生 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及猎物对杂食性天敌烟盲蝽若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田艳丽 杨亦心 +2 位作者 章雨璐 王晓伟 刘银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2-549,共8页
杂食性昆虫烟盲蝽是多种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它在猎物缺乏时可通过取食一些植物维持生存。因此,了解烟盲蝽在不同植物上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有无猎物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是利用烟盲蝽创建储蓄植物系统开展害虫生物防治的基础。本研究... 杂食性昆虫烟盲蝽是多种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它在猎物缺乏时可通过取食一些植物维持生存。因此,了解烟盲蝽在不同植物上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有无猎物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是利用烟盲蝽创建储蓄植物系统开展害虫生物防治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添加或不添加猎物烟粉虱、以及整株植物饲喂若虫的方法,测试了烟盲蝽在芝麻、香雪球和荞麦3种蜜源植物以及棉花和小白菜两种作物上的存活、发育及性比。结果表明,无猎物时,烟盲蝽若虫在芝麻和小白菜离体叶片上能发育至成虫,成虫获得率分别是85.2%和80.0%,若虫发育历期分别为15.0d和19.2d,但在荞麦、香雪球、棉花离体叶片和清水对照上分别只发育至4龄、3龄、3龄和2龄。添加猎物时,烟盲蝽若虫在5种植物离体叶片上都能发育至成虫,其中在芝麻上的若虫期最短,为11.8d,成虫获得率最高,为83.3%。烟盲蝽若虫在几种整株植物上的存活和发育与离体叶片上的结果相似,即只能在芝麻和小白菜上发育至成虫,成虫获得率分别为93.3%和66.7%。所有测试条件下饲养的烟盲蝽雌性比都在0.6左右,且雌、雄虫的若虫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最后讨论了利用烟盲蝽这一重要杂食性天敌创建储蓄植物系统实施害虫生物防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源植物 储蓄植物系统 非作物寄主植物 猎物可用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和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吐尔逊·阿合买提 刘帅 +7 位作者 阿尔孜姑丽·肉孜 王兵 哈孜依 贾尊尊 丁新华 付开赟 李克梅 郭文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8-1236,共9页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布广、食性杂、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和短期内易暴发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为害严重且难防治的重要害螨,同时该螨也可作为一些天敌昆虫优质的天然饲料。本试验以截形叶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寄主...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分布广、食性杂、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和短期内易暴发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为害严重且难防治的重要害螨,同时该螨也可作为一些天敌昆虫优质的天然饲料。本试验以截形叶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和温度对截形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截形叶螨在25℃、28℃、31℃和34℃下均可顺利完成世代发育,且该螨在28℃下,种群加倍时间(0.15)和内禀增长率(1.73)最短,净增殖率(80.26)及周限增长率(5.64)均大于其余3个温度,此温度下产卵期与25℃基本一致,但产卵量持续高于25℃;在取食8种寄主植物后,截形叶螨各螨态寿命及产卵前期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可在四季豆、玉米、茄子和辣椒4种寄主植物上存活繁殖,且繁殖后的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产卵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四季豆、玉米、茄子、辣椒、花生、番茄、棉花。截形叶螨在茄子和四季豆上产卵期基本相同,最长均可达到28 d,在辣椒上的产卵期最短,最长仅可产卵21 d。综上,截形叶螨最适合生长发育的温度及寄主植物分别为28℃和四季豆。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截形叶螨室内繁育较适寄主植物和温度,以期为以叶螨为食天敌昆虫的饲养提供稳定的饲料来源,同时也为截形叶螨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形叶螨 温度 寄主植物 发育历期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主要寄主植物及代用饲料树种蒿柳的养蚕前景概述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勇 赵益敏 +3 位作者 李睿萱 卜舒扬 刘微 秦利 《中国蚕业》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柞蚕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经济效益高,但柞蚕养殖受柞林资源及柞园面积的限制,难以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总结了目前柞林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规模,用于柞蚕饲养的栎属植物的主要树种及其优缺点,其他代用饲料树种的主要种类及使用... 柞蚕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经济效益高,但柞蚕养殖受柞林资源及柞园面积的限制,难以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总结了目前柞林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规模,用于柞蚕饲养的栎属植物的主要树种及其优缺点,其他代用饲料树种的主要种类及使用特点。其中,蒿柳是东北地区常见的本土树种,因其繁殖快速,叶可养殖柞蚕,一直作为柞蚕的代用饲料。详细论述了蒿柳的种类、利用历史、扦插方法及养蚕模式,旨在了解各类饲料植物的基础上,利用好现有资源并为扩大柞蚕养殖规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寄主植物 栎属植物 蒿柳 扦插 树型养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寄主植物精油对桔小实蝇的驱避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洁 尹伊秀娟 +6 位作者 王丽娟 李国平 李裕展 徐建欣 高冠群 詹儒林 王姝逸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3-1223,共11页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幼虫期隐蔽性的取食习性降低了化学防治的效果,而普遍存在的杀虫剂耐药性则加剧了这一问题。利用非寄主植物挥发物驱避害虫是替代化学防治、有效控制虫害的策略之一。为了筛选更有效的植物源产卵驱避...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幼虫期隐蔽性的取食习性降低了化学防治的效果,而普遍存在的杀虫剂耐药性则加剧了这一问题。利用非寄主植物挥发物驱避害虫是替代化学防治、有效控制虫害的策略之一。为了筛选更有效的植物源产卵驱避剂,本研究选取2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作为候选材料,进行4轮试验,首先采用行为趋向反应试验,筛选出8种驱避率较高且选择反应率和驱避反应率差异极显著(P<0.01)的非寄主植物精油:绿花白千层、山鸡椒、广藿香、当归、茶树、茴香、薄荷、艾草;然后通过产卵驱避活性试验,筛选出4种驱避率高且处理组与对照组的产卵量差异极显著(P<0.01)的植物精油:绿花白千层、广藿香、当归、茶树。浓度梯度试验表明,浓度为5000μg/mL时,绿花白千层、广藿香、当归驱避率最高,浓度为3000μg/mL时,茶树精油驱避率最高;在最佳浓度下对桔小实蝇产卵驱避持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浓度下4种精油处理过的果实,随着时间延长,桔小实蝇产卵孔和产卵量逐渐增加,驱避率逐渐降低,驱避产卵活性逐渐消失,前3 d降速较快,然后逐渐放缓。本研究通过行为趋向反应试验、产卵驱避活性试验、浓度梯度试验和驱避活性持效试验,从23种非寄主植物精油中,筛选到绿花白千层精油对桔小实蝇有较高的产卵驱避活性,通过剂型改良等措施有望开发成植物源驱避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精油 寄主植物 产卵驱避 驱避持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四种寄主植物对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亚贤 周昭旭 +3 位作者 钱秀娟 刘月英 张美娇 蒋明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6-786,共11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泛,对多种寄主作物造成严重危害。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了取食番茄、马铃薯、茄子、和人参果的番茄潜叶蛾2龄幼虫中肠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功能。结果显示,在上述四种寄主植物为食的...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泛,对多种寄主作物造成严重危害。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了取食番茄、马铃薯、茄子、和人参果的番茄潜叶蛾2龄幼虫中肠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功能。结果显示,在上述四种寄主植物为食的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中,共检测到4886、6016、2781、347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共有905个OUT。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取食马铃薯和茄子的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多样性最高。物种分类分析表明,取食不同寄主的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在门水平的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取食番茄和马铃薯的番茄潜叶蛾中肠肠道细菌优势属为沃尔巴克氏体,取食人参果和茄子的为肠球菌属;对其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取食四种寄主植物其中肠肠道细菌代谢通路相似,无显著差异,且占比最高的代谢通路都为生物合成和降解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不同寄主植物 中肠肠道细菌 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菠萝灰粉蚧取食对四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密 黄灿 +8 位作者 杨祥燕 李今朝 覃旭 黄显雅 彭欣怡 蒋越华 崔明勇 钟敬贤 刘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2-1363,共12页
【目的】探明外来入侵害虫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取食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组成的影响,分析挥发物介导的新菠萝灰粉蚧为害寄主植物行为机制,为选育寄主抗虫品种以及研发新菠萝灰粉蚧及其天敌昆虫调节剂提供参考。【方法】采... 【目的】探明外来入侵害虫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取食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组成的影响,分析挥发物介导的新菠萝灰粉蚧为害寄主植物行为机制,为选育寄主抗虫品种以及研发新菠萝灰粉蚧及其天敌昆虫调节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dynamic headspace adsorption,DHSA)收集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取食为害不同时间时(0,1,2,4和8 d)剑麻、菠萝、香蕉和南瓜4种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并分析出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取食前后不同寄主植物挥发物组分的异同和含量的变化。同时,利用Y形嗅觉仪进一步研究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对9种单一化合物的趋向行为反应。【结果】剑麻健康株挥发物组分有4类共9种化合物,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取食为害(虫害)剑麻植株挥发物组分有5类12种;菠萝健康株挥发物组分有4类8种,菠萝虫害株挥发物组分有5类11种;南瓜健康株获得的6类组分均存在于南瓜虫害株中;香蕉健康株挥发物组分有5类11种,香蕉虫害株挥发物组分有7类15种。剑麻和菠萝的健康株和虫害株中,酮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南瓜的健康株和虫害株中,醚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香蕉的健康株和虫害株中,烷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4,6-二甲基十二烷和萘分别是剑麻独有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菠萝特有的昆虫取食为害的植物挥发物(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HIPVs)。与健康植株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相比,受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取食为害的寄主挥发物中新出现了3-己酮、2-己酮、(+)-柠檬烯、3-蒈烯、4-(1-羟乙基)苯甲醛、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萘、对乙基苯乙酮和柏木脑9种VOCs,表明这些化合物是寄主挥发物-新菠萝灰粉蚧-天敌昆虫之间互相影响的主要因子。其中4-(1-羟乙基)苯甲醛、对乙基苯乙酮和柏木脑可以有效吸引新菠萝灰粉蚧成虫,(+)-柠檬烯、3-蒈烯、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和萘等化合物则对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具有驱避作用。【结论】9种新增HIPVs的发现为新菠萝灰粉蚧驱避剂及其天敌昆虫引诱剂研制以及利用昆虫调节剂控制该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菠萝灰粉蚧 寄主植物 挥发物 趋向行为反应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7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牛浩 兰珍珍 +2 位作者 王新谱 刘媛 牛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21,共10页
【目的】探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苜... 【目的】探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苜蓿(Medicago sativa)、芹菜(Apium graveliens)、甘蓝(Brassica oleracea)和藜(Chenopodium album)7种常见寄主植物,采用笼罩试验和叶碟法研究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产卵选择性以及各龄期幼虫的取食选择性,记录草地贪夜蛾各龄期幼虫取食7种寄主植物后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预蛹和蛹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质量、蛹长、蛹宽、成虫翅展和体长等指标,评估草地贪夜蛾对7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草地贪夜蛾雌成虫最偏好产卵在玉米叶片上,其次为小麦,也会产少量卵于甘蓝,但未见在苜蓿、马铃薯、芹菜和藜上产卵。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最偏好取食苜蓿,其次为玉米和藜;4~6龄幼虫最偏好取食玉米,其次为苜蓿;各龄期幼虫均不偏好取食芹菜和马铃薯。草地贪夜蛾对7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显示,幼虫取食7种寄主植物后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一个世代,且幼虫取食玉米后各虫期的发育历期最短,其次为取食苜蓿的幼虫,取食甘蓝后的幼虫生长发育最缓慢;幼虫取食玉米、苜蓿、小麦和藜后的存活率、预蛹和蛹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和成虫个体大小等均较高,取食马铃薯、甘蓝和芹菜的草地贪夜蛾上述各项指标数值均较低。【结论】草地贪夜蛾雌成虫最偏好产卵于玉米叶片,低龄幼虫最偏好取食苜蓿,且取食苜蓿后的幼虫存活率高于取食玉米的幼虫,建议在做好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监测的同时,应加强对苜蓿上草地贪夜蛾为害风险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寄主植物 产卵选择性 取食选择性 寄主适应性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对桫椤叶蜂的生长发育及其肠道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冰晨 杨卫诚 +4 位作者 肖佳兴 何琴琴 白小节 陈航丹 车冰洁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6-896,共11页
为明确桫椤叶蜂Rhoptroceros cyatheae幼虫取食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及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 var.subglabra两种寄主植物后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及取食两种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发育历期,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取... 为明确桫椤叶蜂Rhoptroceros cyatheae幼虫取食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及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 var.subglabra两种寄主植物后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及取食两种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发育历期,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取食两种寄主植物后的桫椤叶蜂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DNA的V3~V4区域进行测序与分析,并记录在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发育历期。结果显示:(1)取食小黑桫椤的叶蜂卵历期、老熟幼虫期、蛹期(4.07±0.80 d、9.15±1.36 d和3.82±1.11 d)相比取食桫椤的(4.57±0.65 d、10.75±1.73 d和4.73±0.86 d)显著缩短,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2)取食桫椤的幼虫肠道注释到细菌4门6纲17目26科37属,取食小黑桫椤的桫椤叶蜂幼虫肠道注释到细菌12门17纲32目44科58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3.68%±3.74%、81.18%±0.75%)是两组肠道的优势菌门;肠杆菌属Enterobacter(61.98%±10.64%、30.25%±1.75%)为两组的优势菌属。α多样性分析表明取食小黑桫椤的叶蜂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略高于取食桫椤的叶蜂幼虫,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取食小黑桫椤的叶蜂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更稳定。KEGG功能预测分析显示取食桫椤和小黑桫椤的叶蜂肠道细菌群落功能无差异,肠道细菌主要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影响桫椤叶蜂肠道细菌变化的因素,以及后续研究肠道细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叶蜂 生长发育 寄主植物 肠道细菌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南亚果实蝇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的影响
15
作者 吴开元 陈红松 +4 位作者 王国全 田震亚 朱丽珊 李汝雯 周忠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5,共15页
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检疫害虫,严重危害多种水果和瓜菜。为明确寄主植物对南亚果实蝇耐寒性的影响,本文利用过冷却点仪,对取食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丝瓜Luffa aegyptia... 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检疫害虫,严重危害多种水果和瓜菜。为明确寄主植物对南亚果实蝇耐寒性的影响,本文利用过冷却点仪,对取食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丝瓜Luffa aegyptiaca Miller和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的南亚果实蝇5个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每一组寄主植物上的5个发育阶段中,南亚果实蝇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均为最低,显著低于1日龄蛹、幼虫和成虫;不同寄主南亚果实蝇同一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存在显著差异,均值分别为-23.97~-8.06℃和-14.02~-0.59℃,其中取食苦瓜的南亚果实蝇5日龄蛹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最低,均值分别为-23.97℃和-14.02℃,但与黄瓜无显著差异;4种寄主中老熟幼虫、1日龄蛹、1日龄雌成虫和5日龄雌成虫过冷却点均为取食黄瓜最低;杧果种群1日龄雌成虫过冷却点最高,均值为-7.47℃,苦瓜种群老熟幼虫体液冰点最高,均值为-0.59℃。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寄主对南亚果实蝇耐寒力的影响,这对其越冬种群动态监测及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果实蝇 寄主植物 耐寒性 过冷却点 体液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寄主植物对蒜头果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16
作者 熊旭东 刘爱忠 +3 位作者 鲁赛 郭晓春 贾代顺 徐德兵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197,共7页
选择清香木、猪毛蒿及桤木与蒜头果共同栽培1a后,测定分析不同寄主植物对蒜头果苗高和地径等生长指标、生物量分配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据此进行苗木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蒜头果在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寄主偏好性,其中猪毛蒿与蒜头果共同... 选择清香木、猪毛蒿及桤木与蒜头果共同栽培1a后,测定分析不同寄主植物对蒜头果苗高和地径等生长指标、生物量分配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据此进行苗木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蒜头果在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寄主偏好性,其中猪毛蒿与蒜头果共同栽培1 a后,蒜头果幼苗苗高达77.5cm,地径达13.69mm,叶面积达51.47cm^(2),一级根数达8.33根,平均一级根长达28.91cm,吸器数达27.0个,单株生物量达27.14g,与单株栽培处理呈极显著差异。同时猪毛蒿为寄主时,其地上分配比为51.08%,整株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呈均衡发展趋势,根茎比、根冠比和根叶比相比单株种植有所提升,非光合器官与光合器官比降低,因此蒜头果能更好利用寄主为自身生长发育提供养分。不同寄主植物对蒜头果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表明寄主能发挥一定的遮阳作用,影响蒜头果叶绿素的含量,但在蒜头果苗木发育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苗木质量指数显示,猪毛蒿为寄主植物时,QI为4.36,苗木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寄主植物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代谢物对沙葱萤叶甲取食的影响
17
作者 李金蔚 李玲 +1 位作者 李娜 庞保平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4期84-93,共10页
【目的】揭示寄主植物代谢物对沙葱萤叶甲取食量和取食偏好的影响。【方法】选取沙葱萤叶甲寄主植物的6种代谢物(3种次级代谢物,分别为异槲皮苷、异黄酮和芦丁;3种初级代谢物,分别为D-半乳糖、β-D-葡萄糖和L-鼠李糖),以10%DMSO溶液分... 【目的】揭示寄主植物代谢物对沙葱萤叶甲取食量和取食偏好的影响。【方法】选取沙葱萤叶甲寄主植物的6种代谢物(3种次级代谢物,分别为异槲皮苷、异黄酮和芦丁;3种初级代谢物,分别为D-半乳糖、β-D-葡萄糖和L-鼠李糖),以10%DMSO溶液分别配制0.01 mmol/L(低浓度)、0.10 mmol/L(中浓度)和1.00 mmol/L(高浓度)6种代谢物处理液浸泡韭菜,饲喂沙葱萤叶甲,以饲喂10%DMSO溶液浸泡的韭菜为对照组,测定沙葱萤叶甲(幼虫、成虫)对不同寄主代谢物的取食量;应用二项叶碟选择法研究沙葱萤叶甲对不同代谢物及不同浓度处理组的取食偏好。【结果】沙葱萤叶甲幼虫对高浓度异槲皮苷处理的取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中、高浓度L-鼠李糖处理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沙葱萤叶甲成虫对低、中浓度异黄酮和低、高浓度L-鼠李糖处理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沙葱萤叶甲幼虫对中、高浓度异黄酮,高浓度芦丁和低浓度β-D-葡萄糖处理的取食偏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低浓度L-鼠李糖处理的取食偏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沙葱萤叶甲成虫对高浓度异槲皮苷处理的取食偏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高浓度异黄酮、芦丁和D-半乳糖处理的取食偏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寄主植物代谢物对沙葱萤叶甲取食的影响与代谢物种类、含量以及沙葱萤叶甲的发育阶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代谢物 沙葱萤叶甲 取食量 取食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18
作者 田川 况施羽 +3 位作者 李德斌 董博 林长江 姜生伟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51-54,共4页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发的导致松科树种灭绝性死亡的森林病害。基于当前对寄主植物松材线虫病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对外源因素诱导、相关抗性基因的分析及功能验证等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同时对抗性基因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发的导致松科树种灭绝性死亡的森林病害。基于当前对寄主植物松材线虫病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对外源因素诱导、相关抗性基因的分析及功能验证等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同时对抗性基因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松材线虫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抗性育种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寄主植物 抗性基因 功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寄主和非寄主植物气味对茶尺蠖成虫行为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42
19
作者 江丽容 刘守安 +1 位作者 韩宝瑜 欧阳立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993-5000,共8页
为探讨茶园生态系中植物气味对茶尺蠖成虫行为的影响,遂以茶园群落中7种常见植物新鲜嫩梢为味源,设1.5、5.0、7.5、10.0、15.0、20.0g和30.0g剂量,洁净空气为CK1,用Y型嗅觉仪对茶尺蠖成虫进行的剂量反应结果为:①剂量为1.5g时寄主薄荷... 为探讨茶园生态系中植物气味对茶尺蠖成虫行为的影响,遂以茶园群落中7种常见植物新鲜嫩梢为味源,设1.5、5.0、7.5、10.0、15.0、20.0g和30.0g剂量,洁净空气为CK1,用Y型嗅觉仪对茶尺蠖成虫进行的剂量反应结果为:①剂量为1.5g时寄主薄荷诱得的成虫数与CK1的差异显著;随着剂量增加,其诱得成虫数呈抛物线式递减;剂量为30.0g时其诱得成虫数显著小于CK1。②随着剂量的加大,寄主迷迭香、茶叶和吸毒草诱得成虫数呈抛物线式递增,剂量分别为7.5、10.0g和15.0g、以及10.0g时,3种寄主分别与CK1引诱成虫数的差异显著;当剂量再加大,3种寄主皆表现驱避效应,当剂量为30.0g时迷迭香诱得成虫数显著小于CK1。③当剂量为1.5g时,寄主万寿菊呈微弱引诱效应,当剂量再增加时则呈微弱驱避效应且驱避效应增强,当剂量为30.0g时其诱得成虫数显著小于CK1。④当剂量为5.0g时,寄主碰碰香无引诱或驱避效应;剂量为7.5g时,碰碰香呈微弱引诱效应;当剂量再增加时则呈微弱驱避效应。⑤当剂量为5.0、7.5、10.0g,非寄主薰衣草未呈现引诱或驱避;当剂量再增加时则呈驱避效应;当剂量为30.0g时其诱得成虫数显著小于CK1。再以正己烷为溶剂,取新鲜薄荷、万寿菊、茶叶嫩梢榨汁,汁液浸泡橡皮头24h以汲取气味,制成诱芯,气味以当量计算,即1.5g薄荷/诱芯、0.75g薄荷/诱芯、1.5g万寿菊/诱芯、1.5g茶叶/诱芯;以正己烷浸泡橡皮头24h作为CK2。诱芯附于土黄色粘板组成诱捕器,连续7d诱捕第5代成虫,每日更换色板,均有较强诱捕效应;从1.5g薄荷/诱芯、CK2、1.5g万寿菊/诱芯、0.75g薄荷/诱芯至1.5g茶叶/诱芯,诱效显著增加;1.5g薄荷/诱芯的诱效显著弱于CK2。在第5代茶尺蠖幼虫期,取1/6hm2茶园各3个作为诱捕小区,同样大小的3块茶园作为CK3,查虫口基数。第5代发蛾盛期,在每诱捕小区均匀放置5种诱捕器各7只,连续诱捕7日,每日更换色板,第6代幼虫虫口校正下降率30%。由试验结果认为:植物气味有效调节茶尺蠖成虫行为,薄荷诱效稍强于茶叶,熏衣草有驱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成虫 寄主植物 寄主植物 引诱 驱避 植物气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初报 被引量:79
20
作者 邱宝利 任顺祥 +2 位作者 孙同兴 林莉 邝灼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47,共5页
调查记录了广州地区烟粉虱的寄主植物 ,经鉴定达 46科 12 3属 176种 (变种 ) ,主要集中在茄科、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菊科和大戟科 ,其中包括蔬菜、果树、花卉、园林植物、经济作物和杂草等 .并根据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数量将烟粉虱... 调查记录了广州地区烟粉虱的寄主植物 ,经鉴定达 46科 12 3属 176种 (变种 ) ,主要集中在茄科、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菊科和大戟科 ,其中包括蔬菜、果树、花卉、园林植物、经济作物和杂草等 .并根据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数量将烟粉虱的为害程度划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寄主植物 为害程度 调查 广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